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guó)玉器(4圖)
玉變形夔龍紋瑗
玉變形夔龍紋瑗春秋中期尺寸:直徑9.2cm 孔徑4.5cm 厚0.6cm 說明:青玉,局部有紫褐色沁。一面飾變形虺紋及繩紋,另一面光素?zé)o紋。春秋時(shí)期,禮制崩潰,玉禮器的數(shù)量相對(duì)減少,佩飾則大量增加,而玉器裝飾出現(xiàn)了新風(fēng)格,紋飾細(xì)碎而繁密,且多為變形的獸面紋。此器即為一例。
玉鏤雕龍紋璜
玉鏤雕龍紋璜春秋早期尺寸:高4.2cm 長(zhǎng)9.6cm 厚0.4cm 說明:玉料淺黃色,局部有赭色沁。體片狀,近半圓形,一端寬,一端窄。璜兩面紋飾相同,用淺浮雕手法,琢四龍,各龍軀體互相勾纏。春秋早期的玉器,繼承了西周時(shí)期的刀法,粗細(xì)線條搭配得宜,使畫面層次分明。從西周至春秋早期,龍的形象有變成長(zhǎng)舌下垂且向后彎曲,“臣”字眼角拉長(zhǎng),稍向上翹。此器的造型和紋飾布局均較特殊,且未有同類器物出土,極為珍貴。
玉獸紋璜
玉獸紋璜春秋中期尺寸:長(zhǎng)10.6cm 端寬2.8cm 厚0.4cm 說明:玉黃色,有淺褐色沁斑。體作片狀,近半圓形,兩面紋飾相同。周邊飾對(duì)稱戟牙,兩端以陰線各作一獸首,中部身腹處琢相連勾形紋。器于弧凸一側(cè)中部穿一圓孔,以供系佩。玉璜因年代不同而紋飾各異,一般時(shí)代遠(yuǎn)的,光素的多,至商代始有紋飾。這類玉器最早見于河姆渡文化,而商、周、春秋、戰(zhàn)國(guó)及漢代墓葬出土甚多,此后則較少見。玉璜一般于兩端各鉆一孔,自春秋中期始只在中上部有一孔,可單獨(dú)系掛或與其他玉飾連串為組佩。
玉龍紋璜
玉龍紋璜春秋晚期尺寸:高2.7cm 長(zhǎng)6.6cm 厚0.4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黃色,有赭色沁斑。體作片狀,外形接近三分之一的瑗。兩面形式與紋飾相同。璜的外沿琢對(duì)稱戟紋,兩端各有一龍首,龍身于中部合為一體,并飾春秋中晚期極為盛行的變形蟠虺紋為龍鱗,中間綴以目紋,紋飾卷連細(xì)密。玉璜兩端各有兩個(gè)圓孔,中部上端有一方形孔,皆可作系佩。
玉龍紋璜
玉龍紋璜春秋晚期尺寸:高3.2cm 寬7.1cm 厚0.4cm 清宮舊藏說明:青玉,局部有褐色沁。體片狀,半瑗形,一面有紋飾,一面光素?zé)o紋。璜的上下邊緣雕對(duì)稱戟紋;兩端各琢一龍首,以圓孔為龍口,可穿系。兩龍身于中部合為一體,中間有一豎線隔開,龍身淺浮雕相連的虺紋。玉璜為六瑞之一,作禮器和佩飾用。《周禮》:“以白琥禮四方,以玄璜禮北方?!薄渡胶=?jīng)》:“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佩玉璜?!贝呵镉衿?,大多一面雕紋,一面光素?zé)o紋,而紋飾則以蟠虺紋為主,此器為一典型。
玉龍紋璜
玉龍紋璜春秋晚期尺寸:直徑9.3cm 寬6.3cm 厚3cm 說明:玉料為新疆和闐青白玉,局部有深褐色沁斑。體扁平,呈扇形,兩面形式和飾紋相同。通體用淺浮雕飾變形臥蠶紋,內(nèi)外緣均有一弦紋,兩端各有一龍首,中間上端有一小圓孔,可供穿系。
玉雙龍首璜
玉雙龍首璜春秋晚期尺寸:長(zhǎng)11.5cm 寬2cm 厚0.5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體扁平,弧形。兩面紋飾相同,皆用淺浮雕法,琢出變形的夔龍紋。璜兩端各有一龍首,兩龍嘴部各有一小圓孔,中間上端有一小圓孔,下端有三小孔,均可系佩。此類器物,大多是用來與其他佩飾組合成套佩用的。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之玉璜,或僅一端有孔,或兩端各有一或兩個(gè)孔,乃至春秋中期,才于內(nèi)弧凸的一側(cè)中央加孔。由穿孔的變化,可見佩的形式也相應(yīng)有變化。
玉雙龍首璜
玉雙龍首璜春秋晚期尺寸:高4.2cm 長(zhǎng)9.8cm 厚0.6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色,有淺赭色沁。體片狀,形如半圓,兩面紋飾相同。兩端均琢龍首,各以一圓孔為龍口,雙龍身于中部合為一體,上端有一圓孔,可供佩系。
玉虺龍紋沖牙
