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編輯本段
托馬斯·杰斐遜在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杰斐遜秉持古典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制定了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后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chuàng)設條文之基礎,杰斐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他創(chuàng)立并領導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成為今日民主黨之前身,統(tǒng)治美國政治達四分之一世紀。杰斐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國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國副總統(tǒng)(1797年─1801年)。
除了政治事業(yè)外,杰斐遜同時也是農(nóng)業(yè)學、園藝學、建筑學、詞源學、考古學、數(shù)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維吉尼亞大學之創(chuàng)辦者。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國總統(tǒng)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晚宴上,約翰·肯尼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杰斐遜獨自在這里吃飯的時候不計。”
生平經(jīng)歷編輯本段
早年生涯與教育
依其出世當時所采行的儒略歷,杰斐遜生于1743年4月2日;但若依其在世時改用的格雷高里歷,則杰斐遜的生日為4月13日。
杰斐遜出生于富足興旺之家,在十名手足間排行第三(有兩名死產(chǎn))。父親名彼得·杰斐遜,為農(nóng)民兼測量員,在維吉尼亞的阿爾伯馬爾郡(Albemarle County)擁有一座名為沙德維爾(Shadwell)的農(nóng)場;母親珍·藍道夫(Jane Randolph),為伊沙漢·藍道夫(Isham Randolph)與珍·羅杰斯(Jane Rogers)之女,培頓·藍道夫(Peter Jefferson)之表親。伊沙漢是在英國倫敦城東的沙德維爾教區(qū)教堂(Shadwell Parish church)結(jié)的婚。托馬斯·杰斐遜的雙親皆為世居維吉尼亞的移民家庭。
彼得·杰斐遜在宅第為大火所燬后,舉家遷至業(yè)吉嶺(Edge Hill)。該嶺以17世紀時,幫助約翰·李伯內(nèi)(John Lilburne)發(fā)展政治事業(yè)的英國內(nèi)戰(zhàn)第一場戰(zhàn)役而得名。杰斐遜之妹露西(Lucy)嫁予查爾斯·李伯內(nèi)·路易斯(Charles Lilburne Lewis),并將一個兒子命名為李伯內(nèi);而弟弟藍道夫也將一個兒子命名為李伯內(nèi)。
1752年,杰斐遜受教于蘇格蘭教士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所經(jīng)營的學校,年僅九歲時即開始學習古拉丁文、古希臘文、以及法文。1757年,十四歲的杰斐遜喪父,他繼承了約五千英畝(約2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數(shù)十名黑奴。杰斐遜在所繼承的土地建造自宅,該地其后名為蒙地沙羅(Monticello)。
父喪后,杰斐遜在1758年至1760年間,受業(yè)于由博學的詹姆斯·毛瑞(James Maury)教士所開設的學堂。學堂位于弗雷德里克斯堡教區(qū),距沙德維爾(Shadwell)12英哩(19公里)。杰斐遜寄宿于毛瑞家中,接受古典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并研習歷史與自然科學。
