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仄韻近體格律考述

 ccxx我問問A 2015-03-29

古今多把仄韻詩直接視為古體,這種觀點(diǎn)固然失之偏頗,近年來討論仄韻近體者,于其所用律句或闕如,或以平韻近體之屬附會之,也難稱允當(dāng)。茲就唐人所作仄韻詩,略加稽考,律句之外,更求其各種篇式之組成,倉促成文,時不我與,有一二問題懸而未決者,容俟之日后,尚祈識者鑒之。

 

  前代相關(guān)研究與不足

 

仄韻即古體,此一觀點(diǎn)當(dāng)下不可謂不流行,而尤以王力先生《詩詞格律》、《詩詞格律概要》里的主張為著。如前書云:“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稍娪幸韵滤膫€特點(diǎn):a.每首限定八句……;b.押平聲韻”,又云“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guī)則”[1],可見,在王先生看來,近體如律詩或律絕者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押平聲韻。言下之意,一切的仄韻詩都不可能是近體。這種觀點(diǎn)同樣體現(xiàn)在《詩詞格律概要》一書的寫作中,如其中云“今體詩(律詩,絕句)用韻,都依照平水韻,而且限用平聲韻?!?/span>[2]由于這些著作流布十分廣泛,加之長期以來王先生在詩律理論方面的權(quán)威性,應(yīng)該說,這種觀點(diǎn)對于今天大多數(shù)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此外,啟功《詩文聲律論稿》、郭芹納《詩律》也都把“押平聲韻”,作為“律詩”或“近體詩”的條件之一。同一節(jié)里,啟先生還說“古代作品中,也有一首八句,中間對偶,但是仄聲韻腳的,有人稱之為仄韻律詩”,但緊接著又道:“它們顯然和一般律詩不同,在各種按體裁分類的選本上,也少列為律詩,所以仍應(yīng)算是古體詩”,并在小注中補(bǔ)充說:“《柳南隨筆》說白居易《西樓月》仄韻一首《長慶集》編入律體,方氏《律髓》亦收之。按這究竟是少數(shù)的例子?!?/span>[3]郭先生也曾補(bǔ)充道:“(指近體詩,筆者按)必須入韻,而且限用平聲(用仄聲者則為例外)”。[4]

把仄韻詩一概視為古體,其實(shí)更早之前,已廣泛存在于古人所編的詩歌總集或選集中。如《唐詩品匯》“五言古詩”下所收仄韻詩,既有像崔融《擬古》、杜審言《送和蕃使》、張九齡《感遇九首》這樣的仄韻古體詩,也有像王勃《山亭夜宴》(后兩聯(lián)失粘)、沈佺期《臨高臺》(后三聯(lián)失粘)、崔融《關(guān)山月》(合律)、韋元旦《九日侍燕應(yīng)制》(合律)、張說《相州山池作》(合律)這樣的仄韻新體或近體詩(仄韻近體的律句范圍比平韻的稍廣,詳見本文第二部分)。又如,《全唐詩》所收各家詩,許多是按詩體大致分類的,一般是先古體,后近體,近體通常又先后分為五律、五排、七律、五絕、七絕(如耿湋詩,王維詩等)或五律、七律、五排、五絕、七絕等(如韓翃詩、武元衡詩等)。其中古體里面往往就不分古、新體(包括近體)而收有一切仄韻詩。如王維詩第一卷,既有像《青溪》、《戲贈張五弟諲三首》這樣的古體詩,也有像《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yīng)制》、《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yīng)制》(兩詩有失粘)這樣的新體詩,更有像《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hù)兼鴻臚卿歸安西應(yīng)制》、《齊州送祖三》這樣完全合律的近體詩。又如清人蘅塘退士所編,今天仍十分流行的《唐詩三百首》的“五言古詩”里,既有像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杜甫《佳人》這樣的仄韻古體詩,也有像柳宗元《溪居》、賈島《尋隱者不遇》(兩詩有失粘)這樣的仄韻新體詩,更有像孟浩然的《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韋應(yīng)物的《夕次盱眙縣》這樣的仄韻近體詩。

以上觀點(diǎn)也體現(xiàn)在古人的某些著述中,如較早之前,宋人李之儀,在其答人“詩中格目”的書札中道:

 

近體見于唐初,賦平聲為韻,而平側(cè)協(xié)其律,亦曰律詩,由有近體,遂分往體,就以賦側(cè)聲為韻,從而別之,亦曰古詩。[5]

 

李之儀認(rèn)為“近體”乃“賦平聲為韻”,近體的規(guī)則(包括上面所說的,賦平聲韻和平側(cè)協(xié)律)既定,遂區(qū)別于以“賦側(cè)聲為韻”為特點(diǎn)的“往體”(即古詩)。簡言之,在李氏看來,近體是賦平聲為韻的,押仄韻為古詩特點(diǎn)。

明人許學(xué)夷《詩源辯體》云:“漢魏五言終變而為律、七言終變而為古者,蓋五言仄韻與轉(zhuǎn)韻者少,而平韻者多,仄韻轉(zhuǎn)韻者雖為古,而平韻者則皆入律矣?!?/span>[6]清人梁章鉅《退庵隨筆》:“七古有仄韻到底者,則不妨以律句參錯其間,以用仄韻已別于近體,故間用律句不至落調(diào)”[7],前者云“仄韻”“為古”,后者云“仄韻已別于近體”,也都主張凡仄韻即為古詩。

與上述觀點(diǎn)相反,自古以來,斷斷續(xù)續(xù)還有另一種聲音,即主張仄韻詩中也有近體。如白居易自己編的詩集,“律詩”(相當(dāng)于“近體”)卷中就有仄韻詩,其中有仄韻七言短律如《寒食臥病》,仄韻五言律絕如《秋蟲》,仄韻七言律絕如《空閨怨》等,可見在唐人看來,并不以押平、仄韻,作為近體的界線。[8]

又如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二月類,白居易《西樓月》一首下注云“此乃仄聲律詩也”,卷三十五庭宇類,俞汝尚《題三角亭》一首下注云“此仄聲律詩”,[9]也是不把仄韻詩拒之“律”之門外的。

明人謝天瑞《詩法》則有“五言律仄韻”、“七言律仄韻”、“五言絕句仄韻”、“七言絕句仄韻”等名目,并以靈一《棲霞山夜坐》作為五言律仄韻,高適《九月九日贈顏少府》作為七言律仄韻,柳宗元《江雪》、崔國輔《怨辭》、王維《竹里館》作為五言絕句仄韻,長孫佐輔《尋山家》作為七言絕句仄韻的例子。[10]以上這些詩,靈一詩為合律的仄韻五律,高詩為有非律句(詩中第四句)的拗體,柳詩、崔詩失粘,為新體,王詩為合律的仄韻五絕,長孫詩兩聯(lián)皆失對,為新體??偟膩碚f,這些詩或為仄韻近體,或為仄韻新體,或介于仄韻近體與古體之間,作為仄韻律詩來舉例,雖不夠精確,但也大致不差。

