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張良的時候,他是韓國貴族,祖輩們在韓國一連干了五代的國相。說真的,這樣的出身是超級的好,官位已經(jīng)內(nèi)定,一切都已現(xiàn)成。據(jù)《史記》載: “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良年少未宦事韓?!?/span> 可是還沒來得及坐上,秦國的鐵騎就象秋風(fēng)掃落葉般蕩平了張良想要服務(wù)的國——韓國,一夜之間他成了一只驚慌失措的小公雞,撲通一聲掉進水里,一陣陣拼命掙扎,總算爬上了岸撿了一條命,可是上了岸的他發(fā)現(xiàn)國破了,家敗了,他“事韓”的心愿也隨風(fēng)飄逝。仇恨一下子象燒沸的開水在他的胸中沸騰起來,并狠狠地刻在他臉上眼里。此時,他年方二十,血氣方剛。他得做一些對得起這個年紀(jì)的事情!《史記》這樣記載: “良嘗學(xué)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span> 用一個一百二十斤(今約五十斤)的鐵椎“擲”向秦始皇,那叫“孤注一擲”。年輕人年輕氣盛,和荊柯一樣做點瘋狂之事,觀音書僮認為這是理所當(dāng)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領(lǐng)導(dǎo)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妒酚洝酚州d: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span> “秦皇帝大怒、大索、甚急”。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容不得他多想,他必須亡命天涯了,他象一只沒人認養(yǎng)的家犬,落荒而逃,人年輕,四肢健全,要逃也跑得快,他不僅跑得無影蹤,連名帶姓全給改了,而后垂頭喪氣地于下邳茍且偷生。 意志的磨礪需要歲月的錘打,性格的升華需要榮辱變幻的考驗。歲月就這樣在他的揣度之下飛逝,此時,年輕少壯的他經(jīng)得起時光的折騰,可是失魂落魄的處境卻不會引起歷史的特別眷顧與垂愛。 而他卻始終無法抹滅記憶里那些美好的過往和曾經(jīng)的擁有,他無時不在懷念在韓國時的風(fēng)光,就如他常常留戀著下邳那一縷縷無限美好的夕陽紅。 那個時候,那個如婦人般柔弱的身影常常書僮的眼前中幽靈般飄來飄去。 每一次黃昏,天邊散發(fā)著燦爛的霞光,飄動著五彩繽紛的云彩,四下稻香飄逸,百姓人家炊煙梟梟,燕子歸巢了,喜鵲收啼了,一條老路就在他的眼前蜿蜿蜒蜒,小橋流水人家,景是美麗的景,人卻是失落的人,他就是沿著那條山間的小徑,常常漫無目的地走出去很遠,直至他最喜歡的那座小橋,橋下飄散而來醉人心脾的荷香,而后在小橋上駐足很久,望不盡的是旖旎的風(fēng)光,如果可以,他真的想就在這里安家落戶,娶妻生子,常事生產(chǎn),豐衣足食,閑暇之時要么溫一壺米酒在某個暖暖的冬陽下與幾個山民忘情豪飲,要么就遁入山間某個私塾去旁征博引、談經(jīng)論道,抑或是就去漫步花開花落、閑看云舒云展! 這不就是多少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的歸宿嗎? 然而,人類畢竟是這個星球上最為高級的動物,它充斥著欲望,又裹持著矛盾,眼前的一切并不是他的心愿所在,所以,景對他來說不是美景,即便是美景,那不屬于他的東西在眼前引誘般的晃動,終是讓人更加的痛苦和折磨。“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家國沒了,何談歸家,哪來思鄉(xiāng)之情? 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不假,但在觀音書僮看來更不如說,歷史是一把鋒利的刀,它對于每個人來說是公平的,只是他在考驗這位年少輕狂的破落貴族之時,顯得更加的心狠手辣,甚至它還會以搖頭晃腦的姿態(tài)很調(diào)侃地羅列出那句歷史名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只是他已經(jīng)修煉到具備這樣的耐力與膽略、智慧與魄力了嗎? 歷史告訴了我們:他行!而且很行!在儒家思想中浸泡太久的張良一旦有了“道”影隨行,將產(chǎn)生一股別樣的味道。他在進行一次人生蛻變:他一如既往地在內(nèi)心滾燙著他在博浪沙時“千古一擲”的血性,但外表卻變得陰柔起來、神情顯得十分內(nèi)斂、舉止也從容不迫,很書生的樣子,似乎他還可以用風(fēng)度翩翩、玉樹臨風(fēng)來加以形容。 