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jīng)三解卷之二 玉賓子鄧锜述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經(jīng)曰:致虛極,守靜篤也。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也。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也。不知其常,妄作乃兇。知常能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以沒身不殆。 道曰:太極中空,致虛極也。虛極既致,靜篤乃守。分陰分陽,兩儀立焉,至於四象八卦而生三百八十四爻,萬物并作,乾以君之也,吾以觀其復,坤以藏之也,故曰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萬物之所歸也。靜曰復命,冬至一陽生也。復命曰常,又行一周天也。知常曰明,四時不忒也。不知常,使民失時也,申妄作兇矣。知常則能容,萬物是知容乃公道,公乃王道,王乃天道,天乃道道。道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是以沒身不殆。 德曰:紫陽言:萬物蕓蕓各反根,歸根復命即長存,知常妙道人難會,妄作招兇往往聞。政虛至極,守靜至篤,故得萬物并作,吾欲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而人蠢蠢不知復命,悲夫。復命曰常,知常曰明,茍知其常,不妄作勞,不知其常,以妄為常。以妄為常,則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是以兇也。知常則能容物矣,容乃生公,公乃生王,王乃生天,天乃生道。得道乃久,是以沒身不殆。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經(jīng)曰:太上之道,不知有之。其次親之,始知譽之。其次不親,尚知畏之。其次不畏,從而侮之。故信不足而有不信,夷猶猶其貴言說。逮乎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之自然。 道曰:太上之道,太極一圈也。不知有之,是生兩儀也。其次親之譽之,兩儀生四象也。其次畏之,四象生八卦也。信不足,有不信,八卦定吉兇也。猶其責言,吉兇生大業(yè)也。功成事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故日百姓皆謂我自然。 德曰:太上之道,西南一陽也。自下而觀,始知有之。其次不知不觀之道,但能親之譽之。其次聞而畏之,其次笑而侮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世人無緣哉,信不足至有不信者。圣人猶其貴言,使人知之也。及其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得自然之道,不知圣人其貴言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經(jīng)曰:大道不容仁義,仁義出自大道。智慧不容大偽,大偽出自智慧。六親和則不有孝慈,知有孝慈六親已不和矣。國家治則不有忠臣,知有忠臣,國家已昏亂矣。自然之理也。 道曰:大道廢,有七義,羲農(nóng)之於堯舜也。智慧出,有大偽,禹湯之於桀紂也。六親不和,有孝慈,文武之於幽厲也。國家昏亂,有忠臣,桓文之於定哀也。大道廢,圣人相三皇而系《周易》。有仁義,圣人宗五常而定《書》。智慧出,圣人子三王而刪《詩》。有大偽,圣人孫五伯而作《春秋》,孝慈忠臣在其中矣。 德曰:大道,大藥也。仁義,品藥也。智慧,妙法也。大偽,傍門也。大藥茍廢,不失品藥,故曰大道廢,有仁義。妙法若出,必有傍門,故曰知慧出,有大偽。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即希夷合自然,六親不和,有孝慈也。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國家昏亂,有忠臣也。 絕圣棄智章第十九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經(jīng)曰: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獻不足,故令各有所屬。見素抱樸,得少私寡欲。 道曰:絕圣棄智,民利百倍,我無事而民自富也。絕仁棄義,民復孝慈,我無欲而民自樸也。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也。此三者以為文物典章不足故也,故令各有所屬。圣智,民利之屬。仁義,孝慈之屬。巧利,盜賊之屬。惟見大素,惟拘大樸,即得少私寡欲,不必文教而足此三者矣。 德曰:大道廢,有仁義,巧利出,有盜賊,此為文法不足,皆令各有所屬。道在先天,殊無文字語言,亦無作為巧利,故圣知仁義自然有乎其中矣。紫陽所謂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蓋以此也。惟遇太白山見素女子,抱乎先天一樸,自然少私寡欲。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馄湮囱朐铡1娙宋跷?,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若晦,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於母。 經(jīng)曰:絕學則無憂。若至一唯與阿,其間相去幾何?乃至善之與惡,其間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果無所畏,流連荒亡其未極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澹泊如未形兆,癡若嬰兒,未成提孩,乘乘且止,若無所歸。眾人世味皆謂有余,而獨我為人長若有遺,我豈愚人之心也哉,混混沌沌,一無所知。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然若晦,寂兮無所止,世人皆有所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者,何哉?而貴食於萬物之母。 道曰:絕此三者之學,始得無憂矣。一唯圣智仁義,阿附巧利盜賊,其間相去幾何?