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上過瓦蘇老師與理查德老師 4天的工作坊,今年,上過12天的工作坊,以下是12天工作坊的部分筆記。
我上過的所有課程中(包含了最近幾年的心理與靈性課程,也包括了從幼兒園到北京大學碩士的教育經(jīng)歷),瓦蘇老師的課對我有非常特別的一點——我?guī)缀鯊奈醋呱?。整個課程中,我都是全神貫注地投入,同時還做了
6萬余字的筆記。
這些筆記相當不錯,不過,真正的學習都是體會、體悟與體驗。瓦蘇老師對課程的掌控是超級的,感人至深又不著力,非常溫暖,但又絕不會袒護受害者,更不會被學員所操控。
所以,這個課程不僅適合處理自己的問題,也適合專業(yè)人士,尤其是你想開辦工作坊和團體課程的話。
“把你單純的需求,放到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改變就會發(fā)生。”
這是瓦蘇老師的一句話,在這一點上,她知行合一。
————————
一、覺知即治療
男女之間的關系,有許多種不同的呈現(xiàn)形式,歷史上第一次,我們有了一種自由,每一對伴侶都可以自發(fā)地探討,他們是如何建立關系的。已經(jīng)沒有一種壓倒性的方式一定要套在你身上。
我們工作的核心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接受你當下所處的狀態(tài)。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多么值得愛,那整個世界看起來就很不一樣。
健康不是沒有癥狀,健康是對你的癥狀有很好的覺知。
二、給予與控制
給予很容易,而接受相對難得多。在關系中,這變成一種控制的形式。當我們給予時,都覺得對方欠自己的??吹竭@一點就很好,這就是控制。
女學員一分享:一段婚姻,我做了女人該做的一切??最后的結果是,我必須切斷這個關系,用這種方法切斷一切,花個句話,完了。
看起來,我是一個受害者。實際上,我用這個方法說,你看,這個家都是我做的,你還不說我好,干脆就不干了!
我做這么多,你必須認可我,你不認可我,算了,我不干了。
女學員二分享:
1分的付出,10分的負面情緒,同時捆綁銷售20分的權力感。我是接受者,當我拒絕接受時,我發(fā)現(xiàn)對方很孤獨,很沒有價值。當我特別強硬的拒絕時,對方就孤獨得不想活了。
理查德:拒絕時,也有很強的權力感。你要自己去審視,自己是不是這種情況。
三、失去自我
當愛發(fā)生,我們過分迷失在對方身上,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我們通過對方來生活,而不是通由自己的身體來生活。
一個人健康的生活是,你和對方很深入地一起,但你沒有失去自己,失去自己的興趣,失去自己的關系。
我們以為,相愛就是很深的融入,而放棄了自己。這樣做,會給自己以后造成很大的麻煩。
愛,絕不意味著完全迷失在對方的身體里。
相反的一個極端是,陷入愛河,但極端恐懼失去自己,而沒有投入到這個關系中,我們把距離拉得太遠。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平衡,很深的融入,但不失去自己。
四、扔掉抱怨
在互賴關系中,會有很多戲劇的狀態(tài)與情景。分手啊、又和好啊、受傷與憤怒??有很多的戲劇發(fā)生。在這個戲劇中,總有一方看起來像是受害者?;ベ嚨娜藭?,如果對方改變一點點,那么一切就會好起來。受害者真的是在抱怨,有的時候很明顯,有的時候很微妙。
要離開互賴關系,你必須把抱怨扔掉。我的個案,她們會花一個小時甚至更多來抱怨丈夫,但她們好像沒有一點點意識到,是她們選擇了這個人,是她們想和這個讓她們幾乎發(fā)瘋的人在一起。
必須負起責任來,不是去看對方有什么毛病,這會讓自己很享受,有時我也會這么做。必須去看自己的內(nèi)在,我在其中發(fā)揮了什么、做了什么。我們的工作是要轉方向,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內(nèi)看。
五、保護層、感受層與真我
讓別人給我們愛的話,會有一個代價,通常這個代價會太大。所以我們封閉在保護層中,沒有其他的方法,只有自己去做。
保護層,可以保護我們免于愛的困擾。保護層伴隨著的孤獨感,好像是一種有力的堅強感似的。就像小孩子時,我們對自己說,沒有誰能保護自己,你得信任你自己。
我想獲得愛,但代價太大,那我自己來吧。在保護層中,你有婚姻,有孩子,但你不是真正在哪里。你好像是在一個舞臺上,你似乎在那里,但你又不在,這很痛苦。
