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尸草 浮尸草《中華本草》【摘錄】《中華本草》 【英文名】 Silky Cinquefoil 【拼音名】 Fú Shī Cǎo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挖,洗凈,曬干。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溫,無毒。用于男子弱癥,女子崩帶。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脾補(bǔ)腎,斂汗,止血。主久病體虛,陰虛盜汗,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30-60g;燉雞或燉肉服。 【原形態(tài)】下江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圓柱形?;ㄇo纖弱,基部彎曲上升,稀鋪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綿毛,下部常脫落近無毛?;~為羽狀復(fù)葉,小葉4-8對(duì),連葉柄長6-20cm,葉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絹毛;小葉對(duì)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無柄;托葉膜質(zhì),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脫落,近無毛;小葉片卵形,橢圓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葉緣有4-7個(gè)齒狀裂片或鋸齒,基部楔形或闊楔形,最下部小葉僅有2-3個(gè)齒牙狀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被灰白色綿毛及疏柔毛,紙質(zhì);莖生葉為掌狀3小葉,小葉形狀與基生上部小葉相似,托葉紙質(zhì),卵形,全緣?;▋尚裕换ㄐ蚴枭?,花梗纖細(xì),被疏柔毛或綿毛;花直徑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副萼片5,帶狀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長。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綿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長0.5-1倍,黃色;花柱近頂生。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廣東、四川等地。 【出處】始載于《四川中藥志》。 頁首
浮尸草《全國中草藥匯編》【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補(bǔ)虛,斂汗,止血。用于久病體虛,陰虛盜汗,血崩。 【用法用量】 1~3兩。 【來源】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多莖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凈曬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