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堂號簡介大全(四) 汪姓- 堂號:平陽堂 郡望:平陽郡- 堂聯(lián):歙州世澤 越國家聲- 《姓篡》等書記載:“遠古時有汪芒氏部落是一個原始部落,其首領(lǐng)防風(fēng)氏身高三丈,大禹時,防風(fēng)氏受命守封禺兩山(浙江武康東南),大禹在會稽召集天下諸侯會議,防風(fēng)氏因遲到被斬,國人為避禍遷居湖州的山里,稱汪芒氏,戰(zhàn)國時汪芒氏受越國統(tǒng)治,楚滅越后,汪芒氏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州一帶居住,并在姓氏上去繁就簡,稱汪氏。”- 到了唐代有歙州人叫汪華,任歙州太守,總管歙、宣、抗、睦、饒、婺六州軍事,封越國公,其子孫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子孫分布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到了宋代在山西、平陽形成望族?!栋偌倚铡芬虼肆型羰蠟椤捌疥柨ぁ?,氏人因此以“平陽”為堂號,為紀念汪華,氏人以“歙州世澤、越國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汪姓排第57位大姓。- 毛姓- 堂號:脫穎堂 郡望:- 堂聯(lián):片言世澤 九鼎家聲- 毛是自西周王族的姓?!对托沾邸氛f:“周文王第九姬明為伯爵,受封于毛(河南宣陽一帶),建立毛國,其子孫以國為姓,即毛氏?!薄缎帐峡悸浴氛f:“周文王第八子伯崇受封于毛(今陜西岐山一帶),其子孫以封地為姓?!? 早在春秋時期,毛氏家族發(fā)生內(nèi)亂,遷居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并在西河(山西)滎陽(河南)等地形成望族,明代江西人毛太華因做官遷居湖南湘潭,傳至20世(500余年)出了位偉人毛澤東。- 在毛氏的發(fā)展中,最有影響的是戰(zhàn)國時趙國毛遂,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圍趙都邯鄲,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毛遂自薦:“臣今日請?zhí)幠抑?,必脫穎而出?!钡匠螅皆c楚王洽談合縱,不得要領(lǐng),至日中不決,毛遂按劍迫楚王,直說秦國圍趙之利害,使楚王同意合趙攻秦。《幼學(xué)》說:“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睘榧o念毛遂,氏人以“脫穎”為堂號,以“片言世澤、九鼎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毛姓排第76位大姓。- 米姓- 堂號:寶晉堂 郡望:- 堂聯(lián):西域世澤 南宮家聲- 《姓氏考略》記載:“古代西域有米國人來中國,其子孫以米為姓?!? 在米氏的發(fā)展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北宋米芾,字元章(1051-1107年),山西太原人,后遷湖北襄陽,定居江蘇潤州(鎮(zhèn)江),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是歷史上偉大的藝術(shù)家之一,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其山水畫風(fēng)格獨特,歷史上有米派之稱,得晉代王羲之《王略帳》王獻之《十二月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墨跡,名其齋為寶晉齋。著有《寶晉英光集》,為紀念米芾,氏人以其齋名“寶晉”為堂號,以姓源和米芾別號為堂聯(lián)“西域世澤、南宮家聲”。