核心提示:分紅就是分配勞動所得的血汗錢。分紅這一天真好像過年一樣熱鬧,令人難忘,說這話已是40年前的事了。 社員分紅 本文摘自:《遼沈晚報》2009年12月24日9版,作者:王志斌,原題為:《生產(chǎn)隊年底分紅賽過年》 辭舊迎新的年頭歲尾,社員唯一盼望的大喜日子就是生產(chǎn)隊總收入兌現(xiàn)工分值,為大家分紅。分紅就是分配勞動所得的血汗錢。分紅這一天真好像過年一樣熱鬧,令人難忘,說這話已是40年前的事了。 六十年代,我是“上山下鄉(xiāng)”的老知青,我所在的生產(chǎn)隊是集體所有制,全隊社員起早貪黑的學大寨,天天從事緊張而又繁重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每天收工回來要“自報、公議、隊批準”,確定工分后由小隊的記工員在每個人的工分表格里填上所掙得的工分。工分標志著你的勞動天數(shù)和應(yīng)得的報酬。但這種報酬要等到年終生產(chǎn)隊決算時才能兌現(xiàn)成人民幣。記工表張貼在生產(chǎn)隊的墻上,公開、透明,看得見,摸得著,一天一記分,月末核總分,作為年終分配的重要依據(jù)。 年底,隊委會將全年賣糧款及副業(yè)收入款一并計算在一起,同全隊社員掙得的總工分相核算得出每一個工分的分值,再核算每名社員的全年總工分,扣除歷年“三角債”,平時的預支款以及所分得的糧食(口糧)、副食、柴火款,余下的這筆款社員稱為“分紅”。 分紅的那天早上,社員圍在隊部里,聽著“噼噼啪啪”的算盤響,隊長、指導員、會計、現(xiàn)金員等人一陣忙活之后,臉上露出的笑容告訴大家,今年收成不錯。于是,指導員點將,坐上外邊早已套好的馬車,晃動馬鞭一溜煙的奔向二十里外的公社信用社取款。 在信用社里,五個人輪流清點現(xiàn)款,然后把錢裝進麻袋里,放在車中央,取錢的社員坐在麻袋上。馬鞭啪啪響,沒到中午就回到了生產(chǎn)隊。社員很早就在村口翹首相望,盼著取錢的大車早點回來。 下午三點正式分紅。男女老少圍在分紅的桌子周圍,聽到叫自己的名字,便應(yīng)聲到桌前簽字領(lǐng)取自己應(yīng)該得到的那份“紅”。我是生產(chǎn)隊的壯勞力,全年掙了3200工分,每個工分合0.08元,除去扣款,我分得137.60元錢。這是我有生以來掙到的第一筆錢,心里的高興勁就甭提了。我盤算著用這筆錢如何孝敬父母,為弟弟妹妹買些什么物品,買些什么年貨回沈陽過春節(jié)。領(lǐng)到錢的社員更是喜笑顏開,大人們在孩子的簇擁下,蹦蹦跳跳的往家轉(zhuǎn),有的社員直奔供銷社,小伙子們合計著去城里照個像,下頓飯館子,看場電影,好好地瀟灑一回,女社員互相邀好,第二天進縣城要好好打扮一下自己。 晚上,社員家的炊煙籠罩著村莊,從屋里不時的傳出陣陣的笑聲,彌漫出來的飯菜味也比往常香,都盼望著來年更比今年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