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地處黃淮平原中部。東帶微山湖、昭陽兩湖。東與微山縣相鄰、西北與山東魚臺縣接壤,西鄰豐縣、南連銅山縣。行政區(qū)域介于東經(jīng)116°41¢~117°09¢和北緯34°27¢~34°58¢之間。總面積約1349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11.98%。1999年底轄沛城、龍固、楊屯、大屯、郝寨、魏廟、五段、張莊、崔寨、唐樓、朱寨、安國、等17個鎮(zhèn),胡屯、鹿灣、胡寨、張寨、孟莊、閻集、鴛樓、朱王莊、湖西等9個鄉(xiāng),共115.79萬人口。縣人民政府駐地沛城鎮(zhèn)。
早在新石器時代,今沛縣地區(qū)已經(jīng)有先民活動。夏商時期,今徐州市區(qū)一帶有方國為大彭,今山東省西南境則有方國名薛,今縣境在當時處在兩方國之間。另有一說,夏代時今境內(nèi)曾有方國名沛,商代此地則有方國名留,但其說尚缺乏充足之依據(jù)。 周代,今境內(nèi)為宋國領地。春秋時期,此地有聚邑名為“留”,大致位于今沛城鎮(zhèn)東南五十里微山湖西岸;至戰(zhàn)國時,境內(nèi)已出現(xiàn)沛邑,即位于今縣沛城鎮(zhèn)附近。 戰(zhàn)國后期,周赧王二十九年(BC286年),齊楚魏聯(lián)合滅宋,沛、留歸齊;三十一年(BC284年)以燕國為首的的五國伐齊,楚國趁齊之危,奪取沛、留二邑。 楚考烈王元年(BC262年),以淮北之地作為春申君黃歇之封域,今縣境歸之;十五年(BC248年)黃歇移封江東,楚置郡于淮北(郡名乏考),沛、留二邑屬其郡。 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國攻取楚國淮北故地,沛、留二邑入秦。秦因之置沛縣(治所在今沛城鎮(zhèn)附近)和留縣(治今沛城鎮(zhèn)東南五十里微山湖西岸)。沛縣、留縣上屬泗水郡(又名泗川郡,又有將“泗”省寫作“四”字者,皆同),沛縣為泗水郡治所。最遲到秦代,其境內(nèi)已形成城邑,名曰豐邑(在今鳳城鎮(zhèn)附近),附屬于沛縣。 秦二世元年(BC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各地有反秦之志者紛紛響應。九月劉邦在沛縣縣吏蕭何、曹參等人的支持下殺死其縣令,自稱沛公,豐邑歸之。留縣為秦嘉占領。 二世二年十二月(BC208年)陳勝死,同月,豐邑守將雍齒叛劉邦而降附魏王咎。正月,秦嘉立景駒為楚王,使居于留縣。劉邦往從。二月,項梁項羽叔侄自會稽郡率兵渡江北上,四月劉邦與之聯(lián)合并借兵攻打豐邑,取之。同月,項梁項羽叔侄攻殺秦嘉,擊走楚王景駒,留縣歸項梁項羽,劉邦旋即與之聯(lián)合。六月,項氏立故楚國王室后裔熊心為楚懷王,以號令楚地群雄,故沛縣、留縣名義上乃為楚國國土。 秦王子嬰二年十月(BC207年)秦亡,正月(BC206年)項羽虛尊熊心為義帝,二月分封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沛縣(含豐邑)、留縣歸屬項羽自領之楚國(都彭城郡彭城縣,今徐州市區(qū))彭城郡。 漢王五年十二月(BC202年初),項羽楚國滅亡,沛、留入漢;正月,劉邦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睢寧縣古邳鎮(zhèn)東三里),兩縣屬楚國彭城郡。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兩縣隸之。 漢高帝六年十二月(BC201年初),楚王韓信廢為淮陰侯。正月原楚國分為楚、荊二國,沛縣屬劉交楚國(都彭城郡彭城縣)彭城郡;留則為張良侯國,直屬中央。 西漢高帝十一年十二月(BC196年初),沛縣改為劉濞侯國,直屬中央。 