就某家詩集的編排而言,也有把仄韻詩作為近體看待的。如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卷十一“近體詩二十七首”,就有王維的仄韻詩《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yīng)制》、《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yīng)制》、《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hù)兼鴻臚卿歸安西應(yīng)制》等。趙氏還在第二首后面注云:

 

或謂律詩無仄韻,其仄韻者,乃是對偶古詩耳。成謂古、律之分,當(dāng)以調(diào)以格,不當(dāng)以韻。唐人試士類用律詩,今考張謂之《落日山照曜》,豆盧榮之《春風(fēng)扇微和》,裴次元、何儒亮之《亞父碎玉斗》,郭邕之《洛出書》,俱用仄韻,不居然可知乎。孫月峰作排律辨體,特出仄律一門,蓋有見于此矣。[11]

 

上引應(yīng)試詩,確都是仄韻近體或新體中的一種。其中豆盧榮一首為合律的仄韻五排(六韻),其余或有失對,或有失粘,為新體。

此外,費(fèi)經(jīng)虞《雅倫》中“仄押格”一目,引鄭愔仄韻五律一首為例[12],《詩法指南》有“律詩側(cè)律格”(“側(cè)”,即“仄”,筆者按),而以王維詩仄韻五律一首,溫庭筠仄韻七律一首(溫詩有1處失粘)為例[13],也可窺出,古人認(rèn)為仄韻詩中也有律詩,有近體。至于簡短表明這一點(diǎn)的,如《杜臆》中有云“不知還有仄韻律詩,又有仄韻排律也”,趙執(zhí)信云“近體有用仄韻者”[14],亦足可注意。

今人在這方面,也有所關(guān)注。如前引王力先生兩書,雖直接把一切仄韻詩歸為古體,不免偏頗,但他在較早之前寫的《漢語詩律學(xué)》里的觀點(diǎn),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其云:

 

近體詩以平韻為正例,仄韻非常罕見。仄韻律詩很像古風(fēng);我們要辨認(rèn)它們是不是律詩,仍舊應(yīng)該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為標(biāo)準(zhǔn)。[15]

 

又云:

 

仄韻律詩和絕句可以說是近體詩和古體詩的交界處。[16]

 

說仄韻近體“非常罕見”,并將它視為“正例”的反面也好,說它是“近體詩和古體詩的交界處”也好,總之,王先生在以平韻近體為主的同時,還是承認(rèn)有仄韻近體一種的。在這些論述的中間,他還舉了劉長卿《湘中紀(jì)行十首·浮石瀨》、劉禹錫《海陽十詠·蒙池》作為仄韻五律,韓偓《意緒》作為仄韻七律,劉長卿《送方外上人》、顧況《憶舊游》作為仄韻五絕的例子。以上觀點(diǎn)也反映于王先生后出的《詩詞格律十講》,限于篇幅,茲不贅述。

此外,徐青先生《唐代詩歌的仄韻律》[17],韓成武先生《仄韻五律之聲律和韻律研究》[18],劉志綱先生《試論仄聲韻格律詩的平仄格式》[19]也都對仄韻近體,或其中的某一種有所探討。其中徐青先生的歸納較為客觀、可取。

綜上所述,將仄韻詩一例歸為古體,或者將仄韻近體視為“例外”的做法,自然不值得效仿,如啟功先生所說的“(仄韻律詩)在各種按體裁分類的選本上,也少列為律詩”,同樣不能成為判斷仄韻詩為古體、還是近體的依據(jù)。另一方面,古今人雖陸續(xù)對仄韻近體的存在或體制特征有所認(rèn)識,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概括起來,約有以下幾點(diǎn):第一、駁論過程中,由于失察而產(chǎn)生了一些訛誤。如《瀛奎律髓》所載白居易《西樓月》(實(shí)為《西樓夜》,筆者按)一首,有失對和非律句,雖中兩聯(lián)對仗,不妨視之為介于仄韻近體與古體之間的拗體,但白氏原來是把它偏入“古體五言”(白卷十一),而非“律體”。[20]方回舉以為例已有不妥,王應(yīng)奎《柳南隨筆》更援方氏做法以為據(jù),為其“仄韻律詩”張目,實(shí)則有所未察,不足為憑。[21]第二、所舉例子不夠精當(dāng)。如謝天瑞的《詩法》,仄韻七律,舉高適《九日酬顏少府》為例,還可以說是由于此體合律詩不易檢尋,情有可原的話,但所舉仄韻五絕、七絕也多失對、失粘,就說不過去了。這兩體尤其是五絕,完全合律的詩,并不難找。其它各家如《瀛奎律髓》等所舉例子,或多或少也有這個問題。第三、對于仄韻近體幾種主要體載所用的平仄格式,無所歸納,或者歸納得不夠周全,分析得不夠透澈,如徐青先生對于各體平仄格式的歸納和敘述。最重要的是,對于仄韻近體所使用的律句,古人皆未談及,今人則大抵以平韻近體的為標(biāo)準(zhǔn),牽強(qiáng)附會,亦步亦趨,甚至私自修改平仄格式,而于仄韻近體自己的律句范圍,無所覺察。

 

  仄韻近體律句

 

前已提過,有關(guān)仄韻近體的律句,古人未曾談及,今人偶有探求者,則大多以平韻律句附會之。其實(shí),平、仄韻的律句范圍雖大致相同,亦略有差異,宜另外予以考量。

茲擬以初唐仄韻五言八句新體、近體作為仄韻近體律句的征引對象,因為初唐仄韻新體詩不多(其它時期更是如此),如有個別句式不存在于此一體制中,則轉(zhuǎn)以它體,如五排等求之。

選取初唐仄韻五言八句作為征引對象,主要基于以下兩點(diǎn)考慮:第一、初唐的大部分時期,雖然偶有一兩首帶有古詩體制,但數(shù)量畢竟極其稀少,即使后來陳子昂崛起提倡古詩,所制之仄韻詩也多以新體、近體為主,而其中如有古詩,則又可參照遣詞造句的具體情形(主要是對仗)予以剔出,如此而求仄韻律句的平仄格式,庶幾能比古詩大行之后的盛唐更為純粹一點(diǎn)。第二、五言八句新體、近體(五律)不但是平韻近體中最早成熟、最主要的一種,仄韻詩中,基本上也是如此。況且,較之兩聯(lián)四句的五絕,它的聲律使用更具穩(wěn)定性,且在判斷一首詩是古體還是新體,中間兩聯(lián)的對仗與否,往往也有一定的參照作用。

