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一件文物,考古工作者與收藏者們的評價往往大相徑庭。這大多是由于考古工作者們看重的是這件器物能提供多少歷史信息,而收藏界多看重的是其藝術(shù)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因此,常常是大多數(shù)考古工作者并不以為然的東西,卻能炒出一個天價來。如明清以來的一些瓷器,它們的價格往往能高出一件青銅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在鄉(xiāng)下搞文物調(diào)查與考古時,一盒香煙就可以換得一枚秦漢瓦當!在老百姓的眼里,它畢竟是一塊瓦頭。 平心而論,與精美的瓷器相比,瓦當確實土里土氣,有點其貌不揚,但從瓦當?shù)臍v史考古價值看,有的完全可以與青銅器相媲美,更不遜色于那些天價的瓷器?,F(xiàn)在瓦當?shù)氖袌鰞r格雖然一路攀升,然而還遠未達到收藏歷史上其應(yīng)有的價位…… 回顧我國對瓦當?shù)难芯颗c收藏,早在北宋(甚至更早)時期,瓦當就被有識之士所青睞,自清中期以至民國初年,古代的瓦當更被看成一種古董,為藏家競相收藏。吳大澂在陜西時,曾懸白銀五十兩欲購一枚“羽陽宮”瓦當。五十兩白銀在清末是個什么概念?更有甚者,還看到一個資料上說,在乾隆年間,一枚秦動物紋瓦當價值竟達200兩白銀!這些足以說明瓦當在考古研究與收藏市場上的重要地位。 瓦當是考古學上尋找古代建筑遺址的重要實物資料,特別是在秦漢考古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周、秦、漢三代考古中,學者們往往看重的是青銅器,這是因為青銅器在那個時代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其銘文可以給我們提供非常重要的歷史信息,幫助我們破解歷史上的許多難題。然而,一件秦漢文字瓦當?shù)臍v史價值,并不亞于一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在它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極為重要的考古線索與歷史故事。 “蘄(qí)年宮當”與秦始皇于加冕 蘄年宮之所以是秦代歷史上有名的宮殿,是因為秦王政在這里加冕時挫敗了嫪毐(lào aǐ)的一場兵變。秦始皇是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死時,趙太后年輕守寡,秦王政才13歲,大權(quán)實際上在呂不韋手中。趙太后一方面以其美色穩(wěn)住呂不韋,一方面又扶持宦官嫪毒,以抗衡呂不韋勢力的膨脹,最終釀成了一場殘酷的權(quán)力斗爭。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嫪毐因淫亂宮闈的罪行敗露,太后見事已至此,也只好聽任嫪毐擺布,鋌而走險,圖謀在嬴政前往雍地蘄年宮舉行加冕禮時發(fā)動兵變,殺死秦王政。秦王政及時察覺了這一陰謀,毫不畏懼,一舉平定了嫪毐的作亂,在蘄年宮殺了嫪毐。 然而,“蘄年宮當”重現(xiàn)天日以前,對蘄年宮的確切地望一直眾說紛紜?!妒酚洝氛x引《括地志》云:“蘄年宮在岐州城西故城內(nèi)?!碧漆葜渭唇耜兾魇▲P翔縣城,今鳳翔縣城西郊雖有西古城村,但西古城及其附近并未發(fā)現(xiàn)較大的秦漢遺址。酈道元《水經(jīng)注·渭水》記雍水又說:“水出雍山……南流經(jīng)胡城東,俗名也,蓋秦惠公之故居,所謂蘄年宮也,孝公又謂之橐(tuó)泉宮”。由此可知酈道元也是把蘄年宮記述在雍城(秦秋時代秦之國都,在今陜西鳳翔縣南)西郊、,雍水西岸,即“胡城”。然而,考古工作者經(jīng)過長期勘察,在雍城西郊及雍水西岸并未發(fā)現(xiàn)所謂“胡城”,甚至連較大的秦漢遺址也從未發(fā)現(xiàn)。 