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跟師老中醫(yī)用方雜記

 共同成長888 2015-06-29

跟師老中醫(yī)用方雜記

 
 


防風(fēng)通圣

丹梔逍遙散

石斛夜光丸

舒肝和胃丸

疏肝和胃丸

冠心蘇合香丸

五子衍宗丸

四神丸

二至丸

二仙湯

木香擯榔

桃紅四物湯

增液湯

補骨壯腎湯

丹參

川楝子

郁金

苦參

安神散

血府逐瘀丸

八正散

二陳湯

導(dǎo)赤散

茵陳蒿湯

消毒散

越鞠丸

橘紅丸

獨活寄生湯

大活絡(luò)丹

小活絡(luò)丹

右歸丸

左歸丸

歸脾丸

健脾丸

杞菊地黃丸

明目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

保和丸

 

 

診斷:切脈-觀察指甲橫溝,中指指端循環(huán),印堂、眼簾、嘴唇周圍、眼白顏色,舌上下,耳朵。---邊問診:睡眠情況、大便一日能否一次、小便頻數(shù)澀痛、夜間口渴否--以肝腎辯證--聞診--處方。一般一方10劑。

 

補骨壯腎湯:是老中醫(yī)習(xí)慣用藥,藥味有:杜仲、川斷、牛膝、骨補碎、狗脊。簡記:杜仲能續(xù)牛狗骨

 

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簡記:女旱

    學(xué)習(xí):同名方約有6首,《醫(yī)方集解》補養(yǎng)之劑方。組成: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女貞子冬至?xí)r采, 旱蓮草夏至?xí)r采。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二至丸的功用是補虛損,暖腰膝,壯筋骨,明眼目;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經(jīng)量多。主要有增強免疫,降血脂,抗血栓,抗氧化,耐缺氧,護肝及鎮(zhèn)靜等作用。

 

龍牡湯:生龍骨、生牡蠣。簡記龍牡

 

二仙湯:當歸、仙茅、仙靈脾、巴戟天、黃柏、知母。

    學(xué)習(xí):二仙湯源于《婦產(chǎn)科學(xué)》 梁頌名《中醫(yī)方劑臨床手冊》。配伍特點是壯陽藥與滋陰瀉火藥同用,以適應(yīng)陰陽俱虛于下,而又有虛火上炎的復(fù)雜癥侯。由于方用仙茅、仙靈脾二藥為主,故名"二仙湯"。 用于更年期綜合征(婦女絕經(jīng)前諸證,頭目昏眩、胸悶心煩、少寐多夢、烘熱汗出、焦慮抑郁、腰酸膝軟等),高血壓病、閉經(jīng)以及其他慢性病見有腎陰陽兩虛、虛火上擾者。

  1.婦女更年期綜合癥:加蘇子、丹參、沉香、白薇;治療男、女更年期綜合癥伴有高血壓、性功能減退、抑郁頭痛、潮熱等;

  2.抑郁癥:加用菖蒲、夜交藤;懶言少動、表情呆滯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煩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棗仁;納呆畏寒者,去黃柏,加用干姜;情緒極度抑郁、難以入眠者,加合歡皮、茯神;

  3.精液異常:合用五子衍宗丸。

  方中仙靈脾又名淫羊藿,為小蘗科植物淫羊藿、心葉淫羊藿或箭葉淫羊藿的莖葉,性味辛甘、溫,功能補腎壯陽,祛風(fēng)除濕?!度杖A子本草》說它能“治一切冷風(fēng)勞氣,補腰膝,強心力”及“筋骨攣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據(jù)藥理研究,淫羊藿具有降壓、增強機體免疫力、明顯降血糖、抗炎等多種作用;能顯著減輕蛋清樣足腫脹程度,亦能降低組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對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等。

 

丹參:老中醫(yī)所鐘愛之藥

 

丹梔逍遙丸: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逍遙散”基礎(chǔ)上加丹皮、梔子二藥組成。

