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要點提示:羊水栓塞是產科極為罕見的一種急癥,盡管發(fā)生率低,但是死亡率卻高達60~80%。近年來隨著對其病生理機制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前認為栓塞是主要的病因,現在認為羊水進入母體內后激發(fā)內源性介質的釋放是整個過程的關鍵,從發(fā)病機理上來說,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它和過敏性休克和敗血癥有些類似,推薦采用“妊娠過敏樣綜合征”來替代以前的名稱。過去認為在母體血中查找胎兒的組織成份是診斷的關鍵,現在發(fā)現它并不敏感和特異,一些新的診斷方法是從免疫組化的角度來診斷羊水栓塞。治療上強調需要爭分奪秒及時搶救,推薦采用DROP- CHHEBS治療方案。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產科發(fā)生的一急癥,它是指大量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后繼發(fā)引起患者肺栓塞、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的一個綜合征。由于其較為罕見,發(fā)生迅速、兇險,病生理機制復雜,加之臨床醫(yī)生一般對它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不能及時作出處理,因此繼發(fā)的母嬰死亡率很高。
一、 發(fā)病情況 羊水栓塞最初是由Meyer在1926年報道的,但是直到1941年才對此疾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Steiner和Luschbaugh在一組分娩死亡的患者的肺循環(huán)中發(fā)現有胎兒碎片存在,認為這可能是導致患者死亡的原因。1952年報道了凝血障礙的羊水栓塞癥。60年代治療上幾乎無進展,故認為是不可預料、不可預防的疾病,70~80年代以后由于對DIC的病理生理有了進一步深入的了解以及肝素的應用使得在治療上有了新的突破,搶救成功率提高。 發(fā)病非常罕見,由于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診斷標準不一,各家所報導的發(fā)病率相差較大,約為1/8000~1/80000。實際發(fā)病率可能略高些,因為有不少羊水栓塞可能會被誤診為產科休克、產后出血或急性肺水腫,輕癥的患者因短暫的一過性表現而漏診。盡管總的發(fā)病率很低,但是,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卻高(見下),是圍生期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有非常必要提高臨床醫(yī)護人員對此病的認識。 二、 誘因及高危因素 羊水栓塞由于其發(fā)生率很低,在資料積累和分析上存在著較大的困難,文獻上往往為個例的報導,大樣本的研究較少。 通常情況下認為臨床上發(fā)生羊水栓塞的一些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人工破膜、宮縮過強、急產、催產素引產、高齡初產、多胎經產、前置胎盤、死胎、巨大兒、子宮破裂、手術產、羊水糞染。存在一個以上的高危因素時,發(fā)生羊水栓塞的概率更大。 張振均根據上海市1985年~1995年75例的羊水栓塞的統(tǒng)計資料分析表明51例死亡的患者中,誘因中有胎膜早破及人工破膜史者 42例,占 83%,宮縮過強與急產者34例,占66. 6%;催產素或 PGF1α加強宮縮者 1 6例,占32 %,提示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與胎膜早破,宮縮過強及催產素等加強宮縮有密切關系。 Clark等聯(lián)合美國各家醫(yī)院,從1988年開始進行一為期5年的全美國范圍內的羊水栓塞資料登記研究,他們設定了嚴格的入選標準,分析121項獨立因素與羊水栓塞發(fā)生的關系。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與年齡、人種、產次、人流術史、自然流產史、產科疾病史、體重增長、血壓、雙胎妊娠、分娩途徑、產程延長等均無關。研究發(fā)現78%有胎膜破裂的病史,其中1/3為自然破膜,2/3為人工破膜, 14%與人工破膜和/或放置宮腔內壓力導管有明確的關系,每一例患者均是在發(fā)生在操作后的3分鐘內發(fā)生羊水栓塞,這與一般的資料無差別。比較有意義的是有41%的患者有藥物過敏史或特異反應史,而妊娠胎兒中男性胎兒占了大多數(67%)。 對于催產素與羊水栓塞發(fā)生的關系,Clark通過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資料中發(fā)現30例分娩的患者中15例有催產素的使用史,這些患者僅有2例在整個產程中發(fā)現有子宮過度刺激的情況存在,而發(fā)生羊水栓塞前有子宮過度刺激的僅有一例。但是有7例患者在發(fā)生心血管衰竭時或之后可見有子宮的強直,這些患者之前未曾使用催產素。