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層。好像有好的墻,我們的心的周圍有墻。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感受不到什么。
人們來上這個課,覺得卡在保護層中。他們實際上想說的,是他們卡死在保護層中。我們需要保護層保護自己,但當我們追求親密時,和父母、孩子與愛人,這時就需要把保護層拿開,但很多時候我們太過于認同這保護層,覺得這就是我們自己。我們不想拿開,就是想拿開也做不到。拿開了,你會覺得失去了能量。
如果你感覺不到愛,你的能量,你的力量會是一個問題。
有這種感覺時,我們會很抑郁,會很不快樂。
一對伴侶,兩個人假若都卡在保護層中,不會有真正的親密。你們彼此住在一起,但都感覺到孤獨。這個時候,你會想,也許要找一個情人,至少有鏈接感。另外一種是,我們有很多爭執(zhí),做了一些事情傷害伴侶,進入到保護層中。他退到保護層中對我做了一些事,我也會退到保護層中。
心的最外一層是保護層,最里面一層是真我,中間層是感受層。感受層或者說傷痛層,是非常可怕的。進入這一層,你首先會感覺到恐懼,那么多的恐懼。恐懼、受傷、憤怒、狂怒??這些我們小的時候有的感受,是不能夠表達的,我們不能夠對父母生氣,不能展示他們看我們的痛苦我們的受傷,但這些感受都在我們的內(nèi)在,在我們的無意識中。
我們工作的一部分,是要進入到我們的無意識中,進入到傷痛。
保護層會讓我們覺得不真實,虛假而隔離。只有當我們進入到感受層,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真的活著的,但一開始有那么多感受,是有一些可怕的。
在工作坊中,我們會經(jīng)常跳入到這一層,呆一段時間。你覺得太多了,會又跳回到保護層。
于是,你在保護層和感覺層之間不斷跳動。在一個很深的伴侶關系中,你也會戲劇地在兩者之間跳來跳去。
進入感受層,會有越來越多的放松。有一些事情發(fā)生了,你開始放松,即使痛苦,也是一些好的痛。在保護層中的痛,是死氣沉沉的。
有一些同學做助人工作,你會知道,感受層的痛苦是創(chuàng)造性的,會帶來成長,在這一層的話,你開始有一種鏈接感、真實感。
在這里,你真的可以和另外一個人相遇,你的心開始打開,對近距離的碰觸有一些允許。更多的有一種鮮活的感覺,有一種享受感。我們要學會,這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脆弱。
在這個感受層,要去選擇,你會接觸到一個什么樣的人。當你由保護層進入到感受層時,你的感覺、你的關系都會發(fā)生改變。
我們要支持個案進入這一層,給予足夠的支持,鼓勵他們的勇氣。
最深的一層,叫真我,也可以叫存在。在這一層,即便獨自的時候,也有很深的存在感。這一層,我們?nèi)匀豢释蛣e人鏈接,渴望親密。但是到了存在層,自己一個人時就有很深的喜悅感,是一種內(nèi)在的喜悅,內(nèi)在的滿足。可以有愛,有關系,美麗的關系,但是不是在依賴。
在這一層,是非常流動,非常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非常喜悅,深深的喜悅的一層,大多數(shù)人都曾進入過這一層,譬如可能小孩子時擁有過,平和安寧的。有的時候感覺好像真的回到了我們的家,真的接納你是誰的存在,非常放松的狀態(tài),深深的滿足。你們大家都知道,生命不同時候會有這種感覺。當我們在哪兒的時候會非常非常幸福,不在的時候就覺得缺失了。
要治療我們的互賴,要反方向地運作。出生的時候,小孩子時,我們在真我層。成長中伴隨著的受傷,讓我們明白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慢慢地就學會了處在保護層。我們要從外到內(nèi)走,不是很難,因為核心這一層就是我們的存在,這一點不難。這是我們的方向,從保護到感覺再到存在層。
你可以自如地在這三個層面移動,而不會凍結在保護層。
六、真實
我們要找到一個地方,讓對方滿意,同時對自己也是尊重的。因為當我們給的很多,同時內(nèi)在又覺得不舒服的時候,自己其實是不滿意的,對方也覺得好像不是真正得到了我們。
(理查德老師說)用語言描述是很難的,因為很微妙。剛開始的時候,看起來不同,似乎很小,其實很大。重要是你的臨在,而且也是有一種感覺,知道你是誰,知道你會站在你自己的真理旁邊。事實是,我很愛瓦蘇,這對我有什么要求?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男人?
