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課 20080729_生氣通天論
由小橋流水、弘毅生、道法自然整理
大家好,今天又是周二,由我給大家來講氣道中醫(yī),現(xiàn)在講的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生氣通天論》,今天到了最后一段,這最后一段是關于對藥的五味的一個闡釋,這里面涉及到很多很重要的知識,也是我們開方用藥的一個根據(jù),所以上次跟大家說這塊我還要重點講一下,我把這一段打出來了。關于這一段我想這樣和大家講解,希望有一段時間咱們通過互動的方式把原文進行深入的闡釋和具體剖析,那么這一段非常適合我們這樣來做,所以今天我整整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把五味給大家進一步分析一下,讓大家有一個切身體會,同時結合用藥,看看用藥的原則,幫大家理一下用藥中體現(xiàn)的問題。
我把這一段貼出來,大家看看吧。我先念一遍:“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ǎL有天命?!贝蠹蚁瓤匆幌拢幸粋€問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講藥有藥氣和藥味,藥的氣是怎樣的呢,氣香、氣厚還是氣薄,還有味,味酸、味甜、味苦、味辣。氣和味的區(qū)別是什么?這個從氣道的角度講,或者說從大家的認識來講,氣味的“氣”和味道的“味”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氣不是我們講的氣道的氣,是聞的飄出來的味,拿鼻子嗅的是氣,嘗的是味。比如說川芎,一聞有什么味,嘗是什么味。當歸你聞是什么味,嘗是什么味。桂枝你聞是什么味,嘗是什么味。氣和味的區(qū)別是什么?用一句話來說明,如果大家能夠知道氣和味的區(qū)別,那么在用藥的時候我們哪些地方要用它的氣,哪些地方要用它的味,氣走哪,味走哪,這個我們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說這一塊雖然好像無關痛癢,實際上關系到以后我們所有的用藥。
大家是這樣來答的,“陽化氣,陰成形。氣為陽,味為陰。散則為氣,聚則為味。輕清為氣,重濁為味?!薄皻鉃殛?,味為陰,”大家是這樣來回答的。
這個如果說是從氣道來講,大家可以這樣來想,這一團氣圍繞著這個地方,它構成了一個或者干脆就是一團氣,這團氣有內(nèi)在的、有外在的,有深層次的、有表淺的,有動的、有靜的,所有這些元素構成了這些氣,也就是這些氣也就是一團氣,但是里面卻有不同的狀態(tài)和不同的層次,那個在外,它們的是向外散失的,表淺的,移動的,活躍的,這個叫做氣。那個相對來說靜止的,藏在里面的,穩(wěn)定的,內(nèi)在的,深層次的,這個叫做味,這個很好理解。我們拿一個藥,它不斷向空氣散發(fā)它的分子,通過鼻腔,就能嗅到、捕捉到,知道它是一種什么味。那么同理,我們就可以以這個來推了,因為藥下肚之后,它也是這樣走串的,散開的,表淺的,向表走的,有通的作用,調(diào)的作用,達的作用,這個都是氣的作用。那個反而專精的,沉潛的,往里走的,相對穩(wěn)定的這些都是味達到的效果,那么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氣和味的功效和它們的作用范圍,所以古人說味為陰,氣為陽;味者氣聚,氣者氣散。
那么這樣我就給大家三味藥:生地、當歸、川芎,讓大家來說說這三味藥的氣和味有什么特點,有一點和大家說,這個藥食是同源的,食啊,我們吃的講究調(diào)百味,藥也講究調(diào)百味,大家一定要對藥的氣味有一個基本了解。那么如何才能了解到呢?那就需要大家到藥店把藥買回來,自己親自來嘗一嘗?,F(xiàn)在中醫(yī)大夫由于學校里設中藥系和中醫(yī)系,直接醫(yī)藥分家,這個對中醫(yī)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打擊,這導致制藥的不知道藥的機理,學醫(yī)的干脆就沒見過藥,也沒嘗過,可能是他幾十年來不斷開的方子,他方子里的每一味藥他可能沒有親自去看過,當然更談不上嘗了,一般都是讓他上藥鋪去,看藥他基本不認識,這一點就局限了他對藥的進一步感性認識。所以在這里跟大家說這個,主要是希望大家對藥有一個更感性的了解,那么中醫(yī)可以跟大家說,它不是一個邏輯的思維,它跟西醫(yī)或者說西方文明從邏輯下手是完全不一樣的,主要是靠感悟和揣摩,而感悟揣摩首先必須自身建立在一個感覺的基礎上,這事合不合適還得自己感覺才可以,我們開方用藥也一樣,對藥沒有一個基本了解,那么開這個方子,對這個方不會有一個基本了解。所以大家可以回答,這個生地、當歸、川芎各自的氣和味各自的特點和區(qū)別。其實真的一個好中醫(yī) ,他不僅是對藥房的飲片有一定了解,對藥物的生長環(huán)境、習性、炮制方法應該熟悉,起碼對最主要的百來味藥有個了解,或者對他當?shù)兀戏交虮狈剑┑牡氐赖乃幉挠幸粋€考察的機會,所以說希望大家不要停留在紙面上,學《中藥學》,學了一大厚本《中藥學》,最終一味藥可能自己也沒嘗過。路邊有很多草藥,你連碰過也沒碰過,這些草藥見面也不知道,這有些說不過去。還有很多人覺得這藥書上寫了,還用嘗什么,或者以為藥理分析藥理學已經(jīng)分析得很到位了,還需要我們來嘗么,這個觀點不正確。
我給大家說一下,為什么不正確,很簡單,我們吃每一樣水果,只有真正吃到嘴里,我們才能體味到什么味,書上再寫,你也體會不到,只是第一點。第二點這么多水果吃到肚的反應只有你自己吃了才會有反應。第三點,你吃到的同一樣的水果,今天和明天吃的不一樣,批次問題,它不會說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那么你就會知道藥材的多樣性,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沒有嘗過藥的話,建議大家到藥店里去把常用藥抓回來看一看、嘗一嘗,你不用抓幾百種,你抓五十種一百種最常用的就行了,比如說《傷寒論》上寫的除了毒藥(毒藥你買不到),常用藥抓回來嘗一嘗,熟地什么味,生地什么味,當歸什么味,川芎什么味,白術什么味,炒白術、生白術有什么區(qū)別,茯苓是大塊的小塊的,有什么區(qū)別,龍骨真的假的買過來,有藥店賣假龍骨,,茯神與茯苓有什么區(qū)別,抱木的是茯神,不抱木的是茯苓,到藥店里看一看它怎么抱的木,是真抱木還是假抱木。澤瀉、豬苓、丹皮、香附,所有這些藥都有一定的特異性。你作為一個將軍,下面用兵用將,要知道將的特點、兵的特點,嘗一遍很多藥幾乎就忘不掉。
比如說丹皮特異的味道,香附特異的味道,細辛特異的味道,當歸特異的香味,川芎特異濃烈的芳香味、雄壯的味兒,川胡這些味兒,你嘗一遍就基本忘不掉了。這些常用藥之所以為我們所常用,是因為它們本身有自身的特異性。桂枝和當歸之間有什么區(qū)別,你聞桂枝有沒有味呢,煎出來又是什么味呢,大家要有一個常識性理解。可以這樣說,很多藥七八味藥煎出來,你一喝就應該至少能判斷出藥湯中的幾味藥來,這就跟黃瓜炒雞蛋一樣,炒出來一嘗,就知道有黃瓜片、雞蛋,鹽放多了放少了,放沒放醋,加沒加糖,這你一嘗就嘗出來了。那么我希望大家也能夠呢,起碼經(jīng)典的方子,你能按比例熬出來之后嘗一嘗。
有人說:生地味濃、川芎氣濃、當歸居中,這個說的對了,就是這個意思,嘗一下你馬上就能心領神會了。我們說生地沒有味,沒有氣,聞你聞不出生地的氣,所以生地靜而不動,氣厚氣濃,生地整個的藥濃、厚,所以居下,補骨髓而長肌肉。川芎一聞,很沖,鼻子聞啊,所以說川芎氣動得很,你如果是氣血虛弱的人,我們加川芎不敢多加的道理就在這,耗傷氣血嘛。當歸居中,味氣各半,氣是很芳香的特異的當歸味,味道發(fā)甜,稍微有點辛,同理我們可以判定當歸是氣血各半,所以當歸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補血,道理就在此。生地是甜的,當歸微辛,川芎不甜是苦的,那么所以說養(yǎng)正是當歸、生地,川芎不能養(yǎng)正,那么這樣我們就能首先對這三個藥有個感性認識,基本的感性認識,然后再結合古人或教材上對藥味的描述,我們再通過臨床進一步把握這些藥的功效,你對它的了解就立竿見影了,所以生地當歸可常吃,川芎不可常吃,生地當歸的量可以加大,川芎量不可加大,川芎氣躁啊。
那么我跟可以跟大家負責任來說,大部分草藥飲片的藥性可以通過鼻聞舌嘗這樣簡單的辦法你就能體會,這樣的體會是一輩子都忘不掉的,所以說我希望大家盡早從書本中跳出來到實踐中去體會,那么到藥店嘗藥這個首先不違法,行得通、簡便。告訴大家一個辦法,大家可以這樣來做,在家啊,糊一百個小紙袋,16開紙,糊完了,你想抓哪個藥,就在小袋子上寫上藥名,攢了五十個小紙袋,拿到藥店去,跟藥店里賣藥的說給抓藥,每個10g,這樣很方便,他抓得方便,你取得方便,回來之后放在自己的書柜或者箱子里放好了,空余時間拿出來一袋袋嘗嘗,10g花不了多少錢,幾十塊錢的事,那你如果怕花錢,你可以對他說,凡是每10g超過兩塊錢的,你給我抓5g,或者更少,一般都是一塊錢左右、幾角錢,這樣本身你沒有藥店,也沒有一面墻的藥箱,起碼該有一個小的藥匣子,這就是你的兵和將,每樣10g,抓回來之后不斷的嘗,然后記住每一味藥長的什么樣,飲片長什么樣,是什么味、什么氣,以后每次開方時,你腦子第一個反應出來的不是藥名功效,而是一見到你想開的藥馬上想到氣和味,這樣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兵將的音容笑貌,這樣是我們真正邁出正式開方用藥的第一步。
再跟大家說一下,一定要由邏輯思維轉(zhuǎn)向形象思維,有人說形象思維是低級的,邏輯思維是高級的,我跟大家說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形象思維是直接的,邏輯思維是間接的,因為邏輯思維經(jīng)過我們大腦的計算,而形象思維直接反映在我們的腦子里,是我們的真實感受。我們中醫(yī)治病靠的是形象思維而不是邏輯思維,靠“深藍”巨型計算機能不能算出方子來呢?我跟大家說永遠不可能算出方子來,他有可能無限接近,但是他不可能直接體會,所以我勸凡是學中醫(yī)的朋友多一些形象思維,少一些邏輯思維。
那么我們接著來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苯o大家說一下這個是什么意思吧,這個有明白的打一下,因為我們今天主要就是討論這一小段,所以說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沒有回答我來回答吧,“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說的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前面我們說了,氣和味的區(qū)別一個是藏在里,一個是發(fā)于表。那么藏在里的就是陰,它從哪里生出來的呢?就是從五味里生出,五味本的一個精氣,所以我們想補五臟之精的話,一定要體會味道的實際意義,藏在里的是五味化成的,住在外的是五氣化成的。味厚,所以藏在里;氣薄,所以在表,它是一個程度的問題?!瓣幹鍖m,傷在五味”說的無非也是,既然生在五味,陰之所生啊,里面五臟六腑,是由五味化合成的,生是它,傷是它,就是說五味調(diào)和則五臟相生,不調(diào)和則五臟相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進一步來強調(diào)五味對五臟的重要性,它這個五味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藥味嘗的這個味,而是表述的一種整個的氣機之精華的見解。
你看下面來解釋怎么傷在五味的,“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蹦敲创蠹襾斫忉屢幌掳伞_@個在很多中醫(yī)理論書籍中不斷被重復,也不斷引起爭議?!笆枪饰哆^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什么意思。
有這樣回答啊,是養(yǎng)木克土。怎么是養(yǎng)木克土,可以這樣來推導嗎,酸屬木,肝屬木,所以養(yǎng)木,味過于酸,對肝好,對脾不好,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那么怎么對肝好,對脾不好,怎么來解釋?
