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鄒城市歷史地理

 雨中笠翁 2015-04-28




















 
 

 鄒城市歷史地理
雨中笠翁圖書館
 
 
 
 
第一章  建置與隸屬
 
鄒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jù)城南6公里處的屬于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野店遺址發(fā)掘證明,在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時(shí)期,原始社會(huì)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shí)期,境內(nèi)即有東夷少昊氏族部落結(jié)罾獵魚,鬲甑飲食,繁衍生息,是中化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據(jù)明嘉靖四年(1525年)修《鄒縣地理志》載:“按鄒縣故名邾……地志在徐州域內(nèi)。至周武王克商,始封陸終第五子晏安之裔曰曹俠于邾,為附庸。后為楚所并,或曰并于魯。穆公時(shí)改曰鄒。古鄹、騶通,故孔子稱鄹人之子,孟子稱鄒人,蓋皆在邾改為鄒之后也……秦屬薛郡。漢改隸魯郡。自晉以后無所更。隋始以魯郡為兗州。宋初以州為節(jié)度,后又改襲慶府,縣皆隸焉。金人改府為泰定軍,隸山東西路,后置滕州,割鄒為屬,隸徐州路,尋改屬益都路。元人因之。至國朝(指明朝)吳元年,天兵下山東,其守臣屯田招討呂答不歹籍眾歸附。洪武二年復(fù)隸兗州。十八年升州為府,今縣仍隸焉”;“按《禹貢》兗、青、徐連界,鄒縣在徐域內(nèi)”。
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修《鄒志》載:“鄒之為邾也,其在春秋為魯附庸”;“《禹貢》屬徐州之域”;“古邾國也。周武王克商,封顓帝之后于邾,為附庸。及穆公改邾曰鄒,后為楚所滅。秦置鄒縣隸薛郡。漢改隸魯國。東漢因之。晉屬魯郡。南北朝、劉宋、元魏俱因之。后齊省入平陽縣。隋屬魯郡。唐改兗州為泰寧軍,縣仍屬焉。五代隸兗州。宋隸襲慶府,熙寧五年,省入仙源為鎮(zhèn),元豐七年復(fù)置。金屬泰定軍隸山東西路。后置滕州,割鄒為屬,隸徐州路,尋改益都路。元因之?;拭鲄窃晔貙未鸩淮跫姎w附,改屬兗州隸濟(jì)寧府。洪武十八年升州為府,縣仍屬焉?!?/SPAN>
據(jù)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修《鄒縣志》載:“《禹貢》,屬徐州之域?!稜栄拧窛?jì)東曰徐州是也。周,武王克商,封顓帝之后于邾,屬于魯,為附庸。及穆公改邾曰鄒。后為楚人所滅;秦,置鄒縣,隸薛郡;漢,改隸魯國;晉,屬魯郡;南北朝、劉宋、元魏,因之;后齊,省入平陽縣;隋,屬魯郡;唐,改兗州為泰寧軍,縣仍隸焉。按《輿記》漢名騶縣,唐改鄒;五代,隸兗州;宋,隸襲慶軍。熙寧五年省,入仙源為鎮(zhèn)。元豐七年后置縣;金,屬泰定軍,隸山東西路。后置滕州,割鄒為屬,隸徐州路。尋改益都;元,因之;明,屬兗州,隸濟(jì)寧府。洪武十八年封魯藩于兗州,遂升為府,改濟(jì)寧為州,鄒屬兗州。國朝(指清朝)因之?!?/SPAN>
據(jù)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修《鄒縣志稿》載:“周封邾子國,曹姓,顓頊之后。至穆公改邾曰鄒……秦置騶縣,隸薛郡。漢《地理志》魯國鄒縣注:故邾國曹姓,二十九世為楚所滅。嶧山在其北莽,曰騶亭……后漢《郡國志》魯國騶縣本邾國注:有騶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左傳·文公十三年》:'邾遷于繹’……晉《地理志》鄒有嶧山,屬魯郡……宋《州郡志》:魯郡太守領(lǐng)縣六,鄒令,漢舊縣第一……北魏屬兗州魯郡……北齊省入平陽縣……《唐書·地理志》:兗州魯郡縣鄒,上有嶧山……《元和郡縣志》:鄒縣本漢騶縣,故邾國,魯之附庸……隋大業(yè)二年改兗州為魯州,三年罷魯州為魯郡,縣皆屬焉……五代隸屬兗州。按今鳧山伏羲廟后唐長興年碑稱徐州鄒縣……宋《地理志》:襲慶府本兗州,縣七。鄒下熙寧五年省為鎮(zhèn),入仙源。元豐七年復(fù)置縣……金屬泰定軍,隸山東西路。后置滕州,割州為屬,隸徐州路。尋改益都路。元因金制……明屬兗州,隸濟(jì)寧府。洪武十八年改濟(jì)寧為州,鄒屬兗州府。國朝(指清朝)因之。”
據(jù)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修鄒縣《鄉(xiāng)土志》載:“鄒縣之名,始于嬴秦,廢于北齊,趙宋時(shí)又省為鎮(zhèn),未歲復(fù)故。歷金、元、明及今,縣名不易。然鄒城舊在嶧山之陽,故鄒縣亦稱鄒山……然今鄒縣雖沿鄒國之名,而東北幅員實(shí)兼魯國昌平陬邑之地。后因鄒音近陬,多混而一之。豈知古之陬邑,并非古之鄒國,今之鄒國已賅魯之陬邑也耶。未置本境以前,唐、虞、夏、商之時(shí)代均屬徐州?!稜栄拧罚?濟(jì)東曰徐州’是也。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云:'今之兗州,古之徐州也。則凡岱山以前州縣,今屬兗州者,大半皆古徐州境?!u屬徐州無可疑議。至周武王克商,興滅繼絕,封顓帝元孫陸終第五子之苗裔曹俠于邾為附庸國……戰(zhàn)國之世,穆公改邾為鄒,聞孟子言知行仁政。則鄒國在戰(zhàn)國時(shí),魯、衛(wèi)不敢輕,齊、楚不能脅,亦小國之強(qiáng)者。凡傳世二十有九,為楚所滅。楚亡,而地入于秦……秦改古鄒國,置鄒縣,當(dāng)時(shí)隸薛郡。歷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以迄于今,縣名多如故,然所屬則不同。兩漢改屬魯國,魏、晉、南北朝及隋改隸魯郡,唐屬河南道兗州魯郡,五代隸兗州。今鳧山有后唐代伏羲碑稱'徐州鄒縣’,則五代之鄒,亦不盡屬兗也。宋隸襲慶軍,金屬泰定軍,隸山東西路,后隸徐州路,尋改益都路。元因之。明屬兗州,隸濟(jì)寧府。后改濟(jì)寧為州,鄒遂屬兗州府。國朝(指清朝)因之。”
據(jù)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張丕矩先生修《山東鄒縣地理志》載:鄒縣,“民國初年,廢府,改屬濟(jì)寧道?!?/SPAN>
綜上所述,今鄒城市,古屬夷地。夏代,屬徐州。殷商時(shí)期,地屬奄國?!渡綎|通志·疆域·封建》載:“奄,嬴姓,少昊之后,始祖翳,為東方夷國,周武王代奄即此”。《左傳》載:“成王因商奄之民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西周初期,周武王克商滅奄后,封顓頊玄孫陸終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俠于此,國號(hào)“邾”,附庸于魯國,春秋之初為子爵。《左傳》載:魯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遷于繹,定都于嶧山之陽,從此奠定了鄒城市古代行政區(qū)劃的基礎(chǔ)。至穆公一度改邾為鄒。嶧山前之邾國故城至今仍依稀可見。邾文公即邾國君主曹籧篨,在位52年,正是邾國極盛時(shí)期。他率軍滅掉須句,在升陘打敗魯國,東征亡鄅,跟隨齊恒公連年征戰(zhàn),而受到周天子獎(jiǎng)賞,邾國也由魯國的附庸晉為與齊魯諸國并駕齊驅(qū)的國家。至戰(zhàn)國末期楚頃襄王十八年(前281年),邾國被楚所滅,共傳29世。嶧山之陽之紀(jì)王城作為邾國都城,計(jì)有330多年的歷史。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后,廢除周朝的分封制度,實(shí)行中央集權(quán)郡縣制,始設(shè)置騶縣,隸屬薛郡。對此,《通典》有載:“秦分天下為36郡,海、岱、淮之間置薛郡”。是時(shí),薛郡轄魯、卞、汶陽、蕃、騶、薛共6縣。騶縣治所仍在原邾國故都嶧山之陽。
西漢,高后元年(前187年),繼置騶縣,改屬豫州魯國?!渡綎|通志·疆域沿革》載:“魯國,故秦薛郡,高后元年為魯國屬豫州……《續(xù)后漢·郡國志》云,魯國本屬徐州,光武改屬豫州,則此志云當(dāng)屬徐州??h六:魯、卞、汶陽、蕃、騶(故邾國,莽曰騶亭,今兗州府鄒縣地)、薛。”據(jù)此記載,西漢王莽時(shí)期,騶縣曾一度改稱為“騶亭”。
東漢,仍沿用前制未變?!昂鬂h《郡國志》魯國騶縣本邾國注:有騶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清道光十四年《鄒縣志稿》)。
魏、晉時(shí)期,據(jù)吉洪亮補(bǔ)《三國疆域志》,仍置騶縣(并曾一度改騶為鄒)?!渡綎|通志·疆域沿革》載:“魯郡,秦薛郡,漢改今名,魏領(lǐng)縣六?!薄稌x書·地理志》載:“魯郡,漢置,統(tǒng)縣七:魯、汶陽、卞、騶、蕃、薛、公邱”。
南北朝時(shí)期,鄒縣開始隸屬于南朝劉宋政權(quán)。據(jù)《宋書·州郡志》載:“魯郡,領(lǐng)縣六:騶、汶陽、魯、陽平、新陽、卞”。劉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魯郡治所曾一度從曲阜遷至鄒縣嶧山之陽的縣治所。在此期間,今市境西南部太平鎮(zhèn)陶城一帶,歷史上曾為高平故城西漢時(shí)稱橐縣,新莽時(shí)改稱高平,東漢時(shí)更置高平侯國,劉宋時(shí)高平郡治遷此。北齊時(shí)郡縣俱廢;西北部平陽寺一帶,西漢時(shí)置南平縣,屬山陽郡;新莽時(shí)曾改稱黽平縣;東漢時(shí)改稱為南平陽侯國;劉宋時(shí)改為平陽縣。北魏時(shí),曾一度廢卞縣(今泗水縣),并入騶縣。當(dāng)時(shí)泗河以南皆屬騶縣,后又析出。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平陽縣,鄒縣治所亦從嶧山之陽遷至崗山之陽的古平陽縣城?!鞍唇襦u城東十里大佛嶺北,齊武平六年刻石稱:'刊經(jīng)佛于昌邑之西繹嶺’,似當(dāng)時(shí)鄒縣東又有昌邑縣者”(清道光十四年《鄒縣志稿》)。
隋代,開皇(581年)至大業(yè)(605年)年間,又廢高平縣,先后將兩縣近騶之地并入騶縣。據(jù)《隋書·地理志》載:“隋大業(yè)二年(606年),舊兗州改為魯郡屬徐州,統(tǒng)縣十:瑕邱、任城、騶、曲阜、泗水、平陸、龔邱、梁父、博城、嬴”。騶縣屬徐州魯郡。今鄒城西南石里村(原屬鄒縣,今屬微山縣),有幢“仲思那造橋碑”,碑文有“大隋開皇六年(586年),歲次丙午二月壬午八月巳丑,兗州高平縣石里村仲思那等造橋之碑……”之記述,據(jù)此,隋代鄒城市西南還應(yīng)有高平縣之建置。
唐初,置縣,并改騶為鄒,屬河南道、兗州、魯郡。《唐書·地理志》兗州魯郡鄒縣。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改兗州為泰寧軍。
五代隸兗州。按今鳧山伏羲廟后唐長興年間(930—933年)碑稱“徐州鄒縣”,還應(yīng)曾隸屬過徐州。
宋代,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廢道存路,設(shè)京東西路襲慶府轄魯郡,鄒縣隸屬未變。宋《地理志》:襲慶府本兗州,縣七。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撤銷鄒縣建制,降為鎮(zhèn),劃歸仙源縣(今曲阜市)。時(shí)隔12年,至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重新設(shè)置鄒縣。
金代,改京東西路為山東西路,仍設(shè)鄒縣,隸屬滕州?!督鹗贰さ乩碇尽份d:滕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為滕陽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今名。縣三、鎮(zhèn)一。二縣在境內(nèi),滕、鄒。”《續(xù)山東考古錄》亦載:“金,山東西路:滕州,鄒縣?!焙笥蛛`徐州路、益都路。
元代,行政區(qū)劃較前代有所變化。全國設(shè)中書省,下有路、府、州、縣。鄒縣屬山東行中書省益都路滕州。《元史·地理志》載:“滕州,領(lǐng)二縣,滕縣、鄒縣,隸屬益都路”?!独m(xù)山東考古錄》載:“元都省,山東益都路滕州,鄒縣”。據(jù)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重修開元寺碑記》中,有“徐州路鄒縣”,尼山夫子廟元碑有“益都路鄒縣”,亦有“徐州路鄒縣”之記述,鄒縣曾一度改屬過徐州路。
明代,鄒縣屬兗州,隸濟(jì)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魯王就藩于兗州,遂升兗州為府,改濟(jì)寧為州,鄒縣屬兗州。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鄒縣志·土地部·沿革志》載:“明屬兗州,隸濟(jì)寧府。洪武十八年封魯藩于兗州,遂升為府,改濟(jì)寧為州。鄒屬兗州。國朝因之。”
清代,與明代略同,地方設(shè)省、道、府、縣。鄒縣屬山東省兗州府。清末又設(shè)山東省兗沂曹濟(jì)道兗州府,鄒縣仍隸屬兗州府。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鄒縣續(xù)志·第三卷·里社》載:鄒縣“列為四鄉(xiāng)、三十二社、二屯社”。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鄒縣《鄉(xiāng)土志·地理》載:“鄒縣,屬山東省兗州府。治所在省城南四百里,府城東南五十里。”
民國時(shí)代,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廢府設(shè)道,山東改為四道,鄒縣初屬岱南道,后屬濟(jì)寧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山東改四道為十一道,鄒縣屬濟(jì)寧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除道建制后,鄒縣直屬山東省。
抗日戰(zhàn)爭時(shí)期,鄒縣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人民政權(quán)。1939年8月,在鄒西建立了鄒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于蘇魯豫區(qū)黨委所轄之湖邊地委。1939年12月,在鄒東地區(qū)建立了鄒東辦事處,隸屬于山東分局第一區(qū)黨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1940年1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由鄒西遷至鄒東地區(qū),與鄒東辦事處合并,仍稱鄒縣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隸屬于山東分局第一區(qū)黨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中共魯南第一地委政府工作部。1941年10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曾一度撤銷,鄒東抗日根據(jù)地各區(qū)劃歸魯南第一地委、魯南第一行政主任公署領(lǐng)導(dǎo)。1943年9月,鄒縣劃歸山東省魯南行政區(qū)第一專區(qū)領(lǐng)導(dǎo)。1944年7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重新建立,至1945年8月,隸屬山東省魯南行政公署第一專署(抗日戰(zhàn)爭前后,鄒縣除抗日民主政權(quán)所轄區(qū)域外,曾隸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其間,1937年,曾隸屬督察區(qū)設(shè)立的魯西行署;1945年9月,曾隸屬督察區(qū)設(shè)立的山東省第四辦事處即魯南辦事處。1946年3月至1947年5月,曾隸屬督察區(qū)設(shè)立的魯西南行署)。1948年8月,魯中南行署建立后,鄒縣隸屬魯中南行署第四專署。1949年8月,尼山專署建立后,鄒縣隸屬尼山專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50年5月,滕縣專區(qū)建立,鄒縣隸屬滕縣專區(qū)。1953年7月,濟(jì)寧專區(qū)建立,鄒縣隸屬濟(jì)寧專區(qū)。1968年,濟(jì)寧專區(qū)改為濟(jì)寧地區(qū),鄒縣隸屬濟(jì)寧地區(qū)。1983年10月,撤銷濟(jì)寧地區(qū),設(shè)濟(jì)寧市,鄒縣為濟(jì)寧市所轄縣。1992年10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撤銷鄒縣,設(shè)立鄒城市,為山東省直轄、濟(jì)寧市代管的縣級(jí)市。鄒城市從此結(jié)束了自秦朝以來二千多年縣的建置歷史,揭開了全市政治、經(jīng)濟(jì)和社會(huì)發(fā)展新的一頁。
 
第二章   境域變遷
 
鄒城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偏西,濟(jì)寧市東南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西南邊緣。地理坐標(biāo)東經(jīng)116°44′30″—117°28′54″,北緯35°9′12″—35°32′54″。東鄰臨沂市平邑縣,南毗棗莊市山亭區(qū)和滕州市,西與濟(jì)寧市任城區(qū)和微山縣接壤,北與兗州市、曲阜市和泗水縣交界。全境東西最大橫距6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5公里,總面積為1613平方公里,折合241.95萬畝。
鄒城市原名鄒縣,戰(zhàn)國時(shí)期曾名為鄒國,春秋時(shí)期為邾國,為周朝一諸侯國。邾國國都最初在訾婁,即今曲阜市息陬一帶,二遷于邾瑕(即今濟(jì)寧市南5公里),邾文公時(shí)三遷于嶧山之陽。邾國境域略包括鄒城市全境、滕州市北部、曲阜市和兗州市、泗水縣的南部;東起費(fèi)縣、嶧縣西境,西至濟(jì)寧市、魚臺(tái)縣東部,東西橫距90公里,南北縱距約50公里。
秦置騶縣,基本沿襲邾國封境。至北齊,廢平陽縣,隋代,廢高平縣后,騶縣境域大致東北起尼山、昌平山,括鳳凰山;西瀕泗河;西南至鳧山西麓、南陽湖畔;南抵界河。
明嘉靖四年(1525年)修《鄒縣地理志》載,鄒縣“地方二百余里,縱廣七十里,橫一百五十里,東南至滕,西至魯齊,北抵泗岱”;“東至本府(即兗州府)滕縣界開元寺七十里。西至本府濟(jì)寧州姚家莊四十五里。南至本府滕縣界界河驛五十里。北至本府曲阜縣小薛村三十五里。”
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修《鄒縣志》載,鄒縣“境約三百里。廣一百里,袤八十里。東至滕縣卞莊迤東黃家莊界七十五里;東南至滕縣王村界七十里;南至滕縣界河界五十里;西南至濟(jì)寧州圈里界七十里,魚臺(tái)縣界七十五里;西至濟(jì)寧州滋陽縣橫河集迤西泗河?xùn)|岸界三十五里;西北至滋陽縣施村迤北小施村界三十里;北至曲阜縣傅村迤北苗家莊界二十五里;東北至泗水縣南信集迤東土門村界五十里,費(fèi)縣界七十五里”。至清代,據(jù)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修《鄒縣志》、道光十四年(1834年)修《鄒縣志稿》載,鄒縣境域沒有多大變化。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修鄒縣《鄉(xiāng)土志》載,“鄒縣,屬山東省兗州府。治所在省城南四百里,府城東南五十里。東至東圈九十里入滕縣界,西至業(yè)莊三十五里入濟(jì)寧州界,南至界河驛五十里入滕縣界,北至鳧村二十五里入曲阜縣界,東南至北王村六十里入滕縣界,西北至施村三十五里入滋陽縣界,西南至南薄梁六十五里入魚臺(tái)縣界,東北至三教灣六十五里入泗水縣界。四境周三百余里,東西廣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七十五里?!迸c現(xiàn)境東西、南北距離基本相同。
中華民國時(shí)期,鄒縣境域基本沿襲清末。至民國八年(1919年),鄒縣縣境,“東至東圈村九十里至滕縣界;西至業(yè)莊三十五里至濟(jì)寧縣界;南至界河村五十里至滕縣界;北至鳧村二十五里至曲阜縣界。面積七千三百方里有余(約折1826平方公里)”。民國十九年(1930年),鄒縣“縣境東西廣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七十五里,面積約八千五百方里(約折2125平方公里)。實(shí)征丁漕地畝共一萬一千五百一十八頃。東至東圈村九十里,再東入滕縣界。西至業(yè)莊三十五里,再西入濟(jì)寧界。南至界河五十里,再南入滕縣界。北至鳧村二十五里,再北入曲阜界。東南至王村六十里,外接滕縣界。西北至施村三十五里,外接滋陽界。西南至薄梁六十五里,外接魚臺(tái)、濟(jì)寧。東北至三教灣六十五里,外接泗水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鄒縣“東界滕縣,西界濟(jì)寧,南界滕縣,北界曲阜,東南界滕縣,西南界魚臺(tái),東北界泗水,西北界滋陽?!敝撩駠荒辏?942年),鄒縣面積“約八千五百七十余方里(約折2142.5平方公里),實(shí)在征糧地畝共一萬二千五百一十八頃?!?947年約2138平方公里;至1948年約1719平方公里,占山東省面積的1.18%。
自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鄒縣境內(nèi)正式建立人民政權(quán),至建國初,鄒縣周圍邊區(qū)曾先后設(shè)過幾個(gè)縣級(jí)行政區(qū),鄒縣境域也因此發(fā)生多次變動(dòng):
1944年10月,設(shè)立鳧山縣,轄鄒縣落陵、太平、石墻、郭里4個(gè)區(qū);1946年4月至10月,撤銷鳧山縣,上述4區(qū)一度又劃歸鄒縣。
1945年10月,鄒縣十一區(qū)(鄒滕交界處的東高莊一帶)撤銷,將十二區(qū)(鳧村一帶)劃歸曲阜縣;將第三區(qū)(小山后一帶)、七區(qū)(泗水縣香山一帶)、九區(qū)(泗水縣北張莊一帶)和蘆山區(qū)(泗水縣后王村一帶,1944年7月劃歸鄒縣)劃歸泗水縣。
1948年,將澹臺(tái)墓至小疃一帶及泗河以西的46個(gè)村莊劃歸滋陽縣(今兗州市)。
1949年8月,將鄒縣尚河區(qū)80個(gè)村莊、張莊區(qū)的33個(gè)村莊劃歸新設(shè)的白彥縣;將鄒縣連青區(qū)的兩個(gè)聯(lián)防共23個(gè)村莊劃歸滕縣;同時(shí),將鳧山縣的落陵區(qū)全部及石墻區(qū)一個(gè)聯(lián)防共61個(gè)村莊劃歸鄒縣。
新中國建立后,1953年8月,撤銷白彥縣,將其城前區(qū)91個(gè)村莊及尚河區(qū)80個(gè)村莊劃歸鄒縣。
1956年3月,撤銷鳧山縣,其石墻、太平、郭里3個(gè)區(qū)的33個(gè)鄉(xiāng)、176個(gè)村莊又劃歸鄒縣;同時(shí),把郭里區(qū)北部的北薄梁、南薄梁兩鄉(xiāng)及黃路橋、路家莊、小莊、馬坡等村莊劃屬新設(shè)的微山縣。
1958年10月,將香城人民公社原唐林、黨山、瓦峪、西南嶺4個(gè)小鄉(xiāng)的磨石山、林嶺、蔣家莊、郭林溝、黨朗山、馬莊、叢莊、吳家哨、黃家莊、黑石旮、四任廠、夏莊、李溝、安上、瓦峪、馬家石、王家莊、西南嶺、馮家莊、古堆石、邱石、張山口、小河子、小李莊、丁莊、谷山莊、唐林、張任莊、王人莊、西高莊、李嶺、小任莊、相家?guī)X等33個(gè)村莊,看莊人民公社的唐樓、后棗、榆園、張莊、楊莊、小萬院6個(gè)村莊劃歸滕縣。
1959年,東安上村由曲阜縣劃歸鄒縣。
1960年12月,因修筑尼山水庫,將庫區(qū)的蘇家村、趙家村、王家村、劉家樓、東魯源、西魯源、黃土、李家寨8個(gè)村莊劃歸曲阜縣。
1968年9月,又將尼山水庫庫區(qū)的張馬莊、新村、南王、東龍、西龍、長座、東官、西官、顏母莊、宮家樓等10個(gè)村莊劃歸曲阜縣。此后,鄒城市境域至2000年未有變化。
鄒城市境內(nèi)現(xiàn)有村莊,有史可查的最早建于唐代,此后,代有增建。至元朝末年,鄒縣境內(nèi)因封建剝削、溫疫流行、兵­­­­­­­燹災(zāi)荒,“民不堪賦稅,則棄本業(yè)而相繼亡去”,人口一度銳減到不足3萬,因此村莊較為稀疏。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魯王就藩兗州,在鄒縣境內(nèi)圈占薄地,設(shè)“屯、廠”25個(gè),后逐漸形成村落;在全國進(jìn)行大規(guī)模的移民中,從山西洪洞縣遷來鄒縣落戶的移民也創(chuàng)建了一些村莊。明萬歷九年(1581年),鄒縣知縣許守恩,為“墾荒招亡,給以牛種,免二年雜役”。至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縣境內(nèi)先后4次共建村莊140個(gè),此外,還有14鋪舍、33墩堡。此后,又因政區(qū)變化,縣境內(nèi)現(xiàn)有許多村莊系由鄰縣(市、區(qū))劃入,也有許多原屬鄒縣所轄村莊劃歸鄰縣(市、區(qū)),因而村莊時(shí)增時(shí)減。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281個(gè);光緒十八年(1892年),縣境內(nèi)村莊增至520個(g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544個(gè)。至民國八年(1919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524個(gè);民國十九年(1930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750個(g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867個(gè);民國三十年(1941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792個(g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861個(g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縣境內(nèi)有村莊818個(gè)。這些村莊,系指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條件下自然形成的農(nóng)村居民點(diǎn),居民戶數(shù)眾寡懸殊,后這些居民點(diǎn)為自然村。新中國建立后,全縣在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人民公社、管區(qū)下,劃分農(nóng)村基層行政區(qū)域,稱行政村。行政村一般是以一個(gè)自然村作為一個(gè)行政村;也有的一個(gè)自然村規(guī)模較大、居民人數(shù)較多,而劃分為幾個(gè)行政村;還有的因自然村較小,將幾個(gè)自然村合為一個(gè)行政村。有些村莊,因修筑水庫、國家建礦、修公路等基本建設(shè)需要,以及集體騰田造地而進(jìn)行搬遷,有的搬遷后改了村名。人民公社化時(shí)期,將一個(gè)行政村稱為生產(chǎn)大隊(duì)。1982年,鄒縣人民政府為使地名能夠確切地反映當(dāng)?shù)氐臍v史、地理、文化等特點(diǎn),并在縣內(nèi)避免重復(fù),對農(nóng)村111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行政村)進(jìn)行更名和命名。至2000年12月,全市共有950個(gè)自然村,劃分為871個(gè)行政村,另有10個(gè)城鎮(zhèn)居民委員會(huì)。
 