- 成姓- 堂號:上谷堂 郡望:上谷郡- 堂聯(lián):惟善世澤 詩書家聲- 《姓氏考略》記載:“周文王的第五子叔武周初封于成國(今山東寧陽縣東北),其子孫以封地為姓?!? 到了秦代成氏在河北上谷郡形成望族,氏人即以“上谷”為堂號。- 在歷史的長河里,最使成氏人驕傲的是西漢名士成公,博覽群書,無所不知,但自隱姓名,不慕利祿,自耕自食,研究學(xué)問,為世人所敬慕,稱他為成公。成公迂見漢成帝出游,沒有行禮,成帝說:“朕能使人富貴,也能殺人,你為什么不順從于我?”成公回答說:“你能貴人,我不做官,你能富人,我不受祿,你能殺人,我不犯法。”成帝見他威武不屈,十分嘆服,第二天派了兩個隨從向成公討教,成公便送《政事》十二章。為紀念成公,氏人以“惟善世澤、詩書家聲”為堂聯(lián)。- 戴姓- 堂號:譙國堂 郡望:譙國郡- 堂聯(lián):解經(jīng)世澤 敘禮家聲- 《通志·氏族略》記載:“在西周的諸侯國中有一個戴國,為姬姓(在今河南民權(quán)縣東,公元前713年被鄭所滅),其國民以戴為姓?!薄缎绿茣紫嗍老怠氛f:“春秋時期,宋戴公之孫以祖父的謚號為氏。即戴氏?!? 《百家姓探秘》說:“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發(fā)源地發(fā)展,漢代以后,宋戴公后裔戴云升由宋國遷安徽毫縣(譙國郡),在此發(fā)展成望族?!薄洞魇献S國堂世系族譜》載:“戴氏以郡望'譙國’為堂號。”- 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戴氏名人輩出,東漢時期的戴憑,字次仲,博覽經(jīng)典,建武初年正月初一朝賀,皇帝叫群臣解經(jīng),許多大臣說不出來,就讓給通經(jīng)義的人,次仲共得五十余次,人稱“解經(jīng)不盡戴次仲”。- 西漢時有戴德與其侄戴圣,宣帝時俱被立為博士,叔侄二人集古代各種禮儀,共同編纂了《禮記》。- 為紀念他們,氏人以“解經(jīng)世澤、敘禮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戴姓排第54位大姓- 宋姓- 堂號:雍睦堂 郡望:京兆郡- 堂聯(lián):尚書世澤 景文家聲- 《姓氏考略》記載:“商朝末代帝君紂王的庶兄弟徽子啟,被譽為商末'三仁’之一,周成王封其于宋(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為周朝的諸侯國之一,其子孫以封地為姓?!? 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京兆之郡望。在宋姓氏族中最使氏人仰慕的是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宋祁(998-1016),字子京,與其兄北宋文學(xué)家宋庠(996-1016),原名宋效。兄弟二人同入殿試,俱中狀元。- 庠第十祁第一,章獻太后說:“弟弟的名字不能在哥哥的前面”,于是便改庠為第一,祁為第十名。兄弟二人都很有作為,宋祁官至工部尚書、拜翰林院學(xué)士承旨。謚景文,與兄并有文名、文章典雅、詩歌詞賦多有秾麗之作。世稱“紅杏尚書”,所以氏人以“雍睦”為堂號,以“尚書世澤,景文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宋姓排第22位大姓。- 紀姓- 堂號:善射堂 郡望:平陽郡- 堂聯(lián):穿楊世澤 貫虱家聲- 《姓篡》記載:“炎帝的后代,西周時被封于紀(今山東壽光縣南紀臺村),建立紀國,稱為紀侯。公元前690年(春秋時期),紀國被齊國所滅,紀侯子孫即以國名為姓?!? 《百家姓探秘》說:“紀姓望族居平陽(今山西臨汾)天水(今甘肅通渭縣)?!? 遠古時期,紀氏有紀昌,學(xué)射于飛衛(wèi),以牦、懸虱于窗,南面而望之,三年之后生望虱如車輪,睹涂物如山丘,隨手撿一小草即能射中虱心,雖有其枝仍不肯絕懸?!