不是書僮有慧眼,而是歷史已經(jīng)有了擺布。 就在此時,老天爺在下邳天空的云頭上注視著這位多情的才子,將對他的意志和耐力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大考驗,他派來了一位使者——一位鶴發(fā)童顏、柱著拐杖的老頭,這老頭有點搞笑,出招也有點“損”,給個東西還弄得神秘兮兮的。 《史記.留侯(“留侯”即張良)世家》很散文化地這樣寫道: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圯’為橋的意思)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家蚬种?,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迦眨家刮窗胪?。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烊?,無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span>
蘇軾認為這位圮上老人應(yīng)該是秦世的隱君子,不過,觀音書僮以為,究竟是與不是并不重要,因為恰恰有了這個謎團才讓這場邂逅變得豐盈,且富有神秘感。 這老頭與張良期約時說,“黃石即我矣。”后人干脆就稱這老頭為黃石公。而他給張良的那本書《太公兵法》,又說是《素書》。 那老頭到底是誰,至今無解,那本書到底是《太公兵法》還是《素書》,至今也無解,不過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老頭來啦,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本天書奇書,更帶來了改變張良心跡的結(jié)局——老頭很不客氣地狠狠的折辱了一場這個少年的剛銳之氣,要將他塑造成能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謀略者。 觀音書僮以為,這個老人已經(jīng)知道張良的身份和他的“千古一擲”,很欣賞這位年輕人的才情,并在暗處觀察他很久了,覺得他才有余而識度不足,于是有意成全、栽培他。老人明顯洞察到張良狂傲的心氣和畢露的鋒芒以及年輕人不能忍小忿而就大謀的特性,故而以這樣方式不斷折辱他的性情、考驗他的耐性,以挫傷他的銳氣。 這是成大器者必需經(jīng)歷的一道坎! 而張良亦果然“孺子可教“矣! 面對尊嚴(yán)被突如其來地踐踏、人格被莫名其妙地侮辱,他大愕—— 好,讓我們把時光隧道穿越到那一刻,畫面定格在那座橋上:當(dāng)時,張良緊緊握住拳頭,一條條青筋雜亂無章地暴起,歷史的憤怒即將在那一刻上演。這一拳如果揮出去,歷史的位置從此再無張良,他就是下邳的一位普通小知識分子。 所幸的是當(dāng)時的故事情節(jié)出現(xiàn)逆轉(zhuǎn),觀音書僮記得那天沒有暴力。 歷盡人間滄桑、飽經(jīng)現(xiàn)實磨難的張良在瞬間抉擇之后,很變態(tài)地跪了下來,以奴顏婢膝的下作之態(tài)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場考驗。老頭終于松了一口氣,后來寫信給觀音書僮時,這樣說:“對于這個事情,其實我并沒有十足的把握。當(dāng)時,如果這小年輕要是真打過來,這把老骨頭也差不多報銷一半了!觀音書僮,你懂嗎?這就是賭,賭一個人的器量與前程!所幸,賭贏了!” 于是,“他”給了他一本書,叫《太公兵法》(或《素書》),并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10年后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span> 后來,書僮跟老頭筆信來往時,問道:“你究竟是誰?何以發(fā)表如此預(yù)言?”老頭以其一貫的風(fēng)格神秘兮兮地說:“此天機矣” 我呸!一個老瘋子!觀音書僮最厭煩這號人!不如張良哥來得干脆,該伸則伸該屈就屈,愛憎分明,血性漢子。 也曾逞一時之強、逞匹夫之勇的張良,就從這一刻起,這位弱不禁風(fēng)的書生從頭到腳,由內(nèi)而外,洋溢著一股大忍和大肚的光彩:再也沒有了飛揚跋扈,再也沒有了年少輕狂?!妒酚洝烽_始用“從容步游”這樣的詞語形容他。 說到這里,觀音書僮想起了韓信,他最變態(tài)的那段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胯下奇恥”吧!