注①屯廠:本為明魯藩王封地,實(shí)際就是里、社。至清代,屯廠與里社的痕跡就漸漸彌合了。
 
第三章 明清區(qū)劃
 
境內(nèi)行政區(qū)劃,歷史文字記載明清較為詳細(xì)。明洪武初年,縣下設(shè)33里(社,下同);天順六年(1462年)增至39里;嘉靖年間(1522——1566年)仍并為33里,統(tǒng)以5鄉(xiāng),另有官莊140。至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為33社,分上、中、下各11社,另有東13屯廠和西12屯廠注①;光緒十八年(1892年)前,全縣劃為4鄉(xiāng)、33社、2屯社;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又劃為35社。清末,因舉辦地方自治,劃全縣為8區(qū)(后設(shè)鄉(xiāng))。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全縣劃分為5鄉(xiāng)、39社:
第1鄉(xiāng)(8社):
坊廓社、漸興社、東木社、平陽社、西木社、施村社、故下社、文賢社。
第2鄉(xiāng)(7社):
石里社、落陵社、西莊社、安侯社、連溝社、雙村社、亢阜社。
第3鄉(xiāng)(8社):
顏莊社、莊朱社、石墻社、羊緒社、郭東社、圈里社、薄梁社、二下社。
第4鄉(xiāng)(8社):
香城社、末亭社、東韋社、西韋社、原蹇社、中疃社、西曹社、匡莊社。
第5鄉(xiāng)(8社):
田黃社、羅頭社、魯原社、胡尚社、夏侯社、公孫社、大束社、土汪社。
附:市集
環(huán)城內(nèi)外分為5集,初一西關(guān)、初二南關(guān)、初三東關(guān)、初四北關(guān)、初五學(xué)前,周而復(fù)始(小月則學(xué)前無集)。
城社集名為:
西關(guān)集、南關(guān)集、東關(guān)集、北關(guān)集、學(xué)前集、二下集、洪河集、圈里集、徐村集、南辛集、龍泉集、香城集、石墻集。
明嘉靖元年(1522年)以后,全縣分為5鄉(xiāng)、33社:
第1鄉(xiāng)(7社):
坊廓社、漸興社、東木社、西木社、施村社、平陽社、文賢社。
第2鄉(xiāng)(7社):
雙村社、故夏社、落陵社、連溝社、石里社、西莊社、安侯社。
第3鄉(xiāng)(6社):
薄梁社、郭東社、羊緒社、石墻社、顏莊社、莊朱社。
第4鄉(xiāng)(6社):
西曹社、香城社、東韋社、西韋社、中疃社、原蹇社。
第5鄉(xiāng)(7社):
土汪社、羅頭社、田黃社、魯原社、胡尚社、夏侯社、公孫社。
附:官莊140:
尚義莊、臥牛莊、黃駒莊、白山莊、朱山莊、鳳凰莊、尚家山莊、簸箕莊、華蓋莊、北泉莊、相林莊、龍泉莊、玉石莊、下安莊、興旺莊、永興莊、聚寶莊、慕義莊、向化莊、尚義莊、觀音莊、馬鞍莊、李白莊、石山莊、望泉莊、土山莊、集山莊、安民莊、鄧同莊、京山莊、歸仁莊、柳青莊、界河莊、雇欒莊、興旺莊、滕國莊、石泉莊、辛留莊、苗家莊、齊家莊、章旺莊、馬家莊、興黃莊、黃灣莊、米家莊、陳家莊、段家莊、中田莊、黃山莊、房后莊、上莊、柳青莊、新喬莊、龍山莊、鳳齊莊、鳳凰莊、慕義莊、葛爐莊、召山莊、北朝羊莊、興義莊、興仁莊、南峪莊、歸義莊、富足莊、益母莊、富有莊、常安莊、許老莊、泉山莊、朝陽莊、常山莊、馬安莊、土山莊、洪山莊、影山莊(萬歷九年知縣許守恩建)、興隆莊、撫安莊、馬破莊、白馬莊、鳳皇莊、力本莊、安業(yè)莊、柳青莊、獨(dú)立莊、香山莊、豐收莊、單家莊、斗山莊、高南莊、后生莊、恒足莊、存利莊、積玉莊、常盈莊、富有莊(萬歷二十六年知縣王一禎建立,三十六年胡繼光重為修整)、章安莊、紅羊莊、龍泉莊、山羊莊、巨羊莊、仙橋莊、黃家莊、紅吉莊、蒲山莊、王村莊、白云莊、白水莊、南朝陽莊、準(zhǔn)住莊、開元莊、棗林莊、望集莊、望安莊、大龍莊、興旺莊、興化莊(萬歷三十二年知縣梁州產(chǎn)建,三十七年胡繼先重修)、永安莊、新?lián)崆f、圬山莊、雷山莊、金山莊、大山莊、張馬莊、寶安莊、馬安莊、安太莊、林前莊、正官莊、望山莊、林泉莊、豐隆莊、玉山莊、大黃莊、王家莊、韓家莊、樊山莊、老窩莊、戚賢莊、思石莊(萬歷三十六年知縣胡繼光創(chuàng)立)。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全縣劃為33社,分上、中、下11社,另有東13屯廠和西12屯廠:
上11社:
坊廓社:在城南10里,并統(tǒng)城內(nèi)四關(guān)地方。
西關(guān)(有集)、南關(guān)(有集)、東關(guān)(有集)、北關(guān)(有集)、萬村(以萬章得名)、沙河頭、三里營、卜家莊、郭家莊、屈家莊、李家村(離城300里,在鄆城縣興龍莊境內(nèi),有集)。
羅頭社:在城東50里。
魏莊村、東果莊村、大律村、賈莊、張莊、葛樓村、大束村、麻疃村、崗上村、卞莊。
連溝村:在城西30里。
徐鎮(zhèn)橋(有集)、實(shí)濟(jì)村、北亢阜、莊里村。
雙村社:在城西50里。
圈里村、閻家莊、周家莊、高家莊、蔡莊、面房村、雙村、淵源村。
文賢社:在城北30里。
諸家村、小疃、丁家村、南湖村、鮑家店、騎嶺村、許家莊。
中疃社:在城北30里。
中疃村、傅村(孟子故里)、崗山村、南宮村、屯頭村、程莊、召村。
西曹社:在城南60里。
韓莊、西曹村、東曹村、界河村(有驛)、葛大灣、闞莊、夏闞鋪、鞏莊。
薄梁社:在城西南60里。
北薄梁(有集)、南薄梁、鎮(zhèn)頭村、王屈村、朝陽村。
石里社:在城西50里。
石里村(有集)、西莊村、王家村、馬坡村。
元興社:在城北30里。原名為原蹇社,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九月改名為元興社。
九龍山營(有集)、原蹇村、黃柱村、羊下村、北安上村、東傅村、云山村、衍河村、西傅村。
平陽社:在城西30里。
橫河(有集)、皇甫村、鮑家店、平陽寺村、孫張村、杏行村、邢家村、韓村。
中11社:
石墻社:在城西南30里。
石墻(有集)、江莊村、小石墻、高莊、季寨、深井村。
郭東社:在城西40里。
郭里(有集)、待御莊、郭東村、高村、臥牛山村、廟上村、黃山村。
香城社:在城東50里。
香城(有集)、山陰村、王村、丘莊、參溝村、劉家峪、鄧通村、茶溝村、孟陳莊、大王莊、大官莊、大末亭。
田黃社:在城東60里。
田黃(有集)、龍泉村、長沙村、梅莊村、后峪村、新莊村、棗園村、王盛村、許老莊、東圈里。
安侯社:在城西40里。
西果莊村、高家莊、謝家莊(有集)、亢阜村、夾房村、朱莊村、紙房頭、王家莊。
漸興社:在城西10里。
南漸興村、北漸興村、賈莊、西沙河頭、瓦屋村、朱家村、廟戶營、五里營。
故夏社:在城西30里。
南陶城、北陶城、故夏村、騎嶺莊、石濟(jì)村、紀(jì)溝村。
東木社:在城西30里。
東灘店(有集)、西章村、二十里鋪、丁村、霍家村、凡莊、南戶村。
胡尚社:在城東50里。
南辛(有集)、胡尚村、程莊村、王家莊。
顏莊社:在城南20里。
紀(jì)王城、鞏莊、顏莊、苗莊、二夏店(有集)、故現(xiàn)村、望云村、嶧山村、東坡村、龍河村。
西韋社:在城東20里。以韋賢九世孫安成侯胄長子隱居此西,故名。
黃家廟、黃疃村、八里溝、西韋村、胡馬村、汪家莊、杜家莊、傅家堂。
下11社:
魯元社:在城東60里。
南魯村、北魯村、龍泉莊(有集)、于村、董家寨、張馬莊、桑莊、山曼山莊。
落陵社:在城南20里。
江村、落陵村、小落陵村、崗上村、北宿村、唐村。
施村社:在城北30里。
大施村、張家村、劉家村、謝家村、李家村、北湖村、耿莊(有集)、桲欏村、汪家村。
土汪社:在城東30里。
土汪(有集)、東野村、武家莊、東傅莊、彭莊、山頭莊、羊山莊、韋莊。
公孫社:在城北30里。以孟子弟子公孫丑而得名。
公孫村、宣村、北店村。
西木社:在城西40里。
侯家營、郭家營、韓家堂、西疃店、丁家莊、業(yè)莊、社倉村、謝家口、李家河口。
莊朱社:在城南20里。
河頭村、郭家莊、王盧村、楊家莊、白莊、莊朱村、十里鋪、野店村、谷堆村、新莊。
東韋社:在城東20里。以韋賢九世孫安成侯胄次子穆居此東,故名。
蘭溝村、匡莊村(以匡衡得名)、戴莊、東韋莊、桃園村、沈家莊、蘇家莊、朱家莊、朱山莊。
夏侯社:在城北30里。
元疃村、夏宋村、東夏侯村、西夏侯村、東鄒村、北西莊、白楊樹、冷家莊、新莊。
羊緒社:在城南40里。
羊緒村、凡山莊、九山莊、韓莊、徐家莊、姜莊、坡里村、羊欄村。
西莊社:在城西40里。
安上村、郝邊村、馮家集、尹家莊、孫廟莊、里彥村、三義集、河上村、秦家村、韓家寨。
東13屯廠:
九龍山廠:在縣東北,離城20里。
雙橋廠:在縣西北,離城25里。
石柱廠:在縣正北,離城20里。
鵝鴨屯頭廠:在縣正北,離城15里。
南稻屯:在縣正北,離城25里。
北稻屯:在縣正北,離城28里。
盤龍山廠:在縣東北,離城25里。
黃柱山廠:在縣正東,離城20里。
云山廠:在縣東北,離城25里。
左所廠:在縣西北,離城30里。
白馬廠:在縣正北,離城18里。
河北牛廠:在縣西北,離城25里。
小羊廠:在縣東北,離城70里。
西12屯廠:
騾馬廠:在縣西北,離城20里。
光正廠:在縣西北,離城25里。
大馬廠:在縣西北,離城30里。
鮑家廠:在縣西北,離城28里。
河南牛廠:在縣西北,離城25里。
小馬廠:在縣西北,離城25里。
黃家廠:在縣西北,離城28里。
西平陽廠:在縣正西,離城26里
東平陽廠:在縣正西,離城18里
北牧羊廠:在縣正西,離城16里
南牧羊廠:在縣西南,離城18里
雙村廠:在縣西南,離城20里
清光緒初年(1875年),全縣劃為4鄉(xiāng)、33社、2屯社:
東鄉(xiāng)
西韋社:黃疃、崇義莊、八里溝、富官、杜家莊、胡家莊、馬家莊、小山、小西、大西、蘭谷、朱山莊、薄家廟。
羅頭社:大束村、岡上村、麻疃村(有袁麻疃、劉麻疃)、傅堂、孟莊、蘇莊、水河、葛樓村(有南葛樓、北葛樓)、灰埠、南辛莊、北辛莊、三合、果莊、戚家、王家、高家、立石、老林、魏莊、張家、鋪上、東羅、西羅、北羅、燒峪、王溝、董家、劉家、朝陽、開元、大律、張莊、劉洼、將軍堂、松石、矬草、簸箕、黃莊、黃林、卞莊、柳峪。
田黃社:田黃村、等家莊、長沙村、河西村、瓦曲村、后峪、新莊、棗園、白龍池、王山莊、王家灣、小河、釣魚臺(tái)、等齊莊、后等齊、許老莊、東圈村、卸甲河、把石莊、馮家莊、東家莊、王村、蔣家、拐子河。
東韋社:東韋村、侯家洼、董家?guī)X、匡莊、安寧莊、二溝村、張家莊、白石鋪、戴莊、沈家莊、洪山莊、房家桃園、陳家桃園、楊家桃園、李家桃園、康家桃園、韓家桃園、鄭家桃園、石家桃園、劉家莊、大末亭、小末亭、齊家莊、邱莊。
土旺社:土旺、石家莊、東野、西野、劉家村、彭莊、魏莊、羊山、山頭、富莊、朱家村、曹家村、朱山、小煙莊、白塔寺。
魯原社:魯原村、蘆溝、王家溝、龍泉莊、張馬莊、趙家莊、黃土涯、于村、白村、東山曼山、西山曼山、煙莊、桑莊、寨里。
香城社:香城集、張馬莊、鄧通莊、望泉莊、褚家莊、洪陽村、南望村、大官莊、中泉莊、白水莊、李白莊、興隆寺、土山洼、劉家峪、參溝、茶溝村、小茶村、新柳莊、邱莊、穆家莊、山陰村、古路、北王村、大黃莊、馬家莊、李樓、八里河、傅家莊、林前村、存里村、大河灘、侯家莊、小河灘、顧蘭村、東參溝、西參溝、郭山、趙山、普陽村。
南鄉(xiāng)
坊廓社:孟家莊、卜家莊、三里營、田家莊、九里澗、高黃鋪、興隆莊、孫家莊、張家莊、石家莊、郭家莊、屈家莊、西萬村、東萬村。
莊朱社:葛家村、田家村、東郭家、劉家莊、王盧村、河頭、馬家莊、楊家莊、孫家莊、秦家莊、十里鋪、李莊、野店、東劉村、賈洼、新莊。
羊緒社:羊緒村、小石墻、韓莊、東郭村、姜莊、朱山莊、孔府莊、白山莊、樊山莊、后山莊、古墓山、單山莊、九山。
石墻社:石墻村、季寨村、古路口、深井、高莊、南劉莊、蘇家、北劉莊、楊家莊、喬家莊、閣斗莊、老灘莊、沃里莊、故縣村(一作古咸)、高寺村、張家樓、黃家、宋家莊、曹樓、心莊。
顏莊社:白莊、柳河口、大顏莊、小顏莊、龍河、龍橋、望云村、東故村、西故村、唐店、常峪、黃家村、二夏店、紀(jì)王城、東鞏莊、西鞏莊、坡里村、苗莊、黑龍莊、酆家莊、白山莊、馬蘭莊、高家、牙山、嶧山、上山莊。
西曹社:東曹村、西曹村、東韓、西韓、界河、溫石、金山、闞莊、前屹、后屹、杜家、七賢、白石、九山、龍泉、保安、唐家樓、夏闞鋪、張家、王甫、單家、巫山、雷山、騎馬、安家。
西鄉(xiāng)
漸興社:北漸興、南漸興、廟戶營、朱家村、岳家莊、前瓦屋、后瓦屋、新莊、賈莊、沙河頭、五里營、梁家岡。
東木社:丁村、范官屯、二十里鋪、毛官屯、東灘店、四府廠、大東章、西章村、霍家廠、羊廠、蔡家廠。
西屯社:羅家廠、大牛廠、曹家廠、葛樓莊、小牛廠、南六廠、李官橋、大馬廠、鮑家廠、北六廠。
故夏社:故夏村、陶城村、南陶城、紀(jì)溝。
連溝社:馬家樓、太平橋、五石集、莊里、王家莊。
郭東社:東郭東、西郭東、郭里集、侍御莊、臥牛山、王山、黃路屯、高村、羊山、爺娘廟、獨(dú)山莊、黃山莊。
安侯社:高莊、夾道、果莊、夾坊、紙頭坊、南亢、北亢、謝家莊、王家樓、曹家莊、朱莊、路家莊。
西莊社:安上村、馮家樓、白衣堂、三義集、秦家河、劉家莊、心莊、孫家廟、尹家溝、邊莊、大馮莊、大里彥、小里彥、羅家寨、李家集、韓家寨、崔家寨、王家莊、河上村、沙杭。
西木社:堤上村、侯家營、丁家莊、郭家營、韓家堂、許家莊、社倉、儲(chǔ)家莊、李家河口、業(yè)莊、謝家口、西疃店。
石里社:石里、西莊、馬坡、圈里、閻莊、周莊、盛樓、吳廟、范莊、寨子、程家樓、泉上、黃路橋、路家莊、高莊、鄭莊、李莊、居家橋、國莊、新莊。
薄梁社:北薄梁、南薄梁、鎮(zhèn)頭村、王屈村、朝陽村、顏廟、王莊。
落陵社:大落陵、小落陵、岡上、官莊、北宿、姜村、谷堆、唐村、毛家堂、孟家樓。
雙村社:雙村、賈莊、蔡莊、面坊村、官莊、王家莊。
北鄉(xiāng)
中疃社:中疃村、南宮村、程莊、大召村、西召村、屯頭、崗山鋪、蘇家莊、南莊。
東屯社:白馬廠、石柱廠、北稻屯、南稻屯、雙橋、姬家廠、和圣堂(俗作和尚)。
原興社:老營、官家、羊下村、仙人村、衍河、東傅村、西傅村、于家、皇翥(一作黃柱)、臥牛莊、云山、安上、柴峪、官廳、上寨、大原家、小原家、鳧村、曾家莊、溪湖廠。
文賢社:前樊莊、后樊莊、大南湖、小南湖、小疃、鮑家店、邢家村。
平陽社:橫河、皇甫莊、騎嶺、邱家樓、孫村、張家、韓村、平陽寺、店杭、小橫河。
胡尚社:胡尚、程莊、南辛村、席家村、柳泉。
夏侯社:白楊村、夏侯村、東夏、北西莊、白店、冷莊、新莊、西鄒、東鄒、夏宋、元疃、劉莊、大峪、位家莊。
公孫社:前宣村、后宣村、北店、朱別、北宮村。
施村社:大施村、小施村、劉家水坑、大廟村、官莊、劉家樓、田家廟、張家村、王家樓、謝家集、北湖村、欏樹、耿莊、汪家桲廟、錢家村、魏家井。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前,全縣劃分為35社:
坊郭社:在城南10里,并統(tǒng)城內(nèi)四關(guān)地方。東界西韋社,西界漸興社,南界莊朱社,北界元興社。共14個(gè)村莊。廣10里,袤15里。
西韋社:在城東6里。東界羅頭社,西界坊郭社,南界東韋社,北界元興社。共13個(gè)村莊。廣15里,袤16里。
土旺社:在城東30里。東界羅頭社,西界元興社,南界羅頭社,北界魯元社。共15個(gè)村莊。廣22里,袤26里。
田黃社:在城東60里。東界滕境,西界魯元社,南界羅頭社,北界泗水境。共25個(gè)村莊。廣30里,袤26里。
羅頭社:在城東50里。東界滕境,西界東韋社,南界香城社,北界田黃社。共45個(gè)村莊。廣66里,袤18里。
東韋社:在城東20里。東界羅頭社,西界西韋社,北界羅頭社,南界香城社。共24個(gè)村莊。廣35里,袤30里。
香城社:在城東南50里。東界羅頭社,西界顏莊社,南界滕境,北界東韋社。共39個(gè)村莊。廣38里,袤18里。
顏莊社:在城南20里。東界香城社,西界雙村社,南界西曹社,北界莊朱社。共26個(gè)村莊。廣36里,袤30里。
西曹社:在城南60里。東界香城社,西界石墻社,南界滕境,北界顏莊社。共25個(gè)村莊。廣20里,袤13里。
石墻社:在城南30里。東界顏莊社,西界羊緒社,南界魚臺(tái)境,北界雙村社。共20個(gè)村莊。廣36里,袤37里。
羊緒社:在城南40里。東界石墻社,西界郭東社,南界魚臺(tái)境,北界雙村社。共13個(gè)村莊。廣14里,袤18里。
莊朱社:在城南20里。東界顏莊社,西界雙村社,南界顏莊社,北界坊郭社。共17個(gè)村莊。廣13里,袤13里。
雙村社:在城西南18里。東界落陵社,西界安侯社,南界石墻社,北界落陵社。共6個(gè)村莊。廣18里,袤16里。
落陵社:在城西南20里。東界漸興社,西界連溝社,南界雙村社,北界故夏社。共10個(gè)村莊。廣20里,袤11里。
郭東社:在城西南40里。東界羊緒社,西界石里社,南界薄梁社,北界安侯社。共12個(gè)村莊。廣25里,袤15里。
石里社:在城西南50里。東界安侯社,西界濟(jì)寧境,南界薄梁社,北界西莊社。共20個(gè)村莊。廣14里,袤20里。
薄梁社:在城西南60里。東界郭東社,西界濟(jì)寧境,南界魚臺(tái)境,北界郭東社。共7個(gè)村莊。廣24里,袤14里。
西莊社:在城西南40里。東界連溝社,西界濟(jì)寧境,南界安侯社,北界故夏社。共20個(gè)村莊。廣15里,袤15里。
漸興社:在城西10里。東界坊郭社,西界西木社,南界落陵社,北界東木社。共12個(gè)村莊。廣6里,袤15里。
東木社:在城西20里。東界漸興社,西界西屯社,南界漸興社,北界西屯社。共11個(gè)村莊。廣9里,袤5里。
西屯社:在城西25里。東界東木社,西界文賢社,南界故夏社,北界東屯社。共10個(gè)村莊。廣12里,袤14里。
故夏社:在城西25里。東界落陵社,西界平陽社,南界連溝社,北界平陽社。共4個(gè)村莊。廣15里,袤14里。
平陽社:在城西30里。東界故下社,西界濟(jì)寧境,南界西屯社,北界文賢社。共10個(gè)村莊。廣18里,袤20里。
文賢社:在城西北30里。東界西屯社,西界西木社,南界平陽社,北界施村社。共7個(gè)村莊。廣7里,袤10里。
連溝社:在城西30里。東界落陵社,西界西莊社,南界安侯社,北界故夏社。共5個(gè)村莊。廣16里,袤13里。
安侯社:在城西40里。東界落陵社,西界西莊社,南界郭東社,北界連溝社。共12個(gè)村莊。廣18里,袤18里。
西木社:在城西北40里。東界文賢社,西界滋陽境,南界平陽社,北界施村社。共12個(gè)村莊。廣5里,袤12里。
中疃社:在城西北30里。東界公孫社,西界施村社,南界東屯社,北界滋陽境。共9個(gè)村莊。廣9里,袤12里。
施村社:在城西北30里。東界東屯社,西界西木社,南界文賢社,北界滋陽境。共36個(gè)村莊。廣13里,袤11里。
東屯社:在城西北20里。東界中疃社,西界文賢社,南界東木社,北界施村社。共7個(gè)村莊。廣10里,袤8里。
公孫社:在城北30里。東界元興社,西界中疃社,南界中疃社,北界曲阜境。共5個(gè)村莊。廣5里,袤7里。
元興社:在城北25里。東界土旺社,西界公孫社,南界西韋社,北界曲阜境。共20個(gè)村莊。廣15里,袤16里。
胡尚社:在城東北48里。東界魯元社,西界夏侯社,南界土旺社,北界曲阜境。共5個(gè)村莊。廣6里,袤7里。
夏侯社:在城東北35里。東界胡尚社,西界曲阜境,南界土旺社,北界曲阜境。共14個(gè)村莊。廣9里,袤12里。
魯元社:在城東北60里。東界田黃社,西界胡尚社,南界羅頭社,北界泗水境。共14個(gè)村莊。廣28里,袤30里。
清末,全縣劃分為8個(gè)區(qū):
城區(qū)、葛婁區(qū)、昌平區(qū)、連青區(qū)、嶧山區(qū)、鳧山區(qū)、桃聚區(qū)、近圣區(qū)。至民國九年(1920年),全縣仍分為8區(qū),共867個(gè)村莊。其中有集市之村莊45處。集鎮(zhèn)之大者,東鄉(xiāng)有田黃集、香城集;南鄉(xiāng)有二下店集、石墻集、界河集;西鄉(xiāng)有橫河集、太平橋集、東灘店集;北鄉(xiāng)有南辛集、鳧村集。
 