這說明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與催產素的使用之間無必然的聯(lián)系,而另一方面,又說明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與子宮的強直性收縮可能有相關性。從子宮、胎盤的生理學特點來看 在中等宮縮時子宮靜脈血流已被阻斷,當宮內壓超過母親平均靜脈壓 (3.33~4.67kPa)時,母胎之間的物質交換就停止了。 三、 病生理機制 正常情況下,羊水是被封閉在羊膜囊內,由于母體和胎兒之間存在著胎盤屏障,羊水是不能與母體的血循環(huán)系統(tǒng)接觸的。在分娩或其它損傷的情況下,母體和胎兒的胎盤屏障可出現缺口,此時,羊水進入母體的循環(huán)中也就成為了可能。 羊水可通過以下的途徑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 1.經宮頸內膜靜脈:正常分娩時,胎膜破裂前后,由于胎膜與宮頸壁與子宮下段分離而使血管受損,當宮頸擴張時引起宮頸壁損傷,可使靜脈血管開放有利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 2.病理性開放的子宮血竇:在子宮宮頸撕裂、子宮破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或剖宮產時,均有利于羊水通過病理性開放的子宮靜脈或損傷的血管進入母體循環(huán)。 3.蛻膜血管通道:胎膜早破或胎膜破裂時羊水經破裂的胎膜進入子宮壁與胎膜之間,宮縮時胎頭壓迫宮頸阻塞羊水外流,宮內壓增加,可以通過通道進入子宮靜脈再進入母體循環(huán)。 4.羊膜腔穿刺:困難的羊膜腔穿刺可以造成胎膜后血腫,臨產后胎膜撕裂導致羊水栓塞。 5.孕中期鉗刮術,于羊水流盡前進入鉗刮,羊水自胎膜附著處血竇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 妊娠時間的不同,羊水來源、容量與組成也有變化:早期羊水與母血清以及其它部位的組織液十分相似。而中晚期羊水內含有分泌物及排泄物,胎兒呼吸道與消化道的脫落細胞、粘液、以及胎體表面的脫屑細胞、胎脂與毳毛,是為高滲液體。在病理情況下羊水成份又有變化,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過期妊娠、死胎、羊水繼發(fā)感染以及胎膜早破等情況發(fā)生時,由于胎盤功能不良而影響羊水的循環(huán),羊水量減少,羊水內成形物相對增多、含有凝血活素,此外還可能含有其它酶,如玻璃樣酸酶,胃蛋白酶,組胺含量約2.5倍于無胎糞者。如果胎盤屏障發(fā)生缺損,羊水,尤其是羊水中的這些有形物質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后可能會誘發(fā)羊水栓塞。羊水栓塞癥狀的輕重緩急及預后與羊水中所含有的成形物質,尤其是胎糞及粘液有重要關系。 有關發(fā)生羊水栓塞確切的病生理機制仍不清楚,但是目前已經有了很的進展。 以前曾經認為栓塞是主要的原因。但是Stolte等在1967年的研究及Adamsons等在1971年的研究均明確證實即使在大量輸入的情況下羊水本身也是無害的。我國學者用全羊水灌注離體肺,也未產生由于機械性栓塞而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和肺水腫,并且在鏡下檢查發(fā)現有胎兒毳毛及上皮細胞沉著在血管內,也無明顯的血管痙攣發(fā)生;而用不含羊水有形成分的羊水栓塞樣血漿灌注離體肺,雖無機械性栓塞現象,但能立即使肺動脈壓升高,導致肺水腫產生。這些結果直接證明羊水栓塞致肺循環(huán)病變的原因不完全是羊水中有形成分引起的機械栓塞,而羊水入血后引起一些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才是重要因素。 對于某些婦女,羊水進入體循環(huán)后可能會激發(fā)一系列復雜的與人類敗血癥及過敏相似的生理反應。羊水栓塞的臨床表現、血液動力學改變及實驗室檢查與過敏性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現相似,內毒素介質的釋放是其繼發(fā)病理生理過程的核心(圖1)。后兩者均是在外界物質(細菌內毒素、特異性抗原)進入母體循環(huán)以后發(fā)生的,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內源性介質的釋放,這些介質種類較多,包括組織胺、緩激肽、細胞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等。目前對人類過敏性反應已經有深入的研究,通過非免疫性的反應釋放相同的介質,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物可產生與羊水栓塞類似的病生理過程和血液動力學改變。Michael等認為 羊水栓塞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是無抗體參加的過敏樣反應。在此反應中異體物質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異常的花生四烯酸代謝物產生,包括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等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引起一系列嚴重的病理生理變化。