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底定自神禹, 聲華文物重千古。
爾后相傳數(shù)千載, 生口蕃殖民生苦。
大明有國廿一年, 移民大計出戶部。
言者郎中劉九皋, 侍郎楊清議水乳。
遂令潞澤二州民, 告愿豫燕辟榛莽。
歲次洪武記甲戊, 遷者一百六十戶。
始有沁民張從整, 應(yīng)募后軍都督府。
僉事徐禮給田鈔, 回沁更募相繼武。
五年李徐再上言, 驗報確往遷之數(shù)。
彰德衛(wèi)輝及廣平, 大東開封立新塢。
為戶五百九十八, 安土服俗不噢咻。
十年之后效大著, 部使更核晉丁簿。
太原平陽兩府屬, 澤潞遼沁汾州五。
地狹人稠生計難, 分其丁口實畿輔。
永樂二載令始行, 萬尸北京客為主。
我嘗三復(fù)顧氏書, 茲舉始末如親睹。
遙想募集遣送時, 四方男婦真蠱舞。
官家定有董理人, 約其指地此焉聚。
洪洞野外廣濟寺, 行人共認大槐樹。
他鄉(xiāng)安樂雖忘歸, 此事傳聞尚周普。
爾來歷年過半千, 廟宇早圯樹亦腐。
惟留經(jīng)塔尚巍然, 遺跡有待后人補。
清末我赴長安道, 盤桓塔下幾摩撫。
民國紀元歷四五, 我復(fù)三度經(jīng)茲土。
華表煥然臨通衢, 茶亭碑碣新建豎。
借問路旁作者誰, 僉稱邑人景爾宇。
我雖未識景君面, 雅事令人眉飛舞。
我聞辛亥義旗舉, 娘關(guān)敗衄遭外海。
客軍長驅(qū)下晉南, 兵燹編地等豺虎。
獨經(jīng)楊邑焰驟斂, 數(shù)典弗肯忘其祖。
獻忠致敬張惡子, 梅岡未被黃巢虜。
盜賊尚知報所出, 豈特鄭國有原圃。
抑聞北魏分東西, 后周武帝幸大鹵。
曾移并州四萬兵, 安插化為關(guān)中伍。
展轉(zhuǎn)遷徙布全國, 愿各細考氏族譜。
【注】李徐指僉事李恪、徐禮。大東指大名和東昌。梅岡意指黃梅、黃岡。
古大槐樹處口占·劉大觀
此地別故鄉(xiāng), 明代遷移忙。
五百余年后, 古槐民不忘。
【注】劉大觀,字賓于,洪洞人,增貢生,光緒末年曾充江蘇候補知縣,其他不詳。
緬槐·辛相云
古碑瓏亭倚經(jīng)塔, 堯地曩民徙天涯。
水源木本溯大槐, 炎黃子孫緬祖家。
訪古大槐樹遺跡·岳硯田
槐花滿地影扶疏, 駐馬停鞭訪故居。
惹得鄉(xiāng)人齊問訊, 此邦風景竟何如?
