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太多的庭院,這些庭院彷佛是一張張具有日本特色的名片,有氣勢恢宏的國立公園,貴族庭院,也有一些充滿情趣的私人庭院,更有這種充滿空寂之美和禪宗思想的寺廟庭院。 枯山水是在室町時代隨著禪宗之教而發(fā)展迅速,這一時代可以說是枯山水在日本發(fā)展的巔峰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真山水和枯山水才真正地分離開來,越來越多的寺廟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枯山水庭院。而枯山水庭院也從這一時期開始逐漸發(fā)展成為日本最具特色、最有內(nèi)涵意義的庭院模式。 一、枯山水的山與水 何為枯山水,顧名思義,就是不用一滴水,僅用砂與石來表現(xiàn)自然之美的日本獨有的庭院模式。 枯山水在選材上一般多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以砂代水或是以砂作云海,以石代山,用砂石去表現(xiàn)大自然和生命的主體,造成波濤洶涌的海浪、起伏的山巒等模樣,以體現(xiàn)出禪的至真。它形式簡單,但意味悠遠,不僅表現(xiàn)出一種自然的精神,還能從中領(lǐng)悟出人生真諦,使之達到一種無欲無為的思想境界。 枯山水在形式上強調(diào)由主到次,著重體現(xiàn)出材料本身的質(zhì)感,所有材料都不會加工處理,將自然景色抽象化,以砂石為主要材料創(chuàng)造出具有象征意義的自然物體。這樣一來砂石便是是不可能缺少的部分。 在白砂上繪出幾何圖案,幾乎是日本所有禪寺每日清晨都會做的工作,砂紋代表水。京都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主持云林院先生在介紹枯山水時說道:“在白砂上描繪出砂紋,看起來像河,又像是大海,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xiàn)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span> 筆直延伸的線,表示著江河、大海的平靜水面;蜿蜒之處,則代表著大小不一的波濤;“水中”浮現(xiàn)的石塊則寓意島嶼山石;漩渦表示著“大宇宙”,從禪學(xué)來講,也表示著“絕對真理”“悟境”。 在枯山水中,若找到最大的一塊石頭,那便是主石,也是“水流之源”,把石塊布置于庭院中,叫做“點石”,臥石和立石的不同形態(tài),亂而相呼應(yīng),散而有主次,隱約之中給人一種剛勁之感,并讓人感知大地的力量。白砂的細小和石頭的粗獷,苔蘚的柔軟和石頭的堅硬,如果只從美學(xué)的角度去思考,便覺得這是一種簡約之美的杰作。無論是從平衡、韻律以及組合都經(jīng)過設(shè)計師的精心設(shè)計和巧妙安排,以至于只是輕移其中一個小小的元素都會影響整個畫面的效果。身在城市之中卻又因為這一幅枯山水而感覺遠離紛繁喧囂,安靜地讓人似乎忘卻了這個繁雜的世界,超越了時空般,追尋著一種祥和安靜之感。 二、枯山水背后的禪宗思想 眾所周知,日本的禪宗來源于中國,禪宗的核心思想是“悟”,就是一種心靈上的啟悟,禪宗把這種悟稱之為“見道”,即與道合一。此時,“道”不再是“無”,而是一種“無差別的境界”,這種境界是只可通過每個人自己的經(jīng)歷去意會的,而不是言傳的。并且對這種境界的領(lǐng)悟就猶如在一種特定的條件、環(huán)境下,能突然有一種在此時此刻超越一切時空,并與此情此景相融合的感覺。 而禪宗還有另一個特點便是借自然之物讓人感受或是領(lǐng)悟。正如禪宗里所謂的“無心”一般,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無心的,無目的性的。這也許就是日本人執(zhí)著于追求一種仿佛與周圍的自然血脈相連,而又純粹得近乎于透明的靜寂之感的原因所在吧。正是因為日本人一直以來都趨向于禪的空寂,他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對空無、自然的追求。他們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賦予生命的,并且盡可能地還原自然之美。這也正是枯山水庭院所追求的一種意境。 枯山水是伴隨著禪宗的思想而誕生的,形成了一種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枯山水庭院在規(guī)模上多以微縮式的園林景觀為主,透露出濃重的宗教色彩,表現(xiàn)出“空”“無”的精神境界。 枯山水庭院追求一種空閑,安逸的境界,并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主題,將人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庭院的空間表達出來。通過白砂與石頭的巧妙結(jié)合,既烘托出了禪宗“空寂”的意境,又暗示出了人生道路上時而順利時而坎坷,不管經(jīng)過多少困難坎坷或是多少成功愉悅,最終都會回歸圓滿的哲理。通過水流之美來看待人生也是枯山水的最大特點。 枯山水那種安靜到極致的氛圍,正反映出了日本人追求的“物哀”的審美意識,也在宗教上體現(xiàn)了“禪”的本質(zhì),這種類似墓地的悲憫氣氛,恰恰也是日本這個民族獨特生死觀的體現(xiàn),這種獨特的生死觀是其他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理解的超人性的審美。也有很多人說,日本的枯山水雖有禪意卻無禪道。就像是日本人鐘愛櫻花,但是更向往櫻花凋落時的凄美,這種悲涼的禪意也是日本枯山水園林所表達出來的禪意。 三、枯山水的空寂之美 枯山水的空寂之美,其實就是立足于禪宗的“無”而超越“無”的,就是用空漠的“無”去制造超然物外的意境,以簡約枯淡的形式去表達豐富的情感和內(nèi)涵,從而實現(xiàn)在精神上的“寂寥”和“絕對無”。 從某種意義上講,枯山水的這種空寂之美是日本人將禪宗的“空性”思想和他們本身這個民族所具有的獨特美意識“寂”完美結(jié)合起來的產(chǎn)物。何為“寂”,“寂”是日本古典文藝美學(xué)、特別是俳諧美學(xué)的一個關(guān)鍵詞和重要范疇,也是與“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學(xué)概念之一。 在日本,“寂”這個詞語是相當復(fù)雜含混的,并不是從字面理解為“空寂”、“閑寂”、“安靜”那么簡單。在日本文化中作為主流美意識——“空寂”的形成對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給予了極大的影響,它的影響不管是在日本文學(xué)、詩歌、戲劇等的創(chuàng)作還是在茶道的形成和發(fā)展中都有著充分的體現(xiàn),并且在枯山水庭院的設(shè)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 在日本所有的枯山水庭院中,幾乎都不會見到太多鮮艷的東西,設(shè)計師在進行庭院布置時盡可能地去營造“空寂”這一玄妙深邃的氛圍和意境,盡最大努力去削弱色彩、聲音、物體等的誘惑,取之于自然而又還原于自然的簡約之美,讓人們面對靜寂、簡素、枯淡的庭院時,可以更好地去冥想和感悟人生。枯山水滲透出來的“空寂”之美,也是立足于這種“空無”之上又超越“空無”的凄美之感,用簡約枯淡的形式去表達豐富、復(fù)雜的情感和內(nèi)涵。 或許禪宗思想里略帶消極,枯山水庭院也略帶廓然蕩豁,但如果有機會能真實目睹枯山水庭院的話,一定會被設(shè)計師們精心的構(gòu)思所折服,而且還會從中得到一些關(guān)于人生的啟迪,甚至使自己的心靈遠離物欲沉淪從而得到凈化,并始終保持一份平常心,活在當下,悄然自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