對我的要求就是,我要看到她是誰,即使她忘記的時候,我也能看到這一點。要愿意看到她的核心,她的本質,即使她迷失在她所謂的個性——也既保護層中。
當她迷失在她的保護層中,甚至迷失在傷痛中,這并不需要我做什么,我不必改變她、修理她,但我不要忘記,她比迷失的要大得多,深得多。
有的時候,你絕望得要我去做一些事情,這違背了我的本性。這個情況就有一點微妙、有一點困難,我要支持她,但又不能背叛自己。
所以才說很微妙,沒有一個簡單的規(guī)則你可以遵循,這意味著我內(nèi)在不清晰,我首先把自己內(nèi)在弄清楚了。我要看到,如果我有不夠的感覺,不安全的感覺,那也許是我自己有一些工作要做。那是我的責任。
如果我們都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我們需要說實話。當我們說實話時,即便給對方痛苦,也是給對方禮物。
給自己真實,也給對方真實,是你能給對方最好的禮物。
我尊重我自己,所以我尊重你。我不能給你的,你可以自己來努力。
七、界線
界線是愛的表達,是愛的最純凈的表達之一,原因是,去愛,尊重你自己的方式,同時也是對你以及與你親近的人表達愛與尊重。
通常我們想,如果有界限,對方會離開我、痛恨我,甚至死去。當然悲傷的是這樣的事情有時真的會發(fā)生,所以有的時候當我們?nèi)绱嘶ベ嚨臅r候,我們很糾纏的時候,那界限會被看成是非常危險的,但如果我們想健康,我們以這樣深刻的理解開始——界限,是愛的表達。
這是非常真實的,這是很大的挑戰(zhàn)。
八、一段對話
女學員:我在感受我自己,我可能像蝸牛一樣邁了一小步,我在也覺察自己,我每天早上一醒,就想今天我要第一個發(fā)言,可我總沒有,我看到了自己心里還是有很多恐懼。我看到了恐懼與壓力給我的??我看上去很有力量,但我心中其實很弱,我好像總是在趕最后一班車。課程快結束,我要回到我的生活,我有很多擔心和恐懼,我察覺到了這和我的童年,和我與媽媽的關系有關聯(lián),媽媽給了我很多驚嚇,我掙脫不出來,影響到我的生活,很多事我都感覺到很可怕,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理查德:聽我說的話,對你可能有困難。你在一種以對你來說一種正確的速度在前進,當你小的時候你有一些很重要的驚嚇的時候,當你和自己鏈接的時候要非常溫柔,非常敏感??你剛剛描述自己,看起來堅強,實際上很弱??可以換一個詞,我很善于去應對,但我內(nèi)在一些情感沒有很好地處理。怎么對自己用語言很重要??當你說自己很弱的時候,就在否定自己,離開了愛與友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有一些瞧不起的時候,這個孩子怎么呈現(xiàn)呢?我們拒絕它、評判它、輕視它??當你向內(nèi)看時,你要打開心,去看它,對自己要非常地溫柔,非常地有耐心。這個孩子需要新的父母去照顧,你可以做這個全新的父母,你要以這樣的態(tài)度去接近它。我理解你為什么害怕,我理解你為什么不能表達自己,為什么你覺得迷失啊疑惑啊害怕啊,我們在一起就能療愈彼此。所以這就是覺知發(fā)生的方式,不僅是頭腦中的一個歷程而已。
就像剝洋蔥,剝開一層一層又一層,每一層都接近我們的真我,但要花時間要非常地有耐心。
瓦蘇:我看到你,覺得你更美,你更像一個成年人,比上次有更多的臨在感。你覺得自己像蝸牛,是很美麗的蝸牛。
九、依賴與反依賴
反依賴的人總是處于忙碌中,忙碌是最好、最有力的反依賴方式。
依賴型的人總想著,如何進入到反依賴者的心里面。