圣智之善,盜賊之惡,相去何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荒兮淫兮,無所不至。登春臺,享太牢,世人之極樂也。惟我澹泊如未形兆,若為嬰兒,未得提孩之養(yǎng),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有余,招損之道也。我獨若遺,受益之道也。以此言之,我愚人之心也哉,混兮沌兮,養(yǎng)素抱樸。俗人昭昭察察,亡而為有,虛而為盈也。我獨昏昏悶悶,有若無,實若虛也。故忽然向晦,若入宴息,寂兮寥兮,又似無所止而不有為也。眾人有為,皆有所以,我獨如頑且鄙,皆出無心。我有獨異於人者,一而已矣,求食母道而眾人不知其貴也。 德曰:絕此圣智之學,不為后天盜賊之利,吾有何憂?吾有何息?故曰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大事在身,動止畏忌。茍不知畏,左金右木,無所不至,若在眾人熙熙,然如享太牢之滋味,荒荒兮如春登臺之極樂,我獨畏之,何哉?二氣未有形兆,嬰兒未成提孩,乘乘兮若無所歸,如龜養(yǎng)虛,如雞抱卵,如龍蛻骨,如蛇存身,朝屯暮蒙,午姤子復,眾人皆曰有余,而豈真知我哉?我獨若遺多矣。我非愚人之心而不知足,混兮沌兮,惟要養(yǎng)成大道。昏昏悶悶,猶畏散失,昭昭察察,可在畏邪?故忽若月晦,生光息明,旁死載營,寂兮寥兮而又似無所止?;谢秀便保渲许氂幸晃锒艘?,眾人得之皆有所用,我獨愚頑且鄙。堅固精粹,壽千萬劫,然后遣其幻妄,一歸真寂,變變化化,與道合真,此我獨異於人者,以其太始之時,而貴求食於母也。故曰:天下女兒是我母。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經(jīng)曰:盛德形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恍恍惚惚。惚兮恍恍,其中有象。恍兮惚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冥,其中有精。冥兮窈窈,其中有信。其精甚真,其信甚時,象物精信,恍惚窈冥。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所以閱其眾甫。吾何以知眾美之然哉,以此精信之道。 道曰:著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皆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故曰唯道是從。夫道之為物也,不見惚恍,不知有象,不見恍惚,不知有物,故精信而行之不輟者,自見其道於窈冥之間矣,是以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常無欲以觀其妙,玄之又玄,入於眾妙之門者,以此。 德曰:人之學道,無德可容,唯道是從,孔德之容。先天為物,相逢恍惚;先天為象,相見惚恍。先天之精,得之窈冥,其精甚真;先天之信,得之冥窈,其信甚時。是以自古及今,鉛汞之名不去,以觀眾人之甫。吾何以知其甫之為美?以此先天鉛汞。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經(jīng)曰: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損益盛衰之道也。是以圣人唯抱乎一,以為天下之式。不自見,故能明;不自是,故能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唯此不爭,故天下莫能與爭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能全而歸之。 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墊,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其先曲而枉之,而后全而直之,其先洼而弊之,而后盈而新之,其先少之,而后得之,其先多之,而后惑之,消息盈虛之道也。是以圣人抱乎一貫之一,而為天下所矜式。一不自見,故能用天下之明;一不自是,故能用天下之彰;一不自伐,故能用天下之功;一不自矜,故能用天下之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有與之爭。豈虛言哉,誠能全而歸之。 德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必然之理也。紫陽有云:但將死戶為生戶,莫把生門作死門。若會殺機明反覆,始知害里卻生恩。曲則全也。是以圣人抱乎太極之一,以為潛龍勿用,確乎其不可拔,而為天下所矜式。故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唯一不爭二字,可以縱橫天下,而皆莫能與之爭也,故言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經(jīng)曰:夷希為言,自然之道也。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事?天地也。天地之為,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至失者亦同於失。故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猶信不足,則有不信。 道曰:飄風驟雨,天地之所為也,尚不能終日,而況於人乎?天地之為風雨,飄驟自有定數(shù),然風雨不能久者,亦天地自然之道也,故曰希言自然。是故以此從事於道者,即同於道而道亦得之;以此從事於德者,即同於德而德亦得之;乃至從事於失者,即同於失而失亦得之。惟是信不足,至有不信,試推而行之,未有不信者矣。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德曰:天地以雷風為藥,圣人以鉛汞為藥。希言,自然之道也。飄風驟雨,陰陽妄行者也。故無妄九五曰:無妄之疾,勿藥有喜。圣人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黑鉛凡汞,亦水火妄行者也。故上九曰:無妄行,有眚,無攸利。圣人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夫無妄之往,天地圣人尚不能久,而況於世人乎?故同於道者,道亦同之;同於德者,德亦同之;同於失者,失亦同之。因信不足至有不信者,此所謂當面蹉過,虛生虛死,而與草木同朽腐也,悲夫。