我原先對大家強調(diào),一定不能浮皮潦草地停留在五行生克的基礎上來考慮這些問題,這種循環(huán)論證的理論不是中醫(yī)的本質(zhì)的理論。只有你知道了金木水火土的實際意義和它們的相生相克,你才能用五行去解釋它,如果不知道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乘害制化的話,那么你就不可能反映一個真實的現(xiàn)象。你看一下下面所有的文章就知道了,味過于酸甜苦辣咸的,不僅對所克之臟有所傷害,同時對本臟也有所傷害,下面“味過于咸,大骨氣勞?!?,“大骨氣勞”肯定是一個貶義詞,“味過于甘”,這里沒有脾,直接是“心氣喘滿”,“味過于苦”“味過于辛”都是貶義詞,那么同理我們也可以推斷,“肝氣以津”也是貶義詞,不是一個益肝氣的表示,酸通肝,過于酸,對肝也不好,同時對脾更不好,所以說“養(yǎng)木克土”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有人這樣回答,“味過酸,導致生發(fā)之氣受阻,傷及母子。”“味入陰,陰為體,體味過,抑制陽用?!边@樣的說法更能揭示現(xiàn)象。我記得我原先講過很長時間,反反復復來講氣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酸是一種什么氣,肝是一種什么氣,脾是一種什么氣,當酸的氣接受到肝的氣,會對肝的氣產(chǎn)生什么影響,接受到脾氣會對脾氣產(chǎn)生什么影響,通過這種分析,我們就可以把握它的實在了,千萬不要機械地套五行生克的理論來描述這些事情?!拔哆^酸,導致生發(fā)之氣受阻,傷及母子”,這種說法是可以接受的?!拔度腙?,陰為體,體味過,抑制陽用”,這個也可以接受,這樣說是我們在探討問題。
好,我給大家說一下這句話,從氣道方面是怎樣來把這句話說出來的,其他的希望大家就此發(fā)揮。我記得“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里對肝氣的描述,用了“龍煙”這個詞來表示,肝氣主升,像煙一樣,徐徐然上升,肝氣是厥陰,同時又是少陽,少陽厥陰和合而成一個肝膽之氣,徐徐地向上蒸騰,代表生機。酸是一種什么氣呢?酸是一種收斂之氣,酸澀收斂,微酸,酸體是陰的,我們講過肝氣有體有用,肝體是陰,肝用是陽,肝陽是發(fā)用的,它就像一盆水一樣,水蒸氣不斷地升上去,這盆水就是肝體,太陽照射著肝,或是底下有個火盆烤著,這個水蒸氣從水中徐徐地出來,這就是肝用,大家一定要形象地去理解。這個酸是收氣的代表,吃五味子、白芍、木瓜、烏梅、草莓這些,都有酸味。味如果過酸,就抑制了水體化成水蒸氣向上蒸騰的這個過程,就導致了生機受到了抑制,從而會怎么樣呢?為什么叫“肝氣以津”呢?大家說一下。首先明確一點,“肝氣以津”是貶義詞,不是褒義詞,古人用詞非常講究,沒有一個字不推敲,大家想一下為什么“肝氣以津”,《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奧妙即在于此,如果我們能體會這種奧妙,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是一種非??鞓返南硎埽骼淼囊粋€過程。 有人是這樣說的“抑制水蒸氣升騰的過程,肝氣以津?!边€有人這樣說“水氣不得上升,瘀滯于肝,肝體不能正常化為肝用”,那么這地方為什么要用這個“津”字,什么是津?考據(jù)或是古文字,這個“津”字要作闡釋的。有人說“氣上不去,水升上去才是氣,津是水沒上升為氣的形式”,這個說到點子上了。有人說“津是氣的凝聚狀態(tài)”,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說我放了一個水盆兒,這個水蒸氣往上走,忽然受了一股氣的抑制,比如一股涼氣的抑制,這個水蒸氣馬上在水盆兒旁邊凝結成小露珠,津津然了,水蒸氣受到抑制又化成了水,貼附在水盆兒的四周表面,就是肝的蒸餾水嘛,古人不會用蒸餾水去說,用津,“津者,水之滲也?!本拖裾麴s水一樣,又重新變成小露珠貼附在器皿的表面,叫“肝氣以津”。打一個最簡單的比喻,人的鼻氣化不利,被冷風吹拂,就開始流鼻涕一樣,氣化不利,聚而成液,就是鼻涕。 好,大家再理解一下,“肝氣以津”,肝的氣化失調(diào),受到酸澀的阻撓,使肝的生化失調(diào),氣聚為津,又打回來了?!跋耢F升不上去,向下返,變成了露珠”就是這個意思,古人用詞,“肝氣以津”,一下把這個氣化不利,又返回來這個現(xiàn)象完美地說了出來。這個氣生化不利聚成津,久而久之這個津會聚成什么呢?會聚成瘀滯的淤泥,并且這個淤泥有板結的可能,肝硬化就是這么來的。如果氣不和順,生化之機不暢,往回返,先是津,再是泥,然后再板結,這個是肝硬化整個發(fā)展的脈絡。 泥比津要厚啊,津越聚越多,這個津不是甘露,而是一種失常的表現(xiàn),它應該升上去沒有升上去,重墜地向下回來了,先是津,津輕,越聚越重,越聚越濁,越聚越硬,最終就纖維化,板結,就是肝硬化,這個就是從無形化有形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個津不是一個好東西,像鹽漬一樣,一個缸,里面腌咸菜,外面能結成鹽漬,鹽漬越聚越多,越聚越厚,最后就成板結的東西,剛開始感覺是一些水氣,慢慢地就變成霜,再變就成鹽漬了,就板結了,這個就是有形向無形化,從少往多化,水滴石穿嘛,就滴兩下石頭沒什么動靜,滴地時間長了,石頭就開始出眼兒了,再時間長了,這個石頭就能被穿掉,這個就是很多慢性病得的原因,西醫(yī)的肝和中醫(yī)的肝氣不是一樣的東西,但有相似的地方。 那么好,我們接著往下走,為什么“脾氣乃絕”呢?有人說,“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肝升肺降與之密切相關,肝失疏泄,左升不及,必至脾不能正常升清,肝木郁而不升,回頭克脾,肝木乘脾土,脾氣衰竭?!庇腥耸沁@樣說的,“酸抑制生發(fā),脾氣不能升騰。”還有人說,“肝氣以津,氣聚為濕,濕流下,土被淹,地氣不能上為云。”還有人說,“脾土升,肝木升,肝木升,脾土升,肝木不升,脾土也不能升。”附中這樣說,“脾氣能上升,靠肝氣條達?!?/SPAN> 先不論對錯,咱們的思維方式要形象出來,具體出來,不要空中樓閣,還局限在框框里,哪怕大家舉例子、打比喻都比簡單說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腎要強,從象上去看,一定首先要成一個象,這個象又是大家容易理解的,比如說我經(jīng)常給大家舉這樣的象,云彩,漂浮之象;山,穩(wěn)定之象;水,流動之象;大氣環(huán)流,這也是一個流動之象,所有的東西我們都要拿一個象來做比較,因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同一的,都是相似的,都是互通的,我們拿哪一個象能更方便地說明問題,我們就把它拿來為用。 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又有一個人說,“木生火,脾失其母而絕也?!蹦敲捶彩钦f肝氣不好了去克脾土的都不對,不能這樣來說問題。由于酸使肝被克了,肝又反過來克脾土,使脾土絕了,凡是這樣說的都不對,這樣去理解是機械的理解,就像站著五個人一樣,一陣風刮過來,不是刮了甲,甲影響了乙,乙影響了丙,丙影響丁,丁影響了戊,不是這樣的,這樣的情況有嗎?有,但更重要的是,大風吹拂過來時,對五個人同時產(chǎn)生影響,也就是不會是間接的,排好隊了,一二三四五,這樣產(chǎn)生影響,有時候古人這樣寫,能把事情條分縷析地說出來,而實際上不一定是這樣。 這個說得對,“脾氣是一種渾厚擴張之象,過酸使這種氣凝滯不開?!边@個是我見到現(xiàn)在最好的解釋,也就是五味入腑之后,它會在第一時間內(nèi),或者通過經(jīng)脈的循行對五臟直接產(chǎn)生影響,而并非是由一臟傳到另一臟,就是這個酸味的東西吃到肚子里,馬上就會對五臟產(chǎn)生影響,這里面它舉了兩個,一個是對肝,一個是對脾,其實對其他的三臟也構成影響,有沒有傳導呢,有傳導,但是藥物是同時對五臟產(chǎn)生影響。 剛才有人已經(jīng)基本把這個解釋出來了,脾氣升清,是包容之氣,緩和之氣,大家一定要記住,脾氣緩,這是脾氣最重要的一個特點,緩暢,緩而暢達,這種緩暢之氣受到酸澀之氣的抑制而不化,一下憋住了。還有它為什么用“絕”這個詞,首先脾氣緩,脾氣弱,脾氣升清,緩達四方,單位面積或是體積,它的氣是弱的。大量的酸劑灌入之后,一下使這股緩暢之氣凝結不化,產(chǎn)生脾氣絕的后果,絕是很嚴重了,但這個絕不是絕離的絕,是整個氣受到了閉絕,氣不能升達開達于四方了,現(xiàn)在很多的胃酸分泌過多,口中酸液,心腹嘈雜,燒心,這些都是整個的氣機受到了阻滯,脾氣開不開,肝氣升不了,導致肝脾抑制在那里不調(diào)。 這里說的五味,味過酸了怎么樣,是吃了五味之后出現(xiàn)的,這是說的這個味道對五臟的影響,還有這個氣機對五臟的影響。比如這個人愛生悶氣,什么叫悶氣?憋著不化,不善與人溝通,不善哭鬧,悶氣憋在胸中不化,憋在那兒天天悶,誰對他不好了,今天讓誰嘲笑了,妒忌別人,這都是過酸的一種表現(xiàn),氣機不能開達,這都是酸氣的代表,這種酸氣使肝氣抑,使脾氣絕,脾氣不能生津,不能很好地開達四方,肝氣不能生長,瘀在那兒,馬上胃就吃不進東西了,剛生完一頓悶氣,什么都吃不了,這個不也是味過酸的一種表現(xiàn)嗎?這種表現(xiàn)的人大有人在,吐酸水,吃飯不香,沒有胃口,開不了胃,慢慢地有的就長時間不愛吃東西了,脾氣更開達不了,胃氣也開不了,成了萎縮性胃炎了,你不用它了,胃不容物了,它慢慢就萎縮,縮的很小了,你吃都吃不下去了,很多就把胃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全切了,這就是脾氣開達不了,胃氣不開的表現(xiàn)。 問:“為什么吃山楂等酸味的東西可以開胃?”那么我問一下大家為什么,這個問題問得不錯。 首先“為什么吃山楂等酸味的東西可以開胃?”這個問題成立不成立;第二,什么時候成立,什么時候不成立?,F(xiàn)在大夫開藥,胃不好的要開麥芽、山楂、神曲,到底能不能達到開胃的效果。 “ 微酸,入肝,肝氣調(diào)達,助胃消化,故生山楂能化痰祛瘀。” “生山楂的味兒是酸甜的,生山楂能開胃應該是有適應范圍的?!?/SPAN> 我來說一下,首先這句話“為什么吃山楂等酸味的東西可以開胃?”本身是有問題的,不一定所有的人在胃不好的情況下吃山楂都開胃,什么叫開胃,胃氣受到了抑制,要把胃打開,增進食欲,這叫開胃。山楂是酸體,吃進去肯定有收澀的作用,山楂很酸不甜,只有山楂擱白糖拌了,得的汁兒,不是很酸,酸甜適口的時候才能達到開胃的效果,或者是微量的,吃少量的山楂。胃不開有幾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是受到了抑制,肝氣抑郁,凡是這些抑郁的,吃山楂一點效果沒有,這些心情不暢,抑郁滿悶,這些不能開,反而會加重病情,加重吐酸水,這種禁止用山楂等酸性食物去開胃,開也開不了;第二種情況,由于脾胃氣弱,肝氣津氣不足,這時候加一點山楂、橘子、白糖、冰糖,去增益胃陰,補益肝陰,脾胃和肝的陰體得到了補充,使它整個生機恢復,這個能達到一定開胃的效果,但是這個不是開胃,是益胃陰,使食欲增加,這樣的山楂不能過酸,稍微有一點酸味,大部分都是甜的,酸酸甜甜的,吃得非常舒服,你一想就有食欲,這樣的能夠起到效果。關于耗傷脾胃分兩種,一種是胃陰肝陰不足,一個是慢性的,一個是急性的,比如說大渴,煩渴,長期的傷灼胃陰,這樣的要酸甘化陰;還有一種山楂開胃,這是有一點食積了,有腐化之物,需要山楂這種能收能化的,山楂它本身有一種特異性的能化食腐的作用,化肉食性食積的作用,這時候才能體現(xiàn)出山楂的功用,其他的酸味藥基本都是酸甘化陰,益肝胃之陰,間接達到開胃的效果。 我們開方子也一樣,當這個陰液不足的時候,我們開的方子也應該是以酸甜的方子為主,酸酸甜甜的,玉竹、黃精、麥冬、白芍、冰糖、糯米,這樣的方子,這些藥都是氣正之藥,同時調(diào)出的方子酸甜適口,病人喝了很舒服,所以我們開藥一定要本在五味上開藥,這個五味不僅是味道的味,更是代表藥性的廣義的味。 問:懷孕為什么愛吃酸的呢?