队讓W(xué)》技巧篇說:“有善射者(紀昌)穿楊貫虱?!睘榧o念紀昌,氏人以“善射”為堂號,以“穿楊世澤、貫虱家聲”為堂聯(lián)。- 董姓- 堂號:臥虎堂郡望:- 堂聯(lián):儒宗世澤良史家聲- 《左傳》記載:“遠古舜帝時有人向舜帝獻了幾條蛟龍,需要人飼養(yǎng)訓(xùn)練,有人舉薦董父擔(dān)任御龍官。在董父的精心訓(xùn)養(yǎng)下,這幾條蛟龍學(xué)會了表演各種舞蹈,舜帝非常高興,賜董父為董氏,并把山東定陶一帶的地分封給他,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 董氏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人才輩出,春秋時晉國有史官董孤,世襲太史之職,因?qū)嵤虑笫?,被譽為古之良史。- 西漢時期有經(jīng)學(xué)大師董仲舒,舉博士,他所創(chuàng)立的三綱五常被漢武帝采納,奠定了儒學(xué)在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地位,被稱為一代儒宗。- 東漢時有洛陽令董宣,居官清廉,大膽地打擊京師的不法豪強,皇親國戚都懼怕董宣,稱他為“臥虎”。為頌揚這些先世豪杰,董氏人以“臥虎”為堂號,以“儒宗世澤、良史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董姓排第29位大姓。- 梁姓- 堂號:安定堂郡望:安定居- 堂聯(lián):三清世澤七序家聲- 《姓氏考略》記載;“伯益的后裔有個叫非子的人,他的曾孫秦仲,為周室大夫,奉命征討西戎戰(zhàn)死沙場,其五個兒子立志要為父親報仇,請求宣王發(fā)給精兵七千,宣王準。兄弟五人同敵敵愾,打敗了西戎,收復(fù)了失地。周宣王封秦仲的小兒子康于梁(陜西韓城)為伯爵,人稱梁伯,其子孫以封地為姓。即梁氏?!? 公元641年,梁國亡于秦,《梁氏宗譜》記載:“梁伯的玄孫梁益耳,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居河?xùn)|(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禹王城)梁益耳的20世孫梁橋因官遷居安定(今甘肅固原縣),在此發(fā)展成望族,史稱梁姓安定望。”- 東漢時有梁橋后裔梁竦(?—83年),習(xí)孟氏《易》,好讀書,著有《七序》數(shù)篇。章帝時,梁竦有兩個女兒為貴人,小貴人生和帝,和帝即位追封梁竦為褒親愍侯,其子孫俱封侯。梁竦的孫子梁商,順帝時為大將軍,總管朝政,其女為順帝皇后,稱梁太后,另有一女為恒帝皇后。由梁竦為首的安定梁氏一門前后有7個侯,3個皇后,6個貴人,7個大將軍,可謂滿門顯貴,因此氏人以生源地“安定”為堂號,以“三清世澤、七序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梁姓排第21位大姓。- 杜姓- 堂號:寶田堂郡望:- 堂聯(lián):忠孝世澤經(jīng)史家聲- 杜姓是以封地名命氏的姓,源于唐姓?!锻ㄖ?氏族略》載:“舜封堯的后裔丹朱于唐,建立唐國(山西翼城西),周成王時唐國人不聽號令被滅,原唐國君主恒被改封于杜(今陜西西安東南)稱唐杜伯,杜伯的后裔以杜為姓。并在當(dāng)?shù)匦纬赏?,史稱杜氏京兆(陜西西安)”望。由京兆杜氏外遷,后有形成南陽(河南)望。由南陽人唐末杜讓能任南山節(jié)度使,遇亂遷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南宋時杜讓能后裔杜仁避亂遷福建同安。- 在杜氏的發(fā)展中,人才輩出,宋代時杜孟熙寧進士,曾任戶部尚書,因不滿朝中蔡京專權(quán),幡然回到家鄉(xiāng),他說:“忠孝吾家之寶,經(jīng)史吾家之田。”