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計 擺渡開門 萍水相逢 ●計名釋義 有道數(shù)學(xué)題,求證π>. 很多學(xué)生不知所措時,卻有一學(xué)生說此題非常簡單,不過需找個第三者.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指定了一個第三者,就是整數(shù)3. 因為π>3,又3>,所以π>. 這里的第三者,如同一個渡船,它能把“無關(guān)”的兩岸經(jīng)過自己連接起來.這就是數(shù)學(xué)上的“過渡法”,它是一個“三者牽線,截迂為直”的策略,在不等式中具體表現(xiàn)為傳遞法.過渡法所用的渡船形式多樣,可以是參數(shù),可以是圖形,當(dāng)然也可以是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等. ●典例示范 【例1】 已知曲線C :,求曲線C關(guān)于直線x-y+1=0的對稱曲線C1的方程. 【分析】 一般解法為“軌跡轉(zhuǎn)移法”:(1)設(shè)P(x, y)是C1上的動點;(2)求出P(x, y)關(guān)于直線x-y+1=0的對稱點Q(x′, y′), (3)將Q點坐標(biāo)代入C的方程;(4)用x,y表示x′,y′,即得C1的方程. 此法甚繁,考慮到這里的對稱軸直線的斜率為1,因此可以直接從中得到替換式. 【解答】 由x-y+1=0得 代入C的方程得 即得C1的方程得 【點評】 對稱軸x-y+1=0本為一條參照定位直線,現(xiàn)在拿來充當(dāng)替代式,成了名符其實第三者“擺渡”.
【例2】 長為2的線段AB在拋物線y=x2上滑動,求AB中點的軌跡方程. 【解答】 設(shè)A(x1,y1),B(x2,y2)為拋物線y=x2上兩點,那么:
設(shè)AB中點為M(x,y),那么:, 有: ∴|AB| 2=(x1-x2)2+(y1-y2)2 =(1+4x2)(x1-x2)2 =(1+4x2)[(x1+x2)2-4x1x2] =(1+4x2)[4x2-4(2x2-y)] 已知|AB|=2. ∴(1+4x2)(y-x2)=1所求點M的軌跡方程為:y=x2+ 【點評】 本解說明:當(dāng)直線與曲線相交,若已知弦的長度,而目的是求弦中點的軌跡,可以對其兩端的坐標(biāo)實施“設(shè)而不求”.
【例3】 橢圓(a>b>0)的右準(zhǔn)線是x=1,傾斜角為α=的直線l交橢圓于A、B兩點,已知AB的中點為M. (1)求橢圓的方程; (2)若P、Q是橢圓上滿足|OP|2+|OQ|2=的兩點,求證:|kOP·kOQ|為定值. 【分析】 按常規(guī),應(yīng)設(shè)直線的斜截式方程,并代入橢圓方程,用韋達(dá)定理依中點的條件先求直線的截距而后確定橢圓方程.這樣也算設(shè)而不求,可這種方法計算量仍然太大. 請欣賞如下解法: 【解】 (1)橢圓的右準(zhǔn)線為x=1,即∴a2=c,b2= a2-c2 = c-c2. 所求橢圓應(yīng)為: 也就是 (1-c)x2+y2= c(1-c) ① 設(shè)弦AB的兩端分別為A(x1,y1),B(x2,y2),則: ∵kAB=,又AB中點為M,∴x1+x2=-1,y1+y2= 以上全代入②:1=, ∴1-c=,c=,代入①:x2+y2= 所求橢圓方程為:2x2+4y2=1. (2)由(1)知橢圓方程:2x2+4y2=1. 設(shè)P、Q的坐標(biāo)依次為(x1,y1),(x2,y2). 有:③ ∴|OP|2+|OQ|2=, ∴(x+y)+(x+y)= ④ ③代入④:x+x+-(x+x)=, ∴x+x=. ∵ 故|kOP·kOQ|=為定值. 【點評】 本解的優(yōu)點是: 1.為確定橢圓方程,須求兩個參數(shù)a與b,這里先由準(zhǔn)線的條件歸為只須求一個參數(shù)c; 2.無論求橢圓方程或證斜率之積的絕對值為定值,都需要利用弦AB或PQ的端點,這里只是抽象的設(shè)定而并不真的去求它,在解題過程中都自然地逐一消失,使“設(shè)而不求”的技術(shù)達(dá)到最佳效果. 【例4】 (05湖北卷21題)設(shè)A、B是橢圓3x2+y2=λ上的兩點,點N(1,3)是線段AB的中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與橢圓相交于C、D兩點. (Ⅰ)確定λ的取值范圍,并求直線AB的方程; (Ⅱ)試判斷是否存在這樣的λ,使得A、B、C、D四點在同一個圓上?并說明理由. 【分析】 (1)已知弦的中點求弦所在直線的方程,故(1)可以實施“設(shè)而不求”;(2)判斷“四點共圓”的最佳方法,是引入平面幾何的相應(yīng)知識. 【解答】 (1)∵點N(1,3)在橢圓3x2+y2=λ內(nèi), ∴3·12+32<λ,即λ>12,∴λ∈(12,+∞). 設(shè)AB兩端點為A(x1,y1),B(x2,y2),則有:
(1)-(2):3(x1-x2)(x1+x2) +(y1-y2)(y1+y2)=0 (3) ∵N(1,3)是線段AB的中點,∴x1+x2=2,y1+y2=6. 代入(3): 例4題解圖 6(x1-x2)+6(y1-y2)=0,于是kAB=,故直線AB的方程為:y-3= -(x-1),即x+y-4=0. (2)解法1:CD為AB的垂直平分線,且kAB=-1,∴kCD=1,直線CD:y-3=1·(x-1),即x-y+2=0.直線AB的參數(shù)方程方程是: ∴代入橢圓方程得:,即2t2+12-λ=0.(由(1)知λ>12),設(shè)此方程之二根為tA,tB,則tA·tB = 直線CD的參數(shù)方程方程是: 代入橢圓方程得:,即2t2-6t+12-λ=0. 設(shè)此方程之二根為tC ,tD ,則tC·tD= 由(4),(5)知|tA·tB|=|tC·tD|,也就是│AN│·│BN│=│CN│·│DN│,這就是說,存在λ>12,使得A、B、C、D四點總在同一個圓上. 【小結(jié)】 按理說,解數(shù)學(xué)題避免不了“求”,其最終目的(不論是計算題還是證明題),都是要“求”出最后的結(jié)果的.這里說的“不求”,專指可以簡化的解題中間過程,用“設(shè)”去代替“求”. 從宏觀上說,“設(shè)而不求”是解析幾何解題的基本手段.“設(shè)而不求”的靈魂是通過科學(xué)的手段使運算量最大限度的減少.因此需要做到:(1)凡是不必直接計算就能更簡潔的解決問題的,都盡可能實施“設(shè)而不求”;(2)“設(shè)而不求”不可避免的要設(shè)參,消參.而設(shè)參的原則是宜少不宜多.(3)“設(shè)而不求”的思想還可以應(yīng)用到三角、立幾、代數(shù)等數(shù)學(xué)的其他領(lǐng)域中去,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多講.有心的讀者,不妨在解題中留心運用. ●對應(yīng)訓(xùn)練 1.長為2的線段AB在拋物線y=x2上滑動,求AB中點的軌跡方程. 2.求過圓x2+y2-2x=0和直線x+2y-3=0的交點,且和直線x+3y-4=0相切的圓的方程. 3.已知直線y=-x+1與橢圓(a>b>0)交于A、B兩點,且線段AB的中點在直線 l:x-2y=0上.(1)求此橢圓的離心率;(2)若橢圓的右焦點關(guān)于直線l的對稱點在圓x2+y2=4 上,求此橢圓的方程. 4.已知,(a>0,a≠1,x>0),判斷f (x)的單調(diào)性,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5.如圖,已知直線l:x-ny=0(n∈N), 圓M:(x+1)2+(y+1)2 =1, 拋物線φ:y=(x-1)2, l交M于A、B, 交φ于C、D, 求 第5題圖 ●參考答案 1.無須設(shè)直線的點斜式解方程組.設(shè)A(x1,y1),B (x2,y2)為拋物線y=x2上兩點,那么:
設(shè)AB中點為M(x,y),那么: 有: ∴|AB| 2=(x1-x2)2+(y1-y2)2 =(1+4x2 )(x1-x2)2 =(1+4x2)[(x1+x2)2-4x1x2] =(1+4x2)[4x2-4(2x2-y)] 已知|AB|=2. ∴(1+4x2)(y-x2)=1 所求點M的軌跡方程為:y= 2.無須求直線與圓的交點.設(shè)所求圓的方程為:x2+y2-2x+λ(x+2y-3)=0. 即x2+y2+(λ-2)x+2λy-3λ=0 ① 此圓的圓心為D 半徑R= ∵直線x+3y-4=0與圓相切. ∴ 化簡得:λ2-4λ+4=0,∴λ=2. 代入①:x2+y2+4y-6=0 ② ②即為所求圓的方程. 3.無須先求直線與橢圓交點的坐標(biāo). 由 得AB中點為M, ∵點M在直線x-2y=0上,∴a2=2b2. 即 a2=2(a2-c2),∴a2=2c2, e= 容易求得F(c,0)關(guān)于直線l:x-2y=0的對稱點為F′. 代入x2+y2=4,得 c2 = 4,從而a2=2c2=8,b2=c2=4. 則所求橢圓方程為 4.無須先求函數(shù)的解析式. 設(shè)logax=t,則x= at,(t∈R).原函數(shù)式變形為:f (t)=或(x∈R). ∵ 這里a≠0,無論a>1或0<a<1都有f ′(x)>0,故f (x),從而原函數(shù)在其定義域內(nèi)是增函數(shù).5.無須分別求直線與曲線 的交點再求弦長, 如圖,圓心M(-1,-1)到直線 x-ny=0的距離為: ∴|AB| 2=(22= 由 第5題解圖 設(shè)此方程之二根為xC ,xD,則
|CD|2=(xC - xD)2+(yC - yD)2= 于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