方藥組成為丹皮、梔子、柴胡、芍藥、當歸、茯苓、白術(shù)、甘草,(山石神韻注:四逆散去枳實,當歸芍藥散去川芎澤瀉而合加丹梔,四逆散屬柴胡劑治郁,當歸芍藥散補血祛瘀利水,丹皮涼血祛瘀,梔子去虛煩)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潮熱自汗或盜汗等癥的治療。該藥用于更年期綜合征、抑郁癥、慢性乙型肝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更年期綜合征多由肝腎虧虛、陰陽失調(diào)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潮熱汗出。對此病,西醫(yī)主張使用激素替代療法,中醫(yī)多從滋補肝腎入手,但療效不甚滿意。不少病人用藥后出現(xiàn)痞滿、兩脅脹痛等癥狀,其原因為此證兼有肝郁化火、氣滯不舒之病變。丹梔逍遙丸中丹皮、梔子清熱除煩,柴胡疏肝理氣,一般使用兩周后即可明顯見效。鞏固治療一個月后可愈?!?/p>

  抑郁癥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加大,抑郁病人日漸增多。這類病人常見癥狀為悶悶不樂,對日常事情喪失興趣,自感頭暈乏力,胃脘不舒,胸悶氣短等,甚至堅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到各醫(yī)院求醫(yī),但各項檢查指標均為正常。應(yīng)用丹梔逍遙丸清心除煩,舒肝解郁,方中當歸、白芍有助肝之條達功能,故具有穩(wěn)定病人情緒,減輕癥狀之作用。與抗抑郁劑相比,該方?jīng)]有依賴性及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人常感情緒不暢,并伴有肝區(qū)疼痛、面色萎黃、失眠多夢等癥,或有輕度肝功異常。中醫(yī)認為,肝為“剛臟”,性喜柔潤。方中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舒肝理氣而不燥;丹皮、梔子清熱涼血,且有健脾化濕功能。全方調(diào)理氣血,舒肝健脾,對肝郁脾虛型乙肝療效滿意。有關(guān)研究表明,此方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降低轉(zhuǎn)氨酶,對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性作用?!?/p>

  以上三病雖病種不同,但同屬肝郁脾虛兼有郁熱之證,故用舒肝理脾清熱法治療,均能取效。丹梔逍遙丸是在古方基礎(chǔ)上加減而成的著名的舒肝理脾常用方劑,可廣泛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如治療乳腺小葉增生,可加丹參、郁金、川芎、夏枯草等;治療肝脾腫大,加鱉甲、牡蠣、丹參等……只要符合肝郁脾虛、血虧郁熱證,應(yīng)用本方加減,均能收到很好療效。

 

加味逍遙散-《證治準繩·女科》卷五。

  【組成】當歸6 白芍藥6 柴胡3 黃芩4.5 干葛6 生地黃4.5 麥門冬2.7 川芎4.5 人參2.7 烏梅2個 甘草1.8

  【主治】產(chǎn)后發(fā)熱,口干作渴,唇裂生瘡。

 

  【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組成】白芍 白術(shù)各3 白茯苓 麥門冬 生地各1.8 甘草 桔梗各0.6  地骨皮當歸各2.4  山梔仁 黃柏各0.9

  【主治】潮熱咳嗽。

  【加減】虛甚者,加山藥、破故紙、枸杞子。

 

  【來源】《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白術(shù) 茯苓 牡丹皮 白芍 柴胡 陳皮 當歸 山梔 貝母 天花粉各2.4克 甘草 紅花 羚羊角各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淡竹葉20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主治】鬢疽七日以上,根盤深硬,色紫焮痛者。

 

  【來源】《內(nèi)科摘要》卷下。

  【異名】八味逍遙散(《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丹梔逍遙散(《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

  【組成】當歸 芍藥 茯苓 白術(shù)(炒) 柴胡各3克 牡丹皮 山梔(炒) 甘草(炙)各1.5克  

  【主治】肝脾血虛發(fā)熱,或潮熱晡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干,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nèi)熱作渴。

 

    【來源】《《仙拈(nian)集》卷三

  【藥物組成】當歸5錢,白術(shù)5錢,白芍1錢,茯苓1錢,麥冬8分,柴胡5分,砂仁5分,甘草5分。

  【處方來源】《仙拈集》卷三。

  【方劑主治】婦女月水不調(diào),發(fā)熱體倦,頭疼口干,臍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茵陳蒿湯:出自《傷寒論》。由茵陳蒿六兩(12克) 梔子十四枚(9克) 大黃二兩(9克)組成。能夠泄熱,利濕,退黃。適應(yīng)癥臨床表現(xiàn)為陽黃身熱,面目、周身黃如桔色,小便黃赤短澀,大便不暢(或秘),腹微滿,口渴胸悶,煩躁不安,或有頭汗出,別處無汗,苔黃膩,脈滑數(shù)。是主治濕熱發(fā)黃的一張卓效方劑。

 

