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什么樣的書,才叫做讀書 要回答什么叫做讀書,首先就要回答么什么叫書?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很難回答,所以我想用否定的方式,也就是通過說明什么不是書,通過排除法來回答它。 首先,第一條,對于今天準備看書的人們來說,首先必須明白一條,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印刷品都可以稱之為書。 因為與古代社會不同,那個時候,尤其是紙張還沒有普遍使用的時代。無論是寫在布帛上,還是竹簡上,書的造價都是非常高昂的,因此它既不可能用來記錄那些沒價值的內容,也不可能大批量的生產,因此就不可能成為一種直接產生效益的商品。 所以,那個時候的書,不需要考慮市場的問題,而僅僅需要滿足一小分專業(yè)人士的需求就可以了。而這一小部分人,不僅需求是基本相似的,主要集中在所謂的精神和學術層面,而且還具有極高的鑒賞能力。所以,情趣以及水準較低的內容,基本上沒有生存空間。 正因為如此,古來人們都將書視為人類知識與思想的載體。 但是今天這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因為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上來看,如今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些印刷品,其本質都是一個商品。商品是用來賺取利潤的,通常來說,它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是不承擔任何道德責任的。所以,這些印刷品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充當消遣娛樂用品的,而不是充當知識與思想的載體的。 所以,當我們去閱讀它們的時候,就不是在獲取知識,或者吸取思想的養(yǎng)分,而是在消磨時光,是在娛樂自我(我說的是一個主次之分的問題,并不是絕對的概念),當然這種娛樂方式,與許多其他的方式相比的話,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的,比較高級的方式。因為,它至少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而平靜。 但是,如果說這就是讀書,那就顯得有點低級了。比如,一個人今天讀了一本菜譜,好不好呢?挺好的。說明他很熱愛生活。但是,如果他因此就跟別人說,我今天在家讀書呢。那就說明,雖然此人很熱在生活,但真的的不怎么太熱愛學習。如果說的刻薄點,甚至可以說,他熱愛的是一種比較通俗的生活。 這就像你讓一個小孩子學習,中途你打電話問他正在干什么呢?他說我正在看書呢!然后你再問看什么書呢?他說我正在看熊大熊二呢。——你懂的,這能不能叫做看書。 所以,我們今天所說的要讀的書,不包括這部分主要提供娛樂功能的商品,而只是那些,承載著高密度的知識與思想內涵的書。或者說,只有這樣的東西,才可以叫做書。剩下的,該叫菜譜的叫菜譜,該叫漫畫的叫漫畫。不能混為一談。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只有閱讀或者學習擁有高密度的知識與思想的內容才叫讀書。那簡單了,就是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的那些東西,才叫讀書。倒也難怪,人們都把讀書當做上學的代名詞。 這,對不對呢?也不對,至少不完全對。因為,所有被迫的閱讀,都不能的叫做讀書。 雖然,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的那些東西,充滿了知識甚至思想。但是,我們想想上學時候的讀書經歷,是快樂還是痛苦?我想絕大部分人的感受應當是挺痛苦的,至少我覺得挺痛苦的。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基本上都是被迫的去閱讀那些課本,因為不讀不行。所以,那個時候的閱讀與學習,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完成任務。 這種閱讀,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必要的無奈,因為原則上說,幾乎沒有哪個人天生就喜歡去讀書。但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在向人強力灌輸知識與思想的同時,也會快速的損害人的求知欲,會讓人越來越不喜歡讀書,越來越遠離圖書。因此是一種反讀書的讀書,所以不能把這叫做讀書。如果把這個當做讀書,最終的結果,就是所有讀書人都痛恨讀書,厭惡讀書,看到富含知識與思想的書就倒胃…就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許多人,自從離開校門之后,就基本上再也不看書了,再也不看我們說的這種書了。 所以,我們說只有自覺主動的閱讀那些富含知識與思想的書籍,才能叫做讀書。因為只有這種讀書,才能使人真正因為感到知識積累,思想的提升,而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才能夠不斷的,持續(xù)的去讀書。 說白了,就是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的讀書,才是真正為了自己而讀書。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讀書才能轉化為一種像吃飯睡覺一樣必要的,個人的內在需求。 所以,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不大愛讀書呢?原因就在這,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讀書的那個樂趣,總是覺得那書是給別人讀的——小時候是給父母讀的,長大了是給老板讀的,所以只要夠用了,就不會再讀了。 所以,孔子深有感慨的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這就是在中國儒家系統(tǒng)中,著名的為人之學和為己之學。什么是為人之學,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要求,滿足別人的需求,而進行的各種學習。古代的科舉是為人之學,今天的高考也是為人之學。因為它們都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求學者自身的興趣愛好,而僅僅是為了獲得某種資格,或者更具體的說,就是為了吃飯,或者吃上更好的飯而進行的學習。 這種學習的結果,通常來說都是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別人需要的那種類型,那種形狀的人,與此同時,就是失去本來的自我。要是說的刻薄一點,就是用我們自己的天命之性,用我們自己的興趣愛好,乃至種種發(fā)自內心的快樂與幸福,去換了口飯吃。 明白了什么叫為人之學,為己之學就容易理解了。所謂的為己之學,就是僅僅是出于自己的天性,并且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天性,而進行的各種學習。 這里面的關鍵在于后面這句話,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天性,通俗的講就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而學習——不要總想著超越自我,能夠實現(xiàn)自我,已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至于吃飯的問題,大可不必擔心,任何學習都會轉化為某種技能,而任何技能最終都是有價值的,所以都可以轉化為一碗足以讓人生存的飯的。 這就是為人之學與為己之學的區(qū)別,為人之學失去自我,而換回一碗飯;為己之學實現(xiàn)自我,而得到一碗飯。 l 為人之學,最終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苦干乏味,所以我們才看到,今天無數(shù)的人,雖然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卻仍舊感到無聊,仍舊要像一個吸毒者需要不斷毒品一樣,到處去尋找新的刺激。因為他得到的,極有可能并不是他的本性所需要的。而他本性所需要的,則往往并不能通過為人之學,從現(xiàn)實的工作中獲得滿足。 l 為己之學,最終則是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飽滿充實,因為它將順著我們的天性,引導我們的生命在橫向上不斷鋪展開來,同時又在縱向上不斷伸展開去。會引導我們從快樂走向快樂,從幸福走向幸福,并且沿著幸福與快樂的軌跡,不斷地去延續(xù),去延伸我們的閱讀。 因為,在這種閱讀的過程中,所有的知識與思想,都是人通向快樂與幸福的橋梁,而不再是讓人感到痛苦的功課,所以它才能夠持續(xù)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