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說到孔子,都認為他博學多才,且他門下弟子眾多,有智者也不在少數。那么,孔子的學問是從哪里來的呢?衛(wèi)公孫朝就曾問過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孔子的知識是和誰學的呢。子貢回答說:“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意思就是說,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沒有失傳,還在人間流傳。只不過賢能的人抓住了大處,不賢能的人抓住了小處,哪里都有文武之道,孔子又何處不可學、何人不可師呢?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無常師”了。既然人人都可為師,處處都有學問,那么孔子又是怎么學習的呢?孔子自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墩撜Z·為政》)可以說是從小就立志于學,并從未停止,直到晚年還研讀《周易》,韋編三絕。孔子認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他喜好古代文化,因此勤敏地求取知識,并對古典文獻做整理,修《詩》、《書》、《禮》、《樂》,作《春秋》。他不僅從書籍中學習,也向周圍的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述而》)“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保ā墩撜Z·里仁》)有記載言,孔子向老聃問禮,向萇弘訪樂,向郯子問官,向師襄學琴。由此可見,孔子一生都在廣泛地求索學習,并且“學而不厭”,對知識的汲取永遠不會滿足??鬃诱f,“朝聞道,夕死可矣。”道無處不在,而學在己身;師無人不是,而擇善有度??鬃訋煆暮稳??——答曰:學無常師?!都t樓夢》里有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抵也是從這里引發(fā)開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