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鳳翔長青鄉(xiāng)孫家南頭村堡子壕發(fā)現(xiàn)一枚“蘄年宮當”,面徑16.7厘米、邊輪寬0.8厘米、厚2.5厘米,深灰色,當背平整(圖1)。1985年冬又在那里采集到“橐泉宮當”一枚,這為確定兩座宮殿的位置,了解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直接證據(jù)。 圖1 “蘄年宮當”瓦當拓片 面徑16.7厘米 厚2.5厘米 1982年夏發(fā)現(xiàn)于鳳翔長青鄉(xiāng)孫家南頭村堡子壕秦漢建筑遺址 深灰色。 孫家南頭堡子壕遺址在雍城西南15公里。這是一處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的秦漢建筑遺址,從遺址西南被破壞的斷崖看,遺址的耕土層下為漢代建筑夯土層,其下為秦文化層,其中靠上部的20厘米為五花填土,內(nèi)含戰(zhàn)國時期的繩紋陶片、云紋瓦當碎片等,下部為厚約50厘米的夯土層。夯土層上半部暴露出一個口徑為29厘米的陶水管,“蘄年宮當”就在附近出土。同時采集到的還有戰(zhàn)國時期的云紋、花紋、渦紋瓦當和漢代文字瓦當,回紋空心磚、鋪地磚等等。特別是在漢代建筑夯土層下的秦文化層發(fā)現(xiàn)的和“蘄年宮當”共出的戰(zhàn)國云紋、花卉紋、渦紋瓦當?shù)冗z物說明,堡子壕是一處大型秦代建筑遺址,漢代蘄年宮就建于秦蘄年宮的原址之上。 蘄年宮址的確定,說明《史記》正義引《括地志》及《水經(jīng)注·渭水》關(guān)于蘄年宮位置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漢書·地理志》和《史記》集解的記載則失之籠統(tǒng);《三輔黃圖》引《廟記》與司馬遷的“雍郊說”盡管比“雍縣說”進了一步,但仍有失之不詳?shù)娜毕?。至此?000多年來聚訟紛紜的一樁公案,似可宣告了結(jié)。 軟禁趙太后的棫(yù)陽宮在何處? 棫陽宮是史書記載的秦漢時期的宮殿之一,之所以在歷史上頗具名氣,是因為秦王政在蘄年宮挫敗嫪毐的兵變后,帶領(lǐng)侍從和衛(wèi)隊直奔太后住所大鄭宮進行搜捕,將嫪毐與太后所生二子殺死,趙太后知罪不容誅,也不敢出來與秦王相見。秦王也沒有與母后告別,憤然離開雍城?;氐较剃柡?,他下令奪回太母玉璽,減少其俸祿,并將其軟禁在雍城的棫陽宮。據(jù)史載,漢文帝巡游雍時還住在棫陽宮,說明到了西漢,棫陽宮仍作為關(guān)中的“離宮三百”之一而存在。歷經(jīng)2000多年,棫陽宮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發(fā)生在棫陽宮里的趙太后與嫪毐淫亂宮闈的歷史丑聞,隨著“棫陽”瓦當?shù)某鐾?,又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有趣話題。 關(guān)于棫陽宮的地望,棫陽瓦當發(fā)現(xiàn)以前,史料記載比較混亂,一說在雍縣,如《漢書·地理志》說:“雍縣有棫陽宮,秦昭王所起也?!?一說在扶風(今陜西扶風),如《三輔黃圖》則曰:“棫陽宮,秦昭王所作,在今岐州扶風縣東北?!薄堕L安志》《清統(tǒng)一志》等亦從此說。1975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西漢“司隸部”圖,還將棫陽宮明確標定在扶風東北的杜水西岸。陳直先生在《漢書新證》中依據(jù)傳世的棫陽云紋瓦當,也曾推斷棫陽宮在扶風。后來他又依據(jù)掌握的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在《三輔黃圖校注》中更正指出:“又《小校經(jīng)閣金文》卷十一,五十頁,有雍棫陽宮共廚鼎?,F(xiàn)今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鳳翔南古城村東北發(fā)現(xiàn)‘年宮’瓦,及‘棫陽’殘瓦,則棫陽宮當秦漢時在雍縣無疑?!?/p> 1962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鳳翔工作隊在勘察秦都雍城時,在南古城東北發(fā)現(xiàn)半個云紋瓦當,上有一“棫”字(圖2)。