四神丸方:由《普濟本事方》的二神丸與五味子散兩方組合而成。二神丸(破故紙120克(炒香)肉豆蔻60克(生)能補脾腎,澀腸止瀉;五味子散(五味子60克(揀) 吳茱萸15克(細粒,綠色者) )可溫中澀腸。今合二為一,溫補固澀之之功益家,固有“四神”之名?,F(xiàn)常用于慢性腹瀉,腸結(jié)核等屬脾腎虛寒的久瀉、五更泄瀉、腹痛不思飲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

    四神故紙吳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

  大棗生姜同煎合,五更腎泄最相宜。

  (1)五味子散:單用五味子、吳茱萸。治同。

  (2)二神丸:單用破故紙、肉豆蔻。治同。

  (3)四神丸:除五味子、吳茱萸、加茴香、木香,姜棗煮丸。治同。

  煎服法:姜煮棗丸。

 

防風(fēng)通圣丸:出于金代名醫(yī)劉完素《宣明論方》,具有清熱解毒、解表通里的作用,傳統(tǒng)用于治療頭痛、發(fā)熱畏冷、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或瘡癰初起的便秘發(fā)熱等癥。現(xiàn)代臨床上把防風(fēng)通圣丸又進行一些引申應(yīng)用。治療神經(jīng)痛、支氣管哮喘、細菌性痢疾、多發(fā)性瘡腫、副鼻竇炎、皮膚病、尿路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由防風(fēng)、麻黃、芥穗、薄荷、大黃、芒硝、滑石、生梔子、黃芩、連翹、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當歸、白術(shù)、甘草等17味藥物組成。

 

石斛夜光丸 :同名方約有2首,現(xiàn)選《瑞竹堂方》“夜光丸”。

    組成: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生地黃(懷州道地)、熟地黃(懷州道地)、新羅參(去蘆)、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以上各一兩,枸杞子(揀凈)、牛膝(酒浸,別搗)、金釵石斛(酒浸,焙干,另搗)、草決明(炒)、杏仁(去皮尖,炒)、甘菊(揀凈)、菟絲子(酒浸,焙干,另搗)、羚羊角(鎊)各七錢半,肉蓯上除另搗外,同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蓉(酒浸,焙干,另搗)、五味子(炒)、防風(fēng)(去蘆)、甘草(炙赤色,剉)、沙苑蒺藜(炒)、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川芎、生烏犀(鎊)、青葙子各半兩。

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本方由25味藥組成。用于肝腎兩虧,陰虛火旺

 

舒肝和胃丸

  香附(醋制)45g,白芍45g,佛手150g,木香45g,郁金45g,白術(shù)(炒)60g,陳皮75g,柴胡15g,廣藿香30g,炙甘草15g,萊菔子45g,檳榔(炒焦)45g,烏藥45g。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書》卷五十六。

  【組成】陳皮(醋炒) 柴胡各6克 川芎 枳殼(麩炒) 芍藥各4.5克 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方歌:柴胡疏肝芍藥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氣滯,脅肋疼痛自能除。

加減柴胡疏肝散 :

  【處方】柴胡、川芎、枳實、香附、陳皮、厚樸(各10g)、白芍、半夏(各6g)、甘草(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易激動,失眠,健忘加夜交藤15g,酸棗仁20g,珍珠母25g;便秘加大麻仁15g,腹瀉加附子、訶子、蒼術(shù)各10g;惡心嘔吐加姜汁、竹茹各20g,旋覆花(包)、藿香各10g;納差加焦三仙各10g;腹痛甚加延胡索、郁金各10g;脾胃虛弱加黨參、山藥、白術(shù)各12g;脾濕困中加白扁豆、薏苡仁各20g。

 

五味消毒飲 (山石神韻注:老中醫(yī)只用銀花、菊花、公英,而不用紫花地丁和紫背天葵子)

  【出處】 《醫(yī)宗金鑒

  【組成】 金銀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克) 紫背天葵子(6克)

  【功用】 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主治】 疔瘡初起,發(fā)熱惡寒,瘡形如粟,堅硬根深,狀如鐵釘,以及癰瘍癤腫,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

 

普濟消毒飲 《東垣試效方》

    黃芩(15克)黃連(15克) 陳皮(6克) 甘草(6克) 玄參(6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 連翹(3克) 板藍根(3克)馬勃(3克) 牛蒡子(3克)薄荷(3克) 僵蠶(2克) 升麻(2克)