16歲時,杰斐遜入學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哲學系,自1760年起至1762年止,為時兩年。杰斐遜追隨威廉·史莫(William Small)教授,研究數(shù)學、形而上學、與哲學。史莫引導充滿熱情的杰斐遜接觸不列顛實證主義者(British Empiricists)們的著作,包括約翰·洛克、法蘭西斯·培根、以及艾薩克·牛頓爵士。(杰斐遜后稱其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三個人』("three greatest men the world had ever produced"))。據(jù)聞杰斐遜的學院生涯為每日讀書15小時,隨身攜帶希臘文法書,法文精熟,練習小提琴,喜好科爾涅里烏斯?塔西佗(Cornelius Tacitus)與荷馬的著作。
杰斐遜在學院中曾為神秘的扁帽俱樂部(Flat Hat Club)之一員,學院現(xiàn)今的學生報紙即以此俱樂部為名。他在1762年以優(yōu)秀成績畢業(yè)后,轉(zhuǎn)而跟隨良師兼益友喬治·威勒(George Wythe)學習法律,于1767年取得維吉尼亞州的律師資格。
1772年,杰斐遜與守寡的瑪莎·斯格爾頓(Martha Wayles Skelton, 1748-82)成婚,生下六名子女:瑪莎·藍道夫(Martha Jefferson Randolph, 1772-1836)、珍·藍道夫(Jane Randolph, 1774-1775)、一名死產(chǎn)而未及命名的兒子(1777-1777)、瑪麗·威勒斯(Mary Wayles, 1778-1804)、露西·伊莉沙白(Lucy Elizabeth, 1780-1781)、與露西·伊莉沙白(Lucy Elizabeth, 1782-1785)。瑪莎·斯格爾頓逝于1782年9月6日,杰斐遜再未續(xù)弦。
1774年至1800年
獨立宣言前文杰斐遜于維吉尼亞的城鎮(zhèn)自治議會(House of Burgesses)中執(zhí)法。他于1774年寫下英屬美州民權(quán)概觀(A Summary View of the Rights of British America),引領維吉尼亞地方議會走向國會。這本小冊成為美國人對英國殖民者們辯駁時的有力論據(jù),促進美國人走向獨立自主,標示著杰斐遜為愛國者中思想最深刻的辯士之一。
杰斐遜像,右方墻上銘刻著美國杰斐遜為美國獨立宣言之主要撰稿人,獻身于美國的政治文化與民間文化。大陸議會為撰寫該宣言所委任的五人小組全體一致同意,由杰斐遜單獨起草宣言全文。
1776年9月,杰斐遜回到維吉尼亞,并獲選入新成立的維吉尼亞州代表議會(Virginia House of Delegates)。杰斐遜于其任期中銳意興革州內(nèi)法制體系,以使維吉尼亞成為民主的一州。他于三年間起草126條法案,包括廢除長子繼承權(quán)、建立宗教自由、并使司法體系現(xiàn)代化。1778年,杰斐遜的『知識大幅普及散播法案』("Bill for the More General Diffusion of Knowledge")促成其母校的連串學術(shù)改革,包括美國各大學中第一個成立的選修制度。
杰斐遜于1779年1781至年間任維吉尼亞州州長,在1780年以州長的身分監(jiān)督維吉尼亞州治由威廉斯堡遷移至里奇蒙。他不斷在威廉與瑪麗學院中呼吁教育改革,包括全國首創(chuàng)由學生自治的榮譽法則(honor code)。1779年,在杰斐遜的指示下,威廉與瑪麗學院委任喬治·威勒為美國各大學中首位法學教授。因?qū)Ω母锏倪M程不滿,杰斐遜后來創(chuàng)立了維吉尼亞大學,為美國第一所與宗教學說完全無關(guān)的高等學院。
維吉尼亞兩次在杰斐遜入主政期間遭英軍入侵。杰斐遜本人幾遭奇襲薛倫斯維爾(Charlottesville)的英軍騎兵縱隊所俘,但終能脫身。民情因政府無力御侮而激憤不已,從而幾乎毀了杰斐遜的政治前途;但在約克鎮(zhèn)之圍后,民憤逐漸平復。
