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五月的到來,上半年的結婚高峰期也隨之而來。
結婚,恐怕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幸福、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不管在哪個年代,為了籌備婚禮,男女雙方一般都要置辦幾件在當時頗為流行的物件。時代變遷,結婚“三大件”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變化的背后,是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嫁妝最樸實
今年80歲的韋老先生身體很硬朗,精神也不錯。“除了前幾年做過一次腸胃炎手術,我都沒怎么進過醫(yī)院。”老人比較健談,說起當年結婚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韋老先生說,他們老兩口在1953年結婚。當時的人對結婚彩禮要求不高,提前置辦一些臉盆、熱水瓶、鏡子、大木箱等生活用品,再挑個好日子,扯上幾尺布做一身新衣服,便是準備齊全了。“結婚也沒有什么彩禮,只要長輩看著合適,兩家互相串個門,挑個好日子讓大家樂樂,就算結婚了。”
“現在年輕人談戀愛時經常見面,我們結婚前都見不上幾次。”韋老先生告訴記者,之后碰上“三年困難”時期,生活都成問題,就更談不上彩禮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 翻袖子故意亮手表
在上世紀70年代末,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構成了那個時代的結婚“三大件”。至今,1974年結婚的周先生還記得自己購買“三大件”的花費:上海全鋼手表120元、永久牌自行車100元、上??p紉機100余元。
據周先生介紹,當時家境不錯的人家結婚時已開始興起“三大件”,它們與收音機一道被稱為“三轉一響”,這幾乎成了當時社會通行的彩禮標準。“結婚時,我和對象戴著上海全鋼的手表,為了讓人看到,還特意把袖子卷上去一大截。”周先生笑著說。
縫紉機成為流行物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有關,那時候衣物短缺,它擔負著一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重任。
“結婚那天,縫紉機還得戴紅花,是最搶眼的嫁妝。”周先生說,這是在向別人炫耀家庭的財力,也是告訴人家,出嫁的女子心靈手巧,將來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 彩電最難買
到了上世紀80年代,能體現時代特征的結婚“三大件”演變成了冰箱、彩電和洗衣機?,F在市文化系統(tǒng)工作的張彬對此有很深的印象。
1982年,當時在來賓某街道辦工作的張彬準備結婚,雖然結婚“三大件”已圈定為冰箱、彩色電視機和洗衣機,但當時仍是計劃經濟時代,要買到這“三大件”很不容易。“工資不高,家電可不便宜。”張彬結婚時只湊齊了兩大件:彩電和洗衣機。“那時候2年多的工資才能買得起一臺彩電,非常慎重。我們一家人來到百貨大樓,千挑萬選花2751元買了臺長虹牌彩電。”她說,當時彩電非常緊俏,商場貨少,付完錢后1個月才能提貨。
“商場也不實行送貨上門,還是自己找車去拉的。”張彬說,迎親時,裝著電視機、洗衣機的大禮盒取代縫紉機成為最吸引眼球的物件。
上世紀九十年代 裝部電話當擺設
上世紀90年代后,生活水平就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轉變,新人對幸福的追求更為強烈,新“三大件”變成了電話、電腦、空調。
“那時也開始興起商品房了。”家住市區(qū)木材廠小區(qū)的宋女士說,新房有的是單位分配,有條件的就自己買;農村人是自己蓋,或者把老房子粉刷一下,鋪上地板磚。
“當時的主要家電是空調和電話。”宋女士說,那時裝一部電話得花兩三千塊錢,而且電話費非常貴。“平時哪舍得打,都是當擺設用。”
此外,宋女士談得最多的,就是她那臺586的電腦。據她回憶,組裝這么一臺電腦配上音響需要7000多元。當時的586電腦,硬盤只有1G,顯示器只有14英寸,系統(tǒng)是Windows95。現在,這臺586電腦早已光榮“退役”。
二十一世紀 車子房子是最昂貴的嫁妝
到了21世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的結婚“三大件”也升級換代成房子、車子和票子。
2005年結婚的丁先生夫婦大學畢業(yè)后在市內某電力企業(yè)工作。在他們家里,記者看到,大小家電一個也不少。不僅如此,丁先生還特別注重它們的性能:電視機要等離子,空調要變頻,洗衣機要智能滾筒……
談起他的“三大件”,丁先生表示,現在任何電器設備都不能算在“三大件”里了,結婚最令他頭疼的是房子。“一套房子就把我難為得要命。我每月的任務基本上就是掙錢還貸。在我的朋友中,不少人就因為沒有一套像樣的婚房而把婚期一推再推。”丁先生說,現在年輕人結婚的普遍態(tài)度是男方買房、女方買車。
結婚“三大件”的轉變,直接反映出人們兜里的錢越來越多,消費也越來越超前?;仡欉^去的結婚“三大件”,我們不禁期待:下一個“三大件”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