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氣湯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烏20克、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 [加減] 濕氣盛者(如水氣病、脾虛脹滿),以豬苓片9 12克易茯苓,建澤瀉9克易甘草。 濕氣盛而腹脹者,以茯苓皮9 1 5克或豬苓皮9 12克易茯苓。 歷節(jié)(如風(fēng)濕或類風(fēng)濕).以土茯苓1530克易茯苓,建澤污9克易時(shí)草。 胃逆納呆,頭目昏暈者(如m壓偏高),以炒白術(shù)9 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滿,而妨食納,且甘草補(bǔ)氣升壓,敲易之)。 暑月濕熱,苔白膩而胃口小開者,以生i-vji—15- 20克易甘草。 膽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下,頭痛眩暈,關(guān)寸脈大,舌紅苔黃者,以黃芩炭9 12克易杭芍,平日H以清上熱。 脾濕肝郁,乙木下陷,少愎冷痛下墜,關(guān)尺脈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本6 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發(fā)。 血虛者(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m),以炒赤芍9 1 2克易杭芍,潤燥以補(bǔ)血虛。 心動悸,脈虛數(shù)或結(jié)代者(如心臟?。?,以生地炭9 1 2克易丹皮,俜J以復(fù)脈。 血瘀頭痛,經(jīng)絡(luò)瘀阻.肢體串痛t或半身不遂,月經(jīng)澀少者,以老川芎6 9克易丹皮,通經(jīng)活絡(luò)以祛瘀。 月經(jīng)量多,色潑神疲者,以全當(dāng)歸9- 12克易首烏,溫經(jīng)補(bǔ)血以調(diào)經(jīng)。 脾腎虛寒,納差腰痛,關(guān)寸脈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腎炎),以E肉桂3 5克易首鳥,溫中疆-Fl以祛寒。 陳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紅少苔,夜熱煩躁者,以大熟地9--12克易首烏,滋燥以生水。 肺逆咳嗽者,以廣陳皮9 15克易橘紅,順氣以止咳。膽 胃氣滯,胸脅痛疼者(如膽囊炎、膽結(jié)石),以炒枳殼9克易橘紅,破滯寬胸以止痛。 胸脅氣滯益重者,以炒枳實(shí)9克易橘紅,破氣開滯以止痛,兼利大腸。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9克或鵝枳實(shí)6克易橘紅。 肝郁脅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 9克易橘紅,疏肝理氣以止痛。 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步疲困者,以香櫞片6 9克易橘紅,舒肝以開胃。 氣滯胸悶,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氣以寬胸。 胸脯脹悶,俯仰俱難者,以瓜萎皮9-12克易杏仁,利氣以除壅。 咳唾痰挺,膠粘難出,胸悶氣短者,以炒蔞仁9-12克易杏仁,利痰遂飲以寬胸。氣滯胸悶, 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 12克易杏仁,清肺潤腸以利便。月經(jīng)澀少,色黑有塊, 胸悶心煩者,以炒桃仁9-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氣,化瘀以通經(jīng)。妊娠嘔惡, 食納不開者-以姜半夏6 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墮胎之弊),和胃降沖,順氣以開胃。 如心悖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廣郁金9-12克、延胡索9 12克、柏子仁9 12克、北沙參15 30克、白蔻仁6 9克、赤丹參15-20克、白茅根9 12克。 腎寒腰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烏,加炒杜仲12克、川續(xù)斷15克、骨碎補(bǔ)9-12克、炒千姜3-5克、草蔻仁4 6克。 咳而痰少者,以廣陳皮12克易橘紅,加前胡12克、川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參20克、白蔻f邛范、炙血味4 6范。 膽胃病(如膽胃氣痛、膽囊炎及膽結(jié)石),以炒枳殼9克易橘紅,以全瓜蔞9克易杏仁,加廣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f6克、廣木香t克、 白蔻仁6克。 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廣郁金l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蓮12克、白花蛇舌草i2克、縮砂仁9克、赤丹參1 5克、軟柴胡9克、焦山梔3 5 克。 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炒白術(shù)9克易甘草,加廣郁金9克、延胡索9克、烏賊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 沖)……。 如心悸.寒較重者,另當(dāng)以上內(nèi)桂3克易首烏,以補(bǔ)骨脂9克易白茅根。 腎寒而膀胱熱澀者,另當(dāng)以建澤瀉9克易甘草,仍用首烏,以北沙參30克易于姜,加焦山梔3克……。 2.傷風(fēng)咳嗽 [方藥]紫蘇葉9克 廣陳皮9克 炒杏仁9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溫服 [方解]紫蘇葉,解表順氣;廣陳皮、炒杏仁,清肺理 氣止咳;生甘草,和中。 [加減]脈虛而汗出者,加炒杭芍9克,酸斂和營以止 汗;加鮮生姜6克,辛溫解表而降沖逆。肺寒,脈浮而緊, 咳劇者,加北細(xì)辛1.5克,辛散肺寒,以宣肺氣;加炙五味 子9克、法半夏9克,斂肺順氣化痰以止咳逆。表解而咳不 止者,為郁久化熱傷肺之候,以“咳嗽”論治。 [忌宜]避風(fēng)寒,適量飲溫開水。 3.肺熱喘咳 [方藥]生薏仁12克 生甘草6克 生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干生地12克 廣桔紅9克 杏仁泥9克 法半夏9克北沙參12克 浙貝母9克 柏子仁9克 鮮 蘆根25克水煎服 [方解]生薏仁、生甘草,理脾和中,以保氣血之化 源,生杭芍、粉丹皮、生地炭,平膽疏肝,涼營退熱;廣桔 紅、杏仁泥、北沙參、浙貝母、法半夏,清肺化痰,理氣降 逆;柏子仁養(yǎng)心;鮮蘆根清肺生津,潤燥止渴。 [加減]吐血重者,改鮮蘆根為白茅根15克,以清肺止血。舌苔黃厚膩者,改法半夏為全瓜蔞12克,加天門冬10克,以利膈降逆,清肺潤燥 。吐黃膿痰者,加魚腥草9克、解毒以祛痰。高熱,舌苔黃厚者,酌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初起表邪郁閉,肺熱壅盛者,可酌用《麻 杏石甘湯》加減,宣肺解表,降逆平喘。重危者(如休克型肺炎),當(dāng)用西藥救治。危急緩解后,仍用前方隨證加減化裁治療。 [忌宜]忌辛辣腥葷大熱食品,以清淡飲食為宜。 4.咳嗽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 炙紫菀9克 炙冬花12克 北沙參12克 煨草果5克生地炭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咳嗽重,吐粘痰者,加川貝母9克,清肺利氣,化痰止咳; 吐黃粘痰者,加浙貝母9克,潤肺化痰,理氣止咳。 咳而胸膈悶脹不適者,改炒杏仁為瓜萎仁9至12克,寬胸利膈,化痰止咳。 咳而心慌悸者,加柏子仁9克,養(yǎng)心以緩急。 咳嗽,痰多色黃,膠粘難出者,加炒葶藶子6至9克,豁痰利竅,清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膠粘難出者,加白芥子3至6克,摧痰利竅,溫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胸膈滯悶者,加韭菜子6至9克,寬胸理氣以止咳。 大便干結(jié)者,加炒麻仁9克,滑腸以通便。 陣發(fā)性咳嗽,汗出者,加炒萊菔子9克,利氣滑腸,祛痰止咳。 大便稀溏,陣發(fā)性咳嗽者,加罌粟殼5克,斂腸止泄,固肺止咳。 久咳津竭,贏瘦心慌,夜熱盜汗者,去生地炭,加大熟地9克,補(bǔ)血以潤燥。 當(dāng)臍硬痛,臍左悸動者,加石菖蒲9克,消痞以止悸。脈見關(guān)尺大, 胸悶憋脹者,去生地炭,加旋復(fù)花9克,寬胸利氣,降逆止咳。禁用桂枝。 腎不納氣,虛咳傷魄者,加南沉香l至3克<研粉,分二次沖服>,炒小香9克, 溫腎納氣以止咳。中下虛寒,咳嗽痰稀,咳吐不利者,加炒干姜3至6克,以溫暖中下。 口苦,耳鳴者,改生地炭為黃芩炭6至9克,以清膽火。適可而止,不可過服,以免寒涼敗胃。 咽喉不利,干澀發(fā)癢,痰白膠粘者,改紫苑為苦桔梗9克,化痰以利咽喉。 遺精者,加生龍骨12克、懷山藥20克,鎮(zhèn)靜止遺,補(bǔ)腎以納氣。 急性氣管炎,或慢性氣管炎急性發(fā)作。 氣喘咳嗽者,加麻黃絨3至6克,宣肺平喘以止咳。 痰多,氣悶不重者,加紫蘇子6至9克,利氣化痰以止咳。 [忌宜]忌食煙、酒、辣椒,少食鹽鹵,以清淡飲食為宜。 5.痰飲咳嗽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12克 廣桔紅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 川貝母9克 北沙參12克 柏子仁9克 縮砂仁6克炒杏仁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濕氣重,面目浮腫者,改焦白術(shù)為建澤瀉9克,淡滲以利濕。 喘滿抬肩者,加麻黃絨6克,宣肺止喘。 痰涎多面不易咳出者,加炒蒼術(shù)9克,健脾燥濕,以杜絕生痰之源。 中下虛寒,大便稀溏者,加罌粟殼3克,健脾暖腎,斂腸以止泄。 口唇青紫者,加青浮萍9克,以通經(jīng)活絡(luò)??忍祹аz者,加白茅根15克,清肺以止血。 痰色黃而粘稠,難以咳出者,加炒葶藶子6至9克,以利氣摧痰。 胸膈脹滿,莫名其狀者,加鵝枳實(shí)6至9克,行氣以開郁。 大便初干者,加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大便干結(jié),狀若羊矢難下者,加肉蓯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腸潤燥以通便。 [忌宜]忌食辛燕刺激之品,以清淡飲食為宜. 6.咳嗽吐血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15克 生地炭9克粉丹皮9克 廣陳皮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 川貝母9克 北沙參12克 柏葉炭12克棕櫚炭12克 藕節(jié)60克 白茅根15克 炙五味子12克 水煎溫服 [加減] 吐血不重,不思食者,加白蔻仁6克,開胃健脾,以增食納。(或以煨草果5克代之。) 大便干結(jié),舌苔黃賦或黑膩者,加炒大黃3至6克,以泄大腸燥熱。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粉9至12克,清肺以利尿。 咳劇吐血,氣虛欲脫者,改炙五味子為山芋肉15至30克,斂肺以固脫。 痰中帶血,零星不斷者,改藕節(jié)為荷葉炭12至20克,清肺以止血。用白茅花更佳。 