反依賴型的人看著對方,看到的都是對方的種種需求,這讓反依賴型的人生氣,因為不管你給對方多少,他們都覺得不夠。
依賴型的人會非常具有自我破壞性,反依賴的人會越來越孤立。
十、羞恥
羞恥的作用是,它切斷你與力量、與能量的鏈接。
有羞恥感的時候,通常感覺是無助與軟弱。需要的東西,我們沒有。我們覺得軟弱。不是只說,我們?nèi)狈σ恍┧刭|,而是覺得,我們基本上是錯的。不是說我做了一件錯事,而是說,我這個人是錯的。有一種很深的感覺——我真的是錯的。
并且,對此,我無能為力。
覺得羞恥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配的,不值得的。
我們對于很多事情都可能覺得羞恥,有時是對聰明與智力,對自己吸引人的特質有羞恥感,對家庭家族有羞恥感,我們有羞恥感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通常在羞恥中,我們覺得自己失敗了,在生活中失敗了。
通常是覺得讓父母失望了,我們覺得沒達到他們的期望。
有的時候是覺得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當感覺到羞恥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逃避。
我們會習慣地覺得,它就是我。我們懼怕展示自己,當覺得羞恥時,會擔心被批判、被拒絕。所以這就是羞恥下隱藏著的恐懼。
我們不可能完全消除羞恥感,這不是一種疾病,不會真正離去,什么會發(fā)生呢?我們會和它建立很好的關系。
抑郁來自于羞恥,抑郁幾乎和羞恥感是同樣的。當我們的羞恥在內(nèi)在變得很大很大時,當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去處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抑郁,或者是無望。
羞恥讓我們孤立于人群,感覺到孤獨,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建立鏈接。還有羞恥的羞恥。我們不想跑到別人面前說,我覺得不安全,也不想說,其實我不喜歡自己??于是變得越來越孤獨。
關于羞恥是什么呢?我們內(nèi)在很空洞,為了彌補,我們就會去外界。譬如變得很物質。
許多成功人士,擁有盡可能多的物質,但他們內(nèi)在是痛苦的,缺乏一些東西,心中一些東西不存在了。為了彌補內(nèi)心的空洞,才找外在去彌補,成功啊財富啊或權力啊。
女學員感慨:我不能住在(碧桂園)這么好的酒店,而且一星期,這么安逸,完全不工作!所以我每天從廣州到碧桂園跑來跑去,這樣就舒服多了。男友這幾天都在逗我,不讓我付應該付的錢。我很委屈,為什么這么點錢都不讓我付。原來都是羞恥在發(fā)揮作用,我不配。
羞恥讓我們太過于有責任了。當是孩子時,父母不快樂,孩子都會想,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快樂。如果孩子非常好的話,父母就會快樂,所以我們承載著這種感覺,從孩子到成人,我們陷入這樣的責任感。
過度的負擔、過度的責任感,其實這是羞恥感的標志。
我們承擔太多的責任,我們發(fā)展了一種過度的責任感。如果巴基斯坦有地震,我們就會覺得,我們有責任。我們會覺得,是我做的,我不夠好。這來自于小時候看到家里這些痛,這些緊張,我們不能說,媽媽不快樂,因為爸爸的原因,還是立刻會覺得,肯定是我導致了這一點,那處于這種責任感,我們會想,必須做一些事,讓自己好起來。所以我們這一輩子,就會是為某一個人做某些事。這有兩個后果,一個是內(nèi)在有很大的壓抑,我們就會失敗,因為不可能讓所有人快樂,我們不能拯救我們的媽媽我們的爸爸,我們的丈夫或我們的妻子。每一次失敗的時候就會加深這種羞恥,我是一個不好的丈夫、妻子、兒子或女兒。當我們有羞恥時,我們會尋求被虐待與被拋棄,你真感覺到,我不值得更好的。很多時候,當一個女人被虐待時,真覺得這時她的錯。