大家說一下。我記得古話有一句“酸兒辣女”,但具體對不對,我就不清楚了。 因為每個人體質(zhì)不一樣,這只是為了說明道理,并不是喜歡吃酸的就生男孩兒,喜歡吃辣的就生女孩兒,在《周易》里酸屬震,酸屬木,震是長男,辣是辛,辛是巽,巽是長女,酸兒辣女是從這方面來的,這個是一種模式,不一定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就像肝生于左,肺降于右一樣,如果你認死理兒,就認為肝氣從左邊升,肺氣從右邊降,那中醫(yī)就沒有學到家了,肝升于左是在說明一種道理,循環(huán)的道理,而且是一個右旋的道理,并不是實際的,只是想說明兩條道路,所以大家也不要說吃酸的一定生男孩,吃辣的一定生女孩,酸辣也不一定指味道上說的,而是在反映一種氣機。 就像我記得有一個很簡單的“風生蟲”,風一吹過,很多昆蟲就飄浮起了,就飛起來了,現(xiàn)在人就說古人太不懂動物學了,蒼蠅和蚊子都把卵生在水里,然后從卵中出來的,不是從風中出來的,古人是看了萬象本質(zhì)的運化規(guī)律,有了風才有了萬物,有了萬物,才有了流動,風一吹拂,萬物皆化了,蟲子也就從風中出來了,并非是說到實際這蟲子是怎樣一天天生出來的。 問:孕婦的氣是怎樣的?
我跟大家說一下,它既是一團氣,也是兩團氣,一團氣當中又有兩團氣,兩團氣是母子關系,同時中間又有一個屏障,兩團氣又是相感的,實際主要是母氣感子氣,我們講過,任何氣都是互相感應的,所以母親心正則氣正,氣正則兒氣正,母親心邪則氣邪,氣邪則兒氣邪,母親心狂躁不安,則氣狂躁不安,則兒氣狂躁不安,這個就是胎教的基本道理。我記得《內(nèi)經(jīng)》里有一段講兒子生出來巔頂痛,是由于母親大怒而生了這個孩子,大怒則氣向上涌,帶著兒氣向上涌,生出的兒子氣天然地向上涌?,F(xiàn)在很多的孩子生出來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究其原因無非是男女受孕非其時,并且懷孕的時候,母親行為失常,導致生下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畸形,性格有問題,生理上有缺陷,這些都是先天的原因,而且這些很要命。很多懷孕的媽媽找我想保養(yǎng)一下身體,想吃藥,她往往關心藥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她沒有注意到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舉身動念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只關心藥物會中毒,藥物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孩子與母親之間的屏障會阻擋百分之九十的毒物對孩子的影響,反而是母親的思想感情導致的氣血波動對孩子是致命的,所以說古人的一些胎教法要讓母親“見正色,聞正聲,語正人。”就是看到的眼前的東西都是端莊秀美的,聽到的音樂沒有尖聲尖氣的,都是和和暢暢的,和美的音樂,見的人都是品行端正的人,有此三,那么母親在懷孕期間氣機處在和暢的狀態(tài),對胎兒就會產(chǎn)生終生的影響,生出的孩子品行端正,氣機條順,五臟之機不爭。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心念,盡量地對一些實際的東西不要過分注意。 咱們接著再來講吧,“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首先,“味過于咸,大骨氣勞”什么是大骨,大骨當然指腎氣了,咸為凝澀,比酸收這個酸澀還要厲害,并且有腐蝕作用,咸則氣凝,所有的生機在咸的面前都會受到抑制,強烈的抑制,就像我們腌很多東西一樣,要用鹽鹵拿住才不腐,有人說你拿住了東西,這不是保存生機嗎,這個不對,因為東西長出來之后,它腐敗也是一種生機所化,這個東西不是說能保存它是生機,反而是它能反復地變化,才是生機。種子發(fā)芽長出莊稼,莊稼爛了,腐蝕在地里,這都叫生機,并非是只生叫生機,這個大家要清楚,不斷地生生不已叫生機,東西在地里爛了,很多微生物會大量的繁殖,這不也是生機的表現(xiàn)嗎?反而用鹽一拿,這些微生物都不動了,生機全遏止住了,所以咸有凝澀,有阻斷生機的作用。腎氣是閉藏之氣,但是中間又有生機,就像有一個燈油中間有燈芯一樣,燈油是外面的腎陰,燈芯就是腎陽,這一盞燈坐在人的腰中,使人的整個生機能夠運轉(zhuǎn),味微咸有閉藏的作用,腎氣處在相對閉藏的狀態(tài),不至于過度燃燒,如果是大咸,大咸凝澀,使整個氣機受到阻抑,就會出現(xiàn)大骨氣勞的狀態(tài),什么叫勞?勞傷,可以當大骨氣傷來理解,勞不要當揮霍消耗來理解。燈沒有燈芯了,不能再往外生長氣了,骨髓中的氣就不足了,但是它還要工作,一工作就勞傷了。 所謂“短肌”,我們切的肉,大家知道,被鹽一拿,整個細胞都脫水,單位面積體積縮小,這個就叫做短肌,先是很能夠有生機布展開的,用鹽一拿,它一下縮縮了,這就是咸對脾的影響,短肌,脾氣不濡嘛,脾氣受到了抑制,不能很和暢條達地工作了。 “心氣抑”,咸阻斷抑制的作用很典型地表現(xiàn)出來了,“大骨氣勞”是,“短肌”是,“心氣抑”還是,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這個“抑”字。我們喝海水是會死人的,吃鹽鹵也會死人的,心氣是蓬勃地、運動地、向外開達之氣,咸氣一拿,它不動了,使心氣受到了抑制,我們吃咸的東西會導致我們嗓子眼兒發(fā)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早晨我們吃很多咸的,上班之后你會感到嗓子眼兒發(fā)緊,抑制住了你的氣機的通暢地運行,吃的更多,會產(chǎn)生心臟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不舒服,渾身沒勁。酸是體現(xiàn)收澀,收攝作用,酸咸都是陰體,過酸過咸都會抑制生機的生長,都是抑制性的一種味道。 問:這里為什么不說抑制肝氣呢?肝氣不是最代表生機嗎? 我直接來說吧,它這里面的規(guī)律都是過味之后傷在本宮,然后再克到對宮,一般是這樣,但后邊也有不同,這是一個規(guī)律。我們大家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原文,首先要知道它想說明一個什么問題,用這些詞語都是往這方面去貼的,比如“短肌”很難理解,有的說是不是“個子低的”,不對,它不是想說個子低的問題,它是想說一種抑制的效果,對肌肉的抑制,我們說脾氣是緩的,也就是咸對緩的抑制,骨是藏的生機,咸對藏這種生機的抑制,心是開達、奔放的氣,咸對這種氣的抑制,當然它肯定也抑制肝氣,肺氣也會受到抑制,也就是說它同時會抑制五臟,由于五臟之氣的狀態(tài)和性質(zhì)不同,它抑制之后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那么首先就有八個狀態(tài),大風一刮對八方都起作用,但是因為八個狀態(tài)各有其特點,那么大風一刮起來的時候,對他們的影響各不相同,但性質(zhì)為一。就像胖瘦兩人,瘦的大風一刮就卷起來,胖的大風一刮在地上打滾,但是都被大風刮的向南吹,這個是相同的,這里面五臟之氣,升降開合、緩急開閉,那么這些氣的狀態(tài)是不同的,但是被咸氣的抑制是一樣的。
那么我們接著來講,“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這個大家來理解一下吧,因為前面講了兩個了,一個是酸,一個是咸,那么這個我覺得大家應該能很好的解析了,“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關于色黑這個大家不用解析了,這有可能是錯了,“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边@個色黑應該是放在腎,“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腎氣不衡”,這樣來解釋就可以了,這一塊的解釋重點在喘滿上和這個不衡的理解。什么叫做不衡,不衡肯定是不對了嘛,那么喘滿,心氣喘滿應該怎么來解,那大家想一想,希望大家都來回答,因為現(xiàn)在46個人,再加上管理員是17個,應該是六十多人了吧,六十多人應該有人上來講,因為這樣大家有一個交流吧,因為不可管錯和錯,要回個話,這有一點跟大家說一下,因為咱們是公開的堂,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大家都來回答嘛,又不是出丑的事情,只要有這種觀念,都往這上面想就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是氣道的進步。
大家是這樣來回答的,甘是一種擴展的快樂之氣,味甘,濕性,粘性,甘入脾,甘緩,緩和之性,使之喘滿,水火一對,水在臟為腎,火在臟為心,心氣輸布受阻,他們是一對,腎氣自然就不平衡了,心氣火熱發(fā)散擴展之氣,過于和緩就出問題了,緩散也,心之氣以升為用,緩散后用之急則喘滿,甘味的粘性使得心氣的舒張不能完成,每次心氣的收放的程度短等。因為這上面沒有一個能準確的來回答,沒有說到根本上。
“甘在五味中是中間味,過甘則凝滯,傷到脾,脾氣滯則心氣不開而喘滿,”這個對,緩則氣雍,大家想一想,壅則喘滿,都是一些慢性子,就聚在那就化不開,都擁堵在那了,緩則氣壅,都壅在心肺,這個心為中間嘛,心胸中受到緩氣的壅滯,不是凝滯,大家不要用這個凝滯,凝則氣結嘛,不要用這個凝滯這個詞來表示,要用壅滯來表示。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大家要深究啊,不然的話你就會陷入一個對氣機混亂的理解,緩則氣壅,壅則喘,都聚在那了嘛,這個心氣不就喘滿上了嘛,滿嘛,滿悶嘛,滿急促,心想把這些壅滯的氣化開嘛,所以它就喘,加快了心氣的跳動,它就喘,氣滯壅在那不動它就滿,所以說叫心氣喘滿。
大家要清楚啊,首先方向不能錯,第二個要準確,第三要正確的理解氣機。緩不是緩了心的急,是緩壅在那了使心著急,心就是一個水泵,水都壅堵在那了,心就加速它的運轉(zhuǎn)使擁堵推出去,心氣就喘滿了。看大家有沒有問題,這個心氣喘滿這樣來理解啊。剛才說甘主緩,但緩是如何影響心氣的,你要具體的理解,不能似是而非,這個甘緩,但它不會去興奮心氣,不會主動興奮心氣,它也不會是緩了心的急,它是壅在那使心著急,這個甘者氣小弱,在中焦不入上焦不入下焦,停在中焦不化,很多肥胖病人,那吃的越來越多,都壅在中焦了,使心臟心悸不安了,這就是心氣喘滿的典型例子。還有很多嗜食甘肥厚膩,都壅在中焦不化,這就堵住心臟,使心力衰竭,這樣的很多,都負擔不了這么多的廢物了,現(xiàn)在很多肥胖病嘛,導致一些心功能不全的,都叫做過于甘,心氣喘滿,吃的好了,化解不了,堵在那不通了,腐化變質(zhì)了,身體一衰這些東西都成負擔了。那怎么治呢?“治在梳理脾氣”,甘肥油膩的東西不再吃了,條暢氣機,慢慢的把這些東西都推出去,都化了,慢慢這個擁堵之氣跟交通堵塞一樣的,慢慢先疏導,先不要再來了,然后慢慢再把道路上的汽車,再通過慢慢的疏導,最終這個就不喘了,都推出去了嘛就不喘了,就恢復正常了。 那么還有一個腎氣不衡呢?腎氣不衡大家怎么解釋???行,我直說了吧,今天也不早了,關于腎氣不衡,你過于喘滿,那你也使這個閉藏之氣不再閉藏,那他整個的腎氣就不調(diào),加重了負擔了嘛,心氣喘滿,心氣的功能加重了負擔,這心腎又是一體的,就不斷的調(diào)集腎氣上助,那么腎氣原來固密的狀態(tài)也不能很好固密了,這導致整個腎氣也不調(diào)了,它沒有說腎氣以泄,這是因為它沒有直接的影響到腎氣的開泄,也沒有使腎氣絕,所以才說腎氣不衡,這么一個中性詞,不是很絕的一個詞來形容腎氣不固的一種表現(xiàn),它不是完全不固,同時有不固的成分,因為加重了腎氣的負擔,因為你這個味過于甘,都聚在中焦了,心氣不斷的告急,心腎一體,這個心就會調(diào)腎陰上來幫助,那么就導致腎氣的間接不好。
