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自己是個以“年”為單位持有的倡導者,也是身體力行者。但是長期持有并不等于盲目持有,實際上這種投資方法更對選擇企業(y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嚴要求。所謂只要起點準確,就不怕遠。否則,如果在出發(fā)點上我們就走錯了,那自然是走得越遠,結果將是越來越糟糕。 近日,有則消息引起了自己的關注。據8月5日的長春晚報報道,在長春某營業(yè)部有位叫常馥春的先生,曾持有格力電器14年,其間多次遭遇波動而持股不動,到今年即使經歷6月的股災,仍收獲34倍以上的收益,其2001年初始投資的10萬元已經變成了346萬余元。@木魚投資圖騰 看到這則消息,自己猜想,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就是認為這是“幸存者偏差”,因為這位常先生多虧是持有的格力電器,如果是換成別的持有標的呢?! 自己認為,作出這種“反應”其實也是正常的,因為在2001年之前,格力電器差不多還是處于中國空調業(yè)殘酷競爭的一片紅海之中,后來格力從400多家空調企業(yè)中脫穎而出,大概是在2003年至2004年之間,在此之前能夠識別出格力電器這只大牛股、長牛股,確實更考量一個投資者的商業(yè)洞察力。本人不才,至今堅定持有格力電器已7年多,當是時,也是看到格力電器已經成為“相對勝出者”之時,并結合2008年大熊市,才敢于下手的。但是,從自己持有格力的實際體會,并從中國A股眾多的長期能夠穿越牛熊的大牛股觀察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這就是我們要是長持,凈資產收益率(ROE)應該作為定量選擇的金標準(不具備這個金標準的,甚至可以不看;當然也別抬杠,僅僅看這一個標準)。說得絕對一點,我們可以不精通,甚至可以不看其它的財務指標,但是對一家企業(yè)的長期凈資產收益率水平確是不可不察的。 不是嗎? 我們可以隨便找來一些穿越牛熊的大牛股(自己一向認為,作為投資者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將中國所有的長牛股“一網打盡”,逐一地察看、體味),如貴州茅臺、恒瑞醫(yī)藥、云南白藥、天士力、康美藥業(yè)、東阿阿膠、伊利股份、雙匯發(fā)展、福耀玻璃等等眾多的明星股,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們其中的“奧秘”,就是它們的ROE長期均保持在15%以上,甚至20%以上,至于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等現(xiàn)在均保持在30%以上。如果說長期投資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話,自己認為這就是! 自己說過,股市這個地方是最容易讓聰明人變傻的地方,至少它常常讓人容易忘記常識。比如,在我們談這個指標之前,至少有兩種觀念,自己認為就是有違常識。 一是小盤深度偏愛癥。單純從炒作的角度看,確實小市值的股票更容易炒作;就是從成長的角度看,一個剛剛10億市值的小盤股,成長為1000億市值的大盤股,就是上漲99倍!然而,如果我們用ROE這個指標來照一照,許多的小盤股在我看來就會顯出“妖精的原形”,因為它們更多的是炒作成份居多,甚至是假成長成份居多。ROE是什么指標呢?它可以視為我們股東投入的凈資產究竟能夠取得多大回報的試金石。這個道理太常識。比如,我們投資1000萬元去辦一家企業(yè),我們自己究竟關心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投資回報率。我們即便是擴大再生產,即使是進一步去融資,自己究竟關心的是什么呢?自然還是扣除融資成本之后的投資回報率。而長期的ROE水平,其實就是起著這種衡量作用。不能否認,有一些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或者在價值創(chuàng)造時期,開始的ROE水平還不夠高,將來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會進一步提升,但是如果一家企業(yè)多年下來,仍然不能提升自己的ROE水平,自己認為這就不是價值創(chuàng)造,而是價值毀滅。與此相對應的,有些企業(yè)表面看來,雖然市值較大了,但是由于其長期的ROE水平仍然超高于平均水平(15%以上),自己認為,從我們當股東的角度講,實際上仍是有著長期投資價值的。 二是片面追逐成長。不能否認,成長確實是投資的永恒主題。一時的高估值,也容易通過高成長而進一步消化,中國股市中當今走出來的一些穿越牛熊的長牛股就是典范(如恒瑞醫(yī)藥)。然而這種成長僅僅是收入與利潤的成長嗎?非也。其實,真正有質量的成長,還是應該建立在較高ROE水平上的高成長,才值得我們去追捧。