故里重來跡已迷, 浮屠高峙夕陽西。
道傍樹有豐碑在, 且掃蒼苔認舊題。
祖籍前朝溯始遷, 今番重到亦前緣。
故鄉(xiāng)喬木欣無恙, 過眼蒼桑五百年。
【注】岳硯田,山東汶上縣人,其他不詳。
古槐志感懷·曾肇嘉
從來鄉(xiāng)誼重粉榆, 逝水流光過隙駒。
此樹婆娑生意盡, 低徊古跡有今吾。
槐安國祚已頻移, 土著元存賬遠離。
倘到故鄉(xiāng)休倦步, 清陰夾道憶明時。
【注】曾肇嘉,貴州人,其他不詳。
題大槐樹七絕·萱漳
古跡紛紛侈口傳, 碑銘款識覓殘編。
道傍余蔭留佳話, 枝葉紛繁遍大千。
人民進化日蒸蒸, 喬木堪將敵國徵。
葉落歸根文獻在, 清時寒食訴黃陵。
【注】萱漳,介休人,疑為光緒舉人董重之別名,董重曾著有《
介休九略》,為民國《
介休縣志》編撰之一。
詠古大槐樹·李克寬
芽杈奇特剩枯身, 無復(fù)南柯夢里人。
只有深根生氣在, 來年常放一枝春。
【注】李克寬,字子讓,長治市土木蒼人。民國初年結(jié)業(yè)于山西第四師范,曾任和順縣區(qū)長,長治高小教員,善詩文,解放后逝世。
詠大槐樹古跡七言絕句三首·薛廷華
嘉樹蔭濃古道傍, 屯云交翠午風涼。
當年盛況憑誰憶, 史乘流傳未可忘。
明祖初興國際隆, 遷民殖地業(yè)恢洪。
往來蔭庇知多少, 不減裳陰遺愛風。
碑亭高建表前休, 茶室清香澤更優(yōu)。
過客銜杯論往事, 覽今思古意悠悠。
【注】薛廷華,河津人,其他不詳。
詠大槐樹·王篤誠
生生世世說前因, 同是楊候國里人。
莫道源淵無考證, 私家記述最為真。
幽燕豫魯并滁和, 異派同源認未訛。
故老相傳談軼事, 問君足指果如何。
【注】王篤誠,洪洞人。相傳古槐下移民腳小指甲為復(fù)形。
軍次洪崖游古槐樹處懷古·楊凌昆
萬里從軍鞍馬勞, 道經(jīng)鄉(xiāng)國秋初高。
遍尋老鸛窩何在, 獨有大槐插九霄。
往事遷民竟相傳, 遙觀佳木憶當年。
停驂未遐訪家族, 暫憩清陰亦悵然。
【注】楊凌昆,字仰宸,山東鄄城人,民國初年為陸軍二十九軍軍需處長。曾駐防洪洞。
游古大槐樹有感·景寶敬
郊外停驂認故鄉(xiāng), 婆娑古樹色蒼蒼。
遷民遺跡今猶在, 父老相逢話梓桑。
憶昔前明幾播遷, 殖民政策重籌邊。
樹人原是保邦本, 永固滄桑已有年。
【注】景寶敬,字廉臣,洪洞人,民國初年曾任河北順德電話總局局長。
題大槐樹·封璜
徙民爭說大槐樹, 喬木猶存舊典型。
鄭重居人征故事, 婆娑遺跡未凋零。
到今歷歷橫空塔, 終古勞勞過客亭。
佇見有詩籠滿壁, 一時綺麗炳丹青。
【注】封璜,字卜熊,江蘇人,其他不詳。
古大槐樹懷古·朱家垣
故土蒼茫勝一邱, 萬家鄉(xiāng)思黯然收。
旋亭新建吟題處, 石塔高標在上頭。
道左碑臺游客跡, 坊前柳色故園秋。
感懷桑梓今何在, 汾水多情晝夜流。
【注】朱家垣,山東肥城人,其他不詳。
懷古大槐樹·張守仁
危樓翹首望西方, 舊事生提到古揚。
五百年前人去國, 二千里外客思鄉(xiāng)。
霍峰遙共文峰秀, 汾水知如沂水長。
萬劫不磨大槐樹, 春風秋雨幾滄桑。
【注】文峰秋雪、沂水搖籃為瑯邪二景。
七律·王桂廷
閑將移徙溯當年, 短碣猶存跡未湮。
祖籍遙傳前代事, 家山竟結(jié)再來緣。
閑亭恰對汾流曲, 高塔孤?lián)蜗φ者叀?br> 父老相邀談舊事, 幾番杯酒話纏綿。
題大槐樹七律·謝師英
槐花不復(fù)燦黃金, 老樹無存寄慨深。
此是前民遷徙外, 每懷余蔭別離心。
滄桑改變情難遷, 碑碣摩挲事可尋。
臺閣參差坊自古, 重新寶剎集叢林。
【注】謝師英,貴州人,其他不詳。