杰斐遜于1785年至1789年間駐節(jié)法國,未及參與合眾國憲法會議(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他其后雖逐漸支持這部新憲,卻仍認為新憲因缺乏權(quán)利法案而有缺陷。
自法返國后,杰斐遜于喬治·華盛頓的政府中擔任首任美國國務卿(1789-1793)。他與亞歷山大·漢彌爾頓兩人之間開始對全國性的金融政策展開論戰(zhàn),杰斐遜將漢彌爾頓與其他狂熱的聯(lián)邦黨人與?;庶h等量齊觀。1790年,杰斐遜深恐其擬之為『?;手髁x』的『漢彌爾頓主義』佔上風,寫下『漢彌爾頓的信徒們跟著氣喘噓噓…并渴求帝王之冠、諸侯之冕、與主教法冠。』 ("Hamiltonians were panting after...and itching for crowns, coronets and mitres")[4]杰斐遜與詹姆斯·麥迪遜創(chuàng)立民主共和黨,并成為黨內(nèi)領袖。他們二人與麥迪遜的的競選總干事約翰·貝克利(John James Beckley)所建立的體系,史稱第一黨系統(tǒng)(First Party System)。1793年,英法兩國爆發(fā)戰(zhàn)爭,杰斐遜強烈支持法國,而漢彌爾頓與華盛頓方面在締結(jié)杰伊條約(Jay Treaty)后則支持英國,杰斐遜于是辭職隱退蒙地沙羅,后又獲選為美國副總統(tǒng)(1797─1801)。
法國進行準戰(zhàn)爭(兩國海軍不宣而戰(zhàn)),約翰·亞當斯所領導的聯(lián)邦黨加強并增募海陸兩軍,同時開征新稅,從事戰(zhàn)爭準備,并在1798年制訂了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Alien and Sedition Acts)。杰斐遜將此法解讀為攻擊他所屬的政黨,甚于對付危險外敵。他與麥迪遜為重新集結(jié)支持者,匿名著作肯塔基與維吉尼亞提案(Kentucky and Virginia Resolutions),主張憲法所建立者僅為各州與聯(lián)邦政府之間的協(xié)定,聯(lián)邦政府無權(quán)行使憲法無明文規(guī)定之事項,而各州對聯(lián)邦政府各項僭權(quán)之舉可視為無效。此提案為美國史上首次對州權(quán)論之陳述,該論述開日后拒行聯(lián)邦法規(guī)與介入論之先河。
因與杰斐遜與紐約的艾隆·伯爾緊密合作,重新集結(jié)其政黨,特別為對付新稅開征而投入180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聯(lián)邦黨反擊杰斐遜為自然神論者、無神論者、稱他為基督徒之敵。杰斐遜與伯爾在選舉人團中,票數(shù)并列第一,須由時為聯(lián)邦黨所控制的美國眾議院決斷選舉結(jié)果。
經(jīng)冗長辯論后,漢彌爾頓在眾議院中說服了同黨議員。他認為,選舉過程中的流言將腐蝕新生的美國政府;而就政治面而言,杰斐遜較不具傷害性。眾議院因于1801年2月17日決議,推舉杰斐遜為總統(tǒng),伯爾為副總統(tǒng)。
總統(tǒng)時期編輯本段
政策
杰斐遜于1801年至1809年間擔任總統(tǒng),為首位于白宮任職并離任的總統(tǒng)。這也是民主共和黨黨員首次選上總統(tǒng)。截至目前為止,杰斐遜為唯一擔任過美國副總統(tǒng)后又選上總統(tǒng),且任滿兩個任期者。
杰斐遜任內(nèi)因崇尚重農(nóng)主義、個人自由、有限政府、及以共和主義激勵美國身份認同而知名。僅管杰斐遜他以建立有限政府目的,他在第一任的總統(tǒng)任期中執(zhí)行路易西安納購地案,并委派進行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杰斐遜于1804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獲選連任。他在第二任期中主要處理外交問題,例如在陷入英法之戰(zhàn)時保持中立。
杰斐遜本是嚴謹建構(gòu)主義者,但在其總統(tǒng)任內(nèi)對自己的原則妥協(xié)。他在保持小型海軍、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嚴謹建構(gòu)主義、與小政府等原則上退縮。自民主共和黨分離而出的特挺奎德斯(Tertium quids)團體指責杰斐遜自毀原則。