那么古人用詞是非常謹慎的,你看一個說脾氣是絕,第二個說心氣是抑,到這只是說腎氣不衡,那這個已經(jīng)對腎氣非常留情面了,因為是間接的,由于心氣喘滿導致腎氣不衡,又因為甘氣它本身不會造成大的傷害,它不像酸苦辛辣這些東西直接沖擊你的五臟六腑,甘味小弱嘛,它就漸漸的累,加重你的負擔,就好像肥胖一樣,剛開始胖一點對身體沒有什么影響,越來越胖才會對身體產(chǎn)生影響,所以說從甘的本身的特點和它加重心氣的負擔,間接的影響到了腎氣,這地方只是說了一個腎氣不衡。關于色黑,我懷疑它是味過于咸的跑到這地方來,不是甘這里應該有的,因為吃成一個大胖子,他這個也不會臉色變黑啊,腎氣也不會焦枯,人的臉色更不會黑,當然會累及其他臟吧,比如說肝氣,它這個味甘于中焦嘛,這個生機也不會很好的通過了,肺氣下降也困難,心氣著急的想把這個壅氣散開,那腎氣腎精又往上調(diào)了,所以說一氣動則諸氣動。
看看大家還有沒有什么問題,沒有問題的話,下次咱們把這一部分講完,還有一個味過于苦和味過于辛,那么再結合一些實際的一些用藥的體會跟大家說一下,現(xiàn)在大家基本對這個味道對身體的影響有一個感覺了吧,,那么它會對這個身體產(chǎn)生正向和負向的影響,同時會產(chǎn)生兩方面的影響,那大家就推嘛,其實你開方用藥的時候,無法就是想知道你身體里現(xiàn)在是缺哪種氣去推動它,那你就要用這種氣去推動,你這個時候這個氣團是潤是枯,是緩是急,是躁是靜,缺什么?或者哪塊過了,那么就用相反的或者能對它產(chǎn)生影響的氣施加影響,那這個就是開方的基本的立意吧。
好,那就這樣吧,咱們是每周二定時八點來講《黃帝內(nèi)經(jīng)》,我們只講前五篇,因為前五篇基本的可以把氣道的整個的理論運用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上了,不用把整個《黃帝內(nèi)經(jīng)》都講完,都講完也沒有什么意義,大家理解這個氣道的基本規(guī)律,自己不斷的反復推敲,就可以了。行,那就這樣吧。
第三十六課 20080805_生氣通天論
由心情、大漠冰心整理 那么咱們接著來講五味,這五味的重要性要說清楚一些,因為現(xiàn)在我們醫(yī)藥分家之后,學中醫(yī)不知道中藥,學中藥的不知道中醫(yī),那么直接導致這醫(yī)藥的分家,這個對中醫(yī)的整體的發(fā)展非常不利,所以說希望雙方能夠互補一些,能夠?qū)λ幬锏幕疚兜烙幸粋€認識,這個認識不僅局限在書本上的寒熱溫涼,酸甜苦辣咸,你還要實際的確實地去了解,就像我們知道白菜什么味,土豆什么味,西紅柿什么味一樣,這藥物的味道最好也要知道,因為這個是指導我們開方用藥的一個依據(jù)。關于具體的以后可以給大家講一下,今天我們主要是再次從這個經(jīng)典來強調(diào)下這五味對身體的影響。
關于這個敲膽經(jīng)一會再說一下吧,現(xiàn)在先不說,先把這一段講完,因為《生氣通天論》就沒有多少了嘛,所以上次我們講過,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過酸會怎么樣,過甜會怎么樣,過咸會怎么樣,也就是我們所吃的五谷雜糧、瓜果蔬菜,它的味道直接會反應他整個的氣,整個的食物的氣機,那么這個氣機又對我們整個身體的氣機產(chǎn)生影響,那么從味道當中我們可以稍微的體察一下氣機的情況,同時作用在我們身體上會產(chǎn)生什么反應,比如我們吃辣的吃多了會怎么樣?吃酸的、吃咸的、吃甜的我們都講了,所以我再簡單地重申一下,吃酸的過多,酸者收也,他把整個的氣機收住,不能外發(fā)外放,直接導致身體的整個活力受到阻滯。那么過咸會使整個氣機的凝滯,鹽不能多吃,早晨你要是多吃一點鹽,喉頭發(fā)緊,嗓子發(fā)緊,嗓子附近的整個氣機阻滯了,導致你感覺有點緊張的感覺。那味過甘,吃東西吃甜的太多了,甜味在《黃帝內(nèi)經(jīng)》說“甘者其氣小弱”,不能到上焦,停在中焦不化,淤滯在那,像淤泥淤積在那一樣使人喘滿,所以甜的不能多吃,吃多了不僅肥胖而且加重身體的負擔。
那么好下面我們來講味過于苦和味過于辛,那個也是在很多醫(yī)書上不斷引用的,“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這個簡直成了一個經(jīng)典了嘛,歷來醫(yī)家也有爭議,我們還是用上次互相交流的這個方式,把后兩段味為苦和味為辛的道理是什么,《內(nèi)經(jīng)》的原文為什么這么來寫?咱們要搞清楚?!拔哆^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這個什么意思,大家有想法的都可以打出來,咱們就這樣開始,尤其是胃氣乃厚,這個厚字做何解釋確實存在爭議,大家開動腦筋。
因為是這樣的,咱們講的是氣道中醫(yī),氣道中醫(yī)上接神界,下接形界,所以說他處在一個樞紐的階段,如果我們能很好的了解氣機氣道是有莫大的幫助的。我不止一次的強調(diào)中醫(yī)的最大的特點是認識到了氣機的規(guī)律,并且應用于理論和臨床,所以說我們講了這么長的氣道中醫(yī),不管是講《黃帝內(nèi)經(jīng)》,講養(yǎng)生,還是原先講過的《難經(jīng)》,都是本著從氣機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中醫(yī)的道理和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醫(yī)療臨床上,所以大家要從這方面想,開動腦筋,第一要拋棄五行,這個什么意思呢?因為大家對五行如果不從氣機上了解五行,對五行的了解只是概念性的,不是否定五行,而是不要讓五行局限住,不要講木克土,土克水,互生互克,什么是木什么是土沒搞清楚是很浮皮潦草的,所以說我們直接從一團氣著手來解釋,能夠更直接了當,讓我們更容易感受。
大家都來說一下,這個給大家引導一下。我們說過苦者發(fā)也,苦者破也,人嘴巴嘗到了苦味會什么感受?如果長時間嘗這種苦味又會什么感受?那么這個苦味下肚也會有相應的感受,為什么我一再給大家強調(diào)要如實地去感受藥物和事物呢?道理就在于此,這個五官眼耳鼻舌心意,你的外在的感官會對一個事物有感受,會最直接的互相滲透與感染,這什么意思呢?牽一發(fā)動全身,你味覺的感受其實就是整個氣機的感受,只不過表現(xiàn)在味覺,那么我們通過味覺就可以去推測這個藥物或者這個外在的事物對整個人身的氣機感受,觸覺一樣視覺也是一樣,所以說我們這個氣機是全息的嘛,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嘛,觸一點而波及整個的人身,只不過程度有所不同,所以說我們學這氣道中醫(yī)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這個氣球一個皮球啊,一個皮球是充滿了氣的,不論在任何一點放氣,那么他都會影響這個皮球的整體,而不是只對放氣的那一點產(chǎn)生影響,這么這個就是我們氣道中醫(yī)放眼于整體的這個一個思維方式。
人體的上中下三焦每一焦動則諸焦動,剩下兩焦都會動,這就是我跟大家說過的,怒則傷肝,怒則肝舉目張,人一怒,肝先怒,這個咱們可以這樣說,但其實人要發(fā)怒的時候,人的毛竅五臟,任何一個細胞都處在那種發(fā)怒的狀態(tài)。那上次我們說這個酸,怎么傷到了脾,這個有人這樣來說了,酸傷到了肝,肝受到了抑制來克脾,這是不對的。其實酸氣下去了之后,他直接作用于五臟六腑,這個還沒來得及通過傳導,五臟已經(jīng)直接感受到了,直接就傷到了脾,并非是克了肝,肝再來克脾,有時候古人這么來說,他只是表明五臟或者說整個氣機存在聯(lián)系這樣一個事實,所以說我們學中醫(yī),你學五行學陰陽也好,要活潑的來看,變動的來看,這個看上面的時候要看下面,看左邊的時候要看右邊,所有的你要照顧周全,這樣你才是一個真正的中醫(yī)愛好者或者一個中醫(yī)學者,你不能看一點,看一點就壞了,就像這個很多經(jīng)脈一樣,循經(jīng)取穴,治某病循某經(jīng),其實這個容易陷到機械的經(jīng)脈論這個層次,所有經(jīng)脈互相絡屬,互相溝通,就像一個河網(wǎng)密布的地區(qū)一樣,一處開口這一處水出現(xiàn)問題會波及到整個水系,這一經(jīng)動則諸經(jīng)動,而且現(xiàn)在很多慢性病,他并不是單單的某經(jīng)之病,往往是多經(jīng)并病,有的重有的輕,調(diào)理的時候,也是整體調(diào)理,不能說是一經(jīng)調(diào)理,取某穴調(diào)理,但是從某穴下手倒是可以,所以說我們一定認識到一經(jīng)動則諸經(jīng)動,我們就把他想象成一個氣團,就像一塊石頭砸到水塘里面一樣,他產(chǎn)生的波紋會迅速的影響到整個水塘,而不是某一部分,那不是像拼磚似的,一塊磚碎了不影響其它塊磚,大家就想象是一個水塘就可以,一個石子投下水塘之后產(chǎn)生的波紋會迅速的波及到整個水塘。再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水塘他還有個傳導的過程,你就像暗室開了一盞燈一樣,這個燈光會在零點零幾秒的情況下照遍整個的房間,所以我們學中醫(yī)你可以管它叫整體的中醫(yī),但是他整體觀建立在氣機觀的基礎上,不是建立在形跡觀的基礎上。
好那看一看大家對上面的解答:苦為火之味,苦味發(fā)散,都是散的狀態(tài),胃氣乃厚。這個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都是散的狀態(tài),氣散開了,他氣怎么還厚呢?人都散場子了,人應該少啊,散則氣少,你怎么去理解胃氣乃厚啊。大家想一想啊,《內(nèi)經(jīng)》上的任何話,用詞都是非常講究的,如果說是阻滯的話,胃氣受其影響而不能順降而阻滯,他應該胃氣乃滯,不應該胃氣乃厚。厚他想表示一個什么意思呢?那大家再想一想,這個很有意思。就是拋開理論解釋,古人他不會拋棄阻和滯兩個詞而用厚。漲也不對,胃氣乃厚這個厚字很有意思,那么要是漲,脾氣不足胃氣做漲,胃氣乃漲這樣說更好一些,他這個厚字,大家想一想,這個存在爭議嘛?感覺不靈敏,中滿既漲滿。這樣吧,咱們先解釋這個脾氣不濡,什么叫做濡呢?如當濡潤講。
如果想學好氣道中醫(yī),我建議要大家看一本書,就是《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前幾章一定要看,通過神機和氣道兩個層次來表現(xiàn)內(nèi)景的狀態(tài),對我們建立整體的氣機神道觀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這個想很好的理解脾氣不濡和胃氣乃厚,尤其這個前面的脾氣不濡,那么要對脾氣有一個常識性的了解。