Clark注意到胎兒為男性時發(fā)生羊水栓塞的比例相對較高,這與Rh同種免疫發(fā)生的情況有些類似。此外41%的患者有過敏史或特異反應性,這也是一個提示。如同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生一樣,個體對外界抗原的反應程度決定了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因此可以解釋羊水進入產婦體內是一常見現象,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谌叩南嗨菩裕珻lark等認為以往對這一綜合征采用“羊水栓塞”這一詞可能不恰當,用 “妊娠過敏樣綜合征” (Anaphylactoid Syndrome of Pregnancy)可能更為合適。
臨床中,羊水栓塞的發(fā)生往往是急劇、兇險的,想要獲得全面的資料,尤其是發(fā)生早期的血液動力學的資料較為困難,目前大部分有關羊水栓塞的血液動力學的改變資料來自于動物試驗和理論上的推測。
羊水栓塞所繼發(fā)的機體改變可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1. 肺動脈高壓:羊水中所含有的大量血管活性進入肺循環(huán)后可導致患者的肺動脈發(fā)生痙攣。血液動力學改變可以分為數期,第一期的特點是:嚴重的低氧血癥、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及右心衰,患者可表現為血壓下降、心率加快、脈搏減弱、頸靜脈怒張、嗆咳、呼吸困難、紫紺、肺底噦音等急性呼吸衰竭癥狀。動物模型顯示在注入羊水的數秒內,肺動脈壓(PAP)、中心靜脈壓(CVP)和肺動脈血管阻力即有明顯的升高,而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或其它反應左室功能的指標卻是沒有增加的。肺動脈高壓使肺循環(huán)阻力急劇增加,右心室血液無法排入肺循環(huán)而加重右心負擔,右心室擴大導致急性右心衰竭。肺動脈高壓致肺血流灌注量減少,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而缺氧,肺缺氧時,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液體滲出,導致肺水腫及肺出血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動物模型中此期持續(xù)30分鐘。Clark認為在羊水栓塞患者身上收集的數據均在臨床癥狀出現 70 min后,因而臨床上難以捕捉到發(fā)病早期出現的一過性肺動脈高壓及明顯低氧血癥階段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在此期的第一個小時內有50%的患者死亡。隨后的第二期,血管痙攣緩解,肺動脈高壓有所回落 ,以左心衰竭為主要表現,此時PCWP、PAP和CVP均升高。發(fā)生左室功能衰竭的原因不清楚,推測可能與低氧對心肌的損害、冠脈血流下降致心肌缺血、羊水對心肌的直接影響等因素有關。循環(huán)衰竭后導致心、腦、肝、腎等臟器供血不足使得功能受到嚴重損害,患者出現組織缺氧、紫紺、躁動、驚厥、死亡。 2. 過敏性休克:羊水、胎糞及胎兒皮脂等物質可以起到致敏原作用,導致體克、心肺功能障礙。休克的特點為休克與出血的程度不成比例。 3. DIC:羊水中所含的凝血因子、透明質酸酶、蛋白質、組胺等促凝物質進入母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發(fā)生嚴重的DIC,一方面可產生多臟器的栓塞表現,腎臟是一主要受累的臟器,可能會發(fā)生急性腎衰。在大量的凝血物質被消耗后,血中纖維蛋白原下降,同時羊水中所含有的纖溶激活酶又能激活纖溶系統(tǒng),患者由高凝狀態(tài)轉入纖溶階段,常常表現為血不凝、產后出血、全身出血等。這一現象出現在羊水栓塞發(fā)生后的30分鐘至4小時。DIC使重要器官發(fā)生微血栓,腎臟是常見的受累器官,從而發(fā)生急性腎衰。 死亡患者肺臟的病理學檢查的發(fā)現有:肺水腫,肺泡出血,可有羊水的微小顆粒的栓塞,栓塞區(qū)的肺血管擴張。右心通常是擴大的。 四、 臨床表現 絕大多數的羊水栓塞發(fā)生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即刻,但是也可發(fā)生在妊娠的其它各時期、不同的情況下,譬如早期鉗刮術、中期引產、晚期流產、催產素點滴或蓖麻油炒雞蛋引產、腹部外傷、羊膜腔穿刺術、產后48小時內。Clark等統(tǒng)計的美國國家羊水栓塞登記處的資料顯示, 78%的患者有胎膜早破的病史,70%的患者在分娩過程中發(fā)生,11%的患者是發(fā)生在陰道分娩以后,19%的患者是在剖宮產術中娩出胎兒以后。北京市76例羊水栓塞中,中期引產16例,晚期流產及早產7例,足月妊娠53例。 早期臨床通常表現為突發(fā)的低血壓、低氧血癥及DIC的出血。臨床表現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可以表現為這三個癥狀之一或全沒有。通常情況下,出血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40%的患者出現有DIC的癥狀。10~15%的患者是以出血為首發(fā)癥狀。 典型的羊水栓塞的表現為:在分娩過程中或產后的短期內先出現寒戰(zhàn)、煩躁、咳嗽等先兆癥狀,而后表現為突發(fā)的紫紺、蒼白、胸悶、氣急等呼吸困難表現和低血壓。有半數的患者在發(fā)病后1小時內死亡。表1列舉了Clark等統(tǒng)計的46例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及體征發(fā)生率的情況。 表1 美國全國羊水栓塞登記處5年病例臨床癥狀體征分析