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經(jīng)曰:足跂者不立,股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殘余之食,疣贅之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道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而況於跂跨乎?舜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故冕旒閉目,不明而明也,黈纊塞耳,不彰而彰也。舜亦以命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其在道也,曰有為無為之余食,刑政道德之贅行,造物或惡之矣,故有道者不處。 德曰:跂者不立,孤清寡靜也??缯卟恍?,孤陰寡陽也。其何以行之哉?紫陽所謂須知大隱居廛市,莫只深山守靜孤。故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殘余食,咽津納氣也,疣贅之行,枯坐生疾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經(jīng)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先天之至寶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則必逝,逝則必遠,遠則必反,原始反終之道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道之主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神也。 道曰:太極之虛,中有神物,混然而成,先天地生而立兩儀,寂兮寥兮於無有之鄉(xiāng),首出庶物之上,獨立而不改其色,周行而不殆,實可以為天下萬物之母,故圣人字之曰道,強名曰大。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故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剝反為復之道也。故道大,神無方而易無體也。天大,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大,地順承天,百物生焉。王亦大,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之主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用也。大哉,圣人之言。 德曰:太極圈中,有一神物,可重一斤十六兩零三百八十四銖,五千四十年又五千四十日而后結成,形如雞卵,色似丹砂,明如皦日,味勝甘露,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成,天地得之而生萬物,圣人得之而生萬民,雖寂寥獨立而不改其變,雖周圓啟行而不危其化,可以為天下民物之母,神乎神乎,故圣人字之曰道,強名曰大。大則乃逝,逝則乃遠,遠則乃反,不遠復也。天以始生,言之自上而下,王亦主之;地以既成,言之自下而上,王亦主之。天地生成者,道也。王中主者之心也,圣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矣。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經(jīng)曰:重者,輕之根也。靜者,躁之君也。是以君子終日行而不附離於輜重。所以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則不失其臣也。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躁則不失其君也。以輕為事,必失其臣;以躁為事,必失其君。 道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重為輕之根也。清靜為天下正,靜為躁之君也。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附輜重,恐為輕躁所累。雖有榮觀,以重觀輕也。燕處超然,以靜勝躁也。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蓋一身重者,輕之根蒂也。萬乘之靜者,躁之君主也。夫輕者,枝葉也。重者,根本也。以外物言之,本乎天者親上,枝葉在上,故輕為重之君,本乎地者親下,根本在下,故重為輕之臣。若執(zhí)輕而行之,則必失重臣,故曰輕則失臣。以萬乘言之,靜者無為也,躁者有為也。我無為而民自化,無為在上,故靜為躁之君,我有為而民自亂,有為在下,故躁為靜之臣。若執(zhí)躁而行之,則叉失靜君,故曰躁則失君。文乎,老子之言矣。 德曰:純陽有云:道本虛無一炁,生天生地生人,都來些子氣精神,造化不離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故重為輕根。正陽有云:妙法三千六百門,學人各執(zhí)一為根,誰知些子神仙法,不在三千六百門,故曰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亦猶萬乘之君以身輕天下也。雖有榮觀,一念不動也。燕處超然,心境兩忘也。輕則失臣,基址不固,有傷至藥也。躁則失君,火候太過,有傷元陽也。 善行無轍跡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經(jīng)曰:不見轍跡,可謂善行。不見瑕商,可謂善言。不用籌策,可謂善計。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以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以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此謂相襲而明也。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以善人貴其師,不以不善愛其資,雖曰智慧,謂之大迷,既智返迷,是謂要妙。 道曰:春夏秋冬,天之四府,善行無轍跡也?!兑住贰ⅰ稌?、《詩》、《春秋》,圣人四府,善言無瑕請也。生長收藏,善計不用籌策也。坤以藏之,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也。