認為應(yīng)是棫陽宮殘當,并以此為據(jù)推斷棫陽宮在“扶風說”是錯誤的,“雍說”是正確的。1982年,在距上述地點偏南的南古城、史家河附近,采集到一枚完整的“棫陽”瓦當,面徑18厘米、邊輪寬1.1厘米、厚2厘米,“棫陽”二字較小,且有缺筆,當背平滑,灰色(圖3)。同時還發(fā)現(xiàn)的有戰(zhàn)國斗獸紋、樹紋、云紋瓦當?shù)取_@些發(fā)現(xiàn)不僅證實棫陽宮的具體地理位置很可能就在雍城南郊的東社、南古城、史家河這一范圍之內(nèi)。而且還糾正了史書記載和近人研究關(guān)于棫陽宮位于“扶風說”的不正確結(jié)論。為徹底解決這一歷史疑案供提了進一步的可靠證據(jù)。 圖2 棫陽”瓦當拓片 1962年陜西考古研究所鳳翔工作隊勘察秦都雍城時發(fā)現(xiàn)半個云紋瓦當,上有一“棫”字,當為棫陽宮殘當,以此推斷棫陽宮在“扶風說”是錯誤的。 圖3 棫陽瓦當拓片 面徑18厘米 厚2厘米 1982年采自秦都雍城偏南史家河附近 灰色。 “年宮”不是“蘄年宮” “年宮”在古籍中未見,1962年,鳳翔的考古工作者采集到了一枚“年宮”瓦當,當時一些學者就認為,“年宮”就是“蘄年宮”,之所以是“年宮”,是因為“蘄”字被省略。陳直先生亦從此說,他在《秦漢瓦當概述》及《三輔黃圖校注》中均指出:“年宮”“應(yīng)即‘蘄年宮’之省文?!?/p> 1982年,幾乎與長青鄉(xiāng)孫家南頭村堡子壕遺址上發(fā)現(xiàn)“蘄年宮當”同時,考古工作者還在南古城、史家河附近采集到一件完整的 “年宮”瓦當。其面徑15.6厘米、邊輪寬0.7厘米、厚2.5厘米,深灰色,當背平整(圖4)。這顯然表明,“年宮”瓦當與“蘄年宮當”不是出土于一處。實際上這兩地相距15公里,更充分說明“蘄年宮”和“年宮”并不是一個宮殿,“年宮”應(yīng)當是史籍失載的為數(shù)眾多的秦漢宮殿中的一個。 圖4 “平宮”瓦當拓片 面徑15.6厘米 厚2.5厘米 1982年采自秦都雍城偏南史家河附近 深灰色。 特別需要關(guān)注的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東社、南古城、史家河一帶的多次調(diào)查中還采集到鹿紋、 獵人斗獸、各式云紋及帶字瓦當和板瓦、條形磚等大批標本。其中較早的鹿紋、獵人斗獸瓦當和條形磚是戰(zhàn)國秦的東西,較晚的如 “棫陽”“年宮”瓦當是西漢中期的遺物。說明棫陽宮和年宮延續(xù)的時間是很長的。然而,年宮卻未見史載。“年宮”瓦當在這里的頻頻出土,有望揭開這個千古之謎。 開創(chuàng)瓦當收藏之先河的羽陽瓦當 每當說到瓦當收藏的發(fā)軔,不能不提及 “羽陽千歲”瓦當。北宋時,瓦當著錄的開山名篇《澠水燕談錄》就有記錄: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在當時的陜西寶雞縣城東門外之百步處,居民權(quán)浚池發(fā)現(xiàn)古銅瓦5件,其中一件完整,瓦面隱起 “羽陽千歲”四字,篆字隨勢為之,不取方正,面徑四寸四分?!肚亟鹗剔o》《秦集史·金石志》也都明確記有羽陽瓦當均系寶雞出土。清末吳大澂在陜時,曾懸白銀五十兩欲購一品羽陽宮瓦而不得。1935年至1940年,修建寶雞火車站時,又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羽陽類瓦當,但當時多被毀以鋪路!1958年寶雞博物館成立后,從當?shù)鼐用袷种姓骷健坝痍柷q”瓦當共4枚,這些也都是從那里出土的。如其中一件面徑16.5厘米、邊輪寬1厘米、當厚2.7厘米,灰色,當背平整。當心圓為單線,中心高乳凸,雙界格線十字交叉將當面分割成4個扇區(qū),內(nèi)書寫小篆“羽陽千歲”四字,字勢因扇形而向,十分流暢(圖5)。另一枚稍殘(圖5-2),“羽陽千歲”四字書寫風格與前有明顯不同?!扒铩薄扒q”“萬歲”皆古時泛用之吉語,用于瓦當藝術(shù)這還是第一次。 