第四章  民國至建國前行政區(qū)劃
 
民國元年(1912年),劃分自治區(qū),全縣劃為8區(qū);民國七、八年間(1918—1919年),改為10個(gè)區(qū),不久又恢復(fù)8個(gè)區(qū);民國十九年(1930年),定為10區(qū),40鎮(zhèn),331鄉(xiāng);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全縣共分10區(qū),290鄉(xiāng),54鎮(zhèn);是年,進(jìn)行鄉(xiāng)村建設(shè),全縣共劃為6個(gè)
學(xué)區(qū),學(xué)區(qū)轄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歷史即告結(jié)束,鄒縣又恢
復(fù)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前的區(qū)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曾一度廢區(qū),改設(shè)鄉(xiāng)鎮(zhèn)全縣
共設(shè)268個(gè)鄉(xiāng)(鎮(zhèn)),下轄687個(gè)村莊。有集市之村莊45處;民國三十年(1941年),全縣劃為6區(qū),76鄉(xiāng)鎮(zhèn),669個(gè)村莊,并編成76聯(lián)保、667保、6360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劃為6區(qū),87鄉(xiāng)鎮(zhèn),792個(gè)村莊;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十一月,撤銷區(qū)級(jí)行政,縣直轄23個(gè)鄉(xiāng)鎮(zhèn),下編364保,至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六月鄒縣全境解放后廢止。從1938年1月至1948年6月,國民黨鄒縣政權(quán)名存實(shí)亡,特別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軍隊(duì)僅短期占領(lǐng)縣城及鐵路沿線少數(shù)村莊,境內(nèi)大部已經(jīng)解放,此間民國行政區(qū)劃形同虛設(shè)。
抗日戰(zhàn)爭時(shí)期,1940年1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鄒東建立,下設(shè)一個(gè)區(qū),即田黃區(qū)(抗戰(zhàn)前,因該區(qū)為鄒縣國民公署第四區(qū),故當(dāng)時(shí)習(xí)稱其東部為東四區(qū),西部為西四區(qū));至1941年10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下設(shè)6個(gè)區(qū),之后,又陸續(xù)增設(shè)至13個(gè)區(qū)。解放戰(zhàn)爭時(shí)期,1945年底,將全縣區(qū)劃調(diào)整為10個(gè)區(qū);1946年4月,全縣區(qū)劃增至16個(gè)區(qū);是年10月,又減為12個(gè)區(qū);1948年6月,鄒縣全境解放后,全縣按序號(hào)調(diào)設(shè)為1至11區(qū);是年秋,各區(qū)由序號(hào)稱謂改為地名稱謂。
民國十九年(1930年),全縣劃分為10區(qū)、40鎮(zhèn)、331鄉(xiāng):
第一城區(qū)。共4鎮(zhèn)、25鄉(xiāng)。此區(qū)以坊郭全社、漸興全社、莊朱一牌、元興二牌、中疃一村、西韋二牌組成。因地處古城內(nèi)外,故名城區(qū)。人口為37357人。
第二葛婁區(qū)。共3鎮(zhèn)、29鄉(xiāng)。此區(qū)以土旺全社、東韋社三牌、西韋社一牌、羅頭社二牌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座葛婁山,故名葛婁區(qū)。人口為32246人。
第三崇德區(qū)。共3鎮(zhèn)、28鄉(xiāng)。此區(qū)以胡尚全社、夏侯全社、魯元三牌、元興二牌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崇德山,故名崇德區(qū)。人口為37016人。
第四昌平區(qū)。共2鎮(zhèn)、36鄉(xiāng)。此區(qū)以田黃全社、羅頭東一牌半、魯元二牌組成之。因境內(nèi)為古昌平鄉(xiāng),故名昌平區(qū)。人口為35519人。
第五連青區(qū)。共3鎮(zhèn)、40鄉(xiāng)。此區(qū)以羅頭東三牌半、東韋一牌、香城六牌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連青山,故名連青區(qū)。人口為37133人。
第六嶧山區(qū)。共6鎮(zhèn)、40鄉(xiāng)。此區(qū)以西曹全社、顏莊全社、莊木一牌、香城一牌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嶧山,故名嶧山區(qū)。人口為37747人。
第七鳧山區(qū)。共9鎮(zhèn)、38鄉(xiāng)。此區(qū)以石墻全社、羊緒全社、郭東全社、薄梁全社、雙村全社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鳧山,故名鳧山區(qū)。人口為59598人。
第八石里區(qū)。共4鎮(zhèn)、36鄉(xiāng)。此區(qū)以石里全社、安侯全社、連溝全社、西莊全社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石里社,故名石里區(qū)。人口為29953人。
第九陶聚區(qū)。共3鎮(zhèn)、34鄉(xiāng)。此區(qū)以故下全社、平陽全社、東木全社、西木全社、西屯一牌組成之。因境內(nèi)有5陶城,故名陶聚區(qū)。人口為39216人。
第十近圣區(qū)。共3鎮(zhèn)、25鄉(xiāng)。此區(qū)以文賢全社、西屯北牌、中疃一社、東屯全社、施村全社、公孫全社、元興二牌組成之。因北近曲阜,故名近圣區(qū)。人口為32187人。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進(jìn)行鄉(xiāng)村建設(shè)實(shí)驗(yàn),設(shè)立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全縣共劃分為6個(gè)學(xué)區(qū):
第一學(xué)區(qū):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設(shè)城關(guān),下邊劃分為5個(gè)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包括城關(guān)、中心東部、大束和匡莊的部分村莊。
第二學(xué)區(qū):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設(shè)田黃,下邊劃分為2個(gè)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包括現(xiàn)曲阜市的南辛、辛莊等一帶村莊。
第三學(xué)區(qū):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設(shè)香城,下邊劃分為3個(gè)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包括張莊、看莊、王村的部分村莊。
第四學(xué)區(qū):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設(shè)兩下店,下邊劃分為7個(gè)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包括古路口、石墻的部分村莊。
第五學(xué)區(qū):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設(shè)南亢,下邊劃分為8個(gè)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包括郭里和現(xiàn)微山縣的馬坡一帶村莊。
第六學(xué)區(qū):鄉(xiāng)農(nóng)學(xué)校設(shè)東灘店,下邊劃分為8個(gè)聯(lián)合小學(xué)區(qū),包括北宿、平陽寺和兗州市的大小施村一帶村莊。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全縣共劃分為2鎮(zhèn)、21鄉(xiāng)
向村鎮(zhèn):東關(guān)、西關(guān)、南關(guān)、北關(guān)、花園、馬家莊、胡家莊、小窯、孟莊、蘇莊、崗山鋪、廟戶營、卜家莊、石家莊、周莊、朱村、潘莊、三里營、五里營、田家莊、梁家岡、郭家莊、興隆莊、張家莊、大屈莊、小屈莊、小胡莊。
太平鎮(zhèn):于莊、谷堆、江村、陳家莊、孟家樓、大落陵、小落陵、東崗、西崗、大北宿、小北宿、官莊、馬家樓、太平橋、高石、董石、韓石、王石、秦石、莊里、蔣屯、東雙村、西雙村、官莊、面坊、毛家堂、蔡莊、王家莊、曹莊。
云龍鄉(xiāng):北沙河頭、西沙河頭、南沙河頭、前萬村、后萬村、孟莊、牛莊、唐村、前唐、王爐、西郭、中郭、東郭、東劉、葛村、田家村、孫莊、馬莊、秦莊、孔莊、楊莊、侯莊、包莊、白莊、北官莊、柳河口、望云、顏莊、河頭、西龍、李莊、高莊、北龍、南龍。
萬官鄉(xiāng):西章、黃廠、蔡廠、二十里鋪、小東章、大東章、北漸興、南漸興、霍村、丁村、羊廠、郭村、岳莊、小賈莊、大賈莊、前瓦屋、后瓦屋、辛莊、毛官屯、萬官屯、趙廠、羅廠、故下、韓家村、東紀(jì)溝、西紀(jì)溝、張行、翟行、南城、樊橋。
泗河鄉(xiāng):張家村、錢村、戲樓、申街、興隆莊、西灘店、侯營、郭營、史營、北許、韓家堂、丁莊、田家村、南許、河口、儲(chǔ)家莊、社倉、業(yè)莊、大南湖、小南湖、小疃、鮑店、邢家村、鮑廠、大馬廠、李官橋、平陽寺、張家村、橫河、陳家莊、新莊、謝口、堤上、邱樓、騎嶺、杏行、孫家村。
民治鄉(xiāng):王樓、白衣堂、馮樓、沙行、馮集、大邊莊、邵家莊、東里彥、西里彥、李家集、小張莊、郝家莊、尹溝、觀音堂、安上、馮家莊、孫廟、劉廟、孫莊、黃莊、秦家河、辛莊、后崔井、前崔井、韓樓、馬連墩、韓寨、崔莊、韓坑、北亢、南亢、高莊、后夾道、前夾道、謝家莊、趙家莊、侯王莊、霍寨。
治安鄉(xiāng):石里、西莊、宗家村、小何莊、大何莊、胡村、馬店、馬坡、北薄梁、南薄梁、曹坊、居橋、李家莊、鄭家莊、焦莊、馮家莊、寨子、吳家廟、王家莊、盛樓、高莊、周莊、閆莊、美人店、圈里。
白馬鄉(xiāng):郭里集、旺山、西郭、臥牛山、宋山、侍御莊、果莊、夾坊、黃路橋、路莊、紙坊頭、淵源泉、羊山莊、黃路屯、高村、鎮(zhèn)頭、小莊、廟上、大紅套、獨(dú)立莊、五里山、后皇山、前皇山、王屈、朝陽。
鳧山鄉(xiāng):羊緒、劉莊、東坡、西坡、小石、江莊、韓莊、東郭、米莊、宮莊、苗山、朱山、白山莊、樊山、古木山、西山莊、郎山、官莊、后山莊、單山、大季、北季、麻山、喬家莊、北劉、南劉、田水、孫莊、高莊、胡樓、古路口、陳莊、前營、東井、西井、草寺、黃莊、蘇坡、平山。
南宮鄉(xiāng):東傅莊、西傅莊、屯頭、南宮村、龍山莊、于家莊、路家莊、常家莊、郝家莊、汪家莊、羊下、仙人墳、官莊、杜家莊、迎河莊。
澹臺(tái)鄉(xiāng):東灘店、葛老莊、雙橋、和尚堂、四府廠、小牛廠、大牛廠、前樊莊、中樊莊、后樊莊、程家行、張家行、雷家廠、王家樓、大廟、大施村、小施村、劉家樓、魏井、前水坑、中水坑、劉家崗、田廟、桲羅樹、北湖、謝家集、道溝集、汪廟。
公孫鄉(xiāng):前宣村、后宣村、小中町、大中町、公孫村、北店、小趙村、大趙村、白馬廠、前廠、前屯、石柱廠、后屯、程莊。
九龍鄉(xiāng):鳧村、小園、大園、溪湖廠、上寨、老營、凰翥、官廳、云山營、安上、白楊店、白楊樹、前西莊、后西莊、小峪、大峪。
崇德鄉(xiāng):下宋、北元町、中元町、南元町、東夏侯、曹夏侯、蔣夏侯、冷莊、辛莊、息陬、小東陬、大東陬、步家莊、小李莊、席家村、杜莊、程莊、小胡尚、大胡尚、劉家村、北山、西位莊。
四基鄉(xiāng):山西頭、劉家村、羊山、山頭、白塔寺、高家莊、洪門、傅莊、李家莊、武家莊、三合村、崗上、朱家村、曹家村、臥牛莊、大洪溝、小洪溝、黃家洼、蕭家溝、石莊、趙莊、大朱莊、小朱莊、上朱莊、梨行、孔家莊、土旺、李樓、山窩、崮上、東寨、西寨、小山、北桑莊、南桑莊、王家莊、山曼山、小官莊、大煙莊、小煙莊、前彭莊、后彭莊、東位莊。
匡衡鄉(xiāng):吳麻疃、袁麻疃、鄭麻疃、劉麻疃、大束、東北莊、蔣莊、駁駕莊、黃疃、北葛村、中葛村、南葛村、孟家莊、水河、釣魚臺(tái)、葛爐山、匡莊、趙東韋、張東韋、杜東韋、歐蘭谷、吳蘭谷、寶泉莊、程溝、張溝、尚蘭谷、孫蘭谷、任蘭谷、王蘭谷、大西葦、小西葦、崇義莊、付家堂、朱山莊、前八里溝、中八里溝、后八里溝、灰埠。
洪山鄉(xiāng):西韓、九里澗、高皇鋪、大莊、小大莊、沈莊、店子、丁岑、崔橋、存理、趙山莊、趙家洼、東參、中參、西參、唐邱、王邱、杜家、姬家、郭家、徐家、西徐、房家、陳家、宋家、康家、楊家、薛家、李家桃園、小劉、老龍灣、王廟、泉山溝、齊莊、白石鋪、潘家莊、老虎港、二溝、孔莊、陳家莊、張家屋、洪山莊、二道河、董家?guī)X、侯家洼、安寧莊、丁溝、時(shí)棗杭、灰城子。
界河鄉(xiāng):東曹、唐家樓、閆樓、王樓、安樓、西曹、后西曹、西西曹、東韓莊、西韓莊、單家莊、雷山莊、前圪、后圪、龍泉、九山莊、王甫莊、保安莊、張家莊、五里鋪、界河、東前圪、西前圪、東后圪、西后圪、尚莊、官莊、褚看、孫看、周看、高看、唐看、王看莊、苗看莊、倪看莊、下看鋪、呂家臺(tái)、蔡家莊、白山莊。
兩店鄉(xiāng):兩下店、唐店、嶧山街、紀(jì)王城、張莊、郭山、澇灘、東鞏、西鞏、黃村、苗莊、南莊、東顏莊、石馬坡、小故、大故、張故、中故、西故、趙家樓、岳莊、宋莊、張樓、石墻、高寺、孔莊、姜壩、西沃、前沃、東沃、犁耙峪、羊欄、簸箕掌、豐莊、姜莊、邱莊、常峪、金斗山、朱莊、新甫。
景淮鄉(xiāng):香城、張馬、山頭、黃莊、東柳下邑、西柳下邑、何莊、大黃莊、李莊、小河、趙莊、邢莊、萬莊、銀河、褚家莊、大山陰、小山陰、苗山嶺、鄧通莊、金山莊、小辛莊、茶溝、大辛莊、東嶺、西嶺、郭莊、時(shí)溝、林前莊、金山莊、小官莊、王樓、李莊、白水莊、溫莊、杜洼、付樓、李白、興隆寺、石莊、杜莊、東八里河、西八里河、七賢莊、溫石莊、土門溝、白石山。
連青鄉(xiāng):商家莊、王家莊、高家莊、劈石峪、劉家莊、西劉莊、石古墩、大河灘、白莊、大末亭、小末亭、瓦石溝、集莊、北莊、齊莊、劉莊、崔莊、苗莊、馬莊、楊莊、官莊、張溝、徐溝、小洪洋、大洪洋、羊皮莊、古村莊、田王莊、孫王莊、田石溝、中王莊、北王莊、辛溝、張莊、崔家口、周家口、黃山莊、黃莊、姜家窩、矬草峪、簸箕掌、小煙莊、大煙莊、西南溝、將軍堂、劉家洼、棗溝、黃林、東營、東卞莊、營里、王莊、魏口、孔溝、柳峪、大溝、二溝、老林莊、分水嶺。
昌平鄉(xiāng):燒峪、立石山、西埠、南山、西張莊、石橋、高家莊、老林、張家莊、西羅頭、東羅頭、大律、劉家莊、廠里、辛莊、棗園、后峪、瓦曲、顏莊、圈里、老崖、徐家莊、黑港、仙橋、白石山、位莊、果莊、北山、馬連溝、戚家峪、律家莊、老牛后、老牛拉車、深溝、上馬莊、下馬莊、前馬莊。
尼山鄉(xiāng):南辛、余村、石汪、雙山口、小辛莊、白村、東白村、魯源、蘇家村、劉家樓、趙家村、蘆溝、后河、里營、黃土、龍泉、澇涯、鹿鳴廠、王家溝、夫子洞、長座、西田黃、顏母莊、鮑家莊、田黃、宋山頭、東野、董家村、連家莊、于家莊、小官莊、小河、救駕莊、三教灣、謝家河、后等齊、前等齊、張莊、馮莊、土門、釣魚臺(tái)、岳莊、拐子河、申溝、小山頭、涼水泉、魏莊、等駕莊、高莊、石家莊、羅圈、陶水莊、張莊、朱莊、徐老莊、東圈、鄭家莊、渠家莊、北王、南王、玉皇廟。
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shí)期,鄒縣抗日民主政府、鄒縣民主政府行政區(qū)劃
鄒縣抗日民主政府區(qū)劃:
1941年月10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下設(shè)6個(gè)區(qū):一區(qū),主要為田黃一帶;二區(qū)主要為果莊、位莊一帶;三區(qū),主要為小山后一帶;四區(qū),主要為顏母莊一帶;五區(qū),主要為張莊一帶;六區(qū),主要為尚河、許老莊一帶。之后,又增設(shè)七區(qū),主要為泗水香山一帶;八區(qū),主要為王村一帶;九區(qū),主要為泗水北張莊一帶;十區(qū),主要為劉莊村一帶;蘆山區(qū),主要為泗水后王村一帶(1944年7月劃歸鄒縣);十一區(qū),主要為鄒滕交界處的東高莊一帶;十二區(qū),主要為鳧村一帶。
鄒縣民主政府行政區(qū)劃:
1945年9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將三區(qū)、七區(qū)、九區(qū)和蘆山區(qū)劃歸泗水縣,撤銷十一區(qū),并將十二區(qū)劃歸曲阜縣。是年底,全縣區(qū)劃調(diào)整為10個(gè)區(qū),田黃,一區(qū);香城,二區(qū);東郭,三區(qū);大束,四區(qū);張莊,五區(qū);尚河,六區(qū);嶧山,七區(qū);王村,八區(qū);連青,九區(qū);縣城設(shè)為城區(qū)。
1946年4月,撤鳧山縣,劃入郭里區(qū)、太平區(qū)、石墻區(qū)、落陵區(qū);同時(shí),撤銷原駐王村的八區(qū),改設(shè)東灘店為八區(qū);四區(qū)駐地由大束遷黃疃,在大束建第十區(qū);新設(shè)看莊區(qū)。全縣共為16個(gè)區(qū)。
是年10月,郭里、太平、石墻、落陵4個(gè)區(qū)又劃歸恢復(fù)的鳧山縣。是時(shí),鄒縣為12個(gè)區(qū)。
1948年6月,鄒縣全境解放后,將城區(qū)、嶧山、看莊、香城、連青、張莊、田黃、匡莊、老營、崗山、尚河,按序號(hào)調(diào)設(shè)為一至十一區(qū)。是年秋天,各區(qū)由序號(hào)稱謂改為地名稱謂。
1949年8月,尚河區(qū)劃歸白彥縣,鳧山縣落陵區(qū)劃歸鄒縣,全縣仍為11個(gè)區(qū)。
 
