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期,是隸書的蛻變期。存留作品主要有兩類:石刻和簡牘帛書。 石刻存世有《楊量買山地記》、《五鳳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等。其結構與簡牘相近,已是隸體,但多數(shù)筆劃無波磔,可能是制作方式造成的,顯得很古樸。后來評價,多據(jù)此認為它們是“體兼篆隸”。
簡牘帛書有: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遣策》、3號墓《遣策》和帛書;安徽阜陽出土的文帝時期殘簡;山東臨沂銀雀山1號墓出土的《孫臏兵法》、《孫子》、《尉繚子》、《晏子春秋》等、2號墓出土的元光元年歷譜;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9號、10號西漢墓出土的竹簡;湖北光化縣3號西漢墓出土的竹簡等。
湖南長沙馬王堆1、2、3號墓是西漢初長沙丞相轪侯家族的墓葬。其中,帛書《老子》甲本,尚有濃厚的篆書結構特點,但也已有一定程度的隸化痕跡,如化圓為方、末筆重按似波磔等。帛書《老子》乙本,結構基本已是隸書,末筆更具波磔形貌。可見到西漢初期,隸書的成熟程度又有了較大的提高,以致有的學者認為,這表明隸書的成熟期應當從此算起。不過,綜合來看,這種結論稍嫌樂觀。
西漢末期,是隸書的定型成熟期。存留作品有:青海大通縣115號出土的宣帝時期竹簡;甘肅敦煌出土的天鳳元年(公元前14年)的木牘;江蘇儀征胥浦101號漢墓(元始五年)出土的竹簡木牘等。而堪稱代表的,當屬河北定縣40號漢墓出土的竹簡,書于漢宣帝(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時。結體取橫勢,波挑定型,點畫之間已能自如地表現(xiàn)后來隸書常見的俯仰呼應,風格端莊、整潔,脫離了前此的古樸稚拙。此外《王杖詔令冊》簡、《始建國天鳳元年》簡等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全面來看,整個西漢時期,隸書始終沒有完全建立規(guī)范,在上述比較成熟的簡牘中,有相當多的隸字,或是筆劃,或是結構,都多少有其它字體的因素攙雜其間,這也許是墨跡書寫相對隨意的緣故。
三、東漢隸書
東漢,尤其是東漢晚期,隸書發(fā)展到高度成熟的階段。由于東漢實行厚葬,為歌功頌德而大興碑刻,成為官方正體的隸書在石刻中充分展示了藝術的光采。故近人陳彬龢說:“秦以來隸書,多用方筆,至前漢末稍成斜方,至后漢更甚,同時用筆,點劃亦趨巧妙。蓋前漢隸書之點劃,有如兒童之用筆,其后漸次進步,執(zhí)筆正直,起筆、止筆、波磔,亦能逆筆突起,或捩、或押、或浮,種種巧技,故用筆之變化,至后漢進步殆達極頂。”
?。薄⒈?
東漢政治的核心是地方豪強集團,豪強地主的莊園是經(jīng)濟的主體,文化上繼續(xù)獨尊儒術,人才選拔采用“征辟”、“察舉”制度,這一切助長了浮華的社會風尚,其直接表現(xiàn)之一就是厚葬之風的盛行,以碑刻的形式諛墓的做法大為流行,從而為隸書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掀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刻石立碑的風潮。
典型的墓碑,有“碑額”,相當于標題,刻在碑的頂部。有的有“穿”,或在碑額上,或在碑的中部,本來是用來下棺的。碑的正面稱“陽”,背面稱“陰”。有的碑有座,稱為“碑趺”。
廣義的碑主要形制有“墓碑”、“功德碑”、“神廟碑”、“摩崖”、“石闕”、“石經(jīng)”等等。“墓碑”和“功德碑”是門生故吏聚錢選石為主人樹碑立傳。“神廟碑”則是祈?;蚣o念神廟修筑的功業(yè)的?!澳ρ隆敝饕羌o念工程完工的?!爱嬒耦}字”是畫像石上的說明文字。“石闕”是重要建筑物的附屬,上面往往有裝飾圖案?!笆?jīng)”則主要刊刻儒家經(jīng)典。相對于簡牘來說,碑刻的制作目的比較莊重,在書寫和工藝上比較講究,更能集中地展示那個時代人們對于隸書美的追求和認識。因而,通常所謂“漢隸”,往往指這一時期的石刻隸書作品。
這些碑刻流傳至今的約有一、二百種,精品極夥,劇跡甚眾。朱彝尊把漢碑分為三類:方整、流麗、奇古。他在《西岳華山廟碑跋》中說:“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鴻都石經(jīng)》、《尹宙》、《魯峻》、《武榮》、《鄭固》、《衡方》、《劉熊》、《白石神君》》諸碑屬此。一種流麗,《韓敕》、《曹全》、《史晨》、《乙瑛》、《張表》、《張遷》、《孔彪》、《孔宙》諸碑屬此。一種奇古,《夏承》、《戚伯著》諸碑屬此?!?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本漢第七》中把漢碑隸書分為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八類。
