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昨夜得一夢,夢中一團空;朝來擬說夢,舉頭又見空。 為當(dāng)空是夢,為復(fù)夢是空;相計浮生裡,還同一夢中。 「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盧山煙雨浙江潮?!?-----蘇東坡
--------------------惟覺老和尚開示--------------------- 青原襌師將修證的歷程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開悟前,此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為凡夫的執(zhí)著,執(zhí)著外面虛妄的境界為實有,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先生以三首詩,來表現(xiàn)青原禪師修證的三個階段。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span> 這首詩是藉盧山為譬喻,來表顯第一階段凡夫的境界。因為被我執(zhí)、我所蒙蔽,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所以始終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看不見自己本具的心性;如同世界各個宗教,都標榜自己是真理的道路,事實上都是各執(zhí)其所;唯有佛陀是站在最客觀的立場來看待事物,所以才能清楚明白事物的真相。
這是描述修行悟道的心路歷程,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悟道以後還要修道,如果以為凡夫心就是佛心,而不繼續(xù)修道,生死還是生死,煩惱還是煩惱,眾生還是眾生,永遠不能成佛。所以悟後起修更是重要,要能保養(yǎng)聖胎。
「溪聲盡是廣長舌,大地?zé)o非清淨(jìng)身;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何曾舉示人?!?/span> 修證得道之後就有大智慧、大定力,乃至於大神通。可是,這念心無量無邊的功德妙用是不可思、不可議的,是不可說、不可說,所以「明日何曾舉示人」;當(dāng)下這一念心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真正得到受用的還是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