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模擬試卷地理卷(1) 考試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 地—氣系統(tǒng)(大氣和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能量收入),又向外發(fā)射長波輻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稱為輻射差額。上圖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輻射差額的月份分配。讀圖結(jié)合材料完成第1~3題(根據(jù)2012福建省質(zhì)檢地理卷改編) 1.地—氣系統(tǒng)內(nèi)存在著能量傳遞與轉(zhuǎn)換,傳遞與轉(zhuǎn)換形式多樣,其中能促地面溫度增強的大氣過程是大氣 2.若只考慮輻射差額對氣溫的影響,該地氣溫最低的月份是
考點:大氣的受熱過程. 3.該地年總輻射差額為負值,年平均氣溫卻未逐年下降。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是
考點:太陽能量的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圖3示意某人口1億以上國家2006~2010年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長率與凈增人口數(shù)量的對比,據(jù)此回答4~5題。(根據(jù)浙江省2013學年第一次五校聯(lián)考卷改編) 4.關(guān)于該國2006~2010年人口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上升趨勢,人口總量一直在上升
B.該國年凈增人口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
C.該國2006~2007年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機械增長的變化 D.該國2009~2010年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勵移民政策起實效 5.該國最有可能是
A.俄羅斯 【答案】 4.D 5.A 【解析】 試題分析: 4.先理清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長率與凈增人口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仔細看圖,注意圖例,該國人口增長率在2010年為正值,凈增人口也是正值,說明人口總量有增長,A錯;該國年凈增人口數(shù)量在2009年前一直是減少,B錯;該國2006~2007年基本上是增長率=口出生率-死亡率,也就是說增長率就是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長的變化,C錯;該國2009~2010年人口增長率變化很大,而且增長率﹥(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長應(yīng)該是機械增長(比如移民等)。故選D。 5.材料上告訴該國人口1億以上,排除德國;從圖中可以推算出該國人口自然增長是負增長(2010年也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美國、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正值。所以該國最有可能是俄羅斯。故選A。 考點:本題考查人口的數(shù)量變化。 考點:太陽能量的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7.如在裝船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石油泄漏,則以下地點可能監(jiān)測到石油污染的是
A.圣保羅
C.悉尼 8.安哥拉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之一,關(guān)于該漁場成因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沿岸有上升流,餌料豐富 B. 海區(qū)水溫高,屬于熱帶魚類 C.大陸架海區(qū),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D.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yǎng)鹽類 【答案】 7.A 8.B 【解析】 試題分析: 1.安哥拉在南半球非洲的西海岸,石油泄漏后,油污隨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流動,沿途海域?qū)⑹芷溆绊?。所以選項A正確。 2.安哥拉地處南半球5°S——20°S之間的大陸西岸,受東南信風離岸風的影響,沿岸有上升流;在淺海大陸架上,陽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強;陸上徑流帶來豐富的營養(yǎng)鹽類。以上是其形成漁場的原因,該國屬熱帶范圍,表層和底層海水的季節(jié)交換不明顯,選項B正確。 考點:該題考查大洋表層洋流分布;漁場形成原因。
A.水系眾多,水汽充足 B.溝內(nèi)封閉,光照弱
C.暖濕氣流迎風坡,降水多 D.附近有橫斷山,使西北的寒冷氣流南下容易 10.關(guān)于海螺溝地理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冰川前端堆積物顆粒均勻 B.地殼活躍,地質(zhì)條件復(fù)雜
C.溝內(nèi)小溪流量季節(jié)變化很小 D.雪線南高北低 答案 9、試題分析:海螺溝不但緯度低,且冰川的海拔是同緯度最低,它是因為處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導(dǎo)致積雪多,所以冰川的海拔低。加上水系眾多,充足;附近橫斷山使西北的寒冷氣流南下容易形成降溫形成冰川雪線低的主要原因。故選D。 MN線是地球上的晨昏線,且其長度是完整晨昏線的一半,P為晨線和昏線的交點,讀圖,回答11題。(根據(jù)杭州二中2013學年月考卷改編) 11.若MP、NP長度保持不變,且P 點與M、N兩點的緯度差均在變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