玉虺龍紋沖牙春秋早期尺寸:長(zhǎng)7.4cm 端寬1.5cm 厚0.3cm 說明:青玉,略有褐色沁。體片狀,弧形,下部略尖,兩面紋飾相同,滿布虺紋。虺是一種有劇毒的小蛇。古人喜采用兇猛、狠毒的動(dòng)物形象來作紋飾,以為辟邪。玉沖牙在春秋戰(zhàn)國(guó)很流行,是成組佩玉之一種。因佩者走路時(shí)會(huì)使之相撞而發(fā)出聲音,加上它形如獸牙,故名沖牙。古人佩帶有沖牙的成組玉佩,以表現(xiàn)“君子”風(fēng)度。
玉龍形沖牙
玉龍形沖牙春秋晚期尺寸:長(zhǎng)12.5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體片狀,牙角形。一端略寬,琢成龍頭。龍頭方形,上下唇間有一孔,可穿繩。龍頭至龍尾有兩排凸齒。兩面雕相同的變形蟠虺紋?;⌒螞_牙在春秋時(shí)期才較多出現(xiàn)。這件沖牙的造型及紋飾都很別致,是玉器中的精品。
玉鏤雕鳳紋飾
玉鏤雕鳳紋飾春秋早期尺寸:長(zhǎng)6.3cm 寬3.6cm 厚0.4cm 說明:青玉,有淺褐色沁。體片狀,正面微隆起,背面光素且稍凹。正面以鏤雕和斜刀技法琢飾夔鳳紋。春秋早期的龍鳳紋表現(xiàn)抽象,紋飾瀟灑遒勁,鏤空技藝相當(dāng)成熟。此佩的形制、紋飾極為少見。
玉鏤雕鳳紋飾
玉鏤雕鳳紋飾春秋早期尺寸:長(zhǎng)6.3cm 寬3.6cm 厚0.4cm 說明:青玉,有淺褐色沁。體片狀,正面微隆起,背面光素且稍凹。正面以鏤雕和斜刀技法琢飾夔鳳紋。春秋早期的龍鳳紋表現(xiàn)抽象,紋飾瀟灑遒勁,鏤空技藝相當(dāng)成熟。此佩的形制、紋飾極為少見。
玉雙鳥紋嵌件
玉雙鳥紋嵌件春秋尺寸:長(zhǎng)6.3cm 寬3.9cm 厚1.6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深褐色沁。體作扁平的委角長(zhǎng)方形。正面用淺浮雕如陰線刻兩只鳳鳥。鳳鳥臉面相背,嘴尖下彎,冠高翹,眼圓睜,雙翅緊收,尾巴上翹,作靜止態(tài)。器正面略弧凸,背面微凹,中部一半環(huán)狀孔突出,四角有孔,可供穿系。此器造型與飾紋特殊,十分罕見。
玉虺紋韘
玉虺紋韘春秋尺寸:高2cm 長(zhǎng)4.2cm 寬3.1cm 孔徑2.3cm 說明:玉料沁成雞骨白色。外緣有繩紋,圍繞淺浮雕的蟠虺紋。韘,也稱搬指,原為實(shí)用品,殷商已開始出現(xiàn)。商代玉韘紋飾簡(jiǎn)練,從婦好墓出土和傳世品看,均飾獸面紋并有一較深的勾弦用的橫凹槽。春秋戰(zhàn)國(guó)的玉韘則紋飾繁縟,從出土情況看,韘的位置一般放在人骨架的手部,似仍有實(shí)用性。及至兩漢和魏晉時(shí),玉韘已演變?yōu)楸馄界U雕器,成為非實(shí)用的佩飾。這件滿布紋飾的玉韘,是春秋時(shí)期之珍品。
玉虎
玉虎 春秋時(shí)期 尺寸:長(zhǎng)7.7cm 寬2.2cm 厚0.3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體扁薄。玉片兩面飾紋相同,各刻一虎,俯首,嘴微張,圓眼,耳后曲,足前伸,尾向上回卷?;⑸盹楇p線斑紋,呈爬行狀。嘴、尾、身各有一圓孔,可穿系。玉虎始見于商代,春秋時(shí)更多更精,此為典型代表之一。
玉獸首紋劍飾
玉獸首紋劍飾春秋晚期尺寸:長(zhǎng)3.35cm 寬5.35cm 厚0.85cm 說明:青玉料,有大面積黃褐色沁斑。體厚,片狀,梯形。兩面淺浮雕變形獸面紋,間飾細(xì)陰線,三邊成齒狀,一邊有一橢圓形孔,可安接劍把。春秋戰(zhàn)國(guó)時(shí)期,玉器上的紋飾一改商周以來的呆板,出現(xiàn)了整齊、對(duì)稱、緊密的淺浮雕裝飾紋樣。其基本圖案結(jié)構(gòu)簡(jiǎn)單,但組合形式多樣,形態(tài)各異,充滿想象力。精雕細(xì)琢是這時(shí)期玉器的新風(fēng)格。
玉人首
玉人首春秋晚期尺寸:長(zhǎng)6cm 寬3.5cm 厚0.9cm 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滿布深褐色沁斑。體扁平,正面微弧,背面內(nèi)凹。器兩面飾紋略異,皆為人臉的正面,面部的眼、鼻、嘴均用變形夔龍紋做裝飾。器上下各有一斜穿孔,可供系繩。這人首的裝飾風(fēng)格,具有明顯的春秋中晚期特點(diǎn),所知僅此一件,堪稱絕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