脾氣的特點緩和之氣,就像咱們喝這個白米粥一樣,他的氣是白米粥一樣的特點,稍微有點稠,又不是很稠。這米粒氣比較甘淡,這是脾氣啊,只有這樣的氣,才能潤達五臟,升清,斡旋。你看家里熬那個白米粥,細細熬的白米粥,你感覺一下,這個就是脾氣,所以說脾氣不足的時候,脾氣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要以粥來滋養(yǎng),那勤喝粥吧,胃弱受到傷害的時候你要通過粥來養(yǎng)脾氣、和胃氣,他慢慢就調(diào)過來了,味貴乎淡,也就是說很多去脾濕的藥都是淡藥、甘淡,不會對胃造成過多的傷害,又使脾氣濡潤開達,這個大家要聽好了,所以說脾氣不能滯,脾氣一凝滯了,就會中焦氣機不化,這人就要得病,吃飯不香,四肢無力,大便不暢。
這我說一下脾氣不濡啊,咱們都知道,大苦傷陰,苦敗胃,這苦味是人們所不喜歡,苦有發(fā)破力沒有建設里,就像這個苦能破氣,苦能散熱,苦能散結,所以說治一些淤血的病一定要用苦藥,凡是調(diào)養(yǎng)的藥盡量不要用苦藥,苦藥傷身啊,耗氣傷身動血脈,比如說有一些慢性胃炎的啊,這個盡量不要投以苦藥,苦藥直接對胃有刺激嘛,黃連黃芩龍膽大黃這些都是苦藥。
這里說一下關于龍膽瀉肝湯啊,龍膽瀉肝湯是被今世誤用,而且龍膽瀉肝湯這個藥本身不好,伐正氣的一個方子,龍膽瀉肝湯,知道肝中有淤滯,有濕熱用龍膽瀉肝這個不是王道的治法,是霸道的治法,所以說只可偶用不可常服,所以說會有出現(xiàn)常服龍膽瀉肝的導致腎衰的一些病證,本身就不對,這樣治就不對。凡是常服的藥必須有生養(yǎng)的藥,其中少佐一些開經(jīng)脈的藥。大家可以看一下《傷寒論》里的一些方劑,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大家把《千金方》通讀一遍,即便不能讀《千金翼方》也要把《千金要方》通讀一遍,大家對開方對方子就有一個基本的一個認識。
龍膽瀉肝湯里面苦藥居多,生養(yǎng)的藥不足,伐肝陰傷腎體敗胃氣,所以不建議大家應用龍膽,這種苦味不是生機之味,而是破壞之味,苦者破也,小苦可以通經(jīng)脈,大苦可以破氣血,所以脾氣是生機之氣,如果說脾氣絕這個人就活不了,脾氣是濕潤之氣,是生機暢達之氣,那么受到苦味的沖擊,不斷受到苦味的沖擊,這個脾氣的生機之氣受到抑制、削弱、磨損,就是使脾氣不再柔潤,不再有生機之氣,這個就是脾氣不濡的真實原因。
你看我們五味當中唯獨不喜歡苦味,沒有說誰特別喜歡苦味,除非喜歡吃苦瓜的。辣味有人喜歡,酸味有人喜歡,咸味有人喜歡,甘味人們最喜歡,唯獨苦味人們不喜歡,這個是有深刻道理的。也即苦味不是生機之味,所以說凡是苦藥不可常用。
有一點跟大家說一下,歷來說良藥苦口利于病,這句話看怎么來說了,現(xiàn)在很多人不愛喝中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藥太苦太難喝,現(xiàn)在開的中藥不僅是苦而且是邪,這個病人喝了這種湯藥,能夠常服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因為太難喝了,再加一些非君子之藥,亂麻腥臊的什么都往里放,蜈蚣全蝎,這個腥臊爛臭的都放進去,導致這個藥湯子非常難喝,這個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了中藥非常難喝的這個觀念,在這里我說一下,真正好的中藥熬出來是不難喝的,苦味也是微苦,一般里面都有甘甜的味道。
《本經(jīng)》三百六十味藥當中,這個上品一百二十味,中品一百二十味,下品一百二十味。上品養(yǎng)命,中品療疾,下品去毒?,F(xiàn)在這個中藥學的書,把這個上中下品打亂了,不按這個走了,直接按療效來,這個就導致了這個藥物的正邪不分。哪些是正藥,哪些是邪藥,哪些是可以養(yǎng)生的,哪些是可以敗命的,這個不分了,直接按藥物功效治病的這個目的來分了,這種分類法是有缺陷的??梢赃@樣跟大家說,真正好的湯藥是不難喝的,這個《傷寒論》上的湯藥,有機會大家都可以煎服一下看,基本不難喝,有的還很好喝。所以說我們不管是作為一個中醫(yī)愛好者,還是作為一個中醫(yī)大夫,開方用藥的時候,一定要像對待做菜的態(tài)度一樣,一定要自己實際的了解,你開的湯藥喝了嘴里是什么感受,最好對胃沒有傷害,常喝他會不會損害人整個身體的健康?,F(xiàn)在整個飲食文化出現(xiàn)了很大巨大的變化,基本拋離傳統(tǒng)的做菜的方式,也導致了很多問題,中藥這一塊更是積弊嚴重,有機會再跟大家好好講一下,關于如何開方用藥的問題,今天就先不提這個。
現(xiàn)在說一下胃氣乃厚,因為這個歷來爭議較大,我直接就拋出一種觀念,這個大家想一想,這個苦味不斷的進步,會對胃造成一種什么傷害,如果非??嘀苯訉е挛笟忮a,直接就拉稀了,很多現(xiàn)在病人服用湯藥,湯藥稍微苦一點,馬上跑去拉稀。這有中藥本身的問題,也有自身脾胃不足的問題,這跟大家說一下。
如果說路走長了,腳會怎么的?那跟大家說說一下,如果原先沒怎么走路突然走了十里二十里的路腳會怎么樣?除了疼還會咋么樣呢?對,會起泡,走二十里之后會起泡。那起完泡之后肯定更疼了,那休息兩天再走二十里會咋么樣?然后接下去長達一個月的訓練,每天走二十里,腳會怎么樣?會起繭子,那么腳還會起泡么?那道理何在呢?其實就是一個道理,用進廢退嘛,你天天不斷的在那里走,神氣就歸之于腳,直接給你傳達一個信號,這個人腳上要長厚,不然應付不了每天二十里的行程,神氣歸之嘛,你要不走,那么慢慢的繭子又退回來了,因為沒用了嘛,這個神氣告訴腳,再長繭子沒用,因為這人不走了,所以說這個就揭示了神機的大道,叫用進廢退。這個大家可以仔細體會一下,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生命體她對自然都有一個適應能力。
所以說我們回來講這個,如果經(jīng)常食苦導致胃氣乃厚,是什么原因,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會回答出來,其實這個胃氣乃厚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存在很多爭議,其中一個原因,大家沒有從氣機角度來理解,甚至沒有從神機的角度來理解,所以導致胃氣乃厚這個解釋五花八門。這和腳底板厚了這個大家想一想有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所以說古人把這個厚字用在胃氣乃厚這個厚字上是有他的深刻考慮的。同理就是一個人啊,如果一生或者是半生順風順水,尤其年輕的時候沒有經(jīng)過挫折磨難,那么他整個的精神意志會不會堅厚呢?所以孟子才拋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一段經(jīng)典的文字,所以說我們學中醫(yī),不僅是學個生理病理一個簡單的問題,還是在學一個人生的哲學,其實就是學一個人生觀,世界觀嘛,要知道我們?yōu)槿艘鍪裁?,咋么做,格物至致嘛?/SPAN>
“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這個大家理解一下吧,同理用上面的整個的氣機的觀念、角度來解釋。這個應該好理解,味過于辛,辛者,散也,辛味是散氣的藥?!熬衲搜搿保@個央字當什么來解釋?關于這個“筋脈沮弛”,是當沮講還是當阻講,這個要分辨清楚,剛才看有人打出來是阻止講,這個有待商榷,有人說的這個沮對,應該當?shù)吐?、頹廢、沒有彈性,這樣理解是對的。它的本意應該是跟水有關系,因為這個直接涉及到氣機的方向和性質(zhì),要當阻止的阻那這個方向完全反了。弛是松弛,沮喪和松弛是整個氣機渙散的表現(xiàn)。大家一定要深究每一個字,它是如何描述氣機的,所以說我們學氣道對于文字的考證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想當一名很好的古文學家,那么氣機的基本觀念要有,這樣非常有利于你對古文的研究,如果不知道,很多會陷入古文的怪圈當中,關于這個“央”當渙散講更好一些,也可以當有災難講,都可以,但肯定不是褒義。
大家基本上把這個意思說出來了,沮喪松弛,氣機渙散。那么就是由于辛,辛者,散也,多食辛味的東西,會不斷的耗散你的真氣,最典型的就是喝酒,酒者,辛辣之物,蕩滌五臟,耗散百脈,長期喝酒,導致這個筋脈沮弛,精神乃央,精氣神都跑了,都渙散掉了。
你看,我們把五味對身體的影響從氣道的基礎上做了解釋,味過于苦導致濡潤生津的脾氣不能很好的工作了,胃氣由于受到苦味不斷銷蝕,它自己呢慢慢的自救來增厚,大苦不行,這個指的是小苦。過食辛辣的東西,天天飲酒作樂,導致你原先收聚的筋脈都沮弛渙散了,你在下面的精氣和上面的神氣,由于這種辛氣的渙散,導致它不斷的離解、渙散,沒有了精氣神,都散掉了,所以大飲者,基本沒有長壽的,經(jīng)常的滌蕩五臟六腑顛倒心神的,你想想還哪有什么氣血調(diào)和、精神安泰的狀態(tài)呢。
所以說我們知道了五味對身體的影響,首先就知道在飲食上、在開方上要注意什么。其次,五味可以推及五種狀態(tài),任何事物都是由這五種狀態(tài)組成的,比如過食辛,我們可以理解是過于放蕩,過于貪圖享樂,過于辛就是使它的精氣神馬上散掉。過于苦呢,就是過于過艱苦的生活,導致身體不能發(fā)胖,脾氣沒了嗎!腸胃不好,胃氣雖厚,但是得不到充養(yǎng)、滋潤,瘦的皮包骨頭,受的苦太多了。如果過于酸,這個人整天有妒忌心啊,氣整個的收聚,緊張啊,導致肝經(jīng)脾經(jīng)都不好,肝硬化啊,返流性胃炎啊,這樣的病都會得。過于甘,生活條件特別好,太好了,撐著了,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天天的吃喝玩樂,雖然不是放蕩不羈吧,但是起碼養(yǎng)尊處優(yōu),任何有點風吹草動他都受不了,沉溺在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過食咸,你可以理解成,咸主遏制生機,你可以說他受的突然的災難很多,不斷的打擊他的生機,生機受到了明顯的抑制,經(jīng)常遭些橫禍,你可以比喻他多食咸。那么這個就是五味,這五種狀態(tài)表現(xiàn)在五種命運上。那么同理,又可以推及其他各個方面,都可以用這五種狀態(tài)來表示。這個就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理論的基礎核心,也是明確指導我們開方用藥的基礎。
問:為何用辛苦兩味表示生活艱難呢?
剛才我們說了苦令人艱難,那么辛為什么也使人艱難呢?剛才雖然我們說了這個辛表示人很揮霍,但是同時辛還有一種表示,和苦放在一起的時候,這個辛還代表什么大家可以想一下。古人對事物的命名都是很講究的,比如這個“東西”,咱不說“南北”,說成“東西”;人受苦叫“辛苦”,不叫“酸甜”,有人說的很好:付出的太多,辛者,散也??啵浩穱L的太苦,所以叫做辛苦,這個人說的對,辛表示發(fā)散就是消耗的能量比較多嗎!
再問大家一下:為什么管東西叫“東西”,不叫“南北”?還有一個,為什么把人的性情叫“脾氣”,不叫“肝氣”?
