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是體育運動。聶衛(wèi)平當年曾經(jīng)是10佳運動員。聶全盛時期(80年代),一人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獨擋日本當時整整一帶超一流高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宮正樹、藤澤秀行、等等。 但聶衛(wèi)平輝煌了一陣子就走下坡路了。圍棋界的泰斗吳清源批評聶說,“不要搏二兔”。意思是要專心下圍棋,不要再分心去想別的事情。(聶除了圍棋,還酷愛橋牌。) 吳清源這話一聽之下大概都不會有異議:專心做一件事才能夠做到極致。但是如何算是“做一件事”? 聶又下棋又打橋牌,可算是一心二用了。但是僅僅在圍棋中,也有很多細分的流派,比如有實地型的棋手(小林光一、趙治勛),力戰(zhàn)型的(加藤正夫),大模樣(武宮)。是否一個棋手需要只是專注一種棋風呢?如果去掌握多種棋風,是否也是“搏二兔”? 只專注一種棋風,比如最典型的武宮,每盤棋出手就是三連星,當然能夠把這種棋風運用到極致。但是別人研究你、對付你也容易。棋風是生生相克。只會一手殺手锏,似乎不是一個明智之舉。把“二兔”的兔,定義到某一種特定的棋風,似乎就太過狹隘了。 另一方便,也有人說聶衛(wèi)平雖然花很多時間大橋牌,但是他也是把橋牌上的思維運用到圍棋上。到了聶那個境界,直接從圍棋上已經(jīng)得不到靈感,需要從旁他的領(lǐng)域去開拓思路??此茋搴蜆蚺撇幌嚓P(guān),但其實在聶看來是同一件事情。 這個解釋有點勉強。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 “不搏二兔“ 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不好掌握。當然吳老那種境界,而且咱們中華一貫的文化傳統(tǒng),不會把話講那么細(比如《論語》)。需要個人去體會了。體會的不好,過于狹隘、或者過于寬泛的去專注,結(jié)果就不會好。 狹隘與寬泛的平衡,體現(xiàn)在各國對高等教育的理解上。其實主要就是美國與天下其他各國的理解不同。普天下的國家,包括美國在內(nèi),都認同教育是要先寬泛,再專注。但是在從寬到窄的時間點上,美國與諸國的理解不同。 美國的教育系統(tǒng)是,直到大學結(jié)束,都應(yīng)該是一個‘寬’的教育。到了研究生再專注于一門學問。而像如中國,英國這些國家,大致在高二,也就是16、17歲的時候,就開始分文、理科。 我個人是強烈的認同美國對教育的理解的。當然這中加入了每個人的喜好,以及各種感情因素。但我至少希望在每個國家都能夠有不同的選擇。即便生于中國、英國,如果愿意的話,也能夠體驗到美國那樣的學習環(huán)境,則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