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門先輩朱東潤先生說過這樣的話,學習書法,要篆書學十年、隸書十年、楷書十年、行書十年、草書十年……而且要依次學習,不能跳著來。 那個,朱先生的這個主意如何暫且不論,且容后學小子說一句,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朱先生那樣長壽,活到80來歲還身體很硬朗,能一個個十年接龍玩書法。就算是學書法的人也能像朱先生那么長壽,但是當代人活得都比較毛糙著急,20來歲不能成名成家,幾乎就感覺土埋脖子了,如果按照朱先生的說法,即便從十來歲開始練習,60出頭了,還未必能練到草書,這真是讓人絕望了。 (朱東潤先生行書作品,復(fù)旦校園里的“燕園”二字也是朱先生手筆) 書壇中,支持朱先生意見的,也有不少,印象里香港饒宗頤老先生也有這個想法。其實,我雖然在書法上沒什么成就,但是也覺得這個辦法不可行,好比學習畫孔雀,總不能從孔雀蛋、孔雀崽兒一直到成年孔雀一路學過來吧……雖然,達芬奇據(jù)說小時候確實先從畫雞蛋開始的學畫畫的。 強調(diào)次序不重要的書法家也有不少。比如,啟功先生就說過許多許多次,而且反復(fù)強調(diào),篆書寫得好的,行書草書寫得不一定好呀,鄧石如就這樣。 (饒宗頤先生作品) 暫且不去爭論次序問題了,這事就留給書法理論家探討吧,我覺得探討這一類問題,近似某宗教探討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一樣沒啥意義。因為,在實際的書法學習中,歷朝歷代的書法學習者已經(jīng)用實際行動做出了投票,才華卓越的,各體兼善,比如趙孟頫;才偏一格的,就在某一體上多有創(chuàng)造,比如鄭板橋就玩出一種“六分半”體隸書;當然了,多數(shù)是善于寫某一兩種書體,而且集中在楷行草這幾樣上。 (趙孟頫《歸去來兮辭》局部) 那么,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作為初始學書法的人,選擇哪一種書體入門比較簡單呢?感覺下來,一開始學倒是可以學學篆書或者隸書,因為這兩種書體字形特征比較明顯,用筆相對簡單明了,剛開始接觸書法,寫這兩種字體比較容易上手;等待多少有點感覺之后,再研究楷行草似乎就比較容易入門。 憶及自己當年接觸書法時,是先學的柳體楷書,學得那個費勁,簡簡單單的“一”字,描畫半天也不得門徑,更不用說其他點畫繁多的字了,臨摹多時,還是歪歪扭扭難以成型。耗時多日之后,轉(zhuǎn)而寫寫篆隸,倒是感覺容易上手的多。 話說回來,每個人領(lǐng)悟書法的門徑也并不一致,我的經(jīng)驗未必別人也適用。還是老話說得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多在各種帖子里摸爬滾打,時間長了,自然有所得。 (柳公權(quán)草書作品) 【升學寶公號:loveshengxuebao。關(guān)注教育、關(guān)注下一代。】 |
|
來自: 昵稱18361029 >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