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和反移情 移情現(xiàn)象與心理工作者的自律
移情指本應是對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態(tài)度轉移到了分析家身上。有正向和負向之分。正向就是案主對心理咨詢師產(chǎn)生好感或依賴感。負向就是厭惡感。 如果咨詢師與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渦,這樣咨詢者關系就會產(chǎn)生質變,這是需要嚴加防止的。 咨詢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對移情時,也難免會動心的。一旦動心,就稱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對于咨詢來說是有害的。咨詢師要有充分的理性來避免它的發(fā)生。 在咨詢過程中大家都明白與患者產(chǎn)生“共情”是很必要的治療手段之一,那么順理成章的患者會發(fā)生“移情”現(xiàn)象。反之,若心理咨詢師與移情者一同掉入了漩渦中,相比之下咨詢師就要更痛苦一些?;蛟S正是因為明白這其中的心理機制,就更無法跳出這種情緒。有可能還會因此產(chǎn)生負罪感、更有可能背負起周遭的譴責。 很多時候,移情是動力取向的咨詢師和治療師必須經(jīng)歷的。 對于某些比較重的病人(這里的重指的是動力取向視角下的輕重,與DSM系統(tǒng)診斷的輕重,或者與病人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的輕重并不完全等同),他的自體本身就是破碎的,或者混亂的。咨詢師只有小心翼翼的與病人的這一部分取得聯(lián)系,才有可能慢慢的幫助他整合。在這樣的過程里,難免會與病人糾纏在一起。 咨詢師有效工作的前提是在咨詢中對自己的角色位置感到自在。 當咨詢師被強烈的反移情困擾時,應當從兩個方面入手工作。 就反移情進行自我分析,尋找個案激活了咨詢師個人情結(complex)的地方,通過接受督導和個人分析修通情結。 從投射性認同的角度對反移情進行工作,通向神入(共情性理解,empathy)。 以問題為例,咨詢師面對有過性侵行為的來訪者產(chǎn)生了反感,這種情緒和來訪者本身的感受(希望被懲罰)是一致的。以就是說,這里產(chǎn)生的是一致性反移情。但是在這個個案里面,咨詢關系的客體配對則更為復雜。案主在性侵事件里面的角色是加害者,而在咨詢當中,卻將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成功地讓咨詢師處于自己的對立面。于是呈現(xiàn)出來的是咨訪關系中不停互換的加害-受害身份配對。 通過反移情工作,可能達成的對個案理解與假設有: 個案通過持續(xù)性的將咨詢師放在對立位置,回避對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通過咨詢師對自己反感和轉介,造成了咨詢師“拋棄”自己的事實,滿足內(nèi)心中自我懲罰的需要。 在個案的人際關系模式中,加害-受害者成為了客體關系的核心配對,這提示個案的早年經(jīng)歷里面也可能存在類似的影子,而在個案的人生經(jīng)驗當中,這可能是唯一讓個案感覺到愛與親近的方法,故個案面對咨詢師時,也只能不斷地向咨詢師展示自己是一個多么壞的人,通過感受咨詢師對自己的厭惡和反感感受咨詢師是“在乎”自己的。 懲罰并不是咨詢師的工作。如果個案希望對自己犯下的罪行負責,那么合理的方式應當是接受法律制裁并且對受害者及家屬進行懺悔和補償。倘若個案僅僅在咨詢室里表達希望得到懲罰,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任何改變和行動,那么有理由假設咨詢存在次級獲益,個案在用咨詢本身替代生活中的努力。 以上假設需經(jīng)過進一步的驗證。驗證的方法是觀察咨詢的進程是否如同假設預見的一致,以及咨詢師的詮釋是否促進個案對自身的進一步反思,面對詮釋的情緒反應是否合乎預期等等。 必須要有反移情,反移情是探索來訪者內(nèi)心最好的工具。 絕大部分的人對移情與反移情的理解都是錯的, 包括很多心理治療師。 1.移情: 我見過關于移情最好,最簡潔的定義是這樣的:過去在現(xiàn)在的重現(xiàn)。 用在治療關系中拓展開來應該是這樣的:來訪者在童年對一個客體的感情,在治療中轉移給了咨詢師。 移情的英文叫做:transference 德文叫做:ubertragung(這個u上面要加兩個小眼睛,跟我讀:魚不卡根) 臺灣同胞對其的翻譯可能更加好一點:轉移關系,而不僅僅只是移情,還包括了關系里面的全部。 移情是時間的錯誤,我拿自己舉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個錯誤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我出生的時候因為計劃生育,媽媽生下我兩天,我就被送到了很遠的地方,沒吃過媽媽一口奶。 之后回到母親身邊,因為家中變故又強行與母親分離,在童年時光中,經(jīng)常被媽媽關在家中讀書。 