這個大家說的都很好:“太陽東升西降,東西為有形之物,南北是水火,不能提拿,東西是實體,金木?!贝蠹艺f的都對,大家記住一點:東西是陰陽各半的時候,南北是陰陽各極的時候,我們產(chǎn)生東西必須陰陽協(xié)和,東西為和嗎!差不多才產(chǎn)生東西,不能差的太多。水火是陰陽的征兆,它是兩邊的大極,所以不能成型,不是陰陽和合。
還有一個,動物的交配季節(jié)一般在春和秋,就是陰陽各半的時候才是生命延續(xù)的時候,也就是說四大文明古國啊,基本都是在南北回歸線一帶,不會在太北也不會太南,所以古人把任何事物,就是陰陽和合的叫做“東”和“西”。
咱們接下去往下講,關于脾氣這個我直接就說了吧,因為原先就說過人的性情,因為脾氣居中,代表了整個四氣的融合,而氣機的狀態(tài)又是你性情的表現(xiàn),所以用脾氣來代表了你氣機的狀態(tài),叫性情。
關于什么時候講“五運六氣”啊,講這個運氣,這個可以講,但是我們說過,五運六氣不能拿過來作為事件預測的手段,古人講五運六氣只是告訴你一個大概的方法,因為這么多年過去了,天時地理都發(fā)生了變化,你還是生搬硬套五運六氣,不能見到氣機的所在,你不會望氣,你拿那些東西去算去,這個終究是隔靴搔癢,不能落在實處,即便算出來對你整個的心法也是無所得的。所以讓大家學五運六氣是讓大家明理,而不是運用,運用有另一套辦法,而不是通過《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五運六氣來運用的,而且《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五運六氣七篇大論和《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本身的原文,這個行文風格、寫作手法有明顯區(qū)別,所以說我認為不是一個時代的,可能是后人加進去的。有機會可以專門講“五運六氣”,它直接是五行學,《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沒有明顯的大段的運用五行學,而是運用氣機學來講解生理病理,而五運六氣把這個五行、氣運放在很形式的角度來講,不利于我們對氣機的理解。你能夠讀懂《周易》,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五運六氣是一個淺層次的模型。
好的,我們接著往下來講,“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長有天命”。這個應該不用再多講,它無非是告訴我們,讓我們知道五味的重要性?!笆枪手敽臀逦丁?,要謹慎鄭重的正視五味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才可能做到骨正:骨氣正立于中,經(jīng)脈調(diào)柔于外,氣血按常經(jīng)流動,腠理密實,不被邪風吹拂,那么你的骨氣能夠精明能干,謹?shù)廊绶ǎ囊馑季筒槐囟嘀v了,如果能如理遵行,那么長有天命。
下面接著上課,再跟大家啰嗦兩句,真正想學中醫(yī)的,中醫(yī)是內(nèi)明之學,什么是內(nèi)明之學,就是自己心中了了,去感受外在的學問,不是外明之學,西醫(yī)和很多技巧上的東西是外明之學,通過計算,通過思維,通過工具的使用,可以達到目的的這種學問叫外明之學。傳統(tǒng)上的中國文化講究內(nèi)明,就是內(nèi)心明了,以應外物。所以說我們氣道中醫(yī)也是內(nèi)明之學,它直接通過你人身和氣機的感悟相通相容,最終達到內(nèi)心明了,外以應物的目的,也就是說氣道中醫(yī)如果學好了,萬事萬物無不是一團氣,與心內(nèi)之氣相溝通,那么就能達到以己度人,不假外求的這種形式,達到對生理病理的直接明悟。前面說了不贊同大家執(zhí)著于五運六氣的原因也在于此,五運六氣終究是推算之法,不算正道。
問: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以咸瀉之。
這個食苦以堅之,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了,和前面的胃氣乃厚同解,不斷的吃苦、受騙會使人保持警覺,是食苦以堅之的本意。用苦補之,這可能有問題,從氣道的角度來理解,苦藥不可能補腎,咸瀉之,這個好理解,咸通腎,咸者氣凝瀉,可以凝瀉掉很堅硬的東西。比如長了個瘤,或者淤血凝聚在里面,要加些咸點的藥,比如說鱉甲啊,龜板啊,像這樣的藥都要加一些,牡蠣了,咸以軟堅嗎!它本身氣是堅澀的,它就能磨掉、軟掉很堅澀的阻礙。你自己堅強,才能磨掉堅強,你自己很柔弱,推都推不動,這是用藥的基本思路??嘌a之,這個可能有問題,我氣道中醫(yī)解釋不了,咸泄之和苦堅之可以解釋。
問:為什么不吃咸的會讓人無力?
這個應該好理解,不只人愿意吃咸的,很多動物也是愿意找一些鹽鹵來吃,大猩猩啊,鹿啊,都會去找鹽巴來吃,咸者氣凝嗎,它能使人的氣更加凝聚在一起不至于擴散。猩猩、猴子、狒狒什么的它會吃鹽的,還有些鹽分是從植物中攝取的。
昨天治了一個老人,85歲,特別愛吃咸,得了什么病呢,腎衰竭,尿毒癥,他很明顯的癥狀是尿乳白色的尿液,這是典型的腎氣敗了,腎氣敗了之后他閉藏的能力受到了抑制,衰退了嗎,所以說特別奢咸,想通過鹽來補充這種凝澀的氣機。奢咸有兩種原因,一個是習慣性,另一種就是有問題了,收藏的功能衰敗了。還有人奢酸,這都是同樣的道理來解釋,關于奢辣,就是你整個的氣機阻滯,不通,需要通過辛辣的東西去刺激,使你的經(jīng)脈通暢?,F(xiàn)在天南地北人們都喜歡吃麻辣,這就是人們工作、生活壓力過大,又不注意運動,情緒不好,各方面都不順,使你的氣機瘀滯,需要通過辛辣的來調(diào)節(jié)、疏散,所以說都喜歡吃辛辣的,這是你本身的不足,再用一種補償?shù)臇|西來補足。
問:寒濕體質(zhì)居然一年四季奢好辛辣,不食反而渾身乏力,怎么理解?
剛才咱們講了嗎,不足要補之,不能算過,很瘦的人天天吃糖、喝蜜,那你能說他過嗎?等他補成一個大胖子,渾身發(fā)福了,這個時侯再吃甜的就過了,不足補之,你不能說補的這個過了。
問:黃柏,知母和安桂是滋腎丸,怎么理解兩陰加一陽?
這個和大家說一下,在這里不是想批駁誰,而是想說明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很簡單,我要給大家提個醒,咱們從滋腎丸說起吧,黃柏、知母加安桂,是肉桂吧?怎么是安桂呢?安桂是肉桂的一種嗎?滋腎丸,鄭欽安是這樣說的,“乃補水之方,納氣歸腎之方,夫知母、黃柏二味,氣味苦寒,苦能堅腎,寒能養(yǎng)陰”,這個有問題啊,跟大家說,大家不能似是而非的聽這一段,“其至妙者,在于安桂一味,桂本辛溫,配黃柏、知母二物,合成坎卦”,這是第二個需要解釋的問題?!耙魂柡诙幹校√煲簧x,取陽為陰根之義,水中有陽,而水自歸其宅,故曰滋腎?!?nbsp;這里提出兩個問題,大家一起來考慮,這個很有意思,如果不能細致的來討論很容易陷入誤區(qū),其實鄭欽安的意思就是兩陰加一陽嗎形成坎卦,坎能補水,正好跟腎相對,所以說叫做滋腎丸。
但是問題在這啊,大家看一下,苦能堅腎,寒能養(yǎng)陰,大家看看有什么問題,這是第一要看的;第二:“桂本辛溫,配黃柏、知母二物,合成坎卦”,能不能合成坎卦?希望一些有中醫(yī)常識的,陰陽五行常識的,或者《周易》常識的人,可以站出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直接涉及到原則的問題,不能違背啊,把這個滋腎丸講清楚了,封髓丹也就迎刃而解了,大家說一下,怎么說都可以。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看這本《醫(yī)理真?zhèn)鳌?,沒有系統(tǒng)學過《周易》,或者說沒有傳承的,這一塊基本都會被蒙騙過去,可以這樣跟大家說,鄭欽安在這里犯了嚴重的錯誤,他是從劉元那傳下來的,劉元寫過一本書, 關于《周易》的,這本書寫的很不錯,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但劉元是不是得道之人不好說,但鄭欽安寫的《醫(yī)理真?zhèn)鳌酚袉栴}。
兩陰一陽,它們的關系如何?能不能成為坎卦?我給大家說一下,關于黃柏、知母,尤其黃柏這味藥,苦寒敗腎,前面說了凡是苦藥都不是生機之藥,胃都受不了,何況五臟呢,所以說苦藥破氣耗氣,不能滋腎,也不能補腎,而且黃柏的寒是死陰之寒,它本傷腎,什么寒能生腎呢,微寒能生腎,大熱也不能補腎陽,大陰也不能補腎陰,這是原則性的問題,不能改變。沒見過發(fā)洪水使莊家旺盛,沒見過火災讓人生活的更好,大苦大寒大熱都不是生機之藥,這個大家要清楚,人們生活的生物圈,往上幾百里,往下幾百里沒有生命,只有這一層有生命,這一層的性一定是溫和涼的,不可能是熱、寒的,這個是關鍵中的關鍵,對我們開方用藥有決定的指導意義,所以鄭欽安上來說苦能堅腎,寒能養(yǎng)陰,就從這兩句話,他不明陰陽之理。大家看看平時吃的五谷雜糧,哪個不是性溫,性涼的,哪有性寒、性大熱的,花椒能拿來天天吃嗎,不能,這是其一。其二,再告訴大家一個竅,有機會大家可以悟,沒機會大家慢慢來,“桂本辛溫,配黃柏、知母二物,合成坎卦”,直接告訴大家,合不成坎卦,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人是碳水化合物組成的,比如說人是由五臟六腑組成的,那么你就拼湊一個五臟六腑,能不能有生命,為什么形成不了生命?因為沒有神氣,沒有天地之合氣,這兩個必須都要有,無陰陽之氣,兩陰一陽沒有媒婆形不成坎卦,學過丹道的肯定知道三要素:金公、木母、媒婆,媒婆就是和氣。
黃柏是苦寒的,要用甘溫的,補中益氣在上邊,下不去,熟地是甘溫的,滋腎,沒有說苦寒藥能滋腎,大家一定要記住,凡是補藥都是溫藥,或者是微溫藥,微涼藥,沒有大熱大寒藥,滋腎丸也能治病,但是不能起這個名字,解釋不對,封髓單同一個道理??嗪幉荒茏棠I,大熱的藥也不能壯陽,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微溫之火是少火,中正平和的方子能夠調(diào)與四方的只有溫藥,壯火有他的用處,但絕不是壯陽,基本的陰陽道理大家要懂,補東西要用“東西”,不能用“南北”,用春天之氣和秋天之氣來調(diào)御四方之氣,不要用夏天和冬天之氣,制方如此,治病也如此。大熱大寒只能偶爾用之,治療急癥,只有溫氣涼氣可以常服,治療慢性病。
第三十七課 20080812_金匱真言論
由觀月、美目、善從之、道法自然整理
上次《生氣通天論》講完了,這次我們接著講《金匱真言》,請把金匱真言前邊兩段打出來?!包S帝曰:天有八風,經(jīng)有五風,何謂?岐伯對曰:八風發(fā)邪,以為經(jīng)風,觸五藏,邪氣發(fā)病。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首先咱們說一下什么叫做金匱真言,大家學過中醫(yī)的,都知道《金匱要略》這本書,張仲景寫的,和這個金匱是一個詞,即“寶貴的盒子,里面藏著真言”。古人往往喜歡把一些重要的言語,通過刻在石頭上或?qū)懺谥窈?、紙帛上,藏在名山大川,或藏在盒子里面然后埋在地下,想把自己感悟到的真知灼見流傳下去,并且能夠讓有心人或者有緣人得到,那么這里說的金匱真言就是這個意思,想把寶貴的東西能夠流傳下來。
那么金匱真言里面談了些什么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主要是幾方面,第一說了一下八風,然后說了一下五風,四時,相勝,容易得哪些病,在自己的時節(jié),春、夏、秋、冬容易得什么病,反復來論,前幾段都是這樣來論的。然后又說了一下什么是陰,什么是陽,這個陰陽是動態(tài)的,怎么來看,陰陽不是靜止的。你立了一個點是陽,和它相對的就是陰。立的點是陰,和它相對的就是陽。講了一下人身的陰陽,還有天氣的陰陽,總的來講就是陰陽是相對的,是代詞,不是說陰陽是一個實際的存在。那么最后講了五臟應四時,和我們講的《陰陽印象大論》是相重的,可能稍微有點區(qū)別。那么金匱真言中的五臟應四時,我不想多講了,只是把在《陰陽印象大論》中沒有涉及的簡單地說一下,告訴大家理解的方式,大家通過這種方式以后可以運用在《內(nèi)經(jīng)》的解讀上,包括《傷寒》的解讀,并且也應用到臨床。
關于這個陰陽,我們說一下,這個第一段,關于四時、四季,或者說五季,加長夏,應病,我告訴大家一個竅門,以后大家就這樣思考問題就行了,其實得病,千變?nèi)f化,不能拘泥。
我們先說一下八風,大家可以在百度搜一下,八風是什么,實際是有明確記述。我記得小學課本還是初中課本學過,不周風、條風、明風等等西北是不周風。太極圖一轉(zhuǎn),春夏秋冬,立在太極圖的四周,咱們講氣道中醫(yī),這個氣一展布出來,各個方向的狀態(tài)都不一樣。如春天生,夏天長,秋天收,冬天藏,寒熱溫涼,開合升降,都不一樣,所以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風,當然主要就是春夏秋冬長夏,這五個風,這個沒有必要死磕,大家理解它代表八種氣象就可以了。如果是想看《史記》的歷書,也涉及到了八風,大家有機會可以看一下,說得很好。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比如北京,現(xiàn)代北京城的各個門,為什么這么叫,比如朝陽門,朝向陽光,代表旺盛地生長,在東邊。在西邊,有阜成門,阜是成的意思,阜是高起來,凸出來;成,就代表萬物到秋天,果實收成了,萬事已定,大事已定,各安其位,叫阜成。崇文門,在東南,以黎明治天下,東南,巽風。宣武區(qū),西邊,陰氣用事,煞氣當家,那么宣,宣散,文治武功,所以西邊宣武門。北邊,有安定門,萬物安定,坎水,天下歸藏。正中間是端午門,端者正,午者日中天。這些古人,不管是在建筑上,還是在穴位的命名,很多地名都是通過陰陽、五行、八卦,從這些方面演化出來的內(nèi)涵。所以大家要學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陰陽五行、四氣整個的特點和運化規(guī)律。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边@個沒有必要再做過多的解釋,就是五行生克,春天為木,長夏為土,木克土;其它的依此類推。 “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SPAN>
問大家一個問題,關于俞大家如何理解?這塊可能有些枯燥,但是如果知道規(guī)律還是很有意思的。有人說當反應講,當不當俞穴講?還有人說當疏通流行,還有人說同“輸”,看來大家有不同意見。我們再接著往下看,病在肝,為什么俞在頸項呢?再往下看一下,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若按部位言,心和胸脅,是很接近的,秋是病在肺,俞在肩背;這個也靠譜,到了冬天,病在腎,俞在腰股;這也差不多。病在脾,俞在脊,這個也能說得通。唯獨肝,俞在頸項,那么大家怎么來理解?如果按部位來,東方生春,病在肝,俞應該在兩脅啊,為什么跑頸項那兒去了?這是大家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這個對于大家理解這個俞非常關鍵。還有脾,它的俞在脊,而不在腹。哪些在前邊,哪些在后邊,你看肺在背,脾在脊,腎還跑到了腰和大腿,心在胸和兩脅,居然肝在頸項。如果肝從部位來講,有些問題。
下面再接著看?!肮蚀簹庹撸≡陬^;夏氣者,病在藏;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支。”與上邊又有些區(qū)別了。接下去又說了:“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摈褪橇鞅茄?,衄血。 這三段可以互相參考,它們說的重點不同,但里面有一句。
這樣吧,我解釋一下,要認識這個問題,要搞清楚另一個問題,無非是春夏秋冬,生長化收藏,這幾個氣的運轉(zhuǎn)狀態(tài)。大家說春氣是什么狀態(tài)?春氣應肝。人身一團氣,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結合這個春天,俞在頸項,病在頭,善病鼽衄,那么春天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春天之氣萌發(fā),其實要體會一下這幾段話的意思:陽氣上升。再跟大家說一下,當你說上升狀態(tài)時,不要單說陽氣,很容易把這個陽氣和身中的陽氣混為一談,直接說氣上升就可以了,或者說是氣機上升。陰陽相隨,陽氣升則陰氣隨,那么陰陽一起往上走。不要說陽氣升,所謂的陽氣升,陰氣降,那個是相對于升降來說的,把升的氣叫做陽,把降的氣叫陰,實際是整個氣向上升,整個氣向下降,沒有說絕對的陽氣就是升,陰氣就是降。如果單純地分陰陽,容易割裂,在大家沒有很好地理解氣機運化規(guī)律時,希望大家盡量少談陰和陽,等你明白了,你就知道你所說的陽氣上升是哪股氣上升,這個很重要。直接說,氣上升了,它怎么上升的?