政治理念
杰斐遜對美國的愿景為以農(nóng)立國,耕者有其田,恰與約翰·亞當斯及亞歷山大·漢彌爾頓為代表的聯(lián)邦黨看法相對立。漢彌爾頓展望美國成為商業(yè)與制造業(yè)國家,被視為美國卓異主義之父的杰斐遜則衷心相信美國的獨特性與無窮潛力。也就是說,杰斐遜自信滿滿地認為,美國這樣地廣人稀的國家足以避免他所憂懼的,歐洲式階級對立與工業(yè)化。
杰斐遜受多名歐洲啟蒙思想家的見解影響極深,其政治原則來自約翰·洛克(尤其是不可轉(zhuǎn)讓之權(quán)利(inalienable rights)與人民主權(quán)(popular sovereignty))與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常識。政治學家將杰斐遜的思想擬之于與其同時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杰斐遜相信,人皆擁有『某種不可轉(zhuǎn)讓之權(quán)利』。也就是說,無論政府是否存在,人所擁有,不可創(chuàng)造、奪取、或轉(zhuǎn)讓的基本權(quán)利永存。杰斐遜對于自由的解釋最受重視,他將之定義為『正當?shù)淖杂蔀?,在其他人?jù)相同權(quán)利劃定之范圍內(nèi),依我等之意愿暢行無礙。我并未加述「合法范圍內(nèi)」,因律法通常不過是專制獨裁者之意圖,而律法的確就是這樣侵犯個人權(quán)利。因而,對杰斐遜來說,政府不僅不能『創(chuàng)造』自由權(quán)利,反而有可能侵犯個人自由。而適切自由的范圍并非由法律所規(guī)定,而是止于他人有相同權(quán)利之處。杰斐遜認為,適切的政府不僅要防止個人侵害群體中其他人之自由,也要自我限制以防削弱個人自由。
杰斐遜極為擁護州權(quán),其于1798年之維吉尼亞和肯塔基決議(Virginia and Kentucky Resolutions)中,訂下敵視聯(lián)邦擴權(quán)之基調(diào),尤其值得注意。然而,他的若干外交政策實際上反而擴充了聯(lián)邦權(quán)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1803年的路易西安那購地案中,以不成文的聯(lián)邦權(quán)力兼并一大塊外國土地,連同居住其間的法籍與意大利居民。他行使禁運法案,卻因與外交政策抵觸而失效,顯示聯(lián)邦政府在有戰(zhàn)爭之虞時,可以強大武力作為后盾,介入地方層級事務以控制貿(mào)易往來。
總統(tǒng)任期中的事件
一次巴巴利戰(zhàn)爭 (1801-1805)
路易西安納購地 (1803)
成立奧勒岡屬地 (1804)
伯爾謀叛 (1805)
1804年土地法
批準美國憲法第廿修正案 (1804)
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 (1804-1806)
1805年成立路易西安納屬地(后更名為密蘇里屬地)
特挺奎德斯自民主共和黨中分離而出。
Embargo Act of 1807年禁運法案,企圖與拿破侖戰(zhàn)爭中的交戰(zhàn)國中止貿(mào)易關(guān)系以令美國的中立國地位獲得尊重。
卸任總統(tǒng)編輯本段
高等院校,專于解除教會對校務的影響,使學生可專心致力于他所大學所無法提供的新天地中。在一封1800年由他寄給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信函中,表明他在真正建立一所大學前已為此思考了數(shù)十年之久。
杰斐遜卸任總統(tǒng)職務后仍持續(xù)活躍于公共事務中。他投入大部分的心力以成立一所新的他的夢想于1819年因維吉尼亞大學的成立而實現(xiàn),州議會批準每年撥款1,500美元以供興學之用。該校于1825年開始招生時,是第一所提供學生全部選修課程的大學(盡管首屆僅有30名學生入學);而校區(qū)則是當時北美洲最大的建筑案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該校校園以圖書館為中心,而非教堂。其實,原案中根本就沒有包含校園禮拜堂在內(nèi)。杰斐遜生前常邀訪學校師生職員至家中,艾德加·愛倫·坡為當時的訪客之一。