當(dāng)時,韓信已經(jīng)山窮水盡了,據(jù)說,連吃飯都成問題。事情發(fā)生那一天,落魄成那樣子的韓信依然不知死活地抱著那把長劍,傲慢地且有點雄糾糾氣昂昂地踱著大步在街上走。餓死也要做足面子,這叫死要面子。不過有時候死要面子反而會更沒面子! 當(dāng)然,這話書僮沒有當(dāng)著他的面說出來。不過,有的人可不這么想。 按說他是不招誰也不惹誰的,也不管他是故意的還是他本性使然,總之他的傲慢囂張的氣焰讓街上的人感到了莫名的不屑與惱火,而那天好死不死的,韓信又胸抱著他的那把大劍,韓信這個人很奇怪,什么都喜歡“大”,比如,他那日——邁著“大”步、抱著“大”劍、瞪著“大”眼。 當(dāng)時,觀音書僮一直在尋思,要不要跑過去提醒他低調(diào)一點點呢?就在書僮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事情提前發(fā)生了—— 人群有一個四肢發(fā)達的屠夫非常生氣,大喝一聲,辱罵道:“長大,好帶刀劍,怯耳。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思是說,韓信,你看起來那么高大強壯,可在我看來就是個外強中干的懦弱小兒罷了,你要真有種就過來刺死我,否則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直到今天,我一直為這個挑釁叫好,因為屠夫其實說得很實在。面對狀況,韓信怎么辦?在一般人看來,要么打一場要么不搭理,無非如此。 而這位很“大”很能耐的韓信確實與眾不同,誰也沒有料到,他當(dāng)時那么干了——他注視了對方一會兒,思緒萬千,在一段強烈的心理碰撞之后,慢慢地彎下腰低下身子去,當(dāng)真從屠夫的胯襠下爬了過去。所有人都錯愕了,在瞬間安靜之后,全街上的人哄笑起來。而最驚訝的莫過于那個屠夫,我當(dāng)時看他那張嘴巴久久的沒有回攏起來,而且流下了口水,他原本只是想戲弄一下這個看起來很“大”的人! 當(dāng)然,時值亂世,韓信完全可以給對方一個一劍封喉的了斷??墒撬麨槭裁床荒??那個場面和結(jié)局給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了。 后來,當(dāng)觀音書僮小心翼翼跟他提起這事時,他用那雙深不可測眼看著我,確確地說是瞪著我,然后冷冷道:“莫再提!”雖然只有三個字,卻直透我背,一下子有些拔涼拔涼的。這種人真的太可怕了!生活中大家如果有這樣的朋友還是不要深交的好! 書僮分析了一下,他以這種“大”忍在錘煉自己的意志,去打造另一種鋼鐵般的性格,一個人如果僅僅以爭強好斗的品性入世注定他永生只是一個戰(zhàn)士,而當(dāng)思想中開始變得善于思考、付事有了謀略的時候,他就有了成為一名領(lǐng)導(dǎo)戰(zhàn)士的統(tǒng)帥的可能。 我很得意我理出了這樣的頭緒來。事實證明正是如此。歷史看似好笑,卻總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出它的道理與規(guī)律。 后來,劉邦在跟觀音書僮談?wù)摰玫教煜碌脑驎r,說了一段很精彩的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span> 我當(dāng)時很贊同地笑了笑,心里卻想:“這兩個這么變態(tài)的天才都當(dāng)你手下了,再混不出人樣來,你劉邦真的連豬都不如!” 不出所料,劉邦成功了。 而不讀書、不用腦的項羽,即便年紀(jì)輕輕就成為割據(jù)一方的大軍閥,一位可能呼風(fēng)喚雨的統(tǒng)帥,可是他的不謀略導(dǎo)致他充其量只是驍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或者美譽一下,曰:戰(zhàn)神!)而且到頭來輸?shù)靡凰?,最后一場輸,恰恰就輸在韓信的謀略之下,當(dāng)“四面楚歌”那一出發(fā)生時,項羽依舊不謀略,反而懷抱虞美人,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歌,并慷慨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戰(zhàn)者,謀也,又不是唱大戲。對此,毛澤東同志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批道——“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故事的結(jié)局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至少可以這樣告訴后人——有空還是要多讀點書,即使你只會紙上談兵,也總比胸?zé)o點墨來得強。 