乾以君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以天地常道救人,故無棄人,以天地常道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相襲而明也。何謂襲明?故善人乃不善人之師,不善人乃善人之資,非襲明而何?不以不善貴其師,不以善人愛其資,雖有大知,亦曰大迷,反乎樸素,是謂要妙。 德曰:日用踐履,無轍可逵??趥餍氖?,無瑕可請。依時探取,不用籌策,可謂善計。殊無關鍵而不可開,可謂善閉。殊無繩約而不可解,可謂善結。此無為清靜之道也。是以圣人常善救人,人有道,故無棄人;常善救物,物有道,故無棄物。是謂人物相襲而明,天地之大道也。故善人襲不善人以為資,不善人襲善人以為師,遂使善與不善俱有大得,亦不貴其師,亦不愛其資,故人無棄人,物無棄物,智而復迷,迷而復智,是謂妙道之要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經(jīng)曰:知雄守雌,為天下溪。守雌為溪,常德不離。合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白守黑,為天下式。守黑為式,常德不忒。合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榮守辱,為天下谷。守辱為谷,常德乃足,合德乃足,復歸於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主官,故大制不割,害其樸也。 道曰:知其雄,守其雌,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也,故為天下溪。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故曰常德不離。冬至一陽,復生坎震,故曰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戰(zhàn)乎乾,勞乎坎,金水相生也,故為天下式。十二辟卦生成萬物也,故曰常德不忒。十月坤藏,復歸於無極也。知其榮,守其辱,否泰相交,損益盛衰之始也,故為天下谷。離終于寅,坎終于申,故曰常德乃足。成終成始,復歸於樸。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故曰樸散則為器。圣人居中履正,以為萬物之主,故大制不割。復歸於樸,而又原始反終矣。 德曰:知雄守雌,以木克金,以汞制鉛,金木間膈,汞鉛相制,二氣捆缊,聚於一道,故為天下溪。是以常德不離,養(yǎng)成嬰兒。知白守黑,白為他人,黑屬自己,主其他人之白,守其自己之黑,故為天下式。是以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十月,坤道也。知榮守辱,榮金辱木,常德不足,知其金之榮,守其木之辱,故為天下谷。是以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主器者莫若長子,是以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散之斯為萬,合之斯為一也,神乎神乎。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煦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經(jīng)曰: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必敗之,執(zhí)者必失之。凡在天下之物,或行或隨,各有一時;或煦或吹,各有一氣;或強或羸,各有一勢;或載或隳,各有一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曰: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古之得天下無為而治者,真有為也。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故天下神器,不可妄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凡物行之隨之,各有天時;煦之吹之,各有氣數(shù);強之羸之,各有勢力;載之隳之,各有道理。是以圣人去其甚,不使不得已,去其奢,不使有敗,去其泰,不使有失。 德曰:天之有天下,猶人之有身也。人身之事,亦有自然可取之時,將欲取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況天下人身,乃上天之神器,斷不可以為也。取而為者必敗,執(zhí)而取者必失之。凡人之為物,行者隨之以時,煦者吹之以氣,強者贏之以勢,載者隳之以理。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1。 經(jīng)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取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故善佐人主者,果於道而已矣,不敢以取強。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者勝,乃是果而勿強也。蓋物壯則老,是謂非道。如知非道,不如早已。 道曰:公卿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人主以道佐天地,不以暴政害物。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不以兵強也。茍以兵強天下,其事必然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天道好還也。臨之二陽,至于八月,有兇是矣。故善戰(zhàn)者果於道而已矣,不敢以兵取強焉,取強必敗。茍得其果而勿矜、勿伐、勿驕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何哉?蓋物壯則老,是謂非道。如知非道,不如早已。 德曰:人主,心也。以道治心者,恬淡為上,不敢以戰(zhàn)勝之兵而取天下。太陽流味,長欲去人,故天發(fā)殺機,龍蛇起陸,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其事必然好還。天搖地動,山崩谷裂,樹倒林摧,河枯海竭,豈非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乎?真可畏也,故善戰(zhàn)者果於道而已矣。果得其道不已,何為復敢以取強為?