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三教貫通,所以進可朝堂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若非如此,幾起幾落之下難保自身心境的淡定。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在朝堂能為民請命,在山水能怡然自得,與友人能嬉笑調(diào)侃,在寺廟能感慨人生如夢。每一面都是蘇軾,而這些不同的方面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真實可親的東坡老人。蘇軾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蘇軾是無與倫比的。今天古典君精選十首東坡詞,帶你走近一個百變的蘇東坡。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古典君: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所作。被貶黃州是蘇軾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而這一時期也是他藝術(shù)井噴的時期。無數(shù)名作見諸筆端,其中這一首雖然并非代表,卻是他心境的最好寫照,他的高曠灑脫、絕去塵俗表露無遺。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孤鴻寂寞沙洲,是無奈,又未嘗不是清高無悔的選擇。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古典君:如果把破除傳統(tǒng)作為"偉大"的一項基本素質(zhì)的話,蘇軾之于偉大是當之無愧的。與幽約細致的婉約詞相比,蘇軾詞的逸懷浩氣、舉首高歌,無疑是為我們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高視闊步,氣勢渾雄,肆意大方,這首詞被譽為鐵琴銅琶當真不錯。黃州數(shù)年是蘇軾思想發(fā)生轉(zhuǎn)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yǎng)護自己淳至的精神。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于同一時期的數(shù)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典君: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可以說是所謂豪放派的先鞭。蘇軾本人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而蘇軾本身亦莊亦諧的風格也在這封小信中暴露無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古典君: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jié)婚,二人伉儷和諧,可惜十年后妻子便早逝。對于蘇軾來說,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如夢如幻,似真非真,真摯樸素,沉痛感人。在這首小詞中,讀不到一句矯情之語,詞語的運用簡練凝重。每一個音節(jié)的連接都有冷澀凝絕之感,猶如聲聲咽泣,壓抑沉重的氣氛就在這“幽咽泉流”中彌散開來,讓人艱與呼吸,又難以逃避。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古典君:本詞寫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雖然寫的只是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但卻能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把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展露無遺。“歸去”二字,想到了杜鵑聲聲“不如歸去”,正暗合東坡心境。后人評價次詞說“曲筆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谷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古典君:被貶黃州,名為做官,實為監(jiān)禁,一舉一動都在地方監(jiān)視之下,也難怪蘇軾只能縱酒長游。他何嘗不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可惜心在四海,身困黃州。本詞自誕生就江湖傳唱,甚至聲達廟堂。有地方官看到這首詞以為蘇軾逃離了黃州,趕緊帶人查看,卻發(fā)現(xiàn)只是個烏龍笑話。官員迂腐如此,也難怪東坡不愿同流。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古典君:詞家一向以詠物為難。何況步韻填詞,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經(jīng)達到很高水平的情況下,和韻要超越原唱實屬不易。蘇軾卻舉重若輕,世人大多借物喻人,蘇詞卻獨開蹊徑,借人寓物,“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兩不能別”。全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diào)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此詞一出,贊譽不絕,名聲很快超過章的原作,成為詠物詞史上“壓倒古今”的名作。 《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古典君:中秋望月懷人佳作,后世相同題材無人可出其右的名篇,是中秋詞的絕唱。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huán),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zhuǎn)實。最后虛實交錯,紆徐作結(jié)。盡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并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尋味。因此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 古典君:這首詞是蘇軾重游故地、緬懷恩師歐陽修而作?!鞍肷鷱椫嘎曋小?,而自己依然沉浮漂泊,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世事無常、人生如夢。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白居易說:“百年隨手過,萬事轉(zhuǎn)頭空”。蘇軾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成空。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古典君:東坡百變,不止有大江東去的豪邁,也有緣情綺靡的柔婉。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這首詞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guān)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與讀者去想象,在想象中產(chǎn)生無窮意味。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我們已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