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銘教授治療乳房疾病經驗簡介出處:福建中醫(yī)藥:1995,26(1):14~15 摘要:陸德銘教授師從我國著名中醫(yī)外科學家顧伯華,在全面繼承其治療乳房病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豐富的臨床實踐,開展廣泛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在對乳房疾病的診治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茲將陸師診治乳房疾病之經驗約述如次。 1 治病求本 調乙增癸 “男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腎;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房病之病因病機,不外外邪侵襲,肝氣郁結,胃熱壅滯,沖任失調,肝腎不足,心脾兩虛,痰濁凝聚,陽絡損傷,乳汁蓄積等。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響,皆可引致發(fā)病。 沖任為氣血之海,上行則為乳,下行則為經,沖任二脈在乳房疾病中有重要地位。但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胞脈系于腎,沖脈與腎脈相并而行,故曰:“沖任之本在腎。”肝腎同源,腎為先天之本,天癸源于先天,且天癸同時作用于胞宮和乳房,并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腎氣虛衰,或因七情內傷,肝郁氣滯,肝腎兩虧,則可致天癸不足或涸竭,沖任因之失于調達,上不能滋養(yǎng)乳房而致乳房疾病。 因此,肝腎虧虛,沖任失調為乳房疾病之本。若肝氣郁結,妊娠哺乳時則可引起乳汁蓄積,復因外邪侵襲,胃熱壅滯,則可產生乳癰;肝氣不舒,郁久化火,火迫血行,則成乳衄;腎氣不充,天癸不足,沖任失調,氣血痰瘀滯于乳絡則為乳癖;肝腎不足,氣虛血衰,沖任空虛,邪毒蘊結而成乳巖。故陸師在臨證之時,十分注重調理肝腎,以達調攝沖任、疏肝活血之目的,正所謂治病求本,調乙增癸。 2 燮理陰陽 以通為貴 腎主一身之陰陽而藏精血,陰陽失衡,精血不藏,則陰陽乖戾,天癸不充,氣滯痰瘀結于乳絡而成乳癖;精血不藏,氣不收攝,乳汁外溢而成乳泣。天癸不充,沖任失調,故乳癖患者常伴有月經紊亂史,其乳房脹痛亦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由于精血不足,不能孕育胞胎,一些患者亦常有不孕史。 在治療上,陸師常以溫育腎陽、調補精血為治,選用仙茅、仙靈脾、肉蓯蓉、鹿角片等溫陽而充腎氣,天癸盈盛,沖任調達,氣血因之通行。故對乳癖患者乳房脹痛劇烈者,陸師并不刻意于疏肝理氣或活血化瘀,而是在上述藥物基礎上加入鎖陽、蛇床子之品,而取得滿意的療效。陽氣振奮,只需略佐郁金、香附、桃仁、澤蘭等理氣活血之品,則乳絡之氣滯血瘀自可消散。臨床上有些患者??赏瑫r見口干欲飲,舌紅苔少,反復口腔粘膜生瘡等陰虛癥狀,此時陸師常選用肉蓯蓉、菟絲子等滋膩柔潤之品,補而不峻,又佐生熟地、首烏等養(yǎng)陰補腎,而達燮理陰陽之目的。陰平陽秘,血氣通達,雖未用疏通之品而獲其效。 至于乳泣,若非處于哺乳之期,而又為雙側乳頭多孔溢液者,則多屬乳癖之伴發(fā)癥狀,直需溫育腎陽,調理氣血,乳癖得治則乳泣自愈。 3 辨病辨證 靈活用藥 陸師臨床治療乳房疾病,雖重在調理肝腎,但亦強調辨證用藥,分清標本虛實、輕重緩急。