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要接觸大量的人,他們或多或少都和我們發(fā)生關系,也許周末的這個晚上,你也剛好約人準備見面,他可能是你的朋友,也許是你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們之間存在著人際關系。很多人的人際關系是以應酬來維系的,但廖敏夫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無需應酬,并且高效的人際關系維護方法。 “一個人社會關系的層次代表著自己的層次,但反過來,一個人到達了什么層次,才會有什么層次的社會關系?!薄蚊舴?,本文摘自《銷售無處不在》廖敏夫著,黑天鵝圖書出品。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與人交流的欲望。當我們成為具有社會角色的人以后,社交更是成為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當人們帶有目的地去結交別人的時候,社交反而成為一種疲憊的負擔。越來越多的人疲于酒桌牌場的時候,卻忘記了應酬并不能為雙方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對對方的欣賞。恰恰是對于不喜歡應酬并且有勇氣拒絕的人,人際交往才會表現(xiàn)出它更坦誠更單純更真實的一面。不過,勇敢地拒絕不健康的交往方式,也是需要在其他方面多付出一些心思的。我自己的社交并不很廣泛,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對我的事業(yè)發(fā)展造成阻礙,因此我想我的經(jīng)驗也許會有一些用處。 在步入社會以前,我是一個在人際交往上相對被動的人,很少主動跟人聯(lián)系,不注意細節(jié),對人熱情欠奉,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等等。甚至到了大三的時候,還沒有把同班同學認全。直到今天,我在這方面都不算一個特別活躍的人,我想這是一個人的天性,但這并不妨礙我交朋友。事實上,不喜歡應酬的我,恰恰很幸運地在工作上結識了很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不僅僅和我在事業(yè)上相互幫助,更是心靈上的知音。他們有我的上司、下屬、競爭對手、合作伙伴、客戶——這些通常被認為不可能成為真正朋友的角色。我想,這不是因為我用了什么樣的社交技巧,而是因為我用更真誠的態(tài)度去面對他們。 我相信,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雖然很難是百分百純粹的私人友情,但也未必就完全是冷酷的利益關系,而往往是共同利益、相互欣賞、個人感情的集合體。職場上的人際往來,同時帶有這幾種關系的色彩,又不能簡單地用其中任何一種關系的模式來處理。若是真把領導和客戶當作無話不談的朋友,自然后果不堪設想,但如果總是用利用與被利用的可能來假設他人,相信人與人之間只是爾虞我詐,恐怕也難以建立有益的關系。如果失去了最后一點基本的真誠和信任,又怎么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呢? 如果要打一個比方的話,也可以這樣說:在很多人的心里,認識的人被一個以自己為圓心的圓圈隔開,圈內(nèi)是白色的“自己人”,圈外是黑色的“外人”;而實際上,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可能是一個圓心是白,最外圍是黑的漸變圓盤——除了兩個極端以外,中間的部分都是有保留的信任和有限度的提防:信任,但不隨時對任何人掏心掏肺;提防,卻在明知可能有利益摩擦的時候仍然保持正面的心態(tài)。 想明白這一點,對保持健康的人際關系很重要:不要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交淺言深是交往大忌,也不要太把自己當外人,永遠小心翼翼曲意奉承也交不到朋友。我們看到:哪怕是在人際關系最復雜的官場,某些人和某些人之間也是有一定意義的信任的(真正能幫助到自己的,也不是利益同盟而是人之間的信任),而這種信任肯定不是其中一方刻意迎合能得到的。 如何保持這個度呢?一方面,與人交往時,要常懷同理心,也就是互換一下雙方角色,考慮一下自己如果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有什么感受。如果自己處于對方的位置時不喜歡的,自己就不必那么做了。比如我自己不喜歡應酬,我也就盡量不在工作以外占用下屬的私人時間,這樣恰恰贏得了下屬的歡迎。此外,自己喜歡的,未必是別人喜歡的,也要謹防自己的一廂情愿反而給對方帶來麻煩。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隨便施于人。 