有關患者血液動力學方面的改變的資料較少,目前的臨床上所獲得的資料均為患者在首發(fā)癥狀出現以后的1個小時或更多時間內的。Fava和Galizia報導了一例在全麻下剖宮產術中發(fā)生羊水栓塞的患者的臨床表現,該患者30秒種之內血氧飽和度由100%下降為70%,缺氧后數秒內即出現血壓的升高,隨后又變?yōu)榈脱獕?,說明出現了左房室的衰竭。稍后些的監(jiān)測提示所有的患者均有左心功能不全或心衰的表現,伴有PCWP升高和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LSWI)的下降,全身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下降,肺動脈壓(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和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升高。初期時短暫的肺動脈高壓和右室阻力的增加僅僅是個推測。幸存者中非心源性的肺水腫和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ARDS)往往比較明顯。 羊水栓塞休克、呼吸循環(huán)衰竭有四個特點:(1)繼前驅癥狀后很快進入深度休克;(2)休克無法用出血解釋;(3)較早出現深昏迷及抽搐;(4)肺底較早出現羅音與休克肺不同。 DIC凝血功能障礙,開始高凝繼而發(fā)展到低凝,皮膚、粘膜、創(chuàng)面出血,繼之便血、血尿、嘔血、牙齦出血等全身多部位出血,陰道出血呈“傾倒式”大量出血。還可以出現溶血,血色素很快下降,膽紅素進行性上升,出現血紅蛋白尿。 如果患者能夠順利度過這些時期,后期就以急性腎功能衰竭為主要的表現,有些作者也將它獨立出認為是羊水栓塞的“第三階段”,由于腎臟的低灌流、微血栓及缺血,可導致腎臟組織的損害,患者表現為少尿、無尿,繼而尿素氮上升、血肌酐增加,如果能夠順利度過急性期,繼而出現多尿的表現,則說明患者的腎功能得以恢復,病情好轉。 以上癥狀在每一位患者中不一定同時出現,也不是必須從第一癥狀發(fā)展到第二、第三癥狀??梢砸孕菘藶橹饕憩F,也可以以DIC為主要表現,需警惕不可把羊水栓塞導致的產后出血誤診為宮縮乏力性出血,延誤搶救與治療。 羊水栓塞的患者在發(fā)生心血管衰竭時或之后可有子宮的強直,之前并不一定有使用催產素的歷史,這與兒茶酚胺的反應有關。但是在后期可能會出現子宮低張的情況,患者同時合并有陰道出血,此時需要與宮縮乏力導致的產后出血鑒別。 五、 輔助檢查 1、 非特異性檢查 ?。?)心電圖:右心室,右心房擴張,還可見到心肌勞損的表現。同時有心動過速。 ?。?)胸片:可能無異常表現,70%的患者可有輕度的肺水腫癥狀,表現為雙側彌漫性點狀浸潤陰影,沿肺門周圍分布,肺部輕度擴大。心影可能會增大。 ?。?) 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往往可以提示有肺栓塞的問題。 ?。?)凝血功能的檢查:結果相差較多,其結果取決于患者生存的時間和臨床上出血的程度。①血小板計數<100×109/L;②凝血酶原時間延長,10秒即有診斷意義;③血漿纖維蛋白原<1.5g/L即可診斷,實際上往往較為嚴重,Clark等的資料中有8例纖維蛋白原無法檢出或是為該實驗室檢查有史以來的最低值。④凝血塊觀察,取正常產婦血5ml放試管內,置溫箱中觀察8~12分鐘血塊形成,低纖維蛋白原患者血液不易凝結,30分鐘血凝塊少,而彌散顯示血小板已相當低,繼發(fā)纖溶。⑤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延長。⑥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增加,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及乙醇膠試驗陽性。
2、 特異性檢查 ?。?)母體循環(huán)或肺組織中羊水成份的檢測:由于羊水栓塞的發(fā)生主要是羊水及其羊水中的有形成分進入母血中,引起肺血管栓塞和痙攣所致,因此,人們把在母血、子宮血管中和肺組織中找到來自于胎兒的成分如胎兒鱗狀上皮細胞、毳毛、粘液作為診斷標準,母血的陽性率在50%左右,尸檢的陽性結果在73%。母體血中查找羊水成份采用以下的方法:血標本取自右心室最好,臨床上可利用中心靜脈壓測定時插管取上腔或下腔靜脈血,或行肺動脈飄浮導管監(jiān)測時采血,或心跳驟停時心內注射時取血。血液離心靜止分成三層,為血細胞、羊水,表層為血漿,取中層泖片染色進行鏡檢。同時可以采用輔助染色的方法,譬如油紅染色查找胎兒脂肪,用Ayoub-Shklar染色角蛋白??谷私堑鞍籽逋ㄟ^免疫過氧化物酶方法能檢測母體肺組織中角蛋白的存在。