方歌:普濟消毒蒡芩連,甘桔藍根勃翹玄,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此方先。

趣記:普及消毒, 芩戀皮草選柴根,敲板罵牛不產(chǎn)生。

  主治:大頭瘟。惡寒發(fā)熱,頭面紅腫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shù)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jié)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礙等屬風(fēng)熱邪毒為患者。)

 

化斑湯:出自清代吳瑭(鞠通)所著《溫病條辨》卷一,是在《傷寒論》白虎湯的基礎(chǔ)上加清營涼血之品而成。

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10克)玄參(10克)犀角【水牛角代】(60克)白粳米(9克)  

  【主治】氣血兩潘之發(fā)斑。發(fā)熱,或身熱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脈數(shù)等。

 

   化斑湯藥方(2)《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黑參6克 鼠粘子3克柴胡2.4克荊芥防風(fēng)各1.8克連翹2.1克木通2.4克枳殼2.1克蟬蛻1.5克生甘草1.2克燈心20莖淡竹葉15片

  【功用】化斑透疹。

  【主治】痘與斑夾出者。

 

 方劑名稱: 獨活寄生湯

 獨活三錢(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風(fēng) 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各二錢(各6g)   用法:分三服,

   主治: 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痿軟,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加味五金湯:

〔組成〕金錢草30克海金砂15克雞內(nèi)金10克金鈴子 10克 川郁金 10克玉米須 15克。

〔主治〕肝膽結(jié)石,尿路結(jié)石,以及肝炎、膽囊炎、腎炎、腎孟腎炎、膀肌炎等。

〔加減〕肝膽結(jié)石加6克、樸硝6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后入);尿路結(jié)石加石葦12克、貓須草12克;有絞痛者加元胡10克、生3克,以緩解疼痛。

 

少腹逐瘀湯

  [藥品成分]:當歸、蒲黃、五靈脂、赤芍、小茴香、延胡索、沒藥、川芎、肉桂、炮姜

 

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卷上。

  【組成】當歸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 赤芍各6克柴胡3克 甘草3克桔梗4.5克 川芎4.5克牛膝10克

    主要適應(yīng)病癥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病癥:如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衰弱綜合征、腦外傷后遺癥、腦水腫、腦血管病、癲癇、腦囊蟲、腦積水、腦動脈硬化、眩暈、麻痹震顫、精神分裂癥等。

  心血管系統(tǒng)病癥:如冠心病、心絞痛、肺源性心臟病、風(fēng)濕性心臟病、無脈癥、血栓性靜脈炎等。

  消化系統(tǒng)病癥:如潰瘍病、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嘔吐、呃逆等。

  婦產(chǎn)科病癥:如原發(fā)性痛經(jīng)、流產(chǎn)后腰痛或出血、產(chǎn)后身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不孕癥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左歸丸: 《景岳全書

  【組成】 大懷熟地(240克) 山藥(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膠(敲碎,炒珠,120克) 龜板膠(切碎,炒珠,120克) 菟絲子(制,120克)

  【趣味記憶法】山地六獸(“六獸”即狗:枸杞,牛:牛膝,鹿:鹿角膠,龜:龜板,兔:菟絲子,豬:山茱萸)。

  【方訣】 左歸丸內(nèi)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方第一。

  【主治】 真陰不足證。頭暈?zāi)垦?,腰酸腿軟?a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27, 113, 155);">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癡呆更年期綜合征、老年骨質(zhì)疏松癥、閉經(jīng)、月經(jīng)量少等屬于腎陰不足,精髓虧虛者。)

 
右歸丸:《景岳全書》 
熟地黃240 山藥120 山茱萸(酒炙)90 枸杞子120 菟絲子120 鹿角膠120 杜仲(鹽炒)120 肉桂60 當歸9 0附子(炮附片)60
  本方由10味藥組成。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膠為君藥,溫補腎陽,填精補髓。臣以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山藥滋陰益腎,養(yǎng)肝補脾。佐以菟絲子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當歸補血養(yǎng)肝。諸藥配合,共奏溫補腎陽,填精止遺之功。
 
桂附地黃丸和金匱腎氣丸是完全兩種不同的中藥,兩者的成分不同,請?zhí)貏e注意黑體部分:   桂附地黃丸的成分為:肉桂、附子(制)、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輔料為蜂蜜。  金匱腎氣丸的成分為: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輔料為蜂蜜。
   與古方“濟生腎氣丸”較接近些。而今方濟生腎氣丸質(zhì)量標準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處方主要是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chǔ)上倍用茯苓、同時加入牛膝、車前子兩味藥組成。與今方金匱腎氣丸比較,今方濟生腎氣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車前子不經(jīng)過鹽炙,而且各味藥的劑量組成有顯著不同,而與古方濟生腎氣丸比較,在藥味炮制及劑量上差異更大。
 