所謂仄韻五言八句新體,一般須具備以下幾點(diǎn):第一,全詩押仄韻,且一韻到底。第二,中間兩聯(lián)須對仗,偶有頷聯(lián)對仗不工,或不對,但第三聯(lián)偶對工整的,也在考察之列。第三,個別存在一兩句(通常是一句)不常見的平仄句式,暫時另出待考。

縱觀唐代所有仄韻新體、近體詩,其律句應(yīng)該有以下幾大類:

首先,是除孤平(仄平仄仄平)之外,“一不論”中余下的7種:

1、          仄仄平平仄

 

“駿馬疑流電”、“閱賞誠多美”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三)

“萬籟含宵喚”、“峻雉聆金柝”上官儀《奉和潁川公秋夜》

“帝里寒光盡”、“柳甸驚初葉”王勃《春日宴樂游園賦韻得接字》

 

2、          平平仄仄平

 

“池魚躍不同”李世民《初晴落景》

“恩波洽九流”胡元范《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其二)

“梅郊落晚英”、“清尊湛不空”王勃《春日宴樂游園賦韻得接字》

“君非仲舉才”、“嚴(yán)程若可留”馬懷素《餞許州宋司馬赴任》

 

3、          平平平仄仄

 

“山亭秋色滿”、“新巢封古樹”李世民《山閣晚秋》。

“清歌臨太液”、“春堤芳草積”上官儀《早春桂林殿應(yīng)詔》

“天行乘九月”、“秦京游俠窟”韋元旦《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月字》

 

4、仄仄仄平平

 

“翠野駐戎軒”、“海氣百重樓”李世民《于北平作》

“葉似鏡中眉”、“不忍擲年華”韋承慶《折楊柳》

“既荷大君恩”張說《修書院學(xué)士奉敕宴梁王宅賦得樹字》

 

5、平仄平平仄

 

“巖牖涼風(fēng)度”“殘菊猶承露”李世民《山閣晚秋》

“胡馬窺亭障”崔融《關(guān)山月》

“秦地平如掌”、“車馬千門旦”沈期《長安道》

 

6、仄平平仄仄

 

“洞庭波漸起”、“菊黃開灞”、“運(yùn)流方可嘆”李世民《度秋》

“浩然思樂事”、“勿言行路遠(yuǎn)”蘇《餞唐州高使君赴任》

“菊黃迎酒泛”、“負(fù)山徒倦力”李咸《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直字》

 

7、平仄仄平平

 

“移步出詞林”、“驚雁落虛弦”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三)

“聞道白云居”、“林臥對軒窗”陳子昂《酬暉上人夏日林泉》

“何地早芳菲”、“啼鳥弄花疏”沈期《芳樹》

 

其次,是“三不論”中的以下五種:

1、          仄仄仄平仄

 

“日晃百花色”李世民《初晴落景》

 

4、          平仄仄平仄

 

“斜漢耿層閣”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七)

“花鳥既環(huán)合”張均《和尹懋登南樓》

“翻復(fù)餞征客”蘇《餞唐州高使君赴任》 

 

這兩種五言八句新體、近體里例子不多,茲再征之五言八句以上新體或近體數(shù)例如下:

 

“直置百年內(nèi)”王績《山中敘志》

“遠(yuǎn)跡謝群動”盧照鄰《七日登樂游故墓》

“霜露日沾沐”李百藥《郢城懷古》

“誰念復(fù)芻狗”盧照鄰《奉使益州至長安發(fā)鐘陽驛》

 

3、          平平平仄平

 

“方欣投轄情”杜正倫《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絲言丹鳳池”韋元旦《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月字》

“林遙飛鳥遲”蘇《曉濟(jì)膠川南入密界》

 

4、仄平平仄平

 

“一朝歌舞榮”徐賢妃《長門怨》

“慘然游子寒”蘇《曉濟(jì)膠川南入密界》

“欲知恩煦多”鄭南金《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日字》

 

5、平平仄仄仄

 

“夫君敬愛重”、“終之以弁側(cè)”封行高《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色》

“馀花鳥弄盡”喬知之《長信宮中樹》

“同游一萬里”沈期《送喬隨州侃》

“平陽妙舞處”鄭《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yīng)制》

 

其次,是“三不論”中的以下三種:

1、          仄仄平平平

 

“變作離鴻聲”楊師道《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二首》(其一)

“夜夜聞悲笳”崔融《關(guān)山月》

“并賦三陽宮”張說《右侍郎集賢院學(xué)士徐公挽詞二首》(其二)

 

4、          平仄平平平

 

“淮水春流清”蘇《餞唐州高使君赴任》

“游海難為深”李咸《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直字》

“誰使恩情深”袁暉《長門怨》

 

3、仄平仄仄仄

這一種,初唐五言八句新體、近體里,未見例證,五言八句以上的如王績《山中敘志》“孟光儻未嫁”。又,劉長卿《湘中紀(jì)行十首·浮石瀨》“石橫晚瀨急”,皇甫冉《酬李判官度梨嶺見寄》“嶺南雁北顧”。這種句式的稀少,是由“平仄仄仄”句式的不常用直接導(dǎo)致的。以上三種,在平韻近體里,前人多當(dāng)作非律句。

其次,是“平仄平仄”和與之相配套的“仄平仄平”,衍化出來的以下四種:

1、          平平仄平仄

 

“峨嵋岫初出”、“含毫屬微理”李世民《度秋》

“宸游契重九”、“秋風(fēng)歇楊柳”馬懷素《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酒字》

“微微翠山靜”、“風(fēng)泉夜聲雜”、“塵憂未能整”陳子昂《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

 

5、          仄平仄平仄

 

“雪華上空碧”上官儀《早春桂林殿應(yīng)詔》

“楚山暮云白”蘇《餞唐州高使君赴任》

“北堂未安寢”董思恭《詠月》

 

3、          仄仄平仄平

 

“落日雙闕昏”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七)

“目斷南浦云”、“始愿今不從”宋之問《送趙六貞固》

“逸興懷九仙”、“別有江海心”王勃《上巳浮江宴韻得址字》

 

4、平仄平仄平

 

“清興殊未闌”王勃《山亭夜宴》

“方釋塵事勞”陳子昂《酬暉上人夏日林泉》

“零落心自知”喬知之《長信宮中樹》

 

再者,是由“仄仄”分化出來的四種。

1、            仄仄平仄仄

 