當(dāng)時人稱寶田杜氏,因此氏人以“寶田”為堂號,以“忠孝世澤、經(jīng)史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杜姓排第53位大姓。- 季姓- 堂號:一諾堂郡望:渤??? 堂聯(lián):荊楚世澤關(guān)中家聲- 《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魯恒公之子季友的后裔以季為姓?!? 《姓氏辯證》載:“顓瑣裔孫陸終的兒子名季連,其后裔以季為姓。”- 季氏望族居渤海,史稱渤海望。- 漢代有游俠季布,楚國人,以言之可信弛名,楚國有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奔静脊僦梁?xùn)|太守,《幼學(xué)瓊林》說:“季心(季布兄長)季布氣蓋并于關(guān)中,為紀念季布,氏人以“一諾”為堂號,以“荊楚世澤、關(guān)中家聲”為堂聯(lián)。而現(xiàn)實中“千金世澤、一諾家聲”已成了季氏的代名詞。- 郭姓- 堂號:汾陽堂郡望:太原郡- 堂聯(lián):太原世澤虢國家聲- 《姓氏考略》記載:“周武王封他的叔叔姬仲于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建立虢國,其子孫在虢國發(fā)展,因虢和郭同姓,后裔便以郭為姓?!? 春秋時期,郭氏自發(fā)源地向外播遷,漢代開始遷居江南,此后太原一直是郭氏發(fā)展的中心?!缎帐咸皆础氛f:“郭氏發(fā)源于虢國,光大于太原,因此有'太原世澤、虢國家聲’之堂聯(lián)?!? 到了唐代有大將郭子儀(697—781),陜西華縣人,以武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jié)度使,在河?xùn)|擊敗史思明,肅宗即位,任河?xùn)|副元帥,因功升中書令,后又進封汾陽郡王,此后氏人便以“汾陽”為堂號。-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郭姓排18位大姓。 林姓- 堂號:西河堂郡望:西河郡- 堂聯(lián):九龍世澤雙桂家聲- 商未,紂王的叔叔比干因忠諫被紂王殺害,比干的夫人陳氏懷孕在身,聞聽比干被害,便出逃到郊野(今河南衛(wèi)輝縣北、淇縣湛河以西一帶)的樹林里的石室中隱藏起來,生下一男名堅,字長恩。不久紂王被殺,陳夫人和比干的遺腹子堅都歸于周,得到周武王禮遇,武王因堅在林中所生,因此賜堅姓林,其子孫繁衍,成為林氏的主要支派。- 戰(zhàn)國時期,林堅后裔,趙國宰相林皋居住九門(今河北藁城縣西北)生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時稱九龍之戶,十德之門,因趙國君王嫉才,林皋父子攜逃西河(今山西離石縣),在此發(fā)展成望族,從此便以“西河”為堂號。東漢時期,林皋的十世孫林穎長子任下邳太守,子孫昌盛,成為當(dāng)?shù)赝澹址f次子林祿任晉安太守(福建),被晉明帝封為晉安郡王。子孫播遷當(dāng)?shù)爻蔀橥?,因此有“九龍衍派、雙桂遺風(fēng)”之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林姓排第16位大姓。- 鐘姓- 堂號:潁川堂 郡望:- 堂聯(lián):晉賢世澤 楚邑家聲- 西周初,周公旦輔政,封殷紂王的哥哥微子啟于宋(河南商丘),建立宋國。春秋時宋恒公的兒子敖在晉國做官,敖的孫子伯宗為晉國大夫,被稱為晉之賢。因忠直敢諫被執(zhí)政者所害,其子州梨逃往楚國,后來任楚國宰相,食采于鐘離(今安徽鳳陽),其子孫以鐘離為姓。秦末其裔孫鐘離昧隨項羽起兵反秦為名將,項羽失敗后,自刎而死。其子孫鐘離接,為避難遷居潁川長社(河南長葛車北)改姓鐘氏。- 《中華百家大姓源流》說:“先秦時期,鐘氏主要居住在楚國,從漢代開始,潁川長社一直是鐘氏發(fā)展繁衍的中心,人才輩出,故鐘氏大多以'穎川’為堂號。