最能稱作典型的有:《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張景碑》、《華山碑》、《朝侯小子殘碑》、《曹全碑》、《熹平石經(jīng)》、《韓仁銘》、《鮮于璜碑》、《張遷碑》、《幽州書佐秦君石闕》、《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石門頌》、《西狹頌》、《郙閣頌》、《武梁祠畫像題記》、《左表墓門題字》、《蒼山畫像石題字》等。從風格上講,或雄強,或秀美,或飄逸,或凝重,或古樸,或優(yōu)雅……可謂千姿百態(tài),朱彝尊和康有為的分類都不足以完全概括,故王澍說“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漢明府孔子廟碑》、《韓敕碑》等?,F(xiàn)藏山東曲阜孔廟,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刻。清王澍《虛舟題跋》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薄抖Y器碑》筆畫以瘦硬見長,但雄健有力,結體勁拔謹嚴,整體風格清剛峻邁、端莊秀潔。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置孔廟百石卒史碑》?,F(xiàn)藏山東曲阜孔廟。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刻。全碑十八行,每行四十字。明趙崡評價:“其敘事簡古,隸法遒勁,令人想見漢人風采?!鼻搴谓B基《東洲草堂金石跋》評:“樸翔健出,開后來雋刻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薄兑溢伏c劃秀潤而不失端勁,結體扁方整肅,規(guī)矩森嚴,整體風格密麗典雅。
《史晨碑》,碑有兩面,故后人分稱《史晨前碑》、《史晨后碑》?,F(xiàn)藏山東曲阜孔廟。前碑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或《史晨請出家谷祀孔廟碑》等,刻于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后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廟碑》,刻于東漢靈帝建寧元年。清楊守敬《平碑記》說:“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薄妒烦勘伏c劃含蓄圓潤,結構修飭整密,風格相對樸厚。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刻(公元185年),現(xiàn)存西安碑林。清張廷濟評:“貌如羅綺嬋娟,神實銅柯石干。”清楊守敬《平碑記》引孺初說:“分書之有《曹全》,猶真行之有趙董?!薄恫苋芬詸M為主筆,點劃嚴謹而飄逸,藏露相濟,方圓并用,結構注重疏密對比,雖嚴整而外勢極綿長,如長袖舞筵、仙鶴遠舉,是漢隸的典范之作。
《張遷碑》,全稱《漢谷城長蕩陰令張遷表記》。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明人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此碑:“典雅饒古趣,終非永嘉以后所能及也。”此碑刻工較粗,但反而因此而獲得奇特的姿致:筆畫方整厚重、刀味森森、斬釘截鐵,顯得極為古樸剛強;結構時出別體,而或橫或方,敦穆方嚴,飽滿厚重,與《曹全》的秀潔恰成陽剛與陰柔兩種風格的對照。
?。?、磚刻
東漢還有一類刻契文字,即磚刻,主要又是墓磚。大多是長方形,內(nèi)容主要記錄磚的數(shù)量、制磚時間等,有的則刻有古代文獻。刻制方法一般分為有模印、干刻和濕刻三類。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東漢磚刻比較重要的有:洛陽、偃師出土的刑徒墓磚和安徽亳縣出土的曹氏墓磚。
?。ǎ保┞尻枴①葞熜掏侥勾u1956年和1962年出土,后者發(fā)掘出522座刑徒墓,墓磚820馀塊,其中刻有刑徒死亡日期的共229塊,始自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終于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由于只是死亡刑徒有關事件的簡單記錄,書寫、刻契都比較草率,但別有一種揮灑自由的氣質(zhì),有些甚至有草書的意味。
(2)曹氏墓磚出土于兩座墓中,一為1973年在安徽亳縣董園村發(fā)掘的一座漢墓,計字磚238塊,畫像磚3塊,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字樣。一為1976年至1977年在該縣元寶坑村發(fā)掘的一座漢墓,計字磚140塊、畫像磚6塊,有靈帝建寧三年(公元170年)紀年。曹氏墓磚磚文作于同時期同地點,卻呈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書體和風格。文字是在磚坯上直接刻寫的,有隸書、草書和篆書,筆劃運行自如,總體上比較率意。
?。?、簡牘
東漢簡牘近年發(fā)現(xiàn)漸多,從內(nèi)容上看,有經(jīng)籍、官方詔書、屯戍文書等。官方詔書和經(jīng)籍書寫工整、法度謹飭,其成熟程度不下于碑刻隸書。屯戍文書則自由隨意、自然、率真、活潑生動。其中著名的有:
?。ǎ保└拭C《武威簡牘》 1959年在甘肅省武威縣的磨子嘴后漢墓中出土469件竹木簡。1972年在武威縣旱灘坡后漢早期墓中出土簡牘92件,其中木簡78件,木牘14件。《武威簡牘》多是成熟的隸書,也有章草。 (2)《甘谷漢簡》 1971年在甘肅省甘谷縣后漢墓中出土數(shù)十件,其中有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簡和延熹元年(公元158年)簡。字體為成熟隸書?!陡使葷h簡》因為書風接近《曹全碑》而得到了很高的聲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