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陽明胃經(jīng)主要穴位名稱研究 承泣 〔穴名解釋〕"承",承受;"泣",流淚。本穴的意思是,當流淚時,穴處可以承受。 〔取穴方法〕正坐,雙目向前正視,瞳孔直下,在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取穴。 〔主治病癥〕結(jié)膜炎、中心性視網(wǎng)膜病變、視神經(jīng)萎縮、慢性青光眼。 四白 〔穴名解釋〕"四",廣闊的意思;"白",光明清澈。本穴可治療眼病,具有增強視力的作用,所以稱為四白。 〔取穴方法〕正坐,向前正視,瞳孔直下,在眶下孔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癥〕顏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結(jié)膜炎、鼻炎、膽道蛔蟲病、角膜炎。 地倉 〔穴名解釋〕"地",指下部;"倉",收藏糧食的地方。本穴位于面的下部,又近口腔,口腔為容納水谷食物的地方,所以取名地倉。 〔取穴方法〕面部,口角外側(cè),上與瞳孔相對處取穴。 〔主治病癥〕顏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流涎。 頰車 〔穴名解釋〕"頰"指面旁;"車",此指牙關(guān)。下頜骨古代稱為頰車骨,穴位在其處,所以也稱為頰車。 〔取穴方法〕有兩種方法。 (1)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處取穴。 (2)上下牙齒咬緊,在隆起的咬肌最高點,按壓有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癥〕顏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牙痛、腮腺炎、顳下頜關(guān)節(jié)紊亂癥。 下關(guān) 〔穴名解釋〕"下",下方;"關(guān)",這里指牙關(guān),即下頜關(guān)節(jié)前牙關(guān)。穴在此處,與上關(guān)相對,故稱下關(guān)。 〔取穴方法〕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閉口時取穴。 〔主治病癥〕顏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牙痛、耳聾、顳下頜關(guān)節(jié)紊亂癥。 人迎 〔穴名解釋〕本穴在喉結(jié)兩旁頸總動脈搏動處,這一區(qū)域古人稱為人迎脈,認為是迎候五臟六腑之氣來滋養(yǎng)人體的地方。穴在此處,所以也稱為人迎。 〔取穴方法〕在頸部喉結(jié)旁,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取穴。 〔主治病癥〕高血壓、低血壓、急慢性喉炎、扁桃體炎、單純性甲狀腺腫。 梁門 〔穴名解釋〕"粱",古代和"粱"字相通,意為谷物食品;"門",門戶。本穴在胃部,粱門的意思即指食物出入的門戶。 〔取穴方法〕在上腹部,臍直上4寸,距正中線2寸處取穴。 〔主治病癥〕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闌尾炎、便秘。 天樞 〔穴名解釋〕"樞",樞紐。本穴在上下腹的中間,具有轉(zhuǎn)運中下焦氣機的功能,恰如樞紐一樣,所以稱為天樞。 〔取穴方法〕仰臥,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處取穴。 〔主治病癥〕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闌尾炎、便秘。 水道 〔穴名解釋〕"水",水流;"道",通道。本穴具有利水作用,所以稱為水道。 〔取穴方法〕下腹部,臍直下3寸,在距正中線2寸處取穴。 〔主治病癥〕腎炎、膀胱炎、尿潴留、遺尿、腹水、睪丸炎。 歸來 〔穴名解釋〕"歸"和"來"都含有恢復、復原的意思,本穴能使婦女子宮脫垂等回復原位,故稱歸來。 〔取穴方法〕在下腹部,臍直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處,即水道穴下1寸取穴。 〔主治病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睪丸炎、子宮脫垂、不孕癥。 髀關(guān) 〔穴名解釋〕"髀",指股部;"關(guān)",轉(zhuǎn)動處,此指關(guān)節(jié)。穴在股部而靠近股骨關(guān)節(jié)處,故稱髀關(guān)。 〔取穴方法〕有兩種取穴法。 (1)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cè)端聯(lián)機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cè)凹陷處。 (2)仰臥,在髂前上棘直下,平臀橫紋,與承扶穴(臀橫紋中點)相對處取穴。 〔主治病癥〕中風偏癱、風濕病、下肢疼痛麻木。 伏兔 〔穴名解釋〕"伏",伏臥;"兔",兔子。該穴位于大腿前面肌肉隆起處,形狀像潛伏的兔子,故稱伏兔。 〔取穴方法〕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cè)的聯(lián)機上,髕骨上6寸處取穴。 〔主治病癥〕中風偏癱、截癱、股外側(cè)皮神經(jīng)炎、膝關(guān)節(jié)炎。 梁丘(郄穴) 〔穴名解釋〕"梁",山梁;"丘",高處。該穴位于膝梁上肌肉隆起如丘處,所以稱梁丘。 〔取穴方法〕屈膝,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cè)端聯(lián)機上,髕骨上2寸處取穴。 〔主治病癥〕胃炎、消化性潰瘍病,下肢癱瘓?zhí)弁?、乳腺炎、膝關(guān)節(jié)痛。 犢鼻 〔穴名解釋〕"犢",小牛;"鼻",鼻孔。該穴在膝部髕韌帶外側(cè)凹陷中,形如牛犢的鼻孔。 〔取穴方法〕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cè)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癥〕膝關(guān)節(jié)病、中風偏癱。 足三里(合穴) 〔穴名解釋〕"足",足部;"里",寸。因本穴在膝下3寸,所以稱足三里。與手三里相對應。 〔取穴方法〕有兩種取穴法。 (1)小腿前外側(c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取穴; (2)以掌心按膝蓋,大指抵住內(nèi)膝眼,次指抵住脛骨前脊,于中指止處定穴。 〔主治病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急、慢性腸炎、痢疾、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高脂血癥、中風偏癱、闌尾炎、膝關(guān)節(jié)痛。 上巨虛(大腸經(jīng)下合穴) 〔穴名解釋〕"上",上部,與下部相對;"巨虛",巨大空虛,此指脛腓骨間大的空隙。本穴位于此,又在下巨虛穴上方,故稱為上巨虛。 〔取穴方法〕在小腿前外側(cè),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或在足三里直下3寸處取穴。 〔主治病癥〕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下肢癱瘓?zhí)弁础?br> 豐隆(絡穴) 〔穴名解釋〕有兩種解釋。 (1)"豐",豐滿;"隆",隆起。該穴所在的部位,肌肉豐滿而又隆起,所以名豐隆。 (2)豐隆,原來指雷聲,為雷神的名宇,和列缺原指閃電一樣,均用來命名絡穴。 〔取穴方法〕小腿前外側(cè),外踝尖上8寸,在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處取穴。 〔主治病癥〕咳嗽痰多、支氣管炎、高血壓、高血脂、下肢癱瘓。 解溪(經(jīng)穴) 〔穴名解釋〕"解",指骨解(骱),即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處;"溪",溪流,此指凹陷處。該穴位于踝關(guān)節(jié)前兩筋凹陷處,故稱解溪。 〔取穴方法〕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在兩筋(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取穴。 〔主治病癥〕踝部疼痛腫脹、頭痛、腎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內(nèi)庭 〔穴名解釋〕"內(nèi)",進入的意思;"庭",門庭。該穴在趾縫之間,兩趾好像兩扇門,比喻進入門庭,故稱為內(nèi)庭。 〔取穴方法〕足背,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取穴。 〔主治病癥〕牙痛、三叉神經(jīng)痛、急慢性腸炎、胃痛、足部麻木疼痛。 厲兌 〔穴名解釋〕"厲"指足部;"兌"和"銳"字相通,意為尖端。本穴位于足趾的最前端,所以稱為厲兌。 〔取穴方法〕在足第二趾外側(cè),距趾甲角約 0.1寸(指寸)處取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