歸脾丸: 現(xiàn)代經(jīng)驗方
黨參80g 白術(shù)(炒) 160g 炙黃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遠志(制) 160g 酸棗仁(炒) 80g 龍眼肉 160g當歸160g 木香 40g 大棗(去核) 40g
    【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健脾丸: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
 【藥方組成】黨參、白術(shù)(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痉浇狻糠街杏奎h參、白術(shù)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于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保和丸 :同名方約有17首,現(xiàn)選《丹溪心法》卷三積聚痞塊方。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組成】山楂六兩(180g)神曲二兩(60g)半夏茯苓各三兩(各90g)陳皮連翹萊菔子各—兩(各30g) 【功用】消食和胃。
 
參苓白術(shù)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異名:參術(shù)飲
    人參、茯苓、白術(shù)(炒)、山藥、白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辯證要點:脾胃氣虛癥狀外,以泄瀉,舌苔白膩,脈虛緩
 
越鞠丸 :同名方約有4首,現(xiàn)選《丹溪心法》卷三方附:芎術(shù)丸(原書同卷)、越曲丸(《松崖醫(yī)徑》卷下)

    組成:蒼術(shù)、香附、川芎、神曲、梔子各等分。上為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創(chuàng)立了越鞠丸以統(tǒng)治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氣,川芎治血,梔子清火,蒼術(shù)治痰濕,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為主要。

    山石神韻注:越鞠,古名川芎

 

橘紅丸:【處方】化橘紅75g 陳皮 50g 半夏 (制) 37.5g 茯苓 50g 甘草 25g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蘇子 (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瓜蔞皮50g 浙貝母50g 地黃 50g 麥冬 50g 石膏 50g

 

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

    〖組成〗熟地一兩(30g)肉桂一錢,去皮,研粉(3g)麻黃五分(2g)鹿角膠三錢(9g)白芥子二錢(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錢(3g)

    〖用法〗以上八味共為細末,開水送服一錢(3g),日二次。臨床效果勝過水煎服。

    〖方歌〗陽和湯法解寒凝,貼骨流注鶴膝風(fēng),熟地鹿膠姜炭桂,麻黃白芥甘草從。

 

仙方活命飲: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成份為:白芷(3克) 貝母(6克) 防風(fēng)(6克) 赤芍藥(6克) 當歸尾(6克) 甘草節(jié)(6克) 皂角刺(炒,6克) 穿山甲(炙,6克) 天花粉(6克) 乳香(6克) 沒藥(6克) 金銀花(9克) 陳皮(9克)。本方主治瘡瘍腫毒初起而屬陽證者?,F(xiàn)代常化裁運用于膿皰瘡、癤腫、蜂窩阻織炎、乳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屬于熱毒實證者。

方歌:仙方活命君銀花,歸芍乳沒陳皂甲,防芷貝粉甘酒煎,陽癥癰瘍內(nèi)消法

方訣: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穿山甲,貝母花粉兼乳沒,草芍皂剌酒煎佳。

 

龍膽瀉肝丸:《 醫(yī)方集解》

  龍膽120g 柴胡120g 黃芩60g 梔子(炒)60g 澤瀉120g 木通60g車前子(鹽炒)60g 當歸(酒炒)60g 地黃120g 炙甘草60g

 

蘇合香丸:同名方約有9首,現(xiàn)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一切氣方。

    組成:白術(shù)、青木香、烏犀屑(用代用品)、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飛)、訶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別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蓽茇各二兩,龍腦(研)、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nèi)各一兩,薰陸香(別研)一兩。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并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蠟紙裹一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冠心蘇合丸:是用于冠心病急救的一種中成藥,適用于心絞痛、胸悶憋氣等癥,特別對緩解心絞痛發(fā)作具有佳效。蘇合香50g,冰片105g,乳香(制)105g,檀香210g,青木香210g。

八正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為車前子、 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燈心。有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之功。常用于濕熱淋證。

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方。組成:黃芪四兩(生),歸尾二錢,赤芍一錢半,地龍一錢(去土),川芎一錢,桃仁一錢,紅花一錢。水煎服。黃芪初用一二兩,以后漸加至四兩。至微效時,日服兩劑,兩劑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劑。