維吉尼亞大學經(jīng)設計為州內(nèi)最高學府。杰斐遜的看法認為,州內(nèi)居民皆可經(jīng)由單一共同的評斷標準入學。
人物逝世編輯本段
杰斐遜逝于1826年7月4日,當日為獨立宣言通過五十周年紀念日,與約翰·亞當斯同日去世。杰斐遜生前因創(chuàng)校而債務沉重,美國各地曾捐輸約1,6000美元以幫助這位前總統(tǒng),但不足以助其清償債物與醫(yī)療費用。杰斐遜552英畝(223公畝)的產(chǎn)業(yè)于1831年在蒙地沙羅的一次拍賣會上,以美金$7,000元售予詹姆斯·巴克禮(James T. Barclay)。1836年,巴克禮將地上物連同218英畝(88公畝)的土地以$2,700轉(zhuǎn)售給美國海軍的尤瑞亞·李威中尉。李威中尉后來買下周圍的土地及屋內(nèi)家具陳設,他因而獲稱『蒙地沙羅的救星』。李威中尉于1862年因美國內(nèi)戰(zhàn)而去世,遺囑中將蒙地沙羅捐贈給美國政府作為海軍遺孤的學校。托馬斯·杰斐遜身后葬于其蒙地沙羅的產(chǎn)業(yè)上,其墓志銘由他在生前自行寫就。他堅決要求,墓碑除銘刻自己所撰寫的句子外,『一個字也不要多』。
奴隸制度編輯本段
奴隸,其中有是自雙親及妻方繼承而來,也有許多是因債權(quán)而扣留之資產(chǎn)。他既公開坦承相信奴隸制度不人道且終將絕跡,又蓄奴之行為,遭目為偽善。1801年,在總統(tǒng)大選過后,波士頓的報紙《新英格蘭守護者》(The New England Palladium)報導,杰斐遜『騎在奴隸背上進入自由之殿堂?!?/p>
紀錄顯示,杰斐遜一生中曾擁有逾650名美國獨立宣言初稿中,杰斐遜譴責英王在北殖民地主導引入奴隸制度,控訴英王『從事殘酷的戰(zhàn)爭以壓制人性,對未曾冒瀆他的人們,侵犯其生命與自由兩個最莊嚴的權(quán)利,蠱惑并運載他們到地球的另一邊成為奴隸?!贿@段話在南卡羅萊納與喬治亞的代表們要求下,自獨立宣言的正文中刪除。1769年,當時身為維吉尼亞州議會代表之杰斐遜,提案解放州內(nèi)之奴隸未成。1778年,州議會通過他另一項提案,維吉尼亞禁止輸入奴隸。用他本人的話說,此案雖未帶來全面解放,但『禁絕因輸入奴隸而提高惡行,將最終的根絕留給未來?!?784年,杰斐遜在西北地域法令初稿中規(guī)定,自西北屬地中新加入聯(lián)邦的州『既不可蓄奴,亦不可奴役非自愿受者。
人物軼事編輯本段
第一個死于貧困的是第三任美國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ThomasJefferson)。他出身貴族家庭,屬于富有階層。后于1809年3月4日離任,死于1826年7月4日。巧合的是,他竟然與他的前任、政敵約翰.亞當斯(JohnAdams)幾乎同時離開人世,雖然后來他們的私人關(guān)系已經(jīng)和好。杰斐遜的墓碑上刻著:“托馬斯.杰斐遜美國《獨立宣言》和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的執(zhí)筆人弗吉尼亞大學之父安葬于此”。
亞當斯雖然晚年拮據(jù),但仍有不多的土地等不動產(chǎn)。杰斐遜8年的總統(tǒng)生涯,使他欠下了11000美元的債務,不得不另舉債償還以離開白宮。離開白宮之后,抵達蒙蒂塞洛。雖然擁有幾間小作坊,和一個小農(nóng)場,但入不敷出,盡管忍痛賣掉一些土地還債,仍然還有幾乎5萬美元的債務。于是還債就成為困擾這位離任總統(tǒng)的難解之結(jié)。他的大女兒與他一起生活,在給父親的信中,瑪霞寫道:“我什么都可以忍受,就是不想看到你年紀這么大還要為債務而煩憂”。
1812年,英國人入侵焚燒了國會圖書館。杰弗遜將自己價值5萬美元的藏書,以23500美元的低價賣給國會,償還了將近一半的債務。盡管手頭拮據(jù),他卻從1816年起,以全部身心投入籌建弗吉尼亞大學的運作之中。在他的積極游說之下,州議會批準每年支付15000美元以資辦學。杰弗遜到處募捐用于建校。1825年3月7日,大學開學,盡管只有30名學生。
