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應(yīng)該說這指的是過去廚房里吊湯的重要性,因為那時的廚師要做好一道菜,少不了要用好湯去增鮮提味??扇缃瘢鞣N增鮮調(diào)味品層出不窮,而傳統(tǒng)的吊湯技法也似乎已逐漸被事廚者所淡忘。不過在時下的川菜廚房,有一種湯是廚師都要去提前制作好的,那就是酸湯。
酸湯,自然是指帶酸味的那一類湯,因為其范疇較廣,比如有名的貴州酸湯、四川彝家老酸湯,西北人家的漿水酸湯等,所以酸湯又并非是一個專屬的概念。拿貴州酸湯來說吧,若以湯的質(zhì)量和清澈度來分,就可以分為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酸湯等;而以湯的原料來劃分,那又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蛋酸湯、豆腐酸湯、毛辣角酸湯、菜酸湯……
如果要我們把上述各式各樣的酸湯都一一道來,那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兒,因此,這里我們只能選取時下在川菜制作中較流行的酸湯來給大家作介紹。嚴(yán)格地講,這些酸湯應(yīng)該叫酸辣湯才對,因為它們不僅具有酸湯本身的特點,而且大多都帶有辣味。另外,這些酸湯都是由廚師在廚房里提前批量預(yù)制好的,市面上并沒有成品出售。
用酸湯做菜,成菜多為半湯菜式,比如酸湯片片魚(見圖)。講到這里,有讀者可能會問了,什么是半湯菜式?這我得給大家先說說。半湯菜式,就是指湯湯水水比較多的菜肴,這類菜肴有幾個優(yōu)點,一是有助于原料入味,二是成菜的速度比較快,三是成菜看上去很有份量。因而半湯菜式近些年尤其是在筵席上,川廚甚至把它當(dāng)成了必配的佳肴。
眼下常見的川式酸湯有四種類型,一種以黃燈籠辣椒醬加野山椒等制成的“風(fēng)味酸湯”,二是以豆瓣醬、泡椒、泡姜、香醋等制成的“家常酸湯”,三是以番茄、番茄醬、泰國雞醬等制成的“紅番酸湯”,這三種酸湯以烹制熱菜為主,還有一種酸湯主要用于冷菜,那是用青美人椒、小米椒、香醋等熬制成的“開胃酸湯”。
風(fēng)味酸湯
用風(fēng)味酸湯做菜,“酸湯肥牛”最具代表性。而在其基礎(chǔ)上,還形成了一系列的酸湯菜式,如酸湯遼參、酸湯魚肚、酸湯魚餃、酸湯烏魚片等。近年來,風(fēng)味酸湯稱得上是川廚手里的一把利器,以至于用于烹調(diào)哪類菜品都在各地火紅。然而它究竟起源于何時何地呢?雖說這已經(jīng)很難考證了,但還是有不少人說它出自湘菜的醬椒系列菜。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那些加了醬椒蒸出來的菜,盤里邊都帶有一定的汁水,當(dāng)人們把菜品蘸著汁吃時,感覺風(fēng)味很特別,于是受啟發(fā)并經(jīng)過演變改進(jìn),最后就逐漸形成了這種風(fēng)味酸湯菜。此外,也有人說這風(fēng)味酸湯源于川菜江湖中的“山椒鳳爪”,因為兩者之間的
口味實在是有些接近。以筆者來看,兩種說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不過既然是改進(jìn)演變而來,那也就無所謂正宗了,我們只需要把握這類酸湯的出品特點是:色澤黃亮,酸辣味突出。
原料:黃燈籠辣椒醬500克 野山椒200克 胡蘿卜塊50克 香菜75克 洋蔥100克 雞汁10克 小米椒節(jié)50克 山椒水500克 泡姜100克 姜末25克 芹菜100克 色拉油350克 清水5000克
制法:凈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姜末、小米椒節(jié)和野山椒炒香后,加入黃燈籠辣椒醬炒出香味,然后摻清水燒開并加入剩余的原料,待小火煮約30分鐘時,倒出來瀝渣即得到酸湯(見圖1~5)。
菜例:酸湯肥牛
制法:
1.把肥牛切成薄片,投入沸水鍋里汆一水撈出。金針菇和青筍絲也分別入沸水鍋里汆一水,撈出后放窩盤里墊底。
2.鍋里摻適量酸湯燒開后,下入汆過水的肥牛片,稍加調(diào)味便可出鍋裝盤,最后撒蔥花和小米椒圈點綴好,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