應(yīng)用學(xué)科: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方歌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jīng)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山石神韻注:補陽還五湯可以簡記:重用黃芪加桃紅四物湯,只不過川芎不變,地黃變地龍,當歸變歸尾。傳統(tǒng)理解補氣行血祛瘀,不僅僅治療半身不遂偏癱,也治療胃疼,頭疼,麻痹、眼疾,骨傷,只要判斷有淤血,日久氣虛,不可下者,都有機會使用。和桂枝茯苓丸、抵擋湯、桃紅四物湯、少腹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大黃蟄蟲丸、鱉甲煎等都屬于祛瘀的方劑。以下是百度網(wǎng)摘:

1 腦血管病后遺癥

  石某,男,55歲。  患者因腦血栓住院搶救治療后,右側(cè)肢體癱瘓不用。語言謇澀,胸悶不適,喉間痰聲漉漉,伴關(guān)節(jié)腫痛,舌苔薄膩邊有紫斑,脈弦滑。此乃氣虛不能運行血液,痰瘀阻于脈絡(luò),擬補陽還五湯合開竅化痰。  黃芪60g,當歸5g,赤芍10g,紅花5g,桃仁6g,川芎8g。  地龍10g,牛膝10g,川菖6g,膽星10g,丹參15g。  經(jīng)上藥加減進治30劑,下肢已恢復(fù)功能,能親自步行至門診治療。上肢雖能活動,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語也已正常?! “矗褐酗L(fēng)后遺,有虛有實,本例患者形體較豐腴,胸悶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搶救,元氣已損,因而辨證氣虛痰瘀阻絡(luò)成立,故在益氣活血之中配以化痰開竅通絡(luò),改善局部循環(huán),恢復(fù)血液流動及血管壁彈性,使偏廢之肢體恢復(fù)較快。本方運用時應(yīng)注意黃芪之用量大而當歸輕。

2 麻痹性震顫

  何某,男,70歲?! 』颊哂懈哐獕翰∈?。診時四肢麻木,震顫不止,雖能站立,但不能開步,上肢抖動致不能持物。伴眩暈,神倦,氣短懶言,心煩,夜臥不安。舌紅少苔邊紫,脈弦細。證屬氣虛血瘀,風(fēng)動絡(luò)阻,治當益氣活血化瘀定振,擬補陽還五湯加育陰祛風(fēng)?! ↑S芪50g,赤芍10g,當歸6g,紅花6g,桃仁6g,川芎6g?! 〉佚?0g,蜈蚣2條,棗仁10g,石斛15g,鉤藤20g,僵蠶10g?! ∩纤幏?5劑,震顫大減,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漸正常?! “矗郝楸孕哉痤澮矊僦嗅t(yī)“中風(fēng)”范圍?!蹲C治準繩》謂:“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fēng)之象也?!北静∑浔練馓撗?,其標在肝。氣虛血阻,肝陰失養(yǎng),腦海失養(yǎng),顫振作矣。故用益氣活血平肝熄風(fēng)而獲效。

3 蛋白尿

  吳某,女,30歲?! 』颊呗阅I炎史,水腫、蛋白尿反復(fù)難愈,而轉(zhuǎn)中醫(yī)治療。診時見下肢浮腫,眩暈,神倦,氣短乏力,口淡,身酸,小便少而濁,舌淡苔薄邊微紫,脈細數(shù),尿常規(guī)檢查見蛋白+++,管型細胞++,證屬氣虛精衰,運化失職,治當補氣活血,益精利水,擬補陽還五湯加減?! ↑S芪30g,當歸6g,白芍10g,地龍10g,紅花5g,桃仁5g?! 〈ㄜ?g,女貞15g,苡米20g,豬苓15g,茯苓10g,澤瀉10g 丹參15g?! ∩纤幖訙p進治一個月,水腫盡消,尿檢蛋白、管型已正常。終以金匱腎氣丸固本,隨訪一年未復(fù)發(fā)?! “矗郝阅I炎是欠病入絡(luò),腎氣衰微,瘀血阻滯,導(dǎo)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因而患者長期蛋白難以消退,以微循環(huán)障礙理論指導(dǎo),運用補陽還五湯一面大量補氣,增強細胞免疫和增加抗體形成。而活血化瘀則能改變血流粘滯度,疏通腎毛細血管,抑制腎炎發(fā)展,因而蛋白尿就能控制。