但是這一方法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差,同時不少學者對此還持相反意見,Clark等學者觀察了大量臨床病例和動物實驗,發(fā)現正常孕婦血中帶有鱗狀上皮細胞和其他羊水成分,而不發(fā)生羊水栓塞,提出肺循環(huán)中出現鱗狀上皮細胞或毳毛可能并非病態(tài),因此,單純發(fā)現肺循環(huán)中存在鱗狀上皮細胞不能診斷羊水栓塞。 ?。?)母血清及肺組織中的神經氨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Sialyl Tn)抗原檢測:近年來隨著免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這是一種新的羊水栓塞診斷方法。Kobayashi等研究發(fā)現,粘液性糖蛋白的單克隆抗體TKH-2能識別羊水中粘液性糖蛋白中的寡糖結構,用免疫印跡技術,TKH-2能檢測到胎糞上清液中極低濃度的Sialyl Tn抗原。能被TKH-2識別的抗原不但在胎糞中大量存在,同時也可出現在清亮的羊水中。通過免疫組化檢測發(fā)現,在胎兒小腸、結腸、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中包含有與TKH-2發(fā)生反應的抗原。用放射免疫檢測法在胎糞污染的羊水和清亮的羊水中都可測到Sialyl Tn抗原,但前者明顯高于后者?,F發(fā)現Sialyl Tn抗原是胎糞和羊水中的特征性成分之一,Sialyl Tn抗原大約占了胎糞的十分之一。羊水中Sialyl Tn抗原的來源仍不十分清楚,由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上皮都有Sialyl Tn抗原的表達,認為除了胎糞是羊水中Sialyl Tn抗原的主要來源外,部分可能來源于胎兒呼吸道的粘液蛋白。妊娠后孕婦血清中Sialyl Tn抗原濃度有所不同,如果羊水中有胎糞污染,孕婦血清中Sialyl Tn抗原濃度[(20.3±15.4)U/ml]稍高于羊水清亮者[(11.8±5.6) U/ml]。但具有診斷價值的是在羊水栓塞患者或有羊水栓塞樣癥狀者的血清中,Sialyl Tn抗原顯著升高,約為(105.6±59.0 )U/ml。Kobayashi等的研究證實,羊水栓塞患者血清中,Sialyl Tn抗原的水平顯著高于非羊水栓塞患者。妊娠后血清中Sialyl Tn抗原主要來自母胎屏障被破壞或者胎兒血清中的Sialyl Tn經過胎盤到母體血循環(huán)。羊水中的Sialyl Tn抗原少量進入母血循環(huán),不足以導致羊水栓塞,似乎提示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與進入母血循環(huán)的Sialyl Tn抗原量有關。因此用靈敏的放射免疫競爭檢測法定量測定血清中的Sialyl Tn抗原,是一種簡單、敏感、非創(chuàng)傷性的診斷羊水栓塞的手段,可用于羊水栓塞的早期診斷。在孕產婦死亡后的組織學診斷仍然十分重要,用TKH-2進行免疫組化染色肺組織,發(fā)現羊水栓塞或有羊水栓塞樣癥狀的患者,肺血管出現明顯的強陽性染色,且這種強陽性染色可被羊頜下腺粘液蛋白完全抑制,表明它具有免疫特異性。 ?。?)組織抗凝因子的測定:如前所述,羊水中的有形成分不是引起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而一些體液因子如組織因子樣促凝物質、白三烯等在病生理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羊水栓塞 發(fā)生后大約40%的病人出現致死性的凝血功能障礙。組織因子的凝血活性可被抗組織因子蛋白拮抗,因此理論上可以通過檢測母血中的組織因子作為區(qū)分其它產科DIC的依據。 ?。?)肺組織中肥大細胞的測定:近年來,對羊水栓塞的發(fā)生機理有大量文獻報道,認為羊水栓塞的發(fā)生是機體對羊水中的胎兒成分產生過敏反應,導致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織胺、類胰蛋白酶和其他介質引起機體發(fā)生嚴重的病生理改變所致。類胰蛋白酶是一種中性蛋白酶,是T細胞和肥大細胞分泌顆粒的主要成分。Fineschi等用特殊的免疫組化方法檢測肺循環(huán)中肥大細胞類胰蛋白酶,發(fā)現因羊水栓塞和過敏性休克死亡者肺組織中肥大細胞數量都明顯升高,兩者之間無差異,死于創(chuàng)傷性休克者肺組織肥大細胞數量明顯低于羊水栓塞和過敏性休克者,存在顯著的差異。表明用免疫組化檢測肺肥大細胞類胰蛋白酶可診斷羊水栓塞。 六、 診斷 目前,在臨床上仍然主要依靠典型的臨床表現和相應的輔助檢查協(xié)助診斷,但是頗為為難的是缺少一個統(tǒng)一的臨床診斷標準。確診往往要依據死后尸解。 建議可以參考Clark等在羊水栓塞登記研究中的入組標準: 1.急性發(fā)生的低血壓或心跳驟停。 2.急性的低血氧:呼吸困難、紫紺或呼吸停止。 3.凝血障礙:有血管內凝血因子消耗或纖溶增加的實驗室證據,或臨床上表現為嚴重的出血,但是無其它的原因可以解釋。 4.上述癥狀發(fā)生在分娩、剖宮產、刮宮術或是產后的30分鐘內。 5.對于出現的癥狀和體征不能用其它疾病來解釋。 對于臨床表現典型者,并在母體血液或尸檢的子宮或肺組織中找到羊水成份可以確定診斷。北京市29例死于羊水栓塞病人,有7例在臨死前或死后立即抽了外周靜脈血或心血涂片發(fā)現了羊水的有形物質或鱗狀上皮細胞。 母親外周血中找到鱗狀上皮低層為血球,中層細胞或其它羊水成份是早期診斷本病依據,且簡單易行、迅速。據1983年北京市15所大醫(yī)院總結報告,76例羊水檢塞病人中,7例在外周血中找到了角化細胞。但有作者持不同看法,認為外周血中找到鱗狀上皮細胞是無意義的,因為穿刺時可將母體上皮細胞污染血液。