洪崖駐防
游古大槐樹處懷古·李冠軍
閱墻相斗幸方休, 一本同根動我愁。
南下雄師曾羅拜, 北上壯士亦低頭。
碑亭矗立鄉(xiāng)關(guān)認, 經(jīng)塔高懸過客游。
遷民當日留余蔭, 嘉樹延譽五百秋。
【注】李冠軍,字武揚,山西晉城人, 民初為陸軍第五軍第六師第三旅第六團團長。
游古大槐樹處懷古·前人
五百年前啟遠征, 扶疏老樹錫嘉名。
南柯落月游人夢, 北郭浮云旅客情。
今日還鄉(xiāng)欣化鶴, 當年去國憶遷鶯。
種族攸關(guān)思木本, 生齒日繁枝發(fā)榮。
詠大槐樹七律二首·郭兆麟
右映汾流左玉峰,靈槐高矗郁蔥蘢。
人依祖蔭留佳話,樹長孫枝失舊容。
不與桑田隨世變,常情梓里使人恭。
而今坊額標嘉植,往事殷殷問老農(nóng)。
移居豫魯與幽燕,歷盡明清數(shù)百年。
喬木猶存思故國,清明不改庇遙天。
歸來鶴化人民異,追溯鶯遷父老傳。
靳柏堆青名勝在,大槐風景亦依然。
【注】郭兆麟,清秀才,洪洞西李村人。
訪大槐樹遺址·王祖侗
夾道清渠路不迷,古槐遺跡畫橋西。
閑亭小憩聯(lián)情話,短碣猶存認舊題。
驛路遙通汾水曲,浮屠高與霍峰齊。
時清無復(fù)遷民事,寄語林鳥莫亂啼。
過客真如丁令威,綠楊城郭是耶非。
劇憐喬木留嘉蔭,好引征驂認故扉。
五百年前從此去,數(shù)千里外一來歸。
瀕行贈別無多語,珍重鄉(xiāng)關(guān)莫暫違。
【注】王祖侗,字運生,洪洞人,清末留日學生,等檢察所代檢察長。
訪大槐樹古跡·柴鴻謨
(一)
汾水之濱古道傍,大槐舊址映斜陽。
窩稱老鸛曾遷客,屋上飛鳥久別鄉(xiāng)。
憶昔扶疏同蔭樾,迄今愛戴比甘棠。
行人返里尋遺跡,父老相適話梓桑。
(二)
遷民昔日四方游,老樹婆娑眼底收。
唱罷驪駒成往事,言旋黃鳥寫離憂。
豐碑矗立遺風在,經(jīng)塔高懸古跡留。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人過訪,追懷古木意悠悠。
(三)
異鄉(xiāng)客至認同鄉(xiāng),祖籍初分隸古羊。
薈萃人群稱樂土,遷移種族到遐方。
當年應(yīng)抱離居感,喬木猶留異代芳。
先世釣游知此處,幾番嘯傲在滄浪。
【注】柴鴻謨,字子嘉,洪洞人,山西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民國初為陵川縣承審員。
游古大槐樹處偶詠·劉子偉
木本水源流澤長,古槐蔭庇到他方。
昔人廣結(jié) 榆社,后代猶懷桑梓鄉(xiāng)。
宣子嘉名傳美樹,召公遺愛比甘棠。
碑亭閑立頻游覽,往事遷民語最詳。
【注】劉子偉、字英甫,崞縣人,民初曾在洪洞供職,其他不詳。
過古大槐樹處有感二律·段伯*
(一)
古槐矯矯始何年,憶昔民從此地遷。
想是江東云日暮,感同渭北樹春天。
離鄉(xiāng)人跡已長渺,夾道鴉聲空自宣。
散處四方卜新宅,于今瓜瓞詠綿綿。
(二)
迢遞關(guān)河客路長,游人至此慶還鄉(xiāng)。
雪來共賦采薇句,柳住同歌杖杜章。
喬木世臣懷故國,深情遺愛比甘棠。
遷民往事成陳跡,獨有古槐對夕陽。
【注】段伯*,字連方,洪洞人,清附生考職典史。
游古大槐樹處感遷民往事偶詠·郭彤廷
當日遷民事可稽,古槐薈萃認鴻泥。
重尋北郭蹤猶在,欲續(xù)南柯夢不迷。
喬木遙瞻懷故國,桑梓幸到訪前題。
豐碑矗立名垂遠,遺愛召棠與共齊。
【注】郭彤廷,字管卿,洪洞人,山西高級警察學校畢業(yè)。
故鄉(xiāng)吟·祁宿藻