吐血久久不止者,加三七粉2至3克(分二次沖服)、血竭粉1克(分二次沖服),化瘀以止血。 用血竭末塞鼻亦佳。 [忌宜]忌煙,酒,辣椒,忌食大葷、大腥之品,以免助其內(nèi)熱。以清淡飲食為宜。 7.肺結(jié)核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廣陳皮9克 生地炭9克 炒杏仁9克 前胡9克 川貝母9克 北沙參12克 柏子仁9克 白茅根15克煨草果5克 法半夏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燥咳過重,舌苔澀膩者,加麥門冬12克,或加天門冬9克,潤肺以止嗽。 吐血者,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沖服),棕櫚炭12克,藕節(jié)6O克,斂肺扶傷以止血。 痰涎多,胸悶者,改廣陳皮為廣桔紅9至12克,清肺以祛痰, 勞熱盜汗者,加地骨皮9克、山芋肉15克,泄火退熱,斂肺止汗。身體瘦削,動則氣喘, 痰中帶血者,加炙五味子9克、荷葉炭9至15克、白芨9克,斂肺扶傷以止血。 口氣腥臭,舌苔厚膩,脈見寸關(guān)虛大者,加天門冬9至12克、麥門冬12至15克,清潤肺胃,以助其肅降。 勞嗽,吐痰不利,氣短者,加紅人參6至9克,扶助元?dú)?,益氣生津,以摧痰涎?/p> 遺精,氣短者,可酌加生龍骨9至12克、牡蠣粉12克, 斂精藏神,促其鈣化。浸潤性肺結(jié)核,加炙百部6至9克,以殺滅癆蟲。 病久年深,脾濕陽不潛藏者,改粉甘草,為炒苡仁12克,或加焦白術(shù)9克,和胃健脾,以助陽之潛降。 滋陰之藥可酌情加用。禁用姜、桂及一切辛辣之品,以免助其燥熱。 [忌宜]忌辛辣、酒、大寒大熱之品,雞肉、豬肉等均不 8.胃脘痛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烏賊骨9克 炒干姜6克 白蔻仁8克延胡索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上熱,口苦、舌質(zhì)紅者,去筒肉桂,加川黃連3克,以清心火。 大便干結(jié),狀若羊矢者,改筒肉桂為何首烏20克,加炒麻仁9克、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濕寒偏重,脈弦、關(guān)尺大,舌苔白滑者,改筒肉桂為桂枝木6克、改白蔻仁為縮砂仁6克,加天臺烏9克,舒肝升陷,暖中行瘀以止痛。 腹脹者,改白蔻仁為縮砂仁6克,加蘇澤蘭15至30克,暖脾行瘀以消脹。脾濕過盛,脈見關(guān)寸大、尺澀者,加炒車前子12克,利尿以祛濕。 胃逆嘔惡,胸膈滿悶者,改炒杏仁為瓜蔞仁9克,加煨生姜6至9克、廣木香6克,和胃順氣,以降沖逆。 服藥后疼痛反加重者、加懷山藥15至30克,健脾養(yǎng)胃以止痛。 胃寒,呃逆者,加蓽撥1.5克;重者加公丁香3至5克、柿蒂10枚、罌粟殼5克,暖胃順氣,以止呃逆。 大便隱血陽性,或見柏油樣便者,加三七粉1.5至3克(分二次沖服),扶傷止痛,化瘀止血。 若無砂仁,以草蔻仁6克代之,若無白蔻,以煨草果4至5克代之。 9.胃潰瘍 [組成] 田三七30克 烏賊骨30克 延胡索30克 炒罌粟殼15克 [制法] 共研為極細(xì)粉,每包三克。 [用法]每日服1.5—3克,分兩次沖服. [功能]暖中除酸,化瘀止痛。 10.膽胃病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15克粉丹皮9克 鵝枳實(shí)12克 全瓜蔞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12克 川楝子6-9克 白蔻仁4-8克 北沙參12克 延胡索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口苦,咽干,舌苔黃厚膩者,去云茯苓、粉甘草,加軟柴胡9克,以平膽疏肝。 口干渴飲,舌苔白厚膩者,去全瓜萎,加天花粉12克,清肺生津以止渴。 郁熱不退,發(fā)熱者,加龍膽草6至9克,清相火而除郁熱。 病久反復(fù)發(fā)作,上熱較輕而肝陰虛象較顯者,多系膽結(jié)石。 癥見脅痛重滯,痛連右肩胸背,重則絞痛驟作,頭汗淋漓,頭昏頭暈,心慌氣短,口舌干燥,胸脅悶滿,納差。 脈見細(xì)濡、滯澀、稍緩、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或見舌邊尖暗紅。 [治則]健脾疏肝,理氣寬胸,化瘀止痛,潤燥熄風(fēng),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制首烏18克 陳枳殼9-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延胡索6克 川楝子6克 天臺烏9克白蔻仁4-8克 水煎溫服 [加減] 上熱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腹脹者,加蘇澤蘭15克、川厚樸12克、行氣化瘀以消脹。 脾濕肝郁,大便初干者,加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脅痛重者,加罌粟殼5克,以止痛。下寒明顯者,加炒干姜3克,以暖下。若無白蔻仁,以草果3至5克代之。 11.黃疸 [方藥] 豬苓片9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何首烏30克佛手片9克 粉丹皮9克 全瓜萎9克 川郁金9克 綿茵陳30克 凈連翹8克 山梔子9克 赤小豆12-15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胸脅滿悶,嘔吐重者,加法半夏9克,降濁以止嘔。 身熱不退者.加炒黃柏6至9克,清利濕熱以退燒。 發(fā)燒汗出,二便不利者,加生大黃9至12克,蕩滌臟腑之郁熱。 大便稀溏者,加滑石粉15克,利小便以實(shí)大便。 膽道阻塞(梗阻性黃疸),脈見虛大而澀,舌苔厚膩,大便色白, 身黃重者,以《茵陳蒿湯》主之,通利退黃。絕對禁用姜、棗,以免助濕熱而滯中氣。 [忌宜]忌食腥葷及辛辣刺激食品,以清淡飲食,鮮菜、高糖、高蛋白食品為宜。注意休息,勿勞累。并須予以隔離。 12.急性傳染性無黃疸型肝炎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何首烏20克 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 佛手片12克 全瓜蔞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蘇澤蘭30克草蔻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上熱重者,去何首烏,加黃芩炭6至9克,平膽以清上熱。 氣滯胸悶明顯者,改佛手片為陳枳殼9克,開滯以寬胸。 肝郁脅病明顯者,加制香附6至9克、赤丹參15克。】 疏肝化瘀以止痛。氣滯脅痛明顯,熱象不重者,加天臺烏9克,行氣以止痛。腹脹尿少者,加滑石粉12至15克,以清利濕熱。 轉(zhuǎn)氨酶高者,加半枝蓮15克,或加炒五味子15克,或加大青葉6克,化瘀解毒,以降轉(zhuǎn)氨酶氣滯不降,嘔惡,不思食者,加煨生姜6克,降 沖而止嘔逆。 脾臟腫大者,加炙鱉甲15克,化瘀以消痞塊。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及腥葷食品,切忌酒類,以清淡食品,高糖、高蛋白飲食為宜。 13.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制首烏30克 佛手片12克 全瓜萎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北沙參12克半枝蓮9-12克水煎溫服 [加減] 納差者,加白蔻仁6克,或加煨草果5克,和胃健脾,以增進(jìn)納食。 腹脹運(yùn)遲者,加雞內(nèi)金9克、縮砂仁6克,或加草蔻仁6克, 健胂和胃,化瘀消脹。胸膈悶滿者,改佛手片為陳枳殼9克, 利氣降逆以寬胸。脅痛重者,加赤丹參1 2克、嫩桑枝15克,疏肝行瘀以止痛。 肝脾腫大,肝臟早期硬化者,加蘇澤蘭30克、炙鱉甲15克、化瘀消脹,散結(jié)止痛。 個(gè)別患者可以出現(xiàn)輕度黃疸,在10至20個(gè)單位之間者,加茵陳蒿15至20克,改制首烏為何首烏30克,清利濕熱,疏肝退黃。 舌苔厚膩,口臭難聞?wù)?,加天花?2克,或加粉葛根9克,以清降胃濁。 轉(zhuǎn)氨酶高者,加板蘭根9克、增半枝蓮為15克,清熱解毒,以清血液中之瘀濁。脈左弦、關(guān)尺大,偏于肝脾郁陷者,去建澤瀉,加粉甘草6 克、軟柴胡9克、赤丹參15克、蘇澤蘭15克、活血化瘀,以升肝脾之郁陷。脈沉細(xì),關(guān)尺略顯,無熱象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肝氣之下 陷。生姜辛辣,若非氣逆作嘔,飲食即吐者,酌加煨生姜6克,降沖逆以止嘔吐外。一般不用。 征之臨床,此癥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者,初轉(zhuǎn)為慢性肝炎,濕熱尚較明顯,故治療仍需偏于清利濕熱,以輕 清不傷正氣之品為宜。中期者,系慢性肝炎遷延不愈,氣滯血瘀明顯,治療以疏調(diào)氣血為宜。晚期者,肝脾均已腫大, 肝臟硬變,既見脾腎寒濕之象,又見肝膽燥熱之征,故治療既要健脾滲濕,柔肝止痛,還需化瘀軟堅(jiān)。能攻則攻,不能 攻則守,攻守適宜,步步為營,俾使正氣漸復(fù),邪氣漸退,病情也隨之逐漸好轉(zhuǎn)以至全愈。 14. 治慢性肝炎丸藥方: [功能]健脾舒肝,和胃平膽,化瘀止痛,滋養(yǎng)精血。 [組成] 云茯苓75克 建澤瀉60克 銀柴胡45克 炒杭芍60克 全當(dāng)歸45克 法半夏60克 赤丹參75克 川厚樸45克 大野黨75克 桑白皮60克 草蔻仁45克 粉丹皮45克 廣桔紅60克 川郁金60克 蘇澤蘭150克 鵝枳實(shí)30克 焦內(nèi)金45克 懷山藥150克 制首烏75克 炒杏仁60克 延胡索45克 降真香60克 生白術(shù)45克 縮砂仁45克 廣木香30克 [制法]共為細(xì)粉,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 [用法]每早晚各服2~3丸,溫開水送服。頭痛、胸悶不適者,用柴胡煎湯送服;腹痛腹脹者,用生姜煎湯送服。 15.臌脹 [方藥] 豬苓9-12克 澤瀉9-12克 制首烏15-30克 桔紅9-12克粉丹皮9克 炒杭芍9克 炒杏仁9克 川郁金9-12克 蘇澤蘭30克 木防己9克 車前子9克 赤丹參15克草蔻仁6克 法半夏9克水煎溫服 [加減] 肺家燥熱,舌苔厚膩,小便少者,加北沙參12至15克,或加淡竹茹9至12克,清肺潤燥,以啟生水之源。 腹脹、尿少,精神不振者,加炒蒼術(shù)12至15克,或加地膚子12至15克,以健脾利濕,行瘀消脹。 消化不良者,改草蔻仁為縮砂仁9克,加雞內(nèi)金9克,健脾以消食。濕熱重,膀胱熱澀,小便不利者,加焦山梔6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肝氣下陷,濕寒之像明顯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提肝氣之下陷。 16.噎食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15克 粉丹皮9克全當(dāng)歸9克 陳枳殼9-12克 瓜萎仁9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 北沙參12克 煨生姜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大便干或不利者,加郁李仁9至12克,潤腸以通便,或加川厚樸9克,破滯以通便。 濕盛腹脹者,去粉甘草,加建澤瀉9克,或加蘇澤蘭15至30克,利濕以消脹。 中下濕寒者,改煨生姜為炒干姜6克,以溫暖中下。 咽喉不利者,加山豆根6克,或加川射干9克,或加苦桔梗9克,以清利咽喉。 胸悶脹者,去粉甘草,加昆布9至12克,化瘀軟堅(jiān)以散結(jié)。 17.