圖5 圖5-2 自宋以來,羽陽宮瓦在寶雞火車站西出土之頻、種類之多、數(shù)量之大,都是罕見的,而以“千歲”最多,“萬歲”次之,如圖6“羽陽萬歲”瓦當,面徑15.6厘米。據(jù)知,目前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寶雞博物院,以及陜西安康、臨潼、鳳翔等地文博單位都收藏有瓦當,估計私人手中亦有不少。這些雖然都是早年傳世下來的,但其出土地的記載與民國年間修建隴海鐵路時的大量發(fā)現(xiàn)是一致的,說明現(xiàn)在的寶雞市馬道巷至火車站一帶就是秦漢時期的羽陽宮遺址?,F(xiàn)在這里成了市中心,隨著市政建設(shè)的大規(guī)模展開,羽陽宮舊址已不復(fù)存在,此類瓦當也就成了絕世之品,不可能再有新的出土了,除非是有人以假亂真!難怪早在清末,吳大澂就以白銀五十兩欲購一品“羽陽宮”瓦當。所以現(xiàn)在羽陽瓦當?shù)牟粩嗌狄苍谇槔碇小?/p> 圖6 羽陽宮是秦的重要宮殿之一,由于年代久遠,后世沒能知其具體地址。隨著羽陽宮瓦當?shù)某鐾?,羽陽宮舊址得到確認。 至于羽陽宮到底是秦武公還是秦武王所建?說法不一。但目前的主流觀點還是認為羽陽宮是秦武王時期所建。后人之《澠水燕談錄》亦記載云:“秦武王作羽陽宮……其地北負高原,南臨渭水,前附群峰,形勢雄壯,真勝地也!”有的演義歷史文學題材中,更是具體地說羽陽宮是丞相甘茂選址建造的,并說羽陽宮所在地南臨滔滔渭水,北靠蒼莽高原,與南山群峰遙遙相望,堪稱形勝之地;其在大散關(guān)、陳倉關(guān)、隴西要道之交匯處,一旦有事,這座宮室便是處置三方危機的樞紐之地。羽陽宮雖不很大,但卻極為堅固厚重,磚石大屋黑頂白墻直檐陡峭,很是簡潔壯美。直到宋代,歐陽修的《研譜》還記載有長安百姓獻來“羽陽千歲萬歲”字樣瓦當?shù)墓适?,“其瓦猶今舊瓦,殊不朽腐”。同樣,隨著“羽陽宮”瓦當?shù)某鐾梁推渑f址的確定,沉寂千年的羽陽宮文化又隨著旅游熱的興起而熱鬧起來了。 “成山”瓦當定奪歷史難題 “成山”瓦當也是較早出現(xiàn)在瓦當收藏著錄中的一枚很有影響與爭議的瓦當,如羅振玉的《秦漢瓦當文字》卷一中就有兩枚“成山”云紋瓦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新西蘭人路易?艾黎,為了幫助大西北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把自己收藏的3700多件文物捐給山丹,其中就有"成山"瓦當。但是,由于這些瓦當都沒有出土地這個重要信息,不但使其收藏與考古價值大打折扣,也使后來的研究陷于困擾之中。比如說,“成山”是不是宮名?具體位置在何處?自“成山”當問世以來,一直聚訟不休。 “成山”之名屢見史載,《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載:“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行郡縣,上鄒嶧山,并渤海以東,過黃陲,窮成山。登芝罘,立石頌秦德而去”?!叭吣?,始皇出游,自瑯琊北至榮成山”;《史記·封禪書》亦有秦始皇東游海上時,“……祀成山,成山斗入?!钡挠浭?。這些都似乎說明了“成山”是一個山名,位置在山東。 自班固以后,歷代注家亦都說“成山”在東萊不夜縣,就是今天山東榮成縣東伸入渤海的成山角,因地處成山山脈最東端而得名。成山頭三面環(huán)海,一面接陸,與韓國隔海相望,相距僅94海里,是中國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 然而,成山這個地名與“成山宮”并不是一回事。成山宮雖然失載,但有關(guān)成山宮的遺物卻屢有出土。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于山西平朔漢墓的“成山宮行燈”上的銘文直書“成山宮”,說明成山宮起碼在西漢時就已存在。 那么成山宮到底在哪里?成山宮燈鋬上面的“扶”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胺觥碑斒侨o之一的“右扶風”的省稱,說明成山宮當在當時的扶風境內(nèi)。