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地處甘肅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是五涼古都、西夏陪都,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文物古跡眾多。在張掖住了3天,第四天乘3小時火車到武威,下午去雷臺漢墓、文廟、西夏博物館、鳩摩羅什寺。 武威最著名的去處是雷臺漢墓,在此發(fā)現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 景區(qū)廣場按1:6比例放大的雷臺漢墓出土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栩栩如生。 雷臺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高8.5米,南北長l06米,東西寬60米,臺上有明朝天順年間建筑雷臺觀?,F存建筑有三星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過殿、東西陪殿、廊房等,是河西走廊著名的道教勝地。 1969年,當地農民在雷臺側面開挖地道時發(fā)現了一座古墓,經專家鑒定,是東漢晚期的磚石墓葬。墓室頂端呈拱形,由序列整齊的磚塊堆砌而成,磚石之間未用任何粘劑,全靠力學的作用相互支撐。漢墓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其中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處。據出土馬俑胸前銘文記載,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約在公元186-219年之間。 漢墓曾被盜掘,但依然出土了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古錢幣近3萬枚,銅車馬儀仗俑99件。原件大都存甘肅省博物館,這里展出的基本為復制品。 出土文物藝術價值最高的是銅奔馬。銅奔馬呈發(fā)綠古銅色,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0.1厘米,重17.5公斤。馬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改變了傳統(tǒng)天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蘊含豐富的天馬文化內涵,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藝術極品。銅奔馬出土后,立刻震驚全國,轟動世界,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原件現珍存甘肅省博物館,此為等比例復制品。1971年郭沫若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看到銅奔馬驚嘆道:“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天馬嗎?”,并定名為“馬踏飛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