4 眩暈(頸椎病)

  沈某,男,75歲?! 』颊咭蝾i椎病退行性病變而眩暈反復(fù)難愈。就診時見眩暈如坐舟車,上肢麻痛,時有失眠,神疲,惡心,生痰,舌苔薄邊有瘀紫,氣虛血瘀而使脈絡(luò)受阻,清陽不升,擬補陽還五湯加味:  黃芪30g,赤芍10g,當歸6g,紅花5g,桃仁5g,川芎6g。  地龍10g,天麻5g,法夏10g,葛根10g。  上藥加減服用20劑,眩暈未見發(fā)作?! “矗骸盁o虛不能作?!?,頸椎退行性病變之眩暈多發(fā)于老年者,蘭時腎氣衰,脈道不暢,血液不能上奉于腦,致腦失濡養(yǎng)而成眩。故用補陽還五湯益諸臟之氣,活一身之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fù),而收滿意療效。

5 聲帶結(jié)節(jié)

  林某,女,25歲?! 』颊邚氖侣晿饭ぷ?,每當歌唱頻繁時即聲音嘶啞,經(jīng)多方治療未見顯效。聲音嘶啞時輕時重,咽干口燥,伴眩暈,身酸,偶有生痰,月事不調(diào),舌淡少苔,脈弦細。經(jīng)省某醫(yī)院檢查確診為聲帶結(jié)節(jié),中醫(yī)診為氣虛血瘀,脈絡(luò)不利,上結(jié)咽喉,治宜益氣活血,化瘀利咽?! ↑S芪30g,當歸6g,赤芍10g,丹參15g,地龍10g,桃仁6g?! 〖t花5g,麥冬10g,千張紙10g,桔梗10g,僵蠶10g,甘草5g?! ∩纤幹委煱雮€月,聲音正常,并能登臺演唱,未見嘶啞出現(xiàn)?! “矗核伢w虛弱,長期高歌,暗耗氣血,血液運行不利,脈絡(luò)血瘀,治療當用益氣化瘀,通絡(luò)散結(jié),余悟補陽還五湯可治中風(fēng)之失語,故也可用于結(jié)節(jié)性之聲嘶。果獲效。  臨床上難治之證,總是患病時間長,纏綿難愈,勢必久而耗氣,氣虛則血瘀,因而應(yīng)用補陽還五湯,藥證相符而獲效。但使用本方時應(yīng)注意辨證準確,如屬病實則非本方所宜。

 

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

〖組成〗 熟地一兩(30g)肉桂一錢,去皮,研粉(3g)麻黃五分(2g)鹿角膠三錢(9g)白芥子二錢(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錢(3g)

〖用法〗以上八味共為細末,開水送服一錢(3g),日二次。臨床效果勝過水煎服。

方歌〗陽和湯法解寒凝,貼骨流注鶴膝風(fēng),熟地鹿膠姜炭桂,麻黃白芥甘草從。

〖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痠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蛸N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fēng)等屬于陰寒證者。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山石神韻注:重用熟地黃,鹿角膠,重在滋陰,麻黃桂枝或肉桂很少溫陽為次,白芥子祛寒痰。

 

一貫煎 :出《續(xù)名醫(yī)類案》卷十八方。 

應(yīng)用學(xué)科:中醫(yī)藥學(xué)(一級學(xué)科);方劑學(xué)(二級學(xué)科);方劑(三級學(xué)科)
北沙參,麥冬,當歸身各三錢(各9克),生地黃六錢至一兩五錢(18-30克),枸杞子三錢至六錢(9-18克),川楝子一錢半(4.5克)合制而成。
常用劑量為:北沙參20克,麥門冬10克,生地黃 15克,當歸8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2克。
1、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屬陰虛者,對肝膿瘍恢復(fù)期也有較好的效果。酌加白芍 15克,丹參12克,生黃芪10克,每日1劑,連服1~3個月
2、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屬陰虛者有一定療效。加烏梅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甘草6克,大棗3枚,水煎服,每日1劑,2~3個月為1療程。凡經(jīng)一貫煎調(diào)治的萎縮性胃炎療效較鞏固。
3、經(jīng)前期緊張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此類病癥大多屬陰虛,以一貫煎加白芍15克,茯苓12克,百合15克,小麥10克,大棗3枚,療效頗為理想。 4、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用一貫煎加密蒙花12克,白芍15克,草決明12克,郁金10克,水煎服,連服1~2個月。一般服10~15劑后視力開始上升。 5、腫瘤放療后陰道干澀癥:婦女宮頸癌、陰道癌、子宮內(nèi)膜癌及卵巢惡性腫瘤經(jīng)放射治療后出現(xiàn)陰道干澀、疼痛等癥,可用一貫煎加棗皮12克,白花蛇舌草 20克,半枝蓮15克,丹參15克,水煎服,連服15~30劑,往往可見顯效。對其它腫瘤放射治療后出現(xiàn)的口干舌燥、心煩失眠、食欲缺乏等陰虛表現(xiàn),亦有較好的療效?! 〈送猓回灱寮訙p還可用于治療高血壓病、神經(jīng)官能癥、肺結(jié)核、性功能減退等。
【歌訣】一貫煎中生地黃,沙參歸杞麥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氣,肝腎陰虛脅痛嘗。 
山石神韻注:沙地冬,略同玄地冬,即增液。當歸養(yǎng)血柔肝,枸杞子狀腎陽,川楝子疏肝氣。