這里面有一個機關,相當于一個竅吧,今天我把這個竅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不管現(xiàn)在是否能夠理解,我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模型,對大家以后學習、悟道,或者對整個的中醫(yī)及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這個上升的陽氣,也就是氣機,是象噴泉一樣噴出來的,它是從里面向上拱出來的,一會兒咱們講到其它的氣的時候,就知道噴泉上升的意義有多么重大了。它是從里面向上拱出來的,一會兒咱們講到其他的氣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噴泉上升的意義有多么重大了。也就是整個的氣機不是均勻的升和降,是從里向外往外翻出來的,你看那個噴泉了嗎?噴上去噴到最高點,然后散開,那散開的和這個噴泉噴出來的水是不一樣的,那么這個對大家了解陰陽消長,生滅轉(zhuǎn)化至關重要,如果這個不了解的話,很多陰陽方面的問題你沒法前進的,所以今天要把這個竅告訴大家,不管大家了解不了解,希望大家能夠牢記,對以后大家學這個陰陽是有巨大幫助的,也就是說這個氣機來和去的形式是不一樣的,不會是那個拉車,拉過來又拉過去,沒有那回事,那么通過這個模型和這么一個規(guī)律,大家就能很好的解釋,為什么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大家說說為么呢?俞在頸項,病在頭,善病鼽衄,看看有沒有能解釋的,所以剛才啊那個模型,是像噴泉一樣的模型,在大家以后學陰陽的過程當中,有很多你要解不開的時候,就想想那模型,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我記得有人說這個中國的陰陽啊是不斷的反復,一個無限循環(huán)論,其實比這個無限循環(huán)論他所說的要復雜的多,但更自然的多,這就是中國古代陰陽五行的奧妙所在,他把這個自然的規(guī)律看透了,看明白了,在這個基礎上,輔以陰陽五行這個模型。但是有一點,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模型,你單純學陰陽五行,那么你不可能推出后面那個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的。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學陰陽五行最后學死了,學來學去他學的是死板的陰陽五行,而不知道這個陰陽五行是如何體現(xiàn)后面整個的氣機規(guī)律的。所以說這是我一再強調(diào)的,大家要多學一些氣機的道理,現(xiàn)在的陰陽五行不是古人所說的那種陰陽五行了,你看看《黃帝內(nèi)經(jīng)》、《傷寒論》《周易》這些書上他是怎么來表述陰陽五行的,后來越來越走樣了。很多人不知道后邊的這個氣機了,他拼命拿這個陰陽五行來推陰陽五行,推來推去把后邊那個真正的東西給忘了,所以說對后來的陰陽五行學的越來越困難了,后來學僵死了嘛。所以我們這個氣道中醫(yī)重新來談氣道,我們不是反對陰陽五行,我們是希望通過氣道來揭示,告訴大家陰陽五行表示什么。
我把這個跟大家說了吧,剛才說的這個噴泉,其實想告訴大家什么道理呢,是想告訴大家這個升降,升時是氣聚上去的,降時是氣散下來的,噴泉是一條水柱打上去的,下來的時候是散拍下來的,這個就是噴泉模型給我們帶來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一個氣機變化。那么同理,我們氣往上升的時候也是聚著升上去的,從里面升,不是從外面升。人身嘛,你把它比作一種氣團,里面是周行變化,氣在里面升,直著上去的,走內(nèi)脈上去的,你可以說走肝經(jīng)上去的,肝經(jīng)是升的。下來的時候,就是散著下來的。
那么這個病俞在頸項就好理解了,你看聚的時候氣在里,影響不到肝脅,肝脅不是它的俞,它直接在里面走,當走到頸項的時候,因為脖頸很窄,他會把這個病理表現(xiàn)出來,把這個特點表現(xiàn)出來,然后一直頂?shù)侥X后門上,所以病在頭,會突然頭暈頭痛,很多都是這條肝經(jīng)頂上去的。病在鼽衄也一樣,它一頂,氣往上一沖,頂在鼻腔,把這個血頂開了,人就流鼻血。很多流鼻血,它是肝經(jīng)過剩,沖開了就流鼻血了,這個氣很猛很聚。
這個大家知道嗎?你們仔細想一想,所有的學問,尤其是《內(nèi)經(jīng)》上的那些,都是連貫的,沒有說割裂的,割裂了這個東西你就學不了。我不知道大家有幾個讀過傷寒,關于厥陰肝經(jīng)的,這書有一句話,氣從少腹上沖心,可以找一下給大家打一下這個原文,氣上撞心哪,具體前后看它是怎么說的。什么叫撞心哪?為什么用撞字?這個學了《內(nèi)經(jīng)》再對照一下傷寒,你就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了,因為大家都講了一個氣機嘛,都理解到那個層次,那么言語上的描述都向那方面靠。只有很聚的氣,它往心上頂,才會用撞心來形容。撞嘛,很強的力,沖嘛,所以叫撞心,“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边@個《傷寒論》所有的原文,沒有一個用撞字的,唯獨厥陰病用撞。氣上沖心,大不了就是一個沖,那么只有厥陰用撞,沖的氣弱,撞的氣強。大家可以仔細體會一下,你看咱們可以說是噴泉射出的水,可以撞擊東西,你不能說扇一下扇子的那個風可以撞擊東西。給大家提個醒,學好氣道學好氣機,對我們理解《內(nèi)經(jīng)》《傷寒》《本草》這些經(jīng)典是有巨大的幫助。你光讀陰陽,光理解五行,你基本不可能理解這樣的用詞用的這么準確的味道在哪里。
好,那我們接下來講,那下面就都好解釋了,大家只要知道這個噴泉模型,下面就都好解釋了?!澳巷L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在胸脅在臟,善病胸脅,所以胸脅胸廓藏五臟嘛,心又為五臟之大主,意義重大。放在這個地方,當然是說如果這個心有病的話,直接影響到整個臟腑器官,所以說這個胸脅,病在臟來理解,這個沒什么可說的。關于“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你看幾個都是在肩背,秋是風瘧,那么肩背和風瘧都是外在的,這個我們用模型就很好理解。降的時候,氣散在外,那么氣道用降氣,肺也是降氣,是外表,那么這個肩背相對心來說,這個肩背更在外,所以用這個肩背和風瘧來表示外在的承受和外在病變的變化。
那么下面這個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你看病在腎,是腰股,然后病在四肢,冬病痹厥,這個大家要拿原文看,你要看不琢磨,這說過就過了,不理解用詞的神奇變化,等于聽熱鬧。咱這個也不是說熱鬧的事情,這說的什么意思呢?正氣在里,腎在下,所以管他叫腰股,都是氣之所至的地方。那病在四肢,這個我們都知道,大家有沒有人說一說為什么病在四肢啊?冬善痹厥,厥在四肢,病在腰股,這三個聯(lián)系在一起,怎么說明氣機呀?
