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毒重災區(qū)——娛樂圈,普遍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搞藝術需要靈感。沾點毒品,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開另一個出口,就容易飄飄然,興奮,幻想,激發(fā)出不一樣的靈感火花。 印度一名16歲的小男孩正在準備每天的毒品注射,在印度,一套毒品注射劑(含兩支)售價50盧比(略少于1美元),藥店??腿ベ徺I時,通常會享受到折扣或者是得到免費的超強止痛片 早在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懂得靠“吸毒”來刺激大腦,只不過當時所謂的“毒品”僅是一些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的草藥混合物而已。最早在5000多年前,人類開始從仙人掌、龍舌蘭等植物中提取致幻劑,而人類與鴉片、大麻、古柯的接觸,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早。 萬能特效藥的發(fā)現(xiàn) 在阿司匹林誕生前,歐洲各國對付疼痛的唯一鎮(zhèn)痛劑為鴉片,它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任何文明病——焦慮、煩悶、長期疲勞、慢性疼痛、失眠、幼兒啼哭、痢疾在它面前,都無所遁形。 罌粟的種植可以追溯至人類文明的早期,其最早的農業(yè)化大約在8000年前的地中海西部地區(qū)。公元前4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fā)現(xiàn)罌粟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的植物,并開始提取罌粟汁液。大約在同一時期,種植罌粟和提取罌粟汁液的方法從青銅時代的塞浦路斯傳到了埃及、希臘和羅馬地區(qū)。我國所稱的鴉片,就是由希臘語中的“罌粟汁液”一詞,經(jīng)阿拉伯語轉音而來。 公元前1552年的一張草紙顯示,古埃及底比斯醫(yī)生被告知大約700種不同的鴉片配方的用途。在古希臘羅馬的文明和宗教中,鴉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有著神奇的魔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治愈疾病。公元前400年時,希臘人已懂得將罌粟汁拌在其他食物里,人們食后即能“安神止痛,多眠忘憂”。據(jù)此,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將罌粟歸入藥品一類。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有服用鴉片的習慣,每天,御醫(yī)通過調整用蜂蜜調制的鴉片糊的劑量,來滿足馬可·奧勒留睡眠的愿望,并保證不破壞他的執(zhí)政能力。公元1世紀,在拉爾古斯關于藥劑學的著作里,鴉片的制作方法第一次被明確記載。 16世紀以前,鴉片被歐洲人們普遍用作四種標準通用緩和劑的成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鴉片劑量在這類藥方的比重開始越來越大。西班牙內外兼修醫(yī)生克里斯托堡·阿科斯塔在東印度群島發(fā)現(xiàn),鴉片既被當?shù)厝擞米鏊幤?,也被當作像面包一樣的食品。同時,“鴉片也用于性用途,雖然這會令人反感,但是人們大量使用,鴉片已成為色鬼們最常用和最熟悉的補藥?!?/p> 越來越多的旅行游記,令歐洲人對鴉片的運用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增加鴉片劑量、制作鴉片酊、鴉片酒、御用鴉片,來激發(fā)它的其他用途,讓病人乃至正常人慢慢對其產生生理依賴。到17世紀時,鴉片已不單單只是鎮(zhèn)痛劑了,在興奮劑中,它是在自然界里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刺激藥方。藥效方面,鴉片的能力越來越廣,一則,它可治療大部分胸部和肺部的疾病,防止或減少出血、嘔吐和腹瀉;二則,它又是絞痛、胸膜炎及歇斯底里癥的特效藥。 此時,在遙遠的東方國度——中國,被歐洲人視為萬能特效藥的鴉片正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吸食鴉片法導致鴉片禁令 鴉片傳入中國的準確時間已無從考證。