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韻 1、孤雁出群格,近體詩如首句入韻而借用可以通押的鄰韻。 宋 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借韻?!痹ⅲ骸叭缪骸咧崳山琛宋ⅰ颉R’韻是也。” 郭紹虞 校釋:“此當(dāng)指 宋時《廣韻》或《集韻》韻目通用之例。”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借韻》:“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 唐 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小稄V韻》屬‘東’韻;‘濃’,屬‘鐘’韻),‘錦幃初卷 衛(wèi)夫人 ,繡被猶堆 越鄂君 ’( 李商隱《牡丹》詩。‘人’,《廣韻》屬‘真’韻;‘君’,屬‘文’韻),始啟其端。至 皮 ( 皮日休 )、 陸 ( 陸龜蒙 )《松陵集》,則舉之不勝舉矣。 宋 人借韻尤多。近代名家以此為戒,此后生之勝于前賢者?!?/p> 2、近體詩的末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在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詩人因為激情澎湃,為了表達(dá)一種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時在本韻部里又找不到準(zhǔn)確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鄰韻部的字眼作為全詩結(jié)句的韻腳。所以說,“孤雁入群格”是一種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詩人在某些場合不得不用的一種“格”。 3、在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中,雖然“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這兩種“格”不可以在一首詩里同時出現(xiàn)。也就是說,在同一首詩里,“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許同時并用的。原因就是:律詩稱為“四韻詩”,它要求一首詩至少使用同一韻部里的四個韻腳。如果在一首詩里,同時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么,這首詩同韻部里的韻腳只剩下三個了,顯然不符合“四韻詩”的概念界定。 二、偷春體 律詩之一體。凡起聯(lián)相對,而次聯(lián)不對者,謂之"偷春體"。言如梅花之先春而開。如唐李白《送友人》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篷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詩:"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仳離放紅蕊,想象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均是。參閱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體下.偷春體》。
三、折腰體
折腰體作為詩體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高仲武編選的《中興間氣集》中。該書選了大歷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內(nèi)一絕》,題下注明“折腰體”。詩如下:“八月長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帶風(fēng)輕。極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陽城?!焙沃^折腰體,唐人沒有解釋,也許有過解釋,可惜失傳了,宋人的解釋很簡單?;莺椤短鞆N禁臠》卷上云:“折腰步句法:《宿中山》:‘幽人自愛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庭前有個長松樹,夜半子規(guī)來上啼?!霸婍f應(yīng)物作,雖中失粘而意不斷也?!眹?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有絕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薄?/div>
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 詩體》釋之曰:“折腰體,謂中失粘而意不斷。”所謂“中失粘”者,指第二句與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斷”者,則指兩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意脈不斷。
四、卷簾體
詩有正體雜體之分。古體(非格律體)近體(格律體)為正體,正體外諸體為雜體。雜體又稱異體,在內(nèi)容體式的選擇,功能效果表現(xiàn)手法的運(yùn)用上都比較特殊,如竹枝回文打油寶塔剝皮嵌字等,古今流行的轱轤轆轤卷簾等也屬雜體。其特點大致是
第一步制簾
第二步
這是一首嵌題目的藏頭詩。按此四句寫四首卷簾體詩,
1
2
3
4
注意,卷簾體詩須每行一句排列,才能看岀卷簾之勢,如每行二句則不可。如下圖所示
1
2
3
4
就是這樣形象地將簾體詩一句一句地卷起來,名符其實。
五、轆轤體
轆轤體,詩體的一種,雜體詩名。此體要求寫律詩五首,五首都有一句相同,這公用的一句,分別用作五首詩的第一、二、四、六、八句?;蜃鹘^句四首,公共句用作各首的一、二、三、四句,公共句若是放在第三句則需換韻;若作絕句三首,公共句用各首的一、二、四句,無需換韻。因詩的韻律如水井之轆轤架旋轉(zhuǎn)而下,故名轆轤體。
六、回文詩
回文詩,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回還往復(fù),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
回文詩有很多種形式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huán)復(fù)回文”等。
“通體回文”是指一首詩從末尾一字讀至開頭一字另成一首新詩。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內(nèi)完成回復(fù)的過程,每句的前半句與后半句互為回文。
“雙句回文”是指下一句為上一句的回讀。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詩詞本身完成一個回復(fù),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復(fù)。
“環(huán)復(fù)回文”是指先連續(xù)至尾,再從尾連續(xù)至開頭。
七、藏頭詩(略)
八、堆絮體
此體是清代的萬樹首創(chuàng)的,用一種頂針疊句作詞,稱為“堆絮體”。它將前句借作后句的前半部分,如迭棉堆絮,所以稱其為“堆絮體”。剛剛說,此體屬于頂針,又與反復(fù)(疊句)相結(jié)合。這種詞好看但不耐看,因為空間常被這些東西束縛,反而不如疊句的強(qiáng)調(diào)有力。善于謀篇立意的卻也寫出不少妙品,這種體尤其適與女詩人表達(dá)細(xì)膩的感情
萬樹用一種頂針疊句作詞,稱為“堆絮體”,頗有特色。這與他擅長作曲有關(guān),但又不同于詞曲雜淆,可謂創(chuàng)新之舉。
蘇幕遮·離情 萬樹
彩分鸞,絲絕藕。且盡今宵,且盡今宵酒。門外驪駒聲早驟,惱殺長亭,惱殺長亭柳。
倚秦箏,扶楚袖。有個人兒,有個人兒瘦。相約相思須應(yīng)口,春暮歸來,春暮歸來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