這種與母親的分析關系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種非常痛苦的體驗。 在之后的戀愛關系中,我時常不能與別人形成親密關系,經(jīng)常會因為過分親密而焦慮,和女朋友發(fā)生口角,企圖破壞這種親密關系。 我成年之后的這種拒絕親密的行為,就是童年與母親的分離性體驗創(chuàng)傷再現(xiàn)。 那么,咨詢師要怎么感受到來訪者過去的傷痛呢? 2.反移情 這個“反”翻譯的不好,容易給人以誤解,在英語中為:counter-transference 在德語中為:Gegenubertragung,這兩個前綴都不是anti的意思,更加貼近于“逆”。 在上面我的例子之中,我因為童年障礙,產(chǎn)生親密關系障礙,在親密關系中,會有一種本能的破壞。我為了使得這種破壞更加“合理”,就會勾引我的女朋友與我吵架,她的這種吵架欲望就是對我的“反移情”。 反移情有什么作用? 反移情是了解一個人最好的工具!反移情是讓別人了解你最好的工具。 有過從業(yè)經(jīng)驗或者心理疾病的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那如何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感受呢? 答案:感同身受。 比如,我現(xiàn)在非常的憤怒,我要如何讓你感受到我的憤怒?我會罵你,我會指責你,我會用各種方式使得你對我產(chǎn)生憤怒,如此一來,你就能深刻體驗我的感受了。 我們在生活中,心情好的時候常常會讓座,會做一些好事,這些好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快樂,我通過做對你有利的事情,讓你快樂了,這樣一來,你就會了解我的快樂。 3.咨詢過程中的情感轉移以及關系變化 為了使得大家更直觀了解反移情作用,我將整個咨詢過程描述出來。 A.關系建立,合理退行 在咨詢初期,我們通過尊重,積極關注,保密等方式,給來訪者創(chuàng)造安全環(huán)境,滿足其自戀需求,使得來訪者可以合理的展現(xiàn)自己,如此形成了一種良性親密關系。 在這種安全的氛圍下,也有利于來訪者合理退行。 B.移情--早期關系模式出現(xiàn) 當來訪者信任了咨詢師,便會積極主動的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并且會對咨詢師產(chǎn)生一種感情,與咨詢師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關系,因為所談論內(nèi)容都是非常隱私的。在這種親密關系下,我們會把早期,或者目前內(nèi)心中的秩序體現(xiàn)到咨詢關系之中。 比如,我曾今的一位來訪者因為對外界的掩飾,造成了內(nèi)心巨大矛盾,在與我的關系之中,他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調查我的生活,企圖讓我感受到這種外界探查的眼光。 再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我曾今的一位來訪者,他總是小心翼翼,但是我能充分感受到內(nèi)心對他的鄙視,他通過我的這種鄙視,重塑了他與父親早期的關系----父親在他童年的時候經(jīng)常會非常鄙視他的各種行為。 C.反移情--對治療師能力的考驗 來訪者通過種種方式,重塑了他的關系模型,咨詢師如何應對?這就是一個咨詢師能力的檢查標準。 首先,必須了解一點,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感情是由兩部分構成的:1.移情 2.反移情 為什么咨詢師從業(yè)之前需要做如此之多的自我體驗?就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盡量避免移情出現(xiàn)。 比如說,一個咨詢師早期與母親關系有問題并且沒有處理,如果同樣是這樣問題的來訪者,很可能會勾起咨詢師的不良回憶,這個時候就不會純碎的體驗來訪者的感情了。 做個比喻,如果將咨詢師比作鏡子,那么移情的產(chǎn)生,會導致這個鏡子變成哈哈鏡,來訪者更難通過咨詢師了解自己。 只有當一個咨詢師最大程度的反射來訪者的感情,才能更有利于咨詢師看到來訪者的關系問題。 當咨詢師體驗到了來訪者的移情,并且能夠勾起自己的反移情,之后該怎么做? D.共情----重塑關系 如果說,早期咨詢關系是由來訪者決定的話,那么咨詢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咨詢師如何引導這段關系,重塑一種良性關系。 比如:一個社交障礙者,總是強調別人對他的敵意與鄙視,在咨詢關系之中,咨詢師也能體驗到自己產(chǎn)生了對該來訪者鄙視的沖動,這里涉及到咨詢師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克制。 這時候對來訪者的反饋,就是咨詢成功與否的關鍵了。 如果咨詢師對來訪者反饋也是鄙視的話,那來訪者依舊會循環(huán)在自己曾經(jīng)的關系之中,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咨詢師必須打破這種循環(huán),讓他體驗到,不一樣的關系,如果他感受到,自己的種種行為得到的回饋并不是鄙視,他就有能力打破這種泛化,重新思考關系的其他可能性。 