“憫憫琴上鶴”、“別袂希再把”馬懷素《餞許州宋司馬赴任》

 

2、            平仄平仄仄

 

“花蝶來未已”上官儀《早春桂林殿應(yīng)詔》

“孤島輕霧里”趙冬曦《陪張燕公登南樓》

 

3、仄仄仄仄仄

4、平仄仄仄仄

 

“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其中第三種,初唐仄韻五律、五排未見(包括失粘、失對的),按理說,他和其它三種一樣,也應(yīng)該是仄韻近體的律句之一。茲暫將其納入,更具體的考察和舉證,俟之日后。

最后,應(yīng)該特別說一下孤平(仄平仄仄平)。在平韻近體里,孤平是非律句應(yīng)該沒有疑問(詳見拙文《論孤平》),在仄韻新體、近體里,它又是什么樣的呢?如果說,像張說《右侍郎集賢院學(xué)士徐公挽詞二首》(其二):

 

嘆息書林友,才華天下選。并賦三陽宮,集詩集賢殿。具物衣如在,咄嗟長不見。既哀薤露詞,豈忘平生眷。

 

這樣的詩,出現(xiàn)孤平的話(其中第七句孤平),還可以說是因為有意無意的趨古(其中第二聯(lián)對仗不工,第三聯(lián)很難說是對仗)造成的。但如以下這些詩,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鳴笳臨樂館,眺聽歡芳節(jié)。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彩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去茲鄭衛(wèi)聲,雅音方可悅。

 

楊師道《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二首》(其一):

 

北林鵲夜飛,南軒月初進(jìn)。調(diào)弦發(fā)清征,蕩心祛褊吝。變作離鴻聲,還入思?xì)w引。長嘆未終極,秋風(fēng)飄素鬢。

 

李嶠《云》:

 

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fā)。煙萬年樹,掩映三秋月。會入大風(fēng)歌,從龍赴圓闕。

 

張說《藥園宴武輅沙將軍賦得洛字》:

 

東第乘馀興,南園宴清洛。文學(xué)引鄒枚,歌鐘陳衛(wèi)霍。風(fēng)高大夫樹,露下將軍藥。待聞出塞還,丹青上麟閣。

 

《巡邊在河北作》:

 

撫劍空馀勇,彎弧遂無力。老去事如何,據(jù)鞍長嘆息。故交索將盡,后進(jìn)稀相識。獨(dú)憐半死心,尚有寒松直。

 

《冬日見牧牛人擔(dān)青草歸》:

 

塞上綿應(yīng)折,江南草可結(jié)。欲持梅嶺花,遠(yuǎn)競榆關(guān)雪。日月無他照,山川何頓別。茍齊兩地心,天問將安說。

 

張均《和尹懋登南樓》:

 

客來已兩春,更瞻韶光早?;B既環(huán)合,江山復(fù)駢抱。樓形寫北潭,堞勢凌青島。白云謝歸雁,馳懷洛陽道。

 

岑羲《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涘字》

 

重九開科歷,千齡逢圣紀(jì)。爰豫矚秦垌,升高臨灞。玉醴浮仙菊,瓊筵薦芳芷。一聞帝舜歌,歡娛良未已。

 

薛稷《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歷字》

 

暮節(jié)乘原野,宣游俯崖壁。秋登華實(shí)滿,氣嚴(yán)鷹隼擊。仙菊含霜泛,圣藻臨云錫。愿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歷。

 

其中的“去茲鄭衛(wèi)聲”、“北林鵲夜飛”、“錦文觸石來”、“待聞出塞還”、“獨(dú)憐半死心”、“茍齊兩地心”、“客來已兩春”、“一聞帝舜歌”、“愿陪九九辰”,就很難說是因為相同原因產(chǎn)生的。不必說李世民《帝京篇十首》,都是新體詩,李嶠《云》是其眾多五言八句新體詠物詩(包括平、仄韻)當(dāng)中的一首,而張說、岑羲、薛稷等人的拈字賦詩,本多新體、近體之作,單看以上9首詩的遣詞造句,尤其是中間對偶的工整,不用說,它們已離純正的新體、近體之作不遠(yuǎn)了。因而,解釋也就只有一個,和平韻近體不同,仄韻近體是將孤平作為律句看待的。

這種情況,是不是初唐時期特有的現(xiàn)象呢?不是的。大歷以后的應(yīng)試之作如孟簡《賦得亞父碎玉斗》中的“獻(xiàn)謀既我違”、蕭昕《洛出書》中的“地敷作乂功”等,也都是仄韻近體不避孤平的明證。

綜上所述,仄韻新體的律句應(yīng)該有24種,其中的16種,分為四大類,依次是:

 

a: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再者是“平仄平仄”分化出來的“平平仄平仄”和“仄平仄平仄”,以及與“平仄平仄”相配對的“仄平仄平”分化出來的“仄仄平仄平”和“平仄平仄平”。其中前兩種可以視作b類的替代式,后兩種可以視作B類的替代式。

最后,是由“仄仄”分化出來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和“平仄平仄仄”。這四種可以視作a類的替代式。

除了數(shù)量比平韻近體多之外,仄韻近體律句還有以下幾個特點(diǎn):第一、和平韻近體中的三平,在初、盛唐較為常用,以后則趨罕用或不用不同,三平是仄韻近體中比較常規(guī)的句式之一。第二、作為平韻近體律句中歷史性遺留的“仄平仄平”,在仄韻近體中也保持著比較常規(guī)的使用。第三、平韻近體中,“仄仄”一類的使用,一般要求在下句的第三字以相應(yīng)的變化,即為“平平仄平”,而仄韻近體中的這一句式,完全可以無視這種要求。第四、作為平韻近體大忌的孤平(仄平仄仄平),在仄韻近體中,也可以正常使用。

 

三仄韻近體篇式

 

仄韻近體的律句和分類既定,通過一定的對、粘在句、聯(lián)間的勾連,它的各種篇式就不難推求了。先看仄韻近體的對和粘:

 

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酒字  馬懷素

睿賞葉通三,宸游契重九。蘭將葉布席,菊用香浮酒。落日下桑榆,秋風(fēng)歇楊柳。幸齊東戶慶,希薦南山壽。

 

齊州送祖三  王維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fù)愁入。天寒遠(yuǎn)山凈,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以每句第二字為例,前一首的平仄依次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后一首的平仄依次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句與句之間,“平”、“仄”或“仄”、“平”相對,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平”、“平”相粘,或“仄”“仄”相粘,這就是仄韻近體的對和粘。應(yīng)該說,仄韻近體的對、粘與平韻的并無不同。