所以不矜、不伐、不驕,長若不得已,乃是果而不敢強。何則?用壯處謙,壯乃全矣,用壯羝觸藩矣。謂物壯而不已則老,此謂非道。知其非道,早已勿為。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是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故戰(zhàn)勝則亦以喪禮處之。 經(jīng)曰:夫以兵為佳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主生也。用兵則貴右#2,主殺也。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者,須以恬淡為上。故勝而不知為美也,若以為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人必殺之,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不主殺也。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故戰(zhàn)勝則亦以喪禮處之。 道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至於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民茍不從,何兇無之?故兵之佳者,尚為不祥之器,而況於取強乎?物或惡之矣,故有道者不處也。是以君子居則貴左,帝出于震,春生以仁也,故吉事尚左。是以偏將軍處左,六四師左次,則以吉禮處之。用兵則貴右,王革乎兌,秋殺以義也,故兇事尚右。是以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者,必以恬淡虛無為上,故不為美也。若以兵為美事,必如秦楚而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悉歸于炎漢矣。故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故數(shù)戰(zhàn)數(shù)勝,亦以喪禮處之。 德曰:純陽有云:吾有三劍而斬世人之欲。紫陽云:先且觀天明五賊,次須察地以安民,民安國富當求戰(zhàn),戰(zhàn)罷方能見圣人。此最兵之佳者,亦為不祥之器,有物或惡之者,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知雄守雌,以養(yǎng)木液也。用兵則居右,知白守黑,以取金液也。取則有道,不以兵強取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如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不以兵為美,美而樂之,是殺人之利器也。夫樂殺人者,其事必好還,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偏將軍處左,故以吉禮處之,上將軍處右,故以喪禮處之。好斗者必通其敵,可不慎哉。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經(jīng)曰:道常無名,其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矣。故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物自均。始制有名,物既有名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如道之在天下,亦由川谷之與江海也。 道曰:道常無名,天地之始也。始制有名,萬物之母也。其樸雖小,乃道常之一,天下誰敢臣之?故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正,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故兌者說也,以形普沾於萬物之上,而為發(fā)生之利澤,豈人力之為哉,而物自均矣。始制有名也,名既遂矣,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夫道之於天下,天下雖大,皆歸于道。江海之於川谷,川谷雖眾,皆赴於江海。侯王之於萬物,萬物雖殊,皆賓於侯王。有名而不知止者,惡乎何歸? 德曰:其道與常,本無名字,先天一氣也。形質雖小,天下誰敢臣之?侯王,人身之主也,若能守此先天一氣,不以為小,則身中萬事萬物自賓服矣。故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聚精會神,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復歸於嬰兒。始制有名也,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不敢有為,為則殆矣,故曰知止所以不殆。夫萬物皆歸于人身,譬猶天下皆歸于道,川谷皆歸于江海矣,豈不大哉。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經(jīng)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乃強。知足者長富,強行者有志。居不失其所者能久,身死而名不亡者為壽。 道曰:道人胸中自有水鏡,萬象起滅,無逃其形。水主智,知人者智也。圣人之道,克己復禮,知常容乃公,公生明,自知者明也。吉兇者,貞勝者也。至於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勝人者有力也。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自勝者強也。富莫大於知足,禍莫大於不知足,責莫大於知止,殆莫大於不知止。知足者,富也。君子以自強不息,有志也。并居其所而不遷,而不失其所者,恒久之道也。豫六五貞,疾,恒不死,中未亡也。雖亡而壽者,恒不死之道也。 德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百戰(zhàn)百敗。凡養(yǎng)生之道,必以陰陽互為其基,輕重不敢偏失,先要知人,后要知己,不知不明,陰陽偏失,如何成事?勝人者不在有力,自有道理。自勝者卻在有力,自無道理。既有其名,亦將知止,故知足者長富。如此力行而不倦者,有志之士也。進退消長,抽添運用而不失其所者,可謂恒久而不已也。雖沒而不殆,雖死而不亡,坐在立亡,形神俱妙,可謂恒壽而不已也。