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咨詢師對來訪者有反移情,來訪者有對咨詢師的移情。 當一個人產(chǎn)生心理疾病的時候,我們常??梢杂^察到----他所作的,并不能產(chǎn)生他所希望的。 回到那個社交障礙的來訪者,一方面他內(nèi)心希望融入與他人的關系,不希望再被鄙視,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行為又使得別人對他鄙視。這會使得移情與反移情產(chǎn)生矛盾,咨詢師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這種關系協(xié)調,使得移情與反移情一致,達到一種藝術狀態(tài)----共情。 E.客體性主體習得 很多時候,來訪者無法與咨詢師產(chǎn)生分離,是因為咨詢師與來訪者還未融合。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發(fā)展性心理咨詢,就是:讓來訪者學會借用咨詢師人格。這個過程的實現(xiàn)就是讓咨詢師成為來訪者的客體性主體。 這種來訪者與咨詢師的融合,在分離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不舍,但是完全不會形成障礙,如果來訪者無法完成分離,咨詢師必須重新自考自己過程中是否有不必要的移情投注給來訪者。 最后,總結一下:咨詢成敗關鍵,不是咨詢師有多少知識,而是咨詢師能多大程度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移情(Transference)由弗洛伊德于20世紀初首次描述,是“面對新個體時重新定位了童年時保留下來的感情和渴望”,“不合適地復制了童年時的重要人際關系”,“再現(xiàn)了童年時被壓抑的情感體驗,并用其他人代替了壓抑刺激的來源”。 人們常常將對父母的感情轉移到伴侶或孩子身上,例如一個女子可能不會信任一個舉止聲音外表與她前任相似的男人,卻可能會對一個長得有些像童年伙伴的人說很多的真心話。 移情現(xiàn)象與心理工作者的自律在心理治療中,來訪者會將自己對人生中重要人物的情感移情到咨詢師身上。雖然通常被描述為來訪者主動誘惑咨詢師,但移情也可以表現(xiàn)為憤怒、仇恨、不信任、父母化、極端依賴,甚至將咨詢師當做神或是宗教領袖來崇拜。當弗洛伊德首次面對移情時,他感到這會阻礙治療進展,但后來他認識到對移情的分析是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神分析學派的重點便是要找到移情關系,并探索其含義。 由于移情現(xiàn)象的存在,心理咨詢師需要自律,不可以趁人之危利用和玩弄來訪者的感情。據(jù)我的師姐說,在香港,咨詢師若是在咨詢結束后兩年之內(nèi)與來訪者發(fā)展出任何感情,來訪者的家屬都可以把咨詢師告上法庭。所以說張國榮遺作《異度空間》的劇情不是一般的扯,醫(yī)生竟然還領著女主角去游泳,唉真是的。 在David W. Bernstein關于虐待的移情理論中,虐待者不僅把他們對曾經(jīng)虐待自己的人的負性情緒移情到了新的受害者身上,還會把之前虐待他們的人的力量和控制感移情到自己身上。例如連環(huán)殺手Carroll Cole,其母親在其父親出門時搞了些婚外情,強迫Cole目睹這一切,并且體罰Cole以確保他不向父親告發(fā)。之后Cole所謀殺的那些人都是他認為比較放蕩的、令他聯(lián)想到自己母親的女子。 所以說,那些虐待孩子的人一定有著他們做出此事的原因,也會在某種意義上受到天然的制裁。 孫宇任 在《積極能量》這本書中,歐洛芙博士特別提到了一種人,就是移情者,他們非常容易吸收別人的能量,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所以他們必須有一套方法來防止吸收到消極能量。 自我測試: 我是否被認為是過度的敏感? 當我的朋友心情煩亂或身體某處有些疼痛時,我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擁擠的人群中我是否感到能量在逐漸耗盡,而我卻無法阻止它們? 我是否對噪音、氣味以及過度的閑聊十分敏感? 當我看到一些可怕的新聞時,我的能量是否也受到了壓抑? 我在團體中是否感到疲倦不堪,并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獨自恢復? 如果上述問題你的答案大部分是“是”,你就是一個移情者。 對于一個移情者而言,防止被消極能量打倒的方法就是“以自己為中心”。當你感覺到消極能量時,要立刻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來,控制好呼吸,平穩(wěn)情緒,用理性去幫助需要從你這里得到幫助的人。 內(nèi)心敏感的人該如何保護自己?敏感者或易共情者 林建國 德祥靈語心理工作室 在社交場所,在人群里或與人共事時,敏感者或易共情者容易受周圍情緒的影響。處于充滿愛意和祥和的環(huán)境中,他們的身體會吸收這些能量而變得活躍;相反處于消極的環(huán)境中,他們則會感覺疲憊,充滿攻擊性。 