呃逆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5-6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天臺烏9克 草蔻仁6克 煨生姜9-12克水煎溫服 [加減] 胃寒而泛酸者,去粉甘草,加焦白術(shù)9克,烏賊骨9克,以暖胃除酸。 胃寒苔薄者,加淡吳芋3至5克、蓽撥1.5至3克、或加公丁香3克,暖胃以降沖逆。 呃逆不止者,加罌粟殼5殼,暖中以鎮(zhèn)呃, 氣滯胸悶過重者,去廣桔紅、炒杏仁,加陳枳殼9克,瓜萎仁9克,破滯降逆以寬胸。 肺熱苔厚,咽喉不利者,去煨生姜,加北沙參12克、柿蒂10枚,清肺理氣,降逆以止呃。 呃逆聲重,連續(xù)不止者,加代赭石9至15克、旋復(fù)花9克、罌粟殼5克,鎮(zhèn)逆順氣,暖胃以止呃。 大便干結(jié)者,加炒麻仁9克、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脾濕重,運(yùn)遲腹脹者,去粉甘草,加建澤瀉9克,利濕以消脹。不宜用大黃、厚樸,二冬慎用或不用,以免敗脾傷胃。 [忌宜]忌食生冷寒涼及不易消化之食物,避免情志刺激,解除思想顧慮,保持情志舒暢。 18.胃下垂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炒蒼術(shù)9-12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陳枳殼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延胡索9克 草蔻仁6克 炒干姜5-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脾濕肝郁,下陷不升,脈見關(guān)尺大者,加桂枝木6至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約結(jié)者,加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胃脘痛脹者,加天臺烏6至9克,理氣以止痛。 胸靦悶滿不適者,加薤白9克,利氣以寬胸。 小便黃赤,舌苔厚膩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梔6至9克,清肺潤燥,清利濕熱。 19.瀉泄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9克粉丹皮9克 潞黨參15克 煨肉蔻3克 炒干姜6克 罌粟殼5克水煎溫服 [加減] 腹痛重者,加炒杭芍9克,疏肝以止痛; 大便稀溏,滑瀉不收者,加赤石脂12克,斂腸以止瀉。 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9克、廣木香6克、鮮生姜9克,和胃順氣,降逆止嘔。 久利不止,脘腹脹滿,腹內(nèi)奔?xì)鉀_激鳴響,脈見細(xì)濡、稍弦、關(guān)寸大, 舌質(zhì)紅如辣椒,無苔者,為火旺血熱之診,原方去桂枝木,加川黃連3至5克,清君火以涼血。 夜熱者,去桂枝木,加炒黃柏6至9克、川黃連3至5克、烏梅肉6至9克,清君相之火以退熱,酸斂以止瀉。 發(fā)熱,下利輕嘔吐重,脈見細(xì)濡、稍弦數(shù),關(guān)寸較大,舌苔黃膩者,徑用《黃芩半下生姜湯》加味(炒黃芩9克法半夏9克鮮生姜9克炒杭芍9 克粉甘草6克粳米9克)以治之,平膽和胃,降逆止嘔。 20.急性胃腸炎,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粉甘草6克 嫩桑枝15克黃芩炭9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 廣陳皮9克 肉蓯蓉15克 水煎溫服 [加減] 紅白兼雜,腹痛重者,加白頭翁9克,疏肝泄火,化瘀止痛。 發(fā)熱者,加秦皮9克,炒黃柏9克,以清泄 厥陰之濕熱。下墜重者,改廣陳皮為陳枳殼9克,行滯氣以除下墜。 挾熱下痢,來勢急驟者,徑用《白頭翁湯》(白頭 翁9克川黃連3至6克炒黃柏9克秦皮9克水煎服),潤肝熄風(fēng),清熱止痢。 白痢,因腎寒脾濕,肝木郁陷,大腸濕寒,故脈見細(xì)濡、較沉、關(guān)尺較大,舌苔白薄膩。 21.痢疾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粉甘草8克 桂枝木9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廣陳皮9克 肉蓯蓉15克 水煎溫服 [加減 ]春夏之季,減桂枝木為6克,以防助肝家之燥。 下寒腹痛者,加炒干姜5克,溫暖中下以止痛。 大便稀,下墜不明顯者,去肉蓯蓉,加罌粟殼5克,暖中以止泄。 春夏之季,兼見痢下色紅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痢下黑褐,狀如果醬者,多系阿米巴痢,加白頭翁6至9克,疏肝以祛大腸之瘀毒。 [忌宜]忌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以食易消化之食品為宜。 疫毒痢、挾熱下痢、噤口痢,來勢兇猛,變化迅速,應(yīng) 配合西藥,消炎止痢以治之,必要時(shí)徑用西藥搶救。休息 痢、久痢,視其病情,一般用治濕寒痢之方加減治療,或用 巴豆兩枚去油,取霜沖服,以治休息痢之阿米巴原蟲。痢疾 初起,素秉體健者,可用花檳榔9克廣木香9克炒大黃 9克川黃連6克廣藿香6克一劑,水煎溫服,以蕩滌腸 腑之積滯,繼服《加味香連丸》,療效尚佳。素體虛弱者, 不可服,若服之,因其方中無健脾之品,可致腹泄不止,甚 則因脾敗而純下黑水,是為洞風(fēng),多不易挽救。 [附記] 《加味香連丸》: 廣木香、川黃連、罌粟殼各等份,煉蜜為丸,每丸3 克。每服兩丸,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功能行氣化瘀,止痛住 瀉。用治腹瀉腹痛,欲轉(zhuǎn)為熱痢者。 22.飧泄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8克 大黨參15克 赤石脂12克 炒干姜6克 煨肉蔻3-6克 罌粟殼5克 水煎溫服 [加減] 久泄不止者,加烏梅肉3至6克,斂腸以止泄。 脾家濕寒,運(yùn)化遲滯者,加草蔻仁6克,健脾暖中,以助運(yùn)化。 上熱,舌質(zhì)紅赤者,酌加黃芩炭6至9克,或加川黃連3至5克,以清君相之火。 下寒重者,加補(bǔ)骨脂9克, 以溫下寒。關(guān)尺脈大者,去筒肉桂,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忌宜]忌食粘膩難化之物及大腥大葷、粗糙食品,以 質(zhì)軟、易消化食物為宜。 23.潰瘍性結(jié)腸炎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12克 廣桔紅12克 炒杏仁9克 槐實(shí)炭9克 罌粟殼5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脈見關(guān)寸大者,加法半夏9克,以和胃降逆。 便膿血者,加阿膠珠9克,潤肝熄風(fēng)以止血。 下寒腹冷者,加炒干姜6克,以溫暖中下。 中下濕寒,肝氣郁陷,大便不利者,去槐實(shí)炭,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結(jié)澀難下者,去罌粟殼,加肉蓯蓉15克,潤燥以滑腸。大便如痢, 脈見細(xì)濡、稍弦、關(guān)尺大,舌苔白薄膩者,系肝脾郁陷,清陽不升, 治以柔肝升陷止瀉。 方藥如下: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桂枝木6-9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大黨參12-15克 赤石脂12克 槐實(shí)炭9克 罌粟殼4-6克 水煎溫服 注:中下虛寒者,去槐實(shí)炭,加草蔻仁6克,或加炒干姜5至6克,以溫暖中下。 [忌宜]忌食生冷、油膩及辛辣刺激之品,以柔軟、易消化吸收、營養(yǎng)豐富食物為宜。 24.腸結(jié)核 [方藥] 云茯苓12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桂枝木9克 鵝枳實(shí)12克 炒杏仁9克 川厚樸20克 炒麻仁9-15克 縮砂仁6-9克 蘇澤蘭30-60克水煎溫服 [加減] 大便不暢者,加炒西吉9克,導(dǎo)滯以通便。瘥后中氣未復(fù), 脾濕盛而痰涎多,脈見關(guān)寸大者,加法半夏9克,以降濁化痰。 [忌宜]忌生冷、辣椒、酒、耢、雞、鴨、牛羊肉,以 食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食品及植物蛋白為宜。 25.結(jié)核性腹膜炎 [方藥] 豬苓片15克 建澤瀉12克 炒杭芍9克 何首烏25克廣桔紅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12克 蘇澤蘭60克 車前子9-12克 冬葵子9-12克 木防己12克 草蔻仁9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肝脾郁陷較重,脈見關(guān)尺大, 大便不干者,去何首烏,加桂枝木9克,舒肝以升陷。 腹痛重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大便干結(jié)者,加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腹脹不消者,加滑石粉15克,利尿以消脹。 口鼻干燥者,去炒杏仁,加生蔞仁9至12克,清肺利氣以寬胸。 腹水消退后,腹部癥塊不消,切痛者,加石菖蒲12克,行瘀消痞以止痛。 腹水消退后,中氣未復(fù),腸鳴者,加玉竹30克,潤腸以固正氣。 [忌宜]忌食雞、鴨、魚、肉及一切腥葷酒醪之品及宿根萊,以清淡食品為宜。宜多食植物蛋白。忌房事。勿勞累。 26.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生地炭9克何首烏15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延胡索6克 北沙參12克 柏子仁9克白蔻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上熱重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平膽火之上逆。 胸悶重者,去廣桔紅,炒杏仁,加鵝枳實(shí)6至9克、薤白9克、全瓜蔞9至12克,或加韭菜根9至12克,或加韭菜籽9至15克,開滯氣以去胸悶 。 胸痛劇者,增延胡索為9克,疏肝化瘀以止疼痛。 背痛,關(guān)節(jié)痛者,加赤丹參12克、廣木香5克,順氣通經(jīng)以止疼痛。 脈緩而虛者,加紅人參6至9克,益氣生津以復(fù)脈。 脈緩者,去何首烏,加粉丹皮9克,行瘀阻而止疼痛。 脈緊,舌白薄,四肢逆冷者,加川附片6至9克,溫腎回陽以救厥逆。 胃逆作嘔,汗出,大便稀者,加罌粟殼3至5克,暖中止泄,固表潛陽。 胃寒嘔逆者,加煨生姜6克,和胃降沖以止嘔。(干姜性溫燥,慎用。) 咽中梗塞如草芥者,加苦桔梗9克,以清利咽喉。 血壓高,頭暈?zāi)垦U?,去粉甘草,加建澤瀉9克、夏枯草12克、決明子15克,利濕疏肝以降血壓。 (茺蔚子功能降壓,但其氣味怪異,對本 病不宜,不用或盡量少用。) 血壓低,頭目昏暈,惡心者,加藿香梗3至6克,以醒腦安神。 因供血不良。腦缺血,脈見關(guān)尺大者,加軟柴胡6克、嫩桑枝9至12克,或酌加桂枝木4克,升肝氣之下陷以繼心陽。 (重癥配服《蘇合香丸 》) 心肌梗塞,真心痛者,加赤丹參15克,化瘀通經(jīng)以止心痛。 (丹皮疏利性強(qiáng),如刮骨之鋼刀,此癥慎用!)冰片、樟腦性辛散,用之過量, 則汗出立斃,慎之! 心下悸動者,加石菖蒲9克,消瘀以通心竅。 [忌宜]忌煙酒,忌食肥甘厚味,以清淡飲食為宜。避免情志刺激,保持情志舒暢。平素宜作輕微活動,勿勞累, 發(fā)病時(shí)必須臥床休息。 27.