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1. 子癇抽搐:通常有高血壓、浮腫及蛋白尿史,在產前、產時、產后均可發(fā)生,無胎膜破裂因素,胸部檢查一般無羅音。DIC的檢查一般無異常。 2.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心臟病史,有心臟負擔加重的誘因,患者突發(fā)心慌氣短,咳泡沫狀痰,一般無抽搐、出血和腎衰表現。在心衰控制后癥狀能好轉。 3.腦血管意外:患者有高血壓病史,有頭痛、頭暈,突然昏迷,可發(fā)生偏癱。 4.癲癇:患者往往有抽風病史,有精神因素的誘因。患者一般無DIC和腎衰。 5.其它非DIC原因引起的產后出血:一般可找到明確的病因,無凝血機制的改變。 6. 血栓栓塞性疾?。夯颊咄懈吣隣顟B(tài)、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表現,一般無出血。 七、 治療 治療原則是根據羊水栓塞發(fā)生的病生理特點進行針對性治療。目前主要是血液動力學的支持和針對凝血功能障礙給予成份血。 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實驗室檢查往往需要一定時間, 因此如患者有胎膜早破、人工剝膜加破膜及催產素引產或加強宮縮等誘發(fā)因素,在臨產前、產時或產后出現咳嗆、紫紺或蒼白、出血甚或休克,則應首先考慮診斷為羊水栓塞。應即邊檢查,邊組織搶救,分秒必爭,哪怕是過度診斷,也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可能是羊水栓塞的患者。決不可等待檢驗結果后再予治療。 (一) 搶救性治療措施:張振均等推薦采用DROP- CHHEBS治療方案。 1. 針對于肺動脈高壓、右心衰、休克及低氧血癥:采取降低肺動脈高壓,強心和氧療的策略。采用以下藥物: a) 酚妥拉明 (regitine,R ):20mg靜脈滴注,速度為0.3mg/min,可解除肺動脈痙攣,降低肺動脈壓力。也可用壓寧定(25mg靜脈滴注)或氨茶堿(250mg入5%~10%葡萄糖溶液20ml緩慢推注) b) 罌粟堿 (papaveine,P):首劑為30~90mg/d,加入5%~10%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靜脈點滴。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緩解肌張力,降低肺動脈壓力。 c) 面罩吸氧或持續(xù)正壓輸氧 (oxygen,O):可改善肺泡氧供及全身各臟器的氧供,預防肺水腫。 d) 西地蘭(cedilanid,C):0.2~0.4mg,入5%葡萄糖溶液20ml或靜脈入壺,加強心肌收縮。 e) 多巴胺 (dopamine,D):10~20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根據血壓情況調整劑量??赏瑫r起到維持血壓、強心和增加腎血流量的作用。 2. 針對過敏性休克抗過敏 應用氫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H)等治療,方法是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根據病情輕重可反復使用。 3. 針對DIC: a) 肝素 (heparin,HE):一般主張盡早使用肝素,癥狀發(fā)作后10分鐘內使用效果最好,一次劑量可按0.5~1mg/kg體重計算,靜脈滴注,50mg加入葡萄糖100ml快速靜脈滴注,然后100~200mg緩慢滴注或每4~6小時給藥一次。 b) 輸血液成份(blood,B):除了可迅速補充血容量外,還可補充DIC時所消耗的凝血因子。輸血最好能用新鮮血或新鮮冰凍血漿,如果有血小板的降低,可給予血小板。纖維蛋白原下降至1.25~1g/L時,可輸注纖維蛋白原。 c) 抗纖溶治療:DIC晚期繼發(fā)纖溶是導致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在肝素化的基礎上使用抗纖溶治療。藥物可采用抑肽酶(8~12萬單位,靜脈注射,以后每2小時注射1萬單位)、止血環(huán)酸(0.5~1.0g/次,每日用2~3次)、6-氨基已酸和止血芳酸。 由于DIC是一個分期的病生理過程,治療時要針對其期別,抗凝和抗纖溶治療要注意時機(見圖3)。 圖 2 DIC分期和用藥示意 4. 糾正酸中毒:采用碳酸氫鈉 (sodium bicarbon-ate,S),5%NaHCO3 200~300ml靜脈滴注。 采取以上措施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1 )多巴胺與酚妥拉明同時應用時,多巴胺的劑量應適當增大,以防酚妥拉明降低肺動脈高壓時出現血壓下降。 (2 )抗過敏首選藥為氫化可的松,需用較大劑量,首次可用 50 0 mg靜脈滴注。