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1019—1083)字子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卻是江西臨川人,江西南豐只不過是他的原籍而已。
晚唐曾略為撫州節(jié)度使, 遷居撫州甘山,是為曾鞏九世祖。 曾略四世孫曾洪立為南豐縣令,遂占籍南豐,是為曾鞏五世祖 ,然而正值唐末戰(zhàn)亂,南城危全諷于是聯(lián)絡(luò)姻親曾洪立,擴充兵員至三萬余人,組成抗擊農(nóng)民起義的隊伍。后來因為危全諷保境安民有功被封為撫州節(jié)度使,曾洪立的子孫得以在撫州為官,撫州府治在臨川,因此從曾鞏高祖曾延鐸便開始寓于臨川。 曾鞏后來置義田二莊,一在他所居近郊湖田;一在南原, 即其曾祖曾仁旺所居之地,據(jù){云林曾氏族譜}:唐朝時,曾仁旺從南豐遷來。便是佐證。這樣看來曾鞏祖父曾致堯從小就生長在臨川,故宋《臨川縣志》將其列入鄉(xiāng)進(jìn)士,原因也在于此。曾鞏祖父曾致堯和父親曾易占均生長于臨川,臨川是他們的寄居地。
我們已經(jīng)沒有疑問曾鞏是生長于臨川,這是經(jīng)過李紱等人考證過的。由于讀書的必要曾鞏申請了加入臨川籍,慶歷二年(1042)二十四歲的曾鞏給齊工部上書,請入籍臨川。其略云:“
鞏世家南豐,及大人謫官以還,無屋廬田園于南豐也。祖母年九十余,諸姑之歸人者多在《北征錄》故云:“吾江右臨川多鉅儒,在宋時有若晏元獻(xiàn)公王文公及曾南豐陸九淵兄弟,俱以文章政事著名當(dāng)時。......”臨川聶大年在重刻《南豐文集》中題詩:“名姓長留天地間,千古清風(fēng)播于汝?!比辏溉晁?,代指臨川。鄒元標(biāo)的《崇儒書院記》:
撫州海內(nèi)名郡也,其先多明徳大儒,如王荊國曾文定陸文安伯仲吳草廬康齋諸先生者,醇學(xué)粹行斯文,岱宗遐荒逺裔,且私淑而俎豆之矧其鄉(xiāng)乎?
清代吾鄉(xiāng)先賢李紱撰《曾文定居臨川考》進(jìn)一步指出曾鞏是臨川人。另據(jù)《武城傳裔上城曾氏族譜》:南城洪立公六世孫曾鞏文定公,其任州官期間其祖母及幾位姑姑居
曾鞏從出生到中進(jìn)士前的三十九年的時光中,除偶爾隨父宦居在外,及到逢年過節(jié)和紅白喜事到南豐去外,大部分都是在臨川度過的。因此他的臨川話說得比當(dāng)時的臨川名人晏殊王安石好得多。那“南豐先生”作何理解呢?南豐是其五世祖曾洪立的籍貫,猶如八大山人朱耷的老祖宗朱元璋為安徽鳳陽籍一樣。就自稱而言,唐之韓愈,自稱“昌黎”,后學(xué)均稱其為“韓昌黎”,但并不表示韓就是“昌黎”人。韓是無可爭議的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可他自稱“昌黎”(今之遼寧義縣),是因為韓氏成為此地望族,韓以此為榮罷了。
同時唐宋時期的人在稱自己的籍貫往往是為曾祖父的籍貫為準(zhǔn),或者是以墓葬地為準(zhǔn)。所以我們有時看到曾鞏稱“南豐人”或人們稱“南豐先生”就不足為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