西漢高帝十二年十月(BC196年),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謀反返還途中回到家鄉(xiāng)沛縣,改立沛侯劉濞為吳王,沛侯國復為縣,隸屬楚國彭城郡。 高后元年四月(BC187年),沛縣再度被改為侯國,封呂種為沛侯,命其守呂后父母墓呂宣王寢園。 高后七年(BC181年),沛侯呂種改封為不其侯,沛侯國復為縣,屬楚國彭城郡。 文帝前元五年(BC175年),留侯張不疑有罪免爵,留侯國除為縣,亦往屬于楚國彭城郡。 西漢景帝前元三年(BC154年)正月吳楚七國之亂爆發(fā),三月楚王劉戊自殺,六月復楚國,分原楚國彭城郡南部置沛郡(治在相縣),直屬漢庭,沛縣隸之;封劉禮為楚王,留縣歸之。約同時,即豐邑置豐縣(治約在今鳳城鎮(zhèn)附近),此即豐縣建置之始。 漢武帝元朔元年十月(BC129年)今境增建廣戚侯國(治今沛縣東二十里),上屬沛郡,劉將為侯。 漢武帝原鼎五年(BC112年),廣戚侯劉始有罪免爵,侯國除為廣戚縣。 宣帝地節(jié)元年(BC69年)十一月,楚王劉延壽有罪自殺,國除為縣 西漢末,楚國和沛郡不再直屬漢庭,改由豫州刺史部管轄。 西漢孺子嬰初始元年十二月(AD9年1月),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改元始建國,廢楚國為楚郡,留縣隨屬。約天風元年(AD14年),沛郡更名吾符郡(治所吾符亭縣,由相縣更名),沛縣隨屬;約同時楚郡更名和樂郡,廣戚縣更名力聚縣,隨屬,沛縣未更名。地皇四年(AD23年)新莽滅亡,不久郡、縣復名。新莽時楚郡(和樂郡)、沛郡(吾符郡)2郡分別由徐州、豫州2州刺史部管轄。 更始三年(AD25年)劉秀稱帝,改元建武,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其時楚、沛二郡為劉永割據(jù)政權占領。 光武帝建武二年(AD26年)夏,漢軍大破劉永,留縣隨楚郡,沛縣隨沛郡歸漢。沛郡仍屬豫州刺史部,楚郡仍屬徐州刺史部。 建武二十年(AD44年)六月沛郡改為沛王國,都相。徙中山王劉輔為沛王,沛縣隨屬。 光武帝中元二年(AD57年)六月,沛縣建為侯國,封沛王子劉寶為侯。 漢明帝永平十三年(AD70年)十一月,楚王劉英謀反被廢,楚王國除為楚郡(治彭城縣),留、廣戚2縣隨屬。 章帝章和二年(AD88年)三月,楚郡建為彭城王國(都彭城縣),徙六安王劉恭為王,留、廣戚屬之。 至遲順帝永和五年(AD140年)沛侯國已廢除為縣,依舊屬沛王國。 靈帝朝以后彭城國、沛王國不在直屬中央,而分別由徐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管轄。 漢獻帝延康元年(AD220年)十月,曹丕代漢建魏,改元黃初;同年彭城王國、沛國皆廢為郡。 魏文帝黃初三年(AD222年)彭城郡復為彭城國,封曹據(jù)為王,旋又因曹據(jù)徙封而改回為郡。魏明帝太和六年復封曹據(jù)為彭城王,留、廣戚2縣遂遞屬彭城王國、郡、王國,郡、國始終隸徐州刺史部。 魏明帝太和六年(AD232年)沛郡復為王國,進封甄城王曹林為沛王(初都相縣,后移都沛縣),沛縣屬之不改。景初二年(AD2238年)沛縣成為沛國國都,而廣戚縣則由彭城國來屬。沛郡、沛國均隸豫州刺史部。 魏元帝咸熙二年(AD266年1月),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同年,封司馬子文為沛王,封司馬權威彭城王,沛縣遂屬沛王國(還都相縣)。 晉元帝太興元年十二月(AD319年1月)沛縣隨沛國降附漢國石勒軍。此后,沛國廢為沛郡,沛縣隨屬。同年留、廣戚2縣隨彭城國亦降附石勒。然二年(AD139年)即復為晉軍所奪取。 太興二年,即前趙光初二年(AD319年)十一月,石勒自稱趙王,建立后趙,沛縣隨沛郡屬之。 晉成帝咸和元年十二月(趙王石勒八年,,AD327年1月),后趙攻占彭城國。 咸和九年十二月(后趙武帝延熙元年,AD335年1月)彭城國降附東晉,旋為后趙攻克。 晉穆帝永和五年(后趙武帝太寧元年AD349年)晉軍趁后趙內(nèi)亂收復彭城國,沛郡,沛縣、留、廣戚隨屬。 