第五章  新中國建立后行政區(qū)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50年11月,全縣各區(qū)由地名稱謂又改為序號(hào)稱謂,設(shè)1至11區(qū);1953年8月,增至13個(gè)區(qū);1955年11月,又改序號(hào)稱謂為地名稱謂;1956年3月,全縣設(shè)14個(gè)區(qū),下轄159個(gè)鄉(xiāng)和4個(gè)鎮(zhèn);是年秋,改設(shè)為12個(gè)區(qū),同時(shí)將159個(gè)區(qū)轄鄉(xiāng)合并為54個(gè)鄉(xiāng)(鎮(zhèn)),其中并設(shè)3個(gè)縣直轄鄉(xiāng)(鎮(zhèn));1958年3月,鄒縣撤區(qū)建鄉(xiāng)鎮(zhèn),原3個(gè)縣轄鄉(xiāng)鎮(zhèn)和51個(gè)區(qū)轄鄉(xiāng)鎮(zhèn)合并組建為35個(gè)縣轄鄉(xiāng)鎮(zhèn);1958年8月24日,撤銷全縣35個(gè)鄉(xiāng)鎮(zhèn),建立15處人民公社;同年10月至11月,撤銷王村、尚河2處人民公社;1962年夏,將香城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香城、王村2個(gè)人民公社,將城前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城前、尚河2處人民公社,將大束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大束、匡莊2處人民公社,將石墻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石墻、高莊2處人民公社。是時(shí),全縣共有17處人民公社;1975年11月,將太平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太平、平陽寺2處人民公社,全縣共有18處人民公社;1982年1月,撤銷城關(guān)人民公社,恢復(fù)設(shè)立城關(guān)鎮(zhèn),并將高莊人民公社更名為古路口人民公社,將落陵人民公社更名為北宿人民公社;1983年5月,鄒縣實(shí)行農(nóng)村體制改革,撤銷城關(guān)鎮(zhèn)和17處人民公社,全縣設(shè)13個(gè)區(qū)和5個(gè)區(qū)級(jí)鄉(xiāng),同年7月又改5個(gè)鄉(xiāng)為5個(gè)區(qū),全縣共設(shè)18個(gè)區(qū),下轄80個(gè)鄉(xiāng)(鎮(zhèn));1987年1月,撤銷區(qū)的建制,全縣18個(gè)區(qū)及區(qū)轄80個(gè)鄉(xiāng)(鎮(zhèn))合并組建為10個(gè)縣轄鎮(zhèn)和10個(gè)縣轄鄉(xiāng);1992年10月,撤銷鄒縣建制,改設(shè)鄒城市建制。是年底,全市共轄12個(gè)鎮(zhèn)、8個(gè)鄉(xiāng)。2000年11月,撤銷鄒城鎮(zhèn),在原鎮(zhèn)區(qū)域設(shè)崗山、千泉、鳧山三個(gè)街道,為市直轄,撤銷王村、大律、尚河、匡莊、古路口五個(gè)鄉(xiāng),其轄區(qū)分別并入相鄰鎮(zhèn)轄區(qū)。
1950年11月,全縣11個(gè)區(qū)由地方稱謂又改為序號(hào)稱謂。是時(shí),至1953年8月, 全縣共劃為11個(gè)區(qū)、109個(gè)鄉(xiāng)(鎮(zhèn))。
一區(qū)(城關(guān)),轄4鎮(zhèn):
東關(guān)鎮(zhèn)、南關(guān)鎮(zhèn)、西關(guān)鎮(zhèn)、北關(guān)鎮(zhèn)。
二區(qū)(嶧山),轄12鄉(xiāng):
十里鄉(xiāng):小屈莊、大屈莊、興隆莊、張家莊、郭家莊、十里鋪。
兩下店鄉(xiāng):兩下店、河灣。
苗莊鄉(xiāng):大故、小故、石馬坡、苗莊。
參溝鄉(xiāng):西參溝、照山莊、存里莊、郭參溝、中參溝。
野店鄉(xiāng):野店、賈洼、李莊、劉莊、澇灘。
紀(jì)王鄉(xiāng):嶧山街、紀(jì)王城、張家莊、留駕莊。
白莊鄉(xiāng):大顏莊、小顏莊、白莊。
山莊鄉(xiāng):高皇鋪、九里澗、上山莊、下山莊。
龍河鄉(xiāng):北龍河、南龍河、西龍河。
沈莊鄉(xiāng):店子、丁嶺、崔橋、沈莊。
故縣鄉(xiāng):岳家莊、西故、張故、中故、趙樓。
大莊鄉(xiāng):大莊、東嶺。
三區(qū)(看莊),轄10鄉(xiāng):
拱莊鄉(xiāng):西拱莊、東拱莊、黃家村、蔡樓莊、呂臺(tái)、唐店。
前圪鄉(xiāng):金山、前圪、東后圪、溫石莊。
李白鄉(xiāng):西八里、東八里、集山溝、石家莊、興隆、付家樓。
柳邑鄉(xiāng):西柳邑、東柳邑、林前莊、土山洼。
看莊鄉(xiāng):白山莊、孟看莊、孫看莊、周看莊、王看莊、尚看莊、土門溝。
郭山鄉(xiāng):唐看、褚看、高看、劉看、倪看、趙家洼、東郭山、西郭山。
榆園鄉(xiāng):榆園、黃灣、后棗、楊家莊、劉家莊。
保安鄉(xiāng):西后圪、唐家樓、龍泉莊、王甫莊、保安莊、張莊。
下看鄉(xiāng):九山莊、白石山、下看鋪。
白水鄉(xiāng):李家樓、杜家莊、七賢莊、白水村、張莊、小萬院、王樓。
四區(qū)(香城),轄11鄉(xiāng):
邱莊鄉(xiāng):王家邱莊、付家邱莊、占家邱莊、唐家邱莊、黃家邱莊、后王溝、前王溝。
洪山鄉(xiāng):張家屋、泉山溝、房桃園、王家廟、蔡桃園、洪山莊。
莫亭鄉(xiāng):齊家莊、石古堆、韓家?guī)X、瓦石溝,大莫亭、小莫亭、焦家莊。
劉莊鄉(xiāng):小劉莊、分水嶺、劈石峪、西劉莊、前劉莊、后劉莊、白石鋪。
李桃鄉(xiāng):朱桃園、于桃園、劉桃園、康桃園、西徐桃園、東徐桃園、老龍灣、楊桃園。
張?zhí)亦l(xiāng):張?zhí)覉@、鄭桃園、陳桃園、郭桃園、宋桃園、西韓桃園、姬桃園、杜桃園。
萬莊鄉(xiāng):萬家莊、郭家莊、苗家?guī)X、鄧通莊、穆家莊、小山陰、趙家莊。
山陰鄉(xiāng):褚家莊、邢家莊、時(shí)家莊、大山陰、代家村。
苗馬鄉(xiāng):侯家莊、張家溝、苗馬莊、大黃莊、南齊莊。
官莊鄉(xiāng):前官莊、后官莊、大河灘、白家莊。
張馬鄉(xiāng):張馬莊、香城村、何家莊、唐衚衕、程北莊、馬山頭、楊家莊、崔家莊。
五區(qū)(王村),轄12鄉(xiāng):
田王村鄉(xiāng):田王村、孫王村、古路灣、田石灘。
北王村鄉(xiāng):北王后村、北王中村、北王前村、黃山懷、周家口、崔家口、張莊。
洪洋鄉(xiāng):銀河寺、尖山前、小洪洋、洪洋西村、徐家?guī)X、羊皮西村、羊皮后村、羊皮前村。
辛莊鄉(xiāng):大辛莊、東顧嶺、西顧嶺、前茶溝、小辛莊、后茶溝、不亂溝。
相莊鄉(xiāng):前相莊、后相莊、相家?guī)X、小任莊。
西南嶺鄉(xiāng):小河子、印石村、張山口、古石堆、馮家莊、西南嶺。
唐林鄉(xiāng):王任莊、西高莊、張任莊、前李嶺、后李嶺、棠林。
黨山鄉(xiāng):黨山、磨石山、蔣莊村、小刀山村、林家?guī)X、郭林溝。
夏莊鄉(xiāng):夏莊、安上、李溝、任廠。
叢莊鄉(xiāng):叢家莊、吳家哨、丁莊、馬家莊、黃家莊、黑石旮。
瓦峪鄉(xiāng):王家莊、馬石莊、駱家莊、瓦峪村。
谷山鄉(xiāng):谷山莊、陳家莊、谷山后村、張家溝、孫家?guī)X、前相河、后相河、谷山前。
六區(qū)(張莊),轄8鄉(xiāng):
邵峪鄉(xiāng):小邵峪、積玉莊、柳樹溝、大邵峪。
王溝鄉(xiāng):趙山莊、孔家溝、付家溝、董家溝、小彥村、崔家莊、大彥村、王家溝。
松石鄉(xiāng):黃家莊、簸箕掌、松石村、矬草峪。
卞莊鄉(xiāng):大煙莊、魏家口、白山峪、棗營溝、東王營、西王營、卞莊、柳峪。
老林鄉(xiāng):東老林、西老林、中老林、高家莊、立石山。
劉洼鄉(xiāng):將軍堂、西南溝、劉家洼、大煙莊。
仙橋鄉(xiāng):王家莊、桑家莊、豬嘴石、黑港。
張莊鄉(xiāng):東張莊、大溝村、二溝村、韓家溝、后漢石橋、前漢石橋、吳莊、西張莊。
七區(qū)(田黃),轄9鄉(xiāng):
魯元鄉(xiāng):老牛后、東魯源、西魯源、趙家村、劉家樓、王家村。
義母鄉(xiāng):蘇家莊、深溝、白石山、肖家溝、上張馬、中張馬、后張馬。
果莊鄉(xiāng):棲駕峪村、位莊、果莊、馬連溝、南山村、北山村、東西洼。
羅頭鄉(xiāng):東羅頭、西羅頭、大張莊、西埠村、桃花哨、泉溝村。
瓦曲鄉(xiāng):后峪村、顏家莊、孔家溝、瓦曲村、圈里村、田黃村、大山頭。
辛莊鄉(xiāng):楊家峪、大峪口、白龍池、棗園村、辛莊村、北山莊、位家莊。
黃山鄉(xiāng):等家莊、涼水泉、小山頭、拐子河、田家?guī)X、上鮑家、下鮑家。
官莊鄉(xiāng):官莊村、母家莊、宋家山頭、石山汪、宮家樓、律家莊、小張莊、河西村。
龍泉鄉(xiāng):東龍泉、長坐村、黃土村、石溝村、南王莊、西龍泉。
八區(qū)(先駐匡莊,后駐土旺),轄9鄉(xiāng):
土旺鄉(xiāng):洪門村、土旺村、李樓村。
洪溝鄉(xiāng):大洪溝、小洪溝、石家莊、趙家莊、黃家洼、三合村、武家莊。
灰埠鄉(xiāng):前灰埠、后灰埠、水河、釣魚臺(tái)、灰城子。
二溝鄉(xiāng):二溝村、南官莊、時(shí)棗杭、孔陳莊、老虎溝、丁家溝、潘家莊。
葛爐鄉(xiāng):西匡莊、東匡莊、蘇莊、葛爐山、孟家莊、南閣村、北閣村、中閣村。
麻疃鄉(xiāng):李家莊、付家樓、吳麻疃、袁麻疃、劉麻疃、東崗村、西崗村。
大束鄉(xiāng):大束村、北莊、南莊。
付莊鄉(xiāng):王村莊、孔付莊、劉付莊、孟付莊、高家莊、白塔寺、劉村、來付莊、山西頭。
崮寨鄉(xiāng):東崮寨、崮寨上村、山窩村、南桑莊、西寨村。
九區(qū)(黃疃),轄11鄉(xiāng):
駁廟鄉(xiāng):朱家村、曹家村、駁家廟、黃疃村。
山頭鄉(xiāng):云山營、官廳、西山頭、東山頭、羊山。
常莊鄉(xiāng):臥牛莊、郝家溝、常家莊、路家莊、于家莊、迎河莊、邵山莊。
東葦鄉(xiāng):趙東葦、杜東葦、張東葦、侯家洼、黃家?guī)X。
歐蘭鄉(xiāng):孫蘭谷、任蘭谷、歐蘭谷、尚蘭谷、程家溝、張家溝。
大元鄉(xiāng):大元、小元、溪湖廠、尚寨。
程蘭鄉(xiāng):黃家廟、程蘭谷、王蘭谷、崇義莊。
西葦鄉(xiāng):寶泉莊、大胡、小西葦、大西葦、馬家莊、小胡莊。
八里鄉(xiāng):前八里、后八里、杜家莊、李官莊。
黃柱鄉(xiāng):老營、西黃柱、東黃柱。
朱山鄉(xiāng):仙人墳、楊下、汪家莊、朱山莊。
十區(qū)(東灘),轄8鄉(xiāng):
屯頭鄉(xiāng):中付莊、東付莊、西付莊、屯頭村。
東章鄉(xiāng):小東章、大東章、北漸興村。
雙橋鄉(xiāng):葛老莊、小牛廠、大牛廠、前屯頭、雙橋村。
趙村鄉(xiāng):大趙村、小趙村、石柱廠、后屯頭。
西章鄉(xiāng):西章前村、西章后村、四府廠村。
廟戶鄉(xiāng):廟戶營、崗山鋪、孟家莊、蘇莊。
中心鄉(xiāng):中心店。
南宮鄉(xiāng):白馬廠、南宮村。
十一區(qū)(先駐落陵、后駐賈莊),轄15鄉(xiāng):
賈莊鄉(xiāng):賈莊后村、賈莊前村、賈莊東村、小賈莊、前瓦屋、后瓦屋。
漸興鄉(xiāng):南漸興、郭莊、岳莊、周莊、朱家村。
羊廠鄉(xiāng):羊廠村、霍村、東丁村、西丁村、辛莊、北屯。
故下鄉(xiāng):南屯、東故下、西故下、羅丁、趙廠。
北宿鄉(xiāng):大北宿、小北宿、吳官莊、興隆莊、于莊。
落陵鄉(xiāng):東落陵、中落陵、西落陵、馬樓。
大崗鄉(xiāng):大崗村、西崗村、南落陵。
毛堂鄉(xiāng):東毛堂、中毛堂、西毛堂、曹莊。
雙村鄉(xiāng):前雙村、后雙村、東雙村、蔣屯、秦官莊。
江村鄉(xiāng):西江村、東江村、谷堆、孟樓、丁莊。
唐村鄉(xiāng):后唐村、前唐村、中唐村、柳河口。
萬村鄉(xiāng):前萬村、后萬村、牛莊、孟家莊。
王爐鄉(xiāng):楊馬莊、侯莊、孔莊、王爐、秦劉莊、西郭、河頭、葛家村、包莊、孫莊。
南沙鄉(xiāng):南沙村、田家莊、梁崗、東郭村。
五里鄉(xiāng):五里營、三里營、東沙村、西沙村、北沙村、石家莊。
1953年8月,白彥縣撤銷,將城前、尚河2個(gè)區(qū)又劃歸鄒縣,分別稱為十二區(qū)、十三區(qū)。是時(shí),全縣共設(shè)13個(gè)區(qū),下轄127個(gè)鄉(xiāng)(鎮(zhèn))、706個(gè)村莊:
第一區(qū)(4鎮(zhèn))
一鎮(zhèn),東關(guān);二鎮(zhèn),南關(guān);三鎮(zhèn),西關(guān);四鎮(zhèn),北關(guān)。
第二區(qū)(12鄉(xiāng))
十里鄉(xiāng):小張莊、大屈莊、小屈莊、興隆莊、十里鋪。
野店鄉(xiāng):李莊、劉莊、野店、賈洼、澇灘。
上山鄉(xiāng):九里河、高皇鋪、上山莊、下山莊。
大莊鄉(xiāng):大莊、稻洼。
紀(jì)王鄉(xiāng):留駕莊、嶧山村、紀(jì)王城、張家莊。
龍河鄉(xiāng):北龍河、西龍河、南龍河。
兩店鄉(xiāng):兩下店、河灣。
白莊鄉(xiāng):白莊、西顏莊、大顏莊。
故縣鄉(xiāng):岳莊、張故、趙家樓、西故前、中故、西故后。
苗莊鄉(xiāng):石馬坡、大故、小故、苗莊。
沈莊鄉(xiāng):沈家莊、店子、丁嶺、崔橋。
參溝鄉(xiāng):中參、郭參溝、西參、照山莊、存里。
第三區(qū)(10鄉(xiāng))
郭山鄉(xiāng):西郭山、東郭山、趙家洼、倪看莊、高看莊、唐看莊、褚看莊。
看莊鄉(xiāng):白石山、王看莊、周看莊、孫看莊、孟官莊、尚莊、土門溝。
下看鄉(xiāng):下看鋪、白石山、九山莊。
保安鄉(xiāng):西張莊、王甫莊、保安莊、龍泉莊、唐樓。
前圪鄉(xiāng):金山莊、東后圪、西后圪、前圪、溫石莊。
柳邑鄉(xiāng):東柳下邑、西柳下邑、林前、土山溝。
李白鄉(xiāng):傅家樓、集山溝、李白莊、石家莊、東八里河、西八里河、興隆寺。
白水鄉(xiāng):杜家莊、王樓、李樓、白水莊、七賢莊、小萬院、東張莊。
榆園鄉(xiāng):劉家莊、黃灣、楊莊、榆園、后棗莊。
鞏莊鄉(xiāng):黃家莊、唐店、蔡莊、呂臺(tái)、東鞏莊、西鞏莊。
第四區(qū)(11鄉(xiāng))
劉莊鄉(xiāng):西劉莊、前劉莊、后劉莊、北劉莊、劈石峪、分水嶺、白石鋪。
洪山鄉(xiāng):張家屋、洪山莊、泉山溝、蔡家桃園、房家桃園、王家廟。
李桃鄉(xiāng):西徐桃園、東徐桃園、薛家桃園、楊家桃園、李家桃園、朱家桃園;康家桃園、于家桃園、劉家桃園、老龍灣。
張?zhí)亦l(xiāng):陳家桃園、張家桃園、鄭家桃園、郭家桃園、宋家桃園、西韓桃園、前韓桃園、姬家桃園。
莫亭鄉(xiāng):石古墩、北齊莊、白石莊、韓家?guī)X、大莫亭、焦家莊、小莫亭、瓦石溝。
官莊鄉(xiāng):大河灘、后官莊、前官莊。
苗馬鄉(xiāng):張家溝、侯莊、苗莊、馬莊、大黃莊、西小河圈、東小河圈。
張馬鄉(xiāng):楊莊、程北莊、唐胡同、香城、崔家莊、馬山頭、張馬莊、何莊。
萬莊鄉(xiāng):鄧通莊、小山陰、趙莊、穆家莊、萬莊、苗嶺、郭家莊。
邱莊鄉(xiāng):傅邱、王邱、詹邱、唐邱、黃邱。
山陰鄉(xiāng):褚家莊、路莊、邢家莊、大山陰、戴村、時(shí)家溝。
第五區(qū)(12鄉(xiāng))
洪洋鄉(xiāng):尖山前、羊皮莊、銀河寺、徐西嶺、西洪洋、東洪洋、小洪洋。
辛莊鄉(xiāng):不亂溝、小辛莊、前茶溝、后茶溝、大辛莊、東顧嶺、西顧嶺。
田王鄉(xiāng):田王村、孫王村、古路灣、田石灘。
北王鄉(xiāng):黃山懷、崔口、周口、北王村、新溝、張家溝、張莊。
瓦峪鄉(xiāng):馬石片、駱莊、瓦峪、王家莊。
谷山鄉(xiāng):孫嶺、陳莊、谷山前、谷山后、谷山莊。
相河鄉(xiāng):后相河、前相河、后相莊、前相莊、相家?guī)X、小任莊。
西南嶺鄉(xiāng):邱石、小河子、張山、西南嶺、小李莊、焦莊、谷堆石、馮莊。
棠林鄉(xiāng):張任嶺、后李嶺、前李嶺、王任嶺、棠林、西高莊。
夏莊鄉(xiāng):丁嶺、安上、夏莊、李溝、四仁廠。
黨郎山鄉(xiāng):郭林溝、磨石山、林嶺、大黨郎山、小黨郎山、蔣家莊。
叢莊鄉(xiāng):東黃莊、馬莊、叢莊、石羊山、黑石拉、吳家哨。
第六區(qū)(8 鄉(xiāng))
仙橋鄉(xiāng):仙橋、黑港、徐家?guī)X、豬嘴石、桑家莊、王家莊。
老林鄉(xiāng):立石山、老崖頭、老林店、高家莊。
張莊鄉(xiāng):后漢石橋、前漢石橋、吳家莊、張莊。
劉洼鄉(xiāng):將軍堂、西南溝、劉家洼。
松石鄉(xiāng):矬草峪、松石、簸箕掌、黃家莊。
卞莊鄉(xiāng):柳峪、卞莊、大煙莊、小煙莊、魏家口、東王營、西王營、白石峪、棗營溝。
王溝鄉(xiāng):董家莊、傅家莊、小彥、崔家莊、王家溝、趙山莊、孔家溝、韓家溝。
燒峪鄉(xiāng):吉玉莊、小燒峪、大燒峪、柳樹溝。
第七區(qū)(9鄉(xiāng))
魯源鄉(xiāng):魯源、蘇家莊、劉家樓、黃土、趙村。
義母鄉(xiāng):后張馬、前張馬、上張馬、深溝、棲駕峪、蕭家溝。
龍泉鄉(xiāng);龍泉、長座、王家莊、老牛后。
果莊鄉(xiāng):北山、馬連溝、位莊、南山、果莊。
羅頭鄉(xiāng):泉溝、大張莊、西羅頭、東羅頭、西埠。
瓦曲鄉(xiāng):孔家溝、大山頭、田黃、圈里、瓦曲、后峪。
黃山鄉(xiāng):等駕莊、涼水泉、田家?guī)X、小山頭、上鮑、拐子河。
官莊鄉(xiāng):官莊、石山汪、鮑家莊、顏母莊、宮家樓、河西、律家莊。
辛莊鄉(xiāng):魏家莊、顏家莊、栗子園、北山、辛莊、白家門、棗園、桃花哨、楊家峪、大峪口。
第八區(qū)(9鄉(xiāng))
土旺鄉(xiāng):洪門、土旺、李樓。
大束鄉(xiāng):大束、東北莊、東南莊。
崮寨鄉(xiāng):南桑莊、西寨、東寨、中山、孔莊、寺上、梨杭、大朱莊、小朱莊、崮尚、山窩。
傅莊鄉(xiāng):山西頭、劉家村、白塔寺、高家莊、劉傅莊、孟傅莊、季家莊、王傅莊、孔傅莊、來傅莊。
麻疃鄉(xiāng):崗上、劉麻疃、鄭麻疃、吳麻疃。
葛樓鄉(xiāng):傅家堂、蘇莊、孟家莊、北葛、中葛、南葛、匡莊。
二溝鄉(xiāng):時(shí)棗行、老虎港、潘莊、丁溝、二溝、官莊、孔莊、陳莊。
灰埠鄉(xiāng):前灰埠、后灰埠、釣魚臺(tái)、水河、灰城子。
洪溝鄉(xiāng):石家莊、黃家洼、小洪溝、大洪溝、武家莊、三合村。
第九區(qū)(11鄉(xiāng))
駁廟鄉(xiāng):朱家村、曹家村、駁家廟、黃疃。
山頭鄉(xiāng):云山營、山頭、官廳、羊山。
凰翥鄉(xiāng):老營、臥牛莊、凰翥。
大園鄉(xiāng):大園、小園、溪湖廠、尚寨。
于莊鄉(xiāng):聶家莊、于家莊、路家莊、常家莊、郝家溝。
朱山鄉(xiāng):楊下、汪家莊、朱山莊。
八里鄉(xiāng);李官莊、杜家莊、前八里溝、后八里溝。
西葦鄉(xiāng):馬家莊、大胡莊、小西葦、大西葦、小胡莊、寶泉莊。
歐蘭鄉(xiāng):張家溝、程家溝、尚蘭谷、歐蘭谷。
程蘭鄉(xiāng):崇義莊、黃家廟、王蘭谷、程蘭谷、任蘭谷、孫蘭谷。
東葦鄉(xiāng):杜東葦、張東葦、趙東葦、侯家洼、樊家?guī)X、董家?guī)X。
第十區(qū)(8鄉(xiāng))
中心鄉(xiāng):中心店一村、中心店二村、中心店三村、中心店四村。
南宮鄉(xiāng):白馬廠、前南宮、中南宮、后南宮。
趙村鄉(xiāng):后屯、小趙村、大趙村、石柱廠。
屯頭鄉(xiāng):屯頭、西傅莊、東傅莊、中傅莊。
廟戶鄉(xiāng):蘇家莊、崗山鋪、孟家莊、廟戶營。
東章鄉(xiāng):小東章、大東章、北漸興。
西章鄉(xiāng):李官橋、蔡家廠、四府廠、前西章、后西章、二十里鋪。
雙橋鄉(xiāng):前屯、雙橋、大牛廠、小牛廠、葛老莊。
第十一區(qū)(15鄉(xiāng))
賈莊鄉(xiāng):前瓦屋、后瓦屋、大賈莊、小賈莊。
萬村鄉(xiāng):前萬村、后萬村、孟家莊、牛家莊。
江村鄉(xiāng):東江村、西江村、孟樓。
雙村鄉(xiāng):東雙村、西雙村、蔣屯、秦官莊。
毛堂鄉(xiāng):中毛堂、東毛堂、西毛堂、曹莊。
唐村鄉(xiāng):后唐、中唐、前唐、潘官、柳河口。
王爐鄉(xiāng):東郭村、西郭村、王爐、田村、秦劉莊、孫莊、河頭、楊馬莊、侯莊、包莊。
南沙鄉(xiāng):田莊、南沙河頭、梁家崗、郭家莊。
五里鄉(xiāng):五里營、石家莊、三里營、北沙河頭、東沙河頭、西沙河頭。
漸興鄉(xiāng):朱家村、周莊、岳莊、南漸興、郭莊、辛莊。
羊廠鄉(xiāng):丁村、霍家村、北屯、羊廠。
故下鄉(xiāng):羅廠、趙村、西故下、東故下。
北宿鄉(xiāng):大北宿、小北宿、興隆莊、吳官莊。
落陵鄉(xiāng):東落陵、西落陵、中落陵、南落陵。
大崗鄉(xiāng):大崗上、小崗。
第十二區(qū)(9鄉(xiāng))
城前鄉(xiāng):城前、城后、單家莊、高莊、柳峪、小柳峪、官莊、卜通、水北莊。
崇村鄉(xiāng):趙家林、崇村、小崇村、西南沃、玉皇廟。