還是自己以前的觀點:我們知道,讀巴菲特的信,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一家企業(yè)的長期ROE水平(比如15%以上)。在他看來,投資者不應該對每股收益進行過多的關注,因為企業(yè)的增長“不可能與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正好吻合”,他甚至認為,每股收益就像個煙幕彈。他認為,對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最根本的衡量標準,是在沒有不合理的財務杠桿和會計操縱下取得的較高的凈資產收益率。他的重要性還在于,它可以讓我們預估企業(yè)把盈余再投資的成效。例如凈資產收益率在20%的企業(yè),不但可以提供高于一般股票或者債券一倍的收益,也可以經由再投資,讓我們有機會得到源源不斷的20%的回報。巴菲特是完全從企業(yè)經營者,或者企業(yè)股東的角度來進行“思維”的。自己認為,這才是識別一家企業(yè)真成長還是假成長,是燒錢機器還是賺錢機器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財務武器! 關于如何研究ROE這個財務指標,許多的財務書籍均作了介紹,作為投資者理解起來并不難,大不了就是我們下點功夫多啃幾本書籍。最近,見雪球的云蒙@云蒙 女士也轉載了一篇如何使用ROE進行投資的文章,自己認為也分析得相當深透。就此,自己早在2011年8月也曾撰寫一小文,以格力電器為例進行了分析。今天看來,雖顯得有些幼稚,但自己認為其中的思想仍然可以溫故而知新。 下面,仍以格力電器進行一下簡單分析: 年份 roe 收入 增長率 凈利 增長率 1995 -- 25.7億 -- 1.55億 -- 1996 33.43% 28.6億 11.2% 1.86億 20.0% 1997 34.91% 34.8億 21.7% 2.02億 8.60% 1998 22.44% 36.3億 4.46% 2.15億 6.44% 1999 21.67% 49.1億 35.3% 2.29億 6.51% 2000 15.74% 62.0億 26.2% 2.50億 9.17% 2001 15.81% 66.1億 6.61% 2.61億 4.40% 2002 16.17% 70.7億 6.91% 2.97億 13.80% 2003 15.53% 101億 43.4% 3.43億 15.5% 2004 17.24% 140億 38.5% 4.21億 22.7% 2005 18.81% 185億 32.2% 5.07億 20.4% 2006 20.87% 263億 42.0% 6.92億 36.4% 2007 22.56% 380億 44.3% 12.7億 83.6% 2008 28.12% 420億 10.6% 21.3億 65.6% 2009 29.22% 424億 1.01% 29.1億 38.6% 2010 32.14% 604.32億 42.33% 42.76億 46.75% 2011 34.00% 831.55億 37.6% 52.37億 22.48% 2012 31.38% 993.16億 19.43% 73.8億 40.92億 2013 35.77% 1186.28億 19.44% 108.71億 47.63% 2014 35.23% 1377.50億 16.12% 142.55億 30.22%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格力電器在2001年、2002年與2008年、2009年收入增長明顯放緩,特別是2008年與2009年,仍處于熊市之中,如果按照市場對待成長的慣常思維,此時應該賣掉,然而今天看來,卻是極佳的介入時機。 須知,任何一家企業(yè),無論它多么優(yōu)秀,也不可保持勻速直線式的增長,有某些年份收入增長的放緩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以年為單位進行投資呢? 自己認為,還是按照常識,按照企業(yè)經營者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即將長期的ROE水平當作長期持有的金標準,或許投資的境界立馬就上升了一個層次吧! 再進一步講,仍以格力電器為例,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長又放緩了,而且預期今年的收入增長放緩或許是大概率事件,然而就自己而言(僅僅是就自己而言),賣出一個凈資產收益率30%以上,年凈收益率10%以上(已是千億元收入,凈利率10%),再考慮到其6-7%的股息率水平,自己是不是又有點傻瓜的味道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s…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0wh… 按:碼字不易,任由轉載,但請注明作者,尊重原創(chuàng),尊重作者知識產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