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心今古近;
子弟侄皆毋溺愛;
雙雙舉子三三節(jié);
看劍氣寒書案月;
將愚公山移屋背;
翁固冰清,母尤冰潔;
紫氣互紫龍,紫微降世;
讀詩至共姜篇,心堪卯白;
讀鄴侯書論,秀偏先小宋;
激其濁,揚其清,遵乎內(nèi)則;
亦知佛氏虛無,不足重也;
分敢曰師,望諸君攻瑕以石;
數(shù)十年克儉克勤,祖宗創(chuàng)業(yè);
內(nèi)親其母,外戚妻姑,卅載獨歌陶鵠;
寺坐觀音,也佛也山,宛似金身兩現(xiàn);
學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強,古人云功可相長也;
觀音山,觀音坑,抱觀音寺,頑石頭頭,向觀音點首;
為八臘,仍自主八神,武臘灣當蘋繁之日,兼披黃草服;
三頓飯,數(shù)杯茗,一爐香,萬卷書,何必向塵寰外求真仙佛;
賞觀城市富豪家,簣山沼水,籠鳥盆魚,縱繁華整飭,究無活潑潑機,似雅仍俗;
山色水光,云陰樹影蟲鳥聲,皆文章真趣,非遇讀書人,會心象外,便件件寂寥,味同嚼臘;
陳維英(1811-1869),臺灣教育家,字實之、碩之,號迂谷。臺灣淡水人。他的父親陳遜言在1788年由福建渡海來臺,興建了今天的陳悅記大厝,并捐錢興建學海書院,教育鄉(xiāng)里子弟,陳維英繼承父親遺愿,擴充學海書院,大厝所在被表揚為“樹德之門”,咸豐元年(1851)他因為品行端方,詔舉為“孝廉方正”,地位備受尊崇,咸豐九年(1859),他更以四十九歲之齡,考上咸豐舉人,后任福建閩侯縣教諭。在任上,他頗有舉措和政績,并身體力行倡導教育。任期滿后,納捐為內(nèi)閣中書,在六部任事。后來致仕回到家鄉(xiāng)淡水,他開始全力以赴提倡教育。他將在內(nèi)陸的教育經(jīng)驗帶到臺灣,興辦鄉(xiāng)學,聘請當?shù)孛麕熑谓?。掌教于仰山、學海兩大書院,為臺灣教育的發(fā)展盡了自己的心力。晚年他在臺灣劍潭旁邊建起一屋,起名為“太古巢”。著作文集有《鄉(xiāng)黨質(zhì)疑》、《偷閑集》、《太古巢聯(lián)集》。
子弟侄皆毋溺愛;
|
|
來自: 江山攜手 > 《對聯(lián)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