有'晉賢世澤、楚邑家聲’之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鐘姓排第56位大姓。- 徐姓- 堂號:東海堂 郡望:東??? 堂聯(lián):南州世澤 東海家聲- 伯益之子若木被虞舜封于徐(今安徽泗縣一帶),建立徐國,其子孫以封地為姓,即徐氏。西周時徐國君主徐偃王,行仁義,結(jié)眾心,周邊有36個國家向他朝貢,后因舉兵反周,周穆王命造父駕車,派大軍鎮(zhèn)圧,徐偃王不忍百姓涂炭,主動收兵,棄國出走,逃到彭城(今徐州),由于偃王深得民心,彭城因此改名徐州。周穆王也封偃王之子繼續(xù)管理徐國。- 《東海堂徐氏宗譜》載:“漢恒帝時,徐姓在東海(今山東郯城北)發(fā)展成望族,氏人以'東?!癁樘锰?。漢末遭亂外遷,其中一世祖徐稚居江西南昌,二世祖徐泊遷浙江龍游。恒帝時,徐稚因不滿宦官專權(quán)。皇上雖多次征聘終不為官,時稱'南洲高士’,東漢豫章太守陳蕃晚年杜門謝客,唯器重徐稚才德,特設(shè)榻禮待徐稚來訪?!厄v王閣序》中有'人杰地靈,徐稚下陳藩榻’之句?!? 為紀念徐稚,氏人以“南州世澤、東海家聲?!睘樘寐?lián)。(雖有堂號對聯(lián)用字一致之嫌,但不能妄加改動)。-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徐姓排第11位大姓。- 邱姓- 堂號:長春堂 郡望:河南郡- 堂聯(lián):龍門世澤 仙山家聲- 西周初,太公姜尚封于齊,都營丘(山東淄博市臨淄北以營丘山得名),其后裔以丘為姓。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奉旨避孔子名諱凡丘一律改為邱。- 在邱氏的發(fā)展中形成河南郡望,宋代末年邱氏中有位很有影響的道士邱處機,號長春子,山東登州人(1148-1227年),十九歲在寧海拜王重陽為師而出家修行。王重陽死后,潛修于龍門山(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及陜西省韓城市東北),形成龍門派,成吉思汗在雪山(嘉瑪拉雅山)召見,尊為神仙,爵“大宗師”,總領(lǐng)道教,邱處機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號,世號“長春真人”,邱處機以養(yǎng)生之道名世,《姓氏探源》說:“邱氏得姓之后,在吳興、河南、扶風(fēng)形成三個核心郡望,后逐漸向全國播遷,為紀念邱處機,氏人以'長春’為堂號,以'龍門世澤、仙山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邱姓排第77位大姓。- 駱姓- 堂號:內(nèi)黃堂 郡望:內(nèi)黃堂- 堂聯(lián):兩朝碩輔 四杰家聲- 西周時姜太公封于齊,其后代中有公子駱,公子駱的后代以祖上的字為姓,遂成駱氏,望族居內(nèi)黃(河南內(nèi)黃縣),氏人因此以“內(nèi)黃”為堂號郡望。- 唐代駱氏中出了位顯郝人物,文學(xué)家駱賓王(638-?年),浙江義烏人,善詩賦,工文章,與王勃齊名,為唐初“四杰”之一,高宗時歷任武功主簿,待御史。武則天執(zhí)政后提拔為臨海丞,也稱駱丞,后因政見不合而辭官,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為其撰《討武曌檄》,武則天閱后大加稱賞,認為:“遺漏如此能人乃宰相之過失?!毙炀礃I(yè)失敗后,下落不明,南通狼山有“駱賓王之墓”,為紀念駱賓王,氏人以“兩朝碩輔、四杰家聲”為堂聯(lián)。- 高姓- 堂號:渤海堂 郡望:渤海郡- 堂聯(lián):常山世澤 邊塞家聲- 姜太公的六世孫,春秋時齊國君主齊文公呂赤之子被封于高(今河南禹縣),人稱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傒與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友,齊襄公被孫無忌所殺,傒聯(lián)合其它大臣一起平息內(nèi)亂,迎立公子小白為齊恒公,恒公繼位后,為表彰傒的功勞,允許傒以祖父的字為姓。