吾家遷居舊槐里,五百年來還過此。
男兒有志在四方,況此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
入鄉(xiāng)不識鄉(xiāng)間路,父老當年釣魚處。
一徑蓮橋花滿城,問津疑是桃源渡。
【注】祁宿藻,字幼章,壽陽人。祖為洪洞,道光進士,曾任翰林檢討,江寧布政,鎮(zhèn)壓太平軍戰(zhàn)死于九江。道光年間為洪洞玉峰書院講席。
古大槐樹雜志題詞·孫奐侖
汾水白云時往還,十圍種樹已荒煙。
驛亭斷碣摩挲處,舊事猶傳五百年。
*露含煙別樣嬌,南柯分植長新條。
青青也似臨準柳,能向風前試舞腰。
【注】孫奐侖,字藥癡,河北玉田人,清拔貢,民國初年任洪洞知事。
洪洞大槐樹(滿江紅)·郭裕禎
古槐何處是,流水一村環(huán),共道遷民遺址,究竟在何年?我欲停車過問,只恐年代湮遠,故老已無傳。西風殘照里,且唱念家山。
憩小亭,登高塔,瞰汾川,緬懷* 事已,幾經(jīng)滄海桑田。人有流離轉(zhuǎn)徙,樹有榮枯采伐,大化聽推遷。當愿此幫族,繁衍遍人間。
【注】郭裕禎,字慶符,洪洞人,光緒末年舉人。
詠大槐樹七絕三首(轆轤體)·盧福申
楊氏城邊是我家,先人從此徙天涯。
大槐樹處留碑碣,勝跡名傳問不差。
喬遷舊事近猶嘩,楊氏城邊是我家。
老樹婆挲生意在,游觀此地客停車。
自徙山隈與水涯,曾經(jīng)六百紀年華。
槐株不朽分明在,楊氏城邊是我家。
題大槐樹遷民古跡(調(diào)寄念奴橋,用東坡《
赤壁情古》韻)·郭兆禧
彼汾南去,浪淘盡,前代繁華風物。楊氏城邊無處覓。廣濟叢林舊壁。夾道靈槐,遷喬勝跡。歷久經(jīng)霜雪。山川如昨,此邦時有人杰。
遙想洪永當年,盈虛消息,徙民從此發(fā)。燕豫滁和,連海岱一體,荊榛夷滅。異國安居,前蹤盡,話自漁樵白發(fā),參天高樹,群鴉還集明月。
【注】郭兆禧,洪洞人
題大槐樹(調(diào)寄南柯子)·景鴻慈
喬木垂蔭遠,古槐流澤長,綿綿瓜瓞往他鄉(xiāng)。祖國*懷,遺愛比甘棠。北郭為遷客,南柯夢里尋,水源木本感難禁。恭敬梓桑,槐下舞垂陰。
【注】景鴻慈,洪洞馮張村人,清附生。
牌坊題詠·佚名
木本水源流澤長,依依楊柳認村莊。
行人還里前蹤記,遺愛深情比召棠。
遷民往事憶當年,拄杖穿云窗夕煙。
嘉木扶疏堪紀念,猶留經(jīng)塔聳巍然。
古道青槐椅夕陽,浮屠突兀插云傍。
窩名老鸛相傳久,高建豐碑姓字香。
西汾北霍舊河山,碧翠清流四面環(huán)。
薈萃人文稱樂地,去煙過眼古鄉(xiāng)關(guān)。
題大槐樹(清平樂)·喬桂蟬
綠蔭如幕,槐黃花又落,故里重經(jīng)亦云樂,怎忍匆匆過卻。
高塔凌空矗立,小亭背水常開,過客無妨小憩,家山兒時重來。
大槐樹懷古·李春浦①
蒼蒼秦嶺松,郁郁漢宮柳。
長留天地間,誰與爭悠久。
云山護大槐,垂蔭可數(shù)畝。
聚族萬千家,鱗比難齒數(shù)。
有明洪永年,朔南遷戶口。
天涯各一方,至今不忘祖。
民國改革初,行役歸故土。
基址何處尋,殷勤問才叟。
昔日樹參天,今時何所有。
豐碑矗其前,高塔聳其后。
廊廡煥然新,景君②功居首。
賀君③大文章,武君④大書手。
古跡今復(fù)存,斯人亦不朽。
我來且停車,瞻仰周道右。
【注】①李春浦,字蔭南,翼城城內(nèi)人,光緒乙丑恩科舉人。任吏部主事員外郎,廣西慶遠府知府。
②景君指景大啟,字爾宇,洪洞賈村人。清末任觀城、茌平等縣典史,深知魯省民眾懷古槐之情。民國二年回鄉(xiāng),倡議捐資樹碑建亭后又匯集大對志一冊,故為首功。