C.我國的河流均處于枯水期 【解析】 試題分析:MP、NP長度保持不變,且P 點與M、N兩點的緯度差均在變小,說明太陽直射點偏離赤道越來越遠,除去赤道上和極晝極夜的地方地球上其他各地晝夜長短差值都在變大,選項B正確; 考點:該題考查晨昏線。 二.非選擇題 3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題。(30分)(根據(jù)杭州二中2013學年月考卷改編) 材料一:甲區(qū)域與乙區(qū)域為世界兩個區(qū)域示意圖。 材料二:近年來甲乙兩區(qū)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發(fā)、滲漏及大量灌溉,導(dǎo)致中下游流量持續(xù)減少,影響下游河口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材料三:甲區(qū)域C地和乙區(qū)域A、B兩地的氣候資料
(2)依據(jù)表格比較圖中A、B兩地降水特征的不同點及其原因分析。(8分) (3)比較甲地中①河與乙地中②河水文特征的差異。(6分) (4)分別推測①、②兩河上游流量減少對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響,說明理由。(8分) (1)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①冬冷夏熱;②氣溫年日較差大;③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大陸性氣候強。(8分) (2)①B地降水豐富,而A地降水稀少;因B地位于里海沿岸,西風帶來里海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②B地雨季長,而A地雨季短;因為B地緯度比A地高,受西風影響時間長。(8分) (3)①河位于內(nèi)流河;夏季有冰川融水補給,水量稍豐;冬季結(jié)冰,春秋季有凌汛現(xiàn)象。②河是外流河,冬春受西風和高山積雪融水影響,水量稍豐,無冰期和凌汛。(6分)(四個要點:河流類型、水源補給類型、結(jié)冰期、凌汛) (4)①河河口入湖水量減少,湖泊水位下降,沉積作用減弱,湖口三角洲向湖心移動;②河海口水量減少,輸沙量減少,沉積作用減弱,海浪侵蝕作用加劇,三角洲萎縮、海岸線后退。(8分) 【解析】 試題分析: 據(jù)圖可知:C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描述氣候特征時,一般要首先注意既要說明氣溫變化,又要說明降水變化;其次要注意表明季節(jié)變化性質(zhì)(全年型、四季型等等)。 比較圖中A、B兩地降水特征時,應(yīng)從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長短入手;原因分析時可從大氣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季風)、地形地勢、海陸位置(距海遠近)等因素來分析。 兩河流的水文特征差異比較可從:流量大小、季節(jié)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氣候特征、河流補給、流域面積大小)、含沙量、有無結(jié)冰期、長短;有無凌汛等方面來分析。 ①、②兩河上游徑流量減少,泥沙搬運沉積作用減弱,分別會造成湖口三角洲向湖心移動和海浪侵蝕作用加劇,三角洲萎縮、海岸線后退。 考點:氣候特征的描述和比較,河流水文特征比較和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 37.閱讀有關(guān)渤海封凍問題的相關(guān)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6分)(根據(jù)浙江省2013學年第一次五校聯(lián)考卷改編) 材料1 :國家海洋局2012年2月1日消息:渤海封凍面積已達2萬多平方千米,超渤??偯娣e的1/3,預(yù)計未來幾天冰情將進一步加重,會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材料2 :據(jù)氣象資料顯示,2012年1月下旬,渤海地區(qū)氣溫都比常年偏低3℃~5℃。 材料3 材料4 (2)據(jù)材料4及所學知識,分析黃河入海相對水量季節(jié)變化特點及原因。(8分) (3).分析圖乙中M處海域的海水深度與渤海沿岸其他海域相比如何(大或?。?,并簡述原因。(6分) (4).試結(jié)合以上材料從自然角度分析渤海封凍嚴重的原因。(6分) 2014年高考模擬試卷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4分*11=44分) 題號 36. (30分) (1)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①冬冷夏熱;②氣溫年日較差大;③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大陸性氣候強。(8分) (2)①B地降水豐富,而A地降水稀少;因B地位于里海沿岸,西風帶來里海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②B地雨季長,而A地雨季短;因為B地緯度比A地高,受西風影響時間長。(8分) (3)①河位于內(nèi)流河;夏季有冰川融水補給,水量稍豐;冬季結(jié)冰,春秋季有凌汛現(xiàn)象。②河是外流河,冬春受西風和高山積雪融水影響,水量稍豐,無冰期和凌汛。(6分)(四個要點:河流類型、水源補給類型、結(jié)冰期、凌汛) (4)①河河口入湖水量減少,湖泊水位下降,沉積作用減弱,湖口三角洲向湖心移動;②河??谒繙p少,輸沙量減少,沉積作用減弱,海浪侵蝕作用加劇,三角洲萎縮、海岸線后退。(8分) 37(26分) 1.①冬季受高壓系統(tǒng)的持續(xù)影響,該地盛行寒冷的西北風;②西北風經(jīng)過渤海水面,水汽充足;③越過洋面較濕潤的西北風受到山東半島地形抬升從而形成降水。(6分) 2.夏秋多,冬春少; 3.?。?nbsp; 4.①2012年1月底以來,我國遭到冷空氣的持續(xù)影響,氣溫持續(xù)走低,致使海水封凍;②西部淡水河流的注入,使海水鹽度偏低,海水更易結(jié)冰;③受渤海海底地形的影響,渤海海水較淺易凍。④水域較為封閉,流動性差,容易結(jié)冰(寫出三點得滿分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