- 東漢時,渤海太守高洪任滿舉家居渤海,子孫繁衍,世代為官,在當(dāng)?shù)匦纬赏澹先艘浴安澈!睘樘锰枴? 到了唐代,高洪后裔渤海人高適(702-765年),官至淮南西川節(jié)度使,封渤??h侯,其詩以描寫邊塞風(fēng)光及士兵生活狀況的“邊塞”為著。- 宋代大將高懷德,常山真定(河北)人,五代時隨柴世宗敗北漢,取淮南。入宋為殿前副都點檢,太祖時加同平章事。太宗時官至武勝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 為紀念兩位先賢。氏人以“常山世澤、邊塞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高姓排第15位大姓。- 夏姓- 堂號:敦仁堂 郡望:會稽郡- 堂聯(lián):尚忠世澤 至孝家聲- 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讓位于禹,禹之子啟繼位后,建立夏朝,定都今河南登豐縣,夏朝歷五百余年滅于商。西周初年封大禹后裔東樓于杞(今河南杞縣),讓他侍奉夏禹香火,杞國數(shù)傳至杞簡公,為楚國所滅,簡公的弟弟逃到魯國,魯恒公(魯國國君)見其是夏禹后代,賜予侯爵俸祿,簡公為紀念祖先以夏侯為姓,后來簡化成夏。- 春秋至先秦,夏氏主要在河南發(fā)展,三國時期,越州會稽(浙江)十四姓中夏氏排第一,成為會稽望族。- 三國時有魏將夏侯淵,字妙才,為人有將略,厚仁義,忠孝系于一身。一次有人罵他老師,他便殺了那人,與呂布交戰(zhàn),被暗箭射中左眼,他大聲吶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彼鞂⒀壑榧{于口中啖之。與蜀軍對嶼平陽關(guān),戰(zhàn)死沙場。氏人為紀念他,以“敦仁”為堂號,以“尚忠世澤、至孝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夏姓排第55位大姓。- 田姓- 堂號:紫荊堂 郡望:雁門郡- 堂聯(lián):雁門世澤 麟趾家聲- 田是由陳姓而得。周武王封舜帝的后裔胡公滿于陳(河南瞧陽),建立陳國,傳至十世陳厲公時,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厲公之子陳完逃到齊國改姓田。- 田完的子孫在齊國發(fā)展成一個強大的勢力,至七世孫田常時,已是一個能左右齊國政權(quán)的大家族,公元386年,歷史上出現(xiàn)了“田氏代齊”。- 到了戰(zhàn)國時期田氏開始向外播遷,唐代宗時,田承嗣被封為雁門郡王,子孫繁衍,成為望族,稱雁門田氏,成為田氏較大的郡望。- 在田氏中有一段歷史被氏人永遠紀念。隋朝時,有田真、田廣、田慶三兄弟欲分祖上財產(chǎn),商議將堂前荊樹分成三片,這棵樹即枯萎了,田真嘆曰:“木本同株,因分析而摧悴,況人兄弟同懷而可離乎。”于是兄弟不再分家,這棵樹又重新茂盛起來。事載《隋書》。- 《姓氏探源》說:“公元1449年,明朝發(fā)生土木之變,英宗得田項母子救駕,幸免遇難,英宗復(fù)位后,得悉田項宅前曾有柴荊死而復(fù)活之現(xiàn)象,下詔建一座府第名'紫荊堂’,后來氏人即以'紫荊’為堂號,用堂聯(lián)'雁門世澤、麟趾家聲’?!保胫菏钦f子孫受到好的德行的感化)。-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田姓排第58位大姓。- 胡姓- 堂號:安定堂郡望:安定郡- 堂聯(lián):麗霞世澤相賢家聲- 胡陳原系一家。周武王封舜帝的后裔媯滿謚號胡公于陳地(河南睢陽)史稱胡公滿,又稱陳公滿,其后裔有以胡公為氏者。