 

藥引子:牛膝引下  桔梗咽喉  獨活走下  羌活走上 桂枝走上 姜黃走上  干姜溫上附子溫下吳茱萸溫胃 知母涼胃 丁香溫胃 白薇治虛汗丹參疏肝區(qū)牡蠣鱉甲軟脾 蒼耳子辛夷走鼻木蝴蝶走嗓子桑葉密蒙花走眼 川芎走頭 桂枝走心枸杞子入腎銀華連翹公英菊花解毒白及之胃痛烏藥治少腹痛 葛根走項背 瓜蔞走胸 半夏祛痰降氣 陳皮理氣厚樸星期枳實破堅除積檳榔驅(qū)蟲除積 木瓜走下 大量當歸潤下 大量肉蓉蓉潤下 

 

五味子合劑
組成:五味子10克、酸棗仁10克、山藥10克、當歸10克、桂圓肉(去核)7個。
 
方解:此方取五味子酸斂益腎以止暈,用酸棗仁養(yǎng)心寧神以鎮(zhèn)靜。當歸養(yǎng)血,山藥健脾,古云“無痰不作?!保⑼烈唤?,脾氣旺而可以制阻成痰之化源。桂圓益脾兼養(yǎng)心,是為使藥。全方配合,頗具古風(fēng)。
加減運用:除有外邪或腸胃積食者不宜用之外,基本上無其他禁忌或嚴格的辨證論治要求,如頭痛嚴重者,加石決明、鉤藤。伴有高血壓者,加代赭石、羅布麻。正氣虛弱者,加黃芪。畏光畏聲嚴重者,加朱茯苓。泛惡作嘔者,加姜半夏、姜竹茹。便閉者,加草決明、火麻仁。痰濁嚴重者,加天竺黃、青礞石。
 

又按:本病近年來中醫(yī)治療眩暈多從祛痰利濕著手。而本方乃遵張景岳“無虛不作眩”之說,從“補”人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中山藥補脾益氣;當歸、桂圓肉補血活血;棗仁養(yǎng)心安神,古人有“心氣通于耳”之說,故能治耳脹、耳鳴;五味子有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功能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本方用藥不多,口感好,病人容易接受,也可將本方制成粉劑沖服,或制成蜜丸服用。

澤牡天麻六君湯

【方名】澤牡天麻六君湯
【處方】澤瀉(50g)、生牡蠣(30g)、黨參(15g)、茯苓(15g)、白術(shù)(20g)、炙甘草(4g)、半夏(12g)、陳皮(10g)、石菖蒲(5g)、鉤藤(20g)天麻(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6劑為1療程。
【適用病癥】用于耳源性眩暈、高血壓頭暈。
【按】方中六君子健脾祛濕化痰,重用澤瀉以加大祛濕力量;生牡蠣、天麻、鉤藤以平肝熄風(fēng)潛陽,加以菖蒲化濁通竅。諸藥共奏化痰健脾、平肝熄風(fēng)之效。此方特點在于澤瀉、牡蠣用量大,在實踐中并未見不良副作用

山石神韻注:本方含

澤瀉湯:澤瀉 白術(shù) 重用澤瀉

四君子: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二陳湯: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六君子湯:半夏 陳皮 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牡蠣澤瀉散:牡蠣 澤瀉 栝蔞根 蜀漆 商陸根 海藻苦葶藶

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生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

           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定志丸:石菖蒲 遠志 茯苓 甘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