洼陡鄉(xiāng):張家莊、洼陡、漁汪嶺、桃山前、卜通蔣。
土門鄉(xiāng):土山溝、馬家河、土門、魏沃、石垛子、老貓洞。
祝溝鄉(xiāng):孫廠、周莊、李山頭、東祝溝、西祝溝、后祝溝、中祝溝。
瓦屋鄉(xiāng):躲水莊、牛家莊、紙坊、瓦屋、前瓦屋。
黃林鄉(xiāng):謝家?guī)X、老龍溝、后任嶺、前任嶺、黃林、小黃林、東卞莊。
大律鄉(xiāng):圣水池、辛寺、上磨石、下磨石、虎窩、大律、楊莊、黃土崖、史家莊、泉頭、牛角。
岔河鄉(xiāng):賈家莊、補(bǔ)深汪、韓家莊、岔河、西岔河。
第十三區(qū)(9鄉(xiāng))
尚河鄉(xiāng):東尚河、西尚河、岳家莊、燕子溝、韓家溝、胡家溝、玉皇廟、孔家?guī)X、圈里、梨杭。
標(biāo)村鄉(xiāng):劉家?guī)X、上石河、下石河、白家莊、趙家?guī)X、前標(biāo)村、后標(biāo)村。
青邑鄉(xiāng):扈家溝、上黑石片、下黑石片、苗家溝、官莊、青邑、南嶺、楊家峪。
康王鄉(xiāng):石山溝、西康王、東康王、賈家?guī)X、許家溝、王家溝。
雨山鄉(xiāng):上連家莊、下連家莊、小劉莊、波羅廠、北山窩、泉上村、南窩、尹家莊、孫家莊、賀家莊、崔家?guī)X。
廠里鄉(xiāng):西劉溝、大古墩、洪山溝、廠里、上朝陽、下朝陽、東劉莊、大劉莊。
鄭莊鄉(xiāng):范家莊、渠家莊、牛頭峪、代家安、小代家安、鄭家莊、張家莊、桃園、羅圈峪、關(guān)家峪。
北王鄉(xiāng):許老莊、朱家莊、北王、劉家莊、傅家莊。
南河鄉(xiāng):西南河、東南河、河南村、三河口、薛家頂、長老峪、牛欄溝、魏沃、上放糧、下放糧、大杜溝、小杜溝、牛家村。
1955年11月,各區(qū)又改以地名稱謂。第二、三、四、六、七、十二、十三7個(gè)區(qū),復(fù)用原地名稱謂,將第一、五、八、九、十、十一6個(gè)區(qū),分別改稱為城關(guān)區(qū)、王村區(qū)、大束區(qū)、黃疃區(qū)、東灘區(qū)、賈莊區(qū)。
1956年3月,再次撤銷鳧山縣,太平、郭里、石墻3個(gè)區(qū)又劃歸鄒縣,同時(shí)撤銷原張莊、黃疃2個(gè)區(qū)。是時(shí),全縣共設(shè)14個(gè)區(qū),下轄4鎮(zhèn)、159個(gè)鄉(xiāng):
城關(guān)區(qū):東關(guān)鎮(zhèn)、南關(guān)鎮(zhèn)、西關(guān)鎮(zhèn)、北關(guān)鎮(zhèn)、西葦鄉(xiāng)、八里鄉(xiāng)。
嶧山區(qū):十里鄉(xiāng)、野店鄉(xiāng)、山莊鄉(xiāng)、參溝鄉(xiāng)、沈莊鄉(xiāng)、大莊鄉(xiāng)、紀(jì)王鄉(xiāng)、龍河鄉(xiāng)、白莊鄉(xiāng)、故縣鄉(xiāng)、苗莊鄉(xiāng)、兩店鄉(xiāng)。
看莊區(qū):白水鄉(xiāng)、看莊鄉(xiāng)、保安鄉(xiāng)、榆山鄉(xiāng)、李白鄉(xiāng)、柳邑鄉(xiāng)、前圪鄉(xiāng)、郭山鄉(xiāng)、鞏山鄉(xiāng)、下看鄉(xiāng)。
香城區(qū):劉莊鄉(xiāng)、山陰鄉(xiāng)、張馬鄉(xiāng)、張?zhí)亦l(xiāng)、洪山鄉(xiāng)、官莊鄉(xiāng)、萬莊鄉(xiāng)、莫亭鄉(xiāng)、苗馬鄉(xiāng)、邱莊鄉(xiāng)、李桃鄉(xiāng)。
王村區(qū):嚴(yán)莊鄉(xiāng)、瓦峪鄉(xiāng)、北王村鄉(xiāng)、辛莊鄉(xiāng)、西南嶺鄉(xiāng)、相莊鄉(xiāng)、田王村鄉(xiāng)、唐林鄉(xiāng)、洪洋鄉(xiāng)、谷山鄉(xiāng)、黨山鄉(xiāng)、松石鄉(xiāng)、卞莊鄉(xiāng)、張莊鄉(xiāng)、劉洼鄉(xiāng)。
田黃區(qū):新莊鄉(xiāng)、羅頭鄉(xiāng)、瓦曲鄉(xiāng)、黃山鄉(xiāng)、官莊鄉(xiāng)、仙橋鄉(xiāng)、老林鄉(xiāng)、龍泉鄉(xiāng)、魯源鄉(xiāng)、義母鄉(xiāng)、果莊鄉(xiāng)、燒峪鄉(xiāng)。
大束區(qū):洪溝鄉(xiāng)、崗寨鄉(xiāng)、土旺鄉(xiāng)、付莊鄉(xiāng)、麻疃鄉(xiāng)、大束鄉(xiāng)、葛樓鄉(xiāng)、二溝鄉(xiāng)、灰埠鄉(xiāng)、駁廟鄉(xiāng)、歐蘭鄉(xiāng)、山頭鄉(xiāng)、東葦鄉(xiāng)、程蘭鄉(xiāng)。
東灘區(qū):趙林鄉(xiāng)、雙橋鄉(xiāng)、廟戶鄉(xiāng)、東章鄉(xiāng)、屯頭鄉(xiāng)、西章鄉(xiāng)、南宮鄉(xiāng)、中心鄉(xiāng)、朱山鄉(xiāng)、常莊鄉(xiāng)、大元鄉(xiāng)。
賈莊區(qū):賈莊鄉(xiāng)、北宿鄉(xiāng)、落陵鄉(xiāng)、大崗鄉(xiāng)、毛堂鄉(xiāng)、雙村鄉(xiāng)、江村鄉(xiāng)、唐村鄉(xiāng)、萬村鄉(xiāng)、王爐鄉(xiāng)、南沙鄉(xiāng)、五里鄉(xiāng)、漸興鄉(xiāng)、羊廠鄉(xiāng)、故下鄉(xiāng)。
城前區(qū):岔河鄉(xiāng)、洼陡鄉(xiāng)、土門鄉(xiāng)、黃林鄉(xiāng)、大律鄉(xiāng)、城前鄉(xiāng)、祝溝鄉(xiāng)、崇村鄉(xiāng)、瓦屋鄉(xiāng)、王溝鄉(xiāng)。
尚河區(qū):康王鄉(xiāng)、青邑鄉(xiāng)、鄭莊鄉(xiāng)、標(biāo)村鄉(xiāng)、南河鄉(xiāng)、雨山鄉(xiāng)、廠里鄉(xiāng)、北王鄉(xiāng)、尚河鄉(xiāng)。
石墻區(qū):蔡莊鄉(xiāng)、大石鄉(xiāng)、高莊鄉(xiāng)、古路口鄉(xiāng)、小石鄉(xiāng)、汶里鄉(xiāng)、望云鄉(xiāng)、深井鄉(xiāng)、羊緒鄉(xiāng)、常峪鄉(xiāng)。
郭里區(qū):鎮(zhèn)頭鄉(xiāng)、郭里鄉(xiāng)、韓莊鄉(xiāng)、獨(dú)山鄉(xiāng)、西郭鄉(xiāng)、王屈鄉(xiāng)、北亢鄉(xiāng)、樊山鄉(xiāng)、高林鄉(xiāng)、夾道鄉(xiāng)、東郭鄉(xiāng)。
太平區(qū):庵上鄉(xiāng)、太平鄉(xiāng)、馮樓鄉(xiāng)、李集鄉(xiāng)、王石鄉(xiāng)、紀(jì)溝鄉(xiāng)、橫河鄉(xiāng)、鮑店鄉(xiāng)、皇甫鄉(xiāng)、陶城鄉(xiāng)、崔井鄉(xiāng)、杏行鄉(xiāng)。
1956年10月,鄒縣進(jìn)行撤區(qū)、并區(qū)、擴(kuò)鄉(xiāng)。是時(shí),全縣共劃分為9區(qū)、51鄉(xiāng),另有1 個(gè)縣轄鎮(zhèn)、2個(gè)縣轄鄉(xiāng):
1 個(gè)縣轄鎮(zhèn):城關(guān)鎮(zhèn)。
2 個(gè)縣轄鄉(xiāng):中心鄉(xiāng)、南宮鄉(xiāng)。
嶧山區(qū)(7鄉(xiāng)):兩下店鄉(xiāng)、店子鄉(xiāng)、下看鄉(xiāng)、李白鄉(xiāng)、看莊鄉(xiāng)、王樓鄉(xiāng)、十里鄉(xiāng)。
香城區(qū)(4鄉(xiāng)):莫亭鄉(xiāng)、香城鄉(xiāng)、楊桃鄉(xiāng)、大莊鄉(xiāng)。
王村區(qū)(5鄉(xiāng)):相莊鄉(xiāng)、黨山鄉(xiāng)、瓦峪鄉(xiāng)、谷山鄉(xiāng)、王村鄉(xiāng)。
田黃鄉(xiāng)(6鄉(xiāng)):田黃鄉(xiāng)、羅頭鄉(xiāng)、果莊鄉(xiāng)、尤泉鄉(xiāng)、張莊鄉(xiāng)、辛莊鄉(xiāng)。
大束區(qū)(6鄉(xiāng)):大束鄉(xiāng)、土旺鄉(xiāng)、匡莊鄉(xiāng)、程蘭鄉(xiāng)、老營鄉(xiāng)、朱山鄉(xiāng)。
城前區(qū)(8鄉(xiāng)):城前鄉(xiāng)、南河鄉(xiāng)、大律鄉(xiāng)、卞莊鄉(xiāng)、岔河鄉(xiāng)、洼陡鄉(xiāng)、北王鄉(xiāng)、尚河鄉(xiāng)。
石墻區(qū)(7鄉(xiāng)):石墻鄉(xiāng)、沃里鄉(xiāng)、深井鄉(xiāng)、羊緒鄉(xiāng)、鎮(zhèn)頭鄉(xiāng)、郭里鄉(xiāng)、閆莊鄉(xiāng)。
賈莊區(qū)(4鄉(xiāng)):落陵鄉(xiāng)、羊廠鄉(xiāng)、賈莊鄉(xiāng)、唐村鄉(xiāng)。
太平區(qū)(4鄉(xiāng)):亢阜鄉(xiāng)、橫河鄉(xiāng)、馮樓鄉(xiāng)、陶城鄉(xiāng)。
1958年3月,進(jìn)行撤區(qū)并鄉(xiāng),全縣共劃分為35個(gè)縣轄鄉(xiāng)(鎮(zhèn)):
中心鄉(xiāng)、老營鄉(xiāng)、大束鄉(xiāng)、程蘭鄉(xiāng)、匡莊鄉(xiāng)、土旺鄉(xiāng)、尚河鄉(xiāng)、北王鄉(xiāng)、城前鄉(xiāng)、洼陡鄉(xiāng)、大律鄉(xiāng)、王村鄉(xiāng)、相莊鄉(xiāng)、瓦峪鄉(xiāng)、香城鄉(xiāng)、莫亭鄉(xiāng)、楊桃鄉(xiāng)、看莊鄉(xiāng)、王樓鄉(xiāng)、田黃鄉(xiāng)、辛莊鄉(xiāng)、張莊鄉(xiāng)、果莊鄉(xiāng)、兩下店鄉(xiāng)、店子鄉(xiāng)、十里鄉(xiāng)、石墻鄉(xiāng)、深井鄉(xiāng)、郭里鄉(xiāng)、太平鄉(xiāng)、橫河鄉(xiāng)、落陵鄉(xiāng)、羊廠鄉(xiāng)、唐村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
1958年8月24日,撤銷35個(gè)鄉(xiāng)鎮(zhèn),全縣建立15處人民公社。同時(shí)10月,撤銷王村、尚河2處公社。是時(shí),全縣共設(shè)13處人民公社,下轄110個(gè)管區(qū)(工作點(diǎn))、546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城關(guān)人民公社(轄10個(gè)管區(qū)、48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興隆、朱山、北沙、西葦、廟戶、孟莊、東關(guān)、南關(guān)、西關(guān)、北關(guān)。
生產(chǎn)大隊(duì):
馬莊、大胡、尚蘭、程溝、南關(guān)、西關(guān)、北關(guān)、東關(guān)、大西、張溝、寶泉、小胡、崇義、小西、程蘭、王蘭、歐蘭、蘇莊、孟莊、曾溝、崗山鋪、西沙、梁崗、田莊、南沙、北沙、五里、東沙、三里營、九里、十里、張莊、興隆、石家莊、廟戶、周莊、朱村、小屈、大屈、郭莊、汪莊、杜莊、后八里、朱山、前八里、李官、楊下、仙人。
嶧山人民公社(轄9個(gè)工作點(diǎn)、45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工作點(diǎn):
店子、白莊、野店、苗莊、紀(jì)王、鞏莊、龍河、大莊、兩下店。
生產(chǎn)大隊(duì):
西參、照山、崔橋、中參、丁嶺、店子、存里、沈莊、郭參、白莊、東顏、西顏、苗莊、大故、小故、石馬、紀(jì)王、嶧山、紀(jì)東、紀(jì)西、紀(jì)前、留駕莊、張莊、東鞏、西鞏、呂臺(tái)、黃村、蔡莊、唐店、南龍、北龍、西龍、大莊、東莊、兩下店、澇灘、野前、野北、野中、下山、上山、劉莊、李莊、高皇、賈洼。
看莊人民公社(轄6個(gè)管區(qū)、44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看莊、下看、前圪、王樓、李白、林前。
生產(chǎn)大隊(duì):
九山、白山、下看、龍泉、王甫、張家、保安、前圪、溫石、東后圪、西后圪、金山、尚店、孟看、土門、白石山、劉看、褚看、孫看、倪看、周看、王看、苗看、高看、上郭、下郭、東郭、趙洼、東劉、西劉、土山、林前、李白、劉官、黃灣、王樓、李樓、大杜莊、小杜莊、七賢、白水、西八里、孟官、東八里。
香城人民公社(轄6個(gè)管區(qū)、39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王廟、官莊、郭桃、洪洋、田王、苗馬。
生產(chǎn)大隊(duì):
前劉、永華、谷山、白石、苗馬、西劉、相河、楊桃、占唐、全山、張莊、房桃、官莊、郭莊、莫亭、萬莊、張馬、王邱、付邱、前韓、羊皮、孫王、洪山、張?zhí)摇⒑檠?、鄧通、北王、大山陰、相莊、褚路、楊莊、羊莊、香城、王溝、黃河、田王、郭桃、小山陰、王廟。
張莊人民公社(轄7個(gè)管區(qū)、26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果莊、位莊、仙橋、老林、燒峪、張莊、松石。
生產(chǎn)大隊(duì):
果莊、立石山、位莊、仙橋、桑莊、老林、王莊、高莊、老崖、前漢、后漢、吳莊、大燒峪、小燒峪、積玉莊、柳樹溝、張莊、東溝、松石、矬草峪、黃莊、簸箕掌、大煙莊、將軍堂、西南溝、劉家洼。
城前人民公社(轄10個(gè)管區(qū)、29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洼陡、北王、城后、城前、岔河、卞莊、王溝、尚河、大律、南河。
生產(chǎn)大隊(duì):
洼陡、土門、大崇村、小崇村、魚汪嶺、玉皇廟、北王、代安、鄭莊、城后、雨山、孫莊、康王、城前、卞莊、東卞、黃林、煙莊、尚河、梨杭、岔河、祝溝、紙坊、王溝、大律、磨石、黃土、青邑、放糧。
田黃人民公社(轄10個(gè)管區(qū)、24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廠里、辛莊、瓦曲、羅頭、田黃、黃山、龍泉、魯源、張馬、尼山。
生產(chǎn)大隊(duì):
廠里、朝陽、劉莊、辛莊、北山、棗園、楊峪、瓦曲、后峪、泉溝、東羅、西羅、西埠、張莊、田黃、黃山、尼山、張馬、深溝、七峪、肖溝、東龍、西龍、老牛。
大束人民公社(轄12個(gè)管區(qū)、65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大束、土旺、洪溝、崮寨、付莊、山頭、駁廟、麻疃、匡莊、灰埠、二溝、東葦。
生產(chǎn)大隊(duì):
東匡、西匡、南閣、中閣、北閣、孟莊、蘇莊、葛山、前灰、后灰、水河、釣魚、灰城子、二溝、時(shí)棗、老虎、潘莊、孔陳、丁溝、官莊、杜東、趙東、張東、董嶺、張屋、侯洼、南莊、前村、中村、后村、北莊、付莊、羊山、東山、西山、凰翥、官廳、云山、駁廟、朱村、曹村、臥牛、黃疃、付堂、吳麻、袁麻、崗上、黃廟、劉麻、土旺、東寨、寺上、孔莊、中山、犁行、故上、山沃、南桑、西寨、朱莊、趙莊、石莊、洪溝、三合、武莊。
中心人民公社(轄6個(gè)管區(qū)、43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東章、付莊、趙村、老營、南宮、中心。
生產(chǎn)大隊(duì):
溪湖、大元、小元、尚寨、安上、北老營、南老營、常莊、郝溝、路莊、于莊、迎河、聶莊、西付、中付、東付、屯頭、前屯、前廠、大趙、石柱、小趙、后屯、中南宮、前南宮、后南宮、白馬、中心一、中心二、中心三、中心四、葛老、小牛、雙橋、大牛、北漸興、大東章、小東章、西章、蔡廠、二十里、李官、四府廠。
落陵人民公社(轄6 個(gè)管區(qū)、61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落陵、大崗、雙村、唐村、賈莊、羊廠。
生產(chǎn)大隊(duì):
馬樓、西落陵、中落陵、東落陵、吳官莊、興隆、小北宿、大北宿、于莊、孟樓、大崗、西毛堂、中毛堂、東毛堂、曹莊、前雙村、后雙村、東雙村、蔣屯、柳河口、秦官莊、潘官莊、江村、后唐村、中唐、前唐、牛莊、侯莊、羊馬莊、孔莊、孫莊、后葛、西郭、田村、東郭、秦莊、前葛、王爐、河頭、包莊、前萬、后萬、孟家莊、賈莊、岳莊、南漸興、辛莊、郭家莊、東丁、西丁、前丁、羊廠、北屯、羅廠東隊(duì)、羅廠西隊(duì)、趙廠前隊(duì)、趙廠后隊(duì)、東故、西故、霍村、南屯。
太平人民公社(轄12個(gè)管區(qū)、54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王行、太平、王石、紀(jì)溝、南亢、崔井、馮集、安上、孫村、李集、鮑店、陶城。
生產(chǎn)大隊(duì):
王行、陳莊、橫河、前皇、王石、莊里、太平一、太平二、太平三、太平四、西紀(jì)、東紀(jì)、北亢、南亢、夾道、果莊、謝莊、崔井、秦河、王樓、侯王、趙莊、馮集、馮樓、馬街、白堂、安上、尹溝、馮莊、孫村、黃廠、張村、后韓、前韓、北林、杏行、李集、大里、東里、邱樓、劉莊、前鮑、中鮑、后鮑、邢村、平陽、鮑廠、大馬、騎嶺、張行、樊橋、中城、南城、翟行。
郭里人民公社(轄5個(gè)工作點(diǎn)、38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工作點(diǎn):
郭里、獨(dú)山、東郭、王屈、高村。
生產(chǎn)大隊(duì):
苗山、宮莊、張莊、郎子山、王屈中、王屈南、東郭、宋山、后黃、中黃、前黃、獨(dú)山、羊山、朝東、朝西、王屈北、郭里一、郭里二、郭里三、郭里四、侍御莊、臥牛一、西郭、旺山、五厘山、劉莊、王莊、西張莊、孫莊、廟東、廟西、鎮(zhèn)上、鎮(zhèn)下、高村、屯下、屯上、臥牛二、臥牛三。
石墻人民公社(轄11個(gè)管區(qū)、71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管區(qū):
大石、湖山、望云、蔡莊、東坡、羊緒、高莊、深井、常峪、沃里、古路口。
生產(chǎn)大隊(duì):
大石一、大石二、大石三、宋莊、張樓、孔莊、中故、故前、故后、趙樓、岳莊、望云一、望云二、望云三、望云四、面坊、蔡?hào)|、蔡西、王莊、新村、江莊、韓莊、紙坊、寺西、黃金山、前樓、小石、高寺、劉莊、東坡、西坡、羊緒、朱山、古木、后山、樊山、上九、下九、高莊、劉莊、車路口、楊山莊、南井、西井、東井、草寺、后嶼山、前嶼山、姜莊、邱莊、豐莊、簸箕、常峪、朱莊、辛甫、毛山、單山、姜壩、梨耙、東沃、西沃、陽來、古路口、鐵劉、喬莊、金斗、前營、澇灘、大季、保安、東季。
1962年6月,將香城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香城、王村2處人民公社;城前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城前、尚河2處人民公社;大束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大束、匡莊2處人民公社;石墻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石墻、高莊2處人民公社。是時(shí),全縣共有17處人民公社。匡莊、王村、高莊、尚河、大束、香城、城前、石墻8處人民公社區(qū)劃變化情況為:
匡莊人民公社(轄5個(gè)工作點(diǎn)、28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二溝工作點(diǎn):二溝、孔陳、老虎港、潘莊、時(shí)棗。
官莊工作點(diǎn):官莊、丁溝、張屋、二道河、董嶺、付山、侯莊。
南閣工作點(diǎn):南閣、中閣、北閣、孟莊、匡莊。
灰埠工作點(diǎn):水河、釣魚臺(tái)、灰城、葛山、灰埠。
東葦工作點(diǎn):蘇莊、付堂、黃廟、杜東、張東、趙東。
王村人民公社(轄6個(gè)工作點(diǎn)、30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辛莊工作點(diǎn):后相、前相、顧嶺、茶溝、不亂溝、辛莊。
洪洋工作點(diǎn):西洪洋、東洪洋、銀河寺、徐西嶺、小洪洋、尖山前。
陳莊工作點(diǎn):陳莊、前村、張溝、后村。
北王工作點(diǎn):北王、黃山、周口、崔口、駱莊、馬莊。
羊皮工作點(diǎn):西羊皮、南羊皮、北羊皮。
田王工作點(diǎn):田王、古路、孫王、田石、相河。
高莊人民公社(轄5個(gè)工作點(diǎn)、33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高莊工作點(diǎn):高莊、南劉、車路口、楊山莊。
深井工作點(diǎn):南井、西井、東井、草寺。
常峪工作點(diǎn):后嶼山、姜莊、邱莊、豐莊、簸箕、常玉、朱莊、辛甫、毛山、前嶼山。
沃里工作點(diǎn):單山、姜壩、梨耙、東沃、西沃、陽來。
古路口工作點(diǎn):古路口、鐵劉、喬莊、金斗、前營、澇灘、大季、保安、東季。
尚河人民公社(轄5個(gè)工作點(diǎn)、35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位沃工作點(diǎn):長老峪、位沃、放糧、大杜、小杜。