③賀君:指賀柏壽,洪洞塾堡人。清末拔貢,朝考一等知縣。分發(fā)河南登封、確山、杞縣知縣,碑文的作者。
④武君指武春榮,洪洞城內(nèi)人。清末拔貢,歷充差搖局董事,碑文為其所書。
詠槐樹古跡·王毓瑛
憶昔貽謀善,三槐植我家。
同根原一本,化作萬枝花。
明代初開國,遷民走開涯。
大槐眾薈萃,分發(fā)別途賒。
背井離鄉(xiāng)感,郵亭群口嘩。
滁和燕豫魯,去國咸咨嗟。
道左蔭盈畝,枝柯正交加。
壯丁負耒耜,老稚載同車。
所至草菜辟,新居種桑麻。
迄今年五百,繁衍慶瓞瓜。
爭說洪崖地,鄉(xiāng)關(guān)認不差。
大槐留遺跡,喬木尚堪夸。
蔭庇群生遠,延譽古樹嘉。
碑亭新建筑,經(jīng)塔鐫法華。
種族關(guān)懷切,鄉(xiāng)心洽邇遐。
停驂重話舊,眺望夕陽斜。
【注】王毓瑛,字漢珍,洪洞人,民初任山西農(nóng)??偩志謫T。
題古大槐樹·梁國勛
羊舌故墟大槐樹,云是遷民點行處。
行者一去不復(fù)返,槐樹千古仍如故。
吁嗟乎!
古人性靜若邱山,舉止凝重常不遷。
今人性動如流水,涉足重洋輕萬里。
樂山樂水各有因,詎必今人遜古人。
假令斯民無轉(zhuǎn)徙,至今人世尚渾淪。
【注】①梁國勛,香山人,其他不詳。
②羊舌,洪洞古為羊氏食邑。
題洪洞大槐樹·閻永仁
問我始祖來何處,晉南洪洞大槐樹。
槐樹蔭澤及廣覃,北平山左及河南。
吁嗟兵燹成羽化,子孫羅到已無價。
嗜古君子擬永垂,醵資勒銘豎隆碑。
騷客聯(lián)袂吟佳句,令余彷徨不忍去。
聊亦向風逗枯腸,為我族氏所發(fā)祥。
距今已逾五百歲,滄桑雖變名不墜。
曾見孔檜端未楷,秀色翻風成巨材。
又見漢武將軍柏,老干參天盡咫尺。
均堪上壽比山川,且比靈椿之大年。
何若此槐關(guān)
歷史,無數(shù)生靈產(chǎn)于此。
將看不朽同地天,芳名赫赫勢綿綿。
【注】閻永仁,盂縣人,其他不祥。
古大槐樹歌·李兆麟
君不聞羅漢院里寒翠軒,古松修竹籠睛煙。
又不聞通幽橋北邃綠亭,長楸老梧凌空冥。
洪邑自古多名跡,陵古變遷淪海易。
塌入汾流堆沙磧,荒灘草色不敢碧。
惟大槐樹今猶昔,昔廢今舉猶難得。
槐蔭堆青如勒柏,勿剪勿伐常護惜。
有坊題額譽嘉植,有塔藏經(jīng)留層級。
有碑屹立垂金石,有亭高覆避風日。
藉問提倡伊誰力,惟好古者司其役。
景君籌劃推巨擘,熱忱高誼不可及。
點綴風景今歷歷,不徙游觀增特色。
遠溯明初殖民策,對此不忘始祖籍。
棗陽王氏吾姻戚,祖籍即在楊侯國。
惜與景君未相識,逖聽亦且稱嘖嘖。
他日訪古來洪邑,撫摩槐樹思先澤。
新修邑乘復(fù)增輯,況多題詠成匯刻。
遷民遺事資考實,何止茫??諊@息。
【注】李兆麟,字霞軒,湖北隨州人,光緒三十四年任洪洞知縣。
大槐樹歌·王家鼎
憶昔驅(qū)車長安路,沿途遺跡頻瞻顧。
森森覆蔭普潤東,居人指點大槐樹。
槐村濃蔭遍郊原,嘖嘖人言徙戶煩。
農(nóng)老戀鄉(xiāng)安舊俗,性之所樂即桃源。
忽聞詔下遷民令,愿行愿止隨萬姓。
槐下舉人來益多,黔黎孰敢違朝命。
行者給種畀大田,官家重把戶冊編。
從此離鄉(xiāng)去故族,空留大樹茂年年。
年復(fù)一年月復(fù)月,風霜剝蝕皮膚沒。
數(shù)十百年枝葉疏,老干幾遭樵斧伐。
邑紳景子最熱心,那堪坐視陳跡沉。
集資鳩工刊碑石,亭宇輝煌茂木森。
婆娑故木仍依舊,螭頭字跡法史籀。
文人博士游憩多,鴻篇鉅什夸錦肅。
而我今已倦輪蹄,話到登臨欲攀躋。
溯源我亦槐遷族,恨不杖藜訪故棲。
時時槐國縈魂夢,身似間云懶出洞。
興來聊作大槐歌,祈向壁間廁其空。
吁嗟乎!