所以呢,羞恥感的一個信號就是過度的責任心。
我們必須一切自己去做,沒有人能幫到我們,這讓我們尋求幫助變得困難,而且當一個人想給你支持和幫助的時候,你會很難接受。當我們有很多羞恥時,真的不能接受愛,就好想我們很餓很餓,但不能讓自己吃東西。這一點上,理查德一直在幫助我,因為我有這種趨勢。我總說,愛我,但理查德真給我愛的時候,我退縮。
療愈羞恥的一個很大部分是學會,慢慢慢慢地善待自己。
當一個孩子非常被歡迎來到這個世界上,這個孩子就會覺得很受歡迎,感覺被要,感到安全。
當我們把羞恥內(nèi)化時,我們就會覺得,我們沒有愛的權力。
孩子需要感到自己是特別的,因為孩子的心靈與靈魂是特別的,就像一棵珍珠一樣,至于父母的作用,我們說這叫鏡像。我們真正被父母愛的方式,就是被正確的鏡攝,當看到媽媽愛的眼睛,這面鏡子中照見的就是愛,孩子就會攝入我是被愛的值得愛。相反呢,我們有過分卷入的媽媽,通常媽媽也想表達愛,但沒有很好地去鏡攝孩子,我們作為孩子,即使非常享受這種關注,我們也會失去自己,沒有了界線。
正確的鏡攝是不侵略孩子的界線的。若侵略了,即使最初的想法是愛,也會把孩子內(nèi)在的正直和完整帶走,會給孩子一個信息——孩子本身自己的狀態(tài)不是寶貴的,而珍貴在于能給母親什么東西。這個就會導致孩子內(nèi)部很深的沖突,因為孩子不能把專注放到自己身上,那,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到,要給父母一些東西,父母才愛自己。不是自由的,也不是免費的,要做一些事情才能獲得。就像志紅說的,當媽媽看到自己時,長相平平的自己就感覺很好。這種鏡攝的特質,我們希望在成年人的成熟關系中建立起來,當我們過分地卷入到對方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尊重他們自己的空間。
可以說,當父母想從孩子身上獲得什么時,就給孩子制造了羞恥。
他們是孩子,但變成了父母的父母,為父母做一些事情,從而得到一些滿足,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羞恥,因為孩子自身的需求被羞恥了。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需求時,那給孩子的信息呢,就是說,孩子的需求是錯誤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壓抑自己的需求,他相信自己的需求是錯誤的,因為他有需求,所以他被推開了。所以我們工作的一部分是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需求,我們要做的就是正面地鏡攝自己的需求。
好消息是,當你能治療你自己的一些羞恥的時候,那你就會在很好的位置上擁有一個很好的關系。下一步就是,一個很好的關系能治療你的羞恥。
最后,我想再重復一邊瓦蘇老師的課程精髓:
把你單純的需求,放到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改變就會發(f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