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方藥] 云茯苓12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何首烏12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蘇澤蘭30克 北沙參12克 柏子仁9克 縮砂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實(shí)喘劇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萎9至12克,寬胸利痰以止喘。 胸悶劇者,去廣桔紅,加鵝枳實(shí)6至9克, 利氣以寬胸,咳痰帶血者,加白茅根15克、山芋肉12至15克,清肺斂肺以止血。 胸脅作痛者,加延胡索9克,行瘀止痛。 瘀血肝大者,加赤丹參15克、澤蘭葉30克,以化瘀消脹利尿。 腹水臌脹者,加漢防已9克,利水以消脹。 實(shí)喘不得臥,大便不利者.酌加芒硝9克,通便以止喘。 大口吐血者,加藕節(jié)60克,斂肺以止血。 腹脹不消者,增蘇澤蘭為30克,加漢防己12克、冬葵子9克,滑竅利水以消脹。 咳嗽劇者,加川貝母9克,清肺理氣以止咳。心下悸動者,加石菖蒲9克,以行瘀潛陽。 中下寒濕,腹水嚴(yán)重者,改縮砂仁為草蔻仁9克,溫暖中下,行瘀以消脹。 [忌宜]忌煙、酒、辛辣之品;以香躁、營養(yǎng)價(jià)值高之食品為宜。 28.風(fēng)濕性心臟病 [方藥] 云茯苓12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生地炭9克粉丹皮9克 廣陳皮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北沙參12克 柏子仁9克 大黨參9克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減] 心慌重者,加石菖蒲9至12克,香竄以通心陽。 脈結(jié)代者,改大黨參為紅人參6至9克,補(bǔ)氣強(qiáng)心,行血復(fù)脈。 咳嗽吐痰,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15克,以清肺止血。 關(guān)節(jié)疼痛者,加雞血藤12克、路路通12克,通經(jīng)活絡(luò)以止痛。 頭面四肢腫脹者,加漢防己6至9克,利尿以消腫。 心慌氣短,形寒畏冷者,加炙黃芪15克,補(bǔ)氣以祛寒。 夜熱自汗者,加山芋肉15克、生黃芪12克,斂肺以退熱,固衛(wèi)以止汗。 舌苔黃厚膩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大便初干者,加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大便干結(jié)者,加肉蓯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腸以通便。 脈結(jié)代,身痛,口唇暗紫者,加赤丹參15克,活血通絡(luò),化瘀止痛。 心悸氣短,潮熱者,加補(bǔ)骨脂9克,補(bǔ)腎潛陽以退熱。 [忌宜]忌食辛辣食物及煙酒,以食滋補(bǔ)營養(yǎng)性高之食品及飴糖為宜。居處宜溫暖,空氣宜新鮮。忌房勞。 29.心肌炎 [方藥] 云茯神12克 粉甘草9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炒杏仁9克 大熟地9克 法半夏9克 廣桔紅9克 川郁金9克 桂元肉12克 柏子仁9克 北沙參12-15克白茅根15-20克 山芋肉15-30克 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減] 脾濕重,腳腿腫者,改粉甘草為建澤瀉9克,利濕以消腫。 上熱不重,舌苔白膩者,改黃芩炭為粉丹皮9克,以疏肝平膽。 舌苔黃厚膩或白澀燥膩者,改桂元肉為麥門冬12克,以清心肺之郁熱。 汗出不重,脈結(jié)代者,改山芋肉為赤丹參15克,活血化斂,通經(jīng)活絡(luò)。 失眠盜汗者,加牡蠣粉15克,鎮(zhèn)靜安眠,收斂止汗。 心悸動不安,吐血者,改大熟地為生地炭9至12克,潤燥止血。 心包有積液者,去黃芩炭、山芋肉、桂元肉,加粉丹皮9克、漢防己6至9克、蘇澤蘭20至30克,化瘀利尿,以消積液。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及煙酒,以食易于消化、 含有大量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之食品為宜。勿勞累,需臥床休息。 30.眩暈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制首烏12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川郁金9克 夏枯草12克 茺蔚子12克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減] 血壓高,大便初干或干結(jié)者,加決明子15至20克,平膽滋肝,潤腸通便。 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者,加麥門冬9至12克、川黃連3克,清心以降濁。 胃酸缺乏者,加炒五味子9克,以舒肝斂肺。 脾濕重者,加建澤瀉9克,以利濕。血壓不穩(wěn)者,去茺蔚子,加補(bǔ)骨脂6至9克,溫腎潛陽以穩(wěn)壓。血壓不高, 大便干結(jié)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肉蓯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腸以通便。 血壓不高,頭目昏悶不清,惡心嘔吐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粉葛根9克、廣藿香6克、煨生姜9克,和胃降沖,醒腦以止嘔。 血壓不高,失眠遺精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生龍骨12克、牡蠣粉15克,以斂精藏神。 血壓不高,心慌悸不寧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柏子仁9克、北沙參12克,以養(yǎng)心潤肺。 [忌宜]忌食辛辣燥烈及高脂飲食,以清淡飲食及植物油為宜。避免情志刺激及勞累,保持情志舒暢。 31.肝脾下陷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生地炭9克全當(dāng)歸9克 廣陳皮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牡蠣粉12克 柏子仁9克 北沙參12克縮砂仁6克 廣藿香6克水煎溫服 [加減] 脾濕重者,去甘草,加建澤瀉9克,以利濕。 上熱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中氣虛弱者,加紅人參6至9克,以補(bǔ)中益氣。 下寒者,加炒干姜3至6克, 以溫下。痰涎粘稠, 咳吐不出者,加淡竹茹9克,或加白芥子3至6克,以利痰。 痰涎多者,加炒葶藶子6至9克,豁痰以利竅。 咳嗽劇者,加川貝母6至9克,清肺以止咳。 當(dāng)臍硬,壓痛,跳動者,加石菖蒲9至12克,以交通心腎。舌質(zhì)紅, 胃酸缺乏者,加烏梅肉6至9克、川黃連3至6克,以斂肺清心。 舌苔粘膩,小便黃者,加焦山梔6至9克,清心以降濁。 [忌宜]忌食生冷、大辛大熱之品,以營養(yǎng)豐富,易于 消化之食物為宜。居處宜安靜。 32.半身不遂 [方藥] 云茯苓9克 生白術(shù)9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12克何首烏15-20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夏枯草15克 茺蔚子12克 北沙參15克決明子15-20克 鮮生姜9克 水煎服 [加減] 頭目昏暈,疼痛者,去北沙參,加雙勾藤12克、明天麻12克,通經(jīng)化瘀,潛陽降壓。 言語不清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蔞12克、炒葶藶子9克,清肺利氣,化痰行瘀,寬胸降逆。 發(fā)熱者,加炒黃柏9克,泄經(jīng)絡(luò)之郁熱。 血壓不高者,去黃芩炭、決明子、茺蔚子,加生黃芪30至90克、赤丹參12—18克,益氣通經(jīng),行血化瘀。 久病氣虛者,去黃芩炭、決明子,加生黃芪30至90克、全當(dāng)歸9克,益氣補(bǔ)血,行瘀通絡(luò)。 納差者,加白蔻仁6克,開胃以增納食。 血壓不高,氣喘者,酌減降壓之品,加麻黃絨3至6克,利肺氣以平喘。 血分偏虛,則左半身不遂。因脾腎寒濕,肝郁化熱,血燥筋急,故而血壓偏高,脈見細(xì)濡、澀、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 [治則]健脾滲濕,疏肝熄風(fēng),理氣活血,行瘀通絡(luò)。 [方藥] 云茯苓9克 健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何首烏30克老川芎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夏枯草9克 雞血藤15克 路路通12克赤丹參15克 鮮生姜6克 水煎服 [加減] 血壓過高者,加茺蔚子12克、決明子15克,平膽疏肝,利濕降壓,增鮮生姜為9克,以降沖逆。 血壓高,舌強(qiáng)不語者,去赤丹參,加決明子30克、北沙參12克,平膽疏肝,清肺降逆。 語言蹇塞不利,痰涎壅塞胸膈者,加全瓜蔞12克、石菖蒲9至12克,理氣化痰,行瘀寬胸。 內(nèi)臟燥盛,筋脈攣縮者,加炒地龍9至15克,滋肝熄風(fēng),潤燥伸筋。 左半身抽痛者,加白僵蠶9克、炒乳香9克,活血化瘀,除風(fēng)止痛。 大便結(jié)澀難下者,加肉蓯蓉30克,或加炒麻仁9克,潤肝滑腸以通便。脈見關(guān)尺大, 血壓偏低者,去法半夏,加桂枝木9克,增鮮生姜為9克,溫升肝脾之下陷。 [忌宜]忌煙、酒、辣椒,忌房勞,宜食營養(yǎng)豐富之食品。宜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練。 33.急性腎炎 慢性腎炎 [方藥] 豬苓片12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貢阿膠(烊化)9克 廣陳皮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青浮萍12克 蘇澤蘭30克 炒蒲黃15克 冬葵子9克白茅根15克 水煎服 [加減] 肺熱偏重,口渴舌燥,苔白澀膩者,加生石膏9克,以清肺熱,或加北沙參12克,養(yǎng)肺陰,潤肺燥。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粉15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無熱,腫脹明顯者,加木防己9克,利水以消脹。 伴有咽頰炎或扁桃腺炎,咽喉紅腫疼痛者,加川射干9克,以清利咽喉。秋冬季節(jié),改青浮萍為麻黃絨6至9克,辛溫解表,清肺利尿。 頭痛嘔吐,癃閉脹劇者,改炒杭芍為黃芩炭9克,以清少陽相火,加木防己6至9克,和尿以消腫。 [方藥] 豬苓片9-15克 建澤瀉15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6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蘇澤蘭30克 炒蒲黃12克 冬葵子12克木防己6-9克 白茅根15克 水煎服 [加減] 肺熱鼻衄,口渴思飲者,加北沙參12克,以潤 肺。小便黃赤不利者,加焦山梔6至9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腫脹,小便不利者,加縮砂仁6克,行瘀消脹;(如無砂仁,以草蔻6克代之。) 