介城東有漢時槐,聯(lián)袂賦詩曰幾回。
他年重到大槐處,擬與群賢醉酒杯。
【注】王家鼎 介休人,其他不詳
題洪洞大槐樹(用李白樂府進灑韻)·王調(diào)元
君不見召棠遺愛從古來, 樵牧百折總不回。
君不見孔明廟柏裂石發(fā), 百十千年飽霜雪。
樹木人猶如斯。 歷久經(jīng)天比日月。
吊古漢槐過洪邑, 風塵策馬歸去來。
土人告予廣濟寺, 古剎物化左慈杯。
王相國,李天生, 歸車故鄉(xiāng)停。
永樂移民議, 父老走送驪歌聽。
憶昔洪崖垂古洞, 葛仙飛升大夢醒。
人生如物同一本, 惟有此槐壽其名。
景生鄧古與人樂, 追尋古跡笑傲謔。
望霍門處堅豐碑, 亭名紀念過客酌。
飛觴灑,換貂裘, 依樹婆婆消塵渴。
依樹婆婆消塵渴, 請君歌曲一愁莫?
題大槐樹擬古 ·喬禊亭
平陽道中行,皋陶里前橫。
羊獬故墟在,師曠實挺生。
晉為叔向邑,有年新莽亭。
高梁亦即此,劉師曾返旌。
靈槐蔭如蓋,不殊孔林檜。
愛珍同梓桑,繁滋日碩大。
霍泉沛洋洋,瑞色呈靄靄。
北拱觀*峰,南束澗河帶。
人杰地又靈,庶富無零丁。
四方亦湊集,邑聚為滿盈。
中原恒多故,屠戮戰(zhàn)血腥。
齊魯云更殘,豫直亦苦兵。
呈差乎!
