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的物流就如一條流動的河,而從供應商開始,就意味著物料開始流動(當然信息流早于物料的流動),于是,供應商成了這條河流的源頭,它經過供應商出貨-客戶企業(yè)采購-運輸-搬運-配送-卸貨-客戶企業(yè)檢驗-倉庫-生產-半成品存儲-成品加工或裝配-成品倉庫-配送給客戶 從這個漫長的流程中,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可能產生誤差,而所有的誤差都可能最終導致庫存,于是,庫存雖然散落在供應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但是,最終卻要“積蓄”在倉庫,于是倉庫就成了一個“河的下游”,當然,庫存成本控制,更成了“河的下游的下游”了。而根據我們河流治理的經驗可知,如果長江被污染了,僅僅治理長江中下游固然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源頭的污染根本原因沒有解決,最終是治標不治本――下游照樣污染。
所以,倉庫管理通常承擔了公司所有決策的誤差帶來的庫存壓力,而又沒有權力和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人們從來沒有從企業(yè)總體物流的高度來看待倉庫和庫存控制和管理,它是目前生產企業(yè)倉庫管理的一個“死點”。
站在傳統(tǒng)的生產企業(yè)角度上來看,倉庫通常是作為儲備存貨的地方,但在許多物流設計中,倉儲的作用與儲存設備相比較,則更應該被看作是一種轉換設施。因為,隨著生產企業(yè)的不斷現(xiàn)代化和社會化、全球化,市場越來越要求企業(yè)“多批次、小批量、準時化、柔性化”的交貨,市場的變化引起產品的多樣性,已經使同類材料或產品大批量的庫存變?yōu)椴滑F(xiàn)實和不經濟;另一方面,由于庫存資金的時間價值,使得倉儲保管的時間功效變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銀行----只不過這個銀行產值為隨著庫存時間成正比增長的負數(shù)。 于是,保管已經由從存儲著眼的被動觀點變?yōu)閺牧魍ㄖ鄣闹鲃佑^點,其功能也已經得到了不斷的延伸和擴展(如加入了揀選、分類、分裝、配送、檢驗等)。所以,筆者以為,在生產企業(yè)物流中討論訂貨處理、現(xiàn)場存貨、物料搬運或運輸管理時,一般不適合對倉儲采取單純的分類方案,而應該從企業(yè)的整個物流系統(tǒng)來著眼,因為他與許多內部物流的構成(如市場預測、供應商管理、生產計劃、人員和設備配置、信息傳遞與處理的準確性等)有關系。 而以上提到的生產企業(yè)倉庫管理過程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也僅僅是整個物流系統(tǒng)規(guī)劃或運作不合理的具體表現(xiàn),從而引發(fā)了倉庫管理的被動和無法作為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