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的回答(487票)】: 記得小時候,我們班里有一個女生。她平時是一個很孤僻的人,不愛和周圍人說話,包括同桌的我也是。聽說她父母剛剛搬到本市,她是以借讀的身份入學的。她學習上十分刻苦,就是有一點不太合群。這個不合群而又孤僻的女孩,有一次卻留給我們很大的印象。 有一次好像是同桌男生和她爭執(zhí),無意間輕輕拉扯了她的衣服,她就撕心裂肺地大哭大叫,不停地和周圍同學說男生欺負她。書本文具摔得到處都是,她一度還坐在地上不肯起來。老師和同學勸了很長時間,她在漸漸平靜下來。后來老師害怕出意外還聯(lián)系了家長,可是他們并沒有來。她的父母很忙,平時也很少來接她,一學期以后,因為她父母離開本市,她也離開了我們班。 那時正好是期末考試緊張復習的時候,這個事件被同學們當成了花邊新聞一直討論。大家都對她的行為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我在大學學了心理學才知道,她充滿戲劇化的發(fā)泄行為,其實和她當時焦慮無助有關。父母沒時間關心照顧她,自己學習方面壓力太大,一件小事變成她發(fā)泄內(nèi)心焦慮的出口。 從心理咨詢的角度看,這些表演性的沖動行為,源于內(nèi)心無意識的羞恥和恐懼,是對別人關注的強烈依賴愿望。他們的內(nèi)心有很多強烈而沖突的情緒,包括害怕、恥辱和罪感。因為社會和自身的壓抑無法充分表達出來。而偶爾發(fā)作的表演行為,其實是內(nèi)心無意識沖突的一種體現(xiàn)。他們尋求注意是渴望獲得接納的無意識的需求,他們極端的情感,是對即將面臨的事情極度焦慮,特別是向自認強大的人表達自己。通過幼稚化和自我貶低,他們不指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的感受。他們傾向于放大自己的情緒來緩解焦慮,同時暗示自己的態(tài)度并非嚴肅認真的。 這種心理模式如何形成的?可以講一個內(nèi)在小孩的故事。一個敏感和饑渴的女孩,兒時需要母親細致入微的照顧。可是母親的行為沒能滿足她需求的安全和獎賞。于是,她對母親非常地失望,在成長的過程中,她會貶低自己的母親,與之分離;她會認同自己的父親,過分依賴。她渴望強大和力量,厭惡弱小和卑微。可是面對力量和權力,她充滿了矛盾糾結。她向往權力和力量,可有害怕它的危險。她內(nèi)心充滿了需求,卻又壓抑著需求。對需求的糾結和沖突,讓她的情緒不穩(wěn)、行為沖動。 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可對競爭又感到焦慮和虛弱無力。而采取的行動方式充滿孩子氣,弱小、害怕又充滿矛盾。他們在做各種極端行動時,內(nèi)心無意識通常是害怕的,可是行為上表現(xiàn)出相反的行為。他們感覺到自己比他人卑微,卻又喜歡成為注意的中心;他們害怕攻擊和侵犯,卻喜歡表現(xiàn)出勇敢英雄的姿態(tài);他們害怕權威,卻又向它挑釁。這種行為既是一種掩蓋,也是一種呼喚,呼喚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卻壓抑了自己對自己的感知。過于壓抑的他們?nèi)菀捉邮馨凳竞痛呙摺?/p> 從心理咨詢的角度,是協(xié)助他們?nèi)リP注自己的無意識需求,避免壓抑導致焦慮、幻想和軀體化癥狀,學會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重新確立自身真正價值。這樣自己可以發(fā)展出更加成熟的自我人格,也避免和減少過分焦慮造成的極端行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價值,歡迎點一個贊:) 【pino曹的回答(0票)】: 人們遵守公共行為準則是出于一個默認的游戲規(guī)則,即你不能妨礙別人,別人也不能讓你不爽。 如果外界對你的任何行為都持負面評價,完全沒有鼓勵——比如學校里攤上一個挑剔的更年期班主任,家里整天訓斥陷入惡性循環(huán)——那規(guī)則就會失效,個人開始反抗破壞游戲。怎樣的反抗最有效呢?當然是完全反著來:學校想要孩子變得成熟自控,那就往幼稚亂搞的方向玩給你們看。 【桑桑的回答(3票)】: 退行 【孫政涵的回答(2票)】: 自卑,缺少關注 【陳晨的回答(2票)】: 題主你好,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火影忍者》。 幼年的伊魯卡還有鳴人和你一樣。 通過耍寶和惡作劇甚至扮丑吸引別人的注意,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和關注。 結果反而變成別人嘲笑的對象。 解決辦法?兩條路。 一個,停止這樣的行為,做自己。幼稚、搏出位反而會讓那些本想接近你的人退卻。 另一個,去學專業(yè)相聲小品甚至小丑? maybe. 【黑色喵咪的回答(2票)】: 在現(xiàn)在這樣浮躁的社會很多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引別人的注意,特別是在中國,畢竟人太多了,如果沒有突出的樣貌、智慧或技能,或許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時常看著別人不用怎么付出就有一堆人圍著,這樣自己也會不好受,所以總想做點什么不一樣的引起別人注意。 但,(借用知友的一段話,9忘了原作者的名字了,抱歉-_-||) 我希望我們不要成為一個無窮無盡的嘩眾取寵的人,不要害怕冷場而唱得更多,笑得最大聲,鬧得最起勁,不要因為急于親近而忘了矜持,放低驕傲,更不要因為在愛的人面前莫名自卑,而準備了一籮筐逗段子他開心——嘩眾取寵沒什么不好,但你給人的嬉笑太盛,于是沒有人再欣賞你的認真。 以上。。。 【王小灰的回答(1票)】: 人遇到挫折或不順的時候,好像會出現(xiàn)的心理退行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行為低齡化。 【知乎用戶的回答(1票)】: 兒童在6歲之前為了獲得某種東西是幾乎不擇手段的,而用方法得到會強化這種行為,在6歲左右,孩子會學會3,4歲行為重復,這些是孩子覺得從父母那里的關注不夠?qū)е?,你的行為定形是?歲左右開始,也就說你的行為在幼年強化而重復之后沒有什么填補遺留下來,能解開這個的是提高自我控制力,你心里缺東西沒填上 【知乎用戶的回答(1票)】: 缺愛 【于某某某的回答(1票)】: 表演型人格障礙 【知乎用戶的回答(0票)】: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 馬斯洛說的 【binyang的回答(0票)】: 知道什么叫逗逼么? 【司馬旺的回答(0票)】: 心情好了會這樣,看見喜歡的人也會這樣。世間有為法,無罪亦無業(yè)。 【Excited的回答(0票)】: 俗稱賣萌么... 【夏小蝦的回答(0票)】: 因為有喜歡的人了 【dudeyan的回答(0票)】: 快吃根香蕉冷靜一下 【張佳佳的回答(0票)】: 缺少什么吧,喜歡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王杰的回答(0票)】: 父母關心的不夠,太沒有存在感。想要別人關注你。 可以看看 書 ?人間失格?, 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電影中的角色和樓主不完全一樣,但是值得一看。 【安琳的回答(0票)】: 還是因為急于想得到關注吧 所以不惜通過這種過度并且低級的方式來引起不論好壞的關注 (想到各種搏出位的明星) 原文地址: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