杰弗遜終于因為貧困兼之過度勞累而病倒,當杰弗遜經(jīng)濟極其困難的消息傳開之后,美國各地為之捐款16000美元,但這并不足以償還他的債務并解決他的醫(yī)療費用。6月24日,他寫下生平最后一封親筆信,抱歉地推辭掉華盛頓紀念《獨立宣言》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他終于滿足了活到7月4日的最后愿望,中午12時50分,離開人世,享年73歲。幾個小時之后,另一位《獨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遜的前任總統(tǒng)亞當斯也撒手人寰。
人物評價編輯本段
杰斐遜是美國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偉大的思想家,他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博大精深的民主思想體系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他是18世紀啟蒙思想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一切壓迫,仇視君主制和貴族特權(quán)。他最反對暴政,為防止暴政的出現(xiàn),他設計出周密完善的機制,并且把普及教育和發(fā)展教育看作是防止民主蛻化為暴政的最重要的手段。他最珍視自由,他把自由列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權(quán)利之一;他特別強調(diào)思想自由,反對任何鉗制,束縛思想自由的東西,不管它是教會還是政府。他對于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張消滅貧困,反對社會不平等。他重視人的尊嚴,重視人的價值;在他看來,人的生命安全,人的自由及人的幸福是目的,財產(chǎn)不過是手段,甚至政府也是手段。他說:“關(guān)懷人的生命安全及幸福,而不是破壞他們,應該是一個良好的政府的首要的、唯一的正當?shù)哪康?。”他所謂幸福,不但包括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舒適,而且也包括高尚雅致的健康的精神生活。他反對自私自利、爾虞我詐、互相殘害的人際關(guān)系,他渴望看到的是一個重情誼、互相愛護的富有人情味的人際關(guān)系。杰斐遜的民主主義是人文主義的民主主義,他的思想帶有明顯的“非資本主義”傾向。
杰斐遜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作為人民的公仆,作為國家領導人,他表現(xiàn)出許多高貴的品質(zhì)。無論是當州長也好,當總統(tǒng)也好,他都沒有個人榮耀感,沒有權(quán)力欲,更沒有想利用職權(quán)地位謀求私利,他只是感到個人責任加重了。如何克盡職責,如何為人民謀福利,如何維護民主,是他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也是他努力的方向。
他雖然是一位學者、思想家,一旦從政,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實際工作中去,扎扎實實地從事具體工作,真正做到夙興夜寐、宵衣旰食。他反對擺官架子,反對講排場。在任總統(tǒng)期間,他提倡平民作風,把前任總統(tǒng)的各種各種君主制殘余一掃而光。他以平等的態(tài)度待一切人,在內(nèi)閣里面,他從不以長官自居,從不獨斷專行。
作為國家元首,他以維護民主為己任,遵紀守法,一切按照憲法規(guī)定辦事,從來不讓行政機關(guān)凌駕于人民代表機關(guān)之上。他清正廉潔、以身作則、禁絕苞苴。終其一生,他從未參加任何投機活動,并且認為參加這類活動是一種恥辱。
他從來不玩弄政治陰謀,不勾心斗角,一切光明正大。
他一生勤奮不已,自強不息,退休后仍不休息,急公好義,關(guān)心國事,特別熱心于教育事業(yè),為了創(chuàng)立弗吉尼亞大學,他耗盡了心血。
杰斐遜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