再聯(lián)系到多件傳世器,如“陳倉成山共(宮)金鼎”“陳倉成山共(宮)金匜”,更是說明這些器物與成山宮有關(guān),當是成山宮之遺物,而且值得關(guān)注的是,在銘文之前都冠以“陳倉”二字。陳倉是秦代所置的一個縣,漢代屬右扶風轄,故城址在今寶雞戴家灣。2007年6月,在寶雞戴家灣新發(fā)現(xiàn)的腹部有銘文的“第五陳倉成山共(宮)”金鏖甗(yǎn) ,則有力地證明“成山宮”在西漢時屬右扶風的陳倉縣。 更為有力的直接證據(jù)是,198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眉縣西第五村一處秦漢遺址上,發(fā)掘出了有“成山”字樣的瓦當,面徑15.4厘米、邊輪寬1.2厘米、厚2.7厘米、筒瓦殘長13厘米,灰色,當心豎列“成山”二字。當背壓印繩紋后抹光。(圖7)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圓形、五角形排水管,空心磚等。而“成山”當?shù)某鐾?,不但十分明確地肯定了這處大型遺址就是秦漢時期的成山宮之所在,而且證明了眉縣的第五村在秦漢時期屬陳倉縣所轄。艾黎捐贈的"成山"瓦當與羅振玉的《秦漢瓦當文字》中的“成山”云紋瓦當都與眉縣第五村秦漢遺址出土的“成山”瓦當相符,證明它們的原始出土地就是眉縣第五村成山宮遺址。艾黎捐贈的"成山"瓦當隨著出土信息的完善,也就顯得更加珍貴。據(jù)說這件“成山”瓦當后來被定為國家一級藏文物。陳直先生原來認為“成山”二字“疑作成山帝陵解”的觀點,也隨著成山瓦當出土信息的確定而隨之改變。 圖7 圖7-2 都拿夔紋大瓦當說事 夔鳳紋是秦代瓦當上常見的紋飾,它蛻變于商周青銅器上的夔紋、鳳紋和鳥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此類瓦當數(shù)量不是很多,但是形體都很大。一種是夔紋瓦當,如1977年秦始皇陵2號建筑基址所出半圓夔紋瓦當,面徑61厘米,當時被稱作“瓦當王”(圖8)。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遼寧綏中姜女石建筑群石碑地遺址的發(fā)掘中,也發(fā)現(xiàn)了9件巨型夔紋瓦當,完整的一件當面直徑54厘米,許多資料中把這件瓦當稱作是“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歷代瓦當中最大者”(圖9)。實際上,它與秦陵的那件夔紋半圓形瓦當相比,還不能稱作瓦當王。 圖8 圖9 另一種是夔鳳紋瓦當,如1993年秋,考古工作者于興平田阜鄉(xiāng)侯村發(fā)現(xiàn)一枚罕見的大型夔鳳紋瓦當殘塊, 瓦當殘存弧長53厘米,修復(fù)后的瓦當直徑達76.5厘米(圖10)。與前述夔紋瓦當相比,這已經(jīng)夠大的了。然而,更為驚人的是,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眉縣第五村遺址上,發(fā)現(xiàn)了一枚面徑78.3厘米的半圓形大夔鳳紋瓦當,這才是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歷代瓦當中最大者(圖11)。2008年,考古工作者在陜西千陽尚家?guī)X的一處秦漢建筑遺址上也發(fā)現(xiàn)了這類夔鳳紋瓦當,可惜都是殘塊,雖然還沒有復(fù)原,但肯定體量不小(圖12)。 圖10 圖11 圖12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寧夏涇源縣香水鎮(zhèn)農(nóng)民在果家山挖出一塊巨型夔紋瓦當,直徑最大處為47厘米,媒體謂其“堪稱瓦當中的‘巨無霸’(圖13)。這件夔紋瓦當與秦陵、遼寧綏中的屬同類,雖稱“巨無霸”,與前者相比還是占不了霸主的位置。然而一些學者認為,從這個巨型夔紋瓦當可以肯定,果家山就是秦代的回中宮遺址。不可否認,瓦當在考古中是判斷秦宮漢葺的最為重要、最為直接的實物證據(jù),但這枚夔紋大瓦當能否就可以敲定“果家山遺址當為秦漢時之回中宮”?恐怕還得商榷。 