南河工作點(diǎn):青邑、東南河、西南河、河南、前標(biāo)村、后標(biāo)村、趙嶺、三河口。
北王工作點(diǎn):鄭莊、張莊、桃園、關(guān)峪、代安、北王、南王、劉莊、許老。
西尚河工作點(diǎn):孔家溝、玉皇廟、圈里、西尚河、梨杭、胡家溝、韓家溝。
東尚河工作點(diǎn):東尚河、白莊、上石河、下石河、劉嶺、岳莊。
大束人民公社(轄8個(gè)工作點(diǎn)、51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麻疃工作點(diǎn):崗山、劉麻、袁麻、吳麻。
駁廟工作點(diǎn):黃疃、駁廟、曹村、朱村、臥牛。
付莊工作點(diǎn):來付、孔付、劉付、孟付、王付、劉村、山西頭、白塔寺、高莊、季莊。
崮寨工作點(diǎn):南桑、西寨、東寨、中山、寺上、孔莊、梨杭、朱莊、崮尚、山沃。
山頭工作點(diǎn):羊山、東山、西山、官廳、云山、凰翥。
洪溝工作點(diǎn):趙莊、石莊、黃洼、大洪、小洪、三合、武莊。
土旺工作點(diǎn):土旺西村、土旺東村、土旺中村、洪門。
大束工作點(diǎn):南莊、大束前村、大束中村、大束后村、北莊。
香城人民公社(轄8個(gè)工作點(diǎn)、49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劉莊工作點(diǎn):小劉、前劉、西劉、白石。
張?zhí)夜ぷ鼽c(diǎn):洪山、泉山、張?zhí)摇⒐?、西韓。
邱莊工作點(diǎn):詹邱、黃邱、唐邱、王邱、付邱、后王溝、前王溝。
山陰工作點(diǎn):代村、前郭、褚莊、邢莊、山陰、路莊、后郭、時(shí)溝。
苗馬工作點(diǎn):小河、大黃、馬莊、苗莊、侯莊、張溝、齊莊。
莫亭工作點(diǎn):大莫亭、小莫亭、官莊、大河、白莊、韓嶺、瓦石、齊莊。
萬莊工作點(diǎn):萬莊、苗嶺、木莊、鄧通、小山陰。
香城工作點(diǎn):香城、北莊、山頭、劉莊、崔唐。
城前人民公社(轄8個(gè)工作點(diǎn)、61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岔河工作點(diǎn):岔河、紙坊、牛莊、祝溝、孫廠、東山、史泉。
康王工作點(diǎn):西康王、東康王、許溝、王溝、高莊。
雨山工作點(diǎn):孫莊、雨山。
洼陡工作點(diǎn):土門、漁汪嶺、老貓洞、馬河、玉皇廟、魏沃、張莊、趙林、小崇村、大崇村、洼陡。
城前工作點(diǎn):城前、單莊、劉莊、棲峪、城后、官莊、卜通、水泊。
大律工作點(diǎn):大律、楊莊、黃土崖、牛角、虎窩、上么、下么、辛寺。
卞莊工作點(diǎn):大黃、小黃、東卞、趙溝、白山峪、后任、柳峪、煙莊、東營、前任、西營、老龍溝、魏口、卞莊。
王溝工作點(diǎn):大彥、趙山、田溝、孔溝、付莊、王溝。
石墻人民公社(轄7個(gè)工作點(diǎn)、35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羊緒工作點(diǎn):羊緒、朱山、古木、后山。
望云工作點(diǎn):望云一、望云二、望云三、望云四、湖山。
大石工作點(diǎn):大石一、大石二、大石三、宋莊、張樓、孔莊。
蔡莊工作點(diǎn):面坊、蔡?hào)|、蔡西、王莊、新村。
韓莊工作點(diǎn):江莊、韓莊、紙坊、寺西、黃金山、前樓。
小石工作點(diǎn):小石、高寺、劉莊、東坡、西坡。
樊山工作點(diǎn):樊山、白山、上九、下九。
1975年11月,將太平人民公社分設(shè)為太平、平陽寺2處人民公社。是時(shí),全縣共有18處人民公社。太平、平陽寺人民公社區(qū)劃變化情況為:
太平人民公社(轄9個(gè)管區(qū)、54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太平管區(qū):太平一、太平二、太平三、太平四、高石、董石、韓石、王石、秦石、莊里。
北亢管區(qū):北亢。
南亢管區(qū):南亢、夾道、果莊、謝莊、高莊。
趙莊管區(qū):王樓、趙莊、后王、辛莊、崔莊、韓樓、崔井、韓坑。
馮集管區(qū):馮樓、白衣堂、馮集、馬街、秦河、劉廟。
庵上管區(qū):庵上、王甫、西拐、東拐、趙橋、孫廟、黃莊、馮莊、邊莊、邵莊、尹溝。
李集管區(qū):李集、林海、西張、西里、東里、邱樓。
張行管區(qū):張行、翟行、樊橋、中城、南城。
紀(jì)溝管區(qū):西紀(jì)、東紀(jì)。
平陽寺人民公社(轄6個(gè)管區(qū)、25個(gè)生產(chǎn)大隊(duì)):
皇甫管區(qū):陳莊、新莊、王行、劉行、鄭行、中行、前皇、東張。
劉莊管區(qū):劉莊。
孫莊管區(qū):孫村、張村、前韓、后韓、北村、黃廠。
平陽寺管區(qū):平陽寺、杏行、騎嶺。
鮑店管區(qū):前鮑、后鮑、中鮑、鮑廠、大馬廠。
橫河管區(qū):橫河、邢村。
1983年5月,鄒縣進(jìn)行農(nóng)村體制改革,撤銷城關(guān)鎮(zhèn)和17處人民公社,全縣設(shè)13個(gè)區(qū)和5個(gè)區(qū)級(jí)鄉(xiāng)。同年7月,又改5個(gè)鄉(xiāng)為5 個(gè)區(qū),全縣共設(shè)18個(gè)區(qū),下轄80個(gè)鄉(xiāng)(鎮(zhèn))。是時(shí),全縣區(qū)劃變化情況為:
城關(guān)區(qū)(轄5 個(gè)鄉(xiāng)鎮(zhèn)、51個(gè)行政村、182個(gè)經(jīng)營組):
城關(guān)鎮(zhèn):東關(guān)辦事處、西關(guān)辦事處、南關(guān)辦事處、北關(guān)辦事處、大胡莊、馬莊、三里營、孟家莊。
郭莊鄉(xiāng):大屈莊、小屈莊、興隆莊、郭莊、十里鋪、小張莊、九里澗、東沙河頭、西沙河頭、南沙河頭、北沙河頭、田家莊、五里營、梁家崗。
汪莊鄉(xiāng):前八里溝、后八里溝、朱山莊、汪家莊、楊下、李官莊、杜家莊、紅新莊、崇義莊、程蘭谷、王蘭谷。
西葦鄉(xiāng):大西葦、小西葦、尚蘭谷、歐蘭谷、小胡莊、寶泉莊、張家溝、程家溝、南嶺。
廟戶鄉(xiāng):廟戶營前村、廟戶營后村、石家莊、周莊、巷里、和睦村、蘇家莊、曾家溝、崗山鋪。
嶧山區(qū)(轄6個(gè)鄉(xiāng)、53 個(gè)行政村、221個(gè)經(jīng)營組):
兩下店鄉(xiāng):兩下店北村、兩下店南村、東莊、紀(jì)王城西村、紀(jì)王城東村、紀(jì)王城前村、金張莊、嶧山街、留駕莊。
白莊鄉(xiāng):南龍河、北龍河、西龍河、白莊、東顏莊、西顏莊。
店子鄉(xiāng):店子、郭參溝、中參溝、西參溝、照山莊、存里莊、崔橋、丁嶺、沈家莊。
苗莊鄉(xiāng):苗莊、石馬坡、大故、小故、西鞏莊、東鞏莊一、東鞏莊二、東鞏莊三、東鞏莊四、蔡家莊、唐店、黃家村、呂臺(tái)。
野店鄉(xiāng):上山莊、下山莊、稻洼、澇灘莊、賈洼村、李莊、劉營、野店、高皇鋪。
大莊鄉(xiāng):大莊一、大莊二、大莊三、大莊四、大莊五、大莊六、大莊七。
看莊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48個(gè)行政村、173個(gè)經(jīng)營組):
夏看鄉(xiāng):保安莊、五里鋪、龍泉莊、夏看鋪、九山莊、王府莊、東白山、溫石莊、富張、前圪、東后圪、西后圪。
看莊鄉(xiāng):趙家洼、上郭山、下郭山、西郭山、倪看莊、苗看莊、王看莊、孫看莊、周看莊、褚看莊、高看莊、唐看莊、尚莊、金山莊、土門溝、白石、孟官莊。
王樓鄉(xiāng):王樓、李樓、杜家、七賢莊、白水、黃灣、劉官莊。
林前鄉(xiāng):東八里河、西八里河、小付樓、大付樓、李白莊、南石莊、興隆寺、集山溝、林前莊、土山洼、東柳下邑、西柳下邑。
香城區(qū)(轄5個(gè)鄉(xiāng)、66個(gè)行政村、216個(gè)經(jīng)營組):
香城鄉(xiāng):香城、崔唐、程北莊、香楊莊、張馬莊、馬山頭、何莊、萬莊、苗嶺、木莊、鄧通莊、小山陰。
邱莊鄉(xiāng):付邱、王邱、占邱、黃邱、前王溝、后王溝、郭桃、西韓、桃莊、韓桃園。
山陰鄉(xiāng):大山陰、邢莊、代村、前郭莊、后郭莊、時(shí)溝、褚家莊、福路莊、小河圈、大黃莊、馬營、東苗莊、東侯莊、南齊莊、西張溝、南小劉莊。
莫亭鄉(xiāng):大莫亭、小莫亭、瓦石溝、韓嶺、官莊、大河灘、趙崗、北齊莊、前劉莊、西劉莊、北小劉莊、白石鋪、焦莊、石古墩。
桃園鄉(xiāng):楊桃園、李桃園、于桃園、康桃園、房桃園、劉桃園、朱桃園、王廟、老龍灣、東徐桃園、西徐桃園、張?zhí)覉@、洪山莊、泉山溝。
王村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34個(gè)行政村、113個(gè)經(jīng)營組):
王村鄉(xiāng):田王村、孫王村、田石灘、后相河、孫家?guī)X、古路灣、陳嶺、谷山前、谷山后、東張溝。
洪洋鄉(xiāng):羊皮北、羊皮南、羊皮西、尖山前、東洪澤、西洪洋、小洪洋、徐西嶺、銀河寺。
茶溝鄉(xiāng):茶溝、前相莊、后相莊、龍水、顧嶺、不亂溝。
大北王鄉(xiāng):大北王、黃山懷、連青山、周口、馬石片、駱莊、辛溝、崔家口。
張莊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41個(gè)行政村、158個(gè)經(jīng)營組):
張莊鄉(xiāng):張莊、大溝、橋北、韓溝、陳溝、桃花山、后漢石橋、大燒峪、小燒峪、吉玉莊、柳樹溝、前漢石橋。
東果莊鄉(xiāng):東果莊、位莊南山、東北洼、位莊、位莊北山、立石山、馬連溝西村、馬連溝東村、馬連溝北村。
簸箕掌鄉(xiāng):松石、矬草峪、黃莊、簸箕掌、大煙莊、劉洼、西南溝、將軍堂。
老林鄉(xiāng):老林店、高山莊、東王莊、老崖頭、仙橋、徐家?guī)X、白石山、黑港、豬嘴石、桑家莊北、桑家莊南、桐花秧。
城前區(qū)(轄6個(gè)鄉(xiāng)、91個(gè)行政村、248個(gè)經(jīng)營組):
城前鄉(xiāng):城前、東劉莊、水北、高家?guī)X、卜通、大柳峪、小柳峪、榆官莊、城后、單家莊、東康王、西康王、石山溝、許家溝、東王溝。
雨山鄉(xiāng):雨山、北山窩、南窩、連家莊、辛村、東孫莊、河北尹莊、崔家?guī)X。
岔河鄉(xiāng):大岔河、小岔河、躲水莊、韓家莊、東山、史泉莊、李家山頭、云頭山、牛莊、瓦屋前村、瓦屋后村、云羅莊、孫家廠、前祝溝、后祝溝、東祝溝、周家莊。
洼陡鄉(xiāng):大崇村、小崇村、玉皇廟、洼陡一村、洼陡二村、洼陡三村、石垛子、趙家林、土門、張園、馬家河、土山溝、魏蘭、漁王嶺、越鋒、西南沃。
卞莊鄉(xiāng):西卞莊、東卞莊、西柳峪、小煙莊、位家口、劉家村、白山峪、棗溝、東王營、西王營、大黃林、小黃林、前任嶺、后任嶺、老龍溝。
大律鄉(xiāng):大律、楊家莊、黃土崖、牛角、上磨石嶺、下磨石嶺、虎窩、新寺、大顏、小顏、付家莊、東董家莊、西董家莊、田家溝、孔溝、東趙莊、西王溝、崔家莊。
尚河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53個(gè)行政村、158個(gè)經(jīng)營組):
尚河鄉(xiāng):東圈里、孔嶺、胡家溝、勝利溝、金嶺、梨行、東岳莊、白龍莊、東尚河、上石河、下石河、劉家?guī)X、燕子溝。
北王鄉(xiāng):大杜溝、小杜溝、新井、許老莊、北王、南王、范家莊、羅圈峪、大代家安、小代家安、桃園、關(guān)峪、民安、鄭家莊、朱家莊、付家莊、渠家莊。
南河鄉(xiāng):三河口、東河口、河南、前標(biāo)村、后標(biāo)村、西南河、位沃、長老峪、上放糧、下放糧、薛家頂、尤寨村、牛欄溝。
青邑鄉(xiāng):青邑、趙嶺、青邑南嶺、楊家峪、官莊、苗家溝、扈家溝、下黑石片、上黑石片。
田黃區(qū)(轄5個(gè)鄉(xiāng)、51個(gè)行政村、210個(gè)經(jīng)營組):
田黃鄉(xiāng):田黃、河西、圈里、閆家莊、林豐、大山頭、臥龍莊、律莊、柴炭店、瓦曲、后峪。
黃山鄉(xiāng):等駕莊、涼水泉、拐子河、田家?guī)X、上鮑家莊、下鮑家莊、石山洼、宋家山頭、小山頭。
棲駕峪鄉(xiāng):老牛后、棲駕峪、深溝、肖家溝。
辛莊鄉(xiāng):辛莊、皇宮駕村、大峪口、楊家峪、白龍池、棗園、北山、栗子園、西山北村、鹿山后、朝陽寺、大劉莊、洪山溝、高橋、上大古、下大古、東劉家溝、西劉家峪、廠里。
羅頭鄉(xiāng):泉溝、紙坊、南桃、北桃、東羅頭、西羅頭、西埠、大張莊。
大束區(qū)(轄5個(gè)鄉(xiāng)、49個(gè)行政村、133個(gè)經(jīng)營組):
大束鄉(xiāng):南莊、大束前村、大束中村、大束后村、東北莊、吳麻疃、袁麻疃、劉麻疃、崗上、黃疃。
付莊鄉(xiāng):來付莊、王付莊、孟付莊、北劉莊、山西頭、白塔寺、龍山前、季家莊、羊山。
凰翥鄉(xiāng):駁家廟、東曹村、西朱村、東臥牛、東山頭、西山頭、官廳、云山營、凰翥、孔付莊。
土旺鄉(xiāng):土旺、洪門、武家莊、三合村、趙家莊、北石莊、黃洼、小洪溝、
大洪溝。
崮寨鄉(xiāng):南桑莊、東寨、西寨、白泉寺、崮尚、西梨行、山沃、孔家莊、東朱村、中山村。
匡莊區(qū)(轄3個(gè)鄉(xiāng)、28個(gè)行政村、93個(gè)經(jīng)營組):
匡莊鄉(xiāng):匡莊、南閣、中閣、北閣、東孟莊、梭莊、付家堂、黃家廟、杜東、張東、趙東。
水河鄉(xiāng):灰城子、釣魚臺(tái)、葛爐山、水河、灰埠。
安平鄉(xiāng):侯家洼、董家?guī)X、付山村、二道河、張家屋、安平莊、丁溝、孔陳莊、二溝、老虎港、潘家莊、時(shí)棗行。
中心區(qū)(轄5 個(gè)鄉(xiāng)、46個(gè)行政村、174個(gè)經(jīng)營組):
中心鄉(xiāng):中心一村、中心二村、中心三村、中心四村、程崗、大牛廠、小牛廠、葛老莊、雙橋、前屯、前廠。
老營鄉(xiāng):老營北村、老營南村、東安上、尚寨、常家莊、路莊、郝家溝、大園、小園、溪湖廠、于家莊。
南宮鄉(xiāng):前南宮、中南宮、后南宮、白馬廠、小趙村、石柱廠、大趙村、后屯。
西付莊鄉(xiāng):迎河莊、龍山、西付莊、東付莊、中付莊、屯頭。
西章鄉(xiāng):大東章、小東章、北漸興后村、北漸興東村、二十里鋪、西章后村、西章前村、蔡廠、李官橋、四府廠。
太平區(qū)(轄5個(gè)鄉(xiāng)、62個(gè)行政村、242個(gè)經(jīng)營組):
太平鄉(xiāng):太平一村、太平二村、太平三村、太平四村、高石、董石、韓石、秦石、莊里。
亢阜鄉(xiāng):南亢、北亢、夾道、果莊、謝莊、高營。
陶城鄉(xiāng):張行、翟行、攀家橋、中陶城、南陶城、西紀(jì)溝一村、西紀(jì)溝二村、西紀(jì)溝三村、東紀(jì)溝一村、東紀(jì)溝二村、邱家樓。
馮集鄉(xiāng):馮集、白衣堂、馮樓、馬街、李街、小卞莊、秦河、劉廟、高場、幸福樓、西趙莊、侯王莊、太辛莊、崔井、韓樓、韓坑、崔莊。
庵上鄉(xiāng):李家集、林家海、西寶張、西里彥、東里彥、庵上、王甫寨、西拐、東拐、趙橋、孫廟、黃園、馮家莊、大邊莊、邵莊、尹溝、郝莊、觀音堂。
平陽寺區(qū)(轄3個(gè)鄉(xiāng)、30個(gè)行政村、132個(gè)經(jīng)營組):
平陽寺鄉(xiāng):平陽寺、杏行、騎嶺、橫河、前鮑家店、后鮑家店、中鮑家店。
北林鄉(xiāng):孫坡、銀張村、前韓家村、后韓家村、大馬場、鮑家廠、北林廠、黃廠。
皇甫鄉(xiāng):陳莊、西橫河、王行、劉行、鄭行、中行、前皇甫莊、東寶張、新劉莊、謝家口、堤上、姚安莊、劉家河口、黃家莊。
北宿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71個(gè)行政村、273個(gè)經(jīng)營組):
北宿鄉(xiāng):大北宿、西于莊、前瓦屋、谷堆、大賈前村、大賈后村、大賈東村、小賈莊、小北宿、西興隆、丁家莊、東江村、西江村、西孟莊、前萬村、后萬村。
唐村鄉(xiāng):潘官莊、前唐村、中唐村、后唐村、西牛莊、包家莊、侯家莊、楊春莊、駟馬莊、秦劉莊、孔家河、葛村前、葛村后、河頭、東田村、西田村、東郭莊、孫莊、西郭莊、王爐、柳河口、秦官莊、蔣屯、東雙村、西雙前村、西雙后村。
南屯鄉(xiāng):故下東村、故下西村、南屯、北屯、趙家廠、羅廠、前丁村、東丁村、西丁村、羊廠、霍村、河北辛莊、河北郭莊、南漸興、岳莊。
落陵鄉(xiāng):南落陵、大崗、中崗、曹莊、西毛堂、中毛堂、東毛堂、東落陵、中落陵、西落陵、馬家樓、孟家樓、吳官莊。
石墻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42個(gè)行政村、149個(gè)經(jīng)營組):
大石鄉(xiāng):大石一村、大石二村、大石三村、宋莊、張樓、孔石、趙家樓、中故、西故前村、西故后村、張故、南岳莊。
小石鄉(xiāng):小石墻、高寺、劉橋、東坡、西坡、江莊、西紙紡、黃金山、寺西、前樓、韓莊。
羊緒鄉(xiāng):羊緒西村、羊緒東村、羊緒南村、朱山、古木、后山莊、白山莊、上九山、下九山、樊山。
面坊鄉(xiāng):面坊、新安、蔡?hào)|、蔡西、王場、望云一村、望云二村、望云三村、望云四村。
古路口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34個(gè)行政村、113個(gè)經(jīng)營組):
古路口鄉(xiāng):古路口、金斗山、東季、大季、高保莊、銀泉、前營、喬家莊、鐵劉莊。
高莊鄉(xiāng):東深井、西深井、南深井、草寺、高莊、車路口、南劉莊、楊嶺。
姜莊鄉(xiāng):姜莊、后嶼山、前嶼山、毛家山、新甫莊、朱家莊、邱家莊、豐莊、興泉莊、常峪村。
沃里鄉(xiāng):單山、姜壩、西沃、前沃、陽來、犁耙峪。
郭里區(qū)(轄4個(gè)鄉(xiāng)、39個(gè)行政村、185個(gè)經(jīng)營組):
郭里鄉(xiāng):郭里一村、郭里二村、郭里三村、郭里四村、河南、孔嶺、王家莊、富民、長青、獨(dú)山莊、五厘山、前黃山、中黃山、后黃山。
鎮(zhèn)頭鄉(xiāng):上鎮(zhèn)頭、下鎮(zhèn)頭、廟東、廟西、高李村、羊石山、上屯、下屯。
王屈鄉(xiāng):朝陽東村、朝陽西村、王屈前村、王屈中村、王屈北村。
郭東鄉(xiāng):東郭中、東郭北、東郭南、宋山、苗山、宮家莊、鳳凰、郎子山、西郭東、侍玉、臥牛村、旺山莊。
1987年1月,撤銷區(qū)的建制,全縣18個(gè)區(qū)及區(qū)轄80個(gè)鄉(xiāng)(鎮(zhèn)),合并組建為縣轄城關(guān)、香城、城前、大束、中心店、北宿、唐村、太平、平陽寺、石墻10個(gè)鎮(zhèn)及縣轄嶧山、看莊、王村、張莊、大律、尚河、田黃、匡莊、郭里、古路口10個(gè)鄉(xiāng)。
1990年1月,嶧山、看莊鄉(xiāng)分別改為嶧山、看莊鎮(zhèn)。
199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行批[1992]110號(hào)文件下達(dá)了《關(guān)于山東省撤銷鄒縣設(shè)立鄒城市的批復(fù)》,撤銷鄒縣縣建置,改設(shè)鄒城市市建置,明確了鄒城市是省轄縣級(jí)市。
1994年1月,田黃、張莊、郭里鄉(xiāng)分別改設(shè)為田黃、張莊、郭里鎮(zhèn)。
同年10月,城關(guān)鎮(zhèn)改稱為鄒城鎮(zhèn)。是時(shí),全市共設(shè)15個(gè)鎮(zhèn)、5個(gè)鄉(xiāng),下轄9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不包括鋼山、鳧山居委會(huì))、880個(gè)行政村。
全市20個(gè)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標(biāo)準(zhǔn)名稱志錄于下:
鄒城鎮(zhèn)( 轄1個(gè)辦事處、4個(gè)管區(qū)、10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43個(gè)行政村):
城關(guān)辦事處(駐東關(guān),轄10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
東關(guān)居委會(huì)、西關(guān)居委會(huì)、南關(guān)居委會(huì)、北關(guān)居委會(huì)、大胡居委會(huì)、馬莊居委會(huì)、孟莊居委會(huì)、三里營居委會(huì)、鋼山居委會(huì)、鳧山居委會(huì)(前2個(gè)居委會(huì)不在同行政村并列的9個(gè)居委會(huì)之內(nèi))。
郭莊管區(qū)(駐郭莊,轄14個(gè)行政村):
大屈莊、小屈莊、興隆莊、十里鋪、郭莊、小張莊、九里澗、東沙河頭、西沙河頭、南沙河頭、北沙河頭、田家莊、五里營、梁家崗。
汪莊管區(qū)(駐杜家莊,轄11個(gè)行政村):
前八里溝、后八里溝、朱家山、汪家莊、楊下、李官莊、杜家莊、紅新莊、崇義莊、程蘭谷、王蘭谷。
西葦管區(qū)(駐小胡莊,轄9個(gè)行政村):
大西葦、小西葦、尚蘭谷、歐蘭谷、小胡莊、寶泉莊、張家溝、程家溝、南嶺。
廟戶管區(qū)(駐廟戶營,轄9個(gè)行政村):
