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爾赫斯小說集》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翻譯家。出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huán)境中。他的作品被廣泛譯介到歐美國家,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xiàn)實感。著名作品有短篇集《虛構集》、《阿萊夫》等。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作家中的考古學家”。一生讀書寫作,“我想象,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即是博爾赫斯之語。他的文體獨具一格,詩歌、散文、小說三位一體,讓人迷醉。他的詩歌意境幽遠,小說則如迷宮。他極喜愛中國文化,一生渴望來到中國。然而最終未能成行,實乃憾事。 卡洛斯·富恩特斯·馬西亞斯(Carlos Fuentes Macías,1928年11月11日-2012年5月15日),墨西哥作家,他是西班牙語世界最著名的散文家及小說家之一,是拉美“文學爆炸”時期的代表作家,成就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和胡利奧·科塔薩爾比肩。他的作品深刻刻畫了墨西哥的歷史和現(xiàn)實。富恩特斯深刻影響了當代拉丁美洲文學。 勞拉·埃斯基韋爾,1950年生于墨西哥,享譽全球的小說家及電影編劇。1989年出版她的第一本小說《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或許是墨西哥這一仙人掌國度的魔幻氛圍賦予了她非凡的力量,出版后迅速受到世界的青睞,被譯為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逾500萬冊。1992年該書由墨西哥著名導演阿方索·阿雷奧改編成電影《巧克力情人》(又譯為《濃情巧克力》),在拉美國家上映時,觀眾空前踴躍,場場爆滿。作者還出版過《愛情法則》、《親切而多汁的美味,廚房的哲學著作》、《像渴望的那么迅速》等多部作品?,F(xiàn)定居墨西哥。 巴勃魯·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fā)表詩作,1923年發(fā)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fā)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tǒng),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惠特曼的創(chuàng)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胡安·魯爾福,墨西哥作家,拉丁美洲重要的作家,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先導,影響了包括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內(nèi)的許許多多作家,擁有世界性的聲望和影響力。沒有魯爾福,也許就沒有《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如此寫道:“對于胡安·魯爾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終于使我找到了為繼續(xù)寫我的書而需要尋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超過300頁,但是它幾乎和我們所知道的索??死账沟淖髌芬粯雍棋?,我相信也會一樣經(jīng)久不衰?!?/span>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西班牙語: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1936年3月28日-),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1993年7月2日取得西班牙國籍)的作家及詩人。創(chuàng)作小說、劇本、散文隨筆、詩、文學評論、政論雜文,也曾導演舞臺劇、電影和主持廣播電視節(jié)目及從政。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nèi)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臺灣多譯為羅沙、猶薩或尤薩。Mario(馬里奧)是名字,Jorge(豪爾赫)和Pedro(佩德羅)也是名字,Vargas(巴爾加斯)是父親的姓,Llosa(略薩)是母親的姓,分別代表Mario父親和母親的家族。因“他對權力結構描繪,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象”獲頒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