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亦稱“南宋四家”,簡稱:“李、劉、馬、夏。” 四家中李唐略早,劉、馬、夏繼承發(fā)展李唐的畫法,成為南宋畫院的主流。四家的風(fēng)格特點是:李唐之畫剛勁犀利,氣魄雄偉;劉松年之畫受李唐影響,而又工整方面更為突出。馬遠、夏圭師李唐筆直法剛勁簡括,水墨淋漓,構(gòu)圖書館多向特寫,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 一、李唐長卷山水 1、南宋 李唐(傳)《四季山水圖卷》 2、南宋 李唐(傳)《歸去來兮圖卷》34.6×566.4厘米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shù)館藏 3、南宋 李唐《江山小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南宋 李唐《長夏江寺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5、南宋《李唐清溪漁隱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6、南宋 李唐《濠濮圖》天津博物館藏 二、劉松年長卷山水 1、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卷》每幅縱41.3厘米 橫67.9至6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圖》分四幅繪春、夏、秋、冬四景,描繪了幽居于山湖樓閣中的大夫閑逸的生活。全卷書風(fēng)精巧,彩繪清潤,季節(jié)渲染十分得體,筆墨蒼逸勁健。其中界畫屋宇絲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與李唐的淵源關(guān)系,而秀潤過之。 2、劉松年《西園雅集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卷繪宋代雅士高僧蘇軾、黃庭堅、米芾、圓通大師等盛會于王詵西園。十六人分四組:王詵、蔡肇和李之儀圍觀蘇軾寫書法;秦觀聽陳景元彈阮;王欽臣觀米芾題石;蘇轍、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鄭靖老觀李公麟畫陶潛歸去來圖;劉涇與圓通大師談無生論。 3、劉松年《渭水飛熊圖》早稻田大學(xué)圖書館 4、劉松年《蘭亭除垢圖卷》 5、劉松年(傳)《千里江山圖》 6、明清 佚名(傳劉松年)《花園村圖卷》36.5 x337.8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7、明清 佚名(劉松年款)《雪山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三、馬遠長卷山水 1、馬遠《溪山秋爽圖》 2、馬遠《溪山無盡圖》 馬遠《溪山無盡圖》卷,構(gòu)圖布景與《溪山秋爽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卷繪于宋箋紙上,山石為馬遠典型的斧劈皴,喬松遠樹,皆用拖枝法,柳林含風(fēng),千筆萬筆,筆筆不亂。畫幅中間,數(shù)株紅樹,點綴溪山叢莽間,有畫龍點睛之妙。而紙壽千年,其完好程度與絹本不可同日而語。 3、南宋 馬遠《西園雅集圖卷》29.3×302.3厘米 美國納爾遜艾金斯博物藏 4、馬遠《水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馬遠所繪的《水圖》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殘缺半幅而無圖名外,其余圖名分別是:“洞庭風(fēng)細”、“層波疊浪”、“寒塘清淺”、“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滄海”、“湖光瀲滟”、“云舒浪卷”、“曉日烘山”、“細浪漂漂”。 這十二段作品,專門畫水,除個別幅有極少巖岸之外,其它沒有任何別的景色,完全通過對水的不同姿態(tài)的描寫,表現(xiàn)出種種不同的意境。 展卷南宋馬遠所繪的《水圖》,可以看出作者對水觀察的細致入微,以及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態(tài)美感和筆墨技能,都令人驚嘆不已。 如“洞庭風(fēng)細”,波浪如鱗,不激不怒,近大遠小以至于水天一色,彷佛覺得微風(fēng)習(xí)習(xí),輕輕掠過了那開闊的湖面,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層波疊浪”是以顫抖的筆法,描寫浪濤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龍蟄伏。那洶涌澎湃的氣勢,使人精神振奮而感到豪壯。 “湖光瀲滟”一幅,畫家以輕快流暢的筆法,畫出水波的跳動,浪峰無規(guī)則的排列,顯然受到亂風(fēng)的吹蕩,即使畫家不染上紅色,也使觀者感到陽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瀲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來。 “云舒浪卷”一幅,卻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畫家以凝澀的筆觸,畫出一個浪頭,它彷佛咆哮著要騰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滾動,與水相接,更增加有如沖鋒陷陣的氣概。畫面雖小,而氣魄宏大壯觀。其它各幅,都各有不同的筆法特點和意境。 5、南宋 馬遠《春雨富士圖卷》納爾遜-艾金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6、馬遠《漁樂圖》(意)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四、夏圭長卷山水 1、夏圭《溪山清遠圖》46.5×889.1厘米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幅為十張紙接成,除第一段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約九十六公分左右。畫中景物變化甚多,時而山峰突起,時而河流彎曲。畫家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和層層疊疊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為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裏,產(chǎn)生獨特的空間結(jié)構(gòu)。 畫松樹林木筆墨變化非常多;畫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這種技法是從李唐的斧劈皴變化出來。畫家以乾枯的筆墨勾畫石壁輪廓,再用夾雜著大量水分的筆墨迅速化開,使畫面上產(chǎn)生水墨交融,淋漓暢快的感覺。 2、夏圭《長江萬里圖》26.8×1115.3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 《長江萬里圖》是一幅長超過11公尺的手卷,畫卷的前半段,以接近平視的角度近景特寫巖塊、林木,以及江行的舟船,表現(xiàn)長江三峽險峻和波濤洶涌的景觀;后半段則是以俯視和遠觀的角度描繪江面上的活動,以及沿途所見秀麗的景色。從逼近觀者的景物,轉(zhuǎn)換到遼闊空曠的視野,這種構(gòu)圖的方式具有戲劇性的效果。 在畫卷最后,有元代鑒藏家柯九思的題字,鑒定這幅畫作者是南宋夏珪。但是柯九思題字是后人偽造,所以這樣的意見值得強烈懷疑。從時代風(fēng)格來看,這種山水長卷的構(gòu)圖方式流行于明初,而在筆墨技巧方面,本幅的“斧劈皴”用同一方向的側(cè)鋒表現(xiàn),而水紋的描繪也刻意強調(diào)浪花的造型和裝飾效果,這些特征顯示〈長江萬里圖〉的創(chuàng)作時代為十四世紀(jì)末至十五世紀(jì)初,可能是一張與明代宮廷畫院風(fēng)格密切相關(guān)的作品。 3、夏圭(傳)《長江萬里圖》大都會博物館藏藏 4、夏圭(傳)《山水十二景圖卷》(明清臨本) 5、夏圭《虞山圖卷》
|
|
來自: 昵稱華明房產(chǎ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