另一方面,仄韻近體在篇式的組織上,也有與平韻不同的地方。除首句押韻外,平韻近體所有上句的末字,通常以仄聲結(jié)尾,按照正常思維,仄韻近體應(yīng)該與此相反[22],實(shí)際上卻不如此。一個顯著的特點(diǎn)是,仄韻近體的上句末字,更喜歡以平、仄或仄、平交替的形式出現(xiàn)。這種特點(diǎn)普遍存在于仄韻近體的各體詩中。五絕如陳叔達(dá)《初年》:

 

和風(fēng)起天路,嚴(yán)氣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厭厭漏猶永。

 

皇甫冉《酬李判官度梨嶺見寄》:

 

隴首怨西征,嶺南雁北顧。行人與流水,共向閩中去。

 

前詩上句末字聲調(diào)為“仄”(路)、“平”(柔),后詩為“平”(征)、“仄”(水)。

五律如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李正封《洛陽清明日雨霽》: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游人戀芳草,半犯嚴(yán)城鼓。

 

前詩上句末字的聲調(diào)依次為“仄”(嶺)、“平”(涼)、“仄”(盡)、“平”(來),后詩則為“平”(天)、“仄”(火)、“平”(春)、“仄”(草)。

七絕如皇甫冉《歲暮懷崔峒耿湋》: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游人不相識。

 

白居易《空閨怨》:

 

寒月沈沈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兩首詩上句末字的聲調(diào)都是“仄”(色)(靜)、“平”(西)(知)。

五排如溫庭筠《寒食節(jié)日寄楚望二首》(其一):

 

芳蘭無意綠,弱柳何窮縷。心斷入淮山,夢長穿楚雨。繁花如二八,好月當(dāng)三五。愁碧竟平皋,韶紅換幽圃。流鶯隱員樹,乳燕喧余哺。曠望戀曾臺,離憂集環(huán)堵。當(dāng)年不自遣,晚得終何補(bǔ)。鄭谷有樵蘇,歸來要腰斧。

 

溫詩上句末字的聲調(diào)依次為“仄”(綠)、“平”(山)、“仄”(八)、“平”(皋)、“仄”(樹)、“平”(臺)、“仄”(遣)、“平”(蘇),以上這些詩都是完全合律的,即使帶有失對、失粘的仄韻新體也往往具有這種特征。五絕如盧照鄰《九隴津集》:

 

落落樹陰紫,澄澄水華碧。復(fù)有翻飛禽,裴回疑曳舄。

 

五律如沈佺期《臨高臺》:

 

高臺臨廣陌,車馬紛相續(xù)?;厥姿寂f鄉(xiāng),云山亂心曲。遠(yuǎn)望河流緩,周看原野綠。向夕林鳥還,憂來飛景促。

 

五排如王維《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yīng)制》:

 

朝碧落,龍圖耀金鏡。維岳降二臣,戴天臨萬姓。山川八校滿,井邑三農(nóng)竟。比屋皆可封,誰家不相慶。林疏遠(yuǎn)村出,野曠寒山靜。帝城云里深,渭水天邊映。佳氣含風(fēng)景,頌聲溢歌詠。端拱能任賢,彌彰圣君圣。

 

七絕如喬知之《折楊柳》:

 

可憐濯濯春楊柳,攀折將來就纖手。妾容與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獨(dú)能久。

 

七律如溫庭筠《春曉曲》

 

家臨長信往來道,乳燕雙雙拂煙草。油壁車輕金犢肥,流蘇帳曉春雞早?;\中嬌鳥暖猶睡,簾外落花閑不掃。衰桃一樹近前池,似惜紅顏鏡中老。

 

其中盧詩“紫”、“禽”,沈詩“陌”、“鄉(xiāng)”、“緩”、“還”,王詩“落”、“臣”、“滿”、“封”、“出”、“深”、“景”、“賢”,喬詩“柳”、“衰”,溫詩“道”、“肥”、“睡”、“池”,也都是“仄”、“平”或“平”、“仄”交替的。此一特點(diǎn),前人早已有所注意,如王力先生云:“依盛唐人的規(guī)矩,在五律仄韻詩里,各聯(lián)出句的末字須平仄相間”,[23]其實(shí),這種特點(diǎn)并不限于仄韻五律,已如前述。當(dāng)然,也不是所有仄韻新體或近體都具備這個特點(diǎn)[24]。五絕如崔國輔《今別離》:

 

送別未能旋,相望連水口。船行欲映洲,幾度急搖手。

 

五律如李德?!端计饺獦涫s詠一十首·重臺芙蓉》:

 

芙蓉含露時,秀色波中溢。玉女襲朱裳,重重映皓質(zhì)。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蘭澤多眾芳,妍姿不相匹。

 

五排宋務(wù)光《海上作》:

 

曠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無際,沄沄深不測。崩騰翕眾流,泱漭環(huán)中國。鱗介錯殊品,氛霞饒詭色。天波混莫分,島樹遙難識。漢主探靈怪,秦王恣游陟。搜奇大壑東,竦望成山北。方術(shù)徒相誤,蓬萊安可得。吾君略仙道,至化孚淳默。驚浪晏窮溟,飛航通絕域。馬韓底厥貢,龍伯修其職?;浳义苄菝?,匪躬期正直。敢輸鷹隼執(zhí),以間豺狼忒。海路行已殫,軒未皇息。勞歌玄月暮,旅睇滄浪極。魏闕渺云端,馳心附歸冀。

 

七絕如陸龜蒙《陌上?!罚ù死酉旅嬉延?,看否能再找一個):

 

皓齒還如貝色含,長眉亦似煙華貼。鄰?fù)薇M著繡襠襦,獨(dú)自提筐采蠶葉。

 

七律如韋皋《天池晚棹》:

 

雨霽天池生意足,花間誰詠采蓮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發(fā)一聲山水綠。春曖魚拋水面綸,晚晴鷺立波心玉??巯蠚w載月黃昏,直至更深不假燭。

 

其中崔詩兩聯(lián)上句末字連用兩個平聲(旋、洲),李詩前兩聯(lián)連用兩個平聲(時、裳),宋詩第八、九聯(lián)連用兩個仄聲(誤、道),陸詩兩聯(lián)連用兩個平聲(含、襦)、韋詩后三聯(lián)連用三個平聲(香、綸、昏)。以上五首都是律句、對、粘完全合律的,其它不完全合律的仄韻新體,也是如此。因而,應(yīng)該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特點(diǎn)與律句、對、粘之于仄韻近體不同,它并非仄韻近體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即使詩中上句末字不以平、仄或仄、平交替的形式出現(xiàn)的,也不妨礙它成為近體。