兩腿腳腫者,加車前子9克,利尿以消腫; 尿混濁不清者,加川萆薢15克,清利濕濁以分清; 關(guān)寸脈大者,改筒肉桂為何首烏12至15克,以舒肺潤燥; 血壓高者,加夏枯草12克,平膽疏肝以降壓。 尿檢見蛋白多者,加芡實(shí)15克,斂精以止蛋白之外漏。 尿中見紅血球多者,加瞿麥6至9克,清利濕熱止血,以止紅血球之外漏。 [方藥] 豬苓片12克 建澤瀉12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法半夏9克 蘇澤蘭30克 炒蒲黃12克 車前子9-15克芡實(shí)15克 木防己9克 水煎服 [加減] 腹水明顯,小便不利者,先投《加減十棗散》1.5至3克(沖、頓服),以祛其陳宿(詳見尿毒癥)。 腎病綜合癥,加夏枯草12克、茺蔚子12克,以利尿降壓。一般加減同皮水、正水。 待腹水退后,以理中化瘀,清上溫下之品復(fù)其正氣。尿檢正常,方可逐漸減藥,鞏固療效,以期痊愈。 [忌宜]忌食大蔥、大蒜、煙、酒,切忌食鹽。 34.尿毒證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20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蘇澤蘭30克 炒蒲黃12克 北沙參15克 冬葵子9克 白茅根15克 木防己9克 草蔻仁6克白檀香6克(碎) 水煎服 [加減] 上熱者,去炒杭芍,加黃芩炭9克,清相火以除上熱。 小便黃赤者,去木防己,加焦山梔9克,清心降濁,導(dǎo)赤利尿。 發(fā)熱者,去云茯苓,加豬苓片12克、炒黃柏6至9克,清利膀胱濕熱,以利尿退熱。 脈數(shù)鼻衄者,去何首烏,加生地炭9克,涼血以止衄; 肺熱,舌苔黃粘膩者,加麥門冬9克、滑石粉15克,清肺潤燥,泄熱利尿。 心慌悸,脈參伍不齊者,加柏子仁9克,以養(yǎng)心除悸。 中下濕寒,肝氣郁陷,脈關(guān)尺大者,去何首烏,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脈關(guān)寸大,陽浮不歸者,禁用桂枝,以防虛陽上越,陰陽離決。禁用當(dāng)歸、肉桂,以防辛熱耗血??勺们?/p> 先投《加減十棗散》1至2克(沖、頓服),以攻逐水毒,啟動臟腑氣機(jī),宗“祛其陳宿,腐敗自消”之旨。但不可過 用,閉開即止,以防傷正。上有郁熱,舌苔黃粘膩者,禁用!尿毒癥癥狀解除以后,參照“慢性腎炎”治療之法,以 復(fù)其正氣,鞏固療效,以期痊愈。 [忌宜]同腎炎,并需絕對臥床休息。 35.淋證 [方藥] 豬芩片9-12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全當(dāng)歸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蘇澤蘭15克 炒蒲黃15克 冬葵子9克 半枝蓮9克 焦山梔6-9克 白檀香3-6克 桉樹葉3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肝氣下陷,脈見尺大者,去全當(dāng)歸,加桂枝木4至6克,以升肝氣之下陷。 臉腫者,去全當(dāng)歸,加貢阿膠9克,潤肝熄風(fēng),以消腫脹。 納食不香,食少者,加煨草果5克,以開胃納食。 兩腿腫脹者,去焦山梔,增蘇澤蘭為30克,加木防己6至9克,利水以消脹。 尿痛不顯,尿檢見紅 細(xì)胞多者,去焦山梔,加瞿麥6至9克,以利尿止血。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及肥甘厚味,宜食清淡食品。保持前陰清潔。 36.砂石淋 [方藥] 豬苓片9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桂枝木6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法半夏9克 澤蘭葉30克 金錢草30克 海金砂9克玉米須15克 滑石粉12克 水煎服 陽桃汁60克(與煎劑同服) [加減] 尿痛者,去滑石粉,加焦山梔6至9克,清熱利尿以通淋。 尿血者,去滑石粉,加炒蒲黃12至15克,或加瞿麥9克,以化瘀止血。 顏面腫脹者,加木防己6至9克,利水以消脹。 上熱重者,去炒杭芍、桂枝木,加黃芩炭6至9克、制首烏9至12克,平膽泄火,舒肝潤燥。 納差者,加煨草果5克,和胃健脾,以增食納。若無陽桃汁,湯劑內(nèi)加陽桃枝15克,或酌食陽桃、陽桃罐頭、陽桃晶等陽桃制品。 [忌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清淡食品為宜。 37.前列腺炎 前列腺肥大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桂枝木6克 粉丹皮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貢阿膠(烊化)9克 蘇澤蘭30克 冬葵子9克 海 金砂9克 白茅根15克 縮砂仁8克 水煎服 [加減] 尿黃赤不利,前列腺液中見紅、白血球者,加瞿麥9克、桉樹葉3至6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脈見關(guān)寸大者,去桂枝木,加法半夏9克,以降肺胃之沖逆。 尿道熱痛者,加白檀香6克,或加焦山梔6至9克,以除尿道之郁熱。 38.腎結(jié)核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廣陳皮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蘇澤蘭30克 木防己9克 白檀香6-9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服 [ [加減] 腰痛重,持續(xù)不止者,加骨碎補(bǔ)9至15克,強(qiáng)筋壯骨,補(bǔ)腎以止痛。 小便不利,色黃赤者,加滑石粉15克,清肺以利尿; 色清長者,加冬葵子9克,滑竅以利尿; 尿赤不利者,加焦山梔6至9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尿中有膿球者,加桉樹葉3至6克,清利膀胱,以消膿球。 腰痛不止,脈弦甚者,加貢阿膠9克(烊化),潤肝熄風(fēng)以止痛。 伴發(fā)脊椎結(jié)核者,加白膠香3至§克,補(bǔ)腎以促進(jìn)鈣化。(如無白膠香,以路路通15克代之。) [忌宜]切忌酒、色、腥葷,以素食為宜,多食植物蛋白更佳。 39.再生障礙性貧血 [方藥] 云茯苓12克 焦白術(shù)12克 炒赤芍12克 生地炭9克全當(dāng)歸12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法半夏9克 大黨參15克 北沙參12克 補(bǔ)骨脂9-12克砂仁6克 白茅根15克 山芋肉15克 鹿角膠9-12克(烊化) 水煎服 [加減] (1)肺熱不重,血色素低者,改廣桔紅為筒肉桂4至6克,暖腎溫經(jīng),活絡(luò)以榮血。 (2)白細(xì)胞過低,反復(fù)發(fā)熱者,去大黨參,加紅人參9克,益氣生津,以退虛熱。 (或以生黃芪60克代紅人參。) (3)反復(fù)鼻衄或鼻衄不止者,加柏葉炭12克,或加大薊炭12至15克,清肺斂肺以止血。 (4)齒衄者,加山榆炭9克,斂肺以止血。 (5)月經(jīng)過多者,加棕櫚炭12克、炒蓮房12克,調(diào)經(jīng)以止血。 (6)衄血,便血,月經(jīng)過多,均可加田三七粉3克(分二次沖服),化瘀以止血。 (7)上熱過重者,改炒赤芍為黃芩炭9克,以清上熱。適可而止,不能久服,以防苦寒?dāng)∥福隆俺小薄?/p> (8)脈沉、稍弦,精神不振者,加老川芎9克,舒肝行血以濟(jì)心神。 (9)下寒重者,加炒干姜6至9克,以溫暖中下。 (10)失眠夢多者,加炒棗仁15克,斂神魂以安眠。 (11)遺精者,加生龍骨12克、牡蠣粉12克,斂精藏神以止遺。 (12)心慌心悸者,加柏子仁9克,養(yǎng)心安神以止悸。 (13)血小板過低,腰痛、心煩、氣餒者,加甘枸杞9至12克,以滋腎柔肝。 (14)清化不良者,加雞內(nèi)金9至12克,以助消化。 (15)心煩心悸,面色蒼白者,加煅磁石9至12克,補(bǔ)腎納氣,斂肝潛陽。 (16)出瘀血斑者,去白茅根,加青浮萍9克,化瘀通絡(luò)以消斑。 (17)腎虛脈浮,上有虛熱,舌燥口干,或鼻衄者;加刺海參30克(燉爛分三次服,每周一次),補(bǔ)腎填髓,滋補(bǔ)精血。 (18)陽虛畏寒,神疲乏力者,加血鹿茸o(hù).3克(研極細(xì)粉,分兩次沖服),崇陽溫腎以濟(jì)魂神。 (19)腎虛精冷者,加大海馬1克(研極細(xì)粉,分兩次沖服),補(bǔ)腎壯陽,以溫精血。 (20)白細(xì)胞過低,陽虛衛(wèi)外不周,易于感冒,甚至高熱者,不可發(fā)汗退熱(奪血者勿汗),可酌伍柴胡、連翹,浮萍,清調(diào)營衛(wèi)以退熱。若 高熱仍不退者,經(jīng)用輸血、輸液等療法以救危急。 (21)熟地、阿膠、首烏、遠(yuǎn)志、蓯蓉、巴戟等滋補(bǔ)之品,可相機(jī)加減而用之。辛散、破氣、傷中、寒涼之品,均系慎用或禁用之列,用必 傷正,遺禍無窮。 [成藥]《海鹿丸》 [功能]健脾暖腎,滋肝養(yǎng)血,補(bǔ)氣和胃,益精填髓。 [組成] 刺海參l00克 大海馬15克 血鹿茸5克 (洗凈蒸熟曬干) 焦白術(shù)10克 云茯苓20克 炒赤芍20克 全當(dāng)歸20克 老川芎l0克 上肉桂5克 炒杏仁10克 炒杜仲30克 法半夏10克 大野黨30克 紅人參20克 北沙參30克 補(bǔ)骨脂20克 鹿角膠20克 紫蔻仁10克 雞內(nèi)金10克 懷山藥20克 生地炭20克 山芋肉30克 生黃芪50克 甘枸杞20克 [制法]上廿四味,研細(xì)粉,煉蜂蜜500克為丸.每丸重 9克。 [用法]早晚各服兩丸,溫開水送服。 [忌宜]忌生冷、粘膩難化之食品,忌煙酒,忌食母豬 肉、無鱗魚、宿根菜、天鵝肉、蕎面,宜食營養(yǎng)豐富、易于 消化之食品。以食骨髓油炒面、雞、魚、肉、蛋、海參等含 有高蛋白之食品為佳。忌房勞。不宜重勞。嚴(yán)重者需臥病休 息。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單方: 小茴香120克 黑礬60克 共炒至微黑色,晾透,研細(xì)末。日服2克,分兩次沖 服。用治缺鐵明顯者。 (注:黑礬生用有毒,傷脾胃。炒可去其毒,故須炒 用。) 40.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丹皮9克 炒杏仁9克 赤丹參12克北沙參12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大熟地9克 廣桔紅9克 法半夏9克 青浮萍9-12克 炒杜仲12克貢阿膠9克(烊化) 白蔻仁6克水煎服 [加減] 鼻衄者,加白茅根15克、柏葉炭12克,清斂肺 氣以止衄。齒衄者,加山榆炭9克、大薊炭9克,斂肺以止衄。 午后稍發(fā)潮熱,時(shí)見鼻衄者,加小薊炭15克、棕櫚炭12克,斂肺潛陽以止衄。 下寒,腰腹隱痛者,加補(bǔ)骨脂6至9克,溫補(bǔ)腎陽以暖下。 月經(jīng)過多者,加棕櫚炭12克、炒蓮房12克、三七粉3克(分二次沖服),調(diào)經(jīng)化瘀以止血。 大便隱血陽性,或便血者,加槐角炭9克,涼血以止血。尿血者、加瞿麥9克,清熱以止血。上熱口臭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和火。適 可而止,不可久服。 氣虛神疲,自汗者,加生黃芪15至30克,補(bǔ)氣固衛(wèi)以止汗。當(dāng)歸、首烏、生地炭、人參、雞內(nèi)金等益氣補(bǔ)血,健中養(yǎng)陰之品,可酌情加用 。出紫斑,血小板低于5萬/mm3者,改貢阿膠為鹿角膠9克,補(bǔ)血潤肝以止血。 [忌宜]忌食大熱、大涼之品,忌煙、酒、辣椒等刺激之物,宜食含有高糖、高蛋白之食品,加強(qiáng)營養(yǎng),宜食骨髓 湯及豬蹄燉山藥。忌房勞。勿重勞。 41.