對于容易受周遭影響的人來說,他們必須學會保護自己的敏感并保持情緒穩(wěn)定。我本身是一個容易共情的人,因此我想幫助這類人培養(yǎng)這種能力,讓自己更舒服。 我總是對他人的情緒高度敏感,無論他們的情緒是好是壞。在我學會保護自己的感受之前,這些情緒在我體內(nèi)膨脹。離開人群后的我,疲憊而消極。到家后我只想蜷縮在床上呻吟,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與祥和。 這些策略能幫助你更有效的處理敏感,并使你不受消極能量的影響。 □走開。 可能的話,從可疑的干擾源走開至少20英尺??纯词遣皇鞘娣嗔??不要因為不想冒犯他人而勉強自己。在聚會上不要挨著“能量吸血鬼”坐。身體上的親近會增加你的共鳴。 □感受自己的呼吸。 如果你懷疑自己正在受別人影響,那么就用幾分鐘來關注你的呼吸——這有利于你集中并感受自己的力量。與之相反,屏住呼吸會使負能量在你體內(nèi)堆積。要過濾掉恐懼和痛苦,你應當釋放壓力,吸收平靜的能量。想象一下:不健康的情緒像一陣霧霾離開你的身體,取而代之照進了純凈的健康之光——這種想象能即刻產(chǎn)生效果。 □游擊式冥想練習。 聚會之前先冥想一下,集中注意力,感受精神,感受內(nèi)心。這樣你就能變得堅強。如果在某一場合遇到了情緒或身體上的壓力,迅速做出反應,冥想幾分鐘??梢栽谠∈一蚩辗块g進行冥想,如果廁所是公共的,就關上隔間的門。冷靜下來感受積極的力量,感受愛。這種方法成功地幫助我多次從感到頹敗的社交場合中解救出來。 □為自己設立健康的范圍和界限。 與充滿壓力的人呆在一起時,控制聆聽的時間,學會說“不”。在自己與他人之間明確地劃清界限,一旦他們開始產(chǎn)生負能量就將其拒之門外。記住,“不”就足夠了。 □設想身邊的保護。 研究顯示,設想是一種治愈身心的技巧。健康醫(yī)師應對棘手的病患以及其他許多人都會采用這一實用的方式,比如假象有一束白光圍繞周身。或者,在與情緒重度污染的人呆在一起時,設想有一輛警車正在巡邏,隨時確保你的情緒場不被入侵。 □明確并尊重你的情感需求。 保衛(wèi)你的敏感。情緒冷靜集中的時候,列出你情緒波動最大的五個場所。然后設置一個能幫你在這些場合控制情緒的計劃。下面通過一些實際案例來看看如何提前干擾移情。 當有人對你索求的太多,禮貌的說“不”。沒有必要解釋拒絕的理由,正如諺語所說“NO就足夠了,去用它?!?br> 如果你社交時保持舒適的時限最多為3小時——即使是與你喜愛的人在——自己開車,或者有備選的交通方式——這樣你的心情就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人很多,在去之前先吃好一頓高蛋白的餐點(這能給你支持),坐在遠點的角落,比如在劇院或者聚會上,千萬不要坐在中心。 有些移情者對香味極度敏感。如果你也對香味敏感,比如香水,那就要求你的朋友與你在一起時不要使用。如果你不能避免,那就到窗戶附近吸收戶外的新鮮空氣來緩解一下。 如果以上方法對你都沒有作用,那回家后來個熱水澡或沖個淋雨。對我而言,一天的忙碌后沐浴能給我解脫。無論是舟車勞頓還是從他人身上接收到的焦慮,一切都會隨著水流消失的干干凈凈。泡溫泉會讓一切不舒服煙消云散。 人的心理自我保護機制 如何減輕內(nèi)心不安 解密人的心理自我保護機制 1.合理化(文飾法) 當人的動機或行為不被社會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時,為了減輕因動機沖突或失敗挫折所產(chǎn)生的緊張和焦慮而找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以自圓其說,當然這些理由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并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時候可起到心理保護作用。 2.仿同 是把別人的欲望、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收成為己有,并表現(xiàn)出來。被仿同對象總是仿同者尊敬的人或喜愛的行為特征,通過仿同來緩解個人的痛苦或焦慮,同時可借以分享他人成功的快樂。比如,模仿明星造型或行為。 3.潛抑 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動機壓抑下去。雖然這些欲望、情感和動機設有消失,但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會為此而緊張焦慮了。例如,某一女生近來經(jīng)常與一男生在一起,于是傳言四起,同學們都說他倆在談戀愛,該女生聽了深感冤枉。其實,她內(nèi)心深處未必就沒有進一步發(fā)展的愿望,但她理智上卻無法接受 "他倆在談戀愛"這一現(xiàn)實,于是就將這種動機潛仰了。 4.投射 是把自己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tài)度、意念、欲望轉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并斷言別人有此動機,以免除自我責備之苦。