唐高宗李治在位時,由政府組織專家編撰的藥典——《唐本草》中,記錄有一種名為底也伽的藥物。公元667年,《舊唐書·拂菻傳》載,拂菻國王派使者入唐,進獻底也伽。按德國學者夏德研究,拂菻就是大秦,即東羅馬帝國,當時,拂菻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而底也伽作為療效極佳的解毒藥,由600種物質混制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鴉片。 可以肯定的是,經(jīng)由阿拉伯人之手,罌粟開始在唐朝傳播開來。在最初的數(shù)百年內,罌粟主要被作為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許多醫(yī)書不僅記載罌粟可治痢疾、腹痛、咳嗽等疾病,還將它視為養(yǎng)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的滋補品。辛棄疾就曾靠服食由陳年罌粟加人參等制成的敗毒散,治好了重病。 明代時,盡管中國人已懂得從罌粟割乳漿取鴉片,但主要來源仍采自國外。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中國開始對進口鴉片征稅,規(guī)定每進口10斤鴉片要交2錢銀子的稅錢,隨著鴉片輸入的增多,民間逐漸出現(xiàn)了吃鴉片者,但僅限于富紳地主權貴階層,其中尤以“鴉片皇帝”明神宗為代表。17世紀以前,中國人只知道生吃鴉片,至蘇門答臘人發(fā)明吸食鴉片法,經(jīng)荷蘭人傳到東南沿海城市后,中國人才真正體會到毒品鴉片的樂趣。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文人曾羽壬曾在日記中寫道,“余幼時聞有鴉片煙之名,然未見有吸之者,只福建人吸之?!笨梢?,最遲到明末時,中國人已學會鴉片吸食法。清初,海禁開放,吸食鴉片方法逐漸從東南沿海城市蔓延至內陸。到雍正時,喜歡群聚的吸食鴉片者們引起了統(tǒng)治者的恐慌,一方面,鴉片煙“淫蕩人心,貽患不淺”,另一方面,吸食鴉片的人往往到最后會弄得傾家蕩產,最終淪為盜匪,有礙社會和諧。故此,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廷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鴉片禁令,毒品鴉片的惡名自此“聲名遠揚”。 1890-1910年,山東青島,鴉片煙館內景 吸食法的傳播令鴉片中的嗎啡大量深入人體肌骨,危害加深,加之飄飄然的自我麻醉感,鴉片業(yè)已脫離萬能特效藥的身份,成為專供人類獲取快感的產品,轉化為人類社會的公害——毒品。一旦藥品被濫用,與之關聯(lián)的文化也會相繼發(fā)生改變,人類因毒品上癮的歷史便會隨之開啟。鴉片如此,大麻如此,古柯亦是如此。 大麻與古柯的世界化 早在公元前5世紀,斯基泰人就開始憑借大麻種子燃燒時產生的煙霧,慢慢進入迷幻狀態(tài),從而唱歌、跳舞。大麻因其能產生幻想的愉悅感,被形象地稱為“通向天國的向導”。世界上最早崇尚使用大麻文明的非印度莫屬,在面對病人患有瘧疾等傳染病或風濕等疼痛癥時,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體系的診病者會開出口服大麻的藥方。戰(zhàn)士們飲大麻藥來壯膽,苦行僧們借它來安神,新婚夫婦用它增進情欲,民間用它來消除煩躁與疲勞。到莫臥兒王朝(1526—1857年)時,大麻在印度的普遍使用達到頂峰。 地球的另一端,16世紀時,西班牙人開始在美洲殖民地栽種大麻,他們的本意是為了收取大麻纖維,以供船艦的繩纜之用,沒想到大麻在精神狀態(tài)的功效竟讓它成為當?shù)馗F人的“鴉片”。20世紀初開始,含有大麻樹脂的藥物紛紛問世,它們被廣泛用作止痛和鎮(zhèn)靜藥物。但醫(yī)學界很快發(fā)現(xiàn)這類制劑非但不能給治療帶來良好的效果,反倒使患者情況更加嚴重,于是,國際社會開始禁止大麻。 1900年之后的30年中,超過100萬名的墨西哥勞工進入美國西南部,將大麻的干燥葉片與花冠制成香煙吸食的習俗帶入美國本土,到30年代中期,路易斯安那州各地都看得到兜售大麻的人,因為容易取得,大麻煙的價格低廉,人們逐漸使用大麻來逃避現(xiàn)實,及時行樂。隨著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發(fā)展,大麻煙作為叛逆的象征,在美國高中及大學群體中泛濫成風,整個歐洲也受到感染,此后大麻的濫用又被推向了世界各地。 與大麻經(jīng)由歐洲帶至南美洲的情形不同,一直以來,古柯都生長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遠在3000年前,古印第安人就有嚼食古柯葉的習慣。