怔忡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全當(dāng)歸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生龍骨12克 牡蠣粉15克 炒干姜6 克 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減] 頭昏頭痛者,去全當(dāng)歸,加黃芩炭9克,以清相火。 失眠者,加炒棗仁15克,斂神以安眠。 心慌悸不寧者,加柏子仁9克、北沙參12克,養(yǎng)心清肺以止悸。 惡心欲吐者,加廣藿香6克,清腦以止嘔吐。 胃酸多者,改牡蠣粉為烏賊骨9克,以中和胃酸。 胃酸少,食后嘔吐者,加?xùn)|山楂12克,或加烏梅肉6至9克,或加炒五味子9克,增加胃酸以助消化,收斂以止嘔吐。 中氣虛,全身酸困疼痛不適者,加筒肉桂4至6克,溫中暖下,以振奮陽氣。 精神不振者,加大黨參15克,補(bǔ)中益氣,以振奮精神。 因鼻炎而致頭疼者,去全當(dāng)歸,加黃芩炭9克、辛荑花9克,清相火,利鼻竅以止頭疼。 心悸,當(dāng)臍硬跳者,加石菖蒲12克,化瘀以交濟(jì)心腎。 少腹冷痛,或耳鳴者,加罌粟殼4至6克,斂陽以止耳鳴,溫中下以止腹痛。 腰痛,小便清長者,加補(bǔ)骨脂9克,溫補(bǔ)腎陽,壯腰止痛,溫澀以縮泉。 大便干結(jié)者,去炒干姜,加肉蓯蓉15克、炒麻仁9克,潤燥滑腸以通便。 月經(jīng)前錯(cuò),量多者,去生龍骨、牡蠣粉,加棕櫚炭12克、炒蓮房12克,調(diào)經(jīng)以止血。 [忌宜]忌煙、酒、辣椒,宜食營養(yǎng)豐富之食品。環(huán)境以清靜舒適為宜。 42.陽痿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全當(dāng)歸9克 貢阿膠(烊化)9克 陽起石12克 淫羊藿15克甘枸杞12克 縮砂仁6克 鎖陽15克 補(bǔ)骨 脂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精神疲乏,倦怠無力,脊背發(fā)冷者,加巴戟天12克、金毛狗脊15克,溫陽補(bǔ)腎,壯腰填髓。 早泄者,加罌粟殼5克,以溫腎斂陽。陰莖萎軟不舉者,加仙茅6克,以興陽。 陽強(qiáng)不倒,脈見細(xì)濡、弦、關(guān)尺大者,系肝郁不升使然,去補(bǔ)骨脂,加炒小香9克、荔枝核9克、炒桔核9克,甘松9克,舒肝以升陷。 [忌宜]忌食生冷、寒涼,以營養(yǎng)豐寓之食品為宜。解除思想顧慮,保持情志舒暢。 43.遺精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8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5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生龍骨12克 牡蠣粉15克 補(bǔ)骨脂6-9克山奈6克 水煎服 [加減]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4至6克,暖脾行瘀,以助消化。 夢驚耳鳴者,加罌粟殼3至5克,暖下以潛陽。 胃酸多者,改牡蠣粉為烏賊骨9克,以中和胃酸。 肝郁脈弦者,去筒肉掛,加何首烏20克,潤肝以熄風(fēng)。 尿道灼熱,尿意不盡者,去補(bǔ)骨脂,加白檀香6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大便干結(jié)者,加肉蓯蓉15克,潤燥以通便。 腎寒滑精,脈見細(xì)濡、關(guān)尺大、稍弦,舌苔白薄者,加炒小香6至9克、骨碎補(bǔ)12克, 暖腎強(qiáng)腰,固本止遺?;蚣咏饳炎?5至20克,補(bǔ)腎以止遺。 溺下白濁者,加芡實(shí)12克,斂精以止白濁。 下焦?jié)駸?,白濁色黃者,去補(bǔ)骨脂、筒肉桂,加何首烏20克、川萆薢9至12克、車前草12克,調(diào)血疏肝,清利膀胱濕熱以分清化濁。 44.失精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制首烏20克 廣桔紅9克 全瓜蔞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生龍骨12克 牡蠣粉12克 北沙參12克石菖蒲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服 [加減] 腎寒者,加補(bǔ)骨脂9克,以溫腎。 陽氣浮動者,加罌粟殼3至5克,溫中暖下,以潛浮動之虛陽。 [忌宜]忌煙酒,節(jié)房欲,以居處清靜、清心寡欲為宜。 45.癲狂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黃芩炭9克 生杭芍12克粉丹皮9克 廣桔紅12克 全瓜蔞12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天門冬9克 蜀漆8克 朱砂粉8克(分兩次沖服) 水煎服 [加減] 內(nèi)熱重,登高奔走者,加生大黃9克,以泄內(nèi)熱。 內(nèi)瘀重者,加巴豆霜O.05克,以泄其積瘀。 小癲者,加生龍骨12克、牡蠣粉15克,以潛斂浮陽。 躁狂傷人者,以鮮生姜壹兩搗汁,兌水兩倍,口含噴其面。姜汁入目,因目精疼痛(不傷眼目)而靜止。 癲者,陰旺,故脈見細(xì)濡、稍滯、關(guān)寸較大、尺微,舌苔白膩。 [治則]健脾和胃,清肺理氣,降逆潛陽,鎮(zhèn)靜化痰。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生龍骨12克 牡蠣粉15克 炒干姜6克煨草果5克 石菖蒲12克 朱砂粉1.5克(晚上睡前一次服)水煎服 [加減] 下寒重者,加川附片9克,以暖下。 驚悸不眠者,加炒棗仁15克,以安眠。 上熱,舌苔燥膩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大便干結(jié)者,加決明子15克,潤腸以通便。 小便塞滯不暢者,加冬葵子9克,滑竅以利尿。 小狂者,加蜀漆3克,豁痰以利竅。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 暢及環(huán)境安靜。 46.風(fēng)濕歷節(jié) [方藥] 土茯苓15克 建澤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全當(dāng)歸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赤丹參15克 雞血藤12克 路路通12克青浮萍9克補(bǔ)骨脂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疼痛重者,加罌粟殼5克,以止疼痛。 脈見關(guān)尺大,稍弦者,去法半夏,加桂枝木6至9克,疏肝升陷以止痛。脈見濡澀, 下肢腫痛重者,加漢防己9克,或加懷牛膝6至9克,利濕消腫,行瘀止痛。 風(fēng)濕熱,四肢不腫,關(guān)節(jié)疼痛,時(shí)而發(fā)熱汗出,脈沉緊者,加生黃芪30至60克,補(bǔ)氣止痛。 坐骨神經(jīng)痛者,去赤丹參,加炒乳香9克,通經(jīng)以止痛。 慢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脈見細(xì)濡,關(guān)尺大者,去粉丹皮、全當(dāng)歸、法半夏,加桂枝木9克、老川芎9克,舒肝升陷,通經(jīng)止痛?;驈接谩豆鹕?/p> 知母湯》加全當(dāng)歸9克、赤丹參15克,以治之。 [忌宜]居處忌潮濕,宜溫暖。忌房勞。宜食營養(yǎng)性高之食品。 47.結(jié)節(jié)性紅斑 [方藥]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生白術(shù)9克 粉丹皮9克全當(dāng)歸9克 肥知母9克 炒杏仁9克 土茯苓12克 青浮萍12克 鮮生姜9克 肥大棗4枚水煎溫服 [加減] 血瘀痛重者,加赤丹參15克、延胡索6至9克,化瘀止痛。 上熱頭昏者,加黃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皮膚瘙癢,搔之出血者,加威靈仙3至6克,祛風(fēng)以止癢。 下寒者,加川附片6至9克,以暖腎行瘀。 關(guān)節(jié)腫痛者,加青風(fēng)藤3至6克,疏利關(guān)節(jié),祛風(fēng)止痛。 表不固,汗多者,加生黃芪15至30克,固表以止汗。 [忌宜]忌食辣椒及大熱之品,忌煙,酒,避風(fēng)。 [外洗法] 嫩桑枝250克 鮮槐枝500克(或蒺藜蔓500克) 上二味煎湯外洗,加熱再洗,日三次。洗后用紗布裹患處以避風(fēng)。用治踝部紅斑最捷。 48.蕁麻疹 過敏性紫癜 [方藥] 紫蘇葉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干生地9克 青浮萍9克 炒杏仁9克 肥大棗4枚 鮮生姜6克水煎溫服 [加減] 衛(wèi)氣閉斂太過,瘙癢甚者,加荊芥6克、北防風(fēng)6克,以泄衛(wèi)氣。 濕盛體胖,脈浮大而澀者,加木防己9克,以泄內(nèi)濕。 過敏性體質(zhì),稍被風(fēng)寒即感冒,感冒即發(fā)疹,反復(fù)發(fā)作,久久不愈者,加炒乳香9克,脫敏以止癢。 49.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系深而重者,病機(jī)系因衛(wèi)氣斂閉太過,營血 不能外達(dá),瘀于肌腠,故疹點(diǎn)密集成片,其色紫暗不鮮,其 體高起皮膚,呈片狀,大小不一,反復(fù)發(fā)作。俗稱瘀血斑。 因肝氣郁陷,故多發(fā)于下肢。多見于婦女,男子甚少。脈見 細(xì)濡、澀、關(guān)尺大或關(guān)寸大,舌苔白淡膩。 [治則]疏肝達(dá)郁為主,兼以調(diào)和營衛(wèi),化瘀消斑。 [方藥] 桂枝木9克 生甘草6克 生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全當(dāng)歸9克 老川芎9克 赤丹參15克 青浮萍12克 煨生姜9克 肥大棗4枚 水煎服 [加減] 下肢痛者,加路路通12克、雞血藤12克,活血通絡(luò),祛風(fēng)止痛。 氣虛者,加生黃芪15至30克,以補(bǔ)氣。 [忌宜]忌風(fēng)寒濕冷刺激,去除過敏源,忌食燥熱食品。 50.顏面神經(jīng)麻痹 左側(cè)為病,系因木燥血瘀,風(fēng)邪外柬,經(jīng)絡(luò)瘀阻,故脈見細(xì)濡、稍弦、關(guān)寸較大,舌苔白膩。 [治則]健脾疏肝,活血化瘀。祛風(fēng)透表,通經(jīng)活絡(luò)。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8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全當(dāng)歸9克 何首烏15克 威靈仙6-9克 凈蟬衣15克 鮮生姜9克 水煎溫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以益氣血生化之源;桂枝術(shù)、炒杭芍、全當(dāng)歸、何首烏,疏肝通經(jīng),潤血熄 風(fēng);威靈仙祛風(fēng)通絡(luò);凈蟬衣,透表祛風(fēng);鮮生姜,解表和胃。 [加減] 患側(cè)無汗,麻木,為表不透者,加青浮萍9至12克,以通經(jīng)透表。 日眼喎斜重,抖動、麻木、重聽者,加白僵蠶9克,通經(jīng)活絡(luò),熄風(fēng)鎮(zhèn)靜。 冬月天寒,表閉不開者,加鮮蔥根三枚(后下),以通陽解表。 右側(cè)為病,系因金燥氣滯,經(jīng)絡(luò)瘀阻,故脈見細(xì)濡、稍滯、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或白滿膩。 [治則]清肺理氣,和胃降逆,疏肝通絡(luò)。 [方藥] 紫蘇葉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全當(dāng)歸9克何首烏15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雙勾藤12克 赤丹參15克 北沙參12克青浮萍12 凈蟬衣15克 鮮生姜9克 水煎溫服 [ 方解]紫蘇葉、粉甘草,理氣解表,和胃順氣;炒杭芍、全當(dāng)歸、何首烏,疏肝潤血熄風(fēng);北沙參、川郁金、廣桔紅、炒杏仁、法半夏,清 肺理氣、調(diào)氣降逆;赤丹參、雙勾藤,通經(jīng)活絡(luò)化瘀;凈蟬衣,祛風(fēng)透表;青浮萍,通經(jīng)透表;鮮生姜,解表和胃。 [加減] 肝木過燥,口眼喎斜重者,加貢阿膠9克,以助歸、芍、首烏潤肝熄風(fēng)之力。 口眼喎斜重,抖動,麻木不仁者,加白僵蠶9克,通經(jīng)活絡(luò),熄風(fēng)鎮(zhèn)靜。 冬月天寒,表閉不開者,加鮮蔥根三枝(后下),以通陽解表。 [外治法] (1)麝香,如麥粒木,酒研備用。老蔥白,伍莖,絞汁,兌三枚雞蛋清,調(diào)勻備用。先以酒擦洗患側(cè),再涂麝香,后涂蔥白蛋清汁。每日 睡前涂一次。每次涂前均需熱敷患側(cè),并用熱毛巾將顏面擦凈。盡量不洗臉,尤其勿用涼水洗臉。 (2)麝香,如麥粒大,酒研備用?;詈邝X,數(shù)條,備用。先以酒擦洗患側(cè),再涂麝香,后將黑鱔尾剪掉,其體流血,速將其血涂于患側(cè)。 待血停止后,再將肛門后段剪去,又流血,繼續(xù)涂抹患側(cè),待血流盡為止。每日睡前涂一次。每次涂前,均需用溫開水將患側(cè)洗凈。 [忌宜]避風(fēng)、保暖,忌食辣椒及大熱之品。 [附記] 顏面神經(jīng)麻痹,即面神經(jīng)炎,祖國醫(yī)學(xué)謂之“吊眩風(fēng)”。 本病之成因,內(nèi)因于肝燥,外感于風(fēng)邪。肝主風(fēng),肝燥必然風(fēng)動。所以,治療當(dāng)以潤肝熄風(fēng)為主。荊芥、防風(fēng)、秦艽等風(fēng)藥偏燥,反悖病 機(jī),不宜用,蜈蚣,全蝎、白附子,燥烈有毒,更不宜用。用之效也不顯,反有燥烈傷肝之弊。 肝燥有因脾濕致使肝郁,肝郁化熱所致者,治當(dāng)健脾利濕以疏肝。上方用云苓、甘草,即是此意,所謂“見肝之病,當(dāng)先實(shí)脾”者是也。 51.少陽如經(jīng)發(fā)熱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生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15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北沙參12克 柏子仁9克 草蔻仁6克黃常山1.5-3克 軟柴胡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發(fā)熱之先,惡寒時(shí)間長,發(fā)熱時(shí)間反短,來勢猛者,加鮮生姜9克,辛溫發(fā)散以祛寒。 發(fā)熱之先,惡寒時(shí)間短,發(fā)熱時(shí)間長者,去柏子仁,加黑元參9至15克,潤血涼營以退熱。 頭痛重,舌苔白粘而膩者,改生杭芍為黃芩炭6至9克,以清泄少陽相火. 口干口渴者,加天花粉12克,潤肺以止渴。 小便黃者,加焦山梔3至6克,以清利膀胱濕熱。 咽干者,去軟柴胡,加川射干9克,以清利咽喉。 大便初干者,加肉蓯蓉15克,潤腸以通便。 燒退后,頭昏、遺精者,去柏子仁,加牡蠣粉12克,斂精以止遺。 燒退后,大渴引飲者,去柏子仁,加海浮石9克,生津以止渴。 燒退后,胸悶不舒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萎9至12克,寬胸理氣,以除悶滿。 燒退后,脅痛者,改軟柴胡為赤丹參15克,加延胡索9克,通經(jīng)活絡(luò),化瘀止痛。 燒退后,腰痛者,加補(bǔ)骨脂6至9克,或加骨碎補(bǔ)9至12克,壯腰補(bǔ)腎以止痛。 [忌宣]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52.少陽如經(jīng)頭痛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辛荑花9克 雙勾藤12克 牡蠣粉15克 炒干姜4克 水煎溫服 [加減] 頭痛重者,加鵝不食草1.5至3克,通絡(luò)散瘀以止痛。 肺熱重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參12克,以清肺熱。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4克,暖脾行瘀,以助消化。 胸悶脹者,改炒杏仁為炒蔞仁9克,以滌心胸之郁悶。 因外傷而致頭痛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參12克、澤蘭葉15至30克,或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沖服),清肺化瘀,扶傷止痛。 巔頂及后頭兩側(cè)疼者,去粉丹皮,加全當(dāng)歸9克,潤血疏肝以止痛。 [忌宜]忌煙、酒、辣椒及大熱之品。居處宜清靜。 53.瘰疬 [方藥] 云茯苓9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15-20克 鵝枳實(shí)9克 全瓜蔞9克 法半夏9克 蒲公英18-25克 苦桔梗9克 青浮萍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左側(cè)重,口苦者,加軟柴胡9克,舒肝平膽以行瘀。 腫塊硬大者,加昆布15克、海藻15克,軟堅(jiān)化瘀; 失眠,腫塊硬大者,加牡蠣粉15克,軟堅(jiān)化瘀,鎮(zhèn)靜潛陽。 胃熱口臭者,加粉葛根9克,以清胃降逆。 肺熱氣逆者,加浙貝母9克,清肺以降逆。 已潰者,內(nèi)服三七粉3克,或外搽《育紅羔》,或外貼《拔毒羔》。 [忌宜]忌食宿根菜、無鱗魚、天鵝肉、雞、鵝、鴨肉 及一切“發(fā)物”,宜食營養(yǎng)豐富含鈣質(zhì)多之食品及骨髓湯。 54.癭瘤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陳枳殼9克 全瓜萎9克 法半夏9克 昆布15克 海藻15克 蒲公英18克 川射干9克草果6克 水煎服 [加減] 咽喉不利者,加山豆根9克、苦桔梗12克,以助川射干清利咽喉。 心動過速者,改粉丹皮為生地炭9克,潤燥熄風(fēng)以止悸。 二目突出者,加牡蠣粉30克,潛陽以安神。 [忌宜]忌食辛辣食品及姜、桂之類,絕對忌酒,宜食含碘多之海帶等食品。保持情志舒暢。 55.梅核氣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生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干生地12克 廣桔紅9克 瓜蔞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射干9克 苦桔梗9克 山豆根6-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聲音重濁者,加馬勃9克,利咽以開聲。 胸悶惡心者,加淡竹茹9克,和胃以止嘔。 情志不舒,胸脅滿悶者,加川郁金9克,以行郁理氣。 咽炎,肺熱咽紅者,加黑元參9克,或加寸麥冬12克,以清熱潤肺。禁用升麻。喉炎, 肝膽燥熱者,去云茯苓,可酌加柴胡、黃芩,以清相火,或加升麻、葛根,以敗毒消腫。 喉嚨紅腫者,加蚤休9克,以涼血消腫。 氣滯腹脹,脾濕不顯者,酌加川厚樸6至9克,以行郁消脹。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物,解除思想顧慮,保持情志舒暢。以素食為佳,葷腥助熱,對本病不利。 56. 治療急性扁桃腺炎驗(yàn)方: 川射干9克 苦桔梗9克 黑元參15克 麥門冬12克生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 全瓜萎9克 粉甘草6克 半枝蓮9克 水煎溫服 57.膽道蛔蟲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6克 陳枳殼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淡吳芋6-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惡心嘔吐者,加煨生姜9克,降逆以止嘔。 脘脅痛重者,加烏梅肉6至9克,酸斂安蛔以止痛。 發(fā)黃者,加綿茵陳15克,疏肝利膽以退黃。 脈沉細(xì),四肢厥冷者,加炒干姜5至6克,或酌加川附片6至9克,以回陽救逆。 [忌宣]忌食生冷、保暖。 58.腸癰 [方藥] 生大黃9克 粉丹皮9克 生桃仁15克 冬瓜籽15克(研)芒硝9克<后下> 桉樹葉5克 敗醬草15克 水煎溫服(膿成則排泄膿穢,膿未成則下瘀血。) [加減] 腸癰初起,嘔吐者,增生大黃為15克,以泄內(nèi)熱而止嘔吐。 膿成,濕寒明顯者,加生苡仁30克,以利濕消滯,或酌加川附片3至6克,祛寒以散結(jié)。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肥甘厚味,以軟食為宜。保持大便通利。 桉樹葉殺菌消炎,效果甚佳,急性、慢性均宜,實(shí)為治 療闌尾炎之良藥,效在公英、二花之上。 59.治療慢性闌尾炎偏方: 黃豆油60克。熬開放溫,一次空腹頓服。服后腸鳴腹 瀉,痛可立止。 60.頹疝 [方藥] 桂枝木9克 貢阿膠9克 全當(dāng)歸9克 荔枝核9-12克炒桔核9-12克 炒小香9克 大茴香1-3克 水煎溫服 [加減] 大使干結(jié)難下者,加肉蓯蓉15至30克、炒麻仁9克,潤燥滑腸以通便。 [忌宜]忌食辣椒、酒,切忌房勞,避免六熱,大寒刺激。 61.月經(jīng)先期 漏經(jīng) [方藥] 云茯苓9克 全當(dāng)歸12克 炒杏仁12克 棕櫚炭12克粉甘草8克 筒肉桂B(yǎng)克 法半夏9克 蓮房炭12克 炒赤芍12克 大黨參15克 炒杜仲12克 炒干姜8克草蔻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淋漓不止者,加貢阿膠9至12克(烊化),舒肝熄風(fēng)以止漏。 腹痛者,加罌粟殼3至5克,暖中以止痛。大便初干, 腹痛者,加肉蓯蓉15克,延胡索9克,潤燥通便舒肝止痛。 大便初干,胃酸多者,加炒麻仁9至15克、烏賊骨9克,滑腸通便,中和胃酸。 氣滯者,加廣桔紅9克,以清肺理氣。 小便不利者,加炒蒲黃15克,化瘀止血利尿。 創(chuàng)傷,少腹痛者,加蘇澤蘭15至30克、降真香9克,化瘀扶傷以止痛。 淋漓不止,紫黑成塊者,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沖服),化瘀以止血。 62.血崩 [方藥] 云茯苓15克 粉甘草6克 炒赤芍15克 生地炭15克全當(dāng)歸15克 炙黃芪30克 炒否仁12克 棕櫚炭12克 蓮房炭12克 貢阿膠(烊化)12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氣虛者,加紅人參9克,或加大黨參15克,益氣補(bǔ)虛以攝血。 腹痛者,加罌粟殼3至6克、延胡索6至9克,溫暖中下,疏肝止痛。 脈兩寸大、尺微者,加法半夏9克,降逆以潛陽。 脈關(guān)寸大,下虛者,加筒肉桂4至6克,溫腎以潛陽。 脈關(guān)尺大,將欲脫者,加桂枝木6至9克,升提肝氣以防脫。 舌苔燥膩者,加北沙參15克,以清肺潤燥。 尿不利而黃者,加炒蒲黃15克,化瘀止血利尿。 虛證,出血過多者,加劉寄奴6至9克、三七粉1.5至3克(分二次沖服), 扶傷以止血。流血過多者,立即輸液、輸血以扶正固脫。 63.月經(jīng)后期 閉結(jié)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老川芎9克陳枳殼9克 炒桃仁9-15克 法半夏9克 蘇澤蘭20克 赤丹參15克 石菖蒲9克 川牛膝9-12克 縮砂仁6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上熱頭痛,脈見寸大者,加黃芩炭6至9克,清相火而止頭痛。 腹疼重者,加延胡索9克,全當(dāng)歸9克,疏肝以止痛。 中下濕寒者,加炒干姜3至6克,溫暖中下,以散濕寒。 脾腎濕寒,肝郁腹疼,脈弦者,去老川芎,增桂枝木為9克,溫陽舒肝,升陷止痛。 