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uce Dorminey 由英德兩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一支國際科研團隊稱,在其他類地行星上液態(tài)海洋很可能非常普遍。近來對一顆白矮星(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恒星,逐漸冷卻后留下的燃燒余燼)周圍的大氣進行了一項地面觀測,結果顯示:在這個垂死的恒星系中至少有一顆小行星富含水冰。該科研團隊指出,以此判斷,該小行星能夠為一顆類地行星提供多達地球三分之一海洋的水分。 該科研團隊利用加那利群島天文臺直徑4.2米的威廉·赫歇爾太空望遠鏡(William Herschel Telescope)所觀察到的結果佐證了這一看法,即一些小行星肯定給許多處于恒星周圍宜居帶的地球質量行星帶去了水。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刊登的一篇新論文指出,在逐漸冷卻的白矮星SDSS J1242+5226的大氣層中,探測到了大量的氫元素和氧元素(還有鎂、硅和鐵),該白矮星位于距離地球530光年的大熊星座中。該科研團隊披露詳盡證據(jù),一顆直徑約900千米的小行星(與我們太陽系中的矮行星谷神星[Ceres]大小相當)進入了這顆白矮星的上層大氣。
“我們還觀測了更多白矮星,并發(fā)現(xiàn)了有力證據(jù)——在漫長的存在歷程中,它們中有許多都遭到了富含水的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闭撐牡诙髡摺⒂A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一位天文學家鮑里斯·蓋恩西克(Boris Gaensicke)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說道。“因此,似乎并不缺乏能讓類地行星上出現(xiàn)海洋的水運輸載體。” 即便如此,多年來天體生物學家還在就海洋到底如何聚集起如此大量的水而爭論不休。浩瀚海洋實際上是否源于行星撞擊(如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 盡管大多數(shù)研究人員傾向于肯定回答,但天體生物學家們仍然下不了定論:地球上水的存在更多應歸功于哪種行星體,小行星還是彗星?而且公平地說,盡管這樣的觀測非常有趣,但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天文學家喬納森·路寧(Jonathan Lunine)告誡說,切勿過度延伸得出結論。 路寧告訴福布斯,雖然有力證據(jù)表明主帶上的小行星可能給地球帶來了大量水,但他也沒有忽視以下事實——即在早期的太陽系中,木星軌道可能會臨時性的出現(xiàn)內移,并將許多攜帶著大量水的彗星擠到了與地球運行軌跡交叉的軌道上。 論文中,作者們指出“這些富含氫氧元素的星體僅僅是水資源加積的白矮星的‘冰山一角’?!钡⒎撬醒芯空叨既绱藰酚^。 “我認為這些白矮星[觀測結果]不能解決太陽系的問題,”路寧說道,“每一個星系都不盡相同,在一個星系中水是這樣運輸?shù)?,未必在其他星系中也是如此?!?/p> 不過,由華威大學領導的這支科研團隊還認為,對更多恒星進行詳盡的化學元素豐度分析應該會令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水資源豐富的小行星出現(xiàn)在其他行星系中的頻率有多少。 即便如此,美國宇航局(NASA)彗星科學家邁克爾·穆馬(Michael Mumma)告訴福布斯說,論文作者們認為在小行星以及天然行星衛(wèi)星上水的質量占比非常巨大,這一說法有點太一概而論。 “對于外太陽系的冰冷衛(wèi)星來說情況的確如此,但實際情況如何以及冰冷小行星可能有多重要仍然不確定?!泵绹詈骄指赀_德宇宙飛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位于馬里蘭州)天體生物學家穆馬說道。 至于水來自彗星還是小行星? 蓋恩西克指出,盡管過去認為地球上早期海洋的水主要來自于彗星,但他說羅塞塔號(Rosetta)的任務分析表明彗星67-P上水冰相對匱乏。 但穆馬認為,還需要更多數(shù)據(jù)才能得出定論。 穆馬說:“理論家們常常會撲向一個數(shù)據(jù)并極盡解讀之能事,但彗星上冰的化學成分顯示出巨大的差異性,我們仍然不知道(或者說不足夠了解)該如何回答這一個大問題:地球上的水有多大比例是彗星撞擊時留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