通常來說,原住民會將草木灰、石灰石摻入古柯葉,然后送進口中咀嚼,一方面解除疲勞,消痛祛病,一方面舒緩高山反應,充饑、提神。16世紀中葉,西班牙入侵印加帝國時,將古柯葉帶到了歐洲。1859年,一位奧地利化學家從古柯葉中首次提取出生物堿——可卡因,很快,可卡因吸引了大量擁躉——聞名遐邇的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精神分析法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以及美國第十八任總統(tǒng)格蘭特。 1884年,弗洛伊德在其著名的研究報告《談古柯》中指出,可以樂觀看待古柯對于神經(jīng)衰弱、消化不良、惡病體質、嗎啡毒癮、酗酒、高山哮喘、陽痿等病癥的潛在療效,并適當注意它的局部麻醉功能。一時間,可卡因因醫(yī)療實驗所帶動的需求超越了供應,眾多藥廠紛紛南下淘金。由于當時法律還沒有對可卡因進行任何規(guī)定與限制,它很快成為藥店、雜貨鋪、餐廳等場所的暢銷品。 1890年,醫(yī)學專家第一次記錄了可卡因成癮的病案,6年后,美國康涅狄格州醫(yī)學會建議只有醫(yī)生才能使用可卡因,美國洛杉磯大學精神病學專家羅納德·辛柯博士曾形象地將可卡因的危害比作一股在大腦里燃燒的高溫暗火,作為鼻吸入劑,其危險性遠遠超過鴉片。 新型毒品的興起 1900年的彩色版畫《藥物時代》,展現(xiàn)了一家藥店內部,放在貨架上的瓶子分別貼著砷、士的寧(中樞興奮藥)、安替比林、神經(jīng)興奮劑、鴉片和可卡因的標簽。小女孩拿著的瓶子上標著“舒緩糖漿” 英國歷史學家理查德·達文波特-海因斯曾將現(xiàn)代毒品史的起點放置于19世紀20年代,并表示其中最重要的變化起因于皮下注射器的研制和把它們用于治療神經(jīng)痛以及慢性病人。在《上癮五百年》一書中,美國學者戴維·考特萊特指出,“有4項醫(yī)學發(fā)展不但加速了精神刺激革命,也使此一革命帶來的社會影響更令人擔憂。它們是:嗎啡與可卡因等影響精神狀態(tài)的生物堿分離成功并且可作商業(yè)性生產;皮下注射醫(yī)療之發(fā)明;水合氯醛(安眠藥用)等合成癮品之發(fā)現(xiàn)與制造;海洛因等半合成衍生物之發(fā)現(xiàn)與制造?!眴岱取⒑B逡?、安非他命、冰毒等新型藥品的產生,為人類吸毒提供了多樣的選擇。而皮下注射器的發(fā)展,又為人們吸毒提供了最好工具。 19世紀初,醫(yī)學家從鴉片中提煉出嗎啡,用于鎮(zhèn)靜、止咳、鎮(zhèn)痛。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嗎啡作為鎮(zhèn)痛劑在美軍廣泛使用,但由于嗎啡不僅對循環(huán)、呼吸、腸胃系統(tǒng)有副作用,而且具有比鴉片更大的成癮性,因此,戰(zhàn)爭結束后,美軍當中首次出現(xiàn)了群體嗎啡癮者。 為了解決嗎啡的毒癮,人們開始研究新的藥品,1897年,德國拜爾藥廠化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合成了一種名為二乙酰嗎啡的制劑。當時,拜爾公司領導人認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發(fā)明,可用來替代嗎啡等致癮性麻醉品,因此為它起名為Heroin,意指“英雄式的新發(fā)明”,并將它作為一種止咳處方藥出售。而海洛因中極強的毒性,大大超出了化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的想象。它就像飛出潘多拉盒子的魔鬼一樣,蔓延至地球的各個角落,野蠻生長。 最初,拜爾藥廠推出海洛因這個產品,是當做止咳劑的,安非他命亦然。1919年,日本的一位化學家合成了第一種人工合成興奮劑——苯丙胺,即安非他命,用于治療成人肥胖癥及小兒運動機能亢進。二戰(zhàn)時,各國為提高士氣和官兵的耐久力,安非他命被廣泛使用在軍隊里。同為毒品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二戰(zhàn)時,冰毒(即甲基苯丙胺)也被同盟國與軸心國以Pervitin之注冊名稱分發(fā)至前線。納粹軍曾給士兵,特別是在蘇德戰(zhàn)爭時的黨衛(wèi)隊人員及德意志國防軍廣發(fā)冰毒以作興奮劑之用,希特勒亦曾注射過甲基苯丙胺。 二戰(zhàn)前,全世界管制的毒品大致只有三類:鴉片類、大麻類、古柯類,設計管制辦法的人想象不到,幾十年間,上百種新的合成毒品竟會出現(xiàn),他們更無法料到,金錢、欲望會使毒品交易愈演愈烈,人們深陷在由毒品構建的精神幻境里,全然忘了最開始的它們,只是救人性命的良方。 |
|