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尿亦稱“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發(fā)病與元?dú)獠蛔?,肺、脾、腎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嬰幼兒時(shí)期,形體發(fā)育未全,臟氣未充,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學(xué)齡期有因白天嬉戲過度,夜晚熟睡不醒,偶有睡中遺尿者,均非病態(tài)。年齡超過3歲,夜間仍然小便自遺,方稱為遺尿。 腎氣不足,下元虛冷為遺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不足引起,如早產(chǎn)、雙胎、胎怯、胎弱、臟腑及脊骨發(fā)育未全,神氣未充,都能影響腎氣固攝,致使膀胱失約而成遺尿。 脾肺氣虛亦可引起遺尿,多由后天不足引起,如素體虛弱,屢患咳喘瀉利,或大病之后,肺脾俱虛,肺經(jīng)治節(jié)不行,脾氣下陷,三焦氣化失司,則膀胱失約,津液不藏,而成遺尿。然而心經(jīng)郁熱引起遺尿者也屢見不鮮。 清心利尿,瀉火醒神治遺尿 小兒本為心火旺盛之體,加之所欲不隨或嗜食炙煿之品郁久化熱,熱邪上蒸,心火愈旺,又因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火旺盛下移小腸致使膀胱失約,影響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迫注膀胱,而成遺尿,臨床辨證屬實(shí)證范疇。 賈某,女,8歲。主因尿床5年,于1992年4月21日初診。患兒于5年前不明原因引起尿床,夜尿床2~3次,入睡后喚之不醒,尿后方醒,曾服用“縮泉丸”,治療未見療效,而就診我院。 現(xiàn)主癥:尿床,夜2~3次,飲食二便正常。患兒面色微黃欠澤,精神欠佳,咽部稍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肺聽診未見異常,舌紅苔白,脈細(xì)數(shù)。血常規(guī):白細(xì)胞4.6×109/L,中性0.64,淋巴0.36。尿常規(guī)未見異常,便常規(guī)未見蟯蟲卵。 診斷:西醫(yī):神經(jīng)性遺尿。中醫(yī):遺尿(心熱下移小腸)。 治法:清心利尿,泄火醒神。 處方: 生地8g,竹葉8g,黃柏8g,梔子6g,烏藥10g,桑螵蛸8g,益智仁10g,蓮子心9g,菖蒲8g,生龍牡各10g,佩蘭8g,金櫻子6g。水煎服取汁150ml。 二診:服上方7劑后,入睡后一喚即醒,偶發(fā)尿床.睡眠安寧,飲食二便正常,舌偏紅苔白,脈仍細(xì)。繼用前方加五味子8g、云苓12g,又服6劑而愈。 《幼幼集成》:“小便自出不禁者,謂之遺尿,睡中自出者謂之尿床。”3歲以內(nèi)小兒由于智力未全,排尿習(xí)慣尚未養(yǎng)成,或因精神刺激,引起小便暫時(shí)自遺不屬病態(tài)。如4歲以后仍不能自己排尿者屬遺尿,遺尿者有冷因熱因之分。冷者《古今醫(yī)鏡》有云:“小兒遺尿者,由于膀胱有冷,不能約水,故遺尿也。”熱者為心經(jīng)有熱,下移小腸,膀胱失約所致,故方中取生地、竹葉、黃柏、梔子、甘草梢以清熱泄火為主,烏藥、益智仁為縮泉丸加桑螵蛸、蓮子、五味子、菖蒲、生龍牡、金櫻子以醒神止遺,云苓、佩蘭以芳香醒脾化濕,使水濕得運(yùn),小便正常排出,疾病痊愈。 新媒體編輯: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