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頤和園(二十九):云松巢邵窩殿 萬壽山西坡前山,湖光山色共一樓的東側(cè),在兩條上山甬道夾持中,有一個山石堆砌的平臺,平臺上是一個垂花門,門前有高約五米的云步踏垛,大門終日緊閉,四周松林茂密。院墻依山扶搖而上,山墻上鑲嵌各式各樣的什錦玻璃窗。這就是云松巢。李白在《望廬山五老峰》中寫道:“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煙云與松風(fēng)常伴與此,應(yīng)該是神仙居住之地了。從清華軒向西有個上山的岔口,走進岔口也可以看到這個院落的垂花門。 云松巢隨山勢而建,步步登高,院落兩進,有兩個八字形磴道逐層向上直達正殿;也可從兩側(cè)的爬山回廊到正殿。正殿面闊五間,正面帶有三間抱廈的敞亭,耳房兩間,居于高臺之上。院中蒼松翠竹,簇擁正中的假山,四周圍廊環(huán)抱,別有一番情趣。 云松巢與長廊相隔咫尺,卻儼然兩個天地,這里松柏環(huán)繞,綠色蒼碧,清幽典雅。因為不對外開放,所以知道的人很少。建國初期,云松巢曾劃歸中國作家協(xié)會。1951年夏,丁玲和陳明在此居住。一個星期天的下午,羅瑞卿陪毛澤東來看望丁玲,大家在廊前坐下,邊吃西瓜邊聊天,十分輕松愉快。那時誰會想到僅僅四年之后,丁玲先被打成反黨小集團,后又成為右派分子,再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整整5年!直到文革以后才得以平反并恢復(fù)名譽。 云松巢東側(cè)有一邊門,可通綠畦亭、邵窩殿。綠畦亭是一座周圍岀廊帶落地罩的攢尖方亭,位于云松巢與邵窩殿相連的爬山廊之間,具有銜接景點的作用。把西邊飄逸瀟灑的神仙之居和東邊閑逸脫俗的安樂窩通過一抹綠色連在了一起。 邵窩是北宋著名哲學(xué)家邵雍安樂窩的別稱。邵雍一生不求功名,過著隱逸的生活。耕稼自給,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河南蘇門山,在邵雍隱居的安樂窩盤桓多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京后即仿建于此。邵窩殿不大,只有正房三間,立于高臺之上,矮墻環(huán)護,殿后圍墻隨山勢而建,圍城半圓形。整個邵窩殿與周圍山林和諧相處,返樸歸真,融為一體。其實邵窩并非安樂窩,乾隆也只是喜愛邵窩周邊的山水環(huán)境,卻永遠不會學(xué)邵雍隱居山林。有詩為證:“因以邵窩名,境似志則殊”。 趣游頤和園(二十九):寫秋軒 寫秋軒位于萬壽山東坡半山腰上,是一組由兩亭一軒組成的建筑群,周圍綠樹縈繞,清靜幽雅,由于游人罕至,更顯得幽邃深遠,清凈無為。正殿寫秋軒,三間開面,建于高臺之上,臺前古松蒼然,形如華蓋;東西各有一方亭,東亭名尋云亭,尋云指欣賞云霧景色,源自乾隆詩:“尋云遂至云深處,云與亭混不可分。謝朓未知一合相,隨山見說去尋云?!?西亭名觀生意,指觀看萬物之生機。源自唐皮日休詩中“暫聽松風(fēng)生意足,偶看淡月世情疏”。 正殿和雙亭之間有爬山廊相連,高低錯落,舒緩有序。乾隆有詩吟詠寫秋軒:“……可知圓蓋本無私,玉露金風(fēng)又一時。仁者見仁智者智,寫秋自是此軒宜”。這里即名寫秋,軒前軒后又遍植紅楓黃櫨,每到秋季遍山紅葉,自然成為觀賞秋色的絕佳之處。清漪園時期前后廣植楸樹,光緒時開辟菊圃,以供賞秋。 從尋云亭有爬山廊下行通往東邊的圓朗齋,圓朗齋南面則是瞰碧臺。這是兩座相鄰卻不相接的獨立建筑。圓朗為圣仁明智之意,這里借指昆明湖如圓鏡一般潔凈明朗。瞰碧臺前樹繁葉茂,綠意盎然,碧色如洗,真是賞玩綠色的好地方。正如乾隆御制詩所云:“瞰碧名因瞰碧林,千林未鎖綠云深“。 寫秋軒和云松巢在金碧輝煌的排云殿兩側(cè)遙相對應(yīng)。從游客如織、人聲嘈雜的皇家殿堂來到清凈優(yōu)雅的寫秋軒和云松巢,頓時遠離了喧鬧的都市背景,仿佛突然間來到了世外桃源。靜靜地坐在尋云亭中,在綠色環(huán)抱之中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觸油然而生,四周無云而有云,人也一下子飄然若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