前燕景昭帝元壽二年(晉穆帝升平二年,AD358年)十月,燕軍擊敗晉軍,奪取沛郡、沛縣。 前秦昭宣帝建元六年(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AD370年)十一月,前秦滅前燕,沛縣隨沛郡入秦。 晉孝武帝太和四年(前秦昭宣帝建元十五年,AD379年),廣戚、留縣隨彭城國為前秦攻占。 晉孝武帝太元八年AD383年,前秦攻晉,于淝水之戰(zhàn)大敗;次年AD384年東晉反攻前秦,收復淮北之地,沛縣隨沛郡復為晉朝所有。此后豐縣被廢,境為沛縣地,沛縣隨沛郡遞屬徐州、北徐州。 宋武帝永初元年(AD420年),彭城國改以皇子劉義康為王,留縣隸之不改,沛縣依舊屬于沛郡,而豐縣、廣戚則在此前被省廢。 劉宋時,彭城王國、沛郡遞屬北徐州、徐州。 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AD446年1月),劉義康免為庶人,彭城國復除為郡。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AD457年)豐縣復置,脫離沛縣,隸屬徐州北濟陰郡(治離狐縣,今山東境內(nèi))。 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宋明帝泰始三年AD467年)魏軍攻占徐州,沛縣隨沛郡。留縣隨沛國郡入魏。 東魏時,沛縣仍屬徐州沛郡,留縣仍屬于徐州彭城郡。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AD556年),留縣廢,縣境入沛縣,隸徐州沛郡不改。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AD577年)二月,周軍滅齊,沛縣隨屬周,入周后,沛郡廢,沛縣改隸彭城郡。 隋文帝開皇三年AD583年,廢彭城郡,沛縣直隸徐州(治彭城縣), 開皇十六年(AD596年)復置留縣于今沛城鎮(zhèn)東南五十里微山湖西岸。亦隸屬于徐州。 隋唐之際,沛、留二縣隨彭城郡為王世充(AD619年稱帝,國號鄭)所據(jù)。 唐高祖武德四年(AD621年),王世充降唐,同年唐改彭城郡為徐州,沛縣隨屬,留縣則被省廢。此后,除玄宗天寶元年到肅宗乾元元年(AD742-758年)間隸屬彭城郡外,沛縣一直上隸于徐州。 徐州(彭城郡)初直屬于中央,安史之亂后,遞屬于河南節(jié)度使,汴州節(jié)度使、河南節(jié)度使、淮西節(jié)度使、兗鄆節(jié)度使、河南節(jié)度使、淄青平盧節(jié)度使、徐海沂密都團練觀察使、淄青平盧節(jié)度使、徐泗濠三州節(jié)度使、武寧軍節(jié)度使。兗海節(jié)度使、徐泗團練觀察使、感化軍節(jié)度使、武寧軍節(jié)度使管轄。 唐亡后,沛縣遞屬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一直上隸徐州,徐州則隸武寧軍節(jié)度使(亦徐州節(jié)度使) 入宋后,沛縣仍隸屬于徐州不改。 北宋時,徐州遞屬京東路、京東東路、京東路、河南道、京東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等轉(zhuǎn)運使路(道)。 南宋初,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會七年,AD1129年)沛縣為金兵占領。金天會八年(AD1130年)沛縣交由劉豫偽齊代管;十五年(AD1137年)偽齊廢,沛縣納入金朝統(tǒng)治。 入金后,沛縣依舊隸屬徐州,州遞屬山東西路。 金哀宗天興三年(宋理宗端平元年,AD1234年)南宋、蒙古聯(lián)軍滅金,沛縣為宋得。 蒙古窩闊臺汗七年(宋理宗端平二年,AD1235年),沛縣為蒙古攻取。隸屬滕州并為州治。 蒙哥汗二年(AD1252年),滕州廢,沛縣割隸濟州(治任城,今山東濟寧市),濟州屬東平路。 