境內(nèi)千里無舍煙,誰復(fù)建議限名田。
牛種勸播遷,朝廷謀生聚。
晉俗勤遠略,跋涉著先鞭。
一傳再傳后,瓜瓞慶綿綿。
狐死正首丘,故鄉(xiāng)時吟嘔。
每遇洪崖客,款款作色留。
景公篤古道,古跡是所憂。
建亭兼豎碣,啟后又闡幽。
楊縣多遺老,篤行又文藻。
直筆記所知,徵求窮搜討。
光大我先風,繼述乃祖考。
既壽其永昌,猗歟大有造。
【注】喬禊亭,原猗氏縣人,清附生,山西大學堂畢業(yè),民國三年三月任洪洞縣知事。
題古大槐遷民古跡·單庭蘭
胡元運盡群雄擾,芟夷民命如蒿草。
北平靖難尋干戈,邑里丘墟廢壘多。
春來歸燕巢林木,蕪城荒社穴狐兔。
蕭條千里絕人煙,白墳赤埴等石田。
真人御宇理疆索,盈虛酌劑紆籌策。
冀州自古號帝都,分疆劃井啟鴻圖。
表里山河形利便,當關(guān)一夫磐石奠。
玄黃血灑戰(zhàn)群龍,桃園世外自綏豐。
雞犬桑麻塵*表,地狹人稠曠士少。
竇融遺種在河西,戶口殷繁任取攜。
詔書迭下命移送,遠旋滁和近保定。
豫燕青齊右北平,部別區(qū)分結(jié)隊行。
官為資遷設(shè)董事,適中地居廣濟寺。
南通蒲隰北太汾,遷人襁屬集如云。
期會守候更何處,遺跡艷傳大槐樹。
殖民偉烈非尋常,紀載能生邑乘光。
允宜護異留紀念,永為漢族竟存簽。
郭隗金臺司馬橋,在人耳目猶昭昭。
三閭汨羅投金瀨,年湮代遠仍宛在。
茲寺計嚴樹婆娑,光價何止百倍過。
胡為寺毀不重修,樹亦無復(fù)根株留。
滄海桑田夷陵谷,隴么秋風但禾黍。
故老相傳日淡忘,無人從事為表章。
茲幸諸君宏愿力,募筑從新標勝地。
愧無燕許大手筆,揮斥豐碑為之記。
【注】單庭蘭,山東人,其他不詳。
題大槐樹七律十二首·郭兆麒
賢王不數(shù)朱家綱,英辟還推白帽王。
輕使小民離梓里,終成大業(yè)在樓桑。
龍興虎視規(guī)模遠,棋布星羅屏翰長。
吾邑古槐猶有處,當個十萬徙咸陽。
全盤布子著棋忙,昔日一方今萬方。
天下人民都有幾,其間消息本無常。
綏荒要甸胥臣妾,花木江山一帝王。
是否聽從姚廣孝,嬴來槐樹作甘棠。
仆仆征途多少人,停車每每問前因。
道傍無復(fù)大槐古,隴畔惟余一樹新。
汾水秋風雁過日,遼東夜月鶴歸辰。
滄桑倏忽都如此,暫對南柯話苦辛。
從來保障賴賢人,況有靈槐能庇民。
此次軍書告旁午,剛逢歷數(shù)紀重辛。
千年城郭終安堵,十萬貔貅不起塵。
一幅天然畫圖好,爭輝趙氏晉陽臣。
盈虛消息不于常,酌劑頻頻煩帝王。
當日人民苦遷徙,而今草木有馨香。
魯桑燕栗高曾遠,唐柏漢槐歲月長。
六百年來傳軼事,昔君文武宣重光。
頻輕旭日與斜陽,玉阜西邊汾水旁。
鴉集蟬吟時點綴,鳥飛鵲繞夜凄涼。
兩朝雄略勤民獎,五百余年喬木長。
過去興亡多少事,此君應(yīng)亦感滄桑。
萬年枝暖掛溫暾,故事槐安跡未湮。
夏日清陰成句后,秋風汾水斷章辰。
昏鴉棲處同為客,夜鶴歸時亦作賓。
古往今來誰是主,輸他高臥北窗人。
托根不到廣寒宮,玉阜西邊汾水東。
得地栽培成上品,此君富貴比三公。
一身曾感榮枯異,百世可知損益同。
獨立道旁多歲月,慣聽歸鶴話霄中。
樹有濃蔭憩渴人,昔年明代此遷民。
樹猶如故人非舊,人欲云何樹與親。
水溯源頭粉一曲,天培根本木千春。
云飛風起*榆社,正是錦衣歸里辰。
莫向槐安問舊鄰,從無人壽可千春。
淮南雞犬都仙去,栗里田園幾劫塵。
只有清陰當隴畔,何曾古寺在河濱。
滄桑未改滄浪水,暫作臨流覓句人。
曾經(jīng)明代屢遷民,獨立亭亭六百春。
閱世自堅林下節(jié),清陰不受道旁尖。
參差圖畫玉峰麓,左右山川汾水濱。
當日邑中編八景,偏教遺此出何人。
孤高有似葛天民,羞與杏桃爭艷春。
會見清陰媚長夏,偶逢朝雨*輕塵。
良宵一夢槐安道,勝日尋芳汾水濱。
不信此間風景好,青山綠水總宜人。
【注】郭兆麒,字丙郊,洪洞人,清末拔貢,充河南候補州判,民國初任洪洞縣民政科長。
雜詠·劉觀臣
明初懷慶盡蒿菜,洪武移民代代表。
篳路藍縷啟山林,祖先業(yè)績何偉哉!