Price等主張,每天用 1 0 0 0~ 2 0 0 0 mg,最少用 50 0 mg,治療羊水栓塞患者,氫化可的松的療效較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好。 (3)輸氧應采用高濃度氧,單純用導管經鼻輸氧無效果,必須用面罩或氣管內插管,持續(xù)正壓輸氧。 (4)抗凝藥以肝素為首選。凡病史及臨床表現符合 羊水栓塞伴 DIC者,在未得DIC化驗結果報告前,可用肝素25mg加入5%葡萄糖液200ml靜滴,而后再按化驗結果酌予增減 HE劑量。(5)靜脈通路需至少保持兩條通暢。(6) 補液時先用晶體液糾正循環(huán)血容量,在血壓得以維持后,要限制液量以避免ARDS的出現。推薦使用肺動脈導管監(jiān)測血液動力學改變。 (二)、產科處理: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后,子宮不再收縮,待病情穩(wěn)定,應考慮結束分娩,宮口未開大,可行剖宮產,如宮口已開全可以手術助產。產后出血時,必要時行子宮切除術,不可過度干預,也不可錯過機會。術后需放置引流。子宮收縮劑由于有擔心促使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的危險,一般不推薦使用。張振均總結羊水栓塞病例產科處理如圖2所示,分析發(fā)現2 4例存活者均符合此處理步驟。死亡的 37例均為臨產及未臨產之羊水栓塞患者,內有 2 2例等待自然分娩,終均死亡。所以,不同意發(fā)生羊水栓塞后仍等待自然分娩的觀點。
(三)、防止腎功能衰竭:在經過搶救,患者度過肺動脈高壓、心衰和凝血功能障礙后,這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患者因腎臟受到損害出現少尿、無尿。治療可給予: 1. 速尿:40~100 mg靜脈推注。 2. 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半小時內滴完。 3. 利尿酸鈉:50~100 mg靜脈滴注。 4. 如果發(fā)生腎衰,按照腎衰原則處理。
八、 預防 1. 掌握催產素的應用指征:采用0.5~1%的濃度靜脈滴注,使用時須有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及時調節(jié)滴速,以防發(fā)生宮縮過強,特別對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后使用催產素者更應注意。切不可盲目點滴。 2. 人工破膜應在活躍早期進行,破膜應在宮縮間歇時進行。人工破膜時不兼行人工剝膜 羊水栓塞的發(fā)生需有微小血管損傷,才可使羊水進入血循環(huán),而人工剝膜必然導致子宮頸管微血管損傷,為破膜后提供了羊水進入血循環(huán)的條件,所以不可行人工剝膜,也不可在子宮收縮時行人工破膜。 3. 產力過 強、急產時可給予宮縮抑制劑或鎮(zhèn)靜劑。 4. 剖宮產時,應先吸羊水再出胎頭,娩出胎兒后應先吸盡宮腔內殘留的羊水再注射催產素。 5. 中期引產可行米非司酮+前列腺素以減少對內膜的損傷,如行鉗刮手術,應先破膜羊水流凈再進行鉗刮。 6. 嚴格掌握羊水穿刺指征及技術。 7. 盡可能避免羊水污染:羊水污染多由滯產、胎膜早破并感染、胎兒窘迫、胎死宮內所致。針對這些情況,需加強孕期保健,及時處理高危妊娠,胎膜早破要及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8. 對有誘發(fā)因素的產婦應提高警惕。 九、 預后 盡管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卻仍沒有數據說明哪種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羊水栓塞的預后。 死亡率異乎尋常地高,達60~85%。Burrows等報道,澳大利亞近2 7年致命性羊水栓塞的發(fā)病率為 1 . 0 3 / 1 0萬。美國1989年一項統(tǒng)計顯示美國羊水栓塞發(fā)生率為1/2~3萬,其中86%的孕產婦死亡,羊水栓塞占孕產婦死亡的10-15%。根據1995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監(jiān)測的結果,羊水栓塞的死亡率為4.8/10萬(城市為4.2/10萬,農村為5.1/10萬),位于產后出血和妊高征之后局第三位,占孕產婦總死亡率的7.8%。國內文獻的報導中,羊水栓塞的死亡率一般較國外偏低,在50~70%左右,1960年至1983年北京市15所醫(yī)院羊水栓塞病人共76例,死亡44例,死亡率為58%。 最近Gilbert等作一項基于分娩人群的統(tǒng)計分析卻發(fā)現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僅為26.4%,作者分析這一方面可能與人群的統(tǒng)計有關,另一方面可能得益于加強監(jiān)護病房的推廣。 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在出現癥狀后的半小時之內死亡。Clark等的資料中僅有15%的患者無神經系統(tǒng)的后遺癥存活,有些患者雖通過搶救,生理體征穩(wěn)定,但是出現了腦死亡,這與發(fā)生羊水栓塞初期即有嚴重的缺氧有關。