- 胡姓在得姓之后主要在河南發(fā)展,魏晉時有胡質(zhì),胡威父子,由于任官的原因,舉家遷安定(寧夏固原縣),子孫留居當(dāng)?shù)兀l(fā)展成望族。子孫中名賢相繼,有女胡芳西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入宮,生武安公主,使胡氏地位更加顯赫。因此以“安定”為郡望堂號,以“麗霞世澤、相賢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胡姓排第13位大姓。- 萬姓- 堂號:扶風(fēng)堂 郡望:扶風(fēng)郡- 堂聯(lián):成鄉(xiāng)世澤 槐里家聲- 《通志?氏族略》載:西周時,諸候國中有芮國(陜西大荔縣)有君主芮伯萬,其子孫以萬為姓。《通志·氏族略》又說:“晉國大夫畢萬,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子孫貴顯當(dāng)朝,因以'萬’為姓。”- 萬姓早期主要在陜西和山西一帶發(fā)展,形成扶風(fēng)等較大郡望。因此氏人多以“扶風(fēng)”為萬氏堂號。- 萬姓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名人輩出,其中最受氏人仰慕的是東漢名將萬修,字君游,扶風(fēng)茂陵人(今屬陜西興平縣東北),從光武帝劉秀平河北,拜為左將軍,右將軍,因功封槐里侯,為云臺28將之一,即二十八宿之張星。唐代廬洲萬敬儒,三世同居,以孝著聞,親喪結(jié)蘆墓邊。刺血寫佛經(jīng),斷兩指輒復(fù)生,后來改所居洲為“成孝鄉(xiāng)”,廣孝聚。為紀念萬修、萬敬儒,氏人以“成鄉(xiāng)(著孝)世澤、槐里(封侯)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萬姓排第86位大姓。- 管姓- 堂號:晉陽堂 郡望:- 堂聯(lián):鋤金世澤 煮海家聲- 周武王封其弟叔鮮于管河南鄭州建立管國,史稱管叔鮮。成王繼位后,管叔以自己是成王叔叔而不服周公旦號令,并與蔡叔一起,聯(lián)合商朝國君后裔發(fā)動叛亂,被輔政的周公旦很快鎮(zhèn)壓。管叔死后,其子孫以管為姓。- 春秋時分,管叔裔孫管仲?-前645年,被齊恒公拜為相,尊為仲父。管仲輔佐齊恒公在政治上實行一系列改革,從經(jīng)濟富國入手,用官府力量,發(fā)展鹽業(yè)、鑄造和管理貨幣,調(diào)節(jié)物價,使齊國國力大振,為齊恒公稱霸諸侯立下不朽功績,世稱名相。- 三國時魏國有學(xué)者管寧,字幼安,與華歆同席讀書、種田,一次在田中鋤地,管寧發(fā)現(xiàn)黃金,棄之不拾,而華歆卻拾起,為之管仲認為華歆與自己志向不同而“割席分坐”,魏文帝曹丕,征他為太中大夫,魏明帝曹睿征他為光祿大夫,他都固辭不就。- 為紀念管仲,管寧,氏人以他們的業(yè)績“鋤金不昧世澤、煮海家聲”為堂聯(lián)。- 盧姓- 堂號:旗羲堂 郡望:范陽郡- 堂聯(lián):范陽世澤 涿郡家聲- 姜太公封于齊,并稱齊太公,數(shù)傳到齊文公,齊文公生子名公子高,公子高有裔孫名傒,仕齊國正卿,因迎立齊恒公有功被賜邑于盧山東長青一帶,其子孫以封地為姓,即盧氏。- 田氏代齊之后,盧氏散居北方一帶,到秦代有博士盧敖在涿郡河北定居,子孫留居于此,秦末盧敖裔孫盧綰隨漢高祖起兵,因功封燕王,封國涿郡,三國時涿郡更名為范陽郡,由于東漢盧植盧敖裔孫字斡,剛義有大節(jié),是馬融之學(xué)生,漢靈帝時任博士、九江、廬江太守。董卓篡權(quán)要廢立皇帝,他敢于發(fā)表意見。曹操對此評論說:“植名著海內(nèi)、學(xué)為儒宗,仕之楷模、國之楨干?!庇谑欠蛾柡弯每こ闪吮R姓人不可替代的郡望,鑒此,氏人以“旗羲意喻受皇上表彰和寵愛”為堂號,以“范陽世澤、涿郡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盧姓排第42位大姓。- 繆姓- 堂號:二賢堂 郡望:蘭陵郡- 堂聯(lián):蘭陵世澤 東海家聲- 繆氏出自嬴姓。