但是習慣于以投射來維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會影響對自己的真正了解,也會影響與別人交往,因此,要恰當應用投射保護機制。 5.反向 是指一個人內(nèi)心有一種動機或沖動,承認了會引起不安,結果反而表現(xiàn)出相反的動機或沖動。一般情況下,個人行為的方向與其動機方向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表現(xiàn)出"形左實右"的現(xiàn)象。如有的病人十分關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別人面前反而故作無所謂的姿態(tài)。 6.軀體化 是把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癥狀從而減輕心理緊張。例如,常有神經(jīng)衰弱的病人否認自己思維方式上的問題,而強調內(nèi)心的緊張是由于身體衰弱或失眠造成的。 7.置換 是把對某一事物的愿望或情緒不自覺的轉換到另一事物上。例如,在學校被人瞧不起的學生,常把對同學和老師的怨氣轉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靜心情。 8.幻想 當遇到無力解決的問題時,把自己置于一種脫離現(xiàn)實的想象境界,企圖以非現(xiàn)實的虛構方式來應對挫折從而獲得心理平衡,這種保護機制常被弱小者所用。 9.升華 把在現(xiàn)實中無法得到滿足的愿望,以某種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方式獲得滿足。例如攻擊性的愿望不能隨處亂用,但可能從打球或射門中得到滿足。 10.補償 是指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為過失而遭失敗時,選擇其他能獲得成功的活動來代替,借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自尊與自信。 11.否定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實予以否定,以減少心靈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東西闖了禍,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來;癌癥病人否認自己患了癌癥;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等等。 12.退化 當人們感到嚴重挫折時,放棄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難較少、阻力弱弱、較安全的境地——兒童時期,無意中恢復兒童期對別人的依賴,而不積極求治自己的疾病,害怕再負成人的責任。 13.轉移 指對某一對象之情感,因某種原因(發(fā)生危險或不合社會習慣)無法向其對象直接表現(xiàn)時,而轉移到其它較安全或較為大家所接受的對象身上。例如,一個售貨員或一個服務員因家中一大堆煩惱問題既無法解決又不能向孩子或老人發(fā)泄,只好遷怒于顧客,服務態(tài)度極差。 14.隔離 把部分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的不愉快。最常被隔離的,乃是整個事情中與事實相關的感覺部分。如老人常不說死而說“歸天” “長眠”等。在心理治療中,醫(yī)生注意發(fā)現(xiàn)病人使用隔離作用的現(xiàn)象,可幫助找到病人的重大心理問題。因為病人在潛意識中所要掩飾的,正是心理治療可能針對的問題。 15.抵消 是指以象征的事情,來抵消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不愉快事情,以補救心理上的不適與不安。例如,按我國習慣,過陰歷年時不要打破東西。萬一小孩打破了碗,老人則趕快說“歲歲平安”。 編后語:自我保護機制一般是無意識地發(fā)生作用的,但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使用一下,就可以使人在一種新的角色下相對輕松地生活。盡管它有自欺的一面,但它確實是一種心理自我維護的武器,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希望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能用好自我保護機制。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當自己 做自己,就注定了不斷的學習。 做戲,就注定了不斷的迷失。 人在落魄時,才知道誰的手最暖。感情在吵架時,才明白誰的心最軟。一個只懂流血卻為你流了淚的人,是肝膽相照的朋友;一個只知流淚卻為你流了血的人,是相濡以沫的愛人。 真正的感情,不是得意時有多少人追捧, 而是在失意時愿意無求的幫助;真正的感情,不是海枯石爛的甜言蜜語,而是在窮困潦倒時愿隨你顛沛流離。 很多時候,人在最深的絕望里,能看到的往往是最美的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