前廟、后廟(2村為廟戶營一自然村)、石家莊、周莊、巷里、和睦村(轄自然村潘莊)、蘇家莊、曾家溝、崗山鋪。
嶧山鎮(zhèn)(轄7個(gè)管區(qū)、50個(gè)行政村):
兩下店管區(qū)(駐兩下店,轄6個(gè)行政村):
兩下店北村、兩下店南村(2村為兩下店一自然村)、東莊(轄自然村河灣)、南龍河、北龍河(轄自然村楊家莊、王家莊、北李莊、高家莊)。
紀(jì)王城管區(qū)(駐紀(jì)王城,轄6個(gè)行政村):
紀(jì)王城前村、紀(jì)王城東村、紀(jì)王城西村(3村為一紀(jì)王城自然村)、金張莊、嶧山街、留家莊。
店子管區(qū)(駐店子,轄9個(gè)行政村):
店子、郭參溝、西參溝、照山莊、存里莊、雀橋、丁嶺、沈家莊、中參溝。
苗莊管區(qū)(駐苗莊,轄4個(gè)行政村):
苗莊(轄自然村南坡)、石馬坡、大故、小故。
鞏莊管區(qū)(駐王臺(tái)村,轄9個(gè)行政村):
東鞏莊一村、東鞏莊二村、東鞏莊三村(3村為一東鞏莊自然村)、西鞏莊、蔡家莊、唐店、黃家村、呂臺(tái)、東鞏莊四村(轄自然村王臺(tái)、劉行)。
野店管區(qū)(駐野店,轄9個(gè)行政村):
上山莊、下山莊、稻洼、澇灘、賈洼、李莊、劉營、野店(轄自然村小野店)、高皇鋪。
大莊管區(qū)(駐大莊,轄7個(gè)行政村):
大莊一村、大莊二村、大莊四村、大莊五村、大莊六村(6村為一大莊自然村)、大莊七村(原為小大莊自然村)。
看莊鎮(zhèn)(轄7個(gè)管區(qū)、48個(gè)行政村):
夏看管區(qū)(駐夏看鋪,轄12個(gè)行政村):
保安莊、五里鋪、夏看鋪、九山莊、王府莊、東白山、溫石莊、富張、前圪、東后圪、西后圪、龍泉莊。
看莊管區(qū)(駐周看莊,轄12個(gè)行政村):
趙家洼、上郭山、下郭山、西郭山、倪看莊、苗看莊、王看莊、孫看莊、褚看莊、高看莊、唐看莊、周看莊。
尚莊管區(qū)(駐尚莊,轄5個(gè)行政村):
尚莊、金山莊、土門溝、白石、孟官莊。
王樓管區(qū)(駐李樓,轄7個(gè)行政村):
王樓、李樓、杜家、七賢莊、白水、黃灣、劉官莊。
傅樓管區(qū)(駐大傅樓,轄8個(gè)行政村):
東八里河、西八里河、小傅樓、大傅樓、李白莊、南石莊、興隆寺、集山溝。
林前管區(qū)(駐林前莊,轄4 個(gè)行政村):
林前莊、土山洼、東柳下邑、西柳下邑。
香城鎮(zhèn)(轄8個(gè)管區(qū)、66個(gè)行政村):
香城管區(qū)(駐香城,轄7個(gè)行政村):
香城、崔唐、程北莊、香楊莊、張馬莊、馬山頭、何莊。
萬莊管區(qū)(駐萬莊,轄5個(gè)行政村):
萬莊、苗嶺、木莊、鄧通莊、小山陰(轄自然村趙莊)。
邱莊管區(qū)(駐王邱,轄10個(gè)行政村):
王邱(轄自然村小新莊)、傅邱、詹邱、唐邱、黃邱、前王溝、后王溝、郭桃園(轄自然村宋桃園)、西韓桃園、韓桃園(轄自然村杜桃園、姬桃園)。
山陰管區(qū)(駐大山陰,轄8個(gè)行政村):
大山陰、邢莊、戴村、前郭莊、后郭莊、時(shí)溝、福路莊、褚家莊。
莫亭管區(qū)(駐大莫亭,轄10個(gè)行政村):
大莫亭、小莫亭、瓦石溝、韓嶺、官莊、大河灘、趙崗、焦莊、北齊莊(轄自然村齊莊西嶺)、石古墩。
劉莊管區(qū)(駐前劉莊,轄4個(gè)行政村):
前劉莊(轄自然村后劉莊、東劉莊)、西劉莊(前4村為一自然劉家莊)、北小劉莊(轄自然村分水嶺、劈石峪)、白石鋪(轄自然村齊家?guī)X)。
桃園管區(qū)(駐楊桃園,轄14個(gè)行政村)。
楊桃園(轄自然村薛桃園)、李桃園、于桃園、康桃園、房桃園(轄自然村蔡桃園)、朱桃園、王廟(轄自然村王廟北山)、老龍灣、東徐桃園、西徐桃園、張?zhí)覉@(轄自然村陳桃園、鄭桃園)、洪山莊、泉山溝、劉桃園。
大黃管區(qū)(駐大黃莊,轄8個(gè)行政村):
大黃莊、馬營、東苗莊、東侯莊、南齊莊、西張溝、南小劉莊、小河圈。
王村鄉(xiāng)(轄4個(gè)管區(qū)、34個(gè)行政村):
王村管區(qū)(駐孫王村,轄11個(gè)行政村):
田王村、孫王村、田石灘、前相河、后相河、孫家?guī)X、古路灣、陳嶺、谷山前、谷山后、東張溝。
洪洋管區(qū)(駐西洪洋,轄9個(gè)行政村):
羊皮南村、羊皮北村、羊皮西村(3村為一羊皮莊自然村)、尖山前、東洪洋、西洪洋、小洪洋、徐西嶺、銀河寺。
茶溝管區(qū)(駐茶溝,轄6個(gè)行政村):
茶溝(轄自然村小辛莊)、前相莊、后相莊、龍水、顧嶺、不亂溝。
大北王管區(qū)(駐大北王,轄8個(gè)行政村):
大北王、黃山懷、連青山、周口、馬石片、駱莊、辛溝、崔家口。
張莊鎮(zhèn)(轄5個(gè)管區(qū)、41個(gè)行政村):
張莊管區(qū)(駐張莊,轄12個(gè)行政村):
張莊、大溝、韓溝、陳溝、桃花山、后漢石橋、大燒峪、小燒峪、吉玉莊、柳樹溝、前漢石橋、橋北。
東果莊管區(qū)(駐東果莊,轄9個(gè)自然村):
東位莊、位莊南山、東北洼、位莊、位莊北山、立石山、馬連溝西村(轄自然村高家馬連溝、牛家馬連溝)、馬連溝東村(轄自然村陳家馬連溝)、馬連溝北村(轄自然村蔣家馬連溝、相家馬連溝,以上3村為一馬連溝自然村)。
松石管區(qū)(駐松石,轄8個(gè)行政村):
松石、矬草峪、黃莊、簸箕掌、大煙莊、劉家洼、西南溝、將軍堂。
老林管區(qū)(駐老林店,轄4個(gè)行政村):
老林店、高山莊、東王莊、老崖頭。
仙橋管區(qū)(駐仙橋,轄8個(gè)行政村):
仙橋、徐家?guī)X、白石山、黑港、豬嘴石、桑家莊北、桑家莊南、桐花秧。
城前鎮(zhèn)(轄4個(gè)管區(qū)、58個(gè)行政村):
城前管區(qū)(駐城前,轄14個(gè)行政村):
城前、東劉莊(轄自然村劉莊西溝)、水北、高家?guī)X、卜通、大柳峪、小柳峪、榆官莊、城后、單家莊、許家溝、東康王(轄自然村東嶺、賈家?guī)X)、東王溝(轄自然村裴家溝)、西康王(轄自然村袁家?guī)X)。
雨山管區(qū)(駐河南尹莊,轄10 個(gè)行政村):
雨山(轄自然村小劉莊、泉上)、石山溝、北山窩、南窩(轄自然村菠蘿廠)、下連家莊(轄上連家莊)、紅旗嶺、東孫莊(轄自然村賀家莊)、河北尹莊、河南尹莊、崔家?guī)X。
岔河管區(qū)(駐大岔河,轄17個(gè)行政村):
大岔河、小岔河、躲水莊、韓家莊、東山(轄自然村彥桑溝、刁家莊、賈家莊、補(bǔ)深汪、北山、大槐樹)、史泉莊(轄自然村泉頭)、李家山頭、云山頭、牛莊、前瓦屋、后瓦屋、云羅莊、孫家廠、前祝溝、后祝溝、東祝溝、周莊。
洼陡管區(qū)(駐洼陡,轄17個(gè)行政村):
大崇村、小崇村(轄自然小圍子、朱家?guī)X)、玉皇廟(轄自然村廟西、廟東)、洼陡一村、洼陡二村、洼陡三村(3 村為一洼陡自然村)、石垛子、趙家林、土門、張園、馬家河、土山溝、魏蘭、石門(轄自然村上石門、下石門、孫莊)、漁汪嶺(轄自然村桃山前、劉家溝、卜通蔣、朝陽洞)、越峰(轄自然村前越峰、后越峰)、西南沃。
大律鄉(xiāng)(轄4個(gè)管區(qū)、33個(gè)行政村):
卞莊管區(qū)(駐西卞莊,轄10個(gè)行政村):
西卞莊、東卞莊(轄自然村謝家?guī)X)、西柳峪、小煙莊(轄自然村南山、段家莊)、魏家口、劉家村、白山峪(轄自然村小林莊)、棗溝、東王營、西王營。
黃林管區(qū)(駐大黃林,轄5 個(gè)行政村):
大黃林、小黃林(轄自然村三姓莊)、前任嶺、后任嶺、老龍溝。
大律管區(qū)(駐大律村,轄8個(gè)行政村):
大律、楊家莊、黃土崖、牛角、上磨石嶺、下磨石嶺、虎窩、辛寺。
王溝管區(qū)(駐大彥村,轄10個(gè)行政村):
大彥、小彥(轄自然村圣水池)、傅家莊、東董家莊、西董家莊、孔溝、田家溝(轄自然村武家?guī)X)、東趙莊、田王溝、崔家莊。
尚河鄉(xiāng)(轄4個(gè)管區(qū)、53個(gè)行政村):
尚河管區(qū)(駐西尚河,轄14個(gè)行政村):
東圈里、孔嶺、胡家溝、勝利嶺、西尚河、金嶺、梨杭、東岳莊、白龍莊、東尚河、上石河、下石河、劉家?guī)X、燕子溝。
北王管區(qū)(駐北王村,轄17個(gè)行政村):
大杜溝、小杜溝、新井、許老莊、北王、南王(轄自然村南王東嶺)、范家莊、羅圈峪、渠家莊、桃園、關(guān)峪、民安、鄭家莊、朱家莊、大代家安(轄自然村牛頭溝)、小代家安、傅家莊。
南河管區(qū)(駐西南河,轄13個(gè)行政村):
三河口、東南河、河南、前標(biāo)村、后標(biāo)村、西南河、魏沃、長老峪、上放糧、下放糧、尤家村、薛家頂、牛欄溝。
青邑管區(qū)(駐青邑,轄9個(gè)行政村):
青邑(轄自然村青邑南溝、王家臺(tái)子)、趙嶺、楊家峪、官莊、苗家溝、扈家溝、上黑石片、下黑石片、青邑南嶺。
田黃鎮(zhèn)(轄6個(gè)管區(qū)、51個(gè)行政村):
田黃管區(qū)(駐田黃,轄11個(gè)行政村):
田黃(轄自然村離河莊、田黃河北)、河西、圈里、顏家莊(自然村亦名顏家新村)、林豐、大山頭、臥龍莊、律莊(轄自然村杜家溝、銀匠溝)、柴炭店、瓦曲、后峪。
黃山管區(qū)(駐拐子河,轄9個(gè)行政村):
等駕莊(轄自然村石門口、碾河莊、律家山窩、姚家溝)、涼水泉(轄自然村朱家山窩)、拐子河、田家?guī)X(轄自然村郭家?guī)X、侯家窩、北拐)、上鮑家莊、下鮑家莊、石山汪、宋家山頭、小山頭(轄自然村平家窩)。
棲駕管區(qū)(駐棲駕峪,轄4個(gè)行政村):
老牛后、棲駕峪、深溝、肖家溝。
辛莊管區(qū)(駐辛莊,轄10個(gè)行政村):
辛莊、皇宮駕、大峪口(轄自然村大河西、上云磨寺、下云磨寺、小河西村、河?xùn)|)、楊家峪(轄自然村上楊家峪、下楊家峪)、白龍池、棗園(轄自然村棗園河南、白家門)、北山(轄自然村柴家北山、曹家北山、王家北山、亓家北山、閆溝)、栗子園(轄自然村東溝)、西北山村、鹿山后。
廠里管區(qū)(駐廠里,轄9個(gè)行政村):
朝陽寺(轄自然村上朝陽寺、下朝陽寺、彭莊)、大劉莊(轄自然村北嶺)、紅山溝、高橋、上大古、下大古、東劉家溝、西劉家溝(轄自然村韓家?guī)X)、廠里。
羅頭管區(qū)(駐西羅頭,轄8個(gè)行政村):
泉溝、紙坊、南桃、北桃、東羅頭、西羅頭、西埠(轄自然村宋家溝)、大張莊(轄自然村袁家北山)。
大束鎮(zhèn)(轄5個(gè)管區(qū)、49個(gè)行政村):
大束管區(qū)(駐大束,轄10個(gè)行政村):
南莊、大束前村、大束中村、大束后村(3村為一大束自然村)、東北莊、吳麻疃、袁麻疃、劉麻疃(轄自然村鄭麻疃)、崗上、黃疃。
付莊管區(qū)(駐王付莊,轄11個(gè)行政村):
來付莊、王付莊、孟付莊、劉付莊、孔村莊(5村為一付莊自然村)、北劉莊、山西頭、白塔寺、龍山前、季家莊、羊山。
凰翥管區(qū)(駐凰翥村,轄9個(gè)行政村):
駁家廟、東曹村、西朱村、東臥牛、東山頭、西山頭(2村為一山頭自然村)、官廳、云山營、凰翥(轄自然村小李莊)。
土旺管區(qū)(駐土旺村,轄9個(gè)行政村):
土旺(轄自然村李家樓)、洪門、武家莊、三合村、趙家莊、北石莊、小洪溝、大洪溝、黃洼。
崮寨管區(qū)(駐白泉寺,轄10個(gè)行政村):
南桑莊、東寨、西寨、白泉寺、崮尚、西梨杭、山沃(轄自然村大泉)、孔家莊、東朱莊(轄自然村小朱莊)、中山莊。
匡莊鄉(xiāng)(轄3個(gè)管區(qū)、28個(gè)行政村):
匡莊管區(qū)(駐匡莊,轄11個(gè)行政村):
匡莊、南葛、中葛、北葛、東孟莊、梭莊、傅家堂、黃家廟、杜東、張東、趙東。
水河管區(qū)(駐水河村,轄5個(gè)行政村):
灰城子、釣魚臺(tái)、葛爐山、水河(轄自然村三道嶺)、灰埠。
安平管區(qū)(駐安平莊,轄12個(gè)行政村):
侯家洼(轄自然村樊家?guī)X)、董家?guī)X、傅山村、二道河、張家屋、安平莊、丁溝、孔陳莊(轄自然村陳家莊、孔家莊)、二溝、老虎港、潘家莊、時(shí)棗行。
中心店鎮(zhèn)(轄3個(gè)辦事處、5個(gè)管區(qū)、46個(gè)行政村):
中心辦事處(駐中心店,轄6個(gè)行政村):
中心一村、中心二村、中心三村、中心四村(4村為一中心店自然村)、程崗、葛老莊。
雙橋管區(qū)(駐雙橋,轄5個(gè)行政村):
大牛廠、小牛廠、雙橋、前屯、前廠。
老營管區(qū)(駐老營,轄6個(gè)行政村):
老營南村、老營北村(2村為一自然村老營)、東安上、尚寨、常家莊、郝家溝。
大亢管區(qū)(駐大亢村,轄5個(gè)行政村):
大亢、小亢、溪湖廠、于家莊、路莊。
南宮辦事處(駐后南宮,轄8個(gè)行政村):
前南宮、中南宮、后南宮、白馬廠、小趙村、石柱廠、大趙村、后屯。
西傅辦事處(駐中傅莊,轄6個(gè)行政村):
迎河莊、龍山、西傅莊、中傅莊、東傅莊、屯頭。
西章管區(qū)(駐西章后村,轄6個(gè)行政村):
二十里鋪、西章前村、西章后村(2村為一自然村西章)、蔡廠、李官橋、四府廠。
東章管區(qū)(駐大東章,轄4個(gè)行政村):
大東章、小東章、北漸興西村、北漸興東村(2村為一北漸興自然村)。
太平鎮(zhèn)(轄9個(gè)管區(qū),62個(gè)行政村):
太平管區(qū)(駐太平橋,轄10個(gè)行政村):
太平一村、太平二村、太平三村、太平四村(4村為一太平橋自然村)、高石、董石、韓石、王石(轄自然村朱莊)、秦石、莊里。
南亢管區(qū)(駐南亢阜,轄5個(gè)行政村):
南亢阜(轄自然村馬家行)、夾道、果莊、謝家莊、高營。
北亢管區(qū)(駐北亢阜,轄1個(gè)行政村):
北亢阜。
陶城管區(qū)(駐樊家橋,轄5個(gè)行政村):
張家行、翟家行、樊家橋、中陶城、南陶城。
紀(jì)溝管區(qū)(駐東紀(jì)溝,轄5個(gè)行政村):
西紀(jì)溝一村、西紀(jì)溝二村、西紀(jì)溝三村(3個(gè)村為一西紀(jì)溝自然村)、東紀(jì)溝一村、東紀(jì)溝二村(2村為一東紀(jì)溝自然村)。
馮集管區(qū)(駐馮集,轄8個(gè)行政村):
馮集、白衣堂、馬街(轄自然村郝街)、李街、小邊莊、秦河、劉廟(轄自然村孫莊)、馮樓。
趙莊管區(qū)(駐西趙莊,轄8個(gè)行政村):
幸福樓(轄自然村小王莊)、西趙莊、侯王莊、太新莊、崔井、韓樓、韓坑、崔莊(轄自然村霍寨)。
里彥管區(qū)(駐西里彥,轄6行政村):
李家集、林家海、西寶張、西里彥(轄自然村羅家寨)、東里彥、邱家樓。
庵上管區(qū)(駐庵上,轄14個(gè)行政村):
庵上、高家場、王府寨(轄自然村牛廟)、西拐頭、東拐頭、趙橋、孫廟、黃園(轄自然村馬連墩)、馮家莊、大邊莊、邵莊、尹溝、郝莊、觀音堂。
平陽寺鎮(zhèn)(轄3個(gè)辦事處、30個(gè)行政村):
平陽寺辦事處(駐平陽寺,轄8個(gè)行政村):
平陽寺、杏行、騎嶺、橫河、邢村、后鮑、中鮑、前鮑(3村為一鮑家店自然村)。
北林辦事處(駐銀張村,轄8個(gè)行政村):
孫坡、銀張莊、前韓、后韓(2村為一韓家村自然村)、大馬廠、鮑家廠、北林廠、黃廠。
皇甫辦事處(駐西橫河,轄14個(gè)行政村):
陳莊、西橫河、王行、劉行、鄭行、中行、前皇甫莊、東寶張、新劉莊、謝家口、堤上、劉家河口、黃家莊、姚安莊。
北宿鎮(zhèn)(轄3個(gè)辦事處、45個(gè)行政村):
北宿辦事處(駐大北宿,轄17個(gè)行政村):
大北宿、西于莊、前瓦屋、小賈莊、谷堆、小北宿、西興隆、丁家莊、東江村、西江村(轄自然村陳莊)、西孟莊、前萬村、后萬村、后瓦屋、大賈東村、大賈后村、大賈前村(3村為一大賈自然村)。
南屯辦事處(駐南屯,轄15個(gè)行政村):
故下東村、故下西村(2村為一故下自然村)、南屯、北屯、趙家廠、羅廠、前丁、東丁、西丁、羊廠、霍村、河北辛莊、河北郭莊、南漸興、岳莊。
落陵辦事處(駐落陵,轄13個(gè)行政村):
南落陵、大崗、西崗、曹莊、西毛堂、東毛堂、中毛堂、東落陵、中落陵、
西落陵、馬家樓、孟家樓、吳官莊。
唐村鎮(zhèn)(轄4個(gè)管區(qū)、1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28個(gè)行政村):
唐村管區(qū)(駐中唐村,轄1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6個(gè)行政村):
前唐居委會(huì)、中唐村、后唐村(轄自然村傅莊)、西牛莊、侯家莊、楊春莊、駟馬莊。
孫莊管區(qū)(駐孫莊,轄11個(gè)行政村):
秦劉莊、孔家河、前葛家村、后葛家村(轄自然村蘆莊;前2村為一自然村葛家村)、河頭、東田村、西田村、東郭莊、西郭莊、孫莊、王爐。
白莊管區(qū)(駐白莊,轄4個(gè)行政村):
白莊、西龍河、西顏莊、包家莊。
東雙管區(qū)(駐東雙村,轄7個(gè)行政村):
柳河口、秦官莊、蔣屯、東雙村、西雙前村、西雙后村(2村為一自然村西雙村)、潘家官莊。
石墻鎮(zhèn)(轄8個(gè)管區(qū)、42個(gè)行政村):
大石管區(qū)(駐石墻,轄6個(gè)行政村):
石墻一村、石墻二村、石墻三村(3村為一自然村石墻)、宋莊、張樓、孔石。
小石管區(qū)(駐小石墻,轄5個(gè)行政村):
小石墻、高寺、劉橋、東坡、西坡。
湖山管區(qū)(駐中故,轄6個(gè)行政村):
趙家樓、中故、西故前村、西故后村(前2村為一自然村西故)、張故、南岳莊。
韓莊管區(qū)(駐韓莊,轄6個(gè)行政村):
西紙坊、黃金山、寺西、前樓、韓莊、江莊。
羊緒管區(qū)(駐羊緒,轄6個(gè)行政村):
羊緒前村、羊緒西村、羊緒東村(3村為一自然村羊緒)、朱山莊、古木、后山莊。
樊山管區(qū)(駐樊山,轄4個(gè)行政村):
樊山、白山莊、上九山、下九山。
面坊管區(qū)(駐面坊,轄5個(gè)行政村):
    面坊、新安、蔡家莊西村、蔡家莊東村(前2村為一自然村蔡家莊)、王場。
望云管區(qū)(駐望云三村,轄4個(gè)行政村):
望云一村、望云二村、望云三村(3村為一自然村望云村)、望云四村(即自然村小望云村)。
古路口鄉(xiāng)(轄4個(gè)管區(qū)、34個(gè)行政村):
古路口管區(qū)(駐古路口,轄9個(gè)行­­政村):
古路口、金斗山、東季(轄自然村麻山、北季、甜水井、胡樓)、大季、高保莊、銀泉、前營、喬家莊、鐵劉莊。
姜莊管區(qū)(駐姜莊,轄10個(gè)行政村):
姜莊(轄自然村尚莊)、后嶼山、前嶼山、毛家山、辛甫莊、朱家莊(轄自然村戴莊)、邱家莊、豐莊、興泉莊(轄自然村東山頭)、常峪村。
高莊管區(qū)(駐高莊,轄8個(gè)行政村):
東深井、西深井、南深井、草寺、高莊、車路口、南劉莊、楊嶺。
沃里管區(qū)(駐沃里,轄7個(gè)行政村):
單山、姜壩、西沃、東沃、前沃、陽來(轄自然村西山頭)、犁耙峪(轄自然村前犁耙峪、后犁耙峪)。
郭里鎮(zhèn)(轄6個(gè)管區(qū)、39個(gè)行政村):
郭里管區(qū)(駐郭里集,轄9個(gè)行政村):
郭里集一村、郭里集二村、郭里集三村、郭里集四村、郭里集五村(5村為一自然村郭里集)、孫嶺、王家村、富民、長青(前4村為一自然村大洪套)。
獨(dú)山管區(qū)(駐獨(dú)山莊,轄5個(gè)行政村):
獨(dú)山莊、五厘山、前黃山、中黃山、后黃山。
鎮(zhèn)頭管區(qū)(駐下鎮(zhèn)頭,轄 8個(gè)行政村):
上鎮(zhèn)頭、下鎮(zhèn)頭、廟東村、廟西村(前2村為一自然村爺娘廟)、高李村、羊石山、上屯、下屯。
王屈管區(qū)(駐屈中村,轄5個(gè)行政村):
朝西村、朝東村(2村為一自然村朝陽村)、屈前村、屈中村、屈北村(3村為一自然村王屈村)。
東郭管區(qū)(駐東郭,轄8個(gè)行政村):
東郭東村、東郭南村、東郭北村(3村為一自然村東郭東村)、宋山、苗山、宮家莊、鳳凰、郎子山。
西郭管區(qū)(駐西郭東,轄4個(gè)行政村):
西郭東、侍玉、臥牛村、旺山莊。
2000年12月,撤銷王村、匡莊、尚河、大律、古路口5個(gè)鄉(xiāng),所轄村莊或建制分別并入香城、大束、城前、張莊、石墻5個(gè)鎮(zhèn),設(shè)立三個(gè)街道辦事處。
鋼山街道(轄4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14個(gè)行政村):
鋼山居委會(huì)、孟莊居委會(huì)、西關(guān)居委會(huì)、北關(guān)居委會(huì)、崗山鋪、蘇家莊、曾家溝、李官莊、紅新莊、楊下村、汪家溝、杜家莊、朱家山、前八里溝、后八里溝、崇義、程前谷、王蘭谷。
千泉街道(轄4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16個(gè)行政村):
東關(guān)居委會(huì)、南關(guān)居委會(huì)、大胡居委會(huì)、馬莊居委會(huì)、郭莊村、興隆莊、十里鋪、小屈家莊、大屈家莊、九里澗、寶泉莊、小胡、南嶺村、尚蘭谷、歐蘭谷、程家溝、張家溝、小張莊、大西葦、小西葦。
鳧山街道(轄2個(gè)居民委員會(huì)、13個(gè)行政村):
鳧山居委會(huì)、三里營居委會(huì)、前廟戶營、后廟戶營、和睦村、巷里、周莊、石家莊、東沙河頭、西沙河頭、北沙河頭、南沙河頭、田家莊、五里營、梁家崗。
2001年6月,撤銷城區(qū)的鋼山、鳧山兩個(gè)居委會(huì),新設(shè)12個(gè)社區(qū)居民委員會(huì),對原有8個(gè)居委會(huì)分別更名為社區(qū)居民委員會(huì),城區(qū)居民委員會(huì)總數(shù)為20個(gè),其中鋼山街道8個(gè),千泉街道7個(gè),鳧山街道5個(gè)。