成年人之間的交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尊重不僅意味著客氣和禮貌,更重要的在于尊重對方的思想和性格。試圖去理解“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領域都不存在絕對正確”這個道理,如果難以接受,也應該明白“即使有絕對真理,自己也不會總是掌握真理的那個人”。因此,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不要隨意地否定或批評他人的觀點和立場,更盡量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想法去說服對方——這種行為的背后本質(zhì)是認為自己比對方更高明的盲目自大。接受人的多樣性是尊重的基礎,而沒有尊重則不可能贏得真正的信賴。 除了一些大原則以外,還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常見的比如小禮物。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傳統(tǒng)方式,但是很多人把禮物變成了金錢的替代品。我認為,除非某種特殊情況下,昂貴的禮物不如一些隨意的或者貼心的小禮物。前者比如同事間互相分享零食、水果,多買一本好的書,順手給下屬一個筆記本,旅行帶回來一些有趣的紀念品等,重點在于向?qū)Ψ絺鬟_一個信息:我很在意你。后者則很有講究,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曾用一個區(qū)區(qū)幾百元的打火機打動了某電視臺的臺長,成為了朋友,并拿到了長達五年的最低折扣廣告。我想哪怕十倍價格的高檔煙酒恐怕也無法達到這種效果。現(xiàn)代社會,誰也不缺錢,但缺關心。 嘗試為對方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我曾有一份工作是作為某供應商的市場總監(jiān),與全國的經(jīng)銷商打交道。我保持著這樣一個習慣:每一次見面都盡量為對方提供一點對他的公司經(jīng)營有幫助的信息,要么是最新的市場動向,要么是公司管理上的某點建議,要么是兄弟市場好的營銷方案……這樣讓對方感受到我很關心他所關心的事,同時感受到眼前的這個人有價值。同樣,我從這個客戶公司學到的,又可以成為下一個客戶所需要的經(jīng)驗。因此,至今我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 像這樣為他人提供幫助的方法,最關鍵有兩點:一是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把對朋友的幫助當作一種交易。人不會拒絕真誠的幫助,同時人也能分辨出來什么不是真誠。如果自己認識的人有需要,而自己恰好又能幫忙,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二是關心對方所關心的事才是真正的關心。這種關心是真正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逢年過節(jié)群發(fā)一堆無聊的短信。對自己的老板而言,幫他把企業(yè)經(jīng)營得更好比溜須拍馬重要一萬倍;對領導而言,怎么幫他在他的領導面前做出成績也勝過送他兩條好煙;對同輩而言,無所保留地分享信息比下班后聚在一起侃大山更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還有一種幫助,就是成為幫助的“傳遞者”。我有一位師兄,在同學圈里人緣頗好,主要原因就是愿意主動為朋友尋找?guī)椭1热鐒倓傉J識一位新朋友在做某方面的工作,他就有可能馬上提到:我認識你們這個領域的××人,他說不定可以跟你合作,我介紹你認識一下?;蛘哂腥讼蛩S口提到自己的什么困難,他就會想到:這個我沒有能力幫你,但是××同學可能會認識能幫你的人,我去幫你聯(lián)系一下。就這樣,他自己不是最有能力的,卻成了大家最愿意聯(lián)系的人。 當然,保持健康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同輩還是前輩,上級還是客戶,都會對有能力、有思想、有上進心的人保持尊重。一個人是用哪種方式讓他人留下印象的,決定了對方怎么評價自己,進一步?jīng)Q定了對方用什么態(tài)度對待自己,這將是一個循環(huán)。尊重是靠自己掙來的。怎么讓別人喜歡自己,不是靠如何取悅對方,而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喜歡的人。一個人社會關系的層次代表著自己的層次,但反過來,一個人到達了什么層次,才會有什么層次的社會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