派衍洪洞匾高懸,信面有徽非虛傳。
始祖劉成古楊來,綿綿瓜*人三千。
惟桑與梓必恭敬,詩有明言銘吾心。
飲水思源源何處,大槐樹下是鄉(xiāng)親。
古大槐樹懷古·朱家恒
勒馬踟躕魂欲銷,水源木本憶先朝。
村連忠定韓公里,地接俠豪豫讓橋。
古驛斜陽煙樹合,平林遺跡水云遙。
桑田滄海循環(huán)里,留得詩人恨不悄。
家鄉(xiāng)詠·范文選
家鄉(xiāng)自古興雅風,古槐移民有英名。
而今更順爭新輝,振興中華是英雄。
沁園春 古槐·吳萬鎖
汾水映日,陽春融融,古槐重游??窜|干魏峨,雄視蒼宇;芳草鋪地,新枝吐翠。遺石經(jīng)幢,滿目滄桑,百年古跡展新容。彩碑亭,募捐古大槐,舉國聞名。
洪崖古洞景如畫,引華夏子孫瞻觀,昔洪武創(chuàng)業(yè),遷民數(shù)萬;七省通*,薈萃之所,槐香牽腸,依依不舍,遷秦蜀華北蘇皖,故神游,尋根問祖先,飲水思源。
【注】:吳萬鎖,現(xiàn)任中共洪洞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頌大槐樹·苗波
古槐根深布華夏,炎黃子孫愛中華,
樹高千丈葉覓根,遙指槐蔭是我家。
【注】:苗波,遼寧省文聯(lián)副主席。
思故鄉(xiāng)抒懷·劉敦君
五百年前洪洞人,搬遷異地背鄉(xiāng)親。
常言飲水需思源,誰家認祖不歸根?
古槐創(chuàng)舉無限好,后裔響應(yīng)頻求真。
昔日先人求魯時,終身難忘故鄉(xiāng)音。
【注】劉敦君,山東單縣黃寺南孟樓人。
贊古槐(河南墜子)·王金榜
說的是千載巨槐屹洪洞
她祖孫三代同根生。
一代古槐已不存生,
二代古槐是干枯榮,
三代古槐正茁壯茂盛,
象征著洪洞人民要振興。
古槐雖然在洪洞,
古今中外享盛名。
若知為何聲譽高?
有一段故事講得清。
元朝末年天下亂,
軍閥混戰(zhàn)鬧得兇。
瘟疫傳染遭荒旱,
六糧不收遭年成。
黃淮流域災(zāi)情重,
赤地千里無人行。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
徐達奏本獻朝廷:
遷民屯田開荒地,
強國利軍富百姓。
有道的明君準了本,
一道圣旨到洪洞。
洪洞縣文明古老多繁華,
在全國人口密集很有名。
派出欽差到洪洞縣,
遷民局設(shè)在洪洞城。
城北二時里廣濟寺,
古槐樹下扎下營,
出榜文,貼告示。
嘵喻洪洞眾百姓:
響應(yīng)號召愿遷往,
都到這大槐樹下來報名
登記造冊領(lǐng)路費,
遷民局發(fā)給通行證。
洪武五年開始遷,
直到永樂年間停。
先后共有四十載,
分八批往那東南行。
河南、河北、安徽、山東,
分布四省安百姓。
經(jīng)過
歷史五百載,
人口變遷真不輕。
洪洞的遷民遍全國,
還有海外僑居去謀生。
內(nèi)蒙古流傳一副對,
世代相傳記的清:
“若問家鄉(xiāng)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大槐樹后裔有特征:
小拇腳趾甲是復(fù)型。
是古槐后裔脫鞋看,
實踐驗證是真情。
走起路來背抄手,
都是大槐樹后裔的特征。
槐裔民族多古老,
繁衍全國多聞名。
后裔要繼承古槐志,
發(fā)揚祖先的好傳統(tǒng)。
堅強勇敢多勤勞,
誓做四化的開路兵。
緊密團結(jié)跟黨走,
奔向光輝的錦繡前程。
【注】王金榜,河南省唐河縣古城鄉(xiāng)付灣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