總的來說,這個特點(diǎn),七言仄韻近體比五言明顯,律詩、排律又比絕句明顯。因而如果單以仄韻五律、五絕、七絕三種比較的話,其嚴(yán)格性是,五律大于七絕,七絕大于五絕,可以說,五絕是其中較為寬松的。

仄韻近體有五、七言之分。七言中的七絕不多,七律、七排則極為罕見。五言主要包括五絕、五律和五排三種。七言的首句以押韻為主,五言則相反,甚至可以說,五言仄韻近體首句押韻的很少。分而言之,五絕主要有以下六種平仄格式:

首先,最常見的是“ba、Bb”型。初唐如王勃《別人四首》(其四):

 

霜華凈天末,霧色籠江際??妥映N啡?,何為久留滯。

 

盛唐如王維《班婕妤三首》(其一):

 

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秋夜守羅帷,孤燈耿不滅。

 

大歷如司空曙《新柳》: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撩亂發(fā)青條,春風(fēng)來幾日。

 

中唐如白居易《早秋獨(dú)夜》:

 

井梧涼葉動,鄰杵秋聲發(fā)。獨(dú)向檐下眠,覺來半床月。

 

晚唐如陸龜蒙《樂府雜詠六首·花成子》:

 

春風(fēng)等君意,亦解欺桃李。寫得去時真,歸來不相似。

 

其次,是上面一種的顛倒,即“Bb、ba”。初唐無見。盛唐如儲光羲《洛陽道五首獻(xiàn)呂四郎中》:

 

洛水照千門,千門碧空里。少年不得志,走馬游新市。

 

大歷如錢起《藍(lán)田溪雜詠二十二首·洞仙謠》:

 

幾轉(zhuǎn)到青山,數(shù)重度流水。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中唐如王建《落葉》:

 

陳綠尚參差,初紅已重疊。中庭新掃地,繞樹三兩葉。[25]

 

晚唐如陸龜蒙《子夜四時歌·秋》:

 

涼漢清寥,衰林怨風(fēng)雨。愁聽絡(luò)緯唱,似與羈魂語。

 

再者,分別是以下三種:

一、“Bb、Aa”。如王維《輞川集·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劉長卿《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yáng)州四首》(其一):

 

渡口發(fā)梅花,山中動泉脈。蕪城春草生,君作揚(yáng)州客。

 

二、“Aa、Bb”。如李白《王昭君二首》(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三、“ab、Aa”。宋之問《傷曹娘二首》(其二):

 

河伯憐嬌態(tài),馮夷要姝妓。寄言游戲人,莫弄黃河水。

 

劉禹錫《罷和州游建康》:

 

秋水清無力,寒山暮多思。官閑不計程,遍上南朝寺。(筆者按,力為入聲,首句不押韻)

 

較為少見的是“Aa、ab”一種,例子如李嘉祐《遠(yuǎn)寺鐘》:

 

疏鐘何處來,度竹兼拂水。漸逐微風(fēng)斂,依依猶在耳。

 

陸龜蒙《子夜四時歌·春》:

 

山連翠羽屏,草接煙華席。望盡南飛燕,佳人斷消息。

 

以上六種外,偶爾還有一種全詩每句句腳都以仄聲結(jié)尾的,如岑參《秋思》“那知芳?xì)q晚,坐見寒葉墮。吾不如腐草,翻飛作螢火”,全詩平仄為“ba、ab”型。又如皮日休《秋江曉望》“萬頃湖天碧,一星飛白鷺。此時放懷望,不厭為浮客”,全詩平仄為“abba”型。另外,皮日休這首詩首句還押韻。和以上六種格式一樣,這兩種也是仄韻五言律絕中的一員,因為它們同樣講究律句和對、粘,不過由于它們極為罕見,不妨視之為仄韻五言律絕的偏式。

仄韻五律的格式,主要有三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是“ba、Bb、ba、Bb”型。初唐如李咸《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直字》:

 

重陽乘令序,四野開晴色。日月數(shù)初并,乾坤圣登極。菊黃迎酒泛,松翠凌霜直。游海難為深,負(fù)山徒倦力。

 

盛唐如杜甫《屏跡三首》(其三):

 

衰顏甘屏跡,幽事供高臥。鳥下竹根行,龜開萍葉過。年荒酒價乏,日并園蔬課。猶酌甘泉歌,歌長擊樽破。

 

大歷如韓翃《送李明府赴滑州》:

 

渭城寒食罷,送客歸遠(yuǎn)道。烏帽背斜暉,青驪踏春草。酒醒孤燭夜,衣冷千山早。去事沈尚書,應(yīng)憐詞賦好。

 

中唐白居易為《開襟》:

 

開襟何處好,竹下池邊地。馀熱體猶煩,早涼風(fēng)有味。黃萎槐蕊結(jié),紅破蓮芳墜。無奈每年秋,先來入衰思。

 

此外,前面所說《唐詩三百首》誤收入“五言古詩”的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韋應(yīng)物《夕次盱眙縣》,也屬于這種類型。

其次,為“Bb、ba、Bb、ba”型。如蘇颋《餞唐州高使君赴任》

 

永日奏文時,東風(fēng)搖蕩夕。浩然思樂事,翻復(fù)餞征客。淮水春流清,楚山暮云白。勿言行路遠(yuǎn),所貴專城伯。

 

李德?!洞耗核计饺s詠二十首·芳蓀》:

 

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葉抽清淺水,花照暄妍節(jié)。紫艷映渠鮮,輕香含露潔。離居若有贈,暫與幽人折。

 

再者,為“ab、Aa、abAa”型。如王勃《春日宴樂游園賦韻得接字》:

 

帝里寒光盡,神皋春望浹。梅郊落晚英,柳甸驚初葉。流水抽奇弄,崩云灑芳牒。清尊湛不空,暫喜平生接。

 

王維《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恩榮重,金吾車騎盛。將朝每贈言,入室還相敬。疊鼓秋城動,懸旌寒日映。不言長不歸,環(huán)佩猶將聽。(摩詰此首,還有一首同題平韻)

 

通過唐人對這三種平仄句型的選擇,可知,他們在五律每聯(lián)上句末字的處理上,是更喜歡用平、仄或仄、平交替的。

此外,偶爾也有“baBbAa、Bb”這種格式的,如李乂《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挽詞》:

 

暮歸泉壤隔,朝發(fā)城池戀。漢結(jié)愁陰,秦陵下悲霰。駸駸百駟馳,憫憫群龍餞。石馬徒自施,玉人終不見。

 

或者“Aa、Bbba、Bb”這種格式的,如李德?!端计饺獦涫s詠一十首·舴艋舟》:

 

無輕舴艋舟,始自鴟夷子。雙闕掛朝衣,五湖極煙水。時游杏壇下,乍入湘川里。永日歌濯纓,超然謝塵滓。

 

此外,李德裕這一組詩的《疊石》、《重臺芙蓉》也屬于這種類型。以上兩種可以視為上面最常見的“ba、Bb、baBb”的補(bǔ)充式或替代式,也可以視為仄韻五律的偏式。總之,它們并不常用。

仄韻七言律絕,主要有以下兩種,首先是最常見的首句押韻的“ba、Bb”型。如王昌齡《送朱越》:

 

遠(yuǎn)別舟中蔣山,君行舉首燕城路。薊門秋月隱黃云,期向金陵醉江樹。

 

耿湋《路傍墓》:

 

石馬雙雙當(dāng)古,不知何代公侯墓。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柳宗元《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遠(yuǎn),日西獨(dú)向愚溪渡。渡頭水落村徑成,撩亂浮槎在高樹。

 

溫庭筠《答段柯古見嘲》

 

彩翰殊翁金繚,一千二百逃飛鳥。尾薪橋下未為癡,暮雨朝云世間少。

 

這一類型,偶也有首句不押韻的,如武則天《唐明堂樂章·徵音》:

 

赫赫離精御炎陸,滔滔熾景開隆暑。冀延神鑒俯蘭尊,式表虔襟陳桂俎。

 

其中“暑”、“俎”押上聲“語”韻,“陸”入聲,不押韻。因為仄韻七言律絕,以首句押韻為常,故而本來在五言律絕那里不占優(yōu)勢的“ab、Aa”一種,遂躋升為第二常用的格式。例子如王昌齡《送崔參軍往龍溪》:

 

龍溪只在龍標(biāo)上,秋月孤山兩相向。譴謫離心是丈夫,鴻恩共待春江漲。

 

皇甫冉《秋夜戲題劉方平壁》:

 

鴻悲月白時將謝,正可招尋惜遙夜。翠帳蘭房曲且深,寧知戶外清霜下。

 

劉禹錫《送廖參謀東游二首》(其二):

 

繁花落盡君辭去,綠草垂楊引征路。東道諸侯皆故人,留連必是多情處。

 

此外,還有以下三種:

一、“Bb、ba”。如魏征《五郊樂章·舒和》:

  

笙歌舞屬年韶,鷺鼓鳧鐘展時豫。調(diào)露初迎綺春節(jié),承云遽踐蒼霄馭。

 

二、“Bb、Aa”。如王昌齡《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其二):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三、“Aa、Bb”。如陸龜蒙《陌上?!罚?/span>

 

皓齒還如貝色含,長眉亦似煙華貼。鄰?fù)薇M著繡襠襦,獨(dú)自提筐采蠶葉。

 

這三種不是很常見,首句都不押韻外,后兩種上句末字還連續(xù)以平聲結(jié)尾。相對而言,它們遠(yuǎn)不如五絕中的同類句型常見。

仄韻五排,唐代不多,合律的格式,以循環(huán)“baBb”為最常見,如王維《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hù)兼鴻臚卿歸安西應(yīng)制》:

 

上卿增命服,都護(hù)揚(yáng)歸旆。雜虜盡朝周,諸胡皆自鄶。鳴笳瀚海曲,按節(jié)陽關(guān)外。落日下河源,寒山靜秋塞。萬方氛息,六合乾坤大。無戰(zhàn)是天心,天心同覆載。

 

劉長卿《送史判官奏事之靈武兼寄巴西親故》:

 

中州日紛梗,天地何時泰。獨(dú)有西歸心,遙懸夕陽外。故人奉章奏,此去論利害。陽雁南渡江,征驂去相背。因君欲寄遠(yuǎn),何處問親愛。空使滄洲人,相思減衣帶。

 

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懷》:

 

朝游北橋上,晚憩南塘畔。西日雪全銷,東風(fēng)冰盡泮。蓰蓰魚尾掉,瞥瞥鵝毛換。泥暖草芽生,沙虛泉脈散。晴芳冒苔島,宿潤侵蒲岸。洛下日初長,江南春欲半。時光共拋擲,人事堪嗟嘆。倚棹忽尋思,去年池上伴。

 

也有循環(huán)到“ba、Bb”的一半的,如李正封《詠露》:

 

霏霏靈液重,云表無聲落。沾樹急玄蟬,灑池棲皓鶴。流塵清遠(yuǎn)陌,飛月澄高閣。宵潤玉堂簾,曙寒金井索。佳人比珠淚,坐感紅綃薄。

 

又如溫庭筠《獵騎辭》:

 

早辭平殿,夕奉湘南宴。香兔抱微煙,重鱗疊輕扇。蠶饑使君馬,雁避將軍箭。寶柱惜離弦,流黃悲赤縣。理釵低舞鬢,換袖回歌面。晚柳未如絲,春花已如霰。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樓宴。

 

其中前一首的平仄類型為“ba、Bb、ba、Bb、ba”,后一首的為“ba、Bb、baBb、ba、Bb、ba”。

偶爾也有循環(huán)“ab、Aa”的,如蘇颋《奉和姚令公溫湯舊館永懷故人盧公之作》:

 

樹德豈孤邁,降神良并出。偉茲廊廟楨,調(diào)彼鹽梅實(shí)。正悅虞垂舉,翻悲鄭僑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為失。清路荷前幸,明時稱右弼。曾聯(lián)野外游,尚記帷中密。新慟情莫遣,舊游詞更述??樟钸€辱和,長嘆知音日。

 

仄韻七律,整個唐代,非常罕見,高適有兩首仄韻七律拗體,為《九日酬顏少府》、《題李別駕壁》,兩首各有一句非律句,姑錄后一首如下:

 

去鄉(xiāng)不遠(yuǎn)逢知己,握手相歡得如此。禮樂遙傳魯伯禽,賓客爭過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櫪馬長鳴春風(fēng)起。一生稱意能幾人,今日從君問終始。

 

其中,第六句為非律句。溫庭筠有一首失粘的,為《春曉曲》,已例如前。合律的仄韻七律,目前所見,僅韋皋《天池晚棹》、韓偓《意緒》各1首,前者已列如前,后者全文為:

 

絕代佳人何寂寞,梨花未發(fā)梅花落。東風(fēng)吹雨入西園,銀線千條度虛閣。臉粉難勻蜀酒濃,口脂易印吳綾薄。嬌饒意態(tài)不勝羞,愿倚郎肩永相著。

 