元世祖至元二年(AD1265年)沛縣省入濟州豐縣(治鳳城鎮(zhèn)附近)。至元三年(AD1265年),復析豐縣地置沛縣于舊所,隸濟州。此前,元世祖已設立中書省,濟寧府隸屬之(中書省直轄區(qū)又稱為“腹里”)。 至元八年(AD1271年),濟州升為濟寧府(時治山東巨野縣),沛縣隸屬之。濟寧府直屬中書省。 至元十二年(AD1275年),濟寧府下復增設濟州(治任城縣)。沛縣隸之。此后濟寧遞屬濟寧府、濟寧路,濟寧路亦直屬中書省。 順帝至正八年,濟州廢,沛縣直屬濟寧路(治任城縣)。 順帝至正十七年(AD1357年)沛縣徙治于今沛城鎮(zhèn)北劉園一帶。 順帝至正二十六年(AD1366年),時從屬于紅巾軍大宋龍鳳政權的朱元璋攻取沛縣。 順帝至正二十七年(AD1367年)朱元璋代宋自立,以吳為號,是年,沛縣劃隸徐州(治今徐州市),州時屬江淮行省。 吳二年(AD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入明后,沛縣隸屬徐州。 徐州舊屬歸德府,入明后遞屬河南分省開封府、河南行省開封府、南京臨濠府、南京中立府、南京鳳陽府、京師鳳陽府、京師、南京、京師、南京。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AD1644年)三月明亡,五月南明弘光政權于南京應天府建立,沛縣隨屬。 清世祖順治二年(AD1645年)沛縣入清,仍屬于徐州。 就布政使司轄區(qū)而言,徐州直隸州先后隸屬于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南右布政使司、江蘇布政使司;就巡撫區(qū)而言,徐州先后隸屬于鳳陽巡撫、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江寧巡撫、江蘇巡撫。就總督區(qū)而言,徐州先后隸屬淮揚總督、江南江西河南總督、江南江西總督、江南總督、江南江西總督、江南總督、兩江總督。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AD1733年)升徐州直隸州為徐州府,治銅山縣城,今徐州市區(qū)。沛縣隸屬之。 就布政使司轄區(qū)而言,徐州府先后隸屬江蘇布政使司與江寧布政使司;就巡撫區(qū)而言,徐州府先后隸屬于江蘇巡撫、江淮巡撫、江蘇巡撫;就總督區(qū)而言,徐州府一直隸兩江總督。 民國元年(AD1912年)2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之北伐軍進駐徐州,沛縣脫離清廷,同時徐州廢府,沛縣隸屬于江蘇省(時治吳縣,今蘇州市)。 民國二年(AD1913年)一月,北京政府開始推行省、道、縣三級制。7月,江蘇設徐州道(治銅山縣)沛縣隸之。 民國三年(AD1914年)六月,江蘇全省劃定為五道,沛縣隸屬于徐海道(治銅山縣)。 民國十六年(AD1927年)國民革命軍占領沛縣,同年道廢除,豐縣直屬于江蘇?。〞r治江寧縣,今南京市) 民國二十二年(AD1933年)3月,江蘇?。ㄒ岩浦捂?zhèn)江縣,今鎮(zhèn)江市區(qū))分設十三個行政督察區(qū),沛縣隸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qū)(首縣銅山縣,今徐州市區(qū))。12月,督察區(qū)調(diào)整為9個并改以首縣名稱為區(qū)名。民國二十三年(AD1934年)2月各區(qū)成立專員公署,沛縣屬于銅山區(qū)。 民國二十五年(AD1936年),各督察區(qū)又改回以數(shù)字編號,沛縣隸屬于第九督察區(qū)(銅山區(qū)改)。 民國二十七年(AD1938年)5月,沛縣縣城被日軍占領,縣政府流亡。