 
鄒城市建置、隸屬沿革一覽表
 
 
 時(shí)代  隸    建 
 州道路省  郡國州府
   徐     
   徐  奄國所轄區(qū)域:今曲阜、費(fèi)縣、鄒城和泗水縣西部  
  青 
并徐州于
青州
邾國
周封顓頊后人曹俠于此,定國號(hào)為邾。后遷都于嶧山之陽(今紀(jì)王城為邾城故址),后為楚所滅。
魯國
今縣境北部、鳧村、昌平、尼山、平陽皆屬于魯?shù)?/FONT>
 
     薛郡通典記載“秦分天下為36郡,海、岱、淮之間置薛郡  騶縣秦統(tǒng)一全國后,取消周的分封諸侯制度,實(shí)行中央集權(quán)縣制。始設(shè)置騶縣,隸屬薛郡
 西漢  
豫 
縣境西部又新設(shè)置兩縣,隸屬于兗州
 
魯國
高后元年改屬魯國。后屬山陽郡
 
騶縣
新莽時(shí)曾改為騶亭。
南平縣
今縣城西平陽寺村即其故址,新莽時(shí)曾改為黽平。
橐縣
今縣城西陶城村即其故址,新莽時(shí)改稱高平
 東漢  豫   
魯國
光武帝時(shí)改魯國隸屬豫州。
 
騶縣
南平陽縣更名為南平陽侯國。
南平縣更名為高平侯國
 
魏晉
南朝
北朝
 
豫州
豫州
兗州
兗州
 
魯郡
魯郡
魯郡
魯郡
 
騶縣
騶縣
騶縣
騶縣
北魏時(shí),廢卞縣,并卞入騶,當(dāng)時(shí)泗河以南皆屬騶縣。
平陽縣
北周,北齊時(shí)廢。
平陽縣并入騶縣。
高平縣
   徐州  魯郡  
騶縣
高平縣  隋志沒有此縣名。但今縣城西石里村有“仲思那造橋碑”,碑文:“大隋開皇6年,歲次丙午2月壬午8月巳丑兗州高平縣石里村仲思那等造橋之碑……”按此隋應(yīng)有高平縣
   河南道  兗州魯郡
泰寧軍
昭宗乾寧四年賜號(hào)泰寧軍,治兗州
 鄒縣改騶縣為鄒縣
 五代  兗州  
泰寧軍
周廣順二年取消此名
 鄒縣
   京東西路  襲慶軍  
鄒縣
熙寧五年改鄒縣為鎮(zhèn),并入仙源縣,元豐七年復(fù)設(shè)置鄒縣
   山東西路  
滕州
大定二十二年為滕陽州,二十四年改為滕州,貞佑三年為兗州支郡
 鄒縣
   山東東路益都路  
滕州
按按至正十三年重修開元寺碑記作“徐州路鄒縣”曾改屬過徐州路
 鄒縣
   
山東省
洪武元年四月設(shè)置山東省
 
兗州府
洪武十八年設(shè)置兗州府。
 鄒縣
清   山東省  兗州府  鄒縣
 中華民國  山東省  
濟(jì)寧道
民國廢府,初設(shè)岱南道,后改稱濟(jì)寧道。民國十七年撤
 鄒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東省  
山東省魯中南區(qū)尼山專區(qū)
1950年5月,滕縣專區(qū)。
1953年7月,濟(jì)寧專區(qū)。
1968年,濟(jì)寧專區(qū)改為濟(jì)寧地區(qū)。
1983年,撤銷濟(jì)寧地區(qū)建制,改設(shè)濟(jì)寧市
 
鄒縣
鄒城市
1992年10月,撤銷鄒縣建制,改設(shè)鄒城市建制,為山東省直轄、濟(jì)寧市代管的縣級(jí)市。
 
  

 





















!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