中氣不足者,加大黨參12克,或加紅人參6克,以補(bǔ)益中氣。 腎寒、性機(jī)能衰退者,加石楠葉15至20克,溫腎以興陽事。 64. 閉結(jié)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粉丹皮9克老川芎9克 鵝枳實(shí)9克 炒桃仁9-15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澤蘭葉30克 赤丹參30克 草紅花9克川牛膝12克 石菖蒲9克 縮砂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骨蒸夜熱,舌苔黃膩者,去桂枝木,加軟柴胡9克,清解半表以退熱,加大熱地9至12克,滋陰養(yǎng)血以除蒸。 面色枯槁,目下青黑者,加茜草根15克,活血化瘀以通經(jīng)。 少腹有痞塊,壓之硬痛者,加京三棱9克、蓬我術(shù)9克,破結(jié)以化瘀。 下寒,白帶多而清稀者、加蛇床子6克補(bǔ)腎以止帶。 [忌宜]忌食大辛、大熱之品。 65.經(jīng)前腹痛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l2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5克 廣桔紅9克 炒桃仁12克 法半夏9克 蘇澤蘭30克 延胡索9克 草蔻仁6克 赤丹參12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脈稍弦,月經(jīng)稍后錯(cuò)者,去筒肉桂,加全當(dāng)歸9克,舒肝以止痛。 脈弦,月經(jīng)后錯(cuò)者,去簡肉桂,加老川芎9克,通經(jīng)以止痛。 下寒者,加炒干姜6克,以暖下。 夜熱煩躁,舌苔厚膩者,去筒肉桂,加軟柴胡6克、生地炭9克,或加大熟地9克,以清膽經(jīng)之熱,潤肝家之燥。 脾濕,小便不利者,加車前草12克,利尿以去濕。 胃熱嘔惡者,去筒肉桂,加淡竹茹9克、煨生姜6克,清熱和胃,降沖逆以止嘔。 行經(jīng)腹痛 治同經(jīng)前腹痛。 [加減] 行經(jīng)口臭,胸膈煩熱或五心煩熱者,加軟柴胡6克,或加黃芩炭9克,以清肝膽郁熱。或徑用《丹梔逍遙散》。 經(jīng)來量少,結(jié)澀不利,白帶多者,加牡蠣粉12克,以破結(jié)止帶。 經(jīng)來量少,時(shí)停,腹痛又來,時(shí)通時(shí)塞者,加補(bǔ)骨脂9克,溫腎以通經(jīng)。 行經(jīng)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甚則加骨碎補(bǔ)9克,溫腎以止痛。 輸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克,行瘀以消結(jié)滯。 66.經(jīng)后腹痛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全當(dāng)歸15克 貢阿膠(烊化)9克 石菖蒲9克 蘇澤蘭15克 炒干姜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6克,以暖中醒脾。 月經(jīng)量多者,去蘇澤蘭,加炒蓮房15克、棕櫚炭9克,調(diào)經(jīng)以止血。 月經(jīng)量多,紫黑成塊者,加劉寄奴6克,以化瘀以止血。 經(jīng)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黃12克,以利濕止血。 腎寒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或加骨碎補(bǔ)9克,溫腎以止痛。 宮寒不孕者,加石楠葉lo克,以暖宮寒?;驈接谩洞鬁亟?jīng)湯》加減化裁以治之。 腹泄者,加罌粟殼5克,斂腸以止泄。 痛重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氣虛不斂,月經(jīng)量多者,加山芋肉12至15克,斂肺以止血;或加生黃芪15克,益氣以止血。 [忌宣]忌生冷、辛辣,宜食營養(yǎng)豐富之食品。勿勞累。 67.熱入血室 [方藥] 醋柴胡9克 炒杭芍9克 黃芩炭9克 粉丹皮9克大熟地15克 法半夏9克 粉甘草6克 煨生姜9克肥大棗3-5枚 水煎溫服 [加減] 氣虛者,加大黨參12克,以補(bǔ)氣。 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忌宜]勿受寒涼。忌食生冷、辛辣。注意休息,勿勞累。 [ 68.妊娠惡阻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全當(dāng)歸9克廣陳皮9克 炒杏仁9克 縮砂仁9克 白蔻仁9克 姜半夏9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或加粉丹皮6至9克, 疏肝以止痛。失眠者,加炒棗仁12克、炒五味子9克,斂肺養(yǎng)心以安眠。 氣虛口渴,舌苔白膩而厚者,加紅人參6克、天花粉9克,清熱益氣,生津止渴。木香香竄下行,禁用!若與半夏同用,有墜胎之弊。 若素有癥疾,懷孕之后,胎聯(lián)于癥,則癥亦加重,甚則 漏下。因氣血集中養(yǎng)胎,正氣相對虛弱,無以御癥使然。脈 見細(xì)濡、稍弦、關(guān)尺大,舌苔白膩,或見舌質(zhì)較紫。以上方 加川郁金9克、粉丹皮9克、蘇澤蘭15克、炒桃仁15克、縮砂仁9克、石菖蒲9克治之。脾大者,可用《桃核承氣湯》, 或酌用《抵當(dāng)湯、丸》治之。 [忌宜]忌生冷、大辛、大熱之食物。勿勞累,宜靜臥 休息。 69.保胎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全當(dāng)歸9克 炒杭芍9克筒肉桂4克 大黨參15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炒蓮房12克 棕櫚炭12克 補(bǔ)骨脂6-9克 三七粉3克(分二次沖服) 水煎溫服 [加減] 上有虛熱者,加黃芩炭6克,以清上熱。 胎動不安者,加縮砂仁6克,以安胎。 肝氣郁陷,脈見關(guān)尺大、稍弦,少腹下墜疼痛者,去筒肉桂,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肝氣之下陷。 嘔吐者,去筒肉桂,加煨生姜6至9免,以止嘔。 [忌宜]忌生冷及大辛、火熱之食品,以營養(yǎng)豐富之食品為佳。勿勞累,宜靜臥休息。忌房事。 70.妊娠高血壓 [方藥] 云茯苓9克 建澤瀉9克 黃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全當(dāng)歸9克 廣桔紅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姜半夏9克 夏枯草12克 茺蔚子12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服 [加減] 腰痛者,加骨碎補(bǔ)12克溫腎壯腰以止痛。 腹脹者,加蘇澤蘭15克,利濕以消脹。 尺脈弱,小便清長者,加補(bǔ)骨脂9克,以溫補(bǔ)腎陽。 腎虧者,加菟絲子9克,以補(bǔ)腎。 [忌宜]忌辛辣、大熱、刺激食物,忌腥葷,宜食清素食品及植物油.不宜勞累。 71.帶癥 [方藥] 云茯苓9克 焦白術(shù)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 牡蠣粉12克 全當(dāng)歸12克 法半夏9克 芡實(shí)15克 廣桔紅9克 炒杜仲12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溫服 [ [加減] 上熱頭痛者,去全當(dāng)歸,加黃芩炭6至9克,清相火而止頭痛。 肺熱,口干苔膩者,加北沙參15克,以清肺理氣。 月經(jīng)后錯(cuò)者,加蘇澤蘭20克、赤丹參15克,行瘀以通經(jīng)。 月經(jīng)前錯(cuò)者,加棕櫚炭12克、炒蓮房12克,調(diào)經(jīng)以止血。 腹脹者,加蘇澤蘭20克,行瘀以消脹。 腹痛者,加延胡索6至9克,疏肝以止痛。 濕熱重,前陰作癢,帶下黃稠者,去焦白術(shù),加建澤瀉9克、半枝蓮9至12克,以清下焦之濕熱。 脈見關(guān)尺大,月經(jīng)前錯(cuò)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提肝氣之郁陷。 帶下色黃,小便黃赤者,加焦山梔6至9克,以清下焦之濕熱。帶下清稀, 中氣虛弱者,加大黨參15克,以益氣補(bǔ)中。 帶下色黃,粘稠如膿,氣味腥臭者,加焦山梔6至9克、車前草15克,或加白檀香6克,或加魚腥草9克,或加桉樹葉3克,清利下焦?jié)駸?,?/p> 消尿道瘙癢灼熱感。 下寒,少腹冷痛者,加炒干姜4至6克,暖下以止痛。 發(fā)燒,溺澀淋漓作痛者,加炒黃柏6克、焦山梔9克,以清利膀胱濕熱,涼營退熱。 [忌宜]忌食辛辣、火熱之品。勿受寒、受潮,勿坐濕地。 帶下當(dāng)滲利脾濕,輕清上熱。但不能過利,須適可而 止。所以然者,帶癥肝膽多有郁熱,滲利過度,必傷肝陰, 故當(dāng)慎之。 偶見夜熱骨蒸者,用《柴胡地黃湯》治之(方見“熱入 血室”)。重用柴胡、熟地,療效尤佳。 《下治丸》 [功能]清利濕熱,收澀殺蟲,用治滴蟲性陰道炎。癥見帶下色黃,氣味腥臭,前陰奇癢難忍者。 [組成]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枯礬5—8克 [治法]上三味搗為細(xì)粉,煉蜜50克合之為丸,絹包。 [用法]納入陰內(nèi)。 82.乳癰 [方藥] 桂枝木6-9克 粉丹皮9克 苦桔梗9克 大生地9-12克炒桃仁15克 粉甘草6克 天門冬9-12克 青浮萍12-15克 水煎溫服 [加減] 發(fā)熱頭痛,不惡寒者,去桂枝木,加黃芩炭9克,以清相火。 嘔吐者,加淡竹茹9克,和胃以止嘔。乳房 腫痛重者,加生枳實(shí)6至9克,開氣行瘀以止痛。 欲化膿者,去桂枝木,加蒲公英15至20克,紫花地丁3克,清熱涼血以解毒。芍藥收斂,禁用。 [忌宜]忌辛辣刺激之食物,以清淡食物為宜。注意休息。乳房脹疼者,可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勿食用。 83.乳腺增生 [方藥] 云茯苓9克 生白術(shù)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烏15克 陳枳殼9克 全瓜蔞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昆布15克 蒲公英18克 蘇澤蘭30克苦桔梗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溫服 [加減] 血瘀重,包塊硬痛者,加炒桃仁15克、牡蠣粉15克,活血以行瘀。 胸悶乳脹重者,改陳枳殼為鵝枳實(shí)6至9克,或加穿山甲3至6克,寬胸利氣以消脹。 午后發(fā)熱者,加青浮萍9至12克,或加白薇9克,通經(jīng)透表以退熱。 禁用姜、棗,用則頑堅(jiān)難消。 [忌宜]忌盛怒,保持情志舒。 84.不孕癥 [方藥] 云茯苓9克 粉丹皮9克 炒杏仁9克 蘇澤蘭15克粉甘草6克 全當(dāng)歸9克 法半夏9克 牡蠣粉12克 炒杭芍9克 廣桔紅9克 炒杜仲12克 炒干姜9克 水煎服 [加減] 月經(jīng)前錯(cuò)者,去蘇澤蘭,加棕櫚炭l2克、茜草根9克,調(diào)經(jīng)以止血。 月經(jīng)后錯(cuò)者,去炒杏仁,加炒桃仁15克、赤丹參15克,以活血行瘀。 宮寒,臍周壓痛或跳動者,加石菖蒲15克,行瘀而通陽。 幼稚子宮,性欲低下者,加石楠葉60克,炒女貞子15克,補(bǔ)腎以壯陽。 腎寒,尿清長者,加補(bǔ)骨脂9至12克,以溫補(bǔ)腎陽。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6克、或加煨草果5克,溫中而助運(yùn)化。 白帶過多者,加芡實(shí)12克,增牡蠣粉為15克,收斂以止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