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guān)繁簡
偶然看到一條微信,很多人看了可能只是笑笑,而我看完久久不能釋懷: 臺灣朋友談大陸漢字改革,語驚四座:“漢字簡化后,親(親)不見,愛(愛)無心,產(chǎn)(產(chǎn))不生,廠(廠)空空,麥(麥面)無面,運(運)無車,道(導(dǎo))無道,兒(兒)無首,飛(飛)單翼,有云(雲(yún))無雨,開關(guān)(開關(guān))無門(門),鄉(xiāng)(鄉(xiāng))里無郎。可巧而又巧的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賊仍是賊!” 幾十年尤其近些年來,很多人拿漢字簡化說事,大多的意思是簡化后弱化了漢字豐富的漢文化內(nèi)涵,是對民族精神的戕害云云。光從這微信來看,似乎就很有說服力——不是么,親(親)也不見了,愛(愛)已無心……那些表意的給你生生去掉了,大大喪失了漢字的神韻! 其實,我們要舉出簡化成功的字例,一點也不難。呼吁的吁(籲),不是又表意又簡單了么,比原來方便而且明了, 憂郁(憂鬱)簡化之后,雖然將表意轉(zhuǎn)移了,但也并不影響其意蘊(yùn)。 巖石的巖(巖)有山有石,簡直恰當(dāng)極了。 身體的體(體),雖然表意部分也變了,但作為會意,也賦予了新意。 國家的國(國)將其“或”改為“玉”,更有意味。 藥品的藥(藥 )將其樂(樂)改為約,或許更有道理…… 稍稍考究一下漢字的進(jìn)化發(fā)展史我們就知道,漢字的繁化與簡化是同時進(jìn)行的——為了表意,需要不斷創(chuàng)造新字,漢字作為方塊字,利用點橫豎撇捺等部件,通過形聲、會意、指事等方法,不斷創(chuàng)造新字新詞;而字?jǐn)?shù)的增加,有的實在過于繁復(fù),于是不得不進(jìn)行簡化。而且,這簡化是一直不間斷地進(jìn)行著。今天的很多字的部首,如“言”(話)、“心”(性)、火(烈)、糸(維)等都是在無數(shù)的書寫者自然而然地簡化出來的。而有的字,本身就是古代草書中早就簡化而約定俗成了,如“長”(長)、“書”(書)、“應(yīng)”(應(yīng))、“會”(會)等等??梢姾喕]有錯,建國后的漢字簡化也沒有錯,簡化后也并無戕害漢字原有的神韻與精神。 至于“可巧而又巧的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賊仍是賊!”等等,也只是有的“捉巧”而已。前些年,還說幸福的幸字,里面包含了古人預(yù)知土下有人民幣一樣,也純屬“捉巧”而已。因為這“僥幸”與今天擁有土地房產(chǎn)是風(fēng)牛馬不相及。(其實,騙已不是騙,貪已不是貪,賭已不是賭,賊已不是賊)。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巧”,是因為與漢字簡化無關(guān)的如黑、貪、騙等等揮之不去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為人所詬病,才是我們所悲哀的。 2014.9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