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與安徽省毗鄰,位置優(yōu)越,人口眾多,物產(chǎn)豐富,是淮河流域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 在固始縣城東南2公里有一個高約60米的土崗,當(dāng)?shù)厝朔Q其為“侯古堆”。1978年,固始縣城關(guān)鎮(zhèn)磚瓦廠在侯古堆取土?xí)r,發(fā)現(xiàn)了一座長方形豎坑,并取出坑內(nèi)部分器物,后經(jīng)文物部門勘察,該處實為一春秋時期的大墓,河南省文物部門隨即對墓地展開搶救性發(fā)掘。經(jīng)過發(fā)掘,該墓(一號墓)及其陪葬坑出土青銅器、玉器、漆器等各類器物數(shù)百件。該墓的墓主經(jīng)考證是宋景公的妹妹、吳國太子夫差的夫人勾夫人。該墓出土的器物中銅方豆、三足銅壺、漆木肩輿、漆木盤龍等很多器物都是罕見的文物精品。我們現(xiàn)從該墓出土的玉器中選出部分精品做一簡單介紹:
玉帶鉤(圖1)長2.1厘米,寬1.7厘米,厚1.3厘米。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器表有光澤,半透明,表面遺留有朱砂痕跡。器身短小,腹近方形,兩側(cè)出扉棱,正面做鴨首形,背部內(nèi)凹,內(nèi)設(shè)小鈕,尾部鑿扁方孔與鈕相通。器物正面雕刻有蟠虺紋和S形云紋。該帶鉤制作精細,小巧玲瓏,甚為精美。 玉人(圖2)高2.5厘米。乳白泛青,表面拋光,作蹲跪狀。頭梳髻,圓臉、細眉圓眼,鼻梁隱起,嘴微張,小耳。上身直起,雙目前視,由頭頂至足底有一小孔上下貫通,以供穿戴。該玉人造型優(yōu)美、比例勻稱,工藝較好。
玉璧(圖3)直徑6厘米,孔徑2.3厘米,厚0.6厘米。青白玉,局部有褐色沁斑,玉質(zhì)瑩潤,扁平體,正圓形,內(nèi)外緣飾弦紋周線,兩面滿飾勾云紋,錯落有致,有立體感。 玉璧(圖4)直徑3.6厘米,孔徑1.3厘米,厚0.35厘米。白玉,通體有部分黑斑,半透明,有光澤,體扁平,正圓形,內(nèi)外邊緣有陰刻周線,兩面均飾有勾云紋,其中一面陰刻,另一面減地淺浮雕,使紋飾突起,具有立體感。 玉龍形佩(圖5)長11厘米,寬3.9厘米,厚0.5厘米。乳白色玉,玉質(zhì)瑩潤,半透明,局部有褐色沁斑,器表遺留有朱砂痕跡,體扁平,龍身蜷曲,龍首與龍尾均上翹,龍足分別向上下旋轉(zhuǎn),龍體表面雕刻臥蠶紋,龍體上下兩端共鉆8個小孔,以供穿戴之用。 玉雙龍首璜(圖6)長10.9厘米,最寬3厘米,厚0.2厘米。乳白色玉,兩面均受沁呈褐色。器表有光澤,體扁平,上下緣琢對稱齒脊,兩面紋飾不同,琢工有別,正面隱起,器身及背面分別雕琢成獸面紋、勾云紋等紋飾,頂端及兩端均鉆有小孔,以供佩戴。該玉璜刻工精細,線條流暢,結(jié)構(gòu)嚴謹,優(yōu)美大方。
玉璜(圖7)長7.8厘米,寬1.7厘米,厚0.2厘米。乳白色玉,玉質(zhì)細膩,有光澤,扁平體,正面雕琢隱起的勾云紋和并列的多條細陰線紋。背面光素,無紋飾,周邊雕琢有對稱的牙脊,細看此璜兩端實為雙龍首造型,璜的頂端、左右兩端均鉆有小孔。該玉璜整體制作講究,顯示出高超的工藝水平。 玉雙龍首璜(圖8)長10.5厘米,寬1.6厘米,厚1.5厘米。黃褐色,半透明,兩面拋光,體扁平,扇面形,約為圓周的四分之一,兩面均飾有相同的云雷紋,兩端有小孔,以供佩戴之用。此璜造型優(yōu)美,制作精細。 玉環(huán)(圖9)外徑9.2厘米,內(nèi)徑5.9厘米,厚0.2~0.3厘米。乳白色玉兩面拋光,為圓周體,內(nèi)厚外薄,表面飾三重勾云紋,兩面紋飾皆相同,其中一面紋飾隱起,具有淺浮雕感。 玉瑗(圖10)外徑10.7厘米,內(nèi)徑6.4厘米,厚0.5厘米。乳白色玉,半透明,有黑色沁斑,體扁平,器表有光澤,內(nèi)外緣雕琢有脊齒,表面琢有勾云紋,并以羽狀紋做襯底,兩面紋飾相同,其中一面浮雕感較強。該器物制作精細,造型優(yōu)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精品。
玉絞絲紋環(huán)(圖11)外徑1.7厘米,內(nèi)徑1厘米。黑褐色,整體呈圓形圈環(huán),表面雕刻成繩紋狀細紋并密布全身,顯得小巧玲瓏,做工極精,顯示極高的工藝水平。 玉鎖形飾(圖12)長1.9厘米,高1.4厘米,厚0.7厘米。色澤青綠,局部有褐斑。扁平近方形,下部較平,上端抹圓,整體做古鎖狀,器表拋光,正面上部刻有簡單的云形紋,余皆為素面,在其中部還有橫穿的小孔。 玉管形飾(圖13)長0.7厘米,外徑0.2厘米。色澤碧綠,形體微小,為一長管狀,中間穿孔,器表拋光制作精細。 玉珠(圖14)長0.2厘米。碧綠色,器表有紅色沁斑,中間一穿孔,制作精細。該墓共出土此類器物3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 瑪瑙管(圖15)2件,長1.4~2.6厘米,最大徑0.3~0.4厘米。呈紅色,透明,器表有光澤,管呈竹節(jié)狀,中間粗,兩端細,上下各鉆一孔,用于貫線。該管應(yīng)與其他玉器組成串飾,懸掛于墓主人的頸間。該墓共出土同類瑪瑙管6件,形制基本相同,大小略有區(qū)別。
侯古堆大墓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是淮河流域兩周考古的重大發(fā)現(xiàn)。該墓出土的玉器雖然是整個墓葬出土器物中的很少一部分,卻顯示出高超的工藝水平。這批玉器數(shù)量全,品種多,有禮儀用玉、裝飾玉、喪葬玉等,器物種類有:璧、瑗、璜、佩、帶鉤、管、珠等多種,基本上涵蓋了當(dāng)時社會用玉的大部分內(nèi)容。其雕琢方式可分為:琢磨、圓雕、陰線刻、透雕等多種,紋飾裝飾上運用了蟠虺紋、云紋、波紋、獸面紋等多種。 侯古堆大墓出土的玉器對于我們了解吳楚兩國乃至該地區(qū)其他諸侯國的歷史文化、工藝美術(shù)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