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消瘤丸(轉(zhuǎn)載)
【組成】 夏枯草1500g 生白芍100g 元參150g 川貝母150g 三七40g 花蕊石60g 山甲珠30g 莪術(shù)60g 煅牡蠣150g 白花蛇舌草100g 露蜂房60g 三棱60g 兩頭尖40g 【用法】 將夏枯草一味,水煎浸膏。其余十二味搗為細末,以夏枯草浸膏共為丸劑,每丸重12-15克,早晚各服一丸。 【主治】 1.多類良性腫瘤,如垂體腺瘤、血管纖維瘤,甲狀腺瘤、乳腺纖維瘤等,證見咽干,舌紅,脈弦滑者。 【方義體會】 本方所治,由于肝腎陰虧,肝火郁結(jié),灼津為痰,痰火凝聚,導致氣滯血淤,久而痰淤互積,內(nèi)結(jié)堅癖.方中以夏枯草為主清肝火,散結(jié)郁;生白芍養(yǎng)肝陰,緩急痛;元參,牡蠣、川貝母清熱化痰,軟堅散結(jié);三棱、裁術(shù)、兩頭尖,山甲珠,破血通絡(luò)、活血化淤;配伍三七既有活血之用,又有止血消腫之功,使淤血破散,而不致妄行;花蕊石、露蜂房、白花蛇舌草軟堅散結(jié),消癖化滯。諸藥合用,養(yǎng)陰清熱、活血破淤,軟堅散結(jié),消痰除癖。 【隨證加減】 治療乳腺瘤加瓜蔞、柴胡;甲狀脈病加海藻、昆布;腦瘤加葛根;若瘤體堅硬者加芒硝。 【臨床應(yīng)用】 1、腦垂體腺瘤例:喬xx,男,44歲。74年10月4日診。主述頭眩目脹,額頂作痛,日趨加重,并行走不穩(wěn),須人攙扶。經(jīng)首都醫(yī)院,日壇醫(yī)院檢查,視力減退,視野缺損,最后根據(jù)腦血管造影確診為“腦垂體腺瘤”。患者就診時體質(zhì)尚佳,反情緒低落,脈象沉而澀,舌邊淤紫而干,余考慮此患素日心情隱曲,久而肝氣郁結(jié),氣滯則血淤,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治宜行氣活血,通絡(luò)化痰,軟堅散結(jié)。 先擬活絡(luò)效靈丹加味以除臟腑之積聚,經(jīng)絡(luò)之淤阻。處方如下: 當歸9克,丹參24克,生乳香9克,生沒藥9克,桃仁9克,山甲珠9克,三七6克,獲術(shù)6克,甘草6克,水煎服,五劑。 再以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化痰熄風,以制風痰上擾。處方如下: 白術(shù)12克,半夏9克,茯苓15克,橘紅6克,甘草6克,天麻9克,生姜9克,紅棗4枚,水煎服,五劑。 最后長期服用夏枯消瘤丸,軟堅消癖,活血破淤,清熱化痰,處方見上。 服藥十三個月后,精神好轉(zhuǎn),行走自如,頭痛目弦之癥若失。經(jīng)復查瘤體已縮小。 在上方基礎(chǔ)上加入當歸60克、丹參100克,并令再制夏枯消瘤丸長期服用。 76年復查諸癥俱失,瘤體造影檢查消失,77年、80年、83年,87年、至今隨訪十余次,健康如常,已參加日常工作。 2、多發(fā)性脂肪瘤例:樊××,男,30歲,1973年11月8日初診.患者近兒月來胸部、右季肋部出現(xiàn)大小不等七枚硬結(jié)節(jié),按之疼痛,時有驚悸,恐懼異常。經(jīng)某醫(yī)院檢查診斷為“多發(fā)性脂肪瘤”,患者不愿手術(shù),故來診。 診見舌,脈無甚明顯異常.以結(jié)節(jié)部位側(cè)之,在肝經(jīng)所屬,擬小柴胡湯化裁: 柴胡15克,生白芍15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黨參20克,甘草6克.夏枯草30克,川貝母15克,煅牡蠣15克,水煎飯前服,每日一劑,連服十劑。 11月20日二診:息者見結(jié)節(jié)不再發(fā)展,又聽說中醫(yī)確實可治本病,信心很足,感覺壓痛減輕,擬方夏枯消瘤丸加減: 夏枯草500克,生白芍40克,元參40克,川貝母40克,柴胡25克,煅牡蠣40克,山甲珠15克,麻黃10克,三七15克,莪術(shù)15克,露蜂房20克。 