而沛縣在行政關系上仍隸屬于第九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AD1940年),沛縣隨第九行政督察區(qū)劃屬江蘇省徐海行署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AD193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徐海行署撤銷,沛縣仍隸屬江蘇省第九行政督察區(qū),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實施“全面戡亂”,劃建華中戰(zhàn)場綏靖區(qū),以各綏靖區(qū)司令官統(tǒng)一指揮該區(qū)黨政軍民,沛縣劃入第三綏靖區(qū)。 民國三十五年(AD1946年)9月,沛縣政府還駐縣城。 民國三十七年(AD1948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沛縣縣城,國民政府對沛縣的統(tǒng)治宣告結(jié)束。 民國二十七年(AD1938年)5月18日,日軍占領沛縣縣城,旋成立偽政權組織。偽豐縣初歸徐州治安維持會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AD1939年)2月,偽徐州治安維持會改組成立偽江蘇省公署徐州辦事處,5月又改為偽蘇北行政專員公署(駐地徐州市),偽沛縣乃改屬偽蘇北行政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偽蘇北行政專員公署撤銷,改立偽蘇淮特別行政區(qū)公署(駐地徐州市),直隸于偽中華民國政府,偽沛縣乃屬于偽蘇淮特別區(qū)行政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二年(AD1943年)10月,偽蘇淮特別區(qū)公署下設6個特別行政督察區(qū),偽沛縣屬于第二區(qū)(治碭山縣,今安徽?。?。 民國三十三年(AD1944年)1月,偽蘇淮特別區(qū)公署撤銷,改置偽淮海省(治徐州市),偽沛縣乃屬于該省第二行政督察區(qū)(治碭山縣,今安徽?。?/p> 民國三十四年(AD1945年)3月,豐縣歡口區(qū)劃歸沛縣。 民國三十四年(AD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日,日偽軍政人員棄城逃走,偽政權對沛縣的統(tǒng)治宣告結(jié)束。 中共建權時期: 民國三十三年(AD1944年)10月,中共領導的沛縣抗日民主政府于沛縣北部根據(jù)地成立,隸屬于冀魯豫第十一行政區(qū)專署(亦稱湖西專署)。 民國三十五年(AD1946年)9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沛縣、豐縣解放區(qū),中共沛縣機關北撤到山東境內(nèi)。 民國三十七年(AD1948年)7月,沛縣民主政府在山東省魚臺縣重組。11月沛縣縣城解放,沛縣政府進駐。 民國三是八年(AD1949年2月)沛縣歡口、馮屯劃入豐縣。 民國三十八年(AD1949年)10月沛縣劃歸山東省,屬魯中南區(qū)臺棗專區(qū)。 1950年5月臺棗專區(qū)撤銷,沛縣改屬山東省滕縣專區(qū)。 1953年1月,沛縣劃歸江蘇省,3月起隸屬徐州專區(qū)。 1953年10月,沛縣將王樓、高樓、小閘子、劉樓、官莊、甄王莊、聶莊鋪、東丁官屯、水圩子、東陶官屯、張樓、大孫莊、后程子廟、北丁官屯、小四段等15個村(1965戶8623人)劃入山東省微山縣。 1955年3月銅山縣第三、第四2區(qū)和敬安鎮(zhèn)劃入沛縣。 1970年徐州專區(qū)改稱徐州地區(qū),沛縣隨屬。 1983年3月,江蘇省推行市管縣新體制,徐州地區(qū)撤銷,沛縣改由徐州市領導,至1999年底不改。 1984年12月沛縣將楊堂、孫莊、東明村、西平村、六營、曹莊、王莊、大挖工莊、趙樓、趙廟、張莊、侶樓、龐孟莊、中挖工莊等14個村劃給山東省微山縣管轄,而該處地下的煤炭資源開采權仍屬江蘇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