圖13 “回中”一詞的出現(xiàn),最早與秦漢時期秦始皇、漢武帝由關(guān)中出發(fā)巡視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qū)的路線有關(guān)。這條線路從長安出發(fā),向西行進,渡過渭水后,抵達咸陽;然后溯渭河河谷西行,到達寶雞后,沿汧水西北行至汧縣;再從隴山北麓西北而行,抵達蕭關(guān),是秦漢時期連接關(guān)中平原和黃土高原的交通要道,這就是秦漢史研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回中道,它與馳道一樣,為先秦時重要的古道。到了漢武帝時代,回中道已成為絲綢之路上由固原通往關(guān)中,向北通往河西、西域的必經(jīng)之道。顯然,回中宮就是當時修筑在這條道路上的皇家行宮。 回中宮建于何地,學界說法不一,有陜西隴縣、陜西鳳翔,甘肅涇川、寧夏涇源等觀點。寧夏果家山遺址地處隴東西部、涇河北岸,遺址內(nèi)散布著大量文化遺跡,如磚、瓦、排水管道、陶罐等。被當?shù)匾恍W者認定為回中宮的主要依據(jù),就是這件被稱為“巨無霸”的夔風紋瓦。誠然,無論從史料記載、遺址規(guī)模、出土建筑物,還是地理位置看,把此處說為回中宮遺址,也不無道理。問題在于,這條故道上的其他幾處地方如千陽縣的尚家?guī)X、鳳翔縣鐵溝村、眉縣第五村、興平侯村等處,也都發(fā)現(xiàn)了夔紋巨型半圓瓦當,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排水管,空心磚、云紋、夔紋圓瓦當?shù)取哪壳耙阎浀倪@些巨型夔紋瓦當看,除遼寧綏中姜女石那件外,其他都分布在故回中道上,這就很難確定究竟哪一處是回中宮。 雖然可以肯定夔紋瓦當不是一般的建筑材料,當是秦代皇家建筑專用,但是它與帶有文字的瓦當相比,在確定宮殿的性質(zhì)上不具有唯一性。這也是造成“回中宮”遺址爭議較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起碼不能用一個地方的發(fā)現(xiàn),去否定另一個地方上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對“回中宮”的判斷。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在位時,曾大建離宮別苑,“關(guān)中計宮三百,關(guān)外四百余”。這些離宮別館,都可以使用夔紋大瓦當。因此可以確切地說,凡發(fā)現(xiàn)夔紋巨型半圓瓦當?shù)牡胤?,當是秦漢時期的宮殿遺址?;蛘哒f回中宮本來就不是一個,當時的回中道上就建有多處回中宮,因為它們都是建在回中道上,故都稱作回中宮。 最后還要說明一點,雖然帶有特殊含義的文字瓦當與夔紋瓦當相比,在確定宮殿的性質(zhì)上具有唯一性,但有的還需要參考其他一些資料綜合判斷。如2003年,文物工作者在陜西寶雞陽平寧王發(fā)現(xiàn)一枚“郁夷”瓦當,當徑15.8厘米、邊輪寬1.1厘米、當厚1.6厘米,青灰色,當面飾有小篆“郁夷”二字,當背較平,有指印痕(圖14)。這枚瓦當出土后,許多學者不但認定“郁夷”瓦當?shù)某鐾恋鼐褪菨h代的郁夷縣城址,而且還認為春秋時的平陽都邑、平陽陵區(qū)以及秦漢時的平陽宮也與此有關(guān)。但是,這與史料記載的漢的之郁夷縣治位置差距太大,也與秦的平陽封宮、平陽陵區(qū)無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諸如“郁夷“這類文字瓦當,與具有特定指向含義的“蘄年宮當”不可同日而語?!坝粢摹蓖弋斨械摹坝粢摹倍郑衫斫鉃閷m名,也可理解為漢代的郁夷縣治范圍。因此,“郁夷”瓦當?shù)陌l(fā)現(xiàn),只能說明今之寧王一帶在漢屬郁夷縣轄地。至于秦時之平陽都邑、平陽宮,以至于平陽陵區(qū),還不能說因為郁夷瓦當?shù)陌l(fā)現(xiàn)而明朗了。 圖14 作者:陜西寶雞·劉莉 劉明科 刊登:《收藏》雜志2012年第4期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