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蝗f物歸之而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經(jīng)曰:大道泛兮,無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有辭,功成不名有。覆載萬物而亦不為主,故常無欲,此可名於小矣。萬物歸之而不知主,此可名於大矣。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曰:以萬物觀天地,則天地之謂天地,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萬物耳。故大道泛兮,皆是無可左右者。故物恃之以生而亦不有辭,萬物家之以成而亦不為主,功成亦不有名。故常無欲,卷之不盈握,此皆名於小矣。萬物歸之而不知主,散之彌六合,此可名於大矣。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終不以為大,故能成其大。天地設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德曰:太極大道泛兮,周行一百萬八千里,包乎天地六十四萬里,升降於三萬里之中,迎之不見其音,隨之不見其后,其可以左右乎?天地萬物恃之以生,其道何辭?天地萬物賴之以成,其道何主?以氣言之,其稱名也小,以物言之,其取類也大。是以圣人提挈天地之道,把握陰陽之氣,以一元為一年,以一年為一日,以一日為一時,奪造執(zhí)於須臾,成大功於頃刻,然后洗心防思,退藏於密,故曰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 執(zhí)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經(jīng)曰:無象之象,是謂大象。執(zhí)往天下,有何害矣,豈止不害,安且平泰。樂與人餌,過客亦止。道之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及用之亦不可盡既。 道曰:惚兮恍,其中有象,圣人執(zhí)而行之,雖往天下,不為害矣,以其安平且泰,皇建其有極也。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故樂與百姓餌之,遂使有過之客無不知其止矣。夫道之出其言,淡乎其無味,又非中邊皆甜,吾千退席也。視之不足見,不可用明焉;聽之不足聞,不可用聰焉。是以圣人取諸十三卦象,備物玫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百姓日用而不知,故曰用之不可既。 德曰:大象,先天之道也。圣人執(zhí)之而往天下,不有害矣。是以得道之士,刀鋸不能加,水火不能傷,何害之有哉?以其神形既安,心情既平,性命既泰也。故以此象樂與天下餌之,雖有大過之客,亦反身而知止矣。何則知其大象可執(zhí)也。夫大象之道,出言無味,餌亦無味,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及其用之,大有神效,不可既盡。 將欲翕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經(jīng)曰:張之必翕,強之必弱,興之必廢,奪之必與。將欲如此得之,必固如此失之,是謂微而明也。柔勝剛,弱勝強。若魚剛強,不可脫於柔弱之淵。故國家利器,亦不可以示人。 道曰: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故月不晦則不明,爽不昧則不旦,天不寒則不暑,地不藏則不生,天地造物之權也。至如東作西成,民利百倍,百姓之權也??膳c立未可與權,圣人深器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若魚龍不可脫於淵,是謂先微而后著也。是知柔弱淵源,江海之利器也,固不可以見怪,見怪則殆。張強興與,國家之利器也,固不可以示人,示人則危。幾事不密,則害成也必矣。 德曰:知雄守雌,為天下溪。知白守黑,為天下式。道者盜也,三盜既宜。德者得也,一得為度。大抵修煉者,人為也。雖曰人為,靜為躁君,陰陽須配合,火候要調停。嗡弱廢奪而在我者,故靜以待動;張強興與而在人者,故動以隨靜。此謂幽微而著明也。萬物生于水而歸于水,水至柔弱,魚龍不可以脫於淵也。人至剛強,不可以脫于天一之水。故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輕易示人,必致兇害。人之至寶,不可以示人,輕易示人,必遭譴謫。此天地圣人之權,非縱橫牌闔之語也明矣。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鳎釋㈡?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經(jīng)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鳎恢獰o為,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惟以靜,靜則天下將自正。 道曰:道本無為,常本無欲,無為無欲,而無不為無不欲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矣。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無為而治也。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故曰我無為,民自化。化之欲作,又恐專於有為,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道常無為也,夫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以治天下欲者,守之以靜,靜則天下將自正矣。 德曰:道常無為,清靜法身也,而無不為矣。侯王若能守之以道,萬物將自化。生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先天大藥也,先天大樸亦豈所欲。欲而不欲,惟守以靜,天下性命將自正矣。道常無為而為,真有為也。有為而為,必不至如此之妙。 道德真經(jīng)三解卷之二竟 #1 不道早已:『不道』二字原脫。 #2 用兵則貴右:『兵』字原脫。 |
|
來自: 吾行的天涯 > 《01 洞神部-36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