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醫(yī)院 雒曉東主任醫(yī)師 真武湯證:筋惕肉瞤,振振欲僻地,眩暈,心悸,浮腫……單獨的眩暈、心悸、浮腫,苓桂術(shù)甘湯就可以了,到了筋惕肉瞤、振振欲僻地就一定要用真武。兩個方都是治陽虛,但是一個是在太陰,一個是在少陰。苓桂術(shù)甘是太陰水飲,真武湯是少陰水飲。 真武湯在左季云那里是放在理中湯類方里,不是放在四逆類方里面。真武湯和附子湯都是實際上是太陰少陰并治的情況。李老也把真武湯歸為理中湯類方,這種歸類法應(yīng)該是出自徐大椿的《傷寒論類方》。 1.筋惕肉瞤 引伸:一切風(fēng)木妄動之征象。小兒雙目眨動不停,大人不定處肌肉跳動,上下眼瞼跳動,面肌痙攣…… 部位:脾所屬。 治則:補土生火,壯元陽以消陰翳。 性質(zhì):木克土。 2.振振欲僻地,眩暈,心悸,浮腫 水氣——痰飲。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痰飲治根,水泛為痰,陽不壯陰。病在三陰,太陰統(tǒng)之。脾胃為釜,釜中之物,伏火可以熟腐、運化、散精于五臟。故脾胃本病,理中、小建中,牽涉釜底之火,則大桂附理中補火生土。若見生克乖亂,但扶其正,聽邪自去。 木克土,不單是木氣強,重點是土氣虛,土旺則自不受氣。難經(jīng)提倡之隔二隔三療法,我很少用,但特別注重“虛則補其母”(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以中氣為圓運動之軸)。 李老治數(shù)百例小兒眨眼病和大人面肌痙攣,見這些病人大多面黃肌瘦,精神萎靡不振,食少便溏,便知皆因太陰不升,直接用理中湯,十天半月即大為改觀,以桂附理中收功。30歲前,還注意“抑”木,用平肝熄風(fēng)之類,實是畫蛇添足。而且“木”氣,乃生生之氣,張錫純叫作“生命的萌芽”,豈能任意摧殘(鎮(zhèn)肝!伐肝!瀉肝!)! 真武湯之用白芍,乃是降膽(甲木),酸以斂之,使升發(fā)太過的肝氣(乙木)回歸腎水之中,成為坎中一陽。只有“降”得到位,才能生化無窮。故“十一臟皆取決于膽”,奧義在此。 一切屬于少陰、太陰兩虛之證,真武湯完全可以勝任。 李老講“虛化”問題 比如小青龍湯他也講求虛化,就是小青龍湯加附子。所謂虛化就是少陰虛,陽氣在根本上不足。陽氣虛衰就要用到扶陽的根本藥物——附子。真武湯進一步虛化,附子量要大,天雄用50-100克。大概在3-5年前,李老用附子一下就用到100-300克,現(xiàn)在就逐漸增加,從30克開始,每天加5-10克。李老的思路和用法都不斷在變,說明他還在不斷吸收新的東西。只是這3年,他才開始用生附子。查李老的方子,像破格救心湯,他都是用熟附子,但現(xiàn)在李老在大病重癥的時候,如腫瘤、心衰,他直接用生附子。生附子已經(jīng)變到李老常方里面的藥。熟附子李老可以用到300克,甚至500克,但生附子李老用到100克就打住了。其它的藥有白術(shù)30克,云苓、杭芍、煅龍牡各45克,生曬參(搗)30克,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這個加減方除了有真武之外,李老把他的破格救心的思路加了進來,另外,李老對煎煮法非常的重視:“以水3000ml,文火煮取300ml,分3次服”,寫得清清楚楚。張仲景也不過如此。李老治療大病重癥用附子的時候都是要有一個間歇。所謂“旬7”,就是一個月上中下旬,上旬10天服7天藥停3天藥,如此類推,這有利于防止烏頭堿蓄積中毒。 固本散加破壁靈芝孢子粉100克、蛤蚧10對。蛤蚧是斂肺的,慢阻肺的時候用。用法:每天2-3次,每次3克,重的時候每次5克,熱黃酒調(diào)下。 寫給弟子們的囑托: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引拂亂其所受,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語錄 第三代座右銘:立大志,受大苦,成大業(yè)。中醫(yī)復(fù)興,舍我其誰! 人民兒女,菩薩心腸,英雄肝膽,霹靂手段! 最能概括李老自己的人格的就是“菩薩心腸,霹靂手段”。他在勉勵弟子的同時,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一部傷寒論,一個河圖盡之類。中氣為軸,經(jīng)氣為輪,軸運輪轉(zhuǎn),軸停輪止。三陽統(tǒng)于陽明,三陰統(tǒng)于太陰。陽明之燥熱,永不敵太陰之寒濕。凡病皆本氣自病?!碜右嬲Z錄。 火神派始祖鄭欽安獨得醫(yī)圣張仲景不傳之秘,創(chuàng)“坎中一點真陽,乃人身立命之本”。生命之奧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湯可通治百病,此論先天腎氣。彭子益先生以易論醫(yī),創(chuàng)河圖五行運行以土為中心論,中氣為軸,十二經(jīng)(五臟六腑)經(jīng)氣為輪。軸運輪轉(zhuǎn),軸停輪止,生命終結(jié)。此論后天胃氣。二氣實是混元一氣,先天后天互為其根,“火生土”是說先天一點真陽乃原動力,此火移動,如維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榮。此火一熄,陽根被拔,生命終結(jié)。 “土伏火”是說后天胃氣(中氣)乃先天腎氣之根,生命之延續(xù)全來中氣之滋養(yǎng)、灌溉。土能生萬物,無土不成世界。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氣,中氣左升右降,斡旋運轉(zhuǎn)不停,五臟得養(yǎng),生生不息。此即運中土,溉四旁,保腎氣法。 治本氣之傷,當(dāng)分輕重緩急。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保得一分胃氣,便有一線生機。理中湯、桂附理中湯。太陰之傷,損及少陰,陽根將拔,生死關(guān)頭,破格就陽。保得一絲陽氣,便有一線生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