項羽與韓信比,韓信更強,但韓信雖強,在書僮看來,卻又遜色張良。韓信的忍與張良的忍結(jié)局是兩種境界,在老板劉邦的面前,韓信最終是忍無可忍,張良卻是一忍再忍,不能忍的死,能忍的則活,這就是不同的境界。 其實,就是會不會激流勇退,就是懂不懂得放下,韓信最后的失敗就是不識時務(wù),一味的“我要!我要!我還要”!而張良略勝一籌之處就在于深深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所以堅決地表態(tài)“我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此處,觀音書僮要很文學(xué)地頌揚一下—— 張良“脫胎換骨”了,再也不是那路邊任人踐踏的小苗,而是一朵迎著朝陽徐徐綻放的無與倫比艷麗的奇葩,生命的體內(nèi)煥發(fā)著勃勃的生機,象一團熊熊的火在燃燒,與他此時內(nèi)斂的性格相比,這團火焰非常張揚地展現(xiàn)出生命的體征:奮發(fā)圖強。那張小白臉的下巴處一夜間長出了幾根代表陽剛與力度的須毛,雖然有些輕柔和不夠蒼勁,但來得正是時候,附和著左右兩邊犀利的棱角和臉蛋上方堅定的眼神,整個臉部構(gòu)造一下子變得很和諧起來。從此,這張臉不再如女兒般的臉那樣粉嫩細膩,它已經(jīng)成為了剛?cè)岵膶懻眨墒於€(wěn)健!滄桑而俊美!
能不說“下邳”他的福地嗎?當(dāng)他功成名就之時,開始懷念、感恩這個美麗的地方,《史記》上記載: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zhàn)功,……,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朔鈴埩紴榱艉?,……” 在這里,他完成了人生性格的成功轉(zhuǎn)型,并得到了那本奇書,也在這里他聚眾起義,在半道上一個叫留的地方遇見了他的伯樂、他人生中的知遇——劉邦。 縱觀張良一生,從博浪沙狙擊秦始皇失敗之后,人生的性格自此發(fā)生了裂變,不管為人處事還是運籌帷幄上,都緊緊抓住了能忍這一主線,從而輔助成就了劉邦的帝王大業(yè)。 對于張良的能耐,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都作了點評——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點評詞是: “漢業(yè)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從容。固陵始義韓彭地,復(fù)道方圖雍齒封。”“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韓入秦。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脫身下邳世不知,舉世大索何能為?素書一卷天與之,谷城黃石非吾師。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項羽如嬰兒。從來四皓招不得,為我立棄商山芝。洛陽賈誼才能薄,擾擾空令絳灌疑?!?/span>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的點評詞是: “夫生之有死,譬猶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嘗有超然而獨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辯達理,足以知神仙之為虛詭矣;然其欲從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際,人臣之所難處。加高帝所稱者,三杰而已?;搓栒D夷,蕭何系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于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span> 宋朝著名大文豪蘇東坡的點評詞是: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span> 雖然各位評委在發(fā)表評語前,事先沒有跟書僮溝通過,但我高度贊同并愿意在這里再次重申一下—— 以上點評“言簡意賅!獨具匠心!高屋建瓴!堪稱經(jīng)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