戰(zhàn)國時期,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死后謚“繆”,其支庶子孫以祖上謚號為姓,即繆氏。- 漢代時有長沙內(nèi)史繆生,蘭陵人山東嶧縣東,為博士,其后代繁衍,在當(dāng)?shù)匦纬蓮娮诖笞?,史稱繆氏蘭陵望。- 宗姓- 堂號:忠簡堂 郡望:京兆郡- 堂聯(lián):宋京留守 周室春宮- 宗是以官職命氏的姓。堯帝時有司掌四時的官,分春夏秋冬四岳,在周朝有春官,又名宗伯是掌管邦國祭祀典禮的官相世太宗、上宗,相當(dāng)于后來的禮部尚書,其世襲其官職的子孫以其官職為氏,即宗氏,宗氏早期在京兆陜西長安形成人多勢眾的望族,史稱宗氏京兆望。- 宋代,宗氏中有一位杰出人物宗澤,字汝林,浙江義烏人,元祐進士,有文才武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茲州河北邯鄲,募集義勇,抗擊金兵。南宋初任東京留守,用岳飛為先鋒,屢敗金兵,死后追封為“忠簡”,氏人為紀念宗澤,以他的封溢為“忠簡”堂號,以姓源和宗澤的官職撰堂聯(lián)“宋京留守、周室春宮”,也書“宋京世澤、周室家聲”。- 丁姓- 堂號:濟陽堂 郡望:濟陽郡- 堂聯(lián):皇華世澤 太史家聲- 丁姓的主要來源是西周初年,齊太公的兒子呂伋是齊國第二代君主,呂伋在周成王時任朝中重臣,周成王臨終時又遺命他輔佐康王,所以在康王時他因是先帝的顧命大臣而倍受禮敬,伋年老去世,康王專門為他賜謚“丁”,表彰他“執(zhí)事弗懈,事主盡忠”,其子孫便以謚為姓,即丁氏。見《通志?氏族略》- 丁氏秦漢時期主要在山東、江蘇、河南聚居,后來遷至陜西、廣西、湖北等地,《姓氏探源》說:在發(fā)展中由呂伋來的丁姓人,在濟陽山東定陶縣形成望族,氏人因此以“濟陽”為堂號,史稱丁氏濟陽堂。- 為紀念丁伋,氏人多以“皇華世澤、太史家聲”為堂聯(lián),意在標(biāo)榜丁姓源來的輝煌和名人輩出史不乏人。-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丁姓排第46位大姓。- 鄧姓- 堂號:南陽堂 郡望:南陽郡- 堂聯(lián):新野世澤 高密家聲- 《通志·氏族略》載:“殷武帝封他的叔叔曼季于鄧今河南鄧州市,建立鄧國,為侯爵國稱鄧侯。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亡國后的國民以鄧為姓?!? 鄧氏早期在河南發(fā)展,西漢中葉有鄧況自楚遷居河南南陽新野,子孫以農(nóng)業(yè)為業(yè),百年無聞,至東漢時有鄧況后裔鄧禹,字仲華,帶領(lǐng)族人助劉秀興漢,破王匡、敗成丹,震威關(guān)西,拜為大司徒,封酂侯,從此,南陽新野鄧氏成為強宗大族。劉秀統(tǒng)一全國后,論功鄧禹最高,改封高密今山東淮坊市東南部一帶侯。光武帝劉秀命將興漢功臣繪像云臺,鄧禹居二十八將之首,鄧禹孫女為東漢和帝劉肇后,和帝死她臨朝執(zhí)政。因此氏人以“南陽”為堂號,以“新野世澤、高密家聲”為堂聯(lián)。- 當(dāng)今中國按人口多少鄧姓排第34位大姓。- 單姓- 堂號:新豐堂 郡望:南安郡- 堂聯(lián):南安世澤 西周家聲- 西周時有多卿大夫篾,周成王封他于單邑今河南孟津縣東南,篾的后代就以封邑為氏,即單氏?!锻ㄖ尽な献迓浴份d:“周室大夫篾成王封于單,故為單氏?!? 單氏早期主要在發(fā)源地河南發(fā)展,東漢時單氏中出了位將軍單超,河南人,善謀略,輔佐恒帝有功被封為新豐侯,拜車騎將軍,七代榮獲侯爵,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在南安形成人多勢眾的望族。為紀念單超,氏人以他的封賜“新豐”為堂號,以姓源郡望為堂聯(lián),“南安世澤、西周家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