給大家說一下,我們看一下噴泉理論,水噴上去,聚在上邊又散下來,散下來之后,水又藏了起來。藏在里邊,再噴上來,它是這么一個過程。因為氣藏起來,而四肢在身體盡頭,氣運轉(zhuǎn)不到,所以容易得病。冬天氣藏在里,外面四肢要容易受傷,容易痹厥,因為氣不能達表了嘛,但是它這時候肯定要照顧到外面嘛。如果里面?zhèn)?,這個氣機本來藏在里面,這回更出不來了,所以更容易導致四肢出現(xiàn)疾病。那么這個我們就想到了,很多腎虛的病人,比如說有四肢浮腫啊,四肢沉重,四肢寒痛,很多這樣的病啊,都是由于里氣虛導致的,而并不是由于外邊有實,譬如風寒之氣相搏導致的風濕病、浮腫病,那么這種病你單純的去風濕、通經(jīng)脈,往往越來越厲害,這個病治不好,就是里氣虛外邊就會出現(xiàn)病變嘛,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這個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痹厥。有些下肢麻木的萎痹的病人多半是腎有問題了,如果說他長期的話。
那么怎么來辨別這個虛實呢?其實很簡單,他得病突然得的,年紀很壯,身體還可以,硬朗,得這個病又很疼,這個是實病。反之,時間很長,身體很弱,突然萎痹麻木,四肢不用,尤其是不用和麻木,綿綿不絕,痛而不甚。天天痛,但是不會說是齜牙咧嘴,痛得在地上打滾,來勢又不重,這樣的病一般都是肝脾腎三藏空虛。里氣不行了嘛,氣來了不能達表,不能至表,那導致表氣不利,四肢不攝。這應該好理解的吧。
現(xiàn)在上四十,有的上了三十五就會得四肢不用的一些疾病,腿像灌鉛似的,特別疼,特別難受,睡一宿覺起來,就是早上出現(xiàn)晨僵,或者出現(xiàn)整個的四肢非常的酸沉,不解乏,拖著一條沉重的雙腿去上班,那樣的都是里氣虛了,各個關節(jié)痛,非常的難受,有時候手指麻木,一般小指,食指麻木厲害,不斷的發(fā)展變化,腳跟疼,足心空不能屢地,或者摸一摸這個腳跟是發(fā)軟發(fā)空的,沒有一種肉實飽滿的感覺,那么像這個都是肝腎有問題,你要理解每一句話啊,都發(fā)揮到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讀經(jīng)不能死讀經(jīng),要知道聯(lián)系實際,腎病在四肢,人都說腎司二陰,但是病在四肢就不好理解了,其實像剛才那樣的道理一推就推出來了,里邊虛了外邊就不治了,那么你這種你治四肢永遠也治不好,反而越治越厲害,你就用通經(jīng)絡活氣血的藥,去治這個四肢的萎痹、風濕啊這種病,徒耗傷氣血耗傷自己,當時還能夠緩解一下,回頭馬上就不行了。
你看現(xiàn)在市場上,很多治老年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很多腰骨疼痛類的,這些附子烏頭,有好多這樣的猛藥,或者貼那種膏藥、拔罐,都是治標不治本,都錯了,方向都治錯了,你不用補益氣血的藥,邊補肝腎,這個風濕你去治這個療效不好,這個腿都麻了你還在那通經(jīng)呢,大家可想你整個緣木求魚,方向搞反了,手麻腿麻那是你的里邊氣癟進去了,不足了,氣血頂不到手和腳上,不是說手腳那里有病邪在那放著你氣血拱拱不動。你看現(xiàn)在有的人,手搭在那,稍微有點重物,手就麻了,這個明顯的是里虛啊,所以你不去養(yǎng)正補虛,你去通,舍本逐末。
大家學中醫(yī)啊一定要求氣機,求整體不要求部分求個體,求死板,搞那些教條的東西沒有用的,還有好多得半身不遂的也一樣的,大廈將傾獨木難撐,這個半身不遂躺那了,你用大劑量的通經(jīng)的藥去搞啊,這個九死一生。有些大夫看病心急,開的劑量就是大,這是一種大夫,這是孟浪大夫,尤其現(xiàn)在城市病,這種大夫越來越不吃香,這個實病少虛病多,你大劑量猛攻都會產(chǎn)生明顯的副作用。還有一種大夫開方劑量很小,藥很平庸,該補陰的時候補陽,補陽的時候補陰,補下的時候補上,補上的時候補下,或者干脆他就是補一個中,和事老嘛,我就是一個方子加減對癥所有的病,這也不對。你不知道氣機所在,你這個用藥啊漫無目的,這也沒有意思,你這方子誰吃都不會有問題,那就是吃飯,誰來都給二兩米,你想想這能治病嗎?這個我就治過啊,明明下面肝腎虛的,你上這個玉屏風散或者小建中湯,你這個病在下家不在中家,你搞錯了,那這樣也不治病。
或者跟大家說一下,就像那個你得看到獵物在哪,你才發(fā)射,,你要看不到,給你多少箭把一屋子的人給射死。要么你不發(fā)現(xiàn),治不好病,那么你瞎發(fā)現(xiàn)治死病。那現(xiàn)在很多老大夫開方開的越來越小,藥味越來越多,量越來越小,有多少原因他都怕了,他知道中國的這個草藥有毒副作用,草藥跟食物相比有很多的偏性,比如你川穹用多了枳實用多了都不行,這個陽虛的人生熟地用多了也不行,所以說他原先量敢放20克30克,后來開了一次大方之后,這個出現(xiàn)副作用,他不反省用藥,他把這個藥量減下來,減到十克不行再減到五克,不行再減到兩克,那這一克兩克的基本上沒有作用,所以說大家一定要發(fā)現(xiàn)病機,找準了,藥要適量,不能多不能少,藥對證。
好那接下去咱們來說一下,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這個長夏善病洞泄寒中,這個應該不用多做解釋了吧,關于脊明確的意思就是中,脾屬中嘛,人整個從后邊來看脊柱正好是一個中軸線,他主要在強調(diào)這個脾屬中央,運帷為四方,那長夏善病洞泄寒中,寒中嘛都是中央出了問題,咱們解剖的脾很小,當然其實這個脾是四氣所合,好那咱們現(xiàn)在九點了,休息五分鐘吧,大家思考一下,理解一下。
你看馬上就說了,人的精氣的重要性,這個精啊,夫精者,身之本,并不是腎精,五臟之中皆有精,也就是說人的精微之氣在里,人有精則整個身體旺盛,無精則整個身體衰落,以至于最后的亡嘛。精,氣之精微者,這個精不是指單純的精,那么用腎精可以代表,身之本嘛,根本?,F(xiàn)在很多人不知道藏精,養(yǎng)神,你看這人無精打采嘛,沒有精神說的既沒有精也沒有神,萎靡不振,造成這個人萎靡不振兩個原因,一個是精耗過度終于導致他萎靡不振,尤其現(xiàn)在城里的人生活方面的壓力大,耗損大。外在的耗損,身體方面的耗損,透支,導致精的透支,天天的讀書看報看電視用腦,導致精神耗散,最終導致精神不濟。很多人過三十明顯感覺精神走下坡路,到了四十感覺精神不濟,五十精神困頓,六十精神迷糊了,好多人都是這樣,知道養(yǎng)身保精全神的少之又少,知道自覺保精全神的就更少。有些人工作很輕松,又沒有過大的欲望,那他能夠自發(fā)的保精全神,就是極少人知道真正的養(yǎng)精蓄銳保精全神。那我們工作也好學習也好,為什么《道德經(jīng)》上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就是把外在的東西,凡是耗損精神的東西都看淡,那你慢慢的你精神就充足起來,慢慢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不是三月五月,有的要一年兩年三年四年,你身體不好養(yǎng)一年精神,你的身體不走下坡路,養(yǎng)三年精神,身體小旺,養(yǎng)五年精神你就大旺,為什么很多人衰老快啊,一個重要的原因他耗散精力,精血神都耗散掉了,人沒有精血神就像一個屋子沒有主人一樣很快就破敗掉了。
為什么很多人身體垮了以后很難恢復啊,那就是說他沒有這個毅力也沒有這個覺悟,拿出三年五年的時間來養(yǎng)精神,不可能的。這整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這個人的慣性推動他,沒有一天不忙碌,沒有一天不耗精,耗其精血,敗其神氣,所以現(xiàn)在大家上班壓力很大,早晨跑出去上班,晚上回來做飯,還要思考明天怎么辦?日子怎么過?不可能不耗散精神的,所有說總是拖著一個疲憊的身軀不停的往前走,當走不動了,或者時來運轉(zhuǎn)來,有機會能讓你休息休息,真正在困苦當中在忙碌當中能夠反省養(yǎng)精安神的,不為外界所惑的人萬里挑一,沒有這樣的人,太少了,所有很多人老說“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林”其實大隱隱于市,現(xiàn)在大部分的人隱于市了,都被這個市所污染,很少能隱在其中。所以說現(xiàn)在大部分所說的“大隱隱于世”都是借口,與其這樣,你還不如隱居山林。
我記得屈原啊,他在早年學佛,跑到山里當了個野人,待了好幾年吧,精神矍鑠,眼睛放光,晚上能夠自見光明,身體很好,飛檐走壁,不說飛檐走壁吧,起碼健步如飛吧,這就是隱于山林達到的這個初級的效果,很不錯了,你看現(xiàn)在長期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能達到他這個十分之一嗎?不可能的,我記得哪本書上寫的一個宮女,不小心被埋在了一個墳墓里出不來,她看墳墓里有個烏龜還是什么的,在里面學吐納,在里面活了一二百年,這個人先說是不是真的,咱就不好說,起碼咱們可以做個借鑒,后來挖出來以后還容顏不變,但出來之后很快就衰老了,這個也告訴我們?nèi)嗽谏俪怨褢]的情況下,這個自身的整個的建設,這個修復的很完善,不要泄氣不要泄神,你要是氣泄了神泄了,你也會衰老的很快,就是百年的事情,那大家不要把這個當兒戲,有很多人說“我沒見過啊,沒見過這樣的人啊”這個只能說你沒有見過,你不能說所有人都沒有見過,跟飛碟一樣,有多少人見過飛碟?并不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啊,就像那個阿波羅計劃一樣,飛到月球,他是媒體不斷的報,那么你見過嗎?你也信,這就是媒體的力量,這個不斷的跟你報道這個事情你也信,大家一定不要說你自己沒見過,就認為沒有,現(xiàn)在不是也揭露阿波羅登月是假的嗎?是真是假,一個人他信什么不信什么,你要拿腦子好好想想,多接觸多了解,不要輕易下結果,不要被眼前的事迷惑,上次給大家講過刷牙,那刷牙不是理所應當嗎?這個中國歷史幾千年了,就中國刷牙的歷史有一百年了,如果想成為一個智慧的人或者成為一個達人,那需要把你放在整體歷史長河當中思考問題,不要放在歷史的一個點思考問題,井底之蛙只知道自己那口井,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記得《莊子·》河伯那一章啊說得很好,河伯就是一條河里面的一個神仙河伯,他覺得他這個河的水啊洋洋大觀,這個水從這個岸漫到那個岸覺得了不起,牛的很!洋洋大觀,覺得整個水就是他了,那么等它慢慢的流到大海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大海那么廣闊的,我這個點水算什么?才知道自己的丑陋和無知,所以說學無止境,我們盡量打破我們很多的藩籬,腦子多想想,多考慮考慮,整個問題你只要認真考慮都會考慮通的。 好,那我們接著來說,“夫精者,身之本也。冬藏于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边@有點問題,你看它其實想說的是人精的重要性,你要藏精藏的好,春天不病溫,夏天不怎么的,秋天不怎么的,冬天不怎么的,那后來又說了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不知道從哪竄出來的,所以說《黃帝內(nèi)經(jīng)》這本書里面它肯定有很多錯處,如果說把《黃帝內(nèi)經(jīng)》都圓滿的解釋清楚,也不可能,你只要知道里面的氣機,它錯了你也能夠看出來,不符合講氣機的規(guī)律。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笔裁匆馑寄兀空l上來說一下?這句話什么意思?在這里大家都不妨說一下,因為這里面包含整個氣機轉(zhuǎn)換的關鍵道理,哪個是陽哪個是陰,大家要分清楚,這樣吧,我再說一個,然后大家上來說,這個從陰中陽是什么時候啊,這個雞鳴到平旦嘛,到早晨嘛,雞叫到早晨,這個時間是陰中陽,那么大家說一下,陰中陽應五臟是哪個臟?。看蠹疑蟻碚f一下這個陰中陽應的臟的特點,哪些是陰?哪些是陽?雞鳴到平旦他不是陰中陽嘛,他肯定有陰的成分也有陽的成分,否則不可能叫陰中陽,有人說的是肝,那陰中陽,陰是肝的哪兒?陽是肝的哪兒?那怎么理解?氣機又怎么運化的?
這個《周易》里面有句話“法象莫大乎四時”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看氣象,我們不是講氣道中醫(yī)嘛,觀察氣象莫過于觀察四時的變化,從中體現(xiàn)四時氣象的變化,小四時是什么呢?小四時是一天的白天黑夜的流轉(zhuǎn),所以說我們觀天的變化,從中體會陰陽氣機運轉(zhuǎn)的變化,這里面有一個要跟大家說一下,十二經(jīng)脈旺像,哪個時間少陰脈盛,太陰脈盛,說得是脈的流轉(zhuǎn)的氣盛,不是五臟的氣盛,大家不要混為一談。
這樣吧,大家說一下肝經(jīng)和這個陰陽有什么聯(lián)系,大家通過看這個早晨,就是寅卯辰三時和這個肝經(jīng)有什么聯(lián)系,“法象莫大于四時”這個法,這個象,你不能憑空想,早晨有什么特點?早晨哪是陰?哪是陽?這你得清楚啊, 這樣吧,咱們就布置一個任務吧,布置一個功課,下次來說吧,大家從三方面理解“第一,溫度,溫度的變化,第二,明暗的變化,第三,太陽的變化,這三種變化并非同時同步發(fā)生,咱們這樣吧,下次我直接點名吧,凡是我看到熟悉的我直接點名吧,大家準備一下,因為講了這么長時間,最主要的是要大家了解一點,那么光我一個人說,覺得也沒什么意思,這可能以后我就跟大家說了,講完前五章,我可能不會再公開講了,這個如果大家有喜歡氣道中醫(yī)的,我會給大家留一個郵箱吧,這個郵箱是氣道中醫(yī)的拼音,qidaozhongyi@163.com,如果說是喜歡的可以把自己的簡介和對中醫(yī)的理解發(fā)到郵箱,這個氣道中醫(yī)有半年了,如果大家想聽,基本的思路我覺得講出來了,聽一下錄音,這次《內(nèi)經(jīng)》提要講完之后我可能就不公開講了,如果想聽的話可以把簡介和對中醫(yī)的理解發(fā)到郵箱,然后大家體會一下“溫度、明暗、太陽位置的變化”下次咱們把這個陰陽轉(zhuǎn)換的規(guī)律跟大家再介紹一下,因為這是一個網(wǎng)絡講壇吧,大家可來可走,所以也沒所謂針對性不針對性,主要是把這個意思講出來就可以了,大家如果想進一步的學中醫(yī),就要靠大家自己去悟和堅持,行了,今天咱們就說到這吧,如果下次想聽的話,大家盡可能把麥準備一下,凡是我覺得熟悉的,到時候咱們點名來上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