上方以夏枯草一味,水煎浸膏,其余均搗為細末,以夏枯草浸膏共為丸劑,丸重12克,早晚各服一丸。 服藥不足四個月,胸、脅流痰結(jié)節(jié)消失。 此例所患屬中醫(yī)“流痰”,多由氣血失和,痰濁凝聚,潰者稱“疹癆”,本案為初期。臨證中,大凡虛實寒熱皆不明顯者,多以經(jīng)絡(luò)辨證而著手施治。夏枯消瘤丸解郁散結(jié),消痰軟堅力量強,凡腫結(jié)、瘤阻者,余多套用此方治之,效果尚稱滿意。 3、乳腺纖維瘤例:王xx,女,42歲,1976年4月3日初診。主述自74年起右乳房部發(fā)現(xiàn)一硬核,逐日增大,至76年大如核桃,推之可移,經(jīng)某院診斷“乳腺纖維瘤”,擬進行手術(shù),因患者畏俱,出院請余與治。見:脈象沉澀,表情抑郁,證屬肝郁不舒,氣滯血淤,乳癖為病,治法先宜疏散,擬方如下: 柴胡12克,夏枯草24克,元參18克,川貝母10克,當歸12克,白術(shù)9克,生白芍10克,茯苓9克,莪術(shù)3克,瓜蔞20克,山甲珠12克水煎飯前服,每日一劑。 二診:(76年6月28日)服上藥二十七劑,腫塊明顯變軟,又以夏枯消瘤丸加柴胡,令制成丸劑,日服二丸,每丸重12克。 1977年11月因其他疾病來診,訴乳房腫塊已全都消失。 乳證,臨床較為常見,多由七情所傷,氣滯痰凝。辨治此癥,多責郁、痰.郁悶所遏忿怒所逆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氣為滯阻,痰隨氣凝,發(fā)為斯病.故治療多用疏肝解郁,化痰消癖二法.習用方藥,常遵逍遙散與自擬夏枯消瘤丸化裁。 4、纖維血管瘤例:宋××,男,16歲,74年9月4日初診.息者右鼻漸進行阻塞.右面部腫脹伴右眼球明顯突出一年半。經(jīng)北京xx醫(yī)院檢查,頸外動脈造影及病理活檢,確診為“右上頜青春期血管纖維瘤”。因手術(shù)困難很大,恐造成大出血.故建議中醫(yī)治之.就診時,患者右鼻閉,左鼻半阻塞,右眼視力下降,右耳失聽,右顴弓部隆起,右側(cè)硬軟腭交界處膨隆,有觸痛,壓之有彈性感,面色萎黃,精神憂郁,脈沉而弦,辨為氣血郁結(jié),敗血阻滋,治宜活絡(luò)解毒、軟堅化滯.擬夏枯消瘤丸加減,改服湯劑。 處方:夏枯草20克,煅牡蠣15克,川貝母10克,當歸12克,丹參12克,丹皮9克.兩頭尖6克,辛荑9克,花蕊石6克,襲術(shù)5克,山甲珠12克,三七參10克(為細末分二次沖服),麻黃5克,水煎飯前服。 上藥服三十余劑后,右眼突出較前好轉(zhuǎn),視力、聽力逐漸恢復。遂擬夏枯消瘤丸加當歸,丹參,辛荑,葛根、川芎,令服湯劑。 經(jīng)服上藥80余劑,自覺癥狀消失,僅面都略有隆起.雙鼻通氣如常,右眼視力、右耳聽力恢復正常.醫(yī)院復查腫瘤明顯縮小,已局限子右上頜竇,破壞之骨質(zhì)有所恢復。繼以上方,令自制為丸,日服12克,鞏固療效。 77年、80年、82年,三次隨訪,該患精神飽滿,身體健康,已參加體力勞動。 5、上唇腫物例:郭xx,男,8歲,66年6月15日就診.該患上唇正中長一腫瘤,狀如黑棗,堅硬而干,呈暗褐色,說話進食不能自如.經(jīng)北京××醫(yī)院診斷為上唇腫物(屑癌待除外)。 診見患兒舌脈正常。唇為脾之外候,多由脾胃伏火,氣血久郁而成,治先宜清瀉脾胃伏火,解毒活絡(luò),擬方:銀花15克,藿香9克,生石膏18克,梔子9克,莪術(shù)3克,川貝母9克,防風9克,蟬蛻9克,牛蒡子6克,甘草3克,水煎飯前服,六劑。 6月25日二診:藥后患處稍有松軟,時有黑色干皮剝落,遂擬夏枯消瘤丸加減治之.處方:夏枯草20克,生白芍12克,川貝母12克,煅牡蠣15克,蟬退9克,莪術(shù)2克,山甲珠6克,露蜂房6克,川芎9克,丹參9克,水煎飯前服。 服藥十六劑后,黑色硬皮層層剝落.腫物漸平,上唇漸軟,說話,進食皆自如。1978年隨訪,未見復發(fā)。 唇應(yīng)脾,牌胃為多氣多血之臟,伏熱蘊毒,則唇燥而干,日久則積,是以清熱泄火,破淤化積之法而取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