乳癰多因情志內傷,肝氣不舒,逆而犯胃,胃熱蘊滯,乳汁積聚所致。治療上,疏肝通乳,清解胃熱為其大法。陸師常于逍遙散中加入絲瓜絡、路路通、留行子以通乳絡,加入蒲公英、黃芩、銀翹等以清胃熱,若能及早治療,多能在早期熱退腫消,而無成膿之虞。但因乳癰可發(fā)生于不同時期,又可分為外吹乳癰,內吹乳癰及不乳兒乳癰,臨床治療上應有所側重。其中,內吹乳癰以疏肝清胃安胎為主,不宜應用通乳活血之品;不乳兒乳癰多因邪毒入侵所致,氣滯壅結,積而成熱,治療上注重清熱解毒,常以山梔、黃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銀花、連翹等略佐柴胡、橘皮葉,及時使毒邪消散,不致郁久成膿。 乳衄者,多因肝郁化火,火擾于中,肝藏受損,藏血無權,血熱妄行,溢而成衄。故陸師治療上常以丹梔逍遙散加減。乳衄常有血性溢液及淡黃色溢液之不同,陸師認為,同為衄血,其肝火亢盛為主要病機,血性者多熱迫血行,淡黃色溢液者多夾脾濕,故常在丹梔逍遙散中根據(jù)溢液情況有所加減。血性者加龍膽草、仙鶴草;淡黃色溢液者加生薏米仁、芡實、澤瀉。 陸師認為,腎氣不充,天癸涸竭,沖任失調,氣血痰瘀凝滯日久瘤化而癌變,因此十分注意以溫育腎陽法調治乳癖,防其癌變。癌變后,患者多首先經手術治療,術后氣血兩虧;復因化療、放療耗竭陰液,故術后多重在調補氣血、氣陰,常以生黃芪、潞黨參、焦白術、云茯苓等益氣健脾,當歸、白芍、枸杞、生地、天花粉、天冬等養(yǎng)血滋陰,略佐露蜂房、石見穿、半枝蓮等祛除余毒。若術后另一側乳房又見乳癖者,陸師常以仙茅、仙靈脾、莪術等加入方中,既治乳癖,又防其癌變。 4 貫通中西 取長補短 陸師致力于乳房疾病的研究,不僅重視中醫(yī)的臨床治療,還十分借助于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并能貫通中西。 中醫(yī)“乳癖”一病,應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癥和乳腺纖維腺瘤,西醫(yī)認為此二病都由于內分泌失調引起。陸師認為,腎氣不足,天癸不充,沖任失調為二病發(fā)病之本,但就臨床腫塊的不同性質而言,則乳腺囊性增生癥以氣滯血瘀為標,乳房纖維腺瘤則在氣滯血瘀的基礎上挾有痰凝,痰濁與氣血凝聚固著成塊,不易驟化,故乳房纖維腺瘤中醫(yī)治療較難消散。但陸師常以二仙湯加入三棱、莪術、桃仁、郁金、海藻、夏枯草等治療,能使腫塊不再增大,有些患者經較長時間治療,甚至可使腫塊消散。故陸師對乳房纖維腺瘤多主張保守治療,因為有些患者常在手術后又再次復發(fā),且原位復發(fā)者多次手術可導致癌變的危險性增加。他認為手術僅切除腫塊,而對內分泌失調沒有調整作用,中醫(yī)則可應用藥物達到這一目的,對一些乳房纖維腺瘤術后者亦多主張應用中藥以調整內分泌,預防復發(fā)。 乳癰特別是傳囊乳癰,膿熟后刀切排膿,由于手術切口較大,或因操作不注重消毒,有可能使邪毒經切口走散入血,從而引起邪毒內陷,即西醫(yī)之敗毒血癥。若患者出現(xiàn)寒戰(zhàn),體溫突然升高,應引起重視,立刻抽血化驗,此時陸師主張應及早應用大劑量抗菌素,以防病情進一步惡化。 除上述臨床經驗外,陸師還積極應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對乳房疾病進行研究,指導研究生從臨床及動物實驗探討粉刺性乳癰(乳腺導管擴張綜合癥)、乳癖(乳腺囊性增生癥)等病的發(fā)病機理及中醫(yī)藥的作用,并獲各級成果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