發(fā)生心跳停止的40例患者只有3例(8%)沒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存活。沒有出現心跳停止的6例患者中4例存活,2例出現神經系統(tǒng)的后遺癥。 胎兒的預后也較差,28例患者在發(fā)生羊水栓塞時胎兒在子宮內存活,22例(79%)存活,但是只有11例(50%)神經系統(tǒng)檢查正常。胎兒是否發(fā)生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與是否及時結束分娩有關。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胎兒在5分鐘內分娩也未必能保證胎兒正常,而個別胎兒在心跳驟停后32分鐘分娩也并沒有發(fā)生神經系統(tǒng)的后遺癥。 Clark等認為影響胎兒預后因素有:(1)起病急緩;(2)羊水的質量;(3)處理是否及時。 十、 法律問題 這是一個目前醫(yī)患都難以避免的問題。由于羊水栓塞發(fā)生率低,而死亡率卻異常的高,搶救成功率較低,給社會及家庭帶了災難性的后果。在當今醫(yī)療糾紛日漸增多的環(huán)境下,迫切需要解決以下的問題: 1. 診斷的規(guī)范化:由于此綜合征以臨床診斷為主,規(guī)范化的診斷可減少誤診和過度診斷。 2. 治療的規(guī)范化:規(guī)范化的治療有助于降低因處理不當所致的糾紛。 3. 醫(yī)療保障體系的健全:即一旦在發(fā)生災難性的后果時,能夠保障患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從克家. 羊水栓塞.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見:曹澤毅主編. 中華婦產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805-817 2. 郭小平. 對羊水栓塞的預防. 鐵道醫(yī)學, 1998;26:35 3. 胡小平. 羊水栓塞 1 7例臨床分析. 實用醫(yī)學雜志, 1999:15(4):287-288 4. 吳玉珍. 羊水栓塞. 見:郎景和,向陽主編. 高級醫(yī)師案頭叢書,婦產科學. 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16~119 5. 楊鑒,余艷紅. 羊水栓塞的診斷進展.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0;35:243~244 6. 楊文偉,周寧渝,周永蘭等. 羊水栓塞 3 8例臨床分析.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35:75-78 7. 張華. 羊水栓塞的發(fā)病機制及診治進展.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00;16:134-136 8. 張振均,楊尉梅,華嘉增. 羊水栓塞75例分析. 現代婦產科進展,1997,6:229-232 9. Benson MD; Lindberg RE.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naphylaxis, and tryptase. Am J Obstet Gynecol, 1996;175:737 10. Clark SL,Hankins GDV,Dudley DA,et al.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registry. Am J Obstet Gynecol 1995;172:1158-69 11. Clark SL.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Crit Care Clin, 1991;7(4):877-82 12. Clark SL: New concepts of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 review. Obstet Gynecol Surv 1990;45:360 13. Cunningham,F.G著,郎景和譯。威廉姆氏產科學:第20版。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西安公司,1999年10月 14. Gilbert WM, Danielsen B.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Decreased mortality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bstet Gynecol, 1999;93(6):973-7 15. Green BT; Umana E.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South Med J 2000;93(7):721-723 16. Noble WH; St-Amand J. Amniotic fluid embolus. Can J Anaesth, 1993;40(10):97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