這兩首詩皆為首句押韻,平仄格式都是“ba、BbAa、Bb”型的,上句末字并不以平、仄或仄、平交替的形式出現(xiàn)。

仄韻七排比七律更為罕有,合律的未見,目前所見的權(quán)德輿《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韋蟾《岳麓道林寺》,都有一定的失粘,后者更有非律句與失對,茲錄前者如下:

 

達(dá)人曠跡通出處,每憶安居舊山去。乞身已見抗疏頻,優(yōu)禮新聞詔書許。家法遙傳闕里訓(xùn),心源早逐嵩丘侶。南史編年著盛名,東朝侍講常虛佇。角巾華發(fā)忽自遂,命服金龜君更與。白云出岫暫逶迤,鴻鵠入冥無處所。歸路依依童稚樂,都門藹藹壺觴舉。能將此道助皇風(fēng),自可殊途并伊呂。

 

其中前兩聯(lián),三、四聯(lián)、五、六聯(lián)失粘,且五、六聯(lián)對仗不甚工整。

此外,還有一種五、七言短律,因為不是主要體載,這里就不詳列了。姑錄兩首合律的如下,劉長卿《從軍六首》(其六):

 

草枯秋塞上,望見漁陽郭。胡馬嘶一聲,漢兵淚雙落。誰為吮瘡者,此事今人薄。

 

白居易《寒食臥病》:

 

病逢佳節(jié)長嘆息,春雨濛濛榆柳色。羸坐全非舊日容,扶行半是他人力。喧喧里巷蹋青歸,笑閉柴門度寒食。

 

其中,前者的平仄格式為“baBb、ba”,后者為“abAa、Bb”。

 

四小結(jié)

 

通過上面的論述,和平韻詩一樣,仄韻詩中也有近體一種,應(yīng)已毫無疑問。仄韻新體、近體的詩歌藝術(shù)和成就,雖不及平韻新體、近體,但也非無善可陳,即以載詩少而精的《唐詩三百首》中所收入的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韋應(yīng)物《夕次盱眙縣》、王維《竹里館》、劉長卿《送靈澈》、《送上人》、李白《玉階怨》等詩而論,也可略窺一斑。而且,像王維《鹿柴》、《雜詩》、孟浩然《春曉》、柳宗元《江雪》、賈島《尋隱者不遇》等仄韻五言絕句,只是略有失對或失粘而已,也不可一味趕出近體門外去。

仄韻近體的律句除了與平韻近體共有的21種之外,還有以下三種:“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和“仄平仄仄平”(孤平)。此外,相同的21種中,對于平韻近體,“仄平平平”(三平)有一個多用而趨罕用或不用的過程,“仄仄”的下句通常應(yīng)該為“平平仄平”,而對于仄韻近體則沒有類似的要求。可以說,仄韻近體的律句范圍是略為寬廣的。

24種律句可以歸為七大種,分別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和“仄仄”,也可以分為四大類,其中“平仄”和“仄仄”為a類,“仄平”為A類,“仄仄”和“平仄平仄”為b類,“平平”和“仄平仄平”為B類。

仄韻近體的上句末字,喜歡以平、仄或仄、平交替的形式出現(xiàn),由此,決定了以仄聲字結(jié)尾的句式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將更為頻繁。對于仄韻近體的這一特點(diǎn),五絕、五律、七絕等主要體載,遵守的程度不一,其中以五律最為嚴(yán)格,七絕次之,五絕相對稍為寬松。這一點(diǎn)從五絕對于“Bb、Aa”、“AaBb”兩種平仄格式,并不罕見的運(yùn)用,已可見出。

四種基本的平仄格式類型既定,再通過一定的對、粘組合,有時還兼顧上句句式某種規(guī)律性的使用,于是就產(chǎn)生了仄韻五言律絕主要格式六種,依次為“ba、Bb”、“Bb、ba”、“Bb、Aa”、“Aa、Bb”、“abAa”、“Aaab”;五律主要格式三種,依次為“ba、Bbba、Bb”、“Bb、ba、Bbba”、“abAa、ab、Aa”;七絕主要格式兩種,為“ba、Bb”和“abAa”;五排主要格式一種,為“ba、Bb”的循環(huán)。總的來說,仄韻近體各種,以五絕最為常見,其次是五律、七絕、五排,合律的七律和七排則十分罕見。

 

注釋:

[1]王力《詩詞格律》,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4-15頁。

[2]王力《詩詞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頁。

[3]啟功《詩文聲律論稿》,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6-7頁。

[4]郭芹納《詩律》,商務(wù)印書館2004年版,第10頁。

[5]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卷十六,《叢書集成》本,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版,第129頁。

[6]許學(xué)夷:《詩源辯體》卷十二,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版,第143頁。

[7]梁章鉅《退庵隨筆》卷二十一,清道光十六年刻本。

[8]元白集中,雖大致按古、今體分類,但偶也有近體誤入古體,或古體誤入近體等情況,這一點(diǎn)應(yīng)該辨證地看。

[9]方回《瀛奎律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16頁、第1416頁。

[10]見謝天瑞《詩法》卷七、八、九,明復(fù)古齋刻本。

[11]王維著,趙殿成注《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99頁。標(biāo)點(diǎn)為筆者新添。

[12]費(fèi)經(jīng)虞《雅倫》卷十一,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13]蔡鈞《詩法指南》卷三,清乾隆刻本。

[14]趙執(zhí)信《聲調(diào)譜》,《清詩話》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30頁。

[15]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50頁。

[16]同上,第51頁。

[17]徐青《唐代詩歌的仄韻律》,湖州師專學(xué)報,1988年第1期。

[18]韓成武《仄韻五律之聲律和韻律研究》,安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第4期。

[19]劉志綱《試論仄聲韻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廣東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第2期。

[20]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852頁。

[21]王應(yīng)奎《柳南隨筆》“柳南續(xù)筆”卷四,清嘉慶借月山房匯鈔本。

[22]這種例子頗為少見,如陳子昂《酬暉上人夏日林泉》,全詩押上聲“麌”部,而上句末字皆以平聲字結(jié)尾。

[23]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81頁。

[24]王先生還說“這一個平仄相間的規(guī)矩,中唐人已不能完全遵守(例如劉禹錫);到了晚唐,出句就索性一律用平腳,使它和對句的仄腳相對”,其實(shí)僅就仄韻五律而言,“不能完全遵守”的,并不始于中唐,初唐的李乂已是如此,再者,晚唐雖有個別“一律用平腳”的例子,但主流還是用平、仄,或仄、平交替的形